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通用3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8W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

《感動中國》獲獎人物有二十多位,有個人,有團隊,他們所做之事有大有小,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事蹟確確實實感動着人們。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通用30篇)

就拿劉盛蘭老人來說吧,他90多歲了,幾十年來自己省吃儉用,捐助了100多個學生10多萬元錢。這10多萬元錢對於一個靠收廢品的老人來說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啊!可是劉盛蘭老人沒有留下它們,卻是分批一點一點地捐給了全國各地的困難學生們。“72塊5毛錢”,劉盛蘭又把它捐了出去,而他只留下了5元錢。在那多少個令老人難忘的日日夜夜,睜開眼睛,他看到的是上不起學的孩子們,閉上眼睛,他看到的是孩子們拿到錢的笑臉。他90大壽那年,許多被他資助的學生來看他,大家一齊湊錢爲他籌辦了他一生中第一次生日酒席。看到這兒,我深深爲自己平時而慚愧,同時也爲他身居貧困卻依然熱心資助困難學生而表示由衷的敬佩。

還有一個與他一樣長年幫助和愛護學生的人。

她的名字叫格桑德吉,是西藏山區一名女教師,也是當地第一個畢業的大學生。每週,她都要在高山懸崖峽谷間送孩子們。一次次安全到達,一次次與死神檫肩而過,她卻依然如往常一樣送學生上下學。她每天照顧山區的孩子,但八年的時間裏,她僅見過自己的孩子四次。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啊!我想:要是西藏山區開通了公路該多好!我長大了,一定要幫助山區孩子們,讓他們象城市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

看到格桑德吉老師,再聯想到我們的老師,老師們真是照亮我們人生的“蠟燭”啊!我深深感謝老師們爲學生付出的一切。

《感動中國》的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情激勵着我。從他們身上,我體會到:做大事可以造福人民;一些人由於條件限制,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日積月累就成就了“大事”,他們同樣可以走上領獎臺。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

在這一年裏,第一次感覺自己是那渺小;也是第一次深深體會到自己有一個欠不完的債,一個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債;更是第一次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說起樂器,大家第一個就能想到鋼琴。當然,不是因爲琴聲的優美,而是彈鋼琴的人,觸動了我們的心絃。

無臂鋼琴大師——劉偉,他是我最感動的一位人物,他看似平凡,卻給了我人生的啓迪。

“只要你能邁出第一步,你就會成功”。這是劉偉在舞臺上說的一句話。的確,萬事只要我們做出了第一步的選擇,那麼在接下來,我們的汗水將會有所收穫,只要你去努力,去爭取。〝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就話就像劉偉的僅僅一小步人生。在小時侯活蹦亂跳的他,卻被電線杆壓倒在地,使他失去了雙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在醫院裏的3個月,都過得渾渾噩噩。每天早上睜開眼後,就失聲痛哭。

但是,在這幾個月裏。他每天會看到許多人進進出出,看到誕生的嬰兒和逝世的人。他有所感悟,突然覺得活着就是一種幸福。於是,他學會了很多,我們用手做的,他用腳也能做到。用腳穿衣,洗臉,吃飯,寫字,甚至自己還出版了一本書。爲了不父母親的期望,他學會了游泳。游泳是要用四肢來保持平衡的,而他呢?卻失去了雙臂,但是,這對他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着。他曾說過這樣句話∶“活着是所有事業的基礎〞。是的,我們能活着就是一種幸福﹑快樂。

他爲了學好游泳,不讓母親失望。他每次游泳都在身上放一個木塊。在他的努力下,他獲得了〝殘疾運動會〞的冠軍。他想參加〝殘奧運動會〞,但是,一個災難又像晴天霹靂般的來到他的身邊。他煥上了一個難治的病,不能劇烈運動。他的夢想被打破了,可他不放棄。他堅強。他又彈起了鋼琴,他用腳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樂章。他成了無臂大師,彈鋼琴的佼佼者!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的捆住他的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爲夢想插上翅膀,用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的軌跡!上帝爲他關上了兩扇天窗,卻爲他開啓了一個永久的無形的天窗。——隱形的翅臂,劉偉。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3

昨晚如約打開電視機,準時收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裏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着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着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裏,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由於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想到了“最美司機”吳彬,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儘管我這一票並不能有什麼作用,並不能算數!

看完節目後,淚眼婆娑,還有一點遺憾,吳斌師傅爲什麼沒有入選呢?按說吳斌師傅當時的行爲其實是全社會都需要踐行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也許是由於吳師傅的英雄行爲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張麗莉老師如果憑藉着對學生的愛心和工作的認真努力獲得此榮譽,那將是多麼完美的事情,只可惜她是坐着輪椅上臺領獎的。

感動之餘,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後了太多太多,以至於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爲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託,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說是對道德模範、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蹟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爲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時間的流逝帶走感動

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人們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淚總是停不住,但典禮結束以後,人們又恢復了之前的一切,內心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人們把感動中國變成了一種情緒的宣泄途徑,把一年的淚水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流乾淨,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動中國。不信的話,可以捫心自問,你能叫出幾位曾經感動過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遺忘了吧。不管怎樣,我希望被遺忘的僅僅是名字,是符號,而不是其背後蘊含的一種精神。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4

當我在《感動中國》上看到那一幕幕動人的畫面,我的心不禁爲之一顫,對生命產生了深深的敬畏。這引發了我無盡的深思:生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生命,這個千百年的話題,受到古往今來的人們不停地思索。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曾經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去。由此可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其長短,而在於其爲人民大衆所作出的貢獻。在無情的現實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得如同一隻在風中搖曳的蠟燭;但在愛的面前,生命又是堅強的,堅強的如同花崗岩一般。生命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當我們與命運進行不屈的鬥爭時,我們才能被賦予這種力量,它能幫助我們掙脫一切束縛。

但是在當今社會,很少有人對生命產生敬畏之心,因爲他們從來就沒有思考過人生,他們雖明白生命是寶貴的,但他們卻不懂得生命的價值,只有當他們以另一種角度去面對人生時,他們纔會幡然醒悟。

回想起自己,我以前對生命也是十分的麻木,對電視裏那些見義勇爲,助人爲樂的事情不以爲然,甚至認爲那些好人有點傻,現在想起,真是令我汗顏。一天,我走在上學的路上,忽然看到河邊的一棵大樹倒了,只剩下一根枯朽的木樁,我本以爲這棵樹再也沒有生命了。過了幾個星期後,當我再從那棵大樹旁走過之後,發現在那棵枯朽的木樁上有幾株嫩芽,我本還以爲那是幾株草或幾片樹葉而已,幾天後,我仔細一看,那嫩芽並不是草,而是那棵樹的幼苗,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認爲這絕對不可能發生,但這一幕卻真實地出現在我的眼前,老樹枯了,而小樹卻又在老樹上茁壯成長。

