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通用2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W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

我們在來說說關羽吧,他簡直是張飛的翻版,也是因爲一個小小的缺點而喪了命。關羽生的相貌堂堂: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人稱美髯公,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通用24篇)

跨下赤兔馬,手上偃月刀。雲長溫酒斬華雄,一代名將華雄在關羽手下竟敵不過一招被斬;單刀赴會,就這氣勢,單身一人敢入萬險之中,面不改色,心不跳,真勇也!水淹七軍,破曹軍千萬之衆,自己卻毫髮無損,中箭亦戰,戰場上被流箭射中,刮骨療毒,談笑風生啊!鎮守荊州,保劉備之大後方多年,真是不容易啊。可惜,正因爲他的天下無敵,使他變得太驕傲了,使他敗走麥城,太過輕敵使他被吳國的一個末將殺死。但是,人們沒有忘記他,他的地位和諸葛亮一樣,不,甚至超過了諸葛亮。幾乎在全國的每一處地方都有關帝廟,他,不是皇帝,卻是武帝!他的失敗在於驕傲,古話說驕兵必敗,我們同樣也不能驕傲。

啊,三國有多少名將謀士——幾乎無窮無盡,他們都能能給我帶來許許多多的啓示······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的希望在於跳出這朝代週期圈,祝和平永遠籠罩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歷史就像一條甘泉,而每一本歷史書就像一條汲水道,《三國演義》無疑是一條通暢的汲水道,我以後會更加地拜讀羅貫中的這本《三國演義》的。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出現在《三國演義》中。

最近,我迷上了三國演義的遊戲,爸爸媽媽看我這樣的喜歡玩,便給我買了一本學生版的三國演義,我便如飢似渴般的讀了起來。

在這之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了,劉關張的兄弟情誼,鳳雛臥龍的智慧以及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都是那麼值得人們敬佩。

在這之中關羽的最令我敬佩。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武器是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後來統治者尊稱他爲“武聖”。

孫權聽說劉備奪得了西川,就打算要回荊州,使計策打算要回荊州,可是關羽執意不還荊州,魯肅打算讓關羽第二天過江赴會,沒想到關羽一點也不驚慌,派關平收到信號後去江邊接應。宴會上,關羽假裝喝醉,拉着魯肅去江邊,手裏提着青龍偃月刀,其他人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的看着關羽回到荊州。這就是“關雲長單刀赴會”。敢爲這樣的與勇氣世間有幾個人有?在學校,同學連打針都會哭,這與單刀赴會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讓我長了不少的見識,也讓我明白了人要團結,只有別人幫助了你,你才能取得成功。這本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如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講述了許多戰爭謀略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更是多不勝數,就像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等。"既生瑜,何生亮?"這是東吳大將周瑜臨死前發出的感嘆.然而恰恰表現出他的小肚雞腸,嫉妒孔明之才,三番五次欲加害孔明,但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次,他爲取荊州,曾使美人計企圖加害劉備,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險些喪了自家性命,最後落得"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周瑜智不如孔明,心生嫉恨,年不到四旬便命喪黃泉。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智慧比我們高的人,我們應該虛心請教,不可生嫉妒之心,而應該將自己的無知化爲前進的動力,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從社會上脫穎而出!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4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歷史書。

首先,動盪時期的那些奸雄無比的痛恨。董卓利用自己的兵權,當了太師,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後來王允獻計除了董卓。呂布只是一介勇夫,背信棄義,被財物所迷惑,殺了丁原,被美人計所惑,殺了董卓,後來又投靠劉備而奪取徐州,最後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董卓和呂布都是罪有應得。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長早逝的英雄感到痛心。周喻,三國時吳大將,因爲忌妒諸葛亮三氣到死,埋了一肚子才華。關羽一向沉穩,曾經打過無數次勝仗,但是最後是因爲驕傲輕敵中了呂蒙之計,致使自己走向麥城,被吳侯所害。龐統曾與孔明和合稱鳳雛臥龍,但是落風坡中了張社埋伏,被亂箭射死。可惜!可惜!

