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06K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

拿起這本散文集,原因有二,其一這是一本中國臺灣文字愛好者所寫的散文集,閱讀這些文字,對於我這個一直打算實現中國臺灣首次旅行的人無非是一種對中國臺灣人文知識的預習;其二,本書封面上標寫着我所喜歡的兩位中國臺灣作家:龍應臺和蔣勳,可是讀完該書,發現書中除了余光中、林青霞之外,其他都是我所陌生的中國臺灣作家,但他們的思想和文風大多都是我所喜歡的。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精選16篇)

正如該書的名字《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通讀諸位作家精美簡短的散文,我總是遊走在一種淡淡的憂傷和若隱若現的哀痛之中,這是遠在中國臺灣的同胞們用他們的方式在向我們傳遞一種同祖同宗的文化,從一定程度上說,中國臺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得更好,這些在書中的文字裏也得到了表現,讓讀者在書中不禁陶醉於中國傳統文字的含蓄和精彩。

讀這本散文集,我感覺自己在逐一結交一位位的中國臺灣好友,又在他們的牽引之下,穿過時空,靜靜欣賞那些勾起他們淡淡的痛的往事。讀書就像在旅行,在認識、熟知朋友的過程中,感受不同地方、不同情境之下的故事。

這本書適合作爲口袋書,在每一個時間片段,從包包裏取出來,慢慢喝着咖啡或者茶,讀上兩頁,然後掩卷慢慢回味自己人生中淡淡的痛。

內容簡介:

放下過去,釋懷自己,感謝那些抹不去的曾經……

憶舊的人,總有些須事,讓我莫名感懷……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正是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個人記憶。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 表達……

最是留戀傷感,最是情真動人的心動,更是永恆的美麗!

心在流浪,何必在意咫尺與遠方,看看他人的行走,你也會尋找到一片感動

歲月換了容顏,你是否還在駐守?

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曾經的傷痛和苦悶讓我身心疲憊。我曾流着淚,靜靜地躺在牀上,細數前塵。不時,翻開抽屜,數點往事記憶,思緒如浪如潮,這是本來的我麼?記憶中的苦,都是福,放下過去,還有什麼不能釋懷?堅持追逐,做一次勇敢的自己。因此,趁現在,此生未老……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2

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時,心中並沒有任何觸動,甚至覺得用這樣一句話作爲一本書的名字,似乎有點不妥,只是那龍應臺三個字對我實在誘惑力太大,引得我非要看看究竟這個書名背後藏着怎樣的文字。幸好,並沒有因自己對書名的第一印象而錯過這本書。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其實是一本中國臺灣作家的短文選集,文章大多數圍繞着“憶”這個主題,或是作家回憶自己的往事,或是回溯歷史的沉思,或是作家着筆故事主角的往昔,文風多清淡質樸,溫婉雋美,直扣心絃。

驀地,思憶起朋友黃大頭在兩年前曾經對我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再活在過去了,向前走。”那是在我突逢那時人生最大的轉折與挫傷的當下,我每一日裏的流連舊地,尋找整理翻看舊照。終於,在我又一次將新尋到的舊時相片上傳到空間時,黃大頭忍不住了,在QQ上狠狠地訓斥了我——完全無視我是她半個師傅的身份,那樣的直言不諱,那樣的一針見血,醍醐灌頂也不過如此。

記得當時愣住了好久好久,回過神來時,已經走在東區灑滿落葉的街道上,直到眼淚不知不覺地滑落,方纔在一處偏靜的草地上停下,嗤笑自己竟如失戀一般地留戀追憶一份自己絕然狠心放手的東西。

跟吳花果說我要珍藏過往,不再盲目留戀,勇敢邁步向前時,他竟不相信。問他爲什麼,他說:“你這個人,要是‘感性’和‘理性’打架,‘感性’一個小指頭就碾死‘理性’。朋友都是十幾年的老友,戀愛不談個九年你都不打算跟我結婚,玩個無聊的網頁小遊戲都能上玩五六年,一份那麼辛苦的工作只因同事領導人好便堅持做上這麼多年。你能這麼輕易就完全放下過去嗎?”最後,他下結論:“你頂多活在當下的同時,心裏仍暗暗糾結於過往。”我雖然一臉黑線,卻不得不折服於他的結論,這個世界上最瞭解我的人莫過於他了——我也確實至今仍不時回想往事,暗自懊悔難過。

好吧,我承認,有些回憶縱使殘酷不堪,我仍無法徹底忘懷,時隔再久,依然刺痛我心。回憶,有時甜美如蜜,有時傷人如刀,我的不勇敢致使某些過往永遠有傷害我的能力。而這些雕刻於骨血的記憶,又如何能在血液裏徹底消融呢?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3

