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通用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2W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

1937年12月的南京,是一片荒涼的死城,它瀰漫着死氣沉沉和絕望的氣息。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通用23篇)

電影開始了,電腦上顯示出了四個巨大的字:“南京!南京!”然後過了一會兒,電影上出來了幾行書法字,上面寫着從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僅僅6個星期內,毫無人性的日本人侵略入江蘇省南京市,將南京的老百性一個也不放過地給殘忍地殺了。他們以槍殺、刀砍、焚燒、活埋,水溺等許多殘忍的酷刑對待我無辜的市民,日本人們將燒光、殺光,槍過作爲口號,向我國的南京人民進行大屠殺。

他們將五萬四千七百名老百姓趕到一片窪地裏,架起機關槍,對着那些痛苦的人羣掃所射……除了個別的倖存者外,絕大多數都躺在了滿是血腥味的血泊裏,連一幢大多數完好的樓房也沒有,都被可惡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將南京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歷史名城變成了人間地獄,可怕極了!日本軍隊還齊心協力將孫中山的雕像用鐵鏈拉起來推倒,扔到大江深處。再看看一些勇敢的人們:當姜淑雲講出日軍需要一百名慰安婦的時候,她是第一個站出來的,小江的勇氣是爲了能夠讓所有人換取更多的食物,帶來生命,最後回眸的瞬間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復返。她是一個很悲慘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後赤裸裸地死去。一批人死前,他們大大聲地大喊:“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

看完了電影,我的心情沉重,這刻苦銘心的國恥,我們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中國不會亡!

篇二:國家公祭日觀後心得體會範文

翻開歷史的篇章,回憶那段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日本軍隊闖進南京時,城內的軍人們用身軀鑄成了一道道人牆。可這些都無濟於事,日本軍隊以強大的衝擊力沖垮了人牆,把軍人們踏在腳底。大肆的闖進南京。

南京城內所有的戰俘都被抓起來了。有的人,葬身在機關槍接二連三的掃射中;有的人被帶到海邊,又是一陣瘋狂的掃射,人們倒在海邊,海水沖刷着他們的身體,將他們輕輕拖入海中,頓時鮮血染紅了整個海面……

我怎麼能不痛恨日本人,我何嘗不想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想一想,當他們的孩子在搖籃中甜甜的入睡時,我們的嬰兒卻被殘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當他們的兒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時,我們兒童卻要面對死亡;想一想,當他們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時,我們的老爺爺、老奶奶卻流浪在街頭無家可歸;

正如電影裏所說“中國不會亡!”是的,中國沒有滅亡,但祖國現在的興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多少英雄衝鋒陷陣,用鮮血和平,他們何嘗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過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這樣的生活。爲了祖國他們必須要上陣殺敵。

是啊!“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爲國家做出貢獻,使中國更加強大這樣纔不愧對那些抗日英雄,中國纔不會重蹈覆轍。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地點,就是南京*紀念館,一個有着特別紀念意義的地方。78年前的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後,在長達六週的時間內,大肆*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

這場震驚中外的*,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時至今日,日本卻連一個正經的“對不起”都沒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多次參拜供奉着戰犯的靖國神社;面對大量無可辯駁的物證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卻一再歪曲和否認歷史,還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否認南京*,甚至稱南京*是“僞造的謊言”。

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開放,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民族的苦難,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呼籲日本人民,以此開啓被日本右翼勢力長久封塵的記憶,坦誠面對那段歷史,不要忘記和自覺接受那段歷史的教訓。然而,據稱今天的日本教科書,很少有把日本的這段真實歷史教給他們的下一代。這種異乎尋常的頑固與反動令國家人民感到憤怒和難以理喻。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爲了*倒算,是爲了避免“南京*”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爲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爲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有3500萬中*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爲報國之行,努力爲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願我們的生活能永遠祥和、美滿、幸福,願我們能永遠遠離災難與不幸。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3

今天,20__年12月13日是第8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4週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該《條例》從20__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並將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鐘”的倡議,明確列入法規當中。20__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

身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以史爲鑑、警鐘長鳴。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4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了南京大屠殺,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舉世震驚,今年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時間在流逝,可歷史不能忘記,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如今,我們的國家日漸強大。已經有能力保護國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給中國的深刻教訓。改革開放四十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不斷強大。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局部戰爭仍然時有發生,我們始終應該牢記歷史,存有危機意識,不能懈怠,抓住機會,不斷髮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作爲基層工作人員,更應該擔負起自身的責任,牢記使命。雖然,基層公務人員所面對的大多是瑣碎的工作。但卻都關乎百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每個基層工作人員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忘初心,匯聚到一起,才能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纔不會讓悲劇重演。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5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作爲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政策的出臺,讓孩子們有了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教育有了新的希望。同時也督促着我,要想更多辦法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

