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經驗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1W

注會考是不是學霸做的事啊!其實學渣也是可以去嘗試的,不信的話請看下文本站小編特爲大家總結了20xx注會經驗範文,歡迎閱讀

注會經驗
20xx注會經驗一

關於科目搭配

(1)除非你可以在家專職複習或是悠閒的在校學生,且有很長的連續複習的時間,個人更要有非凡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否則絕對不推薦一年報2科以上。因爲CPA每一科都需要你下很大工夫及很多時間去學習及做題,如果報了太多的科目,一來會導致單科複習的時間減少而草草收場;二來就算你時間充足,長期作戰在多科間循環會導致你頭腦混亂,而且太早複習的東西遺忘性會較高;三來到了後期時間較緊時,你往往會不得不放棄其中某一科或某幾科,等於在那裏的努力與時間完全浪費。不如有計劃有搭配地報考適量的科目,好好安排時間擬定複習計劃,細緻認真地學習,才比較有機會一擊即中。

(2)在科目搭配上:一般會計和審計在同一年考較好,因爲審計很大部分都是考與會計相關內容,如果不同一年考就等於你的會計要複習2次;經濟法和稅法不推薦同一年考,因爲都是屬於記憶性科目,在一起考頭腦負擔太重,可能對記憶效果有不良影響;財管比較隨意,可以與兩法任意搭配。稅法和會計在不在一年考,較爲見仁見智,有些人認爲稅法有很多與會計相關的內容,在同一年考可以幫助理解。就我的經歷而言,我反而覺得由於會計和稅法對許多地方的處理有所不同,在同一段時間複習反而經常引起混淆,其實稅法與會計處理上有關的地方不多,不在同一年考影響應該不大,況且一年同時考會計,審計,稅法三科,負擔稍嫌太重。

(3)推薦搭配(3年計劃):1.會計、審計;2.財管、經濟法;3.稅法

至於考試次序問題,我覺得應按個人實際情況而定;如果你爲會計專業學生,那你可以選擇先考會計,審計,稅法等較熟悉的科目,後考財管經濟法等較陌生的科目;如果你爲非會計專業學生,入門時先考財管經濟法,拿到手後再攻會計審計也不遲。文科好的人可以先考2法,後攻財管;理科好的人財管應手到擒來,可能對2法要下多點苦工。還要看個人傾向,是先難後易,還是先易後難,前者可能屢戰屢敗而放棄,後者可能因弱點科目久考不過而導致已過科目的失效。其實考試仍需幾分運氣,計劃周詳也趕不上變化快,仍是要因地制宜,視自身實際而制定策略。總之,以上只是個人考試的一點經歷和看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也不一定能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同。而且我考試的時候所用到有3本書現在都已面目全非,可能我講的東西也已不適合今年的CPA考試,但是身爲在CPA考試這個苦難中掙扎過的人,還是想把自己的一點點看法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廢話了這麼多,大家見笑了!

20xx注會經驗二

1.複習必備的3份資料:教材,習題,電子書(來自網絡上同仁們的無私奉獻,我一般看講義)。

2.我的經驗是第一遍先通讀教材,結合習題中的考點精講和電子書的講義,把書裏的重點字句劃出來,方便第二次看時可以節省時間。(個人覺得教材的廢話實在太多了)結合習題中每年考題部分,在書中標示相應的考點(註明考試年份,考題類型),使你能直觀地把握真題的方向,比較容易抓住重點複習。(有些科目的某些章節來來去去只在幾個地方出題)

3.第二遍複習主要看書裏劃出的內容,如果時間允許和自己願意的話,最好可以自己總結一份筆記,總結有利於你進一步理解書中內容,更有條理地記憶,也方便隨身攜帶,在臨考前時間緊迫的時候可以迅速翻看。

4.第三遍主要是看筆記迅速把書裏的內容過一遍,遇到仍不熟悉或很重要的知識點再列一張清單,考前再看一遍。

20xx注會經驗三

1.必備物品:質量較好寫起來舒服的筆,可以提高你答題的速度;塗改液及膠紙之類千萬別帶,因爲用了是不給分的;標識比較清楚的手錶,不是每個考場都會有時鐘,做題時要隨時根據剩餘時間調整策略,手錶是很重要的;2個以上的計算器,千萬要買質量好的,這是我遇到過的最深刻的教訓,特別是在考財管時遇到計算器壞了,真是欲哭無淚啊。