如果說年少輕狂,那麼那時的瘋狂,便成了這一輩子能笑着說出來的回憶。如果沒有十全十美,那麼留下的遺憾,也許就多了幾分神祕的假象。幾十年後,歲月換掉了容顏,也泯滅不了那一段美好又不完滿的青春年少。

龍應臺等人著的這本《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多收錄了曾經刊登在報上的回憶散文,有幾篇同是敘述在中國臺灣的生活往事,也有在其他地方的。似乎讀書的人,懂得如何把一天用文字保存,以免記憶太多掉了些許。

看完這本訴說回憶的書,有點後悔去讀這樣傷感的故事。明明青春尚好,明明風華正茂,卻擔憂着將來會出現的種種。

偶或無法自拔,心想着,寧可看一些都市言情,或熱戀或分手,或苦苦追尋前任無果,或參加夢中情人的婚禮最後自己卻草草了事。也再不想看那些回憶,關乎生與死,關乎愛與時間,關乎疾病與生命。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尚青春時看這些寫年老者的無奈與傷感,寫韶華飛逝、色衰愛弛,看臨終者再無最後的力氣吐出對生的渴望,看老人癡呆不再認得曾經最疼愛的人的心酸,彷彿自己已是暮年之人,將自己處於那樣無盡絕望的環境,想象着一件件事在自己身上同樣上演,問自己能否熬過那些需要耗盡眼淚的時刻,不禁心裏一顫。

於是強迫自己不要去想這些還未到來的情節。也許每個人遲早會面對分別,也一定是要等到黃昏時,已經歷了世間滄桑,看淡所有冷暖,看盡遠近,看穿生死,到那時,所有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即使回憶,也不會想現今這般地怨恨時不我待。

有許多故事,讀起來升降沉浮。有時竟會羨慕那些起起落落,會以爲這樣的生活來得深刻。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場驚天動地,無論是經歷災難還是愛情。如說心跳加速,一定會有,但多半是平淡無奇的每一天。這輩子若說有80歲,便有約三萬天,怎麼可能有那麼多起伏。再說,有升就有落,到頭來發現,簡單與本初,本身就是一種美麗。

也許我該換一個着眼點來看這本書。有一個章節的小標題是“趁現在,此生未老”。現在,就是最美好的狀態。一切都有希望,現在,永遠值得我們去珍惜。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4

這是一部由中國臺灣作者的作品集成的集子,大約刊登於20xx年左右,大多刊登在中國臺灣各大紙媒。因爲其距今時間短,連出版也就兩年的時間,所以是當下瞭解中國臺灣風士人情的一個窗口;因爲有一些大家,如龍應臺、蔣勳,也有一些文壇小將,或成熟或清新的文筆,是我們認識中國臺灣文壇的一個契機,認真書寫的態度讓人不得不讚嘆中國臺灣作者的專注。

這本集子裏大多寫的都是小事,一些細枝末節的感觸,卻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平日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看這些文章時,我有時會想,如果我來寫會是怎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肯定不會寫得這麼飽滿,感情這麼豐沛。經驗是其一,但更多的是缺少一雙觀察的眼睛,生活處處皆有學問。有一篇叫《熱臀記》,看後掩卷笑了許久,佩服作者那些細密如發的心思。我天天坐公車,經常會遇到熱臀的情況。尤其到了冬天,冰冷的板凳經過上一個人捂熱,坐下後倒也舒適;但是到了夏天,就有些有口難言,有時上一個人印出的汗漬會清晰地留在座板上,猶豫良久,也不願坐下,彷彿會粘了上一個人的體味。這篇文的作者應該也經常坐公交車,他遇到的我也遇過,他想的我也想過,只不過,他寫成了一篇美文,而我把這些感觸一揮而散。或許,這就是差別。

整部作品雖然由不同的人寫就,但有一點是共通的,文字沒有激進和憤懣,通篇散發出的是寧靜和平和。雖然也寫了苦難,雖然也有痛苦,但也只是一種淡淡的苦和痛。想起蔣方舟前不久寫過一篇文章,她去拜訪中國臺灣一位出版社的社長,社長介紹他的兒子唸了哈佛等名校圓滿畢業後,最終卻選擇做了一名西餐師,社長介紹這件事時引以爲豪,因爲他認爲兒子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西餐師同樣可以是一個名校畢業生的夢想。在中國臺灣人看來,那些小,小事情、小感悟、小情緒、甚至夢想都可以小到微小,每一個小都讓人尊敬。因此,這部集子幾乎沒有大,多是一些普通人的小感悟和小生活。中國臺灣作者賴鈺婷寫過一部作品《小地方》同樣是記述了一些名不經傳的小地方,沒有因其小而忽略了它的美。

這部作品有一個突出的特色,每一篇文章的結尾都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猶如喝了茶,前面一直平平淡淡的,到最後卻味道醇厚起來。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5

如果你是一位三個孩子的母親,照顧家庭無法工作,丈夫又無所事事,你會怎樣?

