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的發展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9W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是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作出的科學定位,也是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要歷史貢獻,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當代大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的發展心得體會

科學發展觀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志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創立鄧小平理論,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纔是硬道理、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們黨的發展觀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迅速發展。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等,使我們黨的發展觀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學發展觀正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科學發展觀是在借鑑國外發展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當代世界發展的實踐表明,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應該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我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完成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雙重任務,面臨着加快經濟增長和保護資源環境的雙重壓力,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重複其他國家走過的老路,而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正是在深刻總結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順應了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反映了當代世界最新發展理念。

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對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大指導作用。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所追求的全面發展,就是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這四個方面是緊密聯繫、相互影響的。其中,經濟是基礎,只有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才能爲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物質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對於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有着重要的保證作用,只有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才能爲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文化是經濟、政治、社會的反映,又對經濟、政治、社會建設有着重要的影響作用,只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爲經濟、政治、社會建設提供有力精神支撐;社會建設是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在社會領域的綜合體現,只有大力加強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社會條件。

科學發展觀是協調的發展觀。要實現全面發展,必須立足新的歷史起點,處理好由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因此,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發展的正確道路和政策途徑。協調發展,是指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的發展觀。人類的延續和代傳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發展都應該爲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發展留下空間和條件。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總之,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爲一個互相聯繫、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抓住了發展的內在規律,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作爲當代大學生,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接班人和生力軍,我們要牢固樹立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科學發展觀。承擔着繼往開來、迎接挑戰、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我們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關係到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順利進行。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作爲大學生,要堅持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須樹立科學的社會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始終把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爲根本任務放在首位,深刻理解“發展纔是硬道理”的科學內涵,充分利用現有的優越環境和良好的學習條件,自覺爲振興中華而刻苦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進行技術創新,掌握和發展第一生產力。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個人就靈魂,決定人發展的大方向,是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基礎。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可以激發人們掌握科學技術、鑽研業務、貢獻社會、造福人類的積極性,可以彌補智力方面、文化業務基礎方面的不足。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業務素質,使人能以科學的態度、按照科學的方法遵循客觀規律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獲得最佳效益。不斷提高文化業務素質,可以更好地爲人民服務,推動社會進步。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業務素質。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如果一個人缺乏科學精神,文化業務素質差,對社會的用處不大,就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即使一個人掌握了高新技術,但如果他思想政治素質差,缺少人文精神,也可能無益於社會。通過對思想道德價值的確認,內化爲自身發展的需要,逐漸培養自覺祟尚先進文化和主動追求高尚思想道德的精神境界。

作爲當代大學生,一方面我們要擴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學會關心他人和社會,把自己融入社會,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以人民、國家的利益爲重,個人利益服從集體、社會利益,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我們要在肩負起爲“振興中華,實現四化”而勤奮學習的社會責任的同時,通過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時間深入社會大家庭,開展形式多樣的國情與社會調查、科普宣傳、專業知識宣傳、文化下鄉和智力扶貧,積極開展杜區服務等活動,加深對國情的瞭解,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爲人民服務作爲自身追求的一種需要,並努力實踐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會允許的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實現個人的利益與價值,創造豐富多彩的、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把聰明才智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推動社會進步和自身的發展。

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不斷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質和能力,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的精神;艱苦奮鬥、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學習科學文化和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學習書本知識和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和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和進行艱苦奮鬥的統一,把自己培養成爲理想遠大、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勇於創新、全面發展的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實現人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