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日對兒童教育的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6.34K

缺乏優秀的兒歌作品

兒歌日對兒童教育的體會

之所以現在的孩子不怎麼唱兒歌,多唱流行歌曲、灰色童謠,是有各種原因的,首先是適合於學齡前孩子的幼兒兒歌看上去倒是不少。粗略數下來,約有20多種。這些書大多裝幀精緻,印刷華美,有些書籍甚至還配上了光碟。可是,翻開書一看,年齡段基本侷限在6歲之前,多數兒歌也都是好多年前創作的。

其次是因爲目前我國專門從事兒歌創作的專業人員基本沒有。幼兒園的一些老師雖然能從事兒歌創作,可由於能力有限,寫出的作品多少有些缺陷,或內容偏深,或脫離兒童生活等,優秀的兒歌作品十分缺乏。現在的孩子非常早熟,以前的兒歌過於淺顯幼稚,不能滿足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所以導致流行歌曲和灰色童謠的出現。

一方面,孩子對兒歌的需求十分強烈;另一方面,我國兒歌的資源庫十分貧瘠,於是便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現在,似乎越來越少聽到孩子們傳唱兒歌童謠了,更多地是聽他們唱起《super star》和《兩隻蝴蝶》之類的成人歌曲。沒有了兒歌,似乎童年也變了味道。在世界兒歌日來臨之時,希望“還孩子一個兒歌的時代,重塑健康童年!”

最初的純真和溫暖

是什麼曾經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什麼打溼過我們閃亮的童心?是什麼讓我們拉起彼此的小手?是兒歌。也許,今天的孩子體會不到兒歌的魅力,相對他們這一代人來說,我們的童年很單純,沒有背不完的單詞,沒有一個接一個的競賽,也沒有層出不窮的流行歌,只有兒歌引領着我們,做最簡單的遊戲,過最快樂的童年。兒歌像慈祥的老祖母,帶大了我們和我們的上幾代人。可惜,現在的孩子卻把兒歌丟在了風裏。

愛人和我是同齡人,都是上世紀60年代生人,那天,我問他,你最難忘的兒歌是什麼?他說,是《找朋友》。我呢,最記憶猶新的兒歌是《丟手絹》。兒子則在一邊大笑,說:“看你倆這點出息。”問他知道這兩首兒歌嗎?他說,不知道,我們崇尚的是周杰倫的《雙節棍》。

誠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環境和精神寄託,我們不能再過多地強求孩子什麼,在他們的小肩膀上,已經扛上了許多我們家長的意志,我們惟獨忘了我們的童年是那樣的簡單和快樂。那時,我們雖然物質上不太富裕,但自由啊,成天像鳥兒一樣,在外面玩,還不是一個人玩,是小朋友們扎堆玩。我們玩的最多的遊戲就是大家拉起手來,坐下圍成一個圈,然後,有一個小朋友在圈外跑,大家一起唱着那首熟悉的兒歌“丟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邊,大家不要告訴她,快點、快點抓住她,快點、快點抓住她”。

那時候,我膽小,最怕被抓住,因爲抓住了就得站在圈子中間表演節目,我嗓子不好,不會唱歌,每次被逮住都是給大家講故事,所以,我當學生時作文一直寫得不錯,也許是故事編多了,想象力就比較豐富,老講老講,慢慢地口才也鍛鍊好了。現在這樣講,未免有點生拉硬扯,兒子又該說我“臉大無極限,又在自己表揚自己”。其實,兒歌作爲啓蒙文化的一部分,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除非有特定事件給了你特別的記憶。

愛人說他之所以對《找朋友》這首兒歌印象最深,是因爲他在一次找朋友中,找到的不是好朋友,而是一個剛和他打過架的小朋友,但是先敬禮,後鞠躬,握握手後,倆人又說開了話,真的像兒歌裏唱的那樣,大家都是好朋友。愛人開玩笑地說,是這首兒歌大大地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要不,從談戀愛開始,每次我們倆人吵了架以後,都是他先找我說話。

我白了他一眼:“敢情你打小思想覺悟就比我高。”他笑笑,不緊不慢地批評我:“瞧你這點姿態,咱這不是討論兒歌對你我的影響嗎?”

經典兒歌

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裏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

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小白船

藍藍的天空銀河裏

有隻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樹

白兔在遊玩

槳兒槳兒看不見

船上也沒帆

飄呀飄呀,飄向西天

小燕子

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兒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着下課

等待着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