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心得體會(通用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26K

觀影心得體會 篇1

看完《孔子》,感觸頗多。儒家先賢孔子,一開始在魯國爲官,這也是孔子一生比較順風順水的時候,與魯國政壇更善於權謀的季孫斯等權勢相比,孔子這個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天真了點兒,知其不可而爲之,最終也是吃力不討好,只好背井離鄉在春秋列國之間流浪了14年,當時孔子還不是後世那樣的國際巨星級的聖人大腕,衣食尚不得周全,所以流浪過程肯定狼狽不堪。但是過着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孔子到底是爲了什麼呢?宣傳自己的理念,希望社會能夠恢復秩序(周禮),人們能夠各自安守本分,社會物質比較豐富,民風淳樸,人與人之間講究同情心互相愛護(仁愛),也即實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觀影心得體會(通用9篇)

可以說像孔子這種知識分子並不少見,他們都想入世爲官,身居要職,他們想爲民請願,爲國出力,但他們幾乎都是政治文盲。他們秉天而行的性格,只能讓他們在政治紛爭中步履維艱,進退維谷,他們不懂得左右逢源,於是處處碰壁。在後世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

諸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李白的自信人生,蘇軾的豪邁奔放,孔明的死而後已,都是這種思想的最好表現。它包含了孔子和隱士們的積極人生觀,告訴我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不僅是一種心態,而且更是一種智慧,命運與機會常常青睞於那些積極樂觀向上的人。同時它又摒棄了那種自暴自棄和不知道“退一步則海闊天空”的人的思想。其實這種思想才應該是古代知識分子的追求。擁有這種思想的知識分子心繫國家,同時又不忘了明哲保身。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使遠離朝野,退隱山林,仍然心繫着天下黎民。

現在讓我們把問題拉回現實,時代在變遷,古代的知識分子先進的哲學思想和人生觀在我們現代社會可能不管用。那麼我們讀書是爲了什麼呢?是像周恩來一樣“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這個目標很可貴,但是太大了。讓我們說點更實際的吧,我們現在的努力學習是爲了畢業以後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是我們現在的學習就僅僅是爲了以後的工作嗎?這聽起來會很悲哀,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大學的課程爲什麼還要那麼多,我們直接學我們的專業課不就行了嘛。不是的,看一下培根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在學馬克思,在學近代史,在學很多方面知識的原因。一門優秀的課程,不止是在讓我們學知識,更是在塑造我們的人格;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我們不能再拘泥書本,而是要經過系統的思維訓練,爲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纔會不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分析、解決問題。我們讀書,是要讀出一種氣質,塑造適於自己的性格!是要讀出一種氣度,打造忠於自己的人氣!是要讀出一種氣概,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觀影心得體會 篇2

影片《中國合夥人》是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的以青春勵志爲主旋律的電影,內地三大小生黃曉明、鄧超、佟大爲等強強聯手首次合作,影片講述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在當時大環境下三個年青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相知,因爲擁有同樣的夢想而一起打拼,共同奮鬥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的勵志故事。

《中國合夥人》是以新東方爲背景,事實上《中國合夥人》與新東方卻毫無關係,沒有新東方的投資、沒有與“原型人物”接觸訪談、試映時也沒有得到新東方大佬們的認可。今年2月,《中國合夥人》在小範圍內試映,新東方的俞敏洪觀映之後帶着黑臉離開。後來俞校長在微博以及採訪中態度都是:《中國合夥人》與新東方沒有任何關係。事實上與電影有點關係的是徐小平。因爲《中國合夥人》的劇本就是在新東方上市後離開的“文藝中年”、青年導師徐小平所寫。電影的內核與人物原型與實際的新東方也有差距,更多地融入了導演陳可辛的影子。如果帶着與新東方對號入座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那麼結果就註定要失望。

電影《中國合夥人》講述了“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和“憤青”佟大爲從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30年的大變革背景下,三兄弟爲了改變自身命運,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屌絲逆襲”的故事。其中,“土鱉”黃曉明有“大學聯考落榜、泡妞招拒、教書失敗”的坎坷,“海龜”鄧超則遭遇“出國受挫、事業不順、野心受滅”的尷尬,“憤青”佟大爲歷經“姑娘走了、兄弟散了、夢想飛了”的悲劇,但他們最終攜手共同創造了商業奇蹟,謹以二B和牛B的歲月,致他們終將牛B的青春。

