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精選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5W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 篇1

英雄,從來都不是偶然產生的。拉齊尼·巴依卡的成長,貫穿着良好教育、純正家風的滋養與浸潤。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精選8篇)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一家人,培養了這麼優秀的兒子……”1月6日晚,被救孩童的母親一出院,便乘車趕了6個多小時的路,來到提孜那甫村,悼念恩人,看望親人。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語氣緩緩道:“我兒子用生命救了你的孩子,以後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孫子,你也是我的女兒。”

被救孩童的母親與拉齊尼·巴依卡的母親緊緊擁抱,哭成一團,無限話語,盡在其中。

拉齊尼·巴依卡的優秀,接觸過他的人都有目共睹。這個始終掛着憨厚笑容的塔吉克族漢子,雖然話不多,但卻擁有難能可貴的崇高、真誠與勇敢。

“他從小就是一個好孩子。”拉齊尼·巴依卡的國小老師阿曼尼拉·熱恰依克回憶,有次拉齊尼·巴依卡午休時借了一個籃球玩,沒想到,籃板上的釘子把球扎破了。“那個年紀的男孩子,大都很調皮,想着法兒動鬼腦筋。拉齊尼不一樣,他主動來跟我承認錯誤,還哭了一鼻子。”範文大全說着說着,阿曼尼拉·熱恰依克不禁落淚,“我一看挺心疼的,說算了吧。沒想到他一把抹乾眼淚,說‘籃球是學校的,我弄壞了必須賠’。沒過幾天,他父親就把一個新籃球送到了學校。”

“也不知道那天回到家你數落孩子沒有?”阿曼尼拉·熱恰依克輕輕地拍了拍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背,想着與他聊聊天,舒舒心。

“聰明人知錯就改,糊塗人有錯就瞞。我支持還來不及,怎麼會怪他呢?”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說,“那時家裏條件不好,一個籃球也不便宜,但只要能把孩子往正確的路上引,花再多的錢也值。”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 篇2

拉齊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孩童獻出寶貴生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可是在這裏,在他的家,他是一個兒子,一位父親。

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老人聽聞兒子犧牲的噩耗,失聲痛哭,一步一頓走進陳放一家三代巡邊護邊照片、榮譽證書的展覽館。他拿起兒子的照片輕輕擦了擦,仔細地端詳,身體不時顫抖。十幾分鍾過去了,老人依然佇立在那裏,雙眼含淚,緊盯着照片中的兒子,目光久久不願離開。

英雄魂歸故里。在遺體告別儀式上,看着抱着兒子遺像的孫子臉上透出的那種熟悉的堅毅神情,踏遍千里邊防線、經歷萬般艱險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再次老淚縱橫。

老人記起17年前,他把年輕的拉齊尼·心得體會範文錦集巴依卡叫到身邊:“解放軍日夜巡邏是爲了保家衛國,我們是這裏土生土長的邊民,給他們帶路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你爺爺把這份責任傳給了我,現在輪到你了。”拉齊尼·巴依卡聽完,神情堅毅,重重地點了點頭。

20__年,拉齊尼·巴依卡光榮入黨。也是從那年開始,他沿着父親的足跡,義務爲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爲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這麼多年,他把這份職責完成得很好。如今,又做了一件如此偉大的事,他是我的好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擦拭着眼淚。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 篇3

拉齊尼·巴依卡的辦公桌依舊一塵不染,那些沒看完的書、沒記完的筆記,被整齊地擺放在桌面的右上角。“每天我們都會把他的桌子擦一擦,希望哪天他突然推門進來,繼續坐在這裏,和大家一起工作,爲村裏謀發展。”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黨支部副書記扎熱非巴依·巴拉提神情黯然地說。

