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心得體會(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69K

採訪心得體會 篇1

這學期前前後後也採訪了許多人,涉及的面我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廣泛的,但是沒能採訪到真正的“高層”人物還是比較遺憾。從剛開始的緊張羞澀,漸漸地到駕輕就熟,對於剛開始接觸的人物採訪我自己還是有着較多的感受。

採訪心得體會(通用17篇)

採訪對象的選擇

對於採訪對象的選擇,我認爲是能否造就一篇優秀人物採訪的關鍵所在。小組作業時,我們的選題是“父親節”。這個選題,對於採訪對象的要求其實比較簡單——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這麼多,如何挑選更適合這個選題的人物呢?

剛開始因爲小組分工並不完善,大家對於採訪對象的挑選更偏向於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師開始了採訪,結果就是採訪十分順利,老師十分配合,但寫出來的稿子沒什麼新意。而小組其他成員的稿子內容則更加吸引人。有人選擇了有3個孩子的南區水果店老闆,有人則選擇了離家在外與父母妻兒相隔千里的學校保安。對於採訪對象的選擇上,顯然他們的更具有代表性與“新意”,而我的選擇出發點停留在了任務的完成度上而非質量之上。青年教師也許更適合採訪,他們的語言能力會使採訪更順利,但在這個選題之下,顯然其他的選擇更能表現主題使選題的新意體現出來。

所以對於今後的採訪,挑選一個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將主題體現。採訪也不能一味求穩,追求一些新意或許才能獲得更好的內容。

採訪的背景準備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採訪,我認爲不僅要對採訪的對象有充分的瞭解,對於整個話題的背景也應該要有相當完備的背景知識。不然或許就會遭遇我所遇到過的尷尬。

學期後半段有幸來到解放日報體育部做關於世界盃的專題報道。我主要負責電話採訪一些足球教練紀錄他們對於某一場比賽的看法。我自以爲對採訪對象十分了解(大多爲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知名教練與體育評論員),但實際採訪中卻是漏洞百出。

首先,語言上遭遇了危機。由於一些主教練來自上海講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對於我來說理解起來就成了大問題。即使後來用普通話對話也時常在一些關鍵語句上因爲口音問題而不能正確理解意思。記得一次採訪一位滬上著名教練,因爲前期沒有心理準備,電話採訪時才發現採訪對象的語調“驚人”的低。低沉的語調使很多話變得含糊不清,那次的採訪最終也因此失敗。

除了採訪對象的準備外,背景知識的準備也必須充足。還是在實習期間,一次採訪圈外人士預測比賽時又出現了新的狀況。由於前一場比賽我自己也沒有看,而採訪對象對於足球也不夠專業,就出現了採訪過程兩個人無話可說的境地。

兩次失敗的經驗也提醒我做好採訪前背景瞭解的重要性。對於採訪對象,適當瞭解他的身份有助於更順利的進行採訪;對於採訪選題的背景,完備地做好先前功課才能在採訪中更好地與採訪對象交流。

採訪稿的撰寫

剛開始接觸採訪稿的撰寫,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於不能熟練地掌握採訪稿,我的第一篇採訪稿被小組成員批爲過於客觀,缺乏適當的文學性修飾。當然,對於一篇採訪稿尊重採訪者話語的客觀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將話語轉變爲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學的修飾,不然採訪稿就會顯得索然無味缺乏可讀性。

而實習時,我的一篇採訪稿也被老師批評了。由於我對於採訪對象的話題有着自己很多的見解,於是在文章中有意無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見傾向。這也就造成了一些話語方式與採訪對象身份不符的現象。

在採訪稿的撰寫之中,如何將事實的客觀性與文字的文學性更好地結合顯然是我需要不斷加強的地方。從採訪者的角度出發,尊重受訪者的意圖,而在文字上則需要部分潤色,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卻也需要不斷的實踐作爲基礎吧。

採訪的策略選擇

對於不同的採訪對象我認爲應該是選擇不同的採訪策略。策略的內涵即是選擇不同的話語方式、不同的語言氛圍以及不同的話語量。比如採訪“下層”受訪人時,我大都會比較主動,儘量將語言氛圍變得輕鬆使受訪者能夠較爲自然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在採訪中我也會適當的掌握主動權,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受訪者整理自己的思路與看法。

而對於“中高層”受訪者,我一般不會過於主動,而是將採訪的掌控權交予對方,給受訪者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表達展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兩種不同的策略,也是基於兩類受訪者不同的社會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對而言,“中下層”受訪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響相對怯於表達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同時表達中也可能會因多種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問題;而“中上層”受訪者相對文化水平較高,對於特定問題相對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選擇給予對方過多的引導勢必將使受訪者感到嘮叨瑣碎。

所以在這樣的考慮下,針對不同的受訪者採取不同的採訪策略既能使採訪順利的進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動環境。

這個學期開始全面的接觸採訪與寫作,實地採訪與電話採訪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覺還是遠遠不夠。實習期間指導老師也告訴我,採訪只有做了多了纔能有感覺,文字、語言上面纔能有進步。或許這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反覆強調的實踐的重要性的很好體現吧。

同時,在採訪中我也發現自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對不同的受訪者,可能會因對方身份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對於普通的農民工或許我更能放得開,而面對著名運動員或者知名教授則會顯得拘謹。起初,我也是總因爲緊張而使採訪不那麼順利,但隨着採訪次數增加自己也變得自信,並且能夠做到與受訪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動,不再只是那個被動的記錄者,開始成爲了互動者。而這樣自信的由來,既來自戰勝自我膽怯心理的一次次實踐,也源於對受訪者、採訪背景的充分準備。

在採訪的實踐中我也發現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受訪者特別健談,於是便需要將他的大篇幅內容微縮到小篇幅;有時候則會遇到受訪者遲遲不能點到問題的內核而遊離與提問之外。第一個問題考驗的是自己的文字壓縮能力,第二個問題則考驗的是記者的提問技巧。在採訪中,我也發現,問題的設計往往趕不上實際中的變化,所以在提問過程中設計問題顯得尤爲關鍵。而設計的串聯點就是和受訪者的良性互動,通過互動將自己的觀點傳遞,同時將自己的疑問拋出將受訪者引入自己的設計之中。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採訪內容。

這學期的採訪與寫作課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許多采訪的理論知識。而實踐中,一次次的採訪經歷則讓我明白了理論與現實結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脫離理論而自成一套也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而無視實踐中的變化。

現在只是一個起點,希望這樣的總結與體會能夠給我今後的採訪以提醒,也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採訪實踐又能給予這份體悟以更多的內涵。