“雙減”,就是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大舉措。我所在的金臺區蟠龍鎮小村國小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通過積極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減輕學生作業量等措施,真正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好地迴歸到了校園。

我所帶的四年級語文學科,在每週一就把本週五天的家庭作業內容全部安排出來,對作業內容的設計主要包括聽故事、閱讀理解、預習課文、朗讀實踐、基礎知識回顧等等,每項作業的完成時間最多不超過三十分鐘。除此之外,我還專門設定每週三爲班級的“無作業日”,讓孩子們聽到放學鈴聲就無憂無慮,提到放假就開開心心,徹底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這樣一來,孩子們每天都能輕輕鬆鬆上課,快快樂樂回家,自由自在生活。課堂氣氛也活潑了很多!

另外,課後延時服務時間,我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各個學科當天的作業,遇到有的學生不理解的題,就仔細給講解一下,絕大多數學生都能保證質量、按時完成作業。一段時間以來,再也沒有看到哪位學生因爲晚上或者假期作業太多寫不完而熬夜,第二天不認真聽講的現象。相反,他們的精神頭更足了,聽講更認真了,學習效率也更高了。

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應當以立德樹人爲導向,克服“唯分數”的評價方式,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本,以“四有”好教師和“四個引路人”爲職業指引,爲學生的成長導航,撐起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寧靜天空。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6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全面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

這被稱作“雙減”政策。

文件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大多數的家長表示歡迎“雙減”政策,認爲同時也減輕了家長的負擔。

校外各種名目的培訓班,都需要資金的支持,看着其他孩子們都報了輔導班,自己的孩子不報,怕跟不上。迫於壓力,只能自己省一些,不能苦了孩子。

再有,週末、寒暑假,孩子上輔導課,不論天氣如何,颳風下雨、酷暑難耐,家長都需要接送孩子上下輔導班。

大家現在普遍的感受是:現如今培養一個孩子太貴了,一年花幾萬元上輔導班都是正常的,有的甚至更多。

也有一些家長表示擔憂,雖說政策出來了,但是會考和大學聯考還是要看成績,培訓機構依然有市場需求。不能在線下開培訓班了,會不會轉到線上或者是一對一的教學。

我們都知道,線上教學的質量和麪對面還是有差別的,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都對線上教學質量有直接影響。

而且,一對一的私教課程,學費比大班課要高很多,無疑加重了家長的負擔。

另外,如果培訓機構從“地上”轉到“地下”,家長們還要四處去打聽。

這個暑假已經有多個在家中開班的輔導老師被舉報,也證實了家長們擔憂的種種問題。

已經習慣了上校外輔導班的孩子們接下來如何安排時間,不虛度;家長們自由的時間相對少了,如何安排時間陪伴和輔導孩子,這些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雙減”政策的推出,無疑是對教育培訓機構的一次重拳打擊,很多培訓機構尋求轉型,也有一些在觀望。

新東方因率先開設父母培訓課、體育課等被送上熱搜。

父母培訓課意味着,作爲家長的父母們,除了要朝九晚五的上班,加班,贍養父母,照顧孩子,輔導作業,還要拿出時間和精力去上“優質父母培訓課”。

父母的確應該學習,提升自己,以便更好的培養孩子。這是毫無疑問的。

且不說這門課程是否可以如期開起來,如果把這個作爲一門課程或者迫於壓力不得不上的課程,最直觀的無疑是給家長們增加了負擔和困難。每個家長的水平不一樣,如果學完了這門課程,孩子沒有考好,責任在家長還是孩子,無形當中增加了家長的焦慮和壓力。

近幾年,老師和家長的關係也變得微妙。

很多家長表示,一些老師爲了開自己的培訓班掙錢,該講的知識點在課堂上不講,而是在自己的輔導班講。應該老師批改的作業,在家長羣裏變成了家長的任務。

學校是孩子們的主要戰場,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是源頭。

我們上學的時候,沒有微信,沒有家長羣,沒有家長和老師的微妙關係。

作爲85後的我,依稀記得九年義務教育時,各科老師伏案批改作業的身影。

教育行業將如何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7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40多天時間裏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此等獸行暴虐,曠世未聞。x年後的今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20x年新年賀詞時提到,我們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鬥成功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進行了隆重活動。對一切爲國家、爲民族、爲和平付出珍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久牢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回顧歷史,牢記教訓,枕戈待旦,我們定能勇創功績,實現中華民族宏大復興夢。