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的力量是無窮的,他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公式就可以求出,而是要靠我們去正確認識生命,去發現生命的價值,去實現生命的價值。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5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積雪,需要用陽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愛心去呵護。再者偉大而又璀璨的中國當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頌的人物。他們默默無聞地爲人民服務,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拋開了與父母團聚的日子讓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動。可以說這些人是俯首甘爲孺子牛。頓時我腦海裏浮現出了一個人就是謝曉君阿姨。

她在一個很貧窮的福利學校來教學生,不管路途多遙遠環境多惡劣,他們依然長途跋涉來到這裏教書。在這海拔3800米的地區因不熟悉地區,纔來幾個月的時候,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阿姨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儘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麼也不能打退堂鼓。”這句話永遠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從哪裏跌到就從哪裏站起來。

我們支持你謝曉君阿姨,你永遠是高原的並蒂雪蓮......

看了《感動中國20x頒獎晚會》之後,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胡忠,謝曉君夫婦。胡忠老師,是在西康福利學校當老師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兒,免費教書,這種精神真讓人感動,他對孩子們都是很負責任的,而那些學生也很聽話。都把他當成爸爸了。謝曉君老師是在木雅祖慶學校當老師的,她同樣是一名志願者,雖然自己一個月只有300元生活費,但是他們仍然不放棄,因爲在他們的心目中,孩子們纔是最重要的。

讓我最感動的是:由於他們不適應高原上的空氣,所以謝曉君老師的背很疼,在醫院檢查時,醫生不讓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醫生讓她出院,因爲他此時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學生怎麼辦呢?一個那麼優秀,那麼崇高的老師,總是心想着幫助他人,從不顧着自己,因爲她只想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快樂成長。希望他們吃得好,穿得好,過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們,我們真的不如他們,因爲他們從不放棄學習,每一秒鐘都在珍惜,也是因爲他們有一個那麼好的老師!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6

感動或許有很多,也許忘了很多,但是那一份感動卻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裏。

記得那是一個寒假,天氣異常的寒冷,這時候的我正要回老家見爺爺奶奶,或許太久沒見,也許他們的頭髮又白了,皺紋又長了。還記得小時候他們經常帶我去爬山,種田,捉蝦…,生活多姿多彩,總是一向陪伴我,長大後,與他們的接觸少了,但是每次他們話語中都是濃濃的關心,充滿溫暖。帶着這份懷念與感激,很快回到了家裏面,依舊是清新的味道,讓人懷念的過去,小時候的味道。兩位老人真的老了,但是對我溫暖的笑容,溫暖的話語未曾改變。

那幾天,我過的很開心,時間不知不覺悄悄的流走了,我又要回去上學了,爺爺奶奶們每一天還多炒幾個菜給我吃,只要見我吃的開心,他們也笑了,這小小的舉動,令我大大的感動。最後我要回去了,爺爺奶奶還勸我多留下來幾天,但是並沒有強求,依舊見叫我好好讀書,好好聽話,好好吃飯。這普通但是的話語竟是滿滿的暖意。

爺爺明白我要走了,匆匆的出去了,一開始我並未在意,但是見着越來越冷的天氣,我有些着急,於是出去找爺爺,只見遠處的田裏,見者一個忙前忙後的身影,我跑過去一看是爺爺奶奶爺爺在田裏摘菜,汗水溼透了他的衣服,額頭佈滿滿滿的細汗,手也凍的通紅,但是絲毫沒有放慢手中的速度。爺爺見到我,微笑的問我喜歡吃什麼,我指了指綠油油的青菜。不久,我就要回去了,我拿起行李,和爺爺奶奶告別,爺爺把他剛剛摘好的菜我愛吃的菜都給我了,看見他一個人忙碌的身影,滿是感動,我的眼眶紅紅的,淚水在打轉,坐到車上,看着越來越小的兩個身影,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看着嫩綠色的蔬菜,心裏暖暖的。

或許感動沒有大事件,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是我卻從普普通通的生活體會出感動,儘管是些嘮叨,是些食品,但是這些東西都寄託了他們對我的愛,或許這纔是感動。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7

“爲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

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裏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裏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20__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併爲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

爲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__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複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爲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執着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__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國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

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女孩子成爲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開始了,我和我的家人懷着一種說不口的心情觀看了整場節目;節目之前我的眼裏全是期待,期待這節目快點開始。節目中淚水打溼了我的雙眼,父母的淚水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們一家人的淚水是爲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而流,我們一家人不僅被他們的事蹟而感動,我們更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執着、他們的愛、他們的信念而感動着······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的是從事國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師;有的是爲人民治病的白衣天使;有的是普通的基層幹部,還有的是教書育人的普通教師,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中有的爲祖國航空業的發展貢獻出了全部的青春甚至生命,有的爲基層的農民工不惜臥底十幾家企業,只爲農民工有更好的工作,而更多的人則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贏得了尊重。

一般的老人都退休在家享受着晚年的天倫之樂,而這位老人,卻把自己最珍貴的時間留給了自己的工作,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依然堅持工作直到最後一刻,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爲了祖國的科研事業,爲了給後人更多的知識經驗,他放棄了手術。我心中不禁喊了一聲:“爺爺您走好”您不愧爲科研界的一座豐碑,您爲我國的科研事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一根布帶,看似平凡,其實未然,這根布袋記錄了兩代人的記憶。小時候,這根布袋就是母愛,媽媽用它揹你長大這根布袋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着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他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的傳承。這是感動中國節目組給陳斌強的頒獎詞。陳斌強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是他用一根布帶把他和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緊緊的系在一起,布帶的這頭是母親的愛,而另一頭是則是你對母親的牽掛和感恩。自從母親患上老年癡呆症後,你就用這更布帶帶繫着母親上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連五年風雨無阻。也許有人認爲這是很普通的事,是他分內的事,甚至自也能做到,但我們中有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常言說“窗前百日無孝子”有的人可能找種種理由而放棄,可陳斌強卻做到了,他用堅持,責任詮釋了愛的真諦,人間的真情。讓我們學會感恩,懂得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看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躺在被窩裏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蹟,那一個個令我敬仰的人,那一個個爲信念而執着的奮鬥一生的鮮活的的人物永記在我的心中。