採訪心得體會 篇2

其實在新聞採訪方面,我是一個新手,一隻“菜鳥”。說來慚愧,進校報的這一年裏,真正意義上的採訪其實不多,只有四次。中間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見,現在就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個人採訪是在軍訓的時候。因爲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學院的新生有着比較密切的聯繫。軍訓表彰大會上,“詹麗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實他一入學輔導員就跟我說了,要特別關注她的舉動)。後來師姐說讓我們挖掘軍訓的人和事,我第一個念頭便想到了詹麗璇。後來我通過其他人瞭解了她的信息後,感覺師妹身上有能夠代表這一屆新生在軍訓中蛻變的閃光點,就跟碧嵐師姐主動請纓,說我要去採訪詹麗璇。

師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採訪,還是一個人採訪,自己不免內心緊張。後來我從圖書館找來了通訊寫作的書籍,可總覺得裏面的那些原則寶典之類的不適合現實中的採訪。我開始苦惱,幸好這時碧嵐師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通過電話引導我摸索,最終,我把那些問題想好了,列好了,也順利採訪好師妹。

這一次充足的採訪前期工作是那次採訪成功進行下去的關鍵。因而在做人物採訪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收集被採訪者的信息及別人的一些看法,這對採訪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至關重要。

好的採訪是成功的採訪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採訪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這點。第二次採訪的是一位現從事媒體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師姐。由於當時師姐在海南,我只能通過qq對她進行採訪,而我對那位師姐的所以認識就只有那張紙上的信息。那段時間很忙碌,沒怎麼好好地琢磨那次的採訪,在還沒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地採訪了師姐。很快,師姐就指出了我採訪的不足,她說我問的都是一些表層次的東西,而且問得比較亂。我心驚地接受了她批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採訪,發現真的有許多漏洞。

那次採訪稿最後世師姐也幫我修改了不少,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也更加意識到我們採訪者的責任和採訪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說了那麼多了,好像都在強調採訪前期的準備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實我還覺得,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的表現同樣很重要。就算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人採訪還是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在電視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魯豫的採訪和王志的採訪風格就算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風格。而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的是魯豫式的閒話家常的採訪,而不喜歡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採訪。可能大家剛看這兩張風格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魯豫,可一旦真正進入採訪,還是會有人就不知覺地扮演起王志來。當採訪着說出一個對我們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時,我的觀點是,請做溫柔的魯豫,一步步引導採訪者繼續說下去,而不做尖銳的王志,立刻單刀直入,令採訪者汗顏。

好了,說了那麼多,也該擱筆了。真正的採訪經驗採訪感受恐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體驗才能找到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風格和感受!

採訪心得體會 篇3

剛接到這個暑假作業的時候,我十分苦惱。因爲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個校友,並且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另外我家遠在遼寧。如果這個作業是在學校期間佈置的,我想我會完成的很好。就是這樣一件讓我一籌莫展的事情,卻讓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決了。我不僅順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務,而且還受益匪淺。

採訪前我通過各種關係瞭解了校友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其次我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等方式,蒐集了大量與採訪有關的資料。這樣我可以在瞭解採訪對象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提問及採訪技巧來使此次採訪順利的進行,從而挖掘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畢業的她,已經工作8年了,現在也已經是2歲孩子的媽媽,但當我問及她的大學生活,從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覺到她心裏的那份快樂與幸福。"大學生活是難忘的,值得回憶的"她肯定的說。隨後她回憶江財的校園,一草一木,問我學校的變化,就這樣,我們的談話在回憶與現實這八年的對比中開始了。

清晨湖邊的琅琅讀書聲,中午食堂裏擁擠的打飯場景,還有夜晚宿舍的臥談,這些都是我們的共鳴。當我說起江財的變化時,學姐露出驚訝和羨慕的神情,說"條件是越來越好了""什麼時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師,那裏的花草,我住過的宿舍,我走過的江財的每一條路。都是回憶。""憶往昔"的開場,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打開了被採訪者的心。回憶就像老電影一樣,在腦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腦海裏是江財的過去,我的話語中是江財的現在,就彷彿我們做了一次時空的轉換,我回到了過去而她旅了一次遊,我把她帶回了母校。

不知爲什麼,突然在想:三年後,我真正的離開了江財,會是什麼感覺,什麼心情,悲傷?喜悅?戀戀不捨?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憂參半吧!但有一點我敢肯定地是,我不會忘記,我的大學生活,我的老師同學,我的母校。不論我在哪裏也不論我在幹什麼,我依舊是江財人。也許兩年,也許十年,抑或是更長的時間,我纔會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江財的變化,我希望聽到令我驚訝的消息,就像現在學姐的表情一樣,爲江財的進步而驕傲,也爲自己曾經是江財人而自豪。

接下來,我就開始提問我最關心的話題了。學姐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爲一個女人來講,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問的是這樣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嗎?與她上大學時候的夢想,以及大學畢業時的夢想是一樣的嗎?她沒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說理想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堅持你的理想,那麼就要接受現實。也許你會說你可以堅持下去,但有些時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能簡單的說說你的理想嗎?簡單的談談大學剛畢業時的理想就行。""大學剛畢業時,說實話我很矛盾,一點也不興奮,因爲我在考慮留在南方還是回來(回遼寧),江財在南方還是很好的,所以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現在南方找找工作,闖一闖,因爲還年輕,我想有我自己的事業。但我的父母是反對的,因爲我是獨生女,這四年在南昌我們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時候見面,他們說很想念我,並且我一個人在南方他們不放心,南方那邊沒有親友,就只能我一個人,他們堅決不同意。一直勸我回來。在加上我沒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終,我還是妥協了,我回來了。""你我一樣,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慮到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南方會有更好的發展。""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職業規劃是沒有用的呢?理想會被現實打敗?"我繼續追問,也不全是這樣的,如果當初我回來後的情況很糟糕,也許我還會去南方追尋我的夢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現實的差距,一直在提醒着你的人生是否偏離了軌跡。也許你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那麼完美,但也會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就是規劃的作用。"

大一的時候,學校要求我們每個人寫一份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我認爲很簡單,因爲我的頭腦中一直有未來的規劃圖,有時候我很明確我想要的是什麼,我該向哪個方向努力。但真正動起筆來形成文字,我苦惱了。我覺得我的理想就是一個海市蜃樓,只能遠遠的看見,我甚至連怎樣去實現理想都不知道。我試圖尋求一種可以快速、順利實現理想的路,我在思考畢業後的選擇,大學中該怎樣生活,該掌握什麼知識…可我陷入了更加迷茫的境地,最後我不得不用"走一步看一步"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這次與學姐的談話,讓我有了再一次規劃的想法。沒錯,有理想的人就像看到燈塔的船,內心總是溫暖的、踏實的,不論現實有多麼的殘酷,也都不會被打敗!