20__年,拉齊尼·巴依卡成了一名村幹部,肩上的擔子又重了。在他辦公桌一旁的書櫃中,整齊碼放着一沓厚厚的護邊員資料。“拉齊尼·巴依卡一上任,就把這份資料整理了出來。”扎熱非巴依·巴拉提說,“效果很明顯,村裏對護邊員隊伍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每個月,拉齊尼·巴依卡半個月在山上巡邏,半個月在村裏辦公,很少有休息時間。

“家裏的房子,全面的本站站幾年了都沒裝修好。他總說:‘大家的事是大事,咱家的事是小事,把村子裏的事忙完再裝也不遲。’”拉齊尼·巴依卡的妻子阿米娜·阿力甫夏眼含熱淚,“我理解他,這就是拉齊尼·巴依卡。”

20__年初疫情防控期間,拉齊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挨家挨戶給村民送物資。一天下來,渾身凍透。

“看見燒水的火爐,他恨不得把手伸進去取暖,可嘴上還笑着說‘沒事沒事’。”扎熱非巴依·巴拉提說,“他是一個以助人爲樂爲幸福的人。”

那西爾江·塔西坎迪與拉齊尼·巴依卡同村。一天夜裏,他的母親突發急病。“我們一家住在山區的氈房,離村子有近20公里的路。我快急死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拉齊尼打電話。凌晨兩點多,也不知他從哪裏找到一輛車開到山上,把我母親及時送進縣裏的醫院。”

那西爾江·塔西坎迪說,“對於他,我有一份源自心底的信任。”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 篇4

1月4日,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在該校人工湖冰窟勇救落水兒童,失去寶貴的生命。連日來,他的感人事蹟經廣泛報道,令無數人爲之動容。“我們會永遠記住他的崇高精神,把感動化爲奮進行動。”喀什市委政法委幹部張生泉說。

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戶曉。作爲第三代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20__年接過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手中的“接力棒”,在帕米爾高原守邊,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爲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這兩天,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都要去陳列着一家三代巡邊照片的展覽館,在那裏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我的兒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爲他驕傲。”看着兒子巡邊的照片,老人的眼淚止不住地流,“善良、單純、勇敢,他從小到大都是這樣一個人,家人們會把他的精神傳承下去。”

“拉齊尼·巴依卡是我的榜樣,他正直真誠的品格和果敢堅毅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曾經同拉齊尼·巴依卡一起巡邏的護邊員麥富吐力·坎加堅定地說,“我們會好好替他守護這片他摯愛且爲之奮鬥過的土地,把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爲奮進新徵程的實際行動。”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 篇5

一直以來,拉齊尼·巴依卡最爲人們所熟知的故事是——“一頭犛牛,三代護邊”,從爺爺到父親再到他,祖孫三代都是優秀護邊員,接力在帕米爾高原上戍衛邊疆。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愛國擁軍模範……這些年,身份多了,拉齊尼·巴依卡的初心卻從未改變。20__年入黨以來,無論是在雪山深谷巡邏戍邊,還是在人民大會堂裏爲民建言,拉齊尼·巴依卡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員的神聖使命。

“知識水平不夠的話,怎麼起模範帶頭作用?怎麼提成熟的議案?怎麼帶領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經常問自己的幾句話。

爲了提高知識水平,3個月前,拉齊尼·巴依卡來到喀什大學培訓,重點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拉齊尼·巴依卡的練字本上,一筆一畫寫得極其認真。偶爾出錯的地方,老師批改後,他都會練習好幾遍。

“他是個好學生,雖然性格內向話不太多,但是能吃苦,很努力,很認真。”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教師劉局紅感慨地說,“他經常說自己還年輕,以後的路還長,所以想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更好地爲巡邊、護邊作貢獻,還希望把自己的兒女教育得更好……失去這樣一個好學生,我感到非常痛心。”

範文網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拉齊尼·巴依卡的英雄壯舉在寒冷的冬日,給了人們太多感動和無限懷念。