其實人的一生不一定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令人感動,而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也令我們感動,多幫助別人多做好事,多爲他人着想,先人後己等等,這些事並不足以堪稱偉大,但卻溫暖人心,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因爲平凡中有偉大,偉大中有平凡。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9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於3月3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播出。20__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顧誦芬當選爲年度人物。組委會以唐代詩人韓愈《送汴州監軍俱文珍》中的一句“沖天鵬翅闊”表達了對顧誦芬院士將畢生理想與祖國需要緊密相連,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爲新中國航空事業和國家科技事業傾盡心血的無限敬仰。

“每當國慶閱兵戰機呼嘯飛過,都是萬衆矚目的時刻。人們在仰望的時候,也是在行注目禮。幾代戰機幾代人,他在長空留下了鮮明的痕跡。”組委會在給予顧誦芬院士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像靜水深流,靜水裏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着強國的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考慮到身體原因,今年92歲高齡的顧誦芬院士未能親臨頒獎盛典現場,他以視頻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他表示:“組委會將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授予我,自己感到很慚愧。我沒有做出什麼,黨和國家給了我太多了。感謝組委會,感謝全國人民,還要特別感謝一代代爲祖國航空事業接續奮鬥的全體航空人。”

顧誦芬院士出生於1930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是享有盛譽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新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我國航空科技事業的引領者、我國航空界唯一的兩院院士、航空工業第一位航空報國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顧誦芬院士始終致力於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發展。創新設計多型飛機氣動佈局,建立新中國飛機空氣動力學設計體系。主持研製的殲8、殲8Ⅱ超聲速殲擊機,開創了我國自主研製殲擊機的先河,殲8系列飛機是20世紀我軍核心主戰裝備。他建立了我國殲擊機研製體系,爲航空武器裝備跨代升級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他高度關注國家戰略安全,爲大飛機飛上藍天提供決策支持。他對黨忠誠,甘於奉獻,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飛機設計領軍人才,爲新中國航空工業70年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航空工業各單位很多幹部職工通過各種形式收看了頒獎典禮,再次被顧誦芬院士爲航空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和他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所感動。顧誦芬院士是航空工業瀋陽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作爲他的後輩,現任瀋陽所總設計師的孫智孝說:“顧老爲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開創性貢獻。我是所裏第六任總設計師,雖然肩上擔子很重,但在老一輩飛機設計師們的精神指引下,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完成好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爲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來自航空工業成飛的“90後”員工吳鬆澤則表示:“顧老和老一輩飛機設計師們在‘一張白紙’的背景下開創了新中國飛機設計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他們永遠奔騰在祖國航空事業第一線的品格深深打動了我。作爲一名新時代的飛機設計師,我要傳承好前輩們忠誠忘我、探索不已的精神,早日成爲一名合格的新時代航空強國建設的接班人。”

“感動中國”自20__年啓動以來,近200位人物和羣體走進大衆視野,他們傳遞出的精神力量激盪人心,令無數國人爲之動容。其中,“壯志凌雲”的殲10飛機總設計師宋文驄和“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航空報國英模羅陽分別於20__年和20__年獲得“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他們與顧誦芬院士一樣,作爲航空人的傑出代表,身上凝結着的“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感染和激勵着後來者們接續奮鬥,也讓更多國人認識“深藏功名塵與土”的航空人,認可“隱祕而偉大”的航空事業。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0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其中,有這樣一羣融入年輪的追夢人,彷徨時,他們用行動描繪堅定;懷疑時,他們用忠誠表達堅信;迷茫時,他們用擔當書寫堅守。他們的事蹟深深敲擊着廣大黨員幹部的心靈,他們是中國脊樑,是良知,是責任,是偶像。黨員幹部要汲取“感動中國”人物的追夢力量,匯聚成“行動元素”,澆築追夢之路,真正爲人民服務。

總有一種力量令人勇往直前。無論是六年堅守扶貧一線,晝夜奮戰超負荷工作的基層幹部張渠偉;還是爲孩子們劈柴生火、執鞭上課,用扁擔挑起鄉村未來的80後教師張玉滾;還是無畏戈壁寒暑,無懼野地黃沙的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夢力量,匯聚成忠誠擔當、矢志報國的“行動元素”。

將追夢力量化作爲民情懷。一切爲民者,則民嚮往之。新時代的追夢人要時刻把人民羣衆的利益疾苦記掛在心上,以“民”的心態爲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張渠偉同志,始終懷揣“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爲民之心,“以天下爲己任”的爲民激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爲民熱血,把羣衆裝在心裏,把扶貧工作扛在肩上。爲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黨員幹部要真正爲羣衆謀心謀事,察民情、體民苦、排民憂、解民難。

將追夢力量化作責任擔當。從一名放棄城市就業機會的大學生,到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師。幾十年間,張玉滾用心中的追夢力量詮釋了自身的職業價值和人生追求。張玉滾的一根扁擔,挑起的不僅是學生的課本、文具,更是將孩子們對知識對渴求以及對未來的渴望挑進了大山。張玉滾從平凡到非凡的蝶變,啓示着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強化責任擔當,敬業報國。廣大黨員幹部對待工作要始終保持火熱的“溫度”,將“溫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滿電”狀態,激情常在線。

將追夢力量化作腳踏實地。每個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爲我們都是追夢人。正如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於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將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黨員幹部要將爲民辦實事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羣衆的需求上,不追求“轟動效應”,多些“細水長流”。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真正把一件件關係民生的事辦出實效。更要從“感動中國”人物中汲取營養,充實追夢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方能成爲一個大寫的“人”。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1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後,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崇高的又是具體的;是平凡的又中偉大的。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我們每一個安然入睡的夜晚,在我們每一次盡情歡樂的節日,在我們每一次面臨無情的災難,都有消防戰士、人民警察在徹夜不眠值班值守,在竭盡全力排除萬難爲我們保駕護航。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自於他們的無私堅守和拼命付出。

請記住他們以生命赴使命。回顧以往奮戰在洪澇火災現場的消防戰士,有徒手拎走起火煤氣罐保護居民安全的,有被洪水打得上下浮沉仍不放棄救人的,也有犧牲時始終緊摟被救小孩的。此次在涼山火災中犧牲的消防隊員,大多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他們投身火海不猶豫、踏進洪澇不退縮,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座“安全長城”,爲人民羣衆擋住了兇猛洪水和烈焰大火,真正踐行了“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入團誓言。相較之下,我們反觀當下、反省自身,你有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嗎?有竭盡全力投入工作嗎?有不折不扣爲民服務嗎?英雄的犧牲令人悲痛,更促使我們認真思考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負人民、不負時代、不負青春。