如果你是一位遊子,遠在國外卻因爲重重隔阻無法回家,你會怎樣?

如果你是一位地震中的倖存者,親人全部罹難,周圍的人還質疑你是不是剋夫命,你會怎樣?

如果……

也許我問及這些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會說:生命中哪有那麼多的如果?可是,這些如果,都是我們生活周圍的也許某個人的真實。在我捧讀《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時,我看到了很多很多這樣的真實。這些真實,被很多優秀的體驗者體驗到,又被這些優秀的體驗者用優美的筆觸表達出來,被有心人蒐集到一起,變成了昨天對我心靈的一次洗禮。

說洗禮,一點也不過分。工作之後,每天接觸着這樣那樣的事情,不斷地在解決着這樣那樣的事情,也在閒暇時間裏聽着社會上對這個政治事件、那個官方評論的點評,心一直處在一種浮躁的狀態。

浮躁得久了,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有時候只是在機械地重複着一些事情,有時候只是忙到不想再忙時不禁追問“我到底在忙什麼?”然後,在某些時候,我們三三兩兩坐在一起抱怨“爲什麼我們的生活如此平淡和乏味?”在抱怨之餘,又開始給自己尋找刺激,繼續浮躁着,繼續忙碌着。

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某天看電視,電視裏一個女孩問主任醫師一些事。主任醫生看着她:“你很激動。”“我是很激動。”“那就說明你有雜念。”原話也許不是這樣的,但匆匆而過間,這幾句對白卻深深地影響着我。當時,我也在爲自己的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激動着,也在爲自己的一些想法激動着。這是雜念嗎?我當時追問自己。但後來,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激動着,整理着自己的想法,不斷實踐,並最終獲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

將最近一段時間取得的成績電話裏向一位長輩彙報。他聽完後,並沒有給我鼓勵,而是說:“你現在有些浮躁了。”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卻完全出乎我當時的判斷。原以爲,這些事情的彙報,會讓長輩覺得我在努力奮進。但是,他的判斷卻明顯地告訴我,我現在所做的事情,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生命。又想起了電視裏的對白:“你很激動。”“我是很激動。”“那就說明你有雜念。”

反思自己最近的狀態,然後發現,確實在最近兩個月裏,一本專業方面的書籍竟然還沒有讀完。看似很忙很忙,看似很充實很充實,實際上我在逃避,逃避着一些該承擔的。唯一的不同是選擇逃避的方式。無論我現在多忙,都是在掩耳盜鈴而已。反思着,覺得自己確實是很浮躁了。

就在這時,包裹到了,是一本書,書名《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書名明顯地吸引着我,讓我忍不住想繼續“浮躁”。利用一個晚上,快速翻閱了全書,書中的不少語言如刀鋒行過石頭一般,刻在了我的腦海裏,也刻在了我的心上。

放下書的時候,已經很晚。整個人一片寧靜,而內心裏多了一種隱隱的痛。我不斷地追問着如果,不斷地感慨着各種人間的無奈,爲他們的命運爲之一嘆的同時,我又找到了自己的初心。

很感謝《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它讓我又一次整理行囊,看清了自己的路,繼續前行。也許,這就是優秀散文帶給我們的力量?已經很少閱讀散文的我突然覺得,是該找些時間和空間,讓自己的心靜一靜了。將又一本美麗的散文集中發人深省的故事收入心中的同時,我知道,如果,還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在自己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只是這種前行,減少了浮躁,增加了從容;減少了膚淺,增加了深沉。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6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吹牛大王歷險記》,讀了以後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和教育,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在這本書裏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明希毫森,他的家就住在一個森林,以前他曾去過黃山探過險。他每天早上都要去打獵,等到晚上回來時都要到酒店喝酒,他一邊喝酒一邊給大家吹牛以炫耀自己,想以此贏得大家對他的好感。有一天,明希毫森再次去了大酒店,等他一進去,酒店裏立刻就響起了歡呼聲:“吆!明希毫森大英雄來了,歡迎歡迎。”其中一個人就問明希毫森:“大英雄,今天又有什麼奇遇?說一說讓大家都樂一樂。”明希毫森洋洋得意,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大英雄,所以就毫不猶豫的炫耀起來:“今天我去打獵的時候,我被一羣猛獸圍住並遭到它們的襲擊,它們把我逼到一個懸崖邊上,我的左邊是一條鱷魚,右邊是一條毒蛇,後邊是一隻獅子,可是我的子彈已經用光了,怎麼辦呢?在這危急關頭,我就拉着我的頭髮跳過了懸崖,那些猛獸看着我嗷嗷亂叫,可是卻毫無辦法,就這樣我終於脫險了。”當明希毫森說的正起勁的時候,忽然一個叫阿巴羅斯的人問他:“哎!明希毫森,自己抓住自己的頭髮怎麼跳懸崖呢?具體說說看。”這一問使明希毫森呆住了,他不知道怎麼說纔好。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明希毫森是在吹牛,是在撒謊,以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欺騙他們。當大夥知道真相後就把明希毫森趕出了酒店,以後就再也不理明希毫森了,明希毫森也非常後悔,從此他再也不敢吹牛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吹牛、撒謊的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我們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誠實的好孩子。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7

