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8W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記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感人心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了許多教益。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精選13篇)

書中介紹了美國盲女學者海倫。凱勒的一生,她雙目失明,又失去了聽力,可她憑着超人的毅力,學會了講話,並且學會了五種語言文字,爲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她受到過許多國家和人民的獎賞和讚揚,一生擁有無數的鮮花與掌聲。

一個盲聾殘疾人,爲何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呢?如果海倫屈服於不幸的命運,那麼,她將成爲一個可憐又無知的人。然而,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精神,走完了自己光蠶餓人生,成爲一個知識廣博、受人尊重的人。

讀完此書,我深刻的意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並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平時,有些人總是以條件差啦,困難多呀,而不能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倫相比,哲學困難又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有胸懷遠大的目標,並且爲這個目標不懈的努力奮鬥,就不會爲不理想的客觀條件束幾擁有無盡的力量,就能發揮自己的潛能,胸有成竹地去獲得成功。

海倫·凱勒這般堅定不搖的毅志讓我覺得,應該向她學習。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2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個偉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是一個偉大、傑出的女性。她又聾、又盲,是個弱女子,卻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爲殘疾人造福,建起了許多家慈善機構,造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

我想:海倫·凱勒有如此成功的人生,得益於她有一顆堅強而樂觀的心。讓心靈去廣大世界裏暢遊吧!一旦封鎖了心靈的枷鎖,大腦就會變成一個沒有思想的空殼。

海倫·凱勒堅持認爲:如果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爲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所看到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多麼堅強,多麼樂觀!海倫·凱勒正是靠自己堅強而樂觀的心,戰勝了困難,征服了自我!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的啓示遠不止這些,可我深信:用一顆堅強而樂觀的心,去面對生活吧!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3

“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這一句話,不知道讓多少人去勤奮,去奮鬥。利用這些,不讓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白白的流失掉,讓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更加燦爛。

生命在於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生命在於勤奮。生命在於奮鬥。

海倫便是一個利用勤奮,堅持,奮鬥與不屈向上創造出奇蹟的。海倫出生僅二十個月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了她的一切,使他成了一個聾、啞、盲的殘疾人。這要是降臨到普通人身上都是有毀滅性的。許多人認爲聾、啞、盲的殘疾人活着已經沒有意義了。當海倫沒有放棄。而是用勤奮和堅持不屈向上證實了自己活在世上還有一定的意義。海倫利用自己僅有的勤奮和不屈向上控制了自己的命運。

海倫的勤奮和不屈向上,陡然他明白了她的生命充滿了快樂。海倫其實並不比別人少擁有什麼,就是比別的正常人缺少健康。但是他利用堅持、勤奮讓自己本來缺少的健康生命,比健康生命還要多姿多彩,她的生命真正充滿意義,真正完整的!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學到了: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意義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該怎樣度過呢?我們要認真選擇。讓我們通過堅持勤奮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讓我們珍惜生命吧!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學到了這些……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4

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朋友一定會被作者的堅強、奮鬥、樂觀與勇氣深深感動。如果你還不瞭解作者海倫凱勒,那麼就讓我來向你作介紹吧。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祕,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將仔細端詳自己的莎莉文老師、親人、朋友,還有環視自己生活的環境;到森林進行一次遠足,放縱一下自己的眼睛;到博物館對世界的歷史與未來、人類進步的奇觀作匆忙一瞥;看看黎明時由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到劇院或電影院享受色彩、優美和動作的完美結合;瀏覽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築藝術;漫步在大街、公園,瞧瞧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的眼睛不輕易放過一件小事,它爭取密切關注它所看的的每一件事物。”“此後,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記憶都將鮮明地反應出那件物品是個什麼樣子。”

這三天對於海倫凱勒真的是奢望。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讓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是否都充分利用這天賦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了嗎?“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的確,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從今天起一定抓緊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5

