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延安心得體會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5W

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動的黨性教育;延安之行堅定了我的信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參觀延安心得體會範文

心得一:參觀延安心得體會

20xx年6月19日、日學校組織全體黨員赴延安參觀學習,整個行程安排20緊湊,19日首先參觀壺口瀑布,感受母親河氣勢磅礴,咆哮奔騰的震撼場面。然後參觀南泥灣和清涼山革命舊址,晚上觀看大型紅色文藝演出《延安頌》,20日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和棗園革命舊址強烈的震撼陪伴着整個旅程。偉大的時代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延安精神”,她詮釋了我們黨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到我們民族在復興的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革命實踐的精神積累,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嶄新表現。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燎原,歸根結底得益於延安革命搖籃裏培育出來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毛主席指出:“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衆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是我黨我軍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這也是我們在革命戰爭年代從弱到強、從小到大並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這必將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終取得勝利的,“法寶”作爲教育工作者。

我從事着教書育人,爲祖國培養人才的神聖工作,我一定要在工作中踐行延安精神,在現今各種思潮氾濫,拜金主義盛行的時候堅定立場,堅決貫徹學校的各項決定,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一個共產黨人的價值。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當時的延安貧困落後、條件十分艱苦。面對國民黨的重重封鎖,毛澤東同志號召根據地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部隊戰時作戰,閒時種地。多年下來,紅米飯、南瓜湯不但沒有將根據地軍民餓垮,反而鑄就了延安軍民的錚錚鐵骨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學校目前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我作爲黨員一定要發揚“延安精神”,團結周圍同志,做好宣傳工作,在鑄造我校覈心價值觀活動中起模範帶頭作用,體現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延安精神”是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在延安,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作爲我黨我軍的最高領導人,住的是普通的窯洞,用的是部隊配發的木椅、木牀,然而正是在那張木桌上,毛澤東同志卻寫出了《論持久戰》等大量有遠見卓識的重要著作,給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向,讓中國人民看到了曙光。人人都有追求舒適安逸生活的權利,但是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我們的事業並不是只有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才能創造,艱難困苦的環境往往更能激發我們奮鬥的熱情和前進的動力。“延安精神”是默默無聞、勇挑重擔的“駱駝精神”“駱駝精神”是我黨。

對任弼時同志道德品質和光輝人格的形象比喻。任弼時同志是延安時期中央五大書記之一,身患重病,中央讓他養病,而他在養病期間還深入基層調研,寫了許多調研報告,沒有休息,只有工作,沒有任何要求,只有埋頭苦幹,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一步一個腳印,負着重擔前行,這種以身作則的精神爲全體黨員樹立了楷模。其實,“駱駝精神”說到底就是一種大公無私、愛崗敬業、默默無聞、樂於奉獻的精神。

當前,我認爲我們學校所缺乏的正是這種立足崗位,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努力奉獻的精神。我們黨員同志有責任在校領導的帶領下,鑄造我校覈心價值觀,只要思想對路了,價值取向正確了,教育教學質量自然會不斷提高。通過參觀學習,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心靈深處受到了震撼,我深深地感到“精神”是支柱,一家一國乃至於一團體如果沒有先進的“精神”作爲支柱,是一定要跨的。

“延安精神”正是我們民族的先進的精神支柱,雖然今天已不同於幾十年前的戰爭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激勵我們在民族復興過程中的力量源泉。

心得二:參觀延安心得體會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聖地。多少年來,我只能從書本里、影視中、報刊上了解到它光輝的歷史,看到它雄偉的身影。總想有一日能親臨延安去瞻仰它的風采,感受老區人民淳樸的風情和崇高的風範。近日,藉着建黨九十週年的東風,本單位組織了延安紅色之旅去參觀學習,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幾天下來,感慨多多,一言難盡!

延安,陝北的一個小城,這裏留下了黨的戰鬥足跡。翻開中國的現代革命史,延安這個名字永遠都閃耀着光輝,對它的功績,怎麼評價也不會過分。陝西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開展革命運動較早的地區之一。1931年以後,劉志丹、謝子長等,在陝甘寧邊區和陝北領導遊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使這裏成爲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保存的一塊較大的紅色區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與西北紅軍和先期到達陝北的紅25軍勝利會師,最終成爲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被後世稱爲“延安時代”。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遺址,這裏是我們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懷着崇敬的心情,我們到王家坪、楊家嶺、棗園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彭德懷等中央領導的故居和中央機關辦公地。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裏,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屋,決勝千里,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裏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延安,作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聖地而永載史冊。

這次活動我們還參觀了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大唐芙蓉園,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等。黃土地、黃皮膚、黃河水,這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華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在這裏留下光輝的足跡,九曲黃河,萬里泥沙,浩浩蕩蕩,想我中華泱泱大國,幅員遼闊。觀大唐芙蓉園,彷彿重回我大唐盛世,使我們見證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而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則是我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樑,代表了改革開放的成果。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熱愛這片土地。歷史上多少英雄兒女爲之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今天的中國。瞭解歷史,展望未來,這也激勵着我們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奮鬥!