祭,是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淪陷後的六個星期內,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一處展區上赫然寫着“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從高空滴落,掉進一泓清泉,與此同時牆上亮起一盞印着遇難者遺像的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隕落。列寧說,“遺忘歷史,意味着背叛,”歷史不容遺忘,民族不會遺忘,我們不能遺忘。國家公祭,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溫了民族的苦難,是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是珍視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緬懷華夏之殤,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鬥、反對篡改歷史的立場堅決不移。

祭,是讓我們珍惜當下,蜂擁前進!現如今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他們用親身經受告知我們:戰鬥是何等殘酷、和平是何等寶貴,而和平則是用很多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破則家忘、國強則民安,沒有國家的強盛就沒有民族的幸福;落後就要捱打、強軍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們在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同時,更要珍愛和平,砥礪奮進。如今的南京將“創新名城、漂亮古都”作爲進展願景,新時代的我們也要以劇烈的憂患警醒砥礪前行,以堅韌的拼搏意志奮勉圖強,以酷熱的家國情懷鑄造鋼鐵長城。讓世人知曉,中國人民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意志堅決不移。

祭,是讓我們矢志強國,奮鬥青春!國家公祭日,祭的是國難滄桑史,祭的是民族獨立奮鬥史。國難當牢記,國人當自強。歷史的目的是什麼?梁啓超先生說,“簡潔一句話,歷史的目的就是將過去的真事富有新價值新意義,以供現代人之資鑑。”在“兩個百年”的新徵程道路上,和平進展是主題,強大幸福是目標,“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作爲新時代建設者和參加者,定當牢記歷史,扛起責任,發憤圖強,爲強國強軍不懈努力。任時間消逝,任時代變遷,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實現民族復興的決心堅決不移。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8

今天,十二月十三日,是國家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七十七年前,日本對中國大舉進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導致三十幾萬的中國同胞犧牲。設這個國家公祭日,並不是爲了讓我們帶着仇恨,而是讓我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十三號這一天,我們的領居都觀看了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報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鄰居王奶奶:日本那些強盜,在中國的地盤撒野,太可惡了,簡直就像沒人性的禽獸!

鄰居吳叔叔:這些日本鬼子,實在是太壞了,燒殺搶掠不說,到現在還在抵賴,想埋沒真理,明明殺了三十多萬中國人,卻說只殺了十到二十萬人。難道十到二十萬人不是人嗎?你們憑什麼這麼說?你們爲什麼不敢作敢當?在強國面前是隻老鼠,在弱國面前是隻老虎!

鄰居陳同學:日本人像一羣發了瘋似的老虎,清朝的皇帝更是腐敗無能,居然看着這麼多人白白犧牲,卻無法報仇!

其實,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他們如此惋惜與憤怒,是因爲他們是中國人。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9

社會人羣就是一個金字塔,永遠只有少數精英站在塔頂,也必須有更多的普通勞動者來構建塔基。教育和學習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學習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除了科學文化知識,還包含體育、藝術、勞動等多種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熱愛國家、獻身民族的人。作爲家長和教師,最重要的是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和特長,引導孩子走最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而不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雙減政策”背景下老師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呢?

1、“雙減”的目的不是以犧牲教育質量爲代價,恰恰相反,是爲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知道,在學習效率相同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時間越多,所獲得的知識也越多、能力也越強。但過長的學習時間、過重的學習負擔又會影響學習效率,甚至危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學什麼、怎麼學、學多久,就成爲教師們首先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保護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是孩子們願意學習的前提條件。前面談到學習的三大動力,對現在的孩子們而言,生存動力和精神動力是大多數孩子暫時還體會不到的,因此,興趣動力就成爲了至關重要的因素。作爲老師,學科作業的設計必須以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爲前提。

3、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是保護孩子們學習興趣、保證孩子們學習效率的根本條件。大多數孩子不喜歡作業,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不會做;二是簡單、重複、數量多;三是枯燥、乏味、無樂趣。針對第一個原因,教師要設計有梯度的個性化作業,讓不同的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起點的作業。針對第二個原因,教師要設計出能體現學科核心知識和能力要求的、訓練效率高的梯度作業。針對第三個原因,教師要儘可能設計出有趣味的作業內容和作業方式,尤其要在學習方式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4、加強和落實作業完成的過程性指導,及時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勢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以往孩子們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往往通過“搜題”的方式獲取答案,但得到的是結果,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是大量搜題APP被禁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師要按照作業進度計劃、利用當今發達的資訊方式,及時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和指導。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兵教兵”的作用。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雙減”指出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雙減”政策的出臺,作爲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每天奮戰在“雙減”工作的中,我們積極認真貫徹,積極響應,依託學校“211工程”的開展,主抓“課堂質量”,認真落實“五項管理”,嚴格執行雙減“作業管理”標準。

