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學習心得—共建共享關鍵在黨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1W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六中全會學習心得—共建共享關鍵在黨

人們關注,在六中全會勾勒的2020年和諧社會的發展“路徑圖”中,構建和諧社會有哪些特點?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就此連線一些專家,請他們就六中全會公報進行了解讀與點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共建共享,關鍵在黨

六中全會公報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黨建專家葉篤初:和諧社會建設需要集全社會之力,而黨更是其中關鍵,即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這部分內容實際上提出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要加強黨的領導及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兩個方面的問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公報通過“六個必須”對黨提出了具體的部署和要求,有很強的針對性、現實性和指導性。“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這16個字概括了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要擔負的領導責任。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公報提出“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化解社會矛盾,最終要落實在基層,因爲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通過基層表現出來的。黨員幹部要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先行者和模範,但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是對黨的一次考驗,無論是認識水平,還是領導水平,都需要進一步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而是需要不斷深化認識,防止“急性病”和“慢性病”,把握好力度、進度和尺度。

更加註重發展社會事業,以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六中全會公報提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爲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註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研究員:發展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這一點至關重要。社會財富這塊蛋糕做不大,僅僅在分蛋糕上做文章,社會和諧的目標最終是難以達到的。從促進社會和諧的角度說,發展是一個硬道理。另一方面,我們所講的發展應當是科學發展。這是爲了使發展更加全面、協調和可持續,不是大起大落,不是片面推進,避免付出過高的資源、環境和社會衝突代價,歸根結底,是爲了使發展過程更順利一些,發展成果更好地被全體人民分享,真正體現以人爲本的理念。

公報特別強調要注重發展社會事業,這是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作出的重要判斷。實現科學發展,需要統籌處理一系列重要關係,包括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與社會發展、人與自然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之間的關係等。統籌處理這些關係,關鍵是要深刻認識這些關係的內在聯繫,片面強調某個方面的發展都是不好的。特別是像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問題,直接關係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近年來大家反映較多,意見較大,是我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表現。抓緊解決這些問題,在相關領域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既是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

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對責任政府提出新課題

六中全會公報提出:“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薛瀾教授:很多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隨着開放與發展的進步,社會要經過一個轉型期。在今天社會利益分化、價值多元化的環境下,政府首先要做的是爲新的社會管理機制建立提供製度平臺。六中全會公報的要求,爲各級政府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在建立各類社會管理機制方面,各級政府一方面要盡職盡責地履行政府職能,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另一方面也要權衡各種政策工具的成本,充分鼓勵扶持各種社會自治性機制發揮作用,從而形成一種社會管理的新局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