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導學案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1K

暑假導學案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

通過這次學習第三代“導學案”的應用後,讓我在思想理念上更進一步的轉變,從而更深刻的瞭解學案的優點編寫和使用,在業務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下面就本次學習“導學案”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暑假導學案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一、導學案學習過程。

主要包括學習的主要環節、形式及相關學習活動,每個知識點的形成過程,包括達標訓練,以發展各類學生的潛能,我們一般是分爲下面幾個內容。

(1)回顧舊知,複習自測主要是對與本節課相關的一些知識進行突出、提示。有時也可用來引出課題。

(2)導學過程,含教學內容、情境、問題、方法、媒體設計等,把知識問題化,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閱讀課本,帶着問題去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程度的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充分體現學案導學的功能。通過實驗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典型例題解析等模塊使學生接受新知識,並達到對新知識的深化理解。

(3)小結,對所學知識系統化,可要求學生不看課本,對照學案進行。加強總結反思,及時確認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這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設計學案時,必須留有小結時間,指導學生對本課時學習內容、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

二、學案的使用。

1、結合學案 課前預習。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通過自學課本、查閱資料和與同學探討等方式把教師設計的學習目標和知識結構進行一番的思考和探究,對照學案進行預習,一般是要求學生通過預習解決基礎知識,找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和存在的疑問。

然後,把學案上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完成,把疑問做好標記,上課時解決。而且在課前把學生預習過的學案收集起來,進行查閱,深入瞭解學生預習所達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把握講課的方向和重點。

這樣可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就切實做到了“先學後教,問題教學”。久而久之,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更加樂於學習。

2、小組互助 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主要是解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疑問。在課堂上,

首先,要組織學生交流課前預習情況,並予以簡要的總結、恰當的評價。通過交流、評價,一方面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另一方面是瞭解學生對學習新課內容的認知基礎和主要問題,以更具針對性地突出重點難點。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多樣的,有一些可以直接互換看法,闡明理由,然後交流,確定答案;要充分發揮小組優勢和學案優勢。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要迅速準確地捕捉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並適時地予以啓發,嘗試釋疑。

3、精講點撥 解難釋疑。

在經小組交流後, 問題基本都能解決,但有個別難度較大,學生理解不夠透徹或根本不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採用兩種方式處理學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

一是點撥:在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的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其中,適時點撥;或是某個問題,某個組已經解決,其它組仍是疑點,教師可讓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做一次“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講解,教師補充點撥,這也可以說是討論的繼續。

二是精講,對於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 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下,教師應針對疑難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 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並以問題爲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 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4、達標訓練 補償矯正。

在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理清知識點後,教師應設計一定的達標練習,讓學生當堂訓練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的熟練程度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爲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可以採取分層達標測試,將測試題分出檔次,一般是分爲兩組,較簡單的題目要求全做,較難的題目要求可以部分選做。針對達標訓練中再次出現的問題,教師除了再次展示解題思路,引導學生突破問題外,還應再補充練習題,引導學生反覆進行鞏固性訓練。只有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才能進行內化整理,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中,進而達到知識的鞏固與遷移,形成個體的創新性能力。

導學案是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的一種教學方案,主要從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學習實際考慮,幫助並促進他們自學。所解決的重點問題是“學什麼”、“怎樣學”、“學到什麼程度”,力求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主人地位上來。導學案是師生共用、共同參與、良好互動的載體。

通過編制運用“學案導學”教學,能夠解決“以學生爲中心”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爲主體地位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實現兩個前置:即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使學生能夠在學案的引導之下,通過課前自學、課堂提高、課後鏈接等環節的調控,降低學習難度。而教師則藉助“學案導學”這一載體,能夠將教材有機整合,精心設計,合理調控課堂教學中“教”與“學”,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饋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導學案”的着眼點和側重點在於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其本質是教學重心由教師如何“教”轉變爲學生如何“學”,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

導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較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自己將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要突破的難點知識。

2、設計的問題要有啓發性,對課本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導學案的設計爲師生帶來了很多好處:

1、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節,學生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麼或者教師授課不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藉助“導學案”完成課前數學學習。因此我們將導學案中的課前導學提前一天發放。對於課前預習的落實,在上課前我們會將課前導學案收回批閱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教師便可以適當調整教案,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2、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教師的課堂授課:

爲了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上要求我們做到三講三不講:“講重難點、講易錯點、講易混點;學生會了的不講、自己能會的不講、講了還不會的不講”。可是哪些知識點學生易錯,哪些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學會的,這要求教師必須準確掌握,不能僅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的教學經驗。

另外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更多好的思路。我們在教學中常發現,對於某些較難理解的問題,有時學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講給同學們,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簡潔。因此當我們通過課前對導學案的反饋,還可以讓我們在課堂上該放手時就放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這不僅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能極大限度的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聽講。

學生重點聽什麼?我認爲,學生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明確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上課聽講的重點自然就有了。一節課40分鐘很難保證學生每分鐘都在完全投入的認真聽講,因此重點聽什麼就成爲學生學習的重點,沒有保質保量的課前預習,學生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課堂學習效果。課前的導學案反饋也是對課前預習質量的監督。

導學案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暑假導學案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2

近兩年來,在上級領導部門的大力倡導下,學校積極開展新課改探索,營造了新課改的大環境。本學期,我們學校繼續大力推行學案式導學新的教學模式,努力使新課改進入深水區。我積極響應學校新課改的號召,踐行學案式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摸索之後,我獲益匪淺。爲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單位時間課堂教學效率,總結經驗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合理分工,羣策羣力。

傳統的教案是教師自備自用,而在新課改導學案編寫過程中摒棄了這一點。它注重的是教師的合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在每一單元備課前由備課組長精心安排,誰負責出哪一部分的知識點和學案。學案的編寫在學校總的“讀、議、講、練、評”方針的指導下,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當堂反饋,以及課後的鞏固練習。如果我們備課組集體認爲這三課時銜接比較緊密,就設定由同一個人構思比較的好。然後集體討論。集體討論的時候先由主備人闡述自己的教學構思,然後其他的老師質疑,討論,補充。最後才形成定案。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案”到“學案”的改革,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培養纔是關鍵。我們設計的導學案增強了民主性和雙向交流性。學生藉助學案,完成課前的預習部分,通過預習就理清了學習的思路和線索,明白了自己的學習的障礙在哪裏。教師通過批改預習作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上有目標的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認爲一個老師如果不把課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話那就不是個稱職的老師。

另外,學生可以從學案上看到教師教學設計預計的課堂全過程,這樣既節約了教師呈現問題的時間,也避免了學生看完了課文頭腦裏仍然是一團漿糊的情況。甚至部分學生還能夠在學案上補充問題,給其他的學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舉一反三。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三、及時練習,當堂鞏固。

學生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一說就懂,一學就會,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說老師在時什麼都會,老師一離開教室,講的東西也跟着老師走了。這不是因爲老師沒講透,而是學生缺少相關的鞏固練習。知識是需要反覆練習,加強理解的。特別是我們的思品,有的知識的應用,解題的技巧是需要反覆舉例練習,才能加深記憶。

導學案的大容量就是爲這一點而設計的,而且上面的習題都是教師精挑細選出來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講精練。

四、教後反思,精益求精。

導學案教學模式更注重教後反思。一堂課下來,對於預計的教學效果,教師哪些地方做到了,怎樣做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處,怎樣改進。都是值得坐下來好好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礎上,那些好的經驗要整理下來,加以推廣,讓大家共同學習。而不足之處更要好好想想,錯在了哪裏?爲什麼?怎樣處理纔會合理呢? 要給每堂課一個小結。這樣纔是一次完整的教學。 “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是導學案的三大特點。

教學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實的,有效地去開展導學案教學,切實提高課堂效率。爲此,我們需要探究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後,我將繼續爲新課改而努力,爲導學案教學而努力。

今年暑假,中心校組織我們全體教師進行導學案培訓,首先學習了第三代導學案和第一、二代導學案的區別,然後重點講解了第三代導學案的優點和具體流程,最後,組織我們自主編寫導學案,在編寫中體會導學案的精髓。通過這次學習“導學案”教學和編寫後,讓我在思想理念上更進一步的轉變,從而更深刻的瞭解學案的意義、優點編寫和使用,在業務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下面就本次學習“導學案”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導學案的作用———主要在導,即導學式教學,讓學生的學走在教的前頭,把學會學習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實和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正是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設計和展開教學過程,它既是學習的路線圖,又是思考問題的路標,把發現問題、研究和初步解決問題置於全過程,把導學指向學生的自我建構。同時,它是一種方案,爲學生提供了一種服務,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一)導學案的關鍵是:

1、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課標、備好課堂流程。 備好學生是目標、基礎和關鍵;備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備好課標是正確把握對學習的要求,把握教學的深度廣度的需要;備好課堂流程,是對教學的一個初步設計設想。

2、知識問題化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要精心設計,最好是填空。使學生通過學案學會知識、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問題層次化導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容,要分層探究,有序引導,體現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狀上升。要做到依託學案並閱讀教材,就可以瞭解概念,推演規則,應用語法,完成典型例題,基本做好目標檢測。

(二)導學案的使用——學生如何使用導學案:

1、課前必須按要求去自主學習,才能保證課上充分的互動。

2、課上互學、高效利用:課堂交流離不開導學案、 課堂展示離不開導學案、 課堂生成離不開導學案 、 課堂引導、點撥離不開導學案。

3、導學案檢查、及時到位,課下必須依據教師點撥,課堂互動成果修訂導學案,要在導學案後的空白處寫後記。每隔一段時間,將“導學案”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冊。

(三)使用導學案的要求:

1、教師在拿到導學案以後,必須進行二次備課,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

(1)是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導學案進行修訂,達到導學案的最優化;

(2)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特別是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的方法、技巧寫入學案,將導學案真正個性化。

2、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重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規律放手讓學生概括;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上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打開預先發下的導學案,明確本節課要實現學習目標,根據導學案上老師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先自己去讀書、思考,去完成學習目標中的要求。學生可邊讀邊思考、邊記錄,也可翻閱工具書查資料等,像填空等基礎性強的題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完成。

然後是小組交流、討論、檢查,進行合作性學習,而教師一定要巡視指導,要參與到各組中去討論、指導;對學生有爭議的答案可傾聽學生自己的解釋,一定要熟記於心,在講課時解決。這兩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應該佔去課堂教學一半多的時間。這個過程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思維習慣、明顯的學習障礙、學習的薄弱環節等等,以使引導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後教師就學生的問題及本堂課出現的問題精講、點撥、解疑釋惑,師生集體交流,學生歸納總結。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3、突出一個“導”字。教師要注重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學習興趣靠培養和激發,有趣且能抓住學生注意力的課堂導引,圍繞教學內容開展的有趣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有利於學生變“苦學”爲“樂學”。強調了小組合作學習,因爲小組代表的發言必須以小組討論的結果爲依據。教師要注意指導學法,讓學生去理解掌握學習方法,掌握最佳路徑,促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和知識創新能力。

4、強化一個“研”字。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課堂預設,同時充分注重課堂生成,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不重視預設,課堂會雜亂無序,不重視生成,課堂就不會精彩;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嫁接、創新,構建具有學科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加強課堂細節的研究。要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反思、要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不斷提高和發展。

暑假期間,全體教師集中學習了第三代導學案的應用。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導學案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用法,有了一些體會:導學案主要在導,即導學式教學,讓學生的學走在教的前頭,把學會學習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實和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同時,它是一種方案,爲學生提供了一種服務,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暑假導學案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3

教學的本質原本就是交往、互動。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從教幾年,一直按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習慣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幾乎很少靜下心來思考教學的真正本質。這個學期剛開學就聽聞章校長倡導教師使用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的教學理念,但個人卻固執的認爲這不過又是一個在新課改過程中出現的某種“看上去很美”課堂新模式,所以在思想上一直都沒引起哪怕一丁點的重視。但想歸想,做歸做,我還是在本學期的公開課上即《香港和澳門的迴歸》一課“使用”了導學案教學。這堂課下來,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和導學案有了新的思考。

下面我就我的這堂課的具體情況,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這課的歷史教學中,我設計了小組競賽、小組討論、探究學習的思路。所有活動都基本在男女分組的形式下進行的。此外教學資源也準備得很充分,我收集了大量的音像資料,自我預測這將是堂精彩的視聽盛會,能夠讓學生很輕鬆的掌握教材內容。

課前準備中我給我的學生下發了自己從網上隨意下載的導學案,並且對於這篇東西的使用,我對學生隻字未提。因爲在我的思想深處,這個東西可有可無。在實際課堂中,我也沒對我的導學案有任何的作爲,既沒有在課前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更沒有在課堂中按照導學案的思路來組織自己的教學。總之,現在想來,導學案於我這堂課說來,就是一紙空文,形同虛設了,所以就無同談及導學案對我的課堂產生了什麼積極的影響。