一、認真研學,鑽研教材

利用教研會時間,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仔細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依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地課時教學目標,並依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所學知識進行訓練。使我真正的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削減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二、優化課堂,精講精煉

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在課堂有限的40分鐘裏,只能照顧大部分學生。而雙減政策下的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積極落實了“211工程”,精心設計課堂問題,主抓重點,上好20分鐘微型課,利用10分鐘進行當堂訓練,面批講解,認真分析,當堂評價,做到精講精煉,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作業分層,注重高效

針對班級中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作業設計儘量精而簡,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同時還佈置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特色作業,如畫思維導圖,調查採訪,數學日記等,讓中下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充分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四、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在校內,用好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爲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體育、閱讀等社團活動。同時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鼓勵學生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讓學生能多元化發展,健康成長。

五、提高能力,培養素養

“雙減”其實不是讓學生遠離學習,虛度光陰,輕視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質量上做減法,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認真備課,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健全作業模式和形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優化教育評價方式等,這就要求教師綜合素質需不斷提高,提升個人情操,擴展視野,更加深入的思考,優化培養方法,更好地爲教學服務。

總之,作爲教師,在“雙減”政策下,一定要堅持初心,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爲學生和教學服務。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裏,舉國上下將以各種形式緬懷82年前慘遭侵華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傳遞出中國人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信念。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當下,早已遠離了戰爭的硝煙,但無論哪個年代、不論是誰,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1937年侵華日軍一手製造了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我們不能忘記,在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裏,我們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們更不能忘記,在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無數中華兒女同仇敵愾、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爲民族獨立作出了英勇犧牲。今天我們銘記歷史,就是要讓這些民族共同記憶代代相傳,讓愛國主義的旗幟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當然,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爲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除了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外,今天“世界和平法會”、“燭光祭”等活動同步開展。自從11月下旬開始,南京陸續開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動、“和平許願牆”簽名活動、“和平頌”音樂詩會和“和平之夜”接力誦讀等活動。和平的主題更加凸顯,體現了中國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誠願望。歷史啓示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當前,我們所處的世界並不太平,地區熱點此起彼伏,戰爭陰霾揮之不去,零和博弈讓國際局勢不確定因素增加。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纔是有希望的。

銘記歷史,也是爲了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近代中國走過了一段苦難輝煌的歷史,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侵略者,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鬥志,展現出不畏強暴、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從大的歷史脈絡和深層次的內在邏輯把握當下發展取得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這種鬥志和英雄氣概一脈相承。正是依靠億萬人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告別了落後捱打的歷史,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

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有一些關鍵的節點。即將到來的20xx年,我們將完成脫貧攻堅的歷史重任,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這是我們國家發展史上的重大時刻,具有里程碑意義。當前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攻克貧中之貧、深度貧困的堡壘,進入深水區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涉險灘、啃硬骨頭,面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加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增強鬥爭本領。風險挑戰很多,有的還很艱鉅。越是爬坡過坎的緊要時刻,越要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葆有一往無前的精氣神、煥發善作善成的意志,把中國人的志氣拿出來,就沒有什麼目標實現不了。

每一年的國家公祭日儀式上,“和平大鐘”都會被撞響。鐘聲深沉悠遠,寓意着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對和平的企望。鐘聲更催人奮進,鼓舞着中華兒女圓夢復興的雄心壯志。以此爲契機,吹響衝鋒號角,不斷前行,我們定能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目標,以更優異的發展成績不斷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從課本里面學過“南京*”,接着又在很多社會活動,書刊媒體中反覆提起,雖書本內容真實慘烈,但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景大多時候還只是停留在想象。

近日有機會同即將援外的醫療隊友們一同參觀這所爲世人所“震驚”的南京*紀念館,這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所以我懷着警世而鑑證的心緩緩而來。南京*,這個讓所有中國人都忘不掉的事情,從一進入廣場就讓我感到沉重,走到南屠館門口,映入眼簾的就是上面這個巨大的讓人很壓抑的雕塑,仔細看下面的文字介紹可以知道這是個可憐的女人,她的家人全部慘死於日軍魔掌下,而自己卻被侮辱而屈辱的活着,也許死很容易。可是活着確實很難。