書中這樣寫道:“然而幸福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在一個憂鬱的二月,一場可怕的疾病向我襲來,他將我的眼睛和耳朵封閉。大家都說是急性的胃炎和大腦充血,醫生認爲我沒救了。然而,一天清早,我的高燒奇蹟般的退去了,就像疾病突然襲來時一樣迅速。那天早上,全家人一片歡騰,但是當時沒有人知道,我將永遠看不見東西,也聽不見聲音了,包括醫生在內。”這段話讓我感覺到剛出生的海倫?凱勒真是可憐,因爲患上了急性胃炎和大腦充血,讓她永遠看不到美麗的世界聽不到美麗的聲音。再想想我們這些健康地孩子,有那麼好的條件,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裏,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書中還寫道:“五歲時,我學會了把從洗衣間拿來的洗乾淨的衣服疊好收起來,並且能分清哪些衣服是自己的。我可以從母親和姑姑穿的衣服上知道她們什麼時候出門,我總是會請求她們帶我一起去。家裏有客人的時候,她們總會叫我出來招待,客人告別的時候,我向他們揮手道別。”再想想我們自己,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她的面前真是汗顏,我們不應該像她那樣獨立自強嗎?

書中更寫道:“七月的一個談、炎熱的下午,我和瑪莎坐在遊廊的臺階上。我們正忙着剪紙娃娃。但是我們不一會就厭倦了這種遊戲。我把注意力轉向了瑪莎的頭髮。瑪莎的頭髮一小束一小束地用鞋帶紮起來,像螺旋開瓶鑽一樣豎立在腦袋上。我剪了她的頭髮,而她也抓起剪刀剪掉了我的一縷金色的鬈髮,要不是母親及時的制止,我的鬈髮說不定就被剪光了。”讓我感受到雖然失明瞭的海倫?凱勒看不見,卻還能和小朋友愉快的玩耍……她的樂觀、陽光心態不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爲之感動的嗎?

海倫渴望看到這個世界,假如只有三天,第一天她想看到老師、朋友,這說明她有一顆感恩的心;第二天,她希望能看到所有美麗的一切東西,這說明在她心裏世界是美好的,人每天都要快快樂樂的;第三天,她想看到初生的太陽,這說明她在她心中永遠都有夢想,人只有擁有了夢想才能收穫成功。這本書讓我們學會了堅強、樂觀、不被困難打倒,勇於面對生活。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6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人。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部分人哀嘆命運對於自己的不公,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沒有讓他們能一舉成名。海倫將沒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勒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人應該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裏,如此不幸的人生,還會有什麼收穫呢?然而海倫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而且一生中寫了14部著作. 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她作爲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着超過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熱愛。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7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書裏寫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和視力後如何走出黑暗與孤寂,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當我看到當一場惡夢般的高燒把她的視力和聽力給剝奪時,我不禁爲她感到深深的悲傷。我真怕她從此永遠不能從沒有了聽力和視力的驚恐和悲涼中走出來。可當我看到她能根據自己的思考來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時,我又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看到她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說話,並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時,我又不禁爲她感到了自豪和驕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海倫·

凱勒小時候學說話的故事了。由於海倫·凱勒看不到人的口形也聽到別人的發音,可想而知她要學習開口說話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她憑藉着自己頑強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細心教導,海倫·凱勒終於說出了斷斷續續的

一句話“天氣很暖和”。這可真是一個奇蹟啊!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己比起海倫·凱勒來說真是太幸運了。我有着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可是我還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相比之下,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個讓人沉思的題目。聽了以後,不免會有很多問題。這是一位盲人嗎?她叫什麼名字?給她三天光明她又會去做什麼呢?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會浮進你的腦海。

小時候的海倫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六個多月就會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週歲就會走路了。然而,好景不久,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了。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永遠的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隨之而來的,又使她不能說話了。

假如你是海倫,給你三天光明,你又會去幹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的。即使再大的鼓勵,也照不亮我那顆又黑、又暗、又冷的心。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這樣活着還不如死了,還是早一點結束算了。然而,海倫一生度過了八十八個春、夏、秋、冬,卻熬過了八十七年的黑暗、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而正是這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竟然畢業於哈弗大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就啊!