打開語文書,《暴雨篩》這篇課文深深吸引了我。老師今天帶着我們一同學習了這篇課文。這個小故事使我倍受感動……

《暴雨篩》主要講了:我的女友35歲時考上了夜大學。一天晚上下着猛烈的暴風雨,女友拿上雨具衝出家門,連滾帶爬的到了夜大學,女友就這樣成了所有學生中最有膽量和毅力的人。

文章中女友的表現讓我深深的敬佩她。她在猛烈的暴風雨中沒有退縮,沒有向暴風雨低頭。而是勇敢堅強的面對它。

其中老人的話使我深受教誨:“所有學生裏,只有你一個人來上學了。暴風雨是一個篩子。膽小的、思前想後的,都被它篩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膽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沒錯,不僅暴風雨是個篩子,困難,挫折等等,都是“篩子”。只有敢於面對,纔不會被“篩”下去,纔不會被淘汰,才能夠有自信,並一步步邁向成功,邁向人生的輝煌。堅持、堅持,在堅持,永不畏懼困難!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8

初讀斷章,只覺得它明白如話,竟然沒有讓我遐想。可是讀第二遍,我就揹着明白如話的詩吸引住了,感覺詩在開頭就流淌出一股清泉: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詩歌的意象如此簡單,只有人、橋、風景。但是細細想來,這樣的情景是多麼令人嚮往:月光下,虹橋上,佳人憑欄而立,靜靜地看着被月光濡溼的小巷與屋檐。夜色瀰漫,不遠處的樓上,又有人站在窗前欣賞夜幕下的佳人。人、橋、風景,就這樣不着痕跡地聯繫在一起,構成一幅絕美的月夜圖。此時是人就像站在幕後的解說者,又緩緩吟出下一節: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一節就更加新奇了,“明月”用來裝飾窗子,可見明月的美麗了;而“你”裝飾的竟然是“別人的夢”,就更讓人回味無窮了。究竟是怎樣的明月,怎樣的佳人在這靜謐的夜晚,把夢裝點得如此多彩?循着詩人的意味細細品去,你就會豁然開朗:美也是相互依賴的。

記得在山頂看日出的時候,我的感覺就和詩中很相似。當橙紅色的旭日從雲海中剛剛露出來的時候,金輝頓時射了過來,就像東方有一匹匹金色的綢緞鋪到眼前。這時候,最讓我震撼的不是壯觀的日出,而是周圍遊客們一張張興奮的臉。他們那種對日出的喜悅,對自然美的追求,是我平時體會不到的。他們因日出而震撼,我因他們的興奮而震撼,這種相互依賴的美,不是和詩中有異曲同工之妙麼?

我想,美就是相互依賴而成的。夏天裏的荷花,就是最好的證明。當荷葉從一泓清水中冒出時,給人的印象並不是很美。只有荷花在荷葉的懷抱中悠然綻放時,美才在淺粉和墨綠中的交互融合中體現——荷花因荷葉而顯得淡雅,荷葉因荷花而顯得嫵媚。它們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就“翠減紅衰愁殺人”了。

其實,何止是花呢?世間萬物,都因爲以來而顯出美麗。就連我們自己,也可能是別人眼中美的風景。我們在遵循萬物的聯繫的同時,也可以奉獻出美麗。或許是一聲溫暖的問候,或許是一個文明的舉止,我們就可以成爲相互依賴的美中最美麗的一環,成爲別人欣賞的風景。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相互依賴的美,存在於相互的聯繫中。你和我的沒,匯聚在一起,也是永恆的美麗。

作者就像一株靜立的樹,站在橋頭看着不息的人流,變幻的風景。看着這裏出演着一幕幕再也平凡不過的瑣事。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9