回顧歷史,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身軀和熱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換來了我們的新生活。在當今社會,誰又能說敢忘記先烈,誰又不由衷地去崇敬先烈,而誰,又在用實際行動去效仿先烈,用他們的行動來譜寫新時代華麗而又讓人尊敬的篇章。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2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寧波人的朋友圈裏刷了屏。在重陽節,也是第五個全國扶貧日上,周秀芳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

手握獎盃的她,面對鏡頭,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裏有點着急,因爲天氣漸冷,一批物資還沒來得及送到支教山區孩子們的手中。

按照慣例,周秀芳一般不愛去參加頒獎禮,更願意把時間花在支教上。但考慮到這次獎項的規格以及能爲支教山區對接到資源,周秀芳還是決定去了。如此便耽擱了物資發往支教地區的時間。“孩子們每天要走十來里路去上學,有的孩子還穿着破底的鞋。想到這些,我心裏難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說。

從20__年8月起,先後到貴州、湖南漵浦等地支教,心裏時時刻刻記掛着支教山區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師周秀芳近幾年的生活重心。面對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會發出疑問:她爲什麼會這樣做?一句話,把周秀芳的記憶拉回到60多年前。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爲人心善的父母還收養了兩名孤兒,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負擔更重了。更不要說在家中富裕時,父母的樂善好施。父母的善舉,孩子們都看在眼裏,也在心裏埋下了善根。

而影響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業的,是她人生中談起來就要情不自禁落淚的三位老師。

國小

周秀芳5歲開始上學,成績名列前茅。當上四年級時,由於家庭變故,家裏已無法再支撐她的學費。非常熱愛讀書的周秀芳此時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鮑老師。時任班主任的鮑老師說:“這麼小的孩子,成績又這麼好,如果輟學就太可惜了。”於是,鮑老師幫周秀芳墊付了三塊五毛錢的學費。周秀芳的求學生涯才柳暗花明。

從講述第一位恩人老師時,周秀芳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覺間,十幾張沾滿淚水的紙巾在桌上散落開。

國中

周秀芳說,到了國中,家境依舊沒有好轉。尤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不少學生主動退學,有校長、老師去學生家中勸學生返校。

周秀芳在幫一位校長指路帶路時,訴說了想要讀書的念頭。不料,這位校長知道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周秀芳的名字,並撕下來告訴她,拿着這張紙到一所民辦學校去念書。

休學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學路。

保姆生涯

這位有恩於周秀芳的校長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後的保姆生涯中,再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中畢業後,就連“勉強”讀書,家中都再無力支持。周秀芳無奈再次輟學,找了東家去當保姆。剛好這個東家就是徐志慧校長。

看到徐校長家有大量的藏書,周秀芳渴求讀書的意願再次噴涌,忍不住開口說:“這些書我可以看看嗎?”徐校長一口答應了。

從此以後,周秀芳白天帶小孩,晚上看書,常常看書看到半夜一兩點。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黃靜宜的老師看到此情此景後,對周秀芳說:“你性格好,對孩子有愛心,又愛讀書,真的可以當一個好老師!”

這句話,點燃了周秀芳的內心:“我一個小保姆也能當老師嗎?”從這之後,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讀書。在當保姆的兩年時間內,她自學完成高中和師範學院的相關知識。

也正是感恩於三位老師,更堅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當一位老師,寧可減去十年陽壽;如果以後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3

炎黃,是人類的始祖,帶動了整個華夏族的發展與千古文明。我們身邊總有隱姓埋名捐助社會的公益人士,他們默默爲社會付出。

最終有一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黃,他叫張紀清。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於公益,他來自江陰,用一個人的文明撐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11月,一位老人在江陰市某銀行正起身離開,卻暈倒在地上。被好心人送進醫院。人們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張匯款單,匯款人的名字,叫炎黃。那天,那個被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終於解開。老人的名字叫張紀清。

“這不是什麼大事,是我們應該做的。”張紀清老人在感動中國裏與主持人這樣說。張紀清老人也沒有預料到會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解開隱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謎。原本老人打算把這個祕密保守一輩子,連最親近的子女都不會透露。在張紀清老人眼中,他做的這些都是小事,助人爲樂、濟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幾乎每年,祝塘鎮都會收到“炎黃”的匯款,而匯款地址卻是五花八門,尋找後發現地址都是假的。想尋找這位好心人的人們也只能失望而歸。“我要的不是名,是心!”這便是張紀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盡各種辦法“潛伏”,不願以恩人自居。

看着電視屏幕中的老人爲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從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現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裏與老伴靠養老金生活,從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筆捐款到二十七年後的如今,老人無怨無悔。因爲我們是炎黃的子孫,因爲我們有濟貧幫困的文明。

感動中國,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無悔奉獻只爲給子女、社會、身邊的人帶去一份未來,一份溫暖,一份快樂。感動中國,雖然隔着屏幕,但感動中國的夜晚有多少人爲熒幕中那些感動人心的事蹟所流淚。感動中國,我們的身邊又有誰跟他們一樣在默默付出。只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也許能跟他們一樣,我們同樣是炎黃子孫,我們同樣有傳承千古的文明。

感動中國,也許我們能感動未來。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因爲有那些默默奉獻的人們,世界纔會繼續。因爲有那些無私付出的人們,身邊纔有感動,已致感動了整個中國。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4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深受學生愛戴。20xx年退休後,她被一所私立學校返聘。雖然拿着豐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內心卻依然不平靜,只因她還有一個未實現的支教夢想。

周秀芳的支教夢源自年幼時的經歷。在念國小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差點輟學,班主任鮑老師爲她墊付了三元五角的學費,讓她得以繼續學業,也在她心中照進一束光。正是因爲這段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爲和她有着相同經歷的孩子做點什麼。

20xx年,66歲的周秀芳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支教教師,她的內心又燃起了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周秀芳帶着簡單的行囊踏上了“高齡支教路”。20xx年春節,從貴州回寧波過年的周秀芳聽好友說湖南省漵浦縣九溪江鄉更需要支援,便決定去看看。而她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國小的情景。”長途跋涉輾轉來到九溪江鄉桐林國小門口時,眼前的情形讓她震驚了——一棟簡陋的木房,16個孩子正在認真聆聽一位60多歲的老教師講課,這位老師也是桐林國小唯一的老師。見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貴州的周秀芳決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開始了在漵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進教育理念帶進了鄉村學校,用啓發式的教學打開了孩子們的眼界。當地村民收入很低,很多家庭都是困難戶,走訪貧困學生時,她總會偷偷給學生家長塞點錢;看見孩子們穿着單薄,她張羅着給他們買校服;爲讓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又張羅着給學校買電腦;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聯繫醫院給孩子做手術……周秀芳和兒子、兒媳長期結對資助16名貧困生,用於支教的錢超過了10萬元,而她自己卻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對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資每個月有7000多元,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就覺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說。