《中國合夥人》電影中,“土鱉”成東青是英語培訓學校的創始人。他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外表看起來非常的自卑懦弱,其實十分的聰明睿智,身上具有80後農村孩子的典型特徵:執拗的性格,不懼犧牲的精神,執着堅持的信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因爲後頭已經沒有退路,所以只能去選擇無論經歷多少磨難,都必須獲得成功,即使不擇手段。該角色的原型應該是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成東青的性格和行事風格可能是俞校長不喜歡的最大原因吧。

“憤青”王陽年輕的時候是個文藝青年,個性爽朗放蕩不羈,以寫詩和“泡妞”度日,但只娶了一個簡單平凡的女人。他是成東青與孟曉駿之間的潤滑劑和協調人,是培訓學校裏最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海龜”孟曉駿才華橫、自大傲氣,是大學校園裏的風雲人物。去美國留學後經歷了挫折和失敗,無奈回國後重新創業,成爲了成東青創辦培訓學校的軍師和幕後推手。該角色的'人物原型並不是新東方創始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融入了導演陳可辛自己的很多個人情結和生活體驗。

女主角蘇梅,有種如同女神般的氣質和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孤傲。但“土鱉”成東青對她情有獨鍾,一路狂追,那怕整個夜晚在圖書館陪伴套近乎,借路燈製造浪漫,更騎着28寸的自行車圍追堵截……上演了一幕幕“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愛情故事。而蘇梅出國的選擇也改變了“土鱉”成東青的人生軌跡。

電影《中國合夥人》三個主人公代表了世上的三種男人,最令人感動的是貫穿於他們三人之間三十年的友情,歲月無情,友情無價。陳可辛導演在微博上坦言,這是他這麼多年來最難忘最感動的一部戲。陳可辛在電影的殺青宴上依依不捨、痛哭流淚、與主創人員們彼此互籤留言冊……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如此投入個人情感,或許與他的人生經歷不無關係。陳可辛早年在美國求學期間,當過服務員,刷過盤子,歷經坎坷和辛酸——美國期間的經歷被移植到鄧超飾演的孟曉駿這個角色上。

通過《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縱觀中國最近三十年來的企業史,在大陸知名的商界人物中,我最想看到的故事有兩個:

一是到目前爲止中國最牛耳最傳奇的企業(沒有之一,個人認爲)華爲的任正非與李一男的故事,從情同父子、當接班人培養,到離職創業、被收購回歸、最終又離開,這兩個男人之間經歷了怎樣的恩怨情仇及曲折離奇?甚至可以遐想,如果兩人不經意間相逢、眼神交會,在那電光火石之間,腦海裏會有多少畫面閃現,多少情感交錯,滄海桑田,再回首,卻已是百年身。

二是92派的一個代表人物和大佬陳東昇,從體制內下海,先後創立了兩家最牛耳的大企業,其兄長陳顯寶還創立了另一家著名的快遞公司,然而卻禍起蕭牆、兄弟反目。還有其本人與原配、以及紅色後代之間長達15年的感情糾葛,最終還能守得撥雲見日——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都稱得上是一部傳奇。

觀影心得體會 篇3

或許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專屬他的聖地,在心百回千轉的褶皺。 ——題記

海邊的細沙洴澼在湛藍的淺灘裏,微風拂過海面,泛起世間最美的漣漪。無邊的光向四面聚攏,投射世間的美好。黃昏的海,晚霞與蔚藍釀就炫目的暈。那一抹光的猩紅,海底深處,恍惚中那是絢爛的聖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驀地想起《海上鋼琴師》中的一句話:你只要留神,就能從那些人眼中看見自由女神像,看見美國。或許在那一刻,美國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美國。就像在布達拉宮山腳下,聽着古老梵唱那鐘聲想起,從頭往下精神的肅穆。或許那就是聖地的意義。

不知道爲何,這幾天難以入眠,耳畔總是響起流水的聲響。又或許是在睡夢的世界裏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倉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潔淨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從天穹微弱的呼喚,血脈中來自蔚藍的亙古復鳴。那是海水聖潔的遺體,滌盪世間的黑暗。或許這個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們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尋找人生的聖地。殊不知我們早已身處其中。

側耳聆聽的少年,化作萬千,溯游歲月的聖地。那一刻,心與精神同在,遁入無邊的浩渺。

人們從中誕生,海就是我們的母親。從氨基酸道蛋白質,從細胞到胚胎,從弱小到強大,我們從中一步步地走來。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們,爲我們孕育文明。人類同時也一步一步瞭解自己的母親。新航路的開闢,航海貿易的發展,我們進一步瞭解她,同時她也進一步地付出。當海上軍事的發展,一個又一個的強國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勞。當無邊的硝煙蔓延,一條又一條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傷。