2.初次考試的人要注意:CPA考試有個比較特殊的地方,要把大題答題紙上的一張條形碼貼到答題卡上,千萬別忘了,要不然你的大題就沒分了。

3.在填好資料和可以開始動筆之前,會有幾分鐘的時間,很多人都會趁這個時候開始答客觀題,但我覺得這段時間最好先把整張試卷瀏覽一遍,特別是大題部分,看看幾個大題到底考了哪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你掌握得如何,那些大題的步驟繁不繁瑣,計算麻不麻煩,你對哪些題較爲有把握得分,先理出一個答題的大致順序來,先易後難,把能拿的分先拿到手,不要爲了鑽沒把握的難題而最後不得不放棄自己可以得分的地方。而且先對試卷有個大概的瞭解,也能使你心中有底,做起題來也少了幾分慌張。而在瀏覽的過程中,你可以把題目會用到的比較繁瑣的公式先用鉛筆寫在試卷上,或者將某些答題的法條先簡要地寫下幾個字眼,因爲答完客觀題之後,你的精神已耗費了不少,到時頭腦也沒有這個時候清醒了,有些本來就記得不太牢固的東西可能會遺忘或者不太肯定,先把它寫下來比較保險啊。

4.說到考試的策略,我覺得最重要的兩個字是:放棄。CPA的考卷一般是答不完的,要通過考試不是要你做完更多的題,而是要你做對更多的題,速度是一定要有的,但是要來自平時多做練習的日積月累,而不是在考場上心急如焚地一味求快,太急躁的心情只會讓你失去清晰的思路和細心的計算,而面對超多陷阱計算又繁雜的考題,你所犯的錯誤只會比平時更多。上面說到做題要先易後難,先簡後繁,把你有把握做對和比較容易做對的先做好,先拿了一些分在手,纔可以用較爲沉穩的心情去應對其他難題。另外,有幾類題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我覺得是應該先放棄的:

(1)具有總結性意義的計算:比如稅法的所得稅大題中的最後一步關於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雖然只是數據的加總,但由於它是以上十幾步的總結,在你根本無法保證自己每一步都能算對的情況下,做這一題得分的機率是很低的,不如放棄;還有就是審計或會計在調帳之後編制報表的題目,也是跟之前的調整息息相關,計算又繁瑣,所佔得分也不多,在時間不多的情況下,不如不做。

(2)計算複雜易錯費時又佔分數極少的題目:比如財管那個相關係數的公式,本身公式的記憶就十分困難,計算起來不僅要對一堆數據列表之後平方再加總再開方,一不小心就會出錯,而就算慢慢做好運做對了,所得也不過是區區2分。還有某年的計算題的最後一步,要算一個公司的現值,需要將幾年的現金流量先算出來,再乘以不同的年金係數,這個計算過程單是按計算器都很容易出錯,得出的數據又有很長的小數點,還要小心不要抄錯,總之你十分謹慎認真地做完這一切之後,得分大概不會超過3分,但浪費的時間和精神可真的不少,完全不成比例的。

(3)題目中一環扣一環,一步錯以下就全部完蛋的題:最典型的例子是會計中的長期投資題目,特別是那種綜合題,從初始投資成本確認,到股權投資差額攤銷,其中又有收益和股利確認,再到減少投資,從權益法轉成本法,之後再攤銷等等,這一大輪下來,就算你思路再清晰,對每一步的分錄記得再清楚,也難免會出些小錯,而你的一步的小錯,會導致你後面完全正確的分錄的金額錯誤。當然,我不是說要放棄這種綜合題,而是當有另一道綜合題是對每一個審計調整事項做相應分錄,而各步之間均無關聯的話,那你一定要先選擇做這種啊。我第一年考會計的時候,就是自認爲對長期投資和合並報表熟悉無比,先做了那道大題,耗費了很多精神不說,可能真正拿到的分也不多,最要命的是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清醒去做另一道關於審計調整的題目,天知道那道題纔是比較好拿分的啊,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