最後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飲佩。我飲佩孔明,他奇計百出,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我飲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曹操屢戰功;我飲佩趙雲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不愧爲世界名著!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5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着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衆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樑,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爲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爲鬥爭的工具。他們爲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爲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啓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爲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6

“滾滾長江東市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暑假。我讀了一篇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由漢靈帝昏庸無能,整天沉溺在酒色之中,不理國事,以張角爲首的黃巾軍起義,諸侯割據。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力之勢,最後三國歸晉的歷史故事。

書中塑造了謀臣武將各具特色,性格鮮明,謀臣即足智多謀又人格完美,如諸葛亮、荀或、郭嘉;武將雖勇冠三軍,卻有明顯的缺點,如無情無義的呂布,性格暴躁的張飛等。

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劉備。他雖然沒有諸葛亮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華,也沒有關羽、張飛那樣:“以一敵百”的高超武藝,但是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攬得天下英雄豪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大將抵死相擁,神級妙算的諸葛亮畢生相助,終於成就了蜀漢大業,稱帝爲三國鼎力之一足。

劉備爲了讓諸葛亮當自己的軍師。冒着天寒地凍跑這麼遠的路拜訪諸葛亮,劉備連續跑了三次非常遠的路,諸葛亮爲了天下百姓選擇當了劉備的軍師,,最後諸葛亮雖然幫劉備一統三國失敗了。但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故事確成爲了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就結束了,西晉王朝終於統一了全國,中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合上書,我還沉浸在三國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其中蘊藏的人生道理值得我慢慢去體會,細細去品味……..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7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這本書時,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在這本書裏寫了許多具有正義感的人物。不過,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了。

他十分的機智,靈敏。自從劉備請他出山後,他便專心致志地輔助劉備。當劉備在白帝城逝世之後,諸葛亮還是忠正不二的輔導劉備的兒子——劉禪。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攻打五丈原時,諸葛亮發誓一定要打敗司馬懿。在那幾年間,他一直爲戰爭的事情而忙碌,不料得了肺結咳,可他在患病期間,還是一直爲戰爭而勞累。直到死時,也不忘把戰後事理一一告訴自己的屬下。

諸葛亮,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人士,他爲一件事奮鬥到底的決心,爲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一個狠毒,奸詐的陰謀家,大奸臣。曾有人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我認爲並不能簡簡單單地說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長打戰,在他所指揮的官渡之戰中,他以七萬精兵,大破袁紹七十萬大軍,堪稱軍事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第二,曹操又是出色的政治家。治理國家是曹操的強項,他不僅愛惜人才,而且重視土地制度,糧食問題。

所以,說他是能臣沒有錯,可這不能說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就是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唯我主義服務觀。曹操還做過許多不仁不義的事情,正是他的“謀略”使他更狡詐,他的“才幹”使他更殘暴。

曹操出於恐懼與猜忌,殺死呂伯奢一家;因爲要引誘呂布,將俘虜來的羣衆當炮灰,爲報父仇,攻打徐州時,軍所到之處“殺人民,發掘墳墓”。華佗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曹操患有嚴重的頭疼病,神醫華佗醫術高明,他只給曹操紮了一針,曹操的頭就不疼了。曹操想讓華佗留在他的身邊,專門給他看病。可是華佗立志爲天下百姓解除病痛,曹操見他如此固執,便把他殺了。

其實無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奸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爲北方的統一,作出無比卓越的貢獻。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我還要再多看幾遍,從中吸取更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多的精華。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8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9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爲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爲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啓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啓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爲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爲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纔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爲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爲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爲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啓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臺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臺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纔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爲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爲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着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着伴人一生成長。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0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1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一直以來都聽說了這本書的大名,但總覺得看起來比較繁瑣,所以從來沒深入瞭解,這次暑假剛好有時間,於是便翻閱了一下。