延安之行,使我們受到了一次最生動的黨性教育。延安之行堅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艱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戰大學吸引了全國無數的人,雖然那裏的條件很艱苦,露天食堂,集體宿舍等,是黨的方針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懷着崇高的理想,奮鬥目標,也正是這樣,大家一塊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打倒了蔣家王朝。現在改革開放了,國家發展稍有進展,一些人便忙不迭的開始利用手中權力謀取私利,同時損害廣大人民羣衆和國家的利益,給國家的復興帶來風險。新的時期,我們更要堅定信仰,在黨的領導下,和全國人民一塊,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使我們綜合國力持續上升,重回世界巔峯。

延安精神是黨的傳家寶,是我們民族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貫徹xx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我們進一步弘揚延安精神,始終堅持艱苦奮鬥,執政爲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弘揚廣大偉大的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忘爲人民服務的本質,牢記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好好學習,踏實工作,爲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心得三:參觀延安心得體會

20xx年5月6日,我參加了市檢察院組織的“紅色文化延安行”活動。通過聽黨課,實地參觀,重溫了入黨誓詞,感受了延安精神,使自己對黨的理論知識,特別是在延安時期黨的偉大發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收穫,將終身難忘。

滾滾延河水,巍巍寶塔山,從兒時起我就從書本里、影視中、報刊上了解到它光輝的歷史,看到它雄偉的身影。總想有一日能親臨延安去瞻仰它的風采,感受老區人民淳樸的風情和崇高的風範。當我們乘車前往這塊心中久仰的聖地,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腦海裏浮現的是寶塔山、是窯洞、是延河、是棗園、是南泥灣、是棉紡車,這些特殊的符號和標誌,勾畫出我的延安印象。

經過多半天的顛簸,終於來到了神祕、神奇而神聖的地方。雖然早知道延安沒有秀麗的風光,也明白她還不富裕,但延安所特有的歷史文化和紅色底蘊卻還是強烈地吸引着我,當我們踏上延安的土地,撫今追昔,真是感慨萬千。

以往延安在人們心中最深的就是綿延的黃土高原散發出的空曠與貧瘠,總是和滿山窯洞、黃土高坡、鄉間小路、高粱玉米等聯繫在一起。而當我們真正走進這座城市時,卻驚喜地發現,延安已加快了向現代化城市邁進的步伐,鱗次櫛比的高樓,整齊清潔的大道,形色各異的櫥窗,傲然挺立的鐘樓,花團錦簇的公園,川流不息的車輛,南腔北調的遊客,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現代文明正漸漸滲透到了延安的每個角落。

走進延安,置身於寶塔山下,漫步在楊家嶺、棗園、王家坪間,親眼目睹了當時新中國的締造者們領導中國革命所處的工作、生活環境。簡陋的辦公環境和居住條件,讓我想起了有關當時的生活寫照:小米飯、南瓜湯、打着補丁的布衣裳。但就是在這裏——物質條件極其艱苦的延安,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卻成了中華民族翻身求解放的希望所在。因爲在這裏,雖然物質條件艱苦,但卻涌動着一種精神,那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艱苦奮鬥打江山的精神,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這種精神在當時體現爲爲了實現革命理想可以克服任何艱難困苦的堅強信念。正是這種信念,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仁人志士,使當時的延安成爲一片熱土。正是這種精神,鼓勵着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投身革命,從而取得了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又一個勝利,直至新中國的誕生!

在這裏我們彷彿看到了那瀰漫的硝煙、閃光的戰刀,聽到隆隆的炮聲、雄壯的軍號,似乎又回到了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對那些勇猛衝殺、不怕犧牲的革命前輩,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對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生活,無不更加珍惜;對經過戰爭洗禮的偉大祖國,無不更加熱愛。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的延安已是物是人非。但老一輩革命家創造的延安精神卻成了留給後人的一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環境裏顯得尤其珍貴。大至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人,要想立於世界,就必須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可以成爲戰勝一切困難的利器,可以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可以讓一個企業更加強大,可以讓一個民族更加昌盛。所以,延安精神在今天這個特殊時代裏,同樣可以成爲我們的精神支柱,成爲指導我們前進的精神力量。

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動的黨性教育;延安之行堅定了我的信仰。參觀革命聖地,舊址猶在,有感慨,有驚歎!當年艱苦的生活,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當年艱苦奮鬥的精神卻始終在我們心裏。作爲一名檢察幹警,必須要愛崗敬業,立足本職作奉獻。工作中應更多地正視個人利益的犧牲,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恪盡職守,以極大熱情幹好工作。爲了這個信念,我們積極行動,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把艱苦奮鬥的精神、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斷髮揚光大。我將以此爲動力,在自己的崗位上,開拓創新,努力工作,爲檢察事業的做出積極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