助學路上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漵浦地處雪峯山北麓,層巒疊嶂,很多學校就建在半山腰。周秀芳患有風溼性關節炎,醫生曾警告她,如果走路過多可能有坐輪椅的風險,但她堅持到每一戶學生家庭瞭解情況。有一次,她來回走了8個多小時。還有一次家訪途中,周秀芳身體不支摔倒。被救回後家人勸她放棄,她卻說:“如果我倒下了,你們就把我埋在學校旁邊的土地上。”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5

有一位比生母更親,那便是——中國。

長江、黃山、長城、黃河它們在我胸中重千斤,不論何時,不論何地,祖國在我心中一樣親。啊!祖國,你是多麼偉大,多麼無私,你孕育了多少屬於您的孩子,還有各個地方的風景名勝。

比如說,湖南的岳陽樓、北京的故、長城等等,還有很多。岳陽的岳陽樓漂亮極了,晚上,樓上邊緣的棒一閃一閃的,像一個個星星向你眨着眼睛。北京的長城高大、威武,如果你來到北京一定要上去看看,那裏有多少人民的鮮血,多少人民的性命,站在上面你難道不感到驕傲?看,那紅紅的旗織上升了,旗杆是中國人民的脊背,多麼挺拔,堅強,那紅紅的旗織是犧牲了的人的血液,旗織已經被染紅了。

我的祖國母親真是無私、偉大、堅強。我的祖國真是偉大!我的祖國真是堅強!我真愛我的祖國呀!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6

愛國是一句非常不起眼,非常渺小的話;一個舉動;一件事情。說它大,我們中國13億人民,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看了中國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校長的,頓時受到一陣感觸,活了這麼久,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國。

要知道我們的學習不是爲了父母,不是爲了個人,而是爲了強盛我們的國家。我們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讓你住免費的宿舍,讓你用免費的課本,爲的就是要培養你這人才。

要知道,我們並不是爲了吃飯而讀書,並不是爲了興趣而讀書,我們現在的努力是爲了祖國美好的未來。如果說,你讀書爲了吃飯,那這樣你就大錯特錯了。到街上隨便找個人捅一下,你的下半生肯定會有飯吃,而且還有人伺候,有人爲你做飯,睡覺的時候還有人爲你站崗。你的東西一樣都不會少,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強盛自己的國家是每個國人的夢想,可終究是要付出行動的,一個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那他還有什麼國人可言。

我們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流傳至今仍不滅,這就是精髓所在。而有些人崇洋媚外,摒棄老祖宗的東西,去看那些外國人的臉色,這跟叛國賊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學英語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漢語字體優美,發音文雅。多麼神聖的文字啊。而我們的學校卻給我們安排了英語課這一項課程。要明白,我們學習他們的語言並不是爲了去伺候他們,爲他們端茶倒水的。我們必須要學,我們不能不學。因爲他們這個國家比我們的國家強大,所以我們要用他們自己的科學來打敗他們。

許多人對於留學生的觀點很多,少數人認爲,留學生不應該留學,萬一學了知識不爲祖國貢獻,反倒胳膊肘往外拐,這不就麻煩了。其實去留學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一去不回這纔是一個可恥的人。

作爲一箇中國人。不論你已是個多大的官,你的官職始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你命名的;不論你的英文有多棒,你的母語始終是漢語;不論你的國籍遷到了哪裏,你的祖先始終是炎黃!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7

按照《關於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要求,社區第一時間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宣傳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轄區非公企業黨支部、網格黨支部等各黨組織提高思想認識、積極開展學習,充分利用“大黨委”會議、網格黨支部會議、微信交流羣等,廣泛宣傳發動黨員幹部羣衆主動學習,營造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的濃厚氛圍。

抓觀看學習,促“入心入腦”。督促轄區各黨組織紮實組織黨員幹部羣衆採取集中觀看、分散自學、網絡下載觀看、學習文件等方式進行學習,確保轄區黨員幹部羣衆學習“全覆蓋”“無盲點”。開展“學習時代楷模唱響英雄讚歌”主題黨日活動,利用文件材料、遠教平臺、觀看專題片等不同學習形式,組織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4次,通過2個網格黨支部、4個巷道黨小組把轄區臨海商會黨支部、祝成生鮮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等非公企業黨支部納入其中組織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6次。讓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力量入心入腦,成爲黨員幹部羣衆砥礪奮進、幹事創業、鑄就輝煌的“源動力”。

抓深入踐行,促“入神入行”。在全面理解《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精神的基礎上,引導全體黨員幹部羣衆聚精會神宣傳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勠力同心踐行榜樣力量,將學習成果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與當前正在開展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平安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教育黨員幹部堅決踐行“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強化服務意識、徹底轉變作風,向黑惡勢力亮劍,組織發動羣衆同一切不良風氣和違法犯罪行爲作鬥爭,爲創建公平正義、風清氣正、平安穩定、團結和諧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8

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革命老區、扶貧主戰場廣西百色,用深入泥濘的腳走出來扶貧的長征路,用汗水澆灌出圓夢花朵,將青春奉獻給養育培育她成長的家鄉。讀到這個年僅30歲的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我滿含淚水。這朵向着太陽開放的燦爛的向日葵,在山洪中湮滅,是小家的悲痛,也是百色人民的悲痛,她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用其短短一生,向廣大黨員、幹部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心繫羣衆、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毫無疑問,黃文秀是廣大黨員、幹部時刻看齊的榜樣。

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從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動力,就要以她爲標杆,具有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責任與擔當。黨員幹部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以擔當詮釋忠誠、以擔當體現作爲。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19

近日,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聯合發出通知,決定在全市基層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向葉連平、鄭李龍同志學習活動,大力學習宣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擔當作爲、幹事創業的新時代典型,激勵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踐行“四講四有”合格黨員和新時期好乾部標準,把在學習中煥發出來的精神力量轉化爲推動“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爲實現我市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通知指出,葉連平同志的先進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老黨員不忘初心,無私奉獻,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傾情基層,大愛無疆的精神。鄭李龍同志的先進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對黨忠誠、紮根基層,情繫羣衆、一心爲民,帶頭表率、敢於擔當的精神。葉連平、鄭李龍同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實踐行者,是新時代黨員幹部信念堅定、爲民造福的傑出楷模,是我市老黨員和基層幹部的優秀代表。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他們堅定信念、忠誠於黨的政治品格,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把個人價值追求與忠誠於黨的事業緊密相連,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自覺踐行共產黨人價值觀。學習他們心繫羣衆,無私奉獻的宗旨意識,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羣衆,真心爲羣衆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學習他們恪盡職守、奮發有爲的擔當精神,立足崗位、履職盡責、銳意進取、甘於奉獻,以主動作爲的紮實作風創造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