海洋的歷史就是一段人類的發展史。海洋與中華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麪積,擁有者“四海”,擁有悠久的海洋歷史。在海上,我們既有過卓越的功勳,也有着屈辱的曾經,但我們相信長風大浪,任重道遠。

經久的回憶在腦海緩緩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測的海洋,聖潔覆蓋了一切。曾幾何時,我們忘卻了一切,以爲離開了海。但海與天空一樣,包裹着我們孱弱的身軀,用溫暖的心爲我們付出一切。我們其實並沒有離開海,血液是聖潔的分流,他與我們同在。

詹·耶·沃爾德曾言:日子像紙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來。是的,那是我們共同的聖地,永遠……

觀影心得體會 篇4

這天是教師節,我們放了一部叫《美麗人生》的電影。看過之後,我不禁感慨萬分。

看這部電影之前,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一部教育片。我心想,這部電影一定是一部特別無聊的電影,唉,要是能放科幻片就好了。不過,等這部電影開始放了之後我才發現這還是個喜劇片呢。片中的主角基度雖然只是一個從鄉下來到城市的普通猶太人,但他膽子很大,機靈聰明,在與朵拉多次邂逅後,他大膽示愛,終於以他的幽默贏取了這位“公主”的芳心。

幾年之後,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孩子—-----約舒亞。影片進行到了一半,這時他們的生活有了變化,這個年代是二戰時期,而基度是猶太人,所以德國人把基度和他的兒子給抓了起來。朵拉雖不是猶太人,但爲了離丈夫和兒子更近一些,她也去了德國人的集中營。

此時的基度不僅是一個好丈夫,還是個好父親。他爲了不使兒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暗與血腥的記憶,於是就騙孩子說這是一個遊戲,只要能積滿1000分就可以得到真的坦克,不管有多困難,基度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朵拉則聽到室友說德國人建造的浴室和蒸氣室,是專爲猶太老人與小孩準備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心裏非常恐懼,於是每天在收拾死人的衣服時,看看有沒有約舒亞的衣服。幸好約舒亞不喜歡洗澡,所以他沒有去洗澡,卻正好救了自己的命。基度則冒着生命危險用德國人廣播用的喇叭給妻子報了平安信。

後來,他碰到了一個他曾經服務過喜歡猜謎的醫生,他使基度能夠和他的兒子平安的熬過這幾年。爲了使他的兒子不被納粹殘殺,基度讓約舒亞去和德國的孩子混到一塊去,可在基度給他兒子端早餐的時候,約舒亞無意中說了謝謝,被德國人發現,基度教那羣小孩說謝謝,終於巧妙的化解了危險。

最後結局是他臨上刑場時,他依然邁着誇張的步伐,擠眉弄眼的逗他的兒子開心,最後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天亮了,約書亞逃了出來,坐着真正的美國的坦克回家了,與他的母親團聚了。

男主人公只是一個普通的男人,但我欽佩他,他履行了一個男人最基本的責任。保護了家人,愛護妻子爲兒子樹立了榜樣,也讓我們看到了逆境中的樂觀,困境中的搏鬥。他喚醒了我們的愛,他給我們愛的信念。從他的愛中,又看到了他的大義。對他是真正的男子漢以他的這種品質之美,贏得了自己以及其家庭的美麗人生!

觀影心得體會 篇5

看完《孔子》,只記得一句話:求仁得仁,又何怨。也許可能加上一句:雖未能至,心嚮往之。只是內求的信念,是反求諸己,而非外求他人。

也許,無爲方能無不爲,但無爲而非不能,無用安知不是大用。爲何在乎結果,而非過程,無果而非成功否?有因纔有果,無因而無果,因比果更重要,不是麼?有A點方可達到B點,無起點何來終點,無生方能死?只求果,那是證明,有因無果,那是勇氣,無因有果,那是荒謬。想有果,那要承受支撐果價值的艱辛。

