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4W

古詩詞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遺產中的精華,其地位不可小覷。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有關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的範文,歡迎閱讀!

有關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

有關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篇一

古詩,以她那豐富的內容,深遠的意境,優美的韻律而成爲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古詩在國小語文教材中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是小學生接觸瞭解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好教材。但由於古詩的形式體制、遣詞造句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古詩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往往教師在教學古詩時,介紹講解,強調字詞,逐句解釋。學生埋頭筆記,學會的標準就以會背、會解釋來衡量。學生究竟從詩中領會了多少美的意境,無從談起;究竟得到多少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也無從落實。其實,古詩的教學也應該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發展他們的思維,鍛鍊他們的能力,讓古詩教學也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

一、 從整體入手,啓發學生思維

有些教師在教學古詩時,一般從字詞着手,逐詞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詩弄得支離破碎,也使學生學習失去了新鮮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探索性。我認爲只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學過程,從全篇着手,從整體出發,啓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例如,教學《惠崇春江晚景》這一首詩時,教師精心設計了這一問題:你認爲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帶着問題自學古詩,興趣倍增。他們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相互討論等辦法尋求答案,各抒已見,教師再適當加以點撥,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充分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 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選入國小教材的好多古詩,大多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題材,如《小兒垂釣》、《蟬》等,在教學這些古詩時,不妨讓學生自己來表演詩中的人物動作,使學生在開開心心演小品的過程中,體會詩中所描寫的內容,增加對詩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學《早發白帝城》、《山行》等詩時,教師也可以運用簡筆畫來輔助教學。教師畫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學生添上朵朵彩雲;教師畫上一條長江,請學生加上一葉小舟,再畫上重重高山;或是請學生動動腦,畫出其中一句的畫面。在作畫過程中,學生在逐步加深對字詞、詩句的理解,同時因爲動腦又動手,興趣濃,積極性高。 隨着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多種媒體都可以參與到古詩教學中來。學生可以從屏幕上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響中感受處處聞啼鳥。不管用什麼方法,目的都是爲了調動學生學古詩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探索,去發現。

三、 抓住朗讀環節,讓學生品味詩意

經常聽學生讀古詩如小和尚唸經,咿咿呀呀,拿腔拖調。其實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它和仄壓韻,本身的節奏、音律就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生通過正確朗讀,更能理解詩的內容,領會詩表達的意境。在古詩的朗讀教學中,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傳授一些古詩朗讀的基本技巧,如停頓、重音、語速等,同時明確相對應的符號,如停頓 / ,重音用 · ,延長用---等。在古詩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古詩不斷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動手動口,給古詩加上各種朗讀符號,自己練讀,再同學間互讀,接着全班試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詩的音韻節奏,領略詩的音樂美,併發揮想象,感受詩的意境。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練習朗讀,不光提高了他們的朗讀水平,還能加深對詩的內容的理解,不是俗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嘛。

根據古詩的特點,以及國小生的實際,教師本着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用心編排教學過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啓發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古詩學習中,讓學生見前人之所見,聞前人之所聞,想前人之所想。讓學生在古詩學習中掌握一些學習方法,不斷向課外拓展。

有關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篇二

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們大都具有如下特點: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一輩子都難以忘掉。 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孩子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古詩審美教學中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反覆吟誦,感受形象美。

通過反覆吟誦來體會文章的美感。只有經過充分地、反覆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細緻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二、深入理解,體驗情趣美。

古詩的語言凝鍊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古詩語言簡潔所帶來的一些特點,比如詞序倒置、成分省略、語句濃縮、意思跳躍等,都構成了孩子們學古詩的障礙。先讓孩子們理解重點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行詩、整句詩、整首詩的意思。解釋時,只要將意思說通即可,不必按字的順序來解釋。通過深入理解,古詩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難體會出來。

三、多方遷移,領悟意趣美。

我們在古詩教學中有時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那我們何不讓孩子們對內容做回味、做遷移呢? 1、將古詩改寫成短文。 在孩子們領悟了古詩描繪的那種美的意境之後,讓孩子們將古詩改寫成短文。當然在改寫之前,還要提醒孩子們詩的內容,除了古詩所描繪的內容外,還可以做合理的想象。改寫是對孩子們一種美的薰陶,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促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古詩內容。 2、鏈接課外閱讀。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古人寫作的祕訣。每學好一首詩,就要求孩子們去找同一類的詩,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 我們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古詩的意趣美這一內蘊力,催動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產生最佳的審美效果。

有關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篇三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古詩教學是語文課程中重要的一個版塊,每個學年都規定有具體的數目。會背會理解,能品意境是我們語文老師進行古詩教學的基本要求。大部分老師在教授古詩時常犯的一個垢病是:每一首古詩採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葉聖陶老師曾說過“古詩教學,重在陶冶情操,擴展想像,如果能抓住要點,講解其中一兩句就可以了,不必進行繁複冗長的講解。”爲此,我認爲一個老師在組織學習古詩時,首先是要對古詩進行全盤的備課。只有對古詩的背景、作者等方面瞭如指掌才能對古詩進行有效的教學。

一、緊扣課改理念,爲師者首要觀念轉變,摒棄教師板書,學生抄記的確滿堂灌思想。要想法設想引導學生轉變方式,嘗試自學。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國小語文教學要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新理念下的古詩詞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在教學古詩《江雪》時,由於這首詩內涵豐富,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每一部分我都是放手讓學生嘗試在前,學生能學會的就不教,確實不能學會的也是先讓他們自學後再教。充分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嘗試朗讀、嘗試講詩意、嘗試自己解答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很高。“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告訴我們,詩進入了學生頭腦,是詩意迸發的前提。

二、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程序。自學瞭解作者,查閱寫作背景,熟讀成誦,嘗試理解詩意,體會表達感情。

三.教會學生理解詩句的辦法。常有、較有效的辦法是拆字理解連成句子的辦法。四.舉行快速背誦古詩比賽。提示法,對仗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