通知強調,要精心組織、認真學習。各級黨委(黨組)要通過召開中心組學習會、專題學習、集中研討等形式,認真學習葉連平、鄭李龍同志的先進事蹟。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基層黨員領導幹部要切實把自己擺進去,找差距、明方向、添動力、鼓幹勁,自覺做忠誠乾淨擔當的表率。各基層黨組織要以支部爲單位,組織黨員幹部學習有關事蹟報道,並聯繫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交流心得體會;組織廣大黨員以先進典型爲標杆,查找自身差距,明確前進方向。要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將學習活動作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注重挖掘、總結一批本系統本行業基層幹部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來教育人、影響人、感召人,在全市迅速掀起學習宣傳的熱潮。要抓好結合,提升實效。把學習葉連平、鄭李龍同志先進事蹟作爲進一步強化黨性、提升能力、錘鍊作風的過程,切實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開展學習活動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與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保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等重點任務緊密結合起來,與加強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葉連平,和縣烏江鎮卜陳村退休教師,現年91歲。作爲一名黨齡31年的老黨員,他紮根基層幾十年,爲農村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他“退休不退崗”,退休20xx年仍堅持在教學一線,爲1000多名村裏的孩子義務上課、批改作業。他“擔當獻餘熱”,自籌資金先後給5所國小購買了6臺二手風琴、安裝了電燈、種植了320棵樹,20xx年以來,又先後拿出退休金5萬多元,設立了“葉連平獎學金”,用於資助留守兒童學習。他先後被授予“中國好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0

20xx年5月,市看守所前後共收押十幾名涼山籍人員,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低,最高的讀到國中二年級,有5人是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的純文盲。毛卓云爲此專門購置了紙筆,自制了識字卡片,把監室變成了教室。

開班一段時間後,班裏不識字的“付同學”學會了寫作文:“毛警官的話猶如清風一樣,驅走了我心中的陰霾,像雨露一樣滋潤着我乾枯的心田……”

在押人員陳某在擦牀板時不小心木屑扎進了手指,疼痛不已,居然哭了起來。

毛卓雲瞭解情況後,便拿了膠帶,想用膠帶把木刺粘出來,但沒效果,費勁周折終於將木刺拔出來了,流了不少血。毛卓雲用酒精棉球幫他止住了血,陳某看看沒事了,開心地笑了起來,說了一句“謝謝,毛爸爸!”毛卓雲當時還沒反應過來,自己咋成了“爸爸”,事後一想,可能是他缺少關愛的原因吧。

即便離開了看守所,在押人員也願意和毛卓雲保持聯繫,“毛管教說了,有困難隨時找他”。

毛卓雲曾經管教過的一名在押人員,回顧其自身經歷在監獄中寫了一本書《假如時光倒流》:“毀掉了我原本幸福的家庭,讓我從一個正義使者變成了惡魔的化身,惡魔最終並沒有走向毀滅,而是選擇了新生,多虧毛警官。”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1

祖國在日夜強盛,從當初的衰敗到現在的強盛經歷了多少歲月,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從原來的不懂,變成了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人們現在懂得了電腦,懂得了如何上網,這又是文化的一大進步,是一歷史的改變。現在的科技發達了,人們開始用電磁爐·微波爐了,人們的生活也變好了,祖國也富饒了。

在這些年的變化裏我們經過了許多的災難,最近有512地震,還有“莫拉克”颱風等等,但人們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而是團結起來克服困難。當初在建國之初,經濟發展緩慢,我們在探索的道路上跌倒過,但是我們從來都是堅強的爬了起來,現在改革開放,壯壯高樓拔地而起,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港澳的迴歸,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樣堅不可摧,面對雪災,地震,無情的災難我們團結一心,挺起了堅實的脊樑骨

在經過了這麼多的磨難後人們依然頑強,在克服困難之後,人們又快樂的生活着,和往常一樣,非常高興非常快樂,因爲我們的祖國又更加強盛富饒了!

這些年的故事說都說不完,但這這些年的改變太讓人驚訝了,所以,請大家相信我們的祖國會變的更加強大和富饒,我爲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高興!我們要努力的建設家園,把祖國建設得更好更強大,中國有我則更強!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2

今天,我觀看了“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富清。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英勇善戰、捨生忘死,榮獲大軍區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退伍後,他自願申請轉業到當時條件堅苦的來鳳縣工作。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載。20__年底,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工作人員發現老人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戰鬥英雄。

“共產黨處處都是爲人民辦事的,爲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着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爲黨、爲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幹部張富清,這樣講述着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爲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麼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範,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爲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裏,他勤勞肯幹,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爲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幹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着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爲自己不能再爲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後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說,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爲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__年黨齡,見證“絕對忠誠”

在新中國成立週年之際,一位黨齡__年的老戰士、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對黨“絕對忠誠”。

在張富清老人眼裏,在戰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於衝鋒在前、敢於犧牲生命,那纔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裏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纔是對黨“絕對忠誠”。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爲,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誇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幹工作,遇到困難和委屈,想想犧牲的老戰友,他什麼都釋然了。

新中國走過了__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不改初心”,什麼是“淡泊名利”,什麼是“克己奉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__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燒的共產黨人,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需要共產黨人以同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樣不畏任何艱險的豪情,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3

從6月16日黃文秀同志因公犧牲以來到現在的近半個月時間裏,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在全國各地廣爲傳誦、經久不息。可謂,“文”灑扶貧路、“秀”亮新時代。

天之驕子,“文秀”於時。27歲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說她是天之驕子真是毫不爲過。“她本可以有很多選擇,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她的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郝海燕滿懷遺憾地說。但她卻義無反顧地考取了選調生,返鄉工作。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業績,不到兩年,她就當上了百色這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市委宣傳部副科長,又令多少人豔羨!但她卻又一次義無反顧地響應號召、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如果說《扶貧 從“新手”到“熟路”》以及兩本駐村日記展示了她的文采,那麼在百坭村一年的時間裏她交出的答卷則見證了她的才華: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羣衆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3%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百坭村被評爲20__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她的感召下,會有越來越多的黃文秀們正走出象牙塔,勇敢堅定地把才華獻給這個偉大的時代。

