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精選1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51K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1

絲綢之路,綿延數萬公里,橫貫亞細亞腹地。它曾將一個個璀璨的文明相連,讓各色面孔彼此微笑、各種語言相互交談。然而,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古老的絲路似乎早已遙不可及。它的繁榮,抑或是它的荒蕪,一切的描述,都只存在於古老書本的字裏行間。那裏現在是什麼樣子,那裏的人們如何生活?這一切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謎。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精選10篇)

近日,一部紀錄片力圖爲我們解開這個謎團。大型人文地理紀錄片《奇域》第一季《探祕新絲路》由江蘇有線拍攝、製作、出品,共15集,每集25分鐘。8月18日起,每天兩集在江蘇有線、騰訊視頻首播。

該片採用4K超高清影像,通過觀察記錄絲綢之路上的自然風光、建築景觀、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詩歌音樂、特色飲食、傳統工藝、經濟交流等豐富內容,近距離展現了神祕絲路在當下的魅力與活力。片中,知名作家王小山及新生代作家蔣方舟、“作業本”3位知名嘉賓進行文化解讀。

攝製組穿越亞歐大陸,歷經中國、巴基斯坦、伊朗、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6個國家,探訪10餘個地區、11個民族,行程2萬公里。艱苦的跋涉,真實的行走,與當地人們的坦誠交流,讓團隊成員真切感受到古老絲綢之路如今依然跳動着的脈搏。正如該片的嚮導及講述者王小山所說:“那些人,那些風景,他們好像就一直在那兒等着你。”“他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也是。”該片的魅力就在於通過鏡頭,拉近了我們與絲路、與世界的距離。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2

在漫長而廣闊的時空中,絲綢之路構築起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與文明交往最具象徵性的知識圖景和歷史記憶,代表着中國與亞洲文明曾經的輝煌與興盛,反映着人類創造歷史的基本規律。活躍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技術發明的傳播,文化藝術的相互借鑑和融合,用一個個事例證明:一個時代文化與科技的進步,離不開開放與包容,唯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躍進,人類文明的昇華。這既是創造歷史的規律,也是歷史興衰的法則,正如所說,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紀錄片《一帶一路》把對絲路歷史的回顧提升至對於歷史規律的認知層面,從理論思辨的高度展現出絲綢之路的歷史啓示。

融匯着歷史啓示與歷史智慧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銘刻着歷史的記憶,更迴應着時代的呼喚。爲解讀“一帶一路”倡議的現實意義,紀錄片《一帶一路》以凝重凝練之筆,透過對歷史縱深的審視,凸顯對現實的關切與觀照。

不均衡,是當今歐亞大陸區域經濟格局最顯著的特徵。作爲探索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的新路徑,“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破解發展中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和地區互聯互通曆程中所面臨的諸多瓶頸,致力於使人類社會的發展更爲均衡、更爲普惠、更爲智慧。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和對於現實深切的關注。正如所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藉助這個平臺,中國將致力於推動完善國際治理體系,積極推動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爲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提供公共產品。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3

紀錄片是濃縮的時空。一個個鏡頭,一段段影像,既多角度記錄下了令人感動的瞬間,更集中展示着沿線國家44億人民的光榮和夢想。正如片中的一句解說詞所言:“歷史悠久的絲綢之路印滿的,不僅是對昔日東西方經濟、文化和文明交流的記憶,還將印滿現實發展的印轍。”三年來,“一帶一路”正爲沿線國家的發展帶來“如太陽般的光澤”。紀錄片第三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區有一個小女孩,因爲當地的電力不足,晚上常常停電,而上學的地方又離家很遠,每次放學後她都跑步回家,爲的只是在天黑之前把作業寫完。而如今,距離她家鄉不遠,一座由中國企業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的巨型水電站即將建成,沉沉的黑夜不久就會被光明照亮。“‘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一個個正在“一帶一路”沿線上演的故事,生動地詮釋着這一論斷。

