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領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時代意義

來源:瑞文範文網 4.71K

XX年年11月,省委宣傳部對全省新聞媒體負責人進行了分期分批的集中培訓學習,學員們連續四天,學習了xx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學者專家們關於河北經濟發展形勢及重大問題和新形勢下新聞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要求等精彩報告。

學習領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時代意義

通過學習,提高了理論水平,特別是對黨中央關於科學發展觀理論提出的時代意義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1、科學發展觀是在汲取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借鑑國外發展理論有益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爲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提供了廣闊的世界背景環境。

20世紀四十年代,在飽受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巨大災難之後,海外殖民擴張被世人拋棄,加快經濟增長成爲各國的共識,傳統的經濟發展觀開始盛行。但是,在傳統的發展觀念指導下,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不重視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導致一些國家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後,能源、資源日趨緊張,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以及社會兩極分化、失業增加、政治動盪等問題,經濟增長並沒有給廣大人民帶來更多的實惠,未能實現持續的增長和真正的發展。人們開始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經濟增長卻帶來越來越多的發展問題的。

到1960年代末期,各國越來越認識到了傳統的發展觀唸的缺陷,開始更多關注生態問題,認爲生態快到極限了,而伴隨着生態極限的到來,經濟增長也就會到極限了,於是產生了“發展=經濟增長+自然生態”的發展極限論。這種發展思想是在1969-1973年間由羅馬俱樂部的未來學派提出的,他們把自然生態納入到整個發展系統,指出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係,對於幫助人們從傳統的經濟發展觀的種種誤區中走出來,發揮了巨大作用。發展極限論有力地衝擊了傳統的發展觀,但其自身也存在諸如忽視科技進步的作用、忽視人的積極能動作用等多方面不足。

到1970年代中期,可持續發展理念開始出現。1987年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在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會議上主持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的發表,可持續發展概念開始逐步確立。與此同時,對於人的關注不斷得以在新的發展理念中體現出來,產生了“發展=經濟+自然+社會+人”的綜合發展觀、“以人爲中心”的發展觀等等新的發展思想。綜合起來看,相對於傳統發展觀,新的發展觀念主要實現了三個方面大的轉變:一是從以工業化爲目標的“增長第一”的經濟發展導向轉到提倡社會的綜合協調發展;二是從以物爲中心的發展轉到以人爲中心的發展;三是從不惜以破壞資源、環境、生態爲代價追求經濟的一時繁榮,轉到主張可持續發展。伴隨着人們對發展問題在認識上的逐步深入,以人爲中心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觀念得以在實踐中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所推崇。對此,***的科學發展觀在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和世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強調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把中國的發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來思考,反映了當代世界最新的發展理念,順應了世界發展潮流,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

2、科學發展觀是在總結長期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5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特別是2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是科學發展觀形成和提出的國內背景。

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就長期面臨着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以***爲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完成了第一個歷史任務。新中國成立後,第二個歷史任務就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蘇聯社會主義發展模式”。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初,蘇聯模式的弊端已經暴露出來,面對資本主義的嚴峻挑戰,面對“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發展問題成爲我們黨亟待解決的中心任務。因此,***開始提出“以蘇爲鑑”,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的任務。他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進一步提出了中國要走“工業化道路”的想法。黨的八大是關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重要的會議,八大提出的許多觀點,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強調要保護與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等,後來被證實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此外,“統籌兼顧,適當安排”、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各方面的矛盾和問題等重要方針的提出,都是***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探索的成果。但是,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我國的發展事實上走了彎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逐步開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強調,我國目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特別是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以及實行改革開放、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講質量講效益等一系列戰略思想和方針原則,實現了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認識的一次飛躍,爲中國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南,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

十三屆四中全會後,以***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着眼於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和國內改革發展的新任務,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並提出了要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發展包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實現區域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速度和效益的關係等一系列重大關係等理論,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表明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實踐中,我們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新突破,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特徵和中國國情,認真研究和回答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擴展理論視野,不斷作出理論概括,形成了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實踐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爲目的,重視改善人民生活,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各方面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必須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妥善處理好城鄉、地區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必須注重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避免以犧牲環境爲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現階段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新世紀新階段的實踐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直接時代背景。

科學發展觀的正式提出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爲什麼我們黨會在這個時候提出來?科學發展觀的直接催生劑是十六大以來的新的實踐及其要求。梳理十六大以來的發展情況,至少有三個大的因素可以成爲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直接原因。

1.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提出,首先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着直接的、內在的聯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到二十世紀末,我國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這種小康又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比如,XX年進入小康社會時確定的16項檢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中,到XX年起碼有三項沒有達到:農民的人均收入、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等。這三項指標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即城鄉差別、區域差別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已經影響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黨提出的全面小康目標中,已經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諸多基本要求,表現爲,一是經濟目標在“翻兩番”的基礎上,提出了工業化、城市化、社會保障、市場體系建設等全面的要求;二是提出了民主、法制、**等要求;三是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四是將生態文明納入目標體系之中。

年發生的“非典”事件,可以說直接刺激了科學發展觀的產生。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雖然前後只有兩個多月,但是,對於經濟發展特別是對於旅遊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對外貿易業等造成很大損失。當時,隨着非典病毒的蔓延,整個中國社會人心浮動,衛生資源嚴重不足,我國社會發展的滯後性暴露無疑。黨中央把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時研究和部署防治工作,取得了抗擊非典的重大勝利。同時,中央也深切體會到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抗擊非典的鬥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不久,黨中央就提出要貫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針。由此可見,非典事件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一個重要的直接的因素。

3.關鍵時期的要求是科學發展觀產生的一個直接的客觀原因。

值得我們高度注意的一個數據是,到XX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1000美元。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之後,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舉措得當,就能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平穩進步;應對失誤,則可能導致經濟徘徊不前和社會長期動盪。一些拉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就在這個階段出現過經濟停滯甚至社會動盪、政權更迭等。當前,我國面臨的既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一個社會矛盾和問題較爲突出的矛盾凸顯期。綜合來看,在當前這個新的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一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完善;二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需要根本改變;三是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任務十分突出;四是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繁重;六是縮小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鉅;七是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高;八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的要求更高;九是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一系列新課題;十是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不利因素需要面對。科學發展觀就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現階段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之所以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要求,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科學發展觀從實踐中來,有着堅實的時代基礎,必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掌握了科學發展觀產生的時代背景,纔會更加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創新融入到順應時代要求這樣的思路上來。

1、增強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把學習的過程,當做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過程。當前,世情、國情、黨情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呈現出新的特點,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中,國際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展的外部環境複雜多變,我們的經濟社會也面臨着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對我們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維護人民羣衆利益,提出了嚴峻考驗和要求。

2、緊密結合宣傳思想工作實際深入紮實開展學習時間活動

首先加強理論學習,這次集中學習,爲我們進一步系統深入學習和踐行科學發展觀活動提供了機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宣傳工作的根本任務。我們要切實努力使宣傳工作更加貼近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統籌運用媒體,加強宣傳,營造氛圍,振奮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3、加快步伐,加快發展文化事業

當前,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正面臨着改革開發新的機遇。如何深入研究進一步整合文化資源、打造富有亮點的文化載體,仍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點,另外,深入研究如何創造更加良好的文化發展環境和條件也很重要。

4、有新作爲爲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工作

讓廣大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羣衆需求,時刻把維護人民羣衆的文化利益放在首位,研究新形勢下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的特點和規律,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積極探索羣衆易於接受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宣傳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