《呼蘭河傳》這本書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的小城呼蘭河。當我蓋上這本書時,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小城中的人們的無知和封建迷信更引發了我對那個時代人們的思考。

《呼蘭河傳》這本書描繪了二十世紀小城呼蘭河的種.種人事事:不斷帶來災難的大泥坑;呼蘭河年中盛事:跳大神、放河燈、唱秧歌、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性情古怪的有二伯以及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其中那不斷帶來災難的大泥坑和小團圓媳婦令我印象最深。書中,那個大泥坑不斷給人們帶來災難,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人也有,可是他們卻沒有想到一個最直接的方法——把坑填平。而那個可憐的小團圓媳婦生了病,人們又是給她跳大神,又是給她算命的,跳大神的時候甚至讓她用滾燙的熱水洗澡,她洗一次昏一次,昏了三次。最後,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活活弄死了。其實通過這兩件事反映出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無知與封建迷信。大泥坑不斷地帶來麻煩,卻沒人想去把它填平;小團圓媳婦生了病,人們想了各種辦法,卻沒人去請醫生給她看病。那個時代人們的無知和迷信既讓人哭笑不得,又引發了我對她們的思考。

現在,隨着時代在不斷進步,人們慢慢地去掉了那些無知與封建迷信。但是那個黑色的社會卻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因爲它引發了我的思考,使我沉浸在了那個黑色的社會中。《呼蘭河傳》這本書形象生動,具有諷刺意味。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0

卡夫卡在《變形記》裏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年輕的推銷員格里高爾是家中惟一經濟來源,每天過着繁忙、壓抑的生活;父母和妹妹都很疼愛他。結果他在一夜好夢結束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全家都因此惶恐。並且格里高爾也因爲這一奇怪的遭遇,經歷了家人從震驚、恐懼到冷漠、厭煩的現實,雖然他的母親和妹妹都試圖用剩餘的一絲對他的愛來照顧他,但是還是被他那可怕的樣子所疏遠,而他父親更是對他深惡痛絕,屢次攻擊他,傷害他,並在最終直接導致了他的死亡。我想,也許格里高爾的離去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否則,生活在這個被異化了的世界,留給他的也只會是無盡的寂寞與孤獨,被社會壓的喘不過氣的他,在這個恐怖的社會只會承受更多的折磨。

也許你會說這個故事實在是太過荒誕,但是荒誕的背後是社會的現實,現在,人們都被物質世界衝昏了頭腦,爲了追求利益,不擇手段地破壞我們的世界,沙塵暴的侵襲,荒漠化的逐漸擴大,濫砍濫伐,毀林開荒,人類正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將這種卡夫卡式的無奈、痛苦、憂鬱延續,這種感覺並沒有因爲文明的日趨完善,反而愈加嚴重。

我們應該感謝卡夫卡,他爲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是這種對利益的追逐在這樣擴張下去,或許故事真的有可能變成現實,這樣,我們的家園會變成什麼樣子,醒悟吧,人們,讓我們重新呼喚我們的精神世界,人與自然只有和諧相處,我們才能夠可持續發展。希望卡夫卡的《變形記》可以呼喚起我們的心靈,喚起我們的良知……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1

炎炎夏日,想出去玩的想法甚少。這樣也好,可以讓自己在家很好的沉靜,多看些書,豐富自己的內心。看了星雲大師的《捨得》,雖然說未曾看完,但是看完他在《辦公室裏的春秋》裏寫到的“服務的偉大”,真的很有感觸。

服務的偉大後面的佛光菜根譚中寫到:“個人的能力要爲團體服務,團體健全,個人纔有出路;個人的喜好要對大衆有益,大衆歡喜,個人纔有快樂”我自己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是啊,人生活在一個社會中,永遠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所以要有服務意識。記得校長就提到過科室與個人之間的關係,他說科室好,個人就好——真的覺得很有道理。我們電汽科在很多時候表現的並不是很好,但後來慢慢領悟到這點以後,好像在悄悄的發生着變化。記得在全校老師舉行的“拓展運動”的比賽中,我們科的老師表現出了驚人的團結的力量,每個人都本着爲科室服務的精神,最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所以我想:只要每個人都抱着服務的精神,那麼我們的社會會變得更美好——也會更和諧。

工作最偉大,服務最神聖。對呀,我們經常對那些義工啊,志願者啊投去非常讚許的目光。而對那些危害社會的,比如小偷啊,殺人搶劫犯啊投去鄙夷的目光。我想每個人都喜歡好人,喜歡謙虛的爲他們服務的人,但要人服務,也要給人尊重,彼此尊重很重要。