進入館內就可以看到很壯觀的很高的書架,那個書架,那裏面每個看似書籍的文件裏面是當年南屠遇難的人的個人資料,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爲鑑。在向裏面走便是對歷史的介紹與回顧,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佔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致使我中華兒女300000人死於刀下,這是何等的恥辱與無奈。再看到牆上的慘烈圖片與文字:在日軍進入南京後的一個月中,全城發生2萬起*、*事件,無論少女或老婦,都難以倖免。許多婦女在被*之後又遭槍殺、毀屍,慘不忍睹,字字刺入我心,作爲東北人的我可能更能體會那種亡國之哀,亡國之怒,亡國之奮悲憤與不能難於言表。在館中還有讓我印象深的就是這個叫做12秒的地方,我剛開始還不知道那是幹嘛的,可是看過介紹才知道水滴了12滴就是過了12秒,就會有一個南屠逝去的人的遺像之燈被點亮,依次下去,每隔12秒就會出現一盞亮的燈,看看當時我們的國人是何等的悲涼與慘烈啊,這是何等的警世啊。

當然館裏面也有一些對愛國主義者和外來和平者的表揚與陳述他們有的浴血奮戰,有的異國他鄉前來幫忙,這些人是值得尊敬並永遠不能忘記的,沒有他們,日本的魔爪長會張的更大伸的更遠,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致敬,正式有這些正義之師仁義之師才能使我們今天能夠站在這裏談古論今。

是啊,此時我的心情從悲憤轉到了尊敬,從尊敬找到了方向,從歷史中尋找到了力量,從歷史中看到了我們應該有所爲,有所不爲。正如裏面一句話所說,for give it,but do not forget it.是啊,一味的怨恨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重要的是要自身發展,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一個對所有中國人的警告。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中華民族絕對不會有類似情況在發生。我們不會忘記過去,我們更要關注現實,日本*事件在升級,日方相關大臣參觀靖國神社,一件件事在不停的告訴我們勿忘國恥,珍惜現在,讓這種血的恥辱永不再來。

在即將出國之際參觀此館,意義匪淺,該館現在已成爲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參觀此館即是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又能鼓舞大家的士氣,對我們援外很有幫助,我們當爲國家的建設與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也應該像館裏的國際友人學習,在環境極端惡劣,生活極端痛苦的條件下,他們依然堅持着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拯救了無數受苦大衆,我們作爲中國醫療行業的代表理應表現出大愛精神,在愛國主義精神的薰陶下,在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旗幟下我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圓滿完成援外任務,良好發揚中國國際主義影響力。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是我國第x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x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在警報拉響的那一刻,無數後人靜默沉思,反思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

當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殘忍殺戮,當積貧積弱的國家遭受到鄰國的侵犯,除了對於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我們更應該在81年後的今天,站在理性思考的角度,認識到戰爭與和平的本質,認識到積弱必被欺的本質,並以此爲屈辱歷史,防止同樣的暴行再次發生。

自二戰後,國際間的和平環境已經維持了半個多世紀,雖然仍然有局部的摩擦,但總體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促使各國在現代化道路上穩步前進,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已經改變了貧窮落後的國家面貌,朝着成爲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邁進,一路走來,我們深刻地領悟到,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保證國人不遭受不平等的對待。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x年,我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總量已取得顯著進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電影《戰狼》已經反映了我國面對其它國家的有力氣魄。

當然,曾經遭受過屈辱,不能表現爲純粹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而應該在新時期,不忘屈辱,砥礪前進,在與日本等國家的相互交往中,保持平等友好的國際交往姿態,積極學習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文化,對於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日本人,我們絕不妥協。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20__年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1週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該《條例》從20__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並將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鐘”的倡議,明確列入法規當中。20__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

身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以史爲鑑、警鐘長鳴。列寧告誡過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侵華戰爭給中國記憶留下一個“敗”字,烙下一個“恥”字,刻下一個“警”字。以史爲鑑,我們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認清落後必亡的道理。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一味地退讓不會帶來和平,祖國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必須在深刻的歷史教訓基礎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爲鑑、警鐘長鳴。