“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會出手相助,這就是我的爸爸。”說這話時,拉齊尼·巴依卡13歲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努力住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來,以免讓爺爺奶奶看到痛心,長長的睫毛上掛滿細密的淚珠。在她心裏,英雄的父親並沒有離開,而是化作了天空那顆最閃亮的星星,守護着更多人。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 篇6

拉齊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黨員,1979年4月生,20__年12月入伍,20__年12月退役,20__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村委會委員、護邊員,20__年7月被評爲“自治區愛國擁軍模範”;20__年4月被評爲“自治區勞動模範”;20__年9月被評爲“自治區道德模範”;20__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0__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0__年10月被評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20__年11月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20__年1月4日,拉齊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被評定爲烈士,追授“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一、祖孫三代接力戍邊,延續傳承愛國擁軍優良傳統

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是我國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縣,這裏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達888公里。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熱土的塔吉克族,一出生就與犛牛爲伴,常年奔波在冰河雪峯間,熟悉這裏的高山和溝壑,是名副其實的“活地圖”。拉齊尼·巴依卡與祖父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代代接力傳承愛國擁軍優良傳統,累計爲邊防官兵擔任義務嚮導 71年,足跡遍佈了他們守護的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崗。

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正式成立。“紅其拉甫”塔吉克語意爲“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被稱爲“死亡之谷”。連隊負責巡邏的吾甫浪溝是中巴邊境一條重要通道,官兵在溝裏巡邏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阪,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至今,這裏仍是全軍唯一一條只能騎乘犛牛巡邏的邊境線。

得知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要巡邏吾甫浪溝後,拉齊尼·巴依 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主動請纓當嚮導,成爲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護邊員。從此,“不能讓界碑移動哪怕1毫米!”這句話,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記了一輩子,他要求子孫們也要謹記在心、代代相傳。1972年8月,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年邁走不動了,20歲的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隨即加入護邊員隊伍,繼續擔負義務嚮導的任務,一干就是32年。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在遠程巡邏期間,雙親先後病逝,妻子因難產不幸離世。20__年,被高原風霜雨雪摧垮了身體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最後一次巡邏吾甫浪溝,他把詳細標註着這條溝的險段、坡度、冰河溫度、宿營點、防衛野狼方法的“巡邏圖”交給兒子拉齊尼·巴依卡,將愛國擁軍、戍邊嚮導的光榮使命再次傳遞給了下一代。接過沉甸甸的“接力棒”,拉齊尼·巴依卡淚流滿面,從此,他像祖父、父親一樣守邊護邊,和千千萬萬愛國愛疆、守邊護邊的羣衆和邊防戰士一起,築起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鋼鐵長城。

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早已 家喻戶曉、廣爲流傳,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讚爲在雲牆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20__年1月5日,在拉齊尼·巴 依卡的追悼會上,他9歲的兒子拉丁·拉齊尼抱着父親的遺像一邊流淚一邊說:“爸爸走了,我還在,等長大後,我要和他一樣當護邊員。”

二、“死亡之谷”無畏無懼,鑄就帕米爾高原魚水深情

拉齊尼·巴依卡12歲開始跟隨父親巡邏,在爺爺巡邊故事的薰陶、父親戍邊生活的感染和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的注視中長大。他總覺得自己身上流淌着衛國戍邊的血液,也萌生了參軍入 伍的想法。20__年底,拉齊尼·巴依卡被父親送到部隊,成爲一名光榮的邊防戰士。在部隊,他愛軍精武、恪盡職守,不怕吃苦、勇於爭先,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讀書學習、加班訓練,五公里武裝拉練打破所在武警支隊紀錄,參加全疆武警邊防系統大比武成績名列前茅。兩年的軍旅生活昇華了他對部隊的深厚感情,更加堅定了他巡邊戍邊的信念。