之前我只是在三國殺這個遊戲中瞭解到裏面有很多英雄人物,但這些人物具體有着什麼樣的性格我並不清楚。但看過之後書上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貽笑千古的蔣幹上百個人物,各自鮮明的性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讓我佩服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幾乎無所不能,他用他的智慧給予了劉備莫大的幫助。

《三國演義》故事精彩、人物個性鮮明,讀來感覺有一股霸氣和豪邁,不愧爲四大名著之一。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2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描寫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本書是由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羅貫中寫的。

今天的名師導讀,又跟着田老師讀了一遍《三國演義》,跟着老師將人物和情節梳理了一遍,並學會了在文中找找畫畫抓人物和事件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中,有“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義絕”關羽,有禮賢下士的劉備,忠厚老實的魯肅,魯莽粗獷的張飛。我最喜歡的要數“義絕”關羽了,他武藝高強,英勇善戰,講義氣,重承諾。特別是在“溫酒斬華雄”這一章中,華雄連斬俞涉、潘鳳,關羽請求出戰,卻因爲只是個馬弓手而被袁紹拒絕,幸虧得到曹操舉薦,才得以出戰,後來,將華雄的人頭提回,曹操爲他準備的酒還是溫的。這該是多麼勇敢善戰,無懼無畏呀!

讀到這裏,我想:我也要像關羽一樣勇敢、無畏。早讀課,班級裏同學們吵鬧時,就得馬上站出來,制止那些影響班級秩序的同學,讓班級變得書聲琅琅,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覺得老師沒叫我管就不去管。我也像關羽一樣練就一身真本事,用知識武裝自己,在學習上努力、努力、再努力,這樣就能像關羽馳騁沙場一樣在考場、生活中綻放光彩!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3

暑假裏,我看完了《三國演義》,翻來覆去看了很久,其中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五虎大將關羽,他身上的一個小故事讓我感動。那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關羽和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一次,關羽被曹操圍困在小山丘上,無奈之下只好投降於曹操。但是和曹操再三約定,只要一打聽到劉備的下落,不管有多麼危險都要去找他。曹操爽快的答應了。

關羽在曹操那裏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但還是沒有忘記劉備和張飛。直到有一天,劉備派信使告訴關羽他的位置。關羽立即啓程,途中經過了無各關口。但每個守管的將軍說沒有看見朝廷的官文不讓過,關羽性情大變,斬殺了六個守管人直達邊界。這時,曹操和官兵來到邊界給關羽送行。最終關羽回到劉備身邊,成爲五虎大將之首。

讀完這個小故事之後,讓我深深明白一件事深情厚意並不是紙上談兵,是應該有所作爲的。關羽、劉備和張飛的兄弟之情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真不愧爲桃園三結義啊!

看完《三國演義》後,提到蜀國有點感到悲傷,原本富饒的蜀國在和吳國的對抗中痛失精英。變得貧窮。從富饒到貧窮,從失敗到成功,《三國演義》體現出了歷史的悲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開始就是膾炙人口的詞句。沒錯,這首詞句就是出自我國古代一部歷史小說的開篇詞,它的名字叫做《三國演義》。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人物的歷史舞臺,把許多人物刻刻畫的淋漓盡致,使我不得不掩卷長思……

《三國演義》是明清時代的一部斷代歷史小說,作者是羅貫中。《三國演義》里人物衆多,擁護什麼,反對什麼,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確的。這部書主要塑造了三個典型:正面人物關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

先說曹操,太多數人都說他奸詐,也有人總結說他“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他做事周到。“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總說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還是爲人熟知的傑出詩人、文學家。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廣,方面廣,腦子複雜,非封建史家,非世俗人所能理解。

再說關羽,他比較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青棗,青龍偃月刀,後加上赤兔馬’關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歷代加封,直封到:‘蓋天古佛’成爲人神的極致,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關羽做人有忠有義。但到了三國時期,封建道德的頭一個字忠就很難完成,對忠的要求也很嚴格,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了來,這樣不但算忠,還是難得可貴的忠。