個人的喜好要對大衆有益,大衆歡喜,個人纔有快樂。看到這句話,我就想到前些天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新聞,在某個小區的一個業主,養了一條狗,結果這條狗接二連三的咬傷小區的住戶。他的這個養狗的喜好,我覺得就該改改,因爲他的這個喜好,很明顯的傷害了他周遭的人,而並不是對大衆有益,讓大衆歡喜的。

《捨得》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有道理的語言,我將在整個暑假慢慢閱讀,仔細品味。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2

都好幾個星期了,我才把《淘氣包馬小跳全集》讀完。

從這套書中可以看出馬小跳是一個既淘氣又善良還天真可愛的一個小男孩,他的爸爸馬天笑先生是一個玩具廠裏的玩具設計師,他的媽媽是一個美得像天仙似的櫥窗設計師,另外,他還有一個“新新人類”的舅舅。

馬小跳有三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張達。毛超。唐飛。有時候,他們也會鬧彆扭,大多數的時候,他們都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

馬小跳還有一個傻乎乎的對門安琪兒,她雖說有點兒傻,但是論腦筋急轉彎,就比路曼曼還厲害,路曼曼 就是和馬小跳稱爲“同桌冤家”的一個十分聰明的小女孩,她有一個超強的對手夏林果,夏林果是一個令人喜歡的漂亮女孩……

馬小跳還有許多驚險的故事,其中他和他的夥伴們拯救大熊貓。放生娃娃魚。調查穿山甲……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3

喬布斯專講述了一個影響橫跨兩個世紀的科技天才的故事。喬布斯是一個天才但不是傳統意義上專攻一面的天才,但他也不是全才,他的產品和經營的公司方方面面都會打上他的烙印,他不是設計師也不是個營銷者,但所有方面他都知道怎麼做,或者說將一切都共融一體,這與他的性格密切相關,他是個控制慾極強的人,脾氣古怪暴躁,甚至可以說是那種爲求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儘管他是個佛教徒,但性格卻依然暴躁,禪修於他來說只是更好的控制自我意識,從而達到控制他的產品,從精神到物質都追求極致簡單純粹的理念。用戶體驗是喬布斯畢生信賴的產品設計理念,早年喬布斯參與設計的Appleii,Next等等放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優秀的產品設計,當設計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僅僅只是設計,而是藝術了。喬布斯是以一個藝術家對待的藝術的態度去對待他的產品,藝術家都會試圖做到完美,喬布斯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時至今日,依然可以看到各個與藝術行業相關的從業人員捨得花昂貴的價錢去買蘋果的產品,放在早幾年,用蘋果的都會普遍被認爲是設計師或者藝術從業人士。喬布斯早年的坎坷與他的性格不無關係,他的壞脾氣,偏執,口無遮攔讓他樹敵無數,同時過分強調用戶體驗帶來的高昂成本代價在當時的市場並不受落,早年被蘋果無情的驅逐出去以後即使自立門戶也是處處碰壁,王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喬布斯還是回到了蘋果,此時身經百戰的他在早已積累了商業談判技巧,對用戶體驗和需求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認識層次,最終抓住機遇推出ipod爲蘋果打了首場漂亮的翻身仗,隨後的iphone,ipad的陸續推出創造了蘋果最輝煌的十年,蘋果的產品一直保持封閉的生態環境以確保將錯誤減少至最低,在框架內限制然後不斷去優化,以完美爲最終目標,蘋果的創新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創新,蘋果更多的是在前人失敗的實驗性產品上汲取靈感融合自身特色再設定目標,像iphone和ipad的觸控電話和平板觸控電腦其實早有先例,不過做得最好的只有蘋果。

喬布斯戲劇性的人生固然吸引人,但是他背後付出的努力不會比別人少,他輟學,卻沒有停止學習,他曾經放縱過自己,但也以清規戒律要求自己,他是一個矛盾的人,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喬布斯,也不需要第二個喬布斯,盲目的去更隨他人前首先認清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本,我們要做的正如他做的一樣,吸收別人的可取之處,認識自己,結合自身狀況盡力做到最好。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4

文學是一把通往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文學是一種富有神奇力量的精神食糧,文學是一雙可翱翔於碧藍天波的隱形的翅膀,文學是一座比彩虹還美的七色彩橋……

我常泛舟在浩瀚的書的海洋裏,領略到了書的無窮魅力。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富有自己的思考、感情。他的《戰爭與和平》這一部名著,共分上下兩冊,主要記敘了拿破崙與亞歷山大之間爲爭國土、輸贏的持久戰爭。在這部書中,托爾斯泰是有愛有恨的,他並不單單表示自己對哪一路人馬的支持,他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記敘並議論着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也適時地做了一些批評,稱讚,或只是一些簡單的個人感受,但這所表現出來的令人振奮的感覺是極其巨大的。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不僅描寫了一個時代的轉化過程,更添加了那個時代中人物的觀念,拿破倫作