退役後,拉齊尼·巴依卡立即加入護邊員隊伍,成爲一名不 穿軍裝的“邊防戰士”,給邊防官兵做起了巡邏嚮導。巡邊路上,他每次都走在最前面探路,憑着自己多年的經驗幫助邊防官兵指引方向、化險爲夷。20__年9月,拉齊尼·巴依卡第一次單獨帶着巡邏分隊參加吾甫浪溝巡邏,隊伍遭到暴風雪襲擊,官兵冷得直打哆嗦。他想起父親教過的方法,把15頭犛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擋風牆”,官兵們緊緊靠着犛牛身子度過了一夜。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幹裏克又遇見山體滑坡,七八十度的陡坡,異 常艱險。在不停地有碎石塊滑落的情況下,拉齊尼·巴依卡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前往懸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塊碎石片砸在了他的額頭,鮮血直流,拉齊尼·巴依卡強忍劇痛,歷經2個小時,終於探出一條比較安全的道路,帶領官兵們順利通過。20__年11月,拉齊尼·巴依卡和官兵們在巡邏途中突遇暴雪,戰士裴濤突然從犛牛背上摔下掉進了一個雪洞裏,周圍的冰雪還在垮塌。千鈞一髮之際,拉齊尼·巴依卡立即示意大家保持鎮靜不要 動,自己爬到雪洞旁邊,不顧寒風刺骨,脫下衣服,打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戰士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因爲長時間在雪 中,拉齊尼·巴依卡被凍得不省人事,經過縣醫院三個小時的搶救才挽回性命。傷勢剛愈,他又帶着犛牛踏上巡邊路。20__年9 月,巡邏小隊經過亂石灘斷崖時發生山體滑坡,曾經的標記和路都消失了。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拉齊尼·巴依卡主動請纓, 隻身前往峭壁探路,不料山上落石將他砸暈,鮮血直流。官兵們趕緊搶救、包紮傷口。拉齊尼·巴依卡清醒過來後,官兵們勸他 回去,他卻堅決拒絕:“這是任務,絕不能因爲我的一點小傷耽誤了巡邏。”

拉齊尼·巴依卡把衛國護邊當作崇高事業和畢生追求,16年如一日守衛在我國海拔最高的紅其拉甫邊防線上,每年巡邊10多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險翻越雪山達阪、蹚過冰河,穿越經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裏隨他巡邊的犛牛累死了7頭,自己身上大大小小負傷多處。“只要大叔在,心裏就踏實。”這是邊防官兵們眼中的拉齊尼·巴依卡,他屬於帕米爾高原,他熟悉喀喇崑崙,是真正的“帕米爾雄鷹”。

三、愛民爲民無私奉獻,用生命詮釋初心使命

樂於助人是拉齊尼·巴依卡一貫的本色和追求。一年冬天,提孜那甫鄉突降暴風雪,積雪半米多深。60多歲的牧民尼亞丁被困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口。拉齊尼·巴依卡聞訊後立即招呼3名村幹部,攜帶急救用品騎馬趕往事發地,經過兩個多小時跋涉終於將奄奄一息的尼亞丁救出。把老人送回家後拉齊尼·巴依卡不辭而別,尼亞丁抹着眼淚說:“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好的人。”這樣的故事,在拉齊尼·巴依卡巡邊護邊的生涯中還有很多。

20__年,因長期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中從事高強度工作,拉齊尼·巴依卡的心臟出了問題,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但是他不願“退役”在家,一如既往爲人民服務。20__年4月,拉齊尼·巴依卡經鄉黨委考察進入提孜那甫村村“兩委”班子,他充分利用熟悉本村情況及自身在羣衆中的威望等優勢,積極帶動全村擁軍 戍邊,得到廣大農牧民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拉齊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不分晝夜給鄉親們運送各種生活物資。他通過微信建立了困難互助羣,24小時保持手機開機,隨時在羣裏詢問大家的需求,一字不落地做好記錄,準備妥當後馬上挨家挨戶送去,最大限度服務農牧民羣衆的正常生活。爲做好春耕備耕,拉齊尼·巴依卡主動組織農牧民維修了十幾公里的水渠和閘口。高原寒冬,水閘口還結着厚厚的冰,拉齊尼·巴依卡帶頭下到冰冷刺骨的水渠內,將凍住水閘口的冰塊擊碎,修復了破損的渠道,有效保障了農耕備水。

