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德育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2W

學生德育的心得體會 篇1

時光飛逝,轉眼一學期又已結束,而在這一學期裏我又一次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教學工作的艱辛與瑣碎,特別是德育工作,讓我感觸頗深。

大學生德育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一、大學德育人文價值的意義

道德教育的人文價值是隨着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同時,做到以人爲本,尊重他人爲宗旨,學校和教師用人文的方式去對待學生、關懷他們、鼓勵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思想上都能得到理解和表達,思維不再受到約束;人文化的教育,就是通過老師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讓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尊重學生、幫助學生、關心學生,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道德方面的意識,也從根本上提高了學校的教學效率,使得學校成爲學生思維積極發展的地方。德育的人文價值,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

二、目前大學生德育人文價值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德育人文素養有待提高

教師作爲德育人文價值中的引導者,其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着重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的人文價值素養要高,對學生進行積極樂觀向上的引導。如果教師的人文價值素養出現偏差,就會給學生灌輸錯誤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降低了他們對學習的創造力。只有德育老師給學生做榜樣,才能促進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同時,給學生們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二)德育過程中對大學生人文素養是否提高沒有足夠重視

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並沒有重點關注學生是否明白和了解,傳統的灌輸式的德育模式只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並沒有從本質上讓學生明白德育的重要性,忽略了對學生這個主體的人文素質養培養,實際德育過程中,大多都是空洞的理論,沒有實際支撐,大學生可能無法理解透徹。在追求德育課程數量的時候,沒能從根本上讓學生理解接受道德教育在人的一生髮展中的重要性作用。

三、提高大學德育人文價值的方法

(一)創造人文氣息的學習環境

目前很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德育方面的培養,而黨的十八大明確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力度創建人文氣息濃厚的學習環境,教師做到以人文本,尊重學生,從學習和生活中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鼓勵學生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經常和學生探討一些關於道德教育的方式和觀點,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將道德教育人文關懷以學生能理解的方式進行灌輸,如教師可以在每週班會的時候和學生進行探討自己身邊發生的道德問題,身邊的好人好事,共同分享出來。

(二)加強學校網絡的道德宣傳力度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較大,但網絡資源雖然豐富,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良信息。學校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大網絡德育宣傳力度,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和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互動。學校也可以建立德育人文教育網上工作室,通過網站向學生灌輸德育方面的理念,可以做到隨時溝通,還可以和家長進行相關的交流。加強德育工作者網絡的素質,實現道德案例等資源共享的同時,培養學生網絡道德意識和法律觀念,讓他們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提升他們對道德教育的思考。

(三)注重德育過程中對人文價值的強化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其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從根本上意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而傳統的道德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學生的思想脈搏,所以教師應在德育過程中應以學生爲主體,打破了傳統德育的灌輸模式,讓學生處在道德問題中,不斷地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拓展他們的道德思維。道德教育的人文價值,就是摒棄傳統的單向傳輸方式,教師和學生換位思考,不斷地深化學生對德育重要性的認識[3]。而且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引導,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不斷提高道德情操,並形成自覺道德行爲。

四、結束語

學校通過將道德教育和人文關懷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的學生更好的理解快速發展的社會的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在生活中的無限潛能和創造力。

這是自己第一次觀摩德育實踐課,以身臨其境的方式,加深了自己對於德育實踐課的理解。高老師的實踐課環環相扣,適應了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課堂的反應來看,基本上是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的討論甚至是爭論中。

活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學生們的表達能力,作爲四年級的孩子,他們已經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會以最直接的言語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他們以最真實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沒有成年人的虛僞,他們可以直言“我和他有仇”,不願意而且是堅決不願意和解。這就是孩子的世界,他們的心單純到你忍心去傷害他們,想給他們以心靈的呵護!

他們有着他們自己對人和事的感知,不要試圖以爲他們是空着腦袋走進課堂的,他們比我們想象的單純,但以此同時,他們也比我們想象的“聰明”,他們有着自己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感知。課堂上有一位女生說了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朋友會說你都喝了多少了。”每個人知道這句話,聽過這句話或許很簡單,但是能靈活的運用的“關於朋友的定義”上卻是一種智慧,所以說孩子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我們的課堂,哪怕他僅僅是一個國小生!

備課堂,備學生,老師只有自己有源頭活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具有生成性的課堂構建並不容易,它不是老師的孤掌難鳴,它是依託學生的“生命化課堂”,尊重學生,以學生爲本,不是說說,不是傳說,是要落實!

大學生德育的心得體會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下面由我來總結上週的工作情況。

在上一週,我們14護專3、4、5班的同學在學生處及班主任的指導下,開展了德育實踐周的工作。

剛開始我們以爲一星期不用上課會很輕鬆,可是當我們真正執勤的時候,才發現德育實踐周其實是一項辛苦而繁重的任務,而且很累、很受氣、很無奈。面對一些同學的野蠻驕橫、破口大罵、不聽從管理,我們執勤人員也是醉了,但我們還是微笑面對,希望用笑容感化他們,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感染他們。最終,我們還是堅持了下來,並且按質按量完成了所有工作任務。

工作期間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主要有:

1、有些同學屢教不改,謾罵執勤人員。

2、某些同學違紀被登記的時候,不肯配合工作,登記假的班別姓名。

3、有部分同學玩手機、戴耳機、睡覺、吵鬧。特別是晚自習時候,有些同學在廁所、走廊玩手機、看電影。

另外,遵紀守法不應該只是學生做的,老師們更應該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好榜樣。在我們執勤的過程中發現,有個別老師踩鞋跟、踐踏草坪、不遵守秩序,讓我們這些執勤人員也不知怎麼辦。德育周老師也做得不好。遇到突發情況需要老師的幫助時,不能及時得到老師的支持,導致有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在工作當中我們經常遇到不服從管理的同學,有些甚至用不文明的語言謾罵我們,有些脾氣比較急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剋制自己,進行了反駁。這也是我們執勤人員的不對,在此向同學們道歉。希望在今後的學習生活當中,執勤的同學都能引以爲戒,嚴格要求自己不要犯跟我們同樣的錯誤。也希望所有同學都能配合好德育周同學的工作。因爲他們是爲了給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而辛勤付出的。

通過這次德育實踐周,我們也體會到了很多。我們學會了換位思考、遵紀守法、尊敬老師尊重同學,也懂得了忍讓與寬容。雖然我們現在脫下了袖章,但是我們依然會以德育實踐周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現在,我們應當從自我做起,從團結集體做起,讓整個校園會充滿着和諧、團結、向上的精神,每一天都能開開心心學習。

大學生德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着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國小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國小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爲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爲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多年來,我們加強了學生德育教育、教學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研究。

1、加強師德理論學習。我們在教師政治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了《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關師德教育和建設的文件資料等,有效地加強了師德建設。

2、積極參與德育科研活動,我們以新課程理念努力轉變班主任的角色,並通過小課題研究、理論學習、案例撰寫等形式開展德育科研活動。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論水平。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

1、環保教育:

通過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上好《環境教育》課。我們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2、文明禮貌教育本學期,本人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新的《中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爲內容,開展“文明班級百分賽”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爲主,紅領巾督察隊爲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學校認真開展了關愛“後進生”教育工作。

三、切實加強家校聯繫。

爲真正提高家校聯繫質量,本學期制定了家長學校各種制度並開展活動,還對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學校、家庭、社會聯繫更爲緊密,構建立體的教育網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