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研活動發言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3W

各位理事、各位老師:大家好!

數學教研活動發言稿

我叫xxx,是來自xxx市xxx區的數學老師。我的論文主題是:山區學校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3年大學畢業後我便一直在山區學校擔任數學教學,對山區學校的現狀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山區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學生基礎、家庭條件、家長素質、社會環境與城市學校相比較,都存在明顯的差距,兩者間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動密集型企業需求大量的勞動力,因而山區農村人員不再束縛在土地上過着“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外出能輕輕鬆鬆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學畢業生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職位而待業在家。這讓山區農村不再以“讀書跳農門”爲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誤以爲從此“讀書無用”,在實用主義思想的驅動下,很多家長和學生便失去了求學的源動力。通過近些年從家訪中瞭解到,在山區孩子的家長中,約佔三分之一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學習,多學點知識;約三之一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任其自然;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從內心深處就不希望他們的孩子一心放在學習上,後怕孩子升學對他們帶來經濟上的壓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爲自己減輕負擔。

山區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與城市學校相比較,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鄉鎮,地處山區,地形複雜,地廣人稀。全鄉一個年級不足130個學生,因爲相互分隔很遠,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鄉鎮中心開設兩個班外,不得不在另兩個地方各開一班。資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設施陳舊落後。我們學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國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棟教學樓,而教師和學生宿舍還都是在破舊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學樓後纔有了唯一的一間多媒體教室,要用多媒體教室上課時,老師們必須事先調配好,這也嚴重影響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近年來,生源在快速地遞減,教師隊伍也就只有讓其自然遞減,沒有增加新生師資力量的機會,教師隊伍嚴重老齡化。全校三個年級六個班,連同管理人員在內,共22個教師,30歲以下的只有2人,其餘的都在35歲以上,其中45歲以上的9人,佔總數的41%,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3歲。可以說,這樣的年齡結構是嚴重青黃不接的,學校也因此缺少足夠的活力。再者,由於早期山區學校沒有電腦設備,使得很多年齡大一些的教師至今還不能靈活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授課。

山區學校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外界的新事物,知識面與生活條件均不可與城市孩子相提並論。很多學生對火車、高速公路等許許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認知基礎。學生大多離校遠,而學校的住宿條件又只能讓很少數的非寄宿不可的學生在校住宿。有些離校遠一些的學生,早上6點鐘起牀生火做飯,7點以前上路,冬天時要打着手電筒出門,8點鐘趕到學校時已是正式上課時間。爲了孩子們的安全,學校只有壓縮中午休息時間,以便下午早點放學好讓他們早點回家。特別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三、四歲的年齡,便要一邊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一邊還要替父母照顧好年邁的爺爺奶奶,這不僅在成長中缺少關愛,也會影響學習。

種種問題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城鄉教育不均衡的具體反映。作爲一名山區教師,在面對這種狀況時,當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應積極地尋找對策與方法,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在山區學校數學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學之路和化解疑難問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

首先做到:主動親近學生,適時個別輔導。山區學生大多膽小,怕見老師,不大主動找老師尋求解決心中的疑問。這需要教師先主動地找學生溝通,建立一種平等、可親的關係,讓學生樂意親近自己。我教過的一個汪姓的學生,屬單親家庭,父親長期在外打工,在家沒有人監管,是典型的“留守兒童”,身上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剛從國小升到國中時,上課不聽講、課後不做作業。爲了幫助其搞好學習,養成良好習慣,我幾乎天天利用課餘時間找他進行單獨輔導,糾正他的一些不良行爲。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這個學生也能和其他學生一樣認真聽講、及時完成家庭作業,能主動接近老師,待同學友好,學習上有很大進步。

當學生在學習上或其它方面存在問題需要家長配合時,作爲山區老師,也常常是主動“找上門去”與家長溝通,很難象城市學校那樣家長主動了解孩子的情況。因此,作爲山區老師,更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記得兩年前,有位學生經常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一打聽才知道,是他父親常邀鄰居來家打麻將,喧鬧聲影響其學習。爲此,我曾登門做家長的工作,家長也因此受到感動而不再邀鄰居來家打麻將,還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其次就是:淡化升學目標,強調實際應用。既然家長和學生中有許多人認爲不能升學、數學沒有實用性,“讀書無用”,那麼我們就應強調數學教學對培養學生品質和能力的作用,讓家長和學生對數學課程有更深更高層次的認識。本人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都特別強調,對數學的學習不只是爲了升學,而是通過學習數學這一過程,培養學生一種對事認真、細緻的品質和提升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生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時,最易出的錯誤就是符號上出錯,有時從上一行抄到下一行也會把“-”號漏抄。我便利用這一問題,對學生及學生家長強調,我們不斷地進行這種數學運算練習、矯正錯誤,不僅僅是解決學習數學的問題,而更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一種對事認真、細緻的品質,這種品質有利於日後的工作和生活。數學中的許多解題方法、思維方式,在生活中也同樣應用得到。讓學生和家長對學習數學的目的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而不是侷限於學數學只是爲了升學或解決簡單的計算。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本人更多地注重山區的特點,多聯繫學生已有的感性認知基礎進行教學。例如:學習七年級第三章(人教版)油菜產量計算這一節時,我先詢問幾個學生這幾年家中水稻、油菜的種植情況和產量問題,聯繫他們親身經歷的生活,激發興趣,然後轉入到課本例題,讓大家通過解決課本例題的同時來掌握處理自身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受學習數學在生活中的用途。

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條件,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 “圖形的認識初步”時,本人便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選取的一些圖片比如立交橋、民居建築等作較爲詳細的介紹。同時,在圖片篩選時,注意適當選取學生身邊的實物,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生活中數學問題的存在,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爲山區老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應更多地注重山區的特點、克服困難,設法聯繫學生的感知基礎來創設問題情境。聯繫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需要”而激發興趣,令其由被動走向主動。我們也常說“需要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真正感受到“需要”而做到“我要學”,認爲學有所用時,我們纔有可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作爲一名山區教師,當然希望學校的教學設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使其基本上能運用現代教育技進行教學。也希望能到外面參加一些培訓學習,開拓視野。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愛山區孩子的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