20__年1月4日13時55分許,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教師陳曉琴之子劉晏騫,在喀什大學新泉校區人工湖不慎落水。在該校學習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準備前往食堂打飯路過新泉湖時,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救救孩子!”,他倆循聲而去,只見湖中央的冰窟中有個身影在掙扎,一旁有人在焦急求救。十萬火急!拉齊尼·巴依卡沒有絲毫猶豫,飛奔而去,第一個衝上冰面營救落水兒童,冰層突然破裂,拉齊尼·巴依卡奮力用雙手托起孩子直到被救起,自己卻沉入水中不幸犧牲,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生前,拉齊尼·巴依卡常說這句話,他把錚錚誓言寫在內心深處,用青春熱血守護祖國山河,用無懼無畏守護戰友羣衆。英雄雖逝,精神永存。拉齊尼·巴依卡的故事將會永遠傳頌在帕米爾高原的天地之間,傳頌在共和國西陲千里的邊防線上,激勵廣大軍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擁軍、愛民奉獻,同心協力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事業。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 篇7

頭戴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被高原紫外線曬黑的臉上總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話很少,兩隻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堅毅與執着。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留給人們的印象。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護邊員,全國人大代表,去年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卻在1月5日因爲救助落水兒童永遠閉上了他那明亮的雙眼。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這裏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作爲世世代代在這裏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爸爸都是守護祖國邊防的護邊員。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時56分許,正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着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

10多分鐘後,當孩童被成功救起時,託舉生命和希望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消息傳出,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新疆道德模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20__年10月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範榮譽稱號,同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__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開始義務爲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成爲第三代護邊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爲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1957年,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毛遂自薦成爲邊防連第一位“犛牛嚮導”,隨後,他的父親也加入其中,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嚮導38年。拉齊尼·巴依卡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時,便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來,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裏,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說:“沒有國家安全,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邏路上,不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險情。有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單獨帶着巡邏分隊來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遇暴風雪,無法趕到預定的地點,待第二天來到鐵幹裏克村時,由於山體滑坡,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

“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地說:“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

說完,拉齊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剛走出不多遠,一塊石片突然從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額頭,鮮血直流。大家大聲勸他返回,但他只簡單地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兩個多小時後,拉齊尼·巴依卡終於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說起這件事,他說:“這是任務,我必須完成。”

16年的巡邏路,拉齊尼·巴依卡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每當說起邊防官兵對他們的幫助,拉齊尼·巴依卡總是掰着手指說,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裏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說的一句話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看心得體會 篇8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是一部具有鮮明色彩感的電影。紅、白、藍是諸多色彩中的主色調。紅的是人物的形象,燈火照映下的拉齊尼、朗誦作文的都爾汗紅色的民族服飾,還有鮮紅的國旗及醒目的“中國”石刻……這些符號都充滿鮮明的象徵意味。白的是雄壯的帕米爾高原。連綿起伏的雪域高原,遍佈着拉齊尼巡邊的足跡,這裏是主人公活動的場所,大山和聖雪代表了一種崇高感,讓人想起一位詩人的讚歎:“高原如猛虎”。蔚藍的天野,浩渺而深邃,一隻雄鷹翱翔天宇的形象反覆呈現,它是拉齊尼精神馳聘的世界,是由衷的讚美,也是對主人公精神境界的昇華。