一個國君想要建立一個好的帝國就必須有一個爲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忠臣,而諸葛亮諸軍士就是這麼一個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事實證明,諸葛亮也不是一個草包,他顯智慧,展英才,‘草船借箭、空城計……’充分驗證了這一點。則‘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看出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忠、義、識’還不夠,還需要‘膽’就像趙雲一樣,幾乎百戰百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實爲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順了劉。

我們少年就應該從小具有諸葛亮的‘識’,趙雲的‘膽’,但關羽的‘忠、義’我們似乎就不必太難爲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三國演義》裏還有義絕、奸絕、智絕。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過這本《三國演義》我不僅瞭解到了歷史的流轉,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本書真是使我受益匪淺。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5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qiāng”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不錯,這正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暑假裏,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這一部家喻戶曉的歷史鉅作,一本久經不衰的文學精品。

《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成熟的長篇小說。它是明朝大文學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改寫而成,藝術再現了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一的歷史進程。

書中有無數英雄,無數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深得人心。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時時牽動着我的心。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孔明,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爲他得知己而高興;當孔明坐在城牆上撫琴時,我嚇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孔明的空城計,當生性多疑的司馬懿退兵時,我懸着的心才放下;關羽身處曹營,深受曹操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結交之情,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身邊,如此義薄如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不知不覺,我走進了三國,走在三國的戰場,走進三國營帳,走入三國故事,與三國人物一起推杯換盞。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勇敢、忠誠……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我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來讀三國,品三國、悟三國,讓這部名著永遠的傳承下去!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7

“草船借箭,借東風,木牛流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民間流傳中,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但我通讀完《三國演義》,仔細分析後,我對諸葛亮有了新看法。

首先說忠誠:諸葛亮受劉備白帝城託孤,七擒孟獲,七出祁山,病死五丈原;終其一生,即便明知劉禪不是明君,仍全力扶持,因此被認爲是忠誠的楷模。

但是,換個角度講,對於一個身處三國亂世的臣子來說,什麼是的忠誠?應該是幫忙君主取得成功,也就是輔佐君主,將國家治理好;如果表現更爲完美,應該是:結束戰亂,統一國家。

反過來看看諸葛亮他做了什麼,劉備的規劃就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如果諸葛亮在統一天下之後沒有篡權,並幫助劉禪成爲一位英主,把國家治理好,那就是真正的忠誠。

而諸葛亮呢?雖然沒有篡權,但他既沒有幫助劉禪統一天下;更沒有把劉禪培養成一代英主,反而讓劉禪出演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話。諸葛亮只是成就了自己一代賢相的美名,對蜀國而言,不管是對劉備還是劉禪,他並沒有真正做到人們所誦揚的忠誠。

再說智慧: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借東風、空城計、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等,均是耳熟能詳的智慧體現。但在我看來,這隻能算是一些小智慧罷了。如果作爲一個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吹上個百八十年,但諸葛亮是一位國家的丞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應該表現在如何調動整個國家的聰明才智,讓大家共同努力,把國家治理好;他的智慧應該體現在,如何建立規範有效的制度,通過合理的制度來管理國家,而不是事必躬親,把國家的治理完全建立在自己一個人的權威上。

諸葛亮沒有成爲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個工作狂似的不停地工作(到晚年連打兩百棍以上的軍罰都要親自前往監督);他不相信任何人,認爲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辦好,別人得不到機會;可能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培養人才這件事,以爲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一樣。結果最後只是把自己身體搞垮了,留下了一些看似“人才”的人才,把蜀國推向了滅亡。正可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可以毫不客氣地講,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這位所謂的賢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8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它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人物:劉備、諸葛亮、孫權、曹操等等。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爲他足智多謀、胸懷大志,現在讓我給你講講《草船借箭》的故事。