也許,兩點之間,直線不是最短。我們的意志和良知告訴我們,我們是有選擇的自由的,能負責任的,可是我們在外部世界的日常經驗中卻受着因果律的支配。生活中我們明知“有因必有果”,是不是我們的生命最終也要服從因果律?以前我們提“曲線救國”,因爲直線直接、血腥,是革命而非改良。若這樣理解,兩點之間,是不是就可以說曲線最短。遇山遇水,我們搭橋鋪路,甚至挖隧道,從經濟學層面說,這不是最經濟的。路總要隨着地勢,你搭橋挖道,不是美化自然,而是破壞自然。如果我們要達到山頂,是不是也可以搭橋、掘坑?所以詹天佑的“人”字形鐵路纔是偉大的創舉。一切偉大的創舉總不能置於別人或自然代價之上。

孔子知不能爲而爲之,實則無畏,因其思想方能流傳千古而不衰。在此不討論其作爲儒家思想之源的效用而存在。也許在功利社會的當今,有因無果,不成主流,實認愚蠢。所以當今最短這樣思想理念,所以成功學成了主流,大家都想有車有房有美女嫁個有錢人。有人說有錢人就是等有了錢纔是人,學好數理化不如拼老爸,有了錢就能活在天堂,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就在於有錢否,再也不是好人與壞人的區別了。

如今社會最喜歡樹立英雄,所以孔子只能作爲聖人。伽利略說過:需要英雄的國家真不幸。所以如今最缺的是聖人,而非英雄。孔子知不能而爲之,實則時代賦予的責任,也是良知應起到的作用。如今中國,談的是權、錢和關係,所以時代的使命必與之相反,那又有幾個人能夠明確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有時我們說個人的偉大,其實歷史並不使單個的人不朽。雖然孔子知不能而爲之,但他不能打斷歷史的循環。歷史總是曲線前進的,就如基因也是螺旋式的。若個人想用直線式打斷歷史循環前進,那某些個別事例、事蹟或事件,也同樣打斷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循環。無論何時,只要人們追求他們的目標,像耕種那如果沒有他們的勞作,就無所出產的土地,若強迫自由飄蕩的風揚他們的帆,越過不停翻滾的浪,也就打斷了無目的的,只能在自身內翻轉的運動了。所以影片中說,夫子的思想又有誰能夠理解。所以當我們在一種歷史過程的意義上深思歷史的本質、國家的歷史命運及它們的沉浮興衰時,永遠不能寄託於個人而忽視歷史過程必定是循環的。

我們所有的人都通過出生來到這個世上以及這個世界通過誕生而持續更新。也許這纔是我看《孔子》最大的想法,歷史總不能靠個別人來承擔。既然提出“文化強國”理念,迴歸孔子儒學不知可否?改變如今民不民、政府不政府的局面。

孔子最後回魯國講學立着,我們也可以反思下如今的教育。從教育功能上看,其目標不是把年輕人引入世界,而只是帶入世界的一個有限部分。教育不能不伴隨着教,沒有學的教育是空洞的,很容易陷入道德和情感說教,但是沒有教育也能輕而易舉地教,一個人即使活到老學到老,也不一定成爲一個有教養的人。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必須留給專家和教育局考慮的細節。

其實,教育的要義在於,我們要決定我們對國家的愛是否足以讓我們爲國家承擔責任,是否要讓它免於毀滅,因爲若不是有新的、年輕的面孔不斷加入進來和重建它,它的毀滅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育是立國之本,不是說來玩笑。強國戰略無不是人才戰略,而不是政治、經濟、軍事戰略,但也不是不無關係的,只是輕重之別。

同時,教育也是要政府決定,政府對孩子的愛是否足以不把他們排斥在體制之外,是否要讓他們自行做出決定,也就是說,不從他們手裏奪走他們推陳出新、開創我們從未預見過的事業的機會,並提前爲他們重建一個共同世界的任務做準備。也許中國畸形的教育與西方教育方式的區別就在於此吧。

觀影心得體會 篇6

眼前,有一雙手,有點黑,還有點粗糙。粗大的指關節邊佈滿了老繭,每一個都是歲月,是滄桑。相比那些白皙豐滿的手,它顯得那麼“不堪入目”,但卻有一種剛強,一種無限的力量!