深摯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昂揚的家國情懷是《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主旋律。這種敘述難度來自題材的重要性。它算不上“大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景,沒有豪言壯語,甚至會讓觀衆誤以爲進入了“生活流”的敘述當中。人物對白充滿了生活氣息,童年的拉齊尼就耳濡目染,爺爺、爸爸巡邊護邊,劉紅軍爲了救助拉齊尼,在親人即將團聚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些感人事蹟都是通過鏡頭語言娓娓敘說的,在全新背景下對人物進行光的描述。拉齊尼祖孫三代巡邊護邊,並將這種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到下一代。巡邊主題是影片中重頭戲,巍峨的慕士塔格峯、清澈的卡拉庫裏湖,影片展現了帕米爾高原迷人的自然風光,側重於解析人與自然的和睦和諧——拉齊尼就成長在這樣一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但拉齊尼的形象和其他影片中的英雄形象有着顯著的差別,他是沉默的,行走在街市中完全被人海淹沒,一旦在關鍵時刻,他的形象纔會凸顯出來。“中國”石是在影片中使用了特寫鏡頭,拉齊尼一筆一筆的描紅,使“中國”二字越發鮮豔奪目。在巡邊過程中,拉齊尼會在山道旁的石頭上刻寫“中國”二字。從這些情節中都可以看出:《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是寫實風格的影片,但又極具藝術創新和藝術感染力。不論是場景,還是人物,講究實拍,不花哨,在膠片的運轉中突出的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健康寫實,強調鮮明的愛國主義精神,洋溢着動人的青春活力。從各種層面上說,我認爲《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更適宜青年去觀看,因爲青年更需要新時代的激勵和鼓舞。

愛國主義思想是《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基調,也是影片打動觀衆的力量所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人之爲人,在於像神。”人應該具備神性,在道德上追求至善至美,是對精神境界的提升,而愛國主義精神是公民所應具有的至高的神性,它的價值是永恆的,是超越時空而爲人類精神的準則。《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成功提出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把拉齊尼形象中最有價值的成分解析出來。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大量採用了實景拍攝,這種拍攝工作在高原條件下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許多演員在拍攝中產生了強烈的高原反應,但爲了體現藝術真實的魅力,拍攝組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尤其在拉齊尼“冰湖救人”一節中,演員們冒着零下27度的低溫在水中試鏡,一遍又一遍的反覆拍攝,直到把拉齊尼捨身躍入冰湖救助落水兒童的場面完全再現出來。拉齊尼落入冰湖後,爲搶救孩子,他在湖中奮力用肘擊碎冰面,迅速接近孩子,這一場景被庫提魯克江(拉齊尼飾演者)演繹得驚心動魄,拉齊尼在危急時刻大無畏的英雄形象震撼人心。

影片對拉奇尼的刻畫,顯示出創作者有一種改寫英雄形象的主觀意圖,在生活中,拉齊尼文靜且有些靦腆,家庭生活場景佔了相當的比例,他對妻子之愛、對父母之孝都從眼神、面部表情中流露出來。這些場景增強了觀衆與影片的能動交流,使影片更加可親、可愛——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法國導演讓-呂克·戈達爾認爲電影“首先要表達善良的情感”,《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正是這樣一個維度來凸顯拉齊尼形象,他是英雄,但首先是一個善良的人,對親人、朋友都是有擔當、有愛心的人。影片具有複雜的藝術結構,既有對家國情懷、英雄主義的宏觀把握,又有對人物心理等生活細節的微觀呈現,而這一切,都是通過一套純熟的電影語言來呈現的。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是對新時代中國形象的嶄新描述,在藝術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對光影效果的強化、蒙太奇手法的應用,以及實景拍攝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一切都表明了新疆電影人的不懈追求,如何描述當代中國人的內心世界,如何展現21世紀中國西北角火熱的現實生活。新疆是各族人民和諧共建、共享的美麗家園,擺在新疆電影人面前的一項硬任務就是如何有效傳達出現實的鏡像,既能開啓心靈、催人奮進,又具備精良的藝術品位,使用電影語言來描述好發生在新疆大地上民族團結、共建家園的美麗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