大學學什麼?大學學到了什麼?這一直是我關心的話題。記得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就是忘掉一切後表現出來的東西。我很認同這個觀點,所以我想求證。

學姐現在從事的工作並不是自己所學的專業。我很想知道她對大學的態度。她告訴我,儘管這樣,大學時光以就是她最懷念的,人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都是在那段時光最終形成的,那纔是她真正的成長。"不僅僅學知識"她肯定的說,"就像現在我還在依舊保持着讀書的習慣。大學中有很多事需要學習的,如果你僅僅看到了專業課的那點東西,你肯定不會走很遠。其實大學的學習全靠自己,你肯定都聽了很多遍了,但有時候聽到不代表做到,你真的做到了嗎,自主學習?"我慚愧的搖搖頭。"圖書館的資源是很豐富的,你可以涉獵很多知識,你感興趣的課程都可以去旁聽,這就是大學,每人去幹涉你的生活,一切由你做主,這真的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啊!"沒錯,我也是深有同感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安排,逐漸形成自己的做事風格,自己的思想。"還有一項更重要——要學會怎樣建立自己的人脈,建立自己的關係網,提高自己與別人說話辦事的能力。"終於說到我最痛疼得事了,人際關係是我一直很重視的環節,但有時並不如我所願。"沒有人一出生就會做得很好,有可能你和陌生人接觸的少,沒有找到談話的技巧,慢慢來相信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可以做的很好的。待人關鍵就是要真誠,真誠是很重要的,通過和你的談話,我覺得你的溝通能力還是很強的。""謝謝學姐給我的鼓勵,我會記住你說的話的,努力做得更好!"

最後一個話題——情。友情,師生情,愛情。宿舍就是一個家,宿舍的四個人朝夕相處,總會有摩擦,來自天南海北,家庭環境都不相同,所以這也更能培養寬容的胸懷。"還記得我們寢室四個人每天晚上都會有臥談會,每天一個話題,我們按生日大小派名,現在想想覺得挺好玩的,我們之間的友誼還是很純的,即使吵架也都是些生活上雞毛蒜皮的小事,吵過了事情也就過去了。不會有人太往心裏去。"

師生情與其說是珍貴不如說是難得。有時只有上課的時候見到老師,時間很短,這就更需要自己多與老師溝通,交流學術問題,這就看你思考有多少了,老師還是很喜歡能夠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學習的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你也會得到的更多。有些知識來的更直接。

愛情,最敏感的話題。此刻學姐的表情是甜蜜的。"回憶起曾經的他了?""都已經過去了。""那你們還有聯繫嗎?""沒有了。"就讓甜蜜留在她心裏吧。鑑於她已經結婚了,我就沒有過多的問下去,因爲那是她的獨家記憶。愛情不能強求,我依舊等待着屬於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出現。

三個小時的聊天採訪很快就過去了。但這次談話內容卻讓我終生受益。這是一次老鄉校友間的親密談話。感謝學姐的配合,我才完成了這次任務,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我內心的任務。

暑假過後,我就是一名大二的學生,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這次談話讓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讓我知道了該做什麼,該注意什麼。大學學什麼?總結一句話就是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這樣纔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於每一天都在進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採訪心得體會 篇4

身爲新聞學專業的我們在採訪中體驗了一把當記者的感覺,這是我們初次將課堂上學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第一次採訪帶給我們的是欣喜與好奇,使我們更深入地瞭解我們所學的專業;第二次採訪我們多了一些熟練與從容,沒有了第一次的兵荒馬亂,更加地懂得合作。第三次採訪增強了我們團隊的凝聚力,懂得了身爲新聞學專業的學生我們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採訪中,遇見了許多善良又可愛的人。第一位接受我們採訪的叔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抱着孩子欣然地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全程都非常自信並且談吐大方,舉止有度。結束之後他坦言:他也是從我們這個階段過來的,所以他十分地理解我們,也願意配合我們完成這次的作業。正是有了這樣的開端才讓我們信心倍增。在這次採訪中,不僅有個人的力量爲我們加油助威,更有一個團體的力量爲我們錦上添花。那是一個公司的團隊週五來進行團建活動,他們邀我們一起做遊戲並且接受了我們的採訪,結尾處甚至還爲我們拍了視頻喊口號應援。而更巧的是,我們在第二次採訪中竟然又遇到了他們,可以說是非常有緣分了。這一次的偶遇顯得格外珍貴,他們還關心地問我們作業完成得怎麼樣。

這三次的採訪都讓我們感動滿滿,或許有拒絕我們的人讓我們稍微沮喪了那麼一小會,但最終讓我們記住的卻是這些善良真摯,願意幫助我們的人。更讓我們小小地瞭解了當一名記者的不容易,讓我們更多地瞭解了我們的專業,體會到在這條路上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總結經驗,希望在以後的採訪中會越來越優秀。

採訪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我們懷着激動又有點忐忑的心情采訪了機電學院優秀黨員 王德華老師。王德華老師是液壓實驗課老師,王老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就已經讓我們欽佩不已,對於今天的採訪我們早就期待了很久,但是當我們結束今天的採訪的時候,我們不禁對王老師身爲一名黨員的以身作則的高潔品質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採訪到的王老師又是作爲一個先入黨的老前輩對我們這些年輕的後輩們親切又關懷地做出一些人生的指導,真是讓人感動又深受啓迪。

王老師作爲我們學生身邊的優秀黨員榜樣非常希望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的同學能積極地加入共產黨,他說,黨需要新鮮血液,因爲黨正面臨老齡化。對於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他誠摯地給了我們一句警言:“未入黨的門,先做黨的人,入了黨的門,做好黨的人”,要求我們這些入黨的積極分子應嚴格遵守黨章來約束自己,要時時提醒自己,在未進黨的門的時候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黨的內部是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不要感覺那個不如自己的人爲什麼先入黨了,因爲我們有了信念就要堅持下去,我們入黨就是因爲黨是一個先進的爲人民的黨,不要因爲要升官發財才入黨。因爲我們黨是爲人民服務的黨,沒有爲人民服務的觀念就不要入黨。

而對於我們在進行的黨章學習,王老師說,學習了黨的知識上了黨課,要貫徹到日常生活中,不要學過了考試及格了就忘了,比如宿舍同學之間的相處,對班級和學校的關心,不要以爲做大事纔是爲人民服務。我們都是普通的人,我們要從日常生活着手,從自己做起,從最基層做起爲人民服務,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不能放鬆學習放鬆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要常常學習,常學,常新,要牢記自己是入黨積極分子。