黨之英才,“文秀”於心。爲什麼要選擇返鄉?爲什麼要申請派駐?追尋她的人生足跡,我們發現,一切早已註定。20__年,黃文秀考入山西省長治學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在這裏,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背後有紅色老區的基因傳承,也有“求真、求實、求善、求美”的精神感召,還有徐本禹等榜樣的力量感化,更有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真理引力,以及她自己的親身體驗。“沒有政府的扶貧資助,家裏不可能供我上大學。我選擇讀思政專業,選擇加入黨組織,都是發自內心的。”從赤子之心勃發出來的是怎樣一種力量?從後進生到班級前十名,從勤工儉學到發憤讀書,她用“打不死的小強”精神,一步一步踐行着報效鄉梓、黨、祖國和人民的理想信念,義無反顧地行進在自己“心中的長征”路上。現在,她用自己年輕而短暫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忠誠和擔當。

國之棟樑,“文秀”於民。爲什麼要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作爲來自百色市田陽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姑娘,貧困是她心裏揮之不去的痛。直到20__年,她畢業參加工作後,她的家庭才因卸下了她這個包袱而剛剛脫貧。正是疾“貧”如仇,她才發誓說“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一年2.5萬公里兌現了她的諾言。她在總結中這樣寫道:一年來,我堅持帶領羣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吃住在村,摸透村情民意,團結黨員羣衆,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帶領村“兩委”幹部如期完成百坭村20__年的各項脫貧攻堅任務,從一名扶貧“新手”變得“輕車熟路”。面對重重困難,她以“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的氣概,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堅持運用土辦法入戶調查、建檔立卡到認真聽取社情民意、查擺問題,從被懷疑排斥到死纏爛打,從“我還不夠勇敢”到“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她筆下這些鬥智鬥勇的扶貧故事,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裏很快樂”。我想,這一定是她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了。這是何等的情懷啊!

黃文秀同志,以優秀的文才展秀於偉大時代,以堅定的政治信仰忠誠於偉大的黨,以堅實的前進步伐奉獻於偉大人民,值得我們學習!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4

生活處處都有感動,也許那感動與世長存,也許那感動只是一瞬間,或者那感動是平凡的小事。感動帶給人們一次次心靈的深觸。《感動中國》帶給我們一次感動的饕餮盛宴。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觸最深的是陶豔波母親。她那一抹感動深深觸及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陶豔波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母親,她本應該和丈夫兒子幸福安康的度過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兒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聰,這給還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豔波一次沉重的打擊。但是,她沒有放棄自己的兒子,她堅信,她的兒子一定能開創輝煌。於是,她每天跟兒子一起上學,成了兒子一生的同桌。國小,國中,高中,乃至大學……陶豔波辭掉了工作,就這麼,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陶豔波每天做隨堂筆記,遇到聽不懂,不理解的題便追着老師,一直追到了辦公室,請求老師給她再次講解一遍。晚上,陶豔波便細心地翻開筆記,給兒子講題,有時甚至要講好幾次才能讓兒子聽懂。三十多歲的她,鬢髮已經泛白,皺紋悄然爬上了她的臉頰。因爲過度的操勞,導致陶豔波的秀髮變得脆弱,最後一塊塊的脫落,使得陶豔波不得不戴上假髮。身體也未老先衰。現在,兒子在她的堅持之下,不負衆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學。

陶豔波,她只是一個母親,卻有如此強大的毅力,也是因爲愛子心切。爲了自己的兒子,她哪怕放棄一切,放棄了容顏,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這裏,但是陶豔波認爲是值得的。她不問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將她百般摧殘,她所顧慮的,所希望的,就是兒子將來的幸福與健康。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我們的母親也許沒有這麼讓人感動,我們自己也許也不會那麼命運多舛。但是請不要忘記,感動不需要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也許是生活中積累的一點點小事開始,那一抹感動,雖然清淡,但在紙上一點點積累起來,也是濃厚的。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5

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爲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爲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16年的母親;也有爲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爲他們在新疆,衆所周知,新疆是暴恐分子的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暴恐分子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爲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裏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爲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爲了和平與暴恐分子勇敢戰鬥着。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爲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爲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裏,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爲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因爲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

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說: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爲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爲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6

20__年7月,我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調到市看守所工作。記得報到那天,走到九監區,剛好一個監室的門開着。與其他監室不同,這個監室裏還有一道門窗,是用防彈玻璃隔開的,整個監室散發出濃濃的消毒水味道,這就是艾滋病犯專押監室。

防彈玻璃門裏邊,一位民警正手把手地教在押人員寫字……聽到腳步聲,民警轉過身,40多歲,個子不高,卻身板挺拔,上身的警服已被汗水浸透。見了我,“啪”的一下,來了個標準的軍禮。他就是被所里民警親切稱呼爲“老毛”的毛卓雲。

說實在,在“談艾色變”的那時,我是第一次和艾滋病犯近距離接觸,也是第一次知道有個民警每天和艾滋病犯打交道,直面病犯的危險,關心他們的生活,鼓勵他們重生。

在分管艾滋病犯監管工作期間,我看到了多起艾滋病犯或因情緒波動、或因身體不適、或因涉案負罪等,產生和引發各種各樣的極端表現。有一次,一名艾滋病犯情緒激動,用頭撞牆,被帶到醫務室縫針,毛卓雲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兩隻手始終緊握病犯的手,安撫他,最終使他平靜。

事後我問老毛,“你不怕麼?”他回答:“怕,我怕如果不能說服他,情緒不穩定,就會給監室帶來隱患。但,也不怕,我學了艾滋病防護知識,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我瞭解他,他就是缺乏安全感,我要讓他感到溫暖,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想想當初,我還有點怕老毛呢。覺得老毛天天與這些病犯在一起,而且都是近距離,會不會也“近墨者黑”呢?直到老毛以他廣泛紮實的知識汲取、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以及完備科學的規範防護,證明了我害怕的多餘。後來一段時間,我一直對老毛心存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是老毛給了我艾滋病犯監管職責的力量和正確的認知。

20__年10月,經過幾個單位的交流,我又調回市看守所工作,又和老毛成了同事和戰友,似乎一切如往。但我發現,老毛其實還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分管的監室變多了,從一間到現在三間;他的工作筆記本變多了,記錄的文字達到了十幾萬字;他把艾滋病犯從特殊監室搬到了普通監室,把談話室從工作區搬進了監區,使他們之間再無隔閡;他獨創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悉心幫教艾滋病犯認罪悔過、重拾信心、重歸正途。