來吧!大家和我一起加油吧;做一個像海倫一樣偉大的人吧!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9

我是個健康的人,我擁有靈活有力的四肢,擁有明亮閃爍的眼睛。在我的世界裏,天空湛藍深遠;樂聲清脆動聽……當醫生確診我視力近視75度時,爸爸媽媽緊張得到處想着爲我恢復視力的法子。可見,即使是這微弱的視力差別,都像天下大亂似的。看來,擁有一雙美麗明亮的眼睛是多麼驕傲的事啊!假如讓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來做一個選題:讓你失去聽覺,失去語言,你願意嗎?我想99%的人會說:那我寧願去死!因爲永遠生活在黑暗與寂靜之中,那將是多麼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啊,那感覺,生不如死!但當我看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感慨萬分,也改變了我以前的看法……

主人翁海倫。凱勒自幼患病,導致耳聾,失明。然而即使是遭遇了這樣極大的不幸,她卻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姓。她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學業,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讀着她那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有時爲了一道比較難的數學題而退縮,放棄;因爲怕手指疼,賴着不彈琴。我們往往是要麼爲區區一點小困難而後退;要麼在失敗時自暴自棄;要麼在成功時驕傲自滿;要麼在希望破滅時唉聲嘆氣……可海倫卻和我們不一樣,當世界變得無光、無聲又無助的時候,她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軟弱,選擇了堅強;面對生活的困境,她以超出常人的堅強毅力,用全部的頑強生命力創造了奇蹟。正是因爲她這種樂觀向上的態度使她在成功的同時,也獲得了許多的朋友,其中包括: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電話的發明者——貝爾博士,以及美國現代社會學家卡耐基和當時的美國總統。可見海倫有多麼高的人格魅力啊!海倫。凱勒一生共創作了十四本書,其中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更是征服了全世界的讀者。

作爲一個健全人,相比之下,我們許多人可能都會感到慚愧,覺得自己渺小又可笑。現在的我們多幸福啊!難道要等到失去光明和視力,我們纔來積極奮進嗎?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要去做假設,讓我們充分利用這健康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美好生活,無論是在順境,還是逆境中,我們都應該以海倫做榜樣,做一個樂觀、堅強的人!要相信:心裏無光明,活得不精彩!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10

你們心中都有一個偶像吧?我也有,她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海倫·凱特。

相信大家都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個驚動了世界的文學巨着,就是出自那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殘疾女孩海倫·凱特手中!

小海倫在19個月的時候患了一場大病,高燒不止,後來,雖然病好了,但病魔卻奪去了她光明和聲音,使她從此生活在了無聲的黑暗當中……

在海倫快到7歲生日時,改變她一生命運的安妮·莎莉文教師來到了她身邊。在陪伴了她半生的沙利文小姐幫助下,海倫開始學會使用其它器官來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來享受生活。

學習說話、寫字,這對常人來說並不是難事,但對生活在無光、無聲世界中的海倫來說簡直太難了!在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克服了種.種困難,走過一個個坎坷,不僅學會寫字,還學會“脣讀法”終於能用嘴巴與人交流。

正是這個堅強的女孩,不僅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還是全世界第一位完成大學學業的聾盲人;還寫出了很多書,最著名就是《我的一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還曾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並致力於爲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成爲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位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特;拿破崙用暴力來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特用筆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了這樣一句話:“善用你的眼睛吧!珍惜你所擁有的吧!你將看到,一個美好的世界在你面前展開!”

在我瞭解了海倫·凱特的故事後感到:海倫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能做到很多常人都很難做到的事,她靠的是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我們現在條件那麼好,爲什麼不行呢?如果不行,應該感到羞愧。

海倫·凱特的精神打動了很多人,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非常敬佩她!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11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但她卻頑強地認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爲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我想說的話:光明對我們來說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對我們來說,並不缺乏完善的身體組織,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爲善爲惡在一念之間,生命 中的奇蹟出現與否也是一念之差。