人們常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事實上,正如紀錄片所展示的,“一帶一路”並非只是一把鑰匙,而是“‘一串’共同發展的鑰匙”,完全可以與不同國家、不同國情對接,提供不同的雙贏、多贏、共贏的合作方案。從滿載貨物由重慶隆隆奔向亞歐大陸腹地和波羅的海沿岸的“中歐班列”,到使塔吉克斯坦實現“南北的真正統一”的沙赫里斯坦隧道;從讓“印度洋上的明珠”重現歷史光彩的科倫坡南港碼頭,到孕育巨大商機和潛力的明斯克中白工業園,都在書寫着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這也是爲何有人會感慨,“偉大的國家應當參與偉大的事業,而‘一帶一路’是真正偉大而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業。”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4

近日,一部紀錄片力圖爲我們解開這個謎團。大型人文地理紀錄片《奇域》第一季《探祕新絲路》由江蘇有線拍攝、製作、出品,共15集,每集25分鐘。8月18日起,每天兩集在江蘇有線、騰訊視頻首播。

該片採用4K超高清影像,通過觀察記錄絲綢之路上的自然風光、建築景觀、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詩歌音樂、特色飲食、傳統工藝、經濟交流等豐富內容,近距離展現了神祕絲路在當下的魅力與活力。片中,知名作家王小山及新生代作家蔣方舟、“作業本”3位知名嘉賓進行文化解讀。

攝製組穿越亞歐大陸,歷經中國、巴基斯坦、伊朗、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6個國家,探訪10餘個地區、11個民族,行程2萬公里。艱苦的跋涉,真實的行走,與當地人們的坦誠交流,讓團隊成員真切感受到古老絲綢之路如今依然跳動着的脈搏。正如該片的嚮導及講述者王小山所說:“那些人,那些風景,他們好像就一直在那兒等着你。”“他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也是。”該片的魅力就在於通過鏡頭,拉近了我們與絲路、與世界的距離。

除了遼闊的景色、多彩的民風,古老絲綢之路所蘊藏的新機遇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籌劃、拍攝這部紀錄片,就是力圖用普通人的語言,用貼近生活的方式,讓‘一帶一路’的戰略深入人心,激發觀衆內心的嚮往。”江蘇有線董事長、該片總監製顧漢德說,絲綢之路在古代是一條財富之路,在今天依然是一條財富之路。《奇域》帶我們“走出去”,鏡頭中有現實的樸實、夢想的燦爛,有深入淺出、見微知着,“我們把《奇域》帶回來,盼望的是搭起一座連接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橋樑。”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5

《一帶一路》是首部以全面解讀“一帶一路”重大構想爲主題,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爲主線,以反映“一帶一路”建設給中國及沿線國家地區帶來巨大變化、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爲主要內容的大型紀錄片。

全片共分六集,分別是《共同命運》《互通之路》《光明紐帶》《財富通途》《金融互聯》和《築夢絲路》。攝製組歷時一年,累計行程20萬公里,跨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運用多種創新手段,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項目、重點工程、歷史遺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拍攝,真實記錄了沿線國家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的努力與實踐。

拍攝期間,攝製組不僅先後前往“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對巴基斯坦卡西姆電站、斯里蘭卡科倫坡南崗等幾十項重點合作項目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古城、埃及亞歷山大港等地的人文內容進行拍攝,還深入福建泉州等20多個省區市,記錄了國內外60多個普通人物與“一帶一路”的故事。

作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成爲該紀錄片在福建省的主要拍攝地。攝製組先後到開元寺、六勝塔等泉州“海絲”遺蹟取景,並從德化陶瓷、安溪鐵觀音等入手,講述了發生在泉州的古今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6