這雙手屬於一個叫魏大有的守邊人。他24歲來到邊疆,用五十年如一日的初心詮釋了一句話:祖國的領土,在我們手裏,一寸也不能丟。斜陽草樹,狼野牛羊,每天數十公里的路,走在祖國的邊疆。新中國剛剛成立,河山還未重整,是多麼需要這樣一些人帶着雙手,來建設邊疆,捍衛國家尊嚴。

當他用自己的雙手搭起第一根房樑的時候,就決心要在邊疆紮根。根是什麼?說不清,也道不明。但他依然告訴自己,這是一條艱難的路,只有用頑強的毅力走下去,祖國的命運才能掌握在中國人民自己的手中。因此,當界河要改道,他握緊了手,扛起了麻包;當鄰國欲跨過邊界,他握緊了手,端起了槍;當邊境豎起了中國的石碑,他握緊了手,卻流下了清淚。他的手裏究竟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有一個被握緊了的“守”。“守”是什麼?寶蓋頭下的寸,魏大有就是用“手”“蓋”住了祖國邊疆的每一“寸”土地。哪怕是一絲塵埃,那也是中國人的!

當部隊向他借每天早上他升起的國旗,他靦腆地說:“那……都褪色了!”可褪色的只是國旗,他的精神永不褪色,但國旗褪色了又何妨?他,魏大有,一個守邊人,早就用他的初心,他的靈魂爲國旗鍍上了一層更璀璨的紅光。守邊人,早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名稱,而是一種精神,一種榮譽,更是國家尊嚴的寫成。是呀!中國的領土在我們手裏一寸都不能丟!說得好!這是一個國家的堅定信念,一族人民的精神依靠,更是一類用生命去澆灌它的人的手中守!

這一雙手,告訴了我們祖國的邊疆之路應該這樣走;這一雙手,告訴了我們,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應該這樣守。忽然地,覺得這一雙手真得很偉大,充滿了力量,充滿了擔當。它爲我們點亮了新中國成立後生生不息的火炬,燃燒在邊疆,燃燒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裏。守邊人的這一雙手的背後,是建設邊疆的辛勤,更是不負青春的豪情,他們將青春的熱血通過手無私獻給了邊疆,傳給了祖國。每一個守邊人都有一雙爲祖國奉獻的手,而每一個手中都握着一個堅定的“守”。或許只有走在邊疆才能真正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從前,我從不相信“隻手可遮天”,可這樣一雙手,真的很“大”,“大”到可以護住祖國的整片藍天!

與守邊人的邂逅,使我有了一雙真正的手,握緊了一個守。作爲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要傳承併發揚守邊人愛國,爲國的精神。爲祖國守住疆土,爲人民守住幸福,爲每一個從1949年走來的守邊人守住靈魂的邊界。或許,此時我的雙手還略顯稚嫩,但它們已有了一股蓄勢待發的力量。只要祖國需要,人民需要,必當貢獻畢盡,在所不辭!如願以血薦軒轅!

守邊人手中的,是一類人一生的字眼,是一個民族不屈的字眼,是一個國家永恆的字眼!

觀影心得體會 篇7

昨天我們跑去黃龍吃飯,吃飯過程中聊着聊着便想去看場電影,在購票__上掃過《爵跡》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簡介之後,我們驚喜的發現了《湄公河行動》。

影片給我的感覺來說非常棒,場景真實,情節連貫,全程無尿點。由於電影是真實事件改編,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想這些橋段是不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

影片刻畫的毒販陣營的小孩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來說的就是電影中的三幕關於小孩子的場景。

第一幕是毒梟糯卡所在的營地上的小孩子圍在一起玩俄羅斯輪盤賭。參與遊戲的小孩輪流對準自己的頭部扣下左輪手槍的扳機,在驚險過關之後,小孩吁了一口氣之後表情立刻變得輕鬆愉快。玩了幾輪之後,有一個小孩不幸中槍,圍觀的小孩頓時熱鬧起來,像是慶祝同伴的死亡。

第二幕是在專案組在商場追擊毒梟的過程中,有一名特警即將接近毒梟小頭目,在靠近毒販時遇見一個小孩子,小孩子從提手包中拿出槍掃射特警。小孩表情冷峻無情又帶着點不屑一顧,而特警遭遇掃射最後只能截肢保命。

第三幕中的小孩成爲了人肉炸彈。首先毒梟給了一個小孩白粉吸食,並對他說你是我的勇士。隨後就這個小孩就出現了中緬老泰四國聯合調查中心的大樓中,被調查組警察發現攜帶炸藥之後,小孩淡定的掏出槍對警察進行掃射,最後大樓內發生爆炸,傷亡衆多。

我在觀影的時候會有一種咬牙切齒的憤怒,覺得這些小孩太單純,對死亡無所畏懼,對生命缺乏尊重。但是再仔細想想,小孩子去做這些事情根本就不知道緣由因果,真正可惡的是那一羣毒販,是毒販利用小孩子的單純去誘導他們作案。

影片中掃射特警的那個小孩並沒有死,具體他去哪兒了電影中也沒有透露。如果他被放了出去,以後長大之後會不會變成大毒梟,會不會變得心狠手辣?如果這個小孩子被善意對待,在以後的歲月中,他會不會戒掉毒品,會不會善意的去對待別人呢?