上天賜予我們眼睛,是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思想,是讓我們改變世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賜予我們雙手,是爲了讓我們擁抱未來,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12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人和事感動了我這顆“易受感動”的心。一本好看的書,一件也許很小的事……但是,令我最難忘的還是一本書的主人公,她有顆樂觀、耐心、積極向上的心!這個人就是——海倫?凱勒。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房間裏仍亮着燈,而在我的手裏捧着並使我淚流滿面的書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海倫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可她卻非常的不幸運。在海倫出生的十九個月裏,她過的非常的幸福又開心,可是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次年的2月裏,海倫突然生病,高燒不退,醫生們診斷的結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腦充血,病情十分嚴重。但在一個清晨,海倫的高燒突然退了,當時全家人驚喜得難以言語,可是,這一場高燒讓海倫失去了聽力和語言功能,後來,海倫的視力一天不如一天。有一天,當海倫睜開眼睛時,竟然發現自己什麼也看不見了,眼前一片黑暗,海倫就像做噩夢一樣,驚恐萬分,悲傷極了。可是,她遇到了她人生中對幸福的期望——安妮?莎莉文老師,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竟然學會了說話,讀到這裏,我不禁爲海倫高興,爲海倫歡喜。海倫一直渴望想要得到她的三天光明。第一天,海倫要看幫助她的莎莉文老師,還有她的同學和小夥伴們。第二天,海倫要看美麗的日出,接着她還要去參觀舉世聞名的首都藝術博物館,因爲它正像自然史博物館那樣,顯示了世界的物質資源的豐富。直到最後一天——第三天,海倫還要再一次看那美麗無比的日出,而且,她還要和平常人一樣平平凡凡、快快樂樂的生活,就像一隻歡快的小鳥在自由地飛翔。

海倫?凱勒之所以能創造出這一切的奇蹟,全都是靠那一顆不屈不饒的心。她經歷了生活的坎坷和崎嶇,海倫要用愛擁抱全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有愛。我深深的被海倫?凱勒這種樂觀、耐心、積極向上的信念給感動了,我要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勇於克服一切困難,好好學習,積極上進,用自己的行動去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爲世界的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表達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 篇1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這是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下的一句話。

她說,假如她擁有三天的光明,她首先要長久地凝視自己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當海倫還是個孩子時,她就來到了海倫面前,爲海倫推開了一扇心靈之窗,讓海倫接觸到了黑暗與寂靜之外的世界。安妮的眼中,一定有在失去親情後,勇敢面對生活百態的堅強,有看到海倫漸漸成長,並越來越成功的欣慰。

當讀到安妮因海倫靠自己用盲文卡片排出一句完整的句子而熱淚盈眶時,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老師,在看到我們學會了一個新知識時,他們也會高興的吧;在得知我們班的成績在年級裏排名第一時,他們也會喜悅的吧;在畢業典禮上聽到我們一句真心的謝謝時,他們也會感動的吧。是老師給予了我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是老師引領了我走向成功方向的道路。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爲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太陽壯麗的曙光。”

太陽落下,月亮升起,再是雙方交替,繼續進行。周而復始,令人感到乏味無趣。這些我們不屑一顧的自然景象,卻成爲一位盲人的奢望。未來雖是名爲未來,一眨眼,它便成了現在。現在確是名爲現在,轉眼間,它就是再也無法觸及,更改的過去。我們之中,又有多少人就是這樣讓時間在遊戲中,在網劇中,甚至是在發呆中流逝而去的呢?

海倫在得到光明的第三天,要去往城市。

這是她虛構奇蹟的最後一天,她沒有時間去感到遺憾和熱望。

生活與工作,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人們在日復一日的行爲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但是,他們好像忘記了“快樂”爲何物,已然無法用心去體會身邊的樂趣。海倫一定會感受着每一寸陽光,每一陣清風,每一聲鳥啼,而不會像她的一位友人,在幾乎擁有所有大自然的產物的森林中穿行了一個小時後,僅僅說了一句“沒什麼特別的”。

要知道,對於一位盲人來說,僅憑觸覺就能發現好幾百種令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更何況,是健全的我們呢。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連只有三天光明就能興奮慶幸的海倫?凱勒,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們應該把她當作目標,她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價值”。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明白生命的價值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