爲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所到之處無不受人們的熱烈歡迎和愛戴,但與之相同的是,亞歷山大也受到了他的國民的支持,這些足以證明,一個時代的成功或是滅亡,取決於這個時代的統治者的影響力。

記得托爾斯泰這樣說過:“認爲蘋果之所以落下是因爲細胞組織衰退分解的植物學家和那個認爲蘋果落下是因爲他想吃而祈禱結果的樹下小孩一樣都是正確的。”這確實是一段極富寓意的話,如果將它與戰爭聯繫在一起,我們不妨可以這樣理解它:說拿破倫去莫斯科是他願意去,他的毀滅是因爲亞歷山大希望他毀滅,這二者同樣無法判定誰對誰錯。

其實,這歷的每一個有名的人物,並不是因爲他們本身的魅力而讓人們記住的,而是由於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一件或幾件讓世人爲之振奮或震撼的事件,所以人們才記住他們的。從歷史角度來看,他們都是不能自已的,因爲他們的所有行爲都與歷史的進程緊密聯繫在一起,是早就註定的了,他們的自以爲是通過世人允許而表現出來的。

《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給我們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敵對或友好的關係,展示了人性,它是本值得賞讀的書!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5

要在閱習經典時,日漸規範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吃東西前要洗手的意義一樣! 經文中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併爲他人演說,其福德不可思量。讀誦可以,但受持二字最難。道理雖明白了,但要轉化爲思想和行爲那就更需要勇氣和恆心(善護念)

《金剛經》提到了時間,空間,生命形態,心靈等方面的問題,它的宗教性並不突出。

這本書有張三,李四,王五,趙六等不同人感興趣的話題。一來因爲是讀後感,二來是理解和表達能力的侷限,所以就不全面展開。

(一)從 生命的形態開始來入手,我們無法想像死後會是什麼樣,所以只能依託各種宗教來解釋這個問題,現代哲學,現代科學還沒有能力來解決和解釋。所以不管你想不想這個問題,它都在那裏。很多人說好好的,想這玩意幹嘛?那只是暫時逃避,終究那一天還是會來到,正如經文所說:人一生如露亦如電。我們死後成爲鬼的可能很大,但鬼非鬼,是名義上的鬼!(經文裏說: A非A,是名A),鬼它是永恆的嗎?會怎麼轉變?原文形容衆生:若胎生,若卵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作爲讀後感,也不展開,有興趣的可以翻閱,百度。

(二) 各個宗教的見解,一定都各有獨到之處,但不管信解的過程是如何產生的,個人認爲辨析最爲重要,否則與“迷信”無差別。記得前年在拉薩的色拉寺看到羣僧辯經,這也是佛教爲歷朝文人所信奉,流傳至今的原因。同樣西方很多近代科學家就有因辨析懷疑神權,而遭迫害和犧牲,比如伽利略,布魯若,哥白尼等。所以敢於懷疑和被懷疑,這纔是真正的經典,中國的禪宗便是如此。

(三) 我們看問題都是以人(也就是我)的立場開始的:認爲這樣,那樣,比如認爲蛇可怕,熊貓可愛,可熊貓和蛇自己可怕可愛嗎?相反它們覺得人很可怕!同樣,人認爲有外星人,認爲有鬼魂,認爲有神仙,認爲生命是空的,實的,等等。都是以人和我的觀點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個就住了一個我相,我見的觀念,所以得出的結論未必是正確,顯然沒有跳出來看問題,相對宇宙來說,人類的知解,好比井底之蛙。在天地的眼裏,人和祭祀用的芻狗(稻草扎的狗)沒什麼分別,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釋迦摩尼佛就讓大家從放下我見,放下自我開始,如果沒有了我就沒有了很多痛苦煩惱,知解也就慢慢走向正確!但大多數人害怕失去自我,我也是!