身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勿忘國恥、牢記使命。中國任人欺侮的一頁雖然徹底翻過去了,但是過往的傷痛和不屈的抗爭會時刻警醒着我們:這強大,來之不易;這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應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的歷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記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腳踏實地穩步前進,爲實現凝聚了幾代中國人夙願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身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國一步步壯大起來,再也不是那個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中國。有如此強大的國家做後盾,我們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們需以放眼世界的戰略思維,在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要敢於劃出紅線,亮出底線。我們不主動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纔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捱打,祖國的強大是我們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我們將用畢生的心力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我從事教學工作20多年來,對學生課業問題和校外培訓問題深有體會,隨着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家長對“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視,學校對升學率的重視,種種重擔都壓在了孩子的身上,作業越來越多,學校周邊被各種“託管班”、“培訓班”包圍,家長們不得不掏出高額的“補課費”,孩子們在放學後、節假日不情願地走進這些培訓班,我們的孩子越來越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這個意見的出臺非常及時必要,對於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減少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積極的意義。我們一定不折不扣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後服務等“五項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一直以來對教育和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關心關注,是以人民爲中心發展教育的集中體現。?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作爲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政策的出臺,將減輕家長的負擔,讓“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了希望。同志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辦法去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希望加大力度將政策落地落實,切實取得實效。?

今後,我們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國家大局,努力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一份力量。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6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纔是人間正道。”(信息來源:共產黨員網)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蒙受了外國侵略和內部戰亂的百年苦難,深知和平的寶貴,最需要在和平環境中進行國家建設,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於促進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同時呼籲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

30萬!那是一場中華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獸蹄踐踏着東北三省,華北平原,甚至大半個中國。日本人曾狂妄地認爲屠殺可以征服一切,但中華民族的血能夠白流嗎?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華兒女獻出了無數不屈的軀體,拯救着這古老的民族。半個世紀,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國人趕出了神州。

今天,中國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發動一場報復性的戰爭。現在中國人必須從國力上超過日本,趕上世界。這樣,才能告慰那殘遭劫難的30萬英靈。

中國人,尤其是青年共產黨員們,應該吸取教訓,爲歷史譜寫新的輝煌,像祖輩那樣,把青春和生命融入這場風起雲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是12月13日,從日曆上看,這不過是一年中一個普通的日子而已,可是這一天,尤其是1937年的12月13日,對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而言,是一個不該忘卻的日子,是一個讓人的心會流血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是一個飽蘸鮮血的日子,那一天,可惡的日本人,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血腥的屠殺。一幕幕悲慘的情景不堪回首。日軍在南京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裏殘殺了三十多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這些人中,有的被當作活靶子練習射擊、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生生的推進長江、有的成爲細菌實驗的犧牲品,甚至連未滿月的孩童都不放過!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蹂躪祖國的土地,列強的士兵耀武揚威地走在中國的馬路上,外國軍艦在黃浦江上任意來去……只有嚐盡失去自由和被壓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國恥”這四個字的含義。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鉅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黃皮膚的民族,終於在屈辱中站起來了,她挺直腰板,高擡頭顱,終於揚眉吐氣了。沖天而起的蘑菇雲,打破了蘇美兩國的核壟斷;熊熊燃燒的奧運聖火,向世界宣示中國再不是“東亞病夫”,建國__週年慶典,使世人再次認識了一個生機勃勃、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站在國旗下,我們爲祖國的騰飛而驕傲自豪,我們爲祖國的繁榮而心潮澎湃,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同學們,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讓我們記住“恥辱”,記住祖國曆史的創傷,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8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南京人不應忘卻的歷史,更是我們國人應該謹記的歷史!

南京大屠殺是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佔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造成30多萬人遇難。這是多麼令人髮指的罪行!但是他們還在那裏津津樂道,認爲這是光榮的事情,我不知道他們的良知去那裏去了。南京大屠殺給中華民族的心靈上留下了永遠的創傷,直到今天再去回想它,也是觸目驚心讓人充滿憤慨。同時爲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國家檔案局公佈了最新資料片《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用見證人記錄日軍暴行。程瑞芳對日軍在安全區內所犯的燒殺劫掠奸*罪行、南京難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心路歷程的逐日記錄,它與舉世聞名的《珍妮日記》一樣,被稱爲“中國的珍妮日記”; 1937年11月起,約翰·馬吉牧師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對外籍人士行動嚴格控制,攝影攝像絕對禁止。約翰·馬吉冒着生命危險,用16毫米攝影機拍攝了真實記錄南京大屠殺的原始影像,爲世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證據……他們的資料是極其珍貴,是不能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然而面對這些史實資料,日本右翼勢力還在百般抵賴暴行,不承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但我們要謹記南京大屠殺,用歷史資料說話,揭露日軍罪行,讓日本右翼勢力百口莫辯!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表明了國家對南京大屠殺的重視程度,更警醒我們要謹記歷史,勿忘國恥!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19