王老師還對我們今後的生活提了一些十分有用的建議:等入了黨一定要更牢記自己的身份,不能對自己放鬆,但也不能壓力太重,只要自己盡力了就可以了。儘量不要做出讓人踩尾巴的事,時時刻刻要求自己做好每件事。

王老師帶過的學生都很尊敬他,因爲王老師是很關心學生的。而且只要學院有任務,王老師都會盡力完成。

王老師認爲我們大學生黨員應該是大學生裏比較先進的一部分人。對於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黨員好就業”一說,王老師是這樣認爲的,他說這是因爲學生黨員的優秀和具備的能力和對自身的高要求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要多參加各種活動,這樣能鍛鍊自己的各方面的才能。到了社會上,不是社會來適應你而是你去適應適應社會,要在成長中,不斷地磨練自己。要讓同學們瞭解看到你確實是個不錯的、積極向上的同學。

王老師是1994年入的黨,黨齡對於做一個好黨員並沒有太大影響,而是自身不斷的努力。王老師自學三年日語和英語,晚上聽英語,白天聽日語,對自己有嚴格向上的要求。他一直認爲,玩的時候玩,學習的時候就努力學習。王老師和我們談起了他的一些人生經歷,“九幾年的時候,做科研是沒有錢的,但卻一直堅持做科研,做了三篇科研論文,然後就努力學電腦,就評上了教學職稱,……都是靠自身不斷的努力,一直被評爲先進,記大功、優秀黨員……人要有奉獻精神,沒有回報的事,也應該多做,只要大家需要就應該去做。”王老師還談了他入黨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那就是黨校的學習過程。王老師一直都覺得黨課是非常的動情,動情得讓人熱淚盈眶。自從上了黨課之後,有了非常深的體會,更堅持自己要入黨的信念,逐步對黨的理解。通過學習,看到了黨員在關鍵時刻的光輝表現,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就樹立下了做任何事都要非常地用心的決心。

王老師談起他對黨的認識有了本質的變化,剛開始他對黨的認識是片面的,一開始對黨內的一些腐敗現象很看不慣。通過對黨的學習,才明白這是一個黨的前進的過程,總有不好的現象出現,但我們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完善自己。有些現象的出現是正常的,但我們要正視它,糾正它。通過學習和理解,每個過程都是有提高的,因此不要認爲黨課都是走過場的,要認真學習。

最後王老師說作爲入黨積極分子應該在同學間樹立說服力和感染力,要有服務精神,要多關心班級集體,不能脫離羣衆,多爲同學服務,多關心同學,融入同學,幫助同學共同進步,不能只想自己好,不能因爲自己好而看不慣別人,做人不能自私,要幫助別人一起好。羣衆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入黨動機必須端正,入黨就是要爲人民服務,入黨過程中不斷地端正入黨動機,爭取早日入黨。

王老師曾是我們組裏一些同學的液壓實驗老師,在每次做實驗的時候,他們班上有一些不認真的同學,王老師每次都會用最平實的語言向他們講授做人的道理,所以當這些入黨積極分子聽到我們即將採訪的黨員是王德華老師的時候,真的是已經感到十分的敬畏了。在交談中,王老師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他的入黨過程,對黨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怎樣使自己的行動符合一名合格的黨員,並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希望,使我們對黨的認識又更進了一步,對自己的信念更堅定了一些。王老師的經歷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通過這樣的一次採訪,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優秀黨員的先進性和感召力,從王德華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和一個老師對於學生的認真和負責的教學態度和作風。王老師話語樸實,但卻在點點滴滴中透着作爲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所具備的高尚情操,他告訴我們爲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號,也不一定要去做驚天動地的大事,爲人民服務是一種信念,它是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上的。作爲每一名要求上進的入黨積極分子,王老師無疑是有很強的實踐性的,也是我們作爲一個學生入黨積極分子行爲的一個很好的指引,從身邊事,從身邊人做起,將黨的話牢記在心,做到“未進黨的門,先做黨的人”真正地從思想上入黨。

採訪心得體會 篇6

在慶祝建黨95週年之際,學校組織我們向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學習,並參與了網上投票。通過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那些黨員分子中的佼佼者,他們一心爲公,執政爲民,讓我很受鼓舞,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先進的組織。

要保持黨的先進性,積極發展中國共產黨,需要有千千萬萬個像文建明等這樣一心爲民、踏實幹事、無私奉獻的黨員幹部。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工作本領,爲實現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終身。

首先,要學習先進黨員同志的敬業精神。他們在工作中,不等不靠,遇到困難就想法克服,見到矛盾就主動化解,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甩掉了一頂頂“落後帽子”。他們用自己對事業的滿腔熱情踐行着“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誓言。

其次,要學習先進黨員同志的創新精神。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然而面對新時期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他們堅持把工作當事業幹,善於在研究狀態下工作,把問題當課題來研究,堅持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解決問題。我們要學習他們與時俱進、敢闖敢幹、視壓力爲動力的創新精神。

再次,要學習先進黨員同志的愛民情懷。視羣衆爲親人,始終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把羣衆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裏裝着羣衆,凡事想着羣衆,一切爲了羣衆,甘心做人民的“孺子牛”。作爲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學習他們心繫羣衆,真情爲民,視百姓爲父母的公僕情懷。在自身素質方面要“知不足”,以平常心來看待名利,以感恩心來對待組織、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對自己有一個全面而清醒的認識,學會經常自我反思,及時發現自身政策理論水平的不足、工作業務知識的不足、做事辦事能力的不足等等。

先進黨員同志是新時期黨員幹部創先爭優的標兵模範。他們的事蹟體現了“把生命融入事業,把真心交給羣衆,把赤誠獻給組織”的崇高精神境界。他們的先進事蹟就像一面鏡子,我們要對照先進找差距,從自身做起,從具體的工作做起;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立足本職崗位,爭當時代先鋒。

採訪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們中國小年報的小記者們冒着雨進行了一天的體驗採訪活動。

我們去了大悲庵、檯球館和濟寧博物館。在博物館我們看到了很多文物,還記下了許多筆記,我印象最深的是檯球館。那裏有很多打球的人,我們看了一會兒,就讓王記者教我們打球。王記者教我們打球的姿勢和注意事項。我彎腰扒在球檯上,右手拿杆,左手扶在球檯上,瞄準白球上的圓點,用力一擊,只聽“砰------”地一聲,白球就把三角形的綵球打散了。老師還教我們怎樣進球,第一次我沒有打進,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最終還是打進了,真是太有趣了!