(四) 一個想法,用文字很難表達,即使說出來,也只能表達10%,別人理解你的意思時又打折扣,所以我們用語言表達時還要用眼神和動作。所以誤會也從言語開始,有時候發現說出的話,並不是自己的意思,但話卻已經說出口。釋迦摩尼佛的表述精簡到位,但他最後說他無法可說,因爲實在沒有辦法用文字語言來窮真相。爲什麼這麼說?比如宇宙的速度,維度,我們根本無法用大腦來想像。霍金那樣的科學家也只是探取了宇宙海洋的一粒沙子而已,最近說關於之前黑洞的觀點有錯誤。所以我們人類的眼睛虹膜只能看到三維空間的事物,佛說宇宙至少有十個維度,對於四維我們人類已無法識別,何況更高維度。所以我們說在找外星人,但外星人可能在研究“人類細菌”,就像細菌感覺不到人類一樣。

(五)《金剛經》原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從不住心開始,有些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忘記它。第2天就讓它空掉,煩惱也就沒了。我們昨天心裏恨一個人,但到今天就該忘記了,或時間長的,2年3年也該忘記了,原來存儲恨的地方,現在空了,煩惱就沒有了。一笑抿恩仇,像閃電一樣的肉體生命,多大的事情。

(六)A非A是名A,所以佛非佛,是名佛。空也非空,是名空,因爲有了我們這個真實的存在,纔會體現有虛空。所以我目前不認爲什麼都是空的,不然還上班幹嘛,在家等死算了,反正是空的。釋迦摩尼在世時,和普通人一樣,吃好飯坐在那講法。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所以《金剛經》並沒有說什麼都是空的。相反是因爲有,才相對出來這麼一個空。易經的陰和陽也是這樣一個道理。比如當我們失去我們這個曾經擁有的肉體時,我們的靈魂回過頭來看着自己的身體時,才體會出來相對的一個空。

(七)《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入邪道,不能見如來。看過林語堂寫的一本散文《人生不過如此》,他是這樣形容他那個時代(120xx年前),國人對於佛教有種既相信又懷疑的心態。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燒香拜佛猶如交易的很多,直接的,含蓄的,具體就不展開了。所以我們可能見到佛的形象嗎?可能因爲懇求佛祖保佑而得到什麼?我目前認爲只有通過研習,辨析經典,從而使自己內心得到昇華,從而理解真相,完善自己的言行。

(八)有人如果做到了沒有了我見,沒有了偏見後。這個時候你去做好事,去佈施。就開始走向佛所說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佈施的道路上去了。那確實是一種境界,普通人只能想像,所以知道了,並不一定做得到,這當中有段過程叫:修行!

(八)去潛心閱讀學習一部宗教經典,如果你說自己是光從哲學,人文,宇宙觀,生命科學,文學的角度爲出發點的話,那可能有點蒼白。也許你自己也不知道,其中可能包含了某種名的宗教情結在裏面。每個人都有一種情結,各式各樣的,但唯獨宗教情結是最爲神祕和莫解的,不論你信仰或正在信仰某個宗教中。

(九)道家的想法是:爬山不一定非要到高峯,半山腰的風景同樣獨道!所以我選擇發發微信,非常希望遇到有同樣見解或不同意見的朋友來探討。我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想法,暫時可以把學些當成哲學,生命科學,宗教,宇宙觀等任何一種形式來看待!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6

在7月22日至7月28日,我在家裏讀了【和時間賽跑】這本書,裏面的情節令我驚心動魄,裏面的小主人公傑茜最令我感動。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與外界毫無聯繫的歷史保護村克里夫頓裏面突然爆發了一種叫白喉的傳染病,由於得不到村外世界的救援,有許多孩子喪失了生命,傑茜的媽媽讓他偷偷跑到外面的現代社會找尼利先生求救,一路上發生了許多驚險的事情。後來,來到尼利家,傑茜從門外偷聽得知,本來要幫助他的尼利先生早在五年前已經死了,現在的只是一個替身,而且這個替身要殺了傑茜,然後傑茜跳窗而逃。逃到了一個新聞發佈會大樓,自己勇敢地向準備採訪的記者揭發了替身尼利要在克里夫頓村做的驚天大陰謀,救回了村民,不活了保護村的建設者克里夫頓和幕後策劃者替身尼利,讓村民們重回現實社會的道路。

書裏的小主人公傑茜聰明勇敢,爲了解救村民們不惜一切代價和時間賽跑,爭取最短的時間內拯救全村人民,她還幾次從敵人的魔掌中死裏逃生,大膽向新聞發佈會記者揭發所有陰險事情的真相;而且傑茜的好奇心,作爲一個有1840年來到1996年的11歲女孩,她既沒有浪費黃金時間,有充分的利用空閒時間來觀察新事物、從沒見過的事物。

我對傑茜十分佩服,因爲她身上大多是優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讓我們汲取。

【和時間賽跑】這本書的作者想象力驚人,能想出並寫出這一本幾乎毫無漏洞的一流穿越小說,既有文學性,又有趣味性,還有吸引力。文章裏的內容扣人心絃,看了這一章,又想接着看下一章,令人廢寢忘食。如果有機會,大家一定要親身體會一下這本書的奇妙之處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