20__年,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要全面壓減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提出全面規範校外培訓的行爲。“雙減”政策作爲一號工程,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生活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作業佈置的更加科學合理就成了目前國小課堂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師加強專業學習,提升作業設計素養。教師應建立正確的佈置家庭作業的觀念,不斷強化作業設計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適當的調整作業目標,根據課型有針對性的設計家庭作業,摒棄千篇一律的抄寫、做題形式。提高作業設計能力也可以作爲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突破口和抓手,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創新作業形式,佈置作業類型要多樣化。作業活動作爲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在準確把握學科性質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重視作業設計,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比如小課題研究、藝術賞析、體育鍛煉、社會實踐、職業體驗、創意製作等都可以成爲作業,特別是要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

作業設計層次化,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作業的佈置和收效就會有差異。分層作業的佈置,能夠有針對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都有提升,對教學效能的提升也是大有幫助。

例如:可以把作業分成基礎訓練、能力提升、拓展延伸等有選擇性的作業模式。筆者針對語文學習的基礎字詞,設定“先默再寫”。默的優秀的同學可以選擇高層次的能力提升或拓展延伸的作業,而掌握不太好的同學,可以針對自己錯誤率較高的內容進行二次識記。因材施教,杜絕機械重複的無效練習。

對學生積極鼓勵,多元化培養。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就要對教學對象有所關注,老師要走近孩子,注意觀察他們每天在校的情緒狀態,從學生性格特點、特長愛好、人際關係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在課中,有的學生口才很好,那就當小組發言人,有的學生寫字工整,就當小組的記錄員,有的同學心思縝密,就負責統籌兼顧、組織分工等。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其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全面且正面地認識自己。和學生共情,從而給課堂教學增效。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20

作爲一線教師,爲了更好貫徹雙減政策,老師怎樣保證學生在學校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呢?要知道,一個班50多個學生,他們的學習需求可是多樣化的,這就要求老師更加有使命感,更具有責任心,有更強的教學能力。因此,教師要做到給自己“增負”,才能給學生“減負”,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積極更新教育理念。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教師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認真領會雙減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切實提升自己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才能用新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經驗方法。

第二,充分鑽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作爲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教師職業技能,還要聚焦雙減,加大力度,豐富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比較前沿的教學與教學理論,觀摩優秀教師課堂實錄,充分鑽研教材教法,提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水平,以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類型助力學生學習,提升學習能力,讓學生體會課堂學習的樂趣。

第三,以學生爲主體,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以德樹人,五育並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必須在黨的教育方針引領下,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深度鑽研教材,準確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第四,提高作業水平,提升作業質量。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一定要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讓學生的作業在完成中有一定的獲得獲得感。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如先複習再寫作業,作業需要。教研組要集體研討作業佈置,杜絕無效作業,分層作業佈置,課後服務鞏固時能夠精準練習,潛能生做到面批面改。

第五,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行走在教育教學,這一條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的道路上。

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會調整、改進、提升。教育教學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善於反思,樂於分享。只有這樣,雙減政策的下的教師纔會更加清晰的奮鬥目標,我們的教育人生纔會更加有意義。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21

12月13日是第6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爲牢記國恥、珍愛和平,各地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吊念逝去的遇難者。

82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40多天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遇難人數超過30萬人。

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翹舌抵賴而消失。今天我們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銘記那段屈辱歷史,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進而振奮精神、奮發圖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這段屈辱歷史給我們的慘痛教訓。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這40年來,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離民族復興的的偉大夢想也越來越近,這也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在改革發展新的歷史關頭,我們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擔當作爲,“抓鐵留痕,踏石留印”的沉穩實幹,才能發展自強,實現中國的繁榮富強,實現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

今天的中國不同往昔,不再弱小,不再沉淪,今天的中國已經強大,能很好保護她的國民。但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應牢牢銘記,勿忘國恥,自強不息。更不能停步於當前,而應在新時代有新擔當、新作爲,用積極主動的精神投入到幹事創業中去,用擔當鑄就未來,用擔當承擔希望,築就民族偉大復興的坦途。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22

昨天,學習了陳老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才讓我真正意識到優秀的作業設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更喜歡數學。也使我們一線教師更加堅信:“課堂指向核心素養,課後指向更精準的作業評價,使學習目標與學習評價精準接軌,這其實就是學習過程教學評的有效性”;而作爲一線教師作業評價的變革恰是直接顯現“雙減”效度的關鍵一環。