回到記者站以後,我們又用美麗的畫筆畫出了我們今天經歷的事情,並且每個人都做了發言,每個同學都要爲別人打分。我的得分最高,記者站的張主任贈給我一本書------《常青寓言》,我很高興,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今天我要感謝記者站的叔叔阿姨給我這次機會,這次活動我們我們體驗了出家人的生活,我還學會了怎樣打檯球,今天我交了許多好朋友。通過這次採訪我增長了許多知識,以後我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

採訪心得體會 篇8

其實在新聞採訪方面,我是一個新手,一隻“菜鳥”。說來慚愧,進校報的這一年裏,真正意義上的採訪其實不多,只有四次。中間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見,現在就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個人採訪是在軍訓的時候。因爲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學院的新生有着比較密切的聯繫。軍訓表彰大會上,“詹麗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實他一入學輔導員就跟我說了,要特別關注她的舉動)。後來師姐說讓我們挖掘軍訓的人和事,我第一個念頭便想到了詹麗璇。後來我通過其他人瞭解了她的信息後,感覺師妹身上有能夠代表這一屆新生在軍訓中蛻變的閃光點,就跟碧嵐師姐主動請纓,說我要去採訪詹麗璇。

師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採訪,還是一個人採訪,自己不免內心緊張。後來我從圖書館找來了通訊寫作的書籍,可總覺得裏面的那些原則寶典之類的不適合現實中的採訪。我開始苦惱,幸好這時碧嵐師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通過電話引導我摸索,最終,我把那些問題想好了,列好了,也順利採訪好師妹。

這一次充足的採訪前期工作是那次採訪成功進行下去的關鍵。因而在做人物採訪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收集被採訪者的信息及別人的一些看法,這對採訪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至關重要。

好的採訪是成功的採訪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採訪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這點。第二次採訪的是一位現從事媒體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師姐。由於當時師姐在海南,我只能通過qq對她進行採訪,而我對那位師姐的所以認識就只有那張紙上的信息。那段時間很忙碌,沒怎麼好好地琢磨那次的採訪,在還沒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地採訪了師姐。很快,師姐就指出了我採訪的不足,她說我問的都是一些表層次的東西,而且問得比較亂。我心驚地接受了她批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採訪,發現真的有許多漏洞。

那次採訪稿最後世師姐也幫我修改了不少,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也更加意識到我們採訪者的責任和採訪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說了那麼多了,好像都在強調採訪前期的準備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實我還覺得,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的表現同樣很重要。就算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人採訪還是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在電視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魯豫的採訪和王志的採訪風格就算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風格。而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的是魯豫式的閒話家常的採訪,而不喜歡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採訪。可能大家剛看這兩張風格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魯豫,可一旦真正進入採訪,還是會有人就不知覺地扮演起王志來。當採訪着說出一個對我們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時,我的觀點是,請做溫柔的魯豫,一步步引導採訪者繼續說下去,而不做尖銳的王志,立刻單刀直入,令採訪者汗顏。

好了,說了那麼多,也該擱筆了。真正的採訪經驗採訪感受恐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體驗才能找到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風格和感受!

採訪心得體會 篇9

組織課至今,雖然在課堂上學到了一些基本的組織學知識,也通過課堂的實踐活動掌握瞭解了一些實踐技能。但是在這次採訪作業中,還是碰到了許多實際問題。

首先,我們在計劃方面有所不足。最初的忙於各自的工作、忙於期會考試,發現時間有所不足。雖然前期有所計劃聯繫及採訪,但是龐大的工作量還是讓大家應接不暇。好在大家在工作中分工明確,儘量發揮了各自的長處。雖然忙亂,但還是進行的井井有條。

這一點讓人很欣慰,通過這次採訪,我們不僅瞭解了很多關於管理的知識,而且在培養自己管理能力方面也十分有效。通過這幾周的忙碌,讓我對如何使時間有效的分配利用有了很深刻的反思。過去喊忙但是並不感覺有實際的忙碌感,如今,雖然很忙,但是卻感到十分充實,時間分配的效率也大有提升。在人際交往方面也很有幫助。如何同被訪者交流,如何表詞達意,還有同組員之間的交流溝通都有很多的學問。在這個採訪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更明確了方向。

採訪的過程是一個很值得思考與回味的過程。從初次的採訪的拘謹到最後採訪的自然,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改變的過程。

同不同的採訪者的交流過程中,真的學到了很多,受訪者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了我。如何做一個管理者,從他們的言語舉止中,我感到,個人魅力至關重要。同時組織這門學問雖然需要理論的支撐,但是實際操作中還是有許多難以預料到的困難。人力資源和人際關係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如何把握好這兩個問題也許就是一輩子的學問。在對於大學生的問題上,他們也很有看法。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的學習,如何培養能力,都給了我們很多指導。真是受益匪淺!

在總結制作方面,這算是我比較擅長的地方,所以我還是很有信心與把握的做好這方面地工作。

通過這次採訪作業,在學習組織行爲的過程同時,更是讓我瞭解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感覺累但很值!

11月17日我們小組一行四人清早在宿舍樓下集合開始了我們組織行爲學的採訪工作。此次採訪行程主要分爲兩部分,一是同濟大學南校區創業園,另一個則是同濟大學校園內及周邊的一些商家。這次採訪工作我主要負責的是採訪內容的記錄工作。在八個採訪對象交流過後用簡短精闢的語言來歸納總結無疑是十分有難度的,但通過與這些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人交流過後卻是豁然開朗,就像是一堂生動的創業培訓課程,從中你會了解許多創業背後的艱辛和不爲人知的抱負和理想,也發現自己目前仍是一無是處,可能真的要開始設想自己的未來了,希望有朝一日無論創業還是就業,都能發揮所長,有自己的立足之處。人生能有幾回搏,不能留有遺憾。

採訪之後,我受益匪淺。關於創業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創業的老闆們都非常年輕,但並不意味着一大學畢業就自主創業了。當問到創業的時間時,他們幾乎都是一致認爲不可以一畢業就創業。都提議我們在畢業後先找一份工作,積累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在自己對創業的方案有了一定的認識時,纔可以創業。還有創業的時候剛開始都是很艱難的,要堅持纔會有所改善。資金固然重要,但技術和創意等等其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起創業的大多是自己的好友跟師弟師妹。公司工作氛圍輕鬆融洽,規模較小。當公司想進一步發展時,人際關係跟確立絕對領導可能會制約公司的發展。我們的社會經驗較少,應當再踏入工作後,再創業。

在這次的採訪活動中,我們受益匪淺。我們接觸到了各種行業的創業人士,他們的企業有科技類、化工類、餐飲類、服務類等等。

在與他們的溝通中,我們瞭解了他們的創業原因,目的、心理、渠道,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他們自己的經驗與感受。這些東西都是在書本中學習體會不到的,這讓我們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方向和就業、創業心理有個進一步的更透徹的認識。