新的歷史時期,主席準確把握國際秩序深刻調整、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的大趨勢,高屋建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第一,以亞洲國家爲重點方向,率先實現亞洲互聯互通。第二,以經濟走廊爲依託,建立亞洲互聯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礎設施爲突破,實現亞洲互聯互通的早期收穫。第四,以建設融資平臺爲抓手,打破亞洲互聯互通的瓶頸。第五,以人文交流爲紐帶,夯實亞洲互聯互通的社會根基。“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 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爲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這項政策有其自身的金融意義。“一帶一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它爲人民幣跨境支付、流通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對國內金融機制提出雙重需求,即功能與融資的需求。爲滿足這兩個需求,我國金融產業需要研究建立新機制。我國應儘快完善人民幣環流機制,並且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全球清算體系建設,實現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的高效安全,需要加大支持境內機構使用人民幣對外貸款和投資。“一帶一路”也帶動了股市的發展。繼滬港通之後,a股市場近期又掀起了一波新的主題炒作—“一帶一路”。在這種炒作氛圍下,基建、涉外工程、港口等概念股持續受到資金關注,此前遭到冷遇的中國交建 、中國鐵建、中材國際等這些傳統基建股紛紛得以“翻身”,股價迎來大漲。隨着“一帶一路”主題炒作升溫,民生證券、申銀萬國 、興業證券等多家券商近日相繼發佈研報 ,推薦該主題的投資機會。

在中國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爲一個大國我們需要引領或者說是主導世界格局向一個合作共贏的方向去走。在這個過程中,就不僅僅是對世界各國尤其是亞非拉國家的一些經濟援助,我們還會分享很多自身發展的經驗。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日漸突出,“一帶一路”可以幫助緩解這個問題。“一帶一路”將推動我國和沿線國家宗教和思想文化的傳播。平等友好、互惠互利是古代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對外交往活動的主旋律,“一帶一路”的構建必將使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大範圍地走向世界。加強“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將有利於推動參與國家和地區的科技資源共享和智力支持,推動我國和沿線國家宗教和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動歐亞大陸的文明多維交融,推動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如果沒有“一帶一路”,就沒有亞投行;如果沒有亞投行,就搞不成“一帶一路”。實業和金融,互爲彼此,所以爲了一個大目標,“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正在齊頭並進。亞投行是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半官方金融機構,亞投行的成功運作,爲一帶一路樹立了一個成功的開端。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撐下,亞投行就有了用武之地。不僅是亞洲國家,甚至是英國等西方國家也加入了亞投行,這不僅顯示了中國越加提升的國際地位,對美國也造成了一定衝擊。亞投行對於“一帶一路”中所包含的巨大的投資機會提供了輔助作用,更有利於“一帶一路”的實施。隨着亞投行在地區基建投資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路一帶”戰略的現實意義越來越顯著。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7

《一帶一路》共分6集,每集55分鐘。全片運用多種創新手段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項目、重點工程、歷史遺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拍攝,真實記錄沿線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的努力與實踐。然而,如此宏大的敘事要具化成爲影像,談何容易。

該團隊給出的應對辦法是以小故事闡述大戰略,該片記錄了國內外60多個普通人物與“一帶一路”的故事。比如,巴基斯坦北部山區有一個小女孩,她叫曼娜扎,是一位小學生,因爲當地的電力不足,晚上常常停電,加之上學的地方離家很遠,每次放學她都跑步回家,爲的是在天黑之前把作業寫完。

所幸的是,這種狀況即將得到改變,因爲中國企業與當地政府在她所在地區的河道上合作建立了一個電站。

李亞瑋說,類似的故事很多,每一個都令人感動。事實上,在絲路故事中,中國力量從來都是不容忽視的。說到20xx年的第57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不少業內人士或許會對當年的年度大獎作品《信號》印象深刻。

這幅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約翰·斯坦梅耶爾拍攝的作品,畫面看上去很唯美———在吉布提寧靜的海灘上,影影綽綽的人們佇立成了雕塑般的剪影,他們手舉亮着屏幕的手機指向蒼穹,一個個仰頭舉目、神情專注地盯着發着藍光的手機屏幕,動作虔誠而神聖。月光的清輝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盪漾着,一直延伸到天際線的盡頭。