當時,因爲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利用一次機會陷害諸葛亮。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如果諸葛亮十天之內造不出,就軍法從事。然而聰明的諸葛亮知道這是周瑜詭計,就對周瑜說三天即可。諸葛亮的好朋友魯肅知道後來勸說諸葛亮放棄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諸葛亮卻讓魯肅放心,並向他借來了二十隻船隻,六百名將士、青衣、稻草。前兩天諸葛亮什麼也沒做,第三天夜晚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霧,諸葛亮命令將士馬上開船出發,前往曹操的水軍大營,行進汁曹操大營前,他命令所有將士擊鼓大叫,裝作攻打大營的樣子,曹操因爲大霧,無法看清楚,不敢輕易出兵,只能命令士兵用弓箭擊退來犯之敵。頓時,箭如雨下,成千上萬支箭向諸葛亮的船隻撲來,不一會二十隻穿上的稻草人插滿了箭,諸葛亮看後,大笑,命令所有船隻返航,後來經過清點,共計有十多萬支箭,順利完成了任務。

聽了這個故事後,是不是覺得諸葛亮足智多謀,越來越佩服他呢,即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做人一定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19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着名、最傑出的歷史小說,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後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願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瞭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僞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爲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爲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好書,每閱讀一次,我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讓我收益匪淺。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20

今天本人向您介紹我最愛看的《三國演義》這部不朽名著。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東漢末年亂世羣雄紛爭爲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軍事鬥爭。大概分爲黃巾之亂(黃巾之亂:指張角、張寶、張樑三兄弟號召天下百姓反漢靈帝。)、董卓之亂(董卓之亂:指董卓進京後實施暴政。)、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鼎立:指魏、蜀、吳共分天下,形成犄角之勢。)、三國歸晉(三國歸晉:指司馬懿造反於魏,又滅蜀、吳兩國,後司馬懿長孫司馬炎即位,國號晉。)等五個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場畫面,成功刻畫了一千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的內容與陳壽所著《三國志》基本相同。根據固定的人物形象,進行發揮:誇張、美化、惡搞、醜化等。《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演義小說的先河。從那以後,文人紛紛效仿,但成就都沒有超載《三國演義》。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21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着的其中之一,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展示了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是歷史演義的經典之作。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寫了周瑜千方百計想謀害諸葛亮,於是逼迫諸葛亮立軍令狀: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在第三天夜裏,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營駛去,不一會兒,船上已經射滿了箭。諸葛亮滿載而歸。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戰鬥時的足智多謀:藉助別人的勢力來擴大自己的軍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凡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不能果斷行事。雖然以前沒有什麼高科技,但是人們靠智慧和雙手戰勝了敵人,一雙雙兵器都是靠人們的手工打造的,說明當時的人們爲國家民族的前途着想。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多少年來被人們稱頌,他的故事讓幾代人讀了又讀,如今,已不再是戰火硝煙的年代,但他們的智慧、勤勞、民族責任感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22

暑假的炎熱天氣久久不散,趁着這段功夫,我又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因爲我太喜歡看了!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着之一,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說。作者是羅貫中,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有:宴桃園豪傑三結義、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等等。書中刻畫了上百個具有強烈代表性的人物以及無數的軍事謀略。故事中描寫的主要人物有生信多疑的曹操、陰險奸詐的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人,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胸懷狹窄、忌纔好勝”,諸葛亮“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爲“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上知天文,下識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都突出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的特點。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爲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讓人高興的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感觸頗深。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爲國家的棟樑!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23

“滾滾長江東市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暑假。我讀了一篇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由漢靈帝昏庸無能,整天沉溺在酒色之中,不理國事,以張角爲首的黃巾軍起義,諸侯割據。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力之勢,最後三國歸晉的歷史故事。