如果要給我的這堂課定性的話,它仍然是堂“披着導學案外衣”的傳統課,從某種意義來講,這是次失敗的嘗試。而失敗的根源就是我根本沒把導學案這個東西當回事。

就像我的很多同仁和領導所說的一樣:課堂上我貌似充分展示了自己作爲一個教師的風采和魅力,展示了自己本專業的“紮實”功底,但我恰恰忘了教學的真正本質,我忘了“教學的本質原本就是交往、互動”,我沒有很用心的去找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我過分的把講臺變成了自己個人的“舞臺”。整堂課下來,我幾乎滔滔不絕地向學生或描述,或解釋,或感慨,或議論,我甚至沒有空閒停下來去了解學生想說什麼。

在課堂設計中,我充分挖掘了相關的歷史題材。通過回顧香港和澳門問題的歷史由來和課前播放《七子之歌》情景的設置,學生確實感受到了這一歷史的屈辱,對朝廷的腐敗,對列強的剝奪,對國家的強盛的關係有了一個看法。而鄧小平在談判中的講話和香港迴歸交接儀式的視頻運用也起到了明顯的效果,當學生看了鄧小平講話的視頻後,他們明顯感受到了中國態度的堅決,這時學生的情緒已經有了一些波動,緊接着趁熱打鐵,立即播放香港迴歸交接儀式的視頻。學生的自豪感隨着英國國旗的下降和中國國旗的升旗油然而生。這正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一個表現。但美中不足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有部分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仍然遊離在課堂之外。現在我想,假如我能很好的應用我的導學案的話,效果可能會有很大改觀。如果課前督促這部分同學按導學案去預習,他們上課就能跟得上我的進度,在某些問題上就可能“有話可說”。而對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如果用好了導學案的話,後面一個討論題,思維就會更加活躍。

通過反思本堂課,我發現自己對導學案沒有產生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的很多行爲被我“扼殺”。所以,今後在導學案的使用上,我要重視它,只有我重視了,學生纔會在意。

其實,讓我們做出一份形式上的導學案並不難,也就是說導學案這種模式很容易複製,但難的是如何編制出一份真正能達到高效的導學案呢?通過對這堂課的反思,我還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導學案內容決不可以隨意設計

應該來說導學案的內容是決定這份導學案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決不能出現設計隨意、粗糙的情況。

首先,導學案中創設的問題不應是對教材現有知識點的簡單分解,更不是依據教材內容佈設的問題陣,而應當層層推進,前後呼應,形成有效的問題鏈。現今歷史學科的教學特別注重史料的運用,所以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認真選取跟主題相關的史料,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認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讀史料、提煉史料、整合史料,從而達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導學案中創設的問題要有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不能停留在讓學生讀教材、學教材,從教材中來,回教材中去的膚淺層面。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要打通曆史與現實的關節點,引導學生思考社會的發展脈絡,獲得豐厚而深沉的人生啓迪。第三,導學案設計的問題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義,能激活學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我想這些是很多歷史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都會體會到的,但是真要做起來卻真的非常困難。我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去了解我們學生的心理需求,瞭解歷史學科的新動向,瞭解國內基礎教育的新氣象,以使我們的課堂真正與時代同步,與學生呼應。

二、導學案決不可以取代教學設計

如果只忙於做導學案,而忽視教學設計,那麼整個教學反而被導學案所束縛,非常的沉悶、枯燥、乏味,課堂也缺少生成性,根本談不上高效。反思之後,認識到一定要加強二次備課。只有把二次備課做到位了,將導學案自覺融入到教學設計的整個流程中去,使其服從於、服務於教學的目標設計。所以導學案的精彩決定於教學設計的精彩,良好的設計能夠確保教學流程的完整運作,能夠確保課堂生成的有效調控,能夠確保教師個性的充分發揮。

三、導學案決不能代替教師的指導

導學案重在“導”,引導學生去自學、去合作、去探究。同時,是不是還要強調一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教師的作用同樣可以是“導”,是科學指導,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材料、如何提煉材料中的觀點、如何理解重難點、如何分類整理、如何構建體系。

還有一點體會就是實施導學案並不意味着教師在課堂上輕鬆了,相反其幕後的準備是更加繁複了。要想使導學案在打造高效課堂中起到應有的作用,教師要做太多的事情。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在導學案的使用過程中,還需不斷的嘗試、探索,不斷的創新,希望能取得的更好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