採訪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看了很多的訪談節目,頗有感觸,遂把一些感想記錄於此。

昨天看了蕭亞軒的訪談。小時候的蕭亞軒由外婆撫養大,外婆對她的教育很嚴格,讓她學習琴棋書畫。後蕭亞軒到溫哥華學習服裝設計,在這期間,她被別人拉去參加了一個比賽,結果在比賽中表現不俗,而後進入娛樂圈,一舉成名,可以說,她是幸運的。然而成名後忙碌奔波的生活卻讓她最終不堪重負,她選擇了逃離,在國外休養了2年多。然而在她準備好一切,調整好自己,準備重新開始蓄勢而發時,不幸卻接連降臨到她的身上,先是跳舞時太累扭傷了腳,很嚴重,後是媽媽得了重病,最終離她而去。可以說,在事業上的蕭亞軒是幸運的,她沒有經歷過所謂的低谷,即使有,也不是因爲她的音樂的問題,而是她太紅了太累了或者是公司的問題;然而她也是不幸的,她的媽媽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抱到孫子孫女,然而卻再也等不到了,蕭亞軒也再也無法孝敬媽媽了。

我想蕭亞軒之所以能成功,與小時候外婆對她的嚴格教育也是分不開的,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有實力的人,她能成功,必然與她本身的實力有關。當然,她骨子裏的那種堅強也是她能夠成功的極大動力和支持。

有時候成功不僅僅要靠努力,擁有天賦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在藝術這塊領域。夢想必須要建立牢固的基礎之上,一定不要好高騖遠,比如唱歌,如果某個人想要成爲歌手,但是他五音不全,即使再努力,也許他也無法追趕那些具有一定天分的人的腳步。夢想固然可貴,但是夢想不是白日夢,在夢想面前,我們也應該客觀地審視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而Elva,顯然地,她是具有唱歌和表演的天賦的,這也是她能夠成功的極爲重要的原因。

生活總是不缺少意外的,或大或小,或悲或喜,而在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顆平和樂觀的心,不要抱怨生活,不要埋怨命運。每個人的道路都不同,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每個人的命運也都不同,也許就是有那麼些人,從始至終,都非常地幸運,人生非常地平坦順利,然而這未必就不是一種不幸。不要跟任何人去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享受生命和生活賦予你的這一切,安然地接受,樂觀地面對,開心地生活。

採訪心得體會 篇11

天剛剛拂曉,我便起牀了,穿好衣服,站在窗前,心情無比激動。因爲我們今天將去採訪大市聚職業中學軍訓班,體驗他們的生活。一路上,空氣格外清新,天空格外湛藍,遠處的青山被白茫茫的霧籠罩着,愈發顯得神祕。

我們懷着好奇而又新鮮的心情,來到了大市聚職業中學。我們先去參觀了軍訓班的寢室。一進門,我們就全驚呆了,有棱有角的被子,整整齊齊的鞋子和洗漱品,沒有任何和訓練無關的東西。

參觀完寢室,我們來到了他們的訓練場地。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是陰天,天氣還不錯,假如今天是火辣辣的太陽,他們依然堅持在場地上訓練。”

看着他們,我爲新昌有他們而感到驕傲;看着他們,我爲他們黝黑髮亮的皮膚而感到心痛…….當我問起他們感到辛苦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頓時,我的心裏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什麼滋味也不指導…….

就這樣,採訪活動在百感交集的氣氛下拉下了帷幕,可是那響亮的口號仍然在訓練場上久久迴盪,他們將帶給我很多很多寶貴的東西。

採訪心得體會 篇12

我們小組社會實踐形式是採訪原數統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永生老師。雖然他現在是在校學工部工作,但我們還是喜歡親切地稱他爲劉書記。在劉書記擔任我們院書記的幾年時間了,數院在很多校級的活動,比如說軍訓、運動會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每次想起劉書記“經典語錄”,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淺,感覺能從他那學到很多。今天的採訪同樣讓我們難忘,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劉書記教導我們說入黨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很少人是從一開始申請入黨就有非常崇高的思想、對黨的各方面都很瞭解的,大家都是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取長補短得到提高取得進步的。人無完人,把自己能做到的認真的做好就足夠了。這就教導我們要想入黨並不需急功近利,我們要學會從身邊小事做起,注意細節。

劉書記在認真回答我們的採訪問題的同時,指出了我們在思想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這是這次採訪讓我們獲益最多的地方。他提到,在與我們交談的過程中發現,我們的認識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思想還不是很成熟,這就需要我們多去閱讀一些書籍,拓展知識面,提高思想上的認識。再過一兩年我們就要步入社會了,如果思想上不夠成熟,對問題的認識不充分,就不利於以後的發展。劉書記提到的這些問題讓我們豁然開朗,這是我們今後一定要注意和加強的地方。

最後劉書記總結了幾點能早日入黨的經驗。一是主動向黨組織靠攏,黨吸收的願意入黨主動入黨的人才,所以我們今後要積極主動的提高自己思想水平;二是要不斷地學習,不管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是其他各方面的學習都要加強,這樣將來纔有資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三是要不斷取長補短,我們要看到周圍同學的優秀之處,認真學習,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努力改正。

與劉書記的這次交談會讓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收穫很多,感觸很多,提高很多。

採訪心得體會 篇13

我們小組社會實踐形式是採訪原數統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永生老師。雖然他現在是在校學工部工作,但我們還是喜歡親切地稱他爲劉書記。在劉書記擔任我們院書記的幾年時間了,數院在很多校級的活動,比如說軍訓、運動會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每次想起劉書記“經典語錄”,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淺,感覺能從他那學到很多。今天的採訪同樣讓我們難忘,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劉書記教導我們說入黨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很少人是從一開始申請入黨就有非常崇高的思想、對黨的各方面都很瞭解的,大家都是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取長補短得到提高取得進步的。人無完人,把自己能做到的認真的做好就足夠了。這就教導我們要想入黨並不需急功近利,我們要學會從身邊小事做起,注意細節。

劉書記在認真回答我們的採訪問題的同時,指出了我們在思想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這是這次採訪讓我們獲益最多的地方。他提到,在與我們交談的過程中發現,我們的認識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思想還不是很成熟,這就需要我們多去閱讀一些書籍,拓展知識面,提高思想上的認識。再過一兩年我們就要步入社會了,如果思想上不夠成熟,對問題的認識不充分,就不利於以後的發展。劉書記提到的這些問題讓我們豁然開朗,這是我們今後一定要注意和加強的地方。