昏暗的海灘上那一個個閃閃發光的手機屏幕,猶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給人以遐想。這樣唯美的照片,反映的卻是一個這樣的現實:人們舉起手機,爲的是試圖接收鄰國索馬里的廉價通信信號,與家人聯絡。李亞瑋說,這樣的情況在吉布提乃至整個非洲都很普遍,最終,華爲、中興等中國企業在非洲建立的一批基礎通訊、網絡設施改變了這一“窘境”。

因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許多人的生活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正在帶給更多人幸福感。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8

一個時代文化與科技的進步,離不開開放與包容。融匯着歷史啓示與歷史智慧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銘刻着歷史的記憶,更迴應着時代的呼喚。

由中央電視臺攝製的六集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在海內外觀衆中引起強烈反響,正掀起一輪收視熱潮。這部以全面解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爲宗旨的紀錄片,視野開闊,氣勢恢宏,既具有史詩般的氣象和風範,又具有敘事詩的細膩與凝練,突出了“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的主題,實現了政論性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作爲促進全球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東方智慧,它從歷史深處走來,帶着歷史深刻的啓示。如何回顧和審視古老的絲綢之路,在歷史的縱深處開掘出新意和新的認知境界,是紀錄片《一帶一路》首先面臨的考驗。

藉助15世紀初期繪製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紀錄片《一帶一路》細膩地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帶給人的認知變化。這幅古老的地圖,清晰地標註着歐亞大陸的海岸線和非洲大陸的大致位置,展現出五六百年前東方人對於整個世界的概念。在現存文獻中,這是非洲第一次被標註在地圖上。切入歷史細密的肌理,紀錄片《一帶一路》由此開掘出歷史一個縱深的切面,展示出歷史的某種面相。

在漫長而廣闊的時空中,絲綢之路構築起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與文明交往最具象徵性的知識圖景和歷史記憶,代表着中國與亞洲文明曾經的輝煌與興盛,反映着人類創造歷史的基本規律。活躍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技術發明的傳播,文化藝術的相互借鑑和融合,用一個個事例證明:一個時代文化與科技的進步,離不開開放與包容,唯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躍進,人類文明的昇華。這既是創造歷史的規律,也是歷史興衰的法則,正如所說,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紀錄片《一帶一路》把對絲路歷史的回顧提升至對於歷史規律的認知層面,從理論思辨的高度展現出絲綢之路的歷史啓示。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2月1日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通過學習瞭解,我對“一帶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在20xx年9月和10月由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爲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爲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爲,絲綢之路既是中國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當代中國文明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自信和復興的有效方法,是大國崛起所依託的時代精神。 “一帶一路”構想與“中國夢”的理念相輔相成。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一帶一路紀錄片第一集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篇10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將秉承絲路精神,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將以政策溝通爲重要保障。我們將本着求同存異理念,積極推動沿線各國構建多層面的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協商研究確定有利於深化區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帶一路”雙多邊合作機制,推動共同編制合作規劃或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約數”。“一帶一路”建設將以設施聯通爲優先領域。我們將在尊重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推動沿線各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對接,共同推進交通、能源、信息等國際骨幹通道建設,突出抓好區域間互聯互通,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提升通達水平,努力爲沿線各國合作交往提供多元優質、便捷暢通、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一帶一路”建設將以貿易暢通爲重點內容。我們將與各國一道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努力消除投資

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推動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促進各經濟體間發展自由貿易關係,形成覆蓋“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一帶一路”建設將以資金融通爲重要支撐。我們將與沿線各國深化金融合作,加強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共同發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撐作用,積極穩妥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加快組建併發揮絲路基金的作用,推動沿線國家加強金融監管合作,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一帶一路”建設將以民心相通爲社會根基。我們將傳承和弘揚絲路精神,推動沿線各國間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互動、旅遊合作等多種形式的人文合作,支持各方互派留學生、訪問學者,共辦文化年、藝術節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路特色的世界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加強民間組織交流合作,使“一帶一路”成爲連接不同文明的紐帶,培育情感共同體。

“一帶一路”將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爲第一要義,賦予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不限國別範疇,不搞封閉機制,所有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都可以參與進來,成爲“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