書中塑造了謀臣武將各具特色,性格鮮明,謀臣即足智多謀又人格完美,如諸葛亮、荀或、郭嘉;武將雖勇冠三軍,卻有明顯的缺點,如無情無義的呂布,性格暴躁的張飛等。

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劉備。他雖然沒有諸葛亮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華,也沒有關羽、張飛那樣:“以一敵百”的高超武藝,但是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攬得天下英雄豪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大將抵死相擁,神級妙算的諸葛亮畢生相助,終於成就了蜀漢大業,稱帝爲三國鼎力之一足。

劉備爲了讓諸葛亮當自己的軍師。冒着天寒地凍跑這麼遠的路拜訪諸葛亮,劉備連續跑了三次非常遠的路,諸葛亮爲了天下百姓選擇當了劉備的軍師,,最後諸葛亮雖然幫劉備一統三國失敗了。但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故事確成爲了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就結束了,西晉王朝終於統一了全國,中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合上書,我還沉浸在三國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其中蘊藏的人生道理值得我慢慢去體會,細細去品味……..

有關三國演義讀後感體會 篇24

《三國演義》有許多讓人難忘的人物,但最令我難忘的人物就是……

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一杆銀槍無人能敵。越戰越勇。殺得敵將聞風喪膽,招架不住。一把青缸劍削鐵如泥,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能受得了如此之稱號者,非趙雲,常山趙子龍不可。

趙雲,字子龍常山人氏,五虎將之一。身長五尺,威風凜凜,濃眉大眼。從小就酷愛槍法,14歲就拜遍河北名槍師,16歲經人指點投師于山東琅邪着名槍師童原門下,學藝只一年,因天資聰慧,而且勤奮,所以盡得真傳,初投袁紹帳下。但袁紹是個昏君,趙雲看不慣它的所作所爲,就投於劉備。

在長阪坡一戰,蜀漢人民大舉南遷避難,但劉備妻妾糜夫人帶着阿斗(劉禪)深陷曹操大軍之中。但子龍爲救劉備之子,不顧一切的單槍匹馬深入曹操大軍中前去解救。糜夫人,爲了不拖累趙雲,就跳井自殺,趙雲將牆推倒後將糜夫人埋後就帶着阿斗(劉禪)殺出重圍。子龍在十萬曹軍之中來去自如。所向無敵,無人可擋,一人斬殺猛將50餘名,斬傷猛將100餘名。韓榮、張頜、曹仁、毛介、于禁統統都被趙雲所傷。趙雲也傷餘數10處。最終趙雲突出了重圍,將劉禪帶到了劉備面前,只說了一句:“少主未醒。”劉備在事後這樣稱讚趙雲:“子龍渾身是膽也。”

趙雲,不僅有勇,而且有也有謀也

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名全軍回國,讓趙雲斷後。趙雲不動聲色,沉着應對,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命令部隊在暗中埋伏……

不久,司馬懿的軍隊到達。霎時,萬箭齊發。司馬懿生性多疑,以爲後面還有更多的伏兵。就惶恐的下命令:“窮…寇莫追…窮寇莫追…”語音未落,司馬懿的馬就中了一箭,倉促逃跑。事後趙雲以零傷亡的成績,讓諸葛亮喜出望外。還稱讚趙雲說:“子龍,有勇有謀也。”

在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趙雲病亡。諸葛亮,頓時呆若木雞。接着對天長嘆說:“老天斷我一臂啊,老天斷我一臂啊!”沒過多久諸葛亮也身亡與五丈原。

趙雲,20歲就投靠劉備,60歲病亡。40年的戎馬生涯,立下無數的赫赫戰功。其中着名的戰役有:斬裴元紹,奪臥牛山,單騎救主,截江奪阿斗,拒漢水單槍寡敵衆”這種種汗馬功勞,皆出自常山趙子龍之手!

我敬佩子龍。敬佩它的膽,穿梭於百萬雄兵之中。我敬佩它的勇,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敬佩它的謀,零傷害嚇跑司馬懿。我敬佩它的忠,爲救少主不顧自身。所以我在這樣稱讚趙雲:“有勇有謀,穿梭雄兵之中。肝膽相照,救主不顧自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