最後劉書記總結了幾點能早日入黨的經驗。一是主動向黨組織靠攏,黨吸收的願意入黨主動入黨的人才,所以我們今後要積極主動的提高自己思想水平;二是要不斷地學習,不管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是其他各方面的學習都要加強,這樣將來纔有資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三是要不斷取長補短,我們要看到周圍同學的優秀之處,認真學習,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努力改正。

與劉書記的這次交談會讓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收穫很多,感觸很多,提高很多。

採訪心得體會 篇14

12月份以來,我們所學的《新聞採訪學》幾乎都是以實踐、實習爲主。正所謂理論聯繫實踐。之前學了那麼多的有關採訪的理論知識,都從沒有用到實踐中去過,只是系統的把那些新聞採訪知識輸灌進了腦袋,但卻沒有用來指導實踐過。而如今,老師在有限的條件下給我們安排實踐實習的機會。不管是學習他人的實踐經驗,還是讓我們自己去體會,我都覺得很有必要,也很感謝老師爲我們爭取機會而付出了那麼多。

第一次的實踐活動應該是我們班舉行的模yi答記者問。我和另外4位同學有幸成爲被採訪者,其他的同學對我們五個人分別提出問題,我們做出回答。陶豔的回答確切、具體;胡文茜快言快語;林蓉蓉純真無邪;張國平的語言犀利;我呢?很真誠、很用情,不過我覺得我太情緒化了。雖然我們這次模yi答記者問的實踐活動有很多地方不規範,但通過老師的點評後,我們都知道了哪些地方不規範,存在哪些問題以及日後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不管怎樣,我們的實踐活動還算的上是一次成功的實踐活動吧。因爲我們5個人的回答各有千秋,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也很有水準,只是我們在程序以及禮儀上存在一些小毛病。

第二次的實踐體會是江西日報的高級記者程娟來給我們班上課。程娟老師把她自己的採訪經驗結合理論知識傳授給了我們。《我能摸摸火車嗎?》讓我知道了在採訪的過程中要做個有心人,也讓我知道了程娟記者是如何做到與別人不一樣的;《袁政海班組》的系列報道讓我更堅信了“懶人是當不了記者的”那句話語;有關鐵路、公路的開通的報道讓我知道了原來新聞也可以寫成那般的詩化和散化,我想這與她平日裏愛閱讀散文,寫散文文章是分不開的;對“金聖”煙的報道表現了她獨有的睿智······說實在的,我很羨慕她,羨慕她能寫出那麼漂亮的文章;但我更佩服她,她那不斷上進的心與那吃苦的勁把我給折服了,她一個勁的重複那句“一定要吃的了苦”,我想做新聞工作的應該都很辛苦吧!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更應該強健體魄,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能力,以便日後投入到新聞事業工作中去。

第三次是老師帶領我們做校車去感受南昌的變化。第一個目的地是秋水廣場,廣場的最高噴泉是108米,據說是中國的第一高噴泉。我們在那逗留了半個小時又奔向了另一地點------摩天輪,據稱是亞洲第一高的摩天輪。在它的旁邊正在完善一個贛江公園,它的建立與完善不僅會給人們提供了又一娛樂場所,而且還會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讓人們更加關注昌北的建設與發展。摩天輪的對面有一個“嘉年華”娛樂場地,也還在完善之中,不過應該快要竣工開張了,因爲有好多大學生在那求職,大概有300多個人在那排隊等待,據我們瞭解,該娛樂場地計劃12月24日開張。在那逗留了近一個小時,回到校車上準備打道回府。不過我們並不是按原路線往回返,而是開上了生米大橋,那座橋很長、也很雄偉······ 我們一路上有說說笑,就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回到了我們的學校,結束了我們的感受南昌變化的體會活動。

這就是我們的三次實習體會活動,那三次活動讓我明白了新聞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一雙敏感的眼睛。讓我們做個有心人,爲新聞事業而奮鬥終身吧!

採訪心得體會 篇15

原來人的事業沒有一帆風順,只靠自己一路打拼;原來一名好黨員的目標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什麼頓時間我會懂得這麼豐富的人生哲理呢?你快過來洗耳恭聽吧!原來,今天我們的大隊幹部採訪了一位杭州市勞動模範——我們可親可敬的孫校長。前面所說的哲理是孫校長從當上黨員的那一刻起的一些所作所爲。下午,我們來到了會議室。踏入門的第一步起,我就覺得莊嚴神聖。一張寬敞而又明亮的屋子;一張呈深紅色的長方形會議桌矗立在我的面前,這才使我感到了幾分緊張。隨後,我來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坐下來。

經過幾分鐘的漫長等待,我們的採訪目標——孫校長終於出現在了我們面前。一陣熱烈的掌聲拉開了今天活動的序幕。孫校長講着自己的人生經歷,我也虛心地聆聽着,還做着筆記。我頓時覺得孫校長也是一位平凡人,他也在農村生活過,也是白手起家,但是,有了今天的輝煌,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孫校長很謙虛,她覺得:共產黨員應該吃苦在先,自己的利益在後,全心全意爲我們老百姓造福,無愧於黨。只有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纔會把你放在臺上。

最後,其實投入到現實生活中也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是祖國的金枝玉葉,要爲國家作出一份利益,可能今天的隊員就是明天的團員,明天的團員就是後天的黨員。所以,我們要遵守好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成爲一位對祖國有用的人。今天的採訪很成功,我收穫了不少,真是對應了那句老話: 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採訪心得體會 篇16

埃德加·斯諾、法拉奇、霍默·比加特、威廉·勞倫斯、喬恩·富蘭克林這些知名記者的背後故事有很多,這些日子在網上細細瀏覽了他們的資料,心中感觸很大。其實對於一名記者,我理解的層面還是停留在中學時代那就是爲人們吶喊。單純的理想讓自己報了這個專業,在學習中我曾經徘徊過,也曾經驕傲過,記者是一個“雜”家,更是一個需要勇氣和智慧的事業。

暑假實習的時候,開始的時候是自信滿滿,覺得終於可以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了,終於可以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就這樣帶着七分興奮和三分膽怯走進了報社,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後來就有了我的第一次採訪,第一次感動,第一次開始思考自己的專業,第一次開始有感於新聞採訪,有感於記者這個職業。