在緝毒過程中,肯定會有警察因公殉職。就算像電影中的那位特警包住性命,卻也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正是因爲有這些爲正義奉獻的人們,纔有我們的幸福與安全。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看不見黑暗,是因爲有人正竭盡全力,把黑暗擋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我們也許看不到吸毒販毒對我們普通民衆生活有多少影響,正是因爲有人將吸毒販毒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隔離開來。而這些人,也爲湄公河大案中十三名無辜的中國公民討回了清白。

最後,向緝毒警察致敬,是你們爲我們擋住了黑暗。

觀影心得體會 篇8

由盧庚戌執導,徐嬌、謝彬彬、晏紫東、SNH48黃婷婷、呂紹聰、金志文聯袂主演,保劍鋒、曾黎特別出演的校園愛情電影《一生有你》將於11月29日全國上映,以青春姿態進軍賀歲檔,成爲這個初冬情侶觀影的最佳選擇。

今日,影片曝光了一組單人角色海報,重要角色悉數亮相,一場時光深處難以忘懷的校園青春愛戀即將上演。尤其是保劍鋒和曾黎的特別出演,引發了觀衆的熱烈期待。作爲目前同檔期唯一愛情題材電影,《一生有你》溫暖詮釋“陪伴”的意義。在這個初冬,不妨陪在你愛的人身邊,一起相約這部電影來一場浪漫告白。

在今日公開的角色海報中,謝彬彬、晏紫東、呂紹聰、金志文四人以樂隊演奏的形式出現,徐嬌和黃婷婷則化身觀衆,爲臺上爲夢而唱的男孩們喝彩,讓記憶回到了那個閃閃發光的校園民謠時代。那是一份率真性情的流露,男孩們爲了愛情,爲了夢想,將滿腔熱愛譜寫出一首首動人的歌謠。歌曲《一生有你》便是誕生於此,它曾經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芳華。如今改編成同名電影,將爲觀衆帶來歌曲背後的故事。影片中,這羣彈着吉他的男孩將如何追求心中的姑娘,這個校園裏正在發生的美好愛情和友情,又將迎來怎樣的結局,等待觀衆去影院一探究竟。

觀影心得體會 篇9

愛,是心靈乾枯時,滋潤你心田的一泓清泉;愛,是黑暗中指引回家之路的燈塔;愛,是黎明前升起的第一輪日光。它也許並不絢麗多彩,但足以讓五誒胡四海的人,尋找心中最始的初心。

愛在前方主要講述了爺爺年逾古稀,患有重病,他要在自我去世之前安頓好自我非親非故卻照顧了八年的孩子——小衫。僅憑一點線索,踏上了爲小孫子尋找親生母親的征途,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好人,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忙他們克服了一道道難關,雖然結果不盡心意,但在這個過程中,爺爺與小孫子共同體驗了人與人之間親情的溫暖。

故事以小孫子小衫尋找親生母親爲線索,緊扣人心,一環接一環,爺爺與小衫之間那份情感情使人潸然淚下。

每個孩子與親人之間都是連心的,而小衫與爺爺毫無血緣關係,卻有着親人與親人之間的愛。一位老人孤苦伶仃,難以想象他一個人是怎樣把一個才八個月大的孩子照顧了這麼多年的,在自我身患重病,性命垂危之時,想到的不是自我,而是這個孩子他自我,怕自我走後,這個與自我生活了八年的孩子會無家可歸,四處流浪。

試問世間有哪個母親,哪個父親會狠心將自我的孩子賣給別人。一個小生命,一個完美的小生命,就那樣生生被迫賣給他人,離開自我的父母,去一個個不屬於自我的家庭中生活。

爺爺的兒子是販賣小孩的,小孩子都是父母的骨肉,雖還沒爲人父母,不能體會父母失去子女的悲痛欲絕,但爲人子女,難道不能體會子女離開父母的難過嗎?但凡有對幸福與愛的渴望,都不應當爲了自我的幸福利益去破壞他人的幸福。

小衫與爺爺那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愛,深深打動着每一個人。腦海裏刻着小衫燦爛的笑容和爺爺慈愛的目光。溫暖在征途上,愛在前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