對照自己的作業設計,發現學生對數學學習最多就是逆來順受的被動式學習,時間長了,終會消磨光孩子的學習激情,淪爲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樣的學生,進入國中階段,失去了國小老師的全程監督,很有可能會不適應國中的學習模式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我們得想辦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陳老師的講座給我指出了一條道路,那就是趣味題和思維題。首先要認識到的就是這些題目的量不多,一節課也就一題而已;其次一點,這些題不要太難,要能夠讓學生們跳一跳,夠得着。這些題目不是如今校外培訓班中上的那些特別困難的奧數題。我們佈置的趣味題和思維題,和奧數題的不同之處就是這些題目帶有童話色彩,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數學信息,且和本課知識有掛鉤。

比如陳老師舉的例子:圓形池塘裏的老鼠和池塘邊盯着它的那隻小貓的故事。就是在學習了圓周率的知識的時候的一道趣味題。你看,配合上情境,學生們肯定能學得開心。學生們開心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就來了嗎?感到很驕傲的是,我自己堅持幾年的每日一題,和陳特想到一塊去了。當然,在趣味性上,我還要繼續尋找合適的素材,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孩子不排斥,而是期待數學、愛上數學。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個人心得體會 篇23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全面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是從黨之大計、國之大計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

一、減負是使學生能夠更好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我們首先要了解減負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目的。當前,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國小生負擔太重。首先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思想品德。學生整天埋頭於作業,睡眠不足,又缺乏鍛鍊,體力下降。有一位校長告訴我,有的高中學生,單槓引體向上做不了幾個,跑步會昏倒。現在學生中近視眼衆多,許多成年人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少齡化,這樣下去,國民體質下降,令人擔憂。

學生負擔太重,不僅影響到身體,而且影響到學生心理健康。學生承擔着沉重的心理壓力,學習缺乏興趣,被動學習,不僅效率不高,而且會形成扭曲的心理,把學習作爲競爭的手段,把同學作爲競爭的對手,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學生負擔太重,沒有時間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不瞭解世界、不瞭解社會,缺乏寬廣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創新思維和能力,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都很不利。

其實,負擔減輕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心情舒暢了,學習效率會提高,學習成績會提升,學生會享受到學習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所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關係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是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問題。負擔減輕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並舉,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減負的重要環節

爲什麼要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因爲校外培訓機構在增加學生負擔上,推波助瀾,違背教育規律,衝擊學校教育,破壞教育生態。本來,校外培訓機構應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爲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服務。但是當前許多培訓機構在學校搶生源,超綱超前進行教學,嚴重衝擊了學校的教學活動。許多家長被培訓機構裹挾,認爲如果不送孩子上校外培訓班,就會比其他學生落後。這使我國的中國小教育變成了兩軌制:一軌是學校的免費義務教育,一軌是收取高額學費的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不僅衝擊了學校教育秩序,而且擴大了教育不公平。

幾年前,我和某市中國小校長座談,校長們都向我訴苦,說學校被培訓機構“綁架”了,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讓家庭經濟不夠富裕的家長叫苦不迭。同時有一些校外培訓機構缺乏合格的教師,教學質量低下,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所以校外培訓機構需要整頓、規範治理。

校外培訓機構應該成爲學校教育的補充,爲學生在某些方面的興趣特長提供服務,如提供體育、音樂、舞蹈、美術、科技等個性化資源,豐富學生的校外生活。

三、加強公共教育供給是減負的重要保障

減負並非一減了之,要加強公共教育供給,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

首先要大力推進學校的均衡發展,加強薄弱學校的建設。當前,人民羣衆對教育的期待與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之間還存在矛盾,每位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子女進入優質學校,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教育均衡發展了,才能從根本上_學生負擔過重的難題。

要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嚴禁以成績爲標準進行分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是有差異的,應該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如果單純用成績來衡量學生,會給一些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有挫傷感;而一些學生造成優越感,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可以用選修課的辦法實施因材施教。

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課堂教育作爲立德樹人的主渠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把每一節課上好,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聽懂學會,這樣就可以減少家庭作業負擔。

學校、家庭、社會都要對學生課餘時間負起責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務。各地教育部門都已經出臺了學校3點半以後學生託管的措施,效果很好。下午託管班可以用一部分時間幫助學生完成家庭作業,一部分時間組織各種興趣小組,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最近大家都在熱議暑期託管班的問題,辦好託管班需要加強人員和經費保障,需要政府學校社會統籌安排。

學校組織託管班,還要老師來照管。各種興趣班也可以請校外具備相應資質的專門技術人員、非遺傳承人、志願者來參加輔導。輔導人員都是業餘工作,應該有一定的勞務補償。有些技術性課程活動,也可經審批後適當地收費,以抵付材料的消耗和輔導人員的勞務報酬。總之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校外培訓機構在規範的範圍內開展非學科課程,有利於滿足學生的愛好、培養學生的特長,會成爲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