記者,這個被冠於“無冕之王”的角色,是一個在社會上有很多爭議的職業,在面對一些涉及信仰涉及利益甚至是涉及生命的時候,記者這個角色就有了很大的發揮空間。

法拉奇這個傳奇女子,採訪了著名的越南戰爭、印巴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採訪過鄧小平,採訪過基辛格,每一次的採訪都作爲了現代採訪界的典範永久被珍藏。這個被稱爲“世界政治採訪之母”人物無論是在採訪戰爭還是在採訪政壇風雲人物的時候,她的智慧、她的立場、她的視角,總是那麼閃耀和無法企及。記得暑假實習那會總是會遇到不知從何採訪起的尷尬場面,有時候草草的收場,以至於收集不到好的新聞線索寫稿子的時候無從下手。

採訪前充足的資料準備,是取得采訪獨立性的“敲門磚”。法拉奇採訪基辛格的時候正是有這種充足的準備纔在採訪的過程中不畏不懼,尖銳提問,態度上保持獨立性。欣賞法拉奇的人都知道她採訪的個性,講究的是獨立和現場。法拉奇的獨立是她看問題的角度。新聞的真實性也正是以這種方式得以實現的,只有在現場才能真正的見證事實,就如威廉·勞倫斯搭乘攜帶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的飛機,寫下了著名的空中目擊記《長崎投彈記》。有了真實的體驗在能夠把自己的新的體會寫在新聞報道中讓人們去體會。

想起了我在暑假實習的時候採訪一個聾啞的清潔工,不會說話更是聽不懂別人說什麼。採訪的那天天氣很熱,因爲開始之前有一個採訪,採訪完之後就已經快中去了,想到採訪這個肯定又要花很長時間不說採訪未必會成功,於是就回家了。在網搜上果然有一篇類似的稿子於是投機取巧,自己又重新編了一篇稿子給了老師,後來老師打電話來說這個稿子沒寫好,並一直說不要以爲是聾啞人就採訪不到信息,說了一大堆批評自己的話,於是心中很是後悔過意不去。這件事是在實習的時候犯的一個最大的錯誤。

做新聞就是講究的是一個真實,失去了真實,還有什麼資格稱的上新聞。霍默·比加特能夠走進《原子彈轟炸下的廣島》,那種惡劣的環境,那種時刻會丟掉生命的環境,都能夠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我們還有什麼值得去畏懼。沒有親身體驗過是無法去體會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個前輩記者告訴我,親身經歷的東西會感受更深,會更有東西寫。這句話是真理,是一個值得大家去理解和記住的真理。

還有就是一個人的信仰,記者的信仰很重要,因爲一個記者的信仰關乎着這個記者的道德品質,埃德加·斯諾是我最欣賞的記者之一,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能夠一直堅持爲中國革命的勝利努力着,爲世界的和平努力着。作爲一名美國記者、作家,斯諾把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人民的苦難和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革命真實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是多麼的偉大!

記得實習的時候老師經常給我們講到《楚天都市報》的記者陳世昌,是一個很具有正義感的、敢於說真話的記者。心中很是敬佩,覺得這個記者真正是個能幹的人,或許這種記者就是自己未來心中嚮往的那種。

採訪寫稿子這些都在不斷的交替之中,實習中記憶就是問路採訪然後回家抓緊寫稿。寫稿子是一個對採訪的驗收吧,暑假裏面老師不停的告訴我們要抓新聞點寫,要在一件事情中挖東西寫,要注意細節……寫稿子不是我的專長,我是一個理科生,經常會被班上學文科的同學調侃說“在文學的地盤上面濫竽充數”。其實寫新聞高並不是要多大的文采,但是卻要有自己獨到的創新和不錯的文筆,這個是我欠缺的。喬恩·富蘭克林的《凱利太太的妖怪》這是一篇新聞稿,寫的像小說一樣,但是它確實像描寫一樣把一個手術給活化了,細節抓的也恰到好處,這行新聞界值得借鑑的。

以上是我對新聞採訪的一點感悟,其實不僅是這些大家記者,更是這個暑期實習給我的。

採訪心得體會 篇17

伊能靜的訪談大概是兩個星期之前看的了,但是這期節目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慨於伊能靜坎坷的人生經歷,感慨於她的奮力拼搏,感慨於她對生活對人生的深刻感悟。這樣一個女子,讓人既敬畏,又愛憐。

關於伊能靜,我不想再多作介紹。我想說的是,16歲就出道,全家都靠她養,這樣一個外表柔弱而內心無比強大的女子,是多麼地讓人肅然起敬!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她沒有低頭,而是選擇堅強地面對一切困難,用她那瘦小的肩膀,揹負起種種的壓力和責任。

牽手事件讓她陷入輿論的種種指責,將她推上風口浪尖,這一刻,她似乎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不明真相的羣衆和媒體被矇蔽了眼睛,只是一味的人云亦云,卻不知,這些,對於這樣一個弱女子,是多麼大的壓力!然而她沒有怪誰,也沒有恨誰,她只是將自己關在屋裏,安靜地思考,她甚至找過心理醫生。風波過後,是一個更加強大的伊能靜。很多人都說,她是一個鑽石女人,所經歷的磨難越多,就像鑽石一樣,被打磨地越多,就越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她是一個真正的性情中人,沒有人知道,她和庾澄慶究竟發生了怎樣的事情,他們的婚姻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她也不會去告訴任何不相關的人,而我們,也沒有必要知道這些。也許是不愛了,也許是有外部的因素。那又怎樣呢?我們只需知道結局,他們分開了。

相愛時一切美好,傳統的觀念也總是在諄諄告誡着我們,無論如何,即使以後不愛了,離婚也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爲。離婚真的是不負責任嗎?將自己捆綁在一個讓自己痛苦萬分的婚姻之中,整天面對着一個你早已不愛的人,這纔是最大的不負責任,你對自己都不負責,你怎麼對其它人負責?也許有人會說,離婚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但是我想,如果不離,也未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吧?因爲你們的愛已經不存在了,這個家,也沒有了愛。關鍵是你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一如伊能靜,我相信她的小王子是充滿愛的,因爲伊能靜給了他很多的愛,而沒有向小王子傳輸任何的一如我恨你爸爸之類的信息,她說,不要教他恨,因爲長大後,他也會恨你,要給他愛,滿滿的愛,這樣他纔會愛你,愛這個世界。

她還說,你一定要先搞定一個饅頭的問題,那表示你有能力,你沒有能力,你就沒有資格談夢想,因爲夢想是需要能力來完成的。一如我在蕭亞軒訪談感想裏所說,夢想,必須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之上,夢想,不是白日夢。並且,我們,終究只是世俗的一份子。

這樣一個外表溫柔美麗而內心強大的女子,這樣一個敢於愛敢於做多女子,讓人不得不欣賞。欣賞她的才情,欣賞她的堅強,欣賞她的魅力,欣賞她的言談,欣賞,這樣一個——伊能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