令人感慨的是,已到退休倒計時年齡的老毛,那健旺的精神頭沒變,身份和崗位沒變,不計個人安危、名利得失的幹勁沒變,一身正氣又待人寬和的個性沒變,他是我們警隊的榜樣,他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7

有一種感動,讓我們心潮澎湃;有一種感動,讓我們爲之鼓掌喝彩。這一種感動叫做——人間真情。讀了《感動中國》,再度重逢了這種感動,瞭解了那些平凡中又透着不平凡的人物,他們,正如春天那和煦的陽光,折射出靚麗的七彩光芒,璀璨的讓所有人肅然起敬。他們,激發人們向上的精神,暖人心脾。沒錯,他們暖到我心裏,暖到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誰也不會料到,年輕的軍官孟祥斌一家在給女兒買紅皮鞋的路上,不幸降臨了。幸福的團聚瞬間變成了殘酷的永別。走在婺江邊上,孟祥斌因下水救一位輕生女子而獻出了年僅28歲的生命。誰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誰都知道,生命是無比珍貴的。而孟祥斌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軍人,他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爲什麼他還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楊建華說:“孟祥斌是一個道德的楷模,他的壯舉,潛移默化地深深感染着我們,影響着我們,激勵着我們”。

是的,道德是一種財富,是一種資源,它推動着社會更好,更健康,更良性地發展,孟祥斌的壯舉應該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常常無時無刻地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於追問,而在於行動。孟祥斌用縱身一躍放大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孟祥斌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一個生命。這,難道你的內心不掀起波瀾?原來,社會上還是有值得人敬佩的事情。

還有一些獲獎人物,和他們引人深思的事蹟。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帶來的事蹟也許也稱不上偉大,但他們的執着與堅持把我徹底折服,在他們身上,能看見小草般堅韌不拔的品格。

讓我們牢記這些精神,牢記這些事蹟,牢記這些感動吧!讓我們在被感動的同時,也去感動別人,讓中國充滿感動!讓我們以那些人物爲榜樣,學會感動,付出行動,讓我們的祖國更強,更大,更繁榮!

這件事感動了中國,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也感動了我。我真想對朱老師說一句,你真棒!儘管我還小,但是我特別想學習朱老師身上的良好品質,不管長大後我會做什麼工作,我都會付出自己的真心!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8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羣人,他們並不富裕,但他們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醫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只有一位醫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蘭老奶奶,她是一位婦科醫生,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她仍然去醫治那些婦女,卻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間盤突出的病人。曾經有多少嬰兒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醫生中一塊不倒的銘碑,給所有人都豎起了榜樣。

有這樣的一位老爺爺,他已經快90歲了,他的每次匯款雖然都是用幾十來計數的,但這些錢是他從自己的生活中,飯菜中節省下來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裏撿來一些別人不要的菜葉爲持生活,他的錢來之不易,是自己撿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塑料瓶,去賣掉後換取來的辛苦錢,他自己不用這些錢,卻用這些錢去匯款給那些撿來報紙中那些有困難的學生。政府給他的補貼費也存着不用,等到足夠了,再去匯款。他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他就是飽經風霜的劉盛蘭老爺爺。他的匯款是給所有中國人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他們雖然只是儘自己的一份責任,但他們的貢獻是誰都可以替代的,他們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29

這些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爲在學校裏觀看的愛國教育影片《鹿鳴翠谷》讓我深思。

從小小的銀屏上,我第一次真實地領略了抗日小英雄們的風采:抗日戰爭時期,由於鬼子的掃蕩,鐵子哥、鴨蛋姐和文文三個小夥伴和自己的隊伍分散了,他們逃到了山上,正好撿到了失去母親的嬰兒——小石頭,他們躲在山洞裏,忍飢挨餓,他們然而他們沒有被困難嚇倒,一邊照顧小石頭,一邊尋找隊伍的蹤跡。飢寒交迫的時候,一隻被他們所救的母鹿來到他們的身邊,爲他們送來了鹿奶,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尋找隊伍的過程中,孩子們幾次與敵人相遇,他們手無寸鐵憑着機智勇敢與鬼子周旋着,許多次都是虎口脫險,遺憾的是,在後來敵人的一次搜山行動中,鐵子哥爲了掩護弟弟妹妹,不幸中彈犧牲了。鹿媽媽傷心不已,鳴叫聲響透整個山谷。

影片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多麼勇敢的小夥伴啊!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我既爲鐵子哥的不幸遭遇而流淚,更爲鐵子頑強的革命精神而驕傲自豪。此時,憎恨日寇,熱愛祖國的情感自心底裏油然而生,使我渾身充滿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日本侵略者武器先進,軍隊人數多,還有不少_爲他們服務。但是他們來到我們中國人的土地上_放火,搶劫資源,讓我們的國家受到莫大的傷害,這種侵略行爲,遭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對。《鹿鳴翠谷》只是中國人民八年艱苦抗戰的一個小小片段,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何止一個鐵子哥呢?

《鹿鳴翠谷》讓我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的不容易,它要求我們繼承革命傳統,愛祖國,愛人民,不怕困難,努力學習,爲祖國美好的未來奮鬥,再奮鬥!是啊,對祖國的愛是一種偉大而深沉的愛。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爲了祖國貢獻了自己的一切。想當年,南宋名將岳飛,從小立志“精忠報國”,一生馳騁疆場,鼓舞了多少人奮發向上的鬥志;看今朝,邊防軍叔叔們,拋頭顱,灑熱血,扞衛着祖國的尊嚴。

我們今天的少年兒童要樹立熱愛祖國的思想,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愛家人、愛同學、愛班級、愛公物,爲媽媽洗一次腳,爲爸爸倒一杯茶,給同學一次幫助,爲班級修一次桌椅,爲路人指一次路,點點滴滴都能閃射我們的思想,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小事不小,小中見大。我相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處處以鐵子來激勵自己,從鐵子身上汲取更多,更豐富的養分,做一名愛國愛家的人,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啓迪2023 篇30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火場平均海拔4000米,地形複雜、坡陡谷深,交通、通訊不便,而且多處火點位於懸崖峭壁上。

3月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經全力搜救,4月1日18時30分,30名在撲火中遇難人員遺體已全部找到。

30名遇難者中有涼山州木裏縣林業局局長楊達瓦、川林五處職工鄒平和木裏縣雅礱江鎮立爾村村民捌斤也遇難,其餘27名全部爲森林消防員,2位00後、24位90後、1位80後。

昨天是愚人節,所有人都希望這只是一個天大的玩笑。

然而, 不是!這是一場真實的悲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