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7W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我參加了縣研訓中心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聆聽了四位老師的課,使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材和語文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啓發。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首先,是新課程的觀念與創新,隨着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交往頻繁,國際理解變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即人才的競爭。21世紀以來,各國着眼於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時代發展了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爲國家的重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已成爲時代的要求。

第二,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爲主轉換成啓發、發現、探究的過程;辦學方式由封閉式轉換成開放型;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爲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爲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第三,新課改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思考、去想,對他們的採用寬容的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相互學習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儘量真實,這樣既有助於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爲主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語文學習與運用;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語文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位老師四節精彩的展示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四堂課都從課堂預設到動態形成。,一環扣一環,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活動高潮迭起,教師引導巧而得法,使我們獲益匪淺。

這四節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並用,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使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創造力的激發,使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面臨的新的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天老師的學習狀態就是明天學生的生存環境。”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任重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2

4月9日,由縣教研室組織的國中語文送教下鄉成果展示活動在白廟河中學舉行,全縣有一百多位教師參加。

上午,聽了白蓮中學葉明梅和三裏畈中學肖蕾兩位老師的課,讓我對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這次聽課對我來說有較大的提高,也是一次促進我成長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下面我就肖雷老師的課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一棵小桃樹》是七年級部編版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我們都知道,部編教材中的自讀課文的助讀系統由“註釋”“旁批(不是所有的自讀課文都有旁批)”“閱讀提示”“讀讀寫寫”等組成。自讀課文的“助讀”重在“提示”,體現課標要求的獨立閱讀、自主閱讀理念,要求學生把教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應用於自主閱讀實踐。肖老師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很好的體現了這一原則,她從批註入手,把課文裏的五個批註進行分類(學生標上序號),其中批註三、四、五是提出的問題,這幾個問題不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主解決。批註二是方法指導,教師利用批註二指導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切入教學重點,從課堂實施來看,學生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同時對文本的品讀細膩,較好地理解了文本。整節課由淺入深,層次清晰,環環相扣,而且構思新穎,讓人耳目一新。這節課肖老師對文本的挖掘也比較深、比較透。對文本語言的品析,從段到句再具體到詞,可謂是逐步深入,層層遞進。首先,讓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小桃樹“沒出息”的句子,再找出這句中最能體現小桃樹“沒出息”的詞語,並說明理由。在指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同時,肖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朗讀。我們常說,有體會纔會產生情感。肖老師就是讓學生深入體會後再朗讀。可以說她的每一步教學都不是隨意的,都是有深意的。最好結合批註一,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從一棵樹到一個人再到一種情,學生對託物言志的寫法有了較好的理解。從教學效果來看,肖老師這堂課無疑是精彩的,她的語言極具感染力。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在認真聽課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會比照自己的課堂教學,這樣就能更加明確有效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3

4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藁城區國中語文送教下鄉的培訓活動。這次活動如這無聲的細雨,滋潤着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心田,如涓涓細流,給我們全體教師帶來了新的活力。下面是我這次培訓的一些體會。

這次送教下鄉培訓活動我感覺收穫頗豐。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課堂上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自然大方的教態,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教師的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重點,一步步的深入教材、深入文本。把閱讀課上得簡簡單單、清清爽爽。把語文課中的解決問題上的輕輕鬆鬆,讓學生順利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第二、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授課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讓學生用這樣的思維去思考,表達,在做練習時也同樣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完成,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也讓學生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親切的評價語言。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老師運用“你讀得很認真、你的聲音真清澈、你這次說得真好、和我們的孩子一樣聰明”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老師在課堂上用上這樣真實、自然、美麗的評價語言,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富有高效的課堂。

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向,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向同事們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鑽研,爭取更大的提高。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在9月26日這天,本人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聖水學區)數學學科“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共有3名學員教師向我們展示了3節精彩的課例,並有郭主任、於校長和高老師爲三節課做了精彩地點評,同時對“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的有機結合”和“低年級學生計算錯誤成因及對策”兩方面做了精彩的講座。讓我收穫非常多。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三位老師課堂結構清晰,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上對算理指導做到了實效,學生在說中、活動中理解了算理。在算法的訓練上,更是落到了細節。另外,三位教師都能注重情境的創設,特別是姜峯老師將情境貫穿了始終。三位教師雖然年輕,但能關注每一名學生,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幫助其改正,而不是流於形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在我的教學中,對於說理的訓練總是不紮實,對於學生懂不懂關注的特別少,總覺得只要學生會做題就完成任務了。今天三位老師的課例,讓我對自己的想法做法感到慚愧。另外,在課堂各環節的設計上應該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出發點考慮,形式應該多樣,教學方法也應該多樣,這就要求我們應將備課作爲重要的環節,想要上好精品課,就應備好課。

下午,郭主任對“論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的有機結合”做了精彩的發言。她的發言讓我對教科書的插圖有了另一種認識和想法,爲什麼我就沒有想到插圖可以多次使用,而只是侷限於一種思考方式?郭主任對插圖和練習題的解讀讓我頓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在情境的創設中,應考慮學生的認知,可以適當的變換例題,今後遇到離孩子的生活很遠的情境,我會及時換一換,幫孩子更好地理解題意。

於校長精彩地發言讓我認識到研讀教材,研究教法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教學語言嚴謹,抓住教學重難點,設計合理的情境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善於調動孩子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我要將口算訓練運用到每一節課,讓口算訓練更實效,以提高孩子的計算水平爲根本目的。對於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多從自身的教學方面反思,不要將一切都推給孩子們,這是我以後要注意的問題。

高老師對三節課的評價,不得不讓我對自己的教學重新審視,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合理?有沒有向孩子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所學內容的理解關注得夠不夠?在算理和算法的指導上是否做到了實效?在估算意識的培養中又做了哪些措施?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方面又有哪些方法?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哪方面做得都不好,特別是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方面,做不到堅持經常,這樣做不會有好習慣形成。今後我會從高老師這幾方面的建議入手,從教學目標開始思考自己的教學,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想一些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數學課堂更實效。

總之,這次活動收穫很多,希望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爭取讓自己的數學教學能力有一定地提高。最後,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做課教師和聖水學校爲我們安排的這次活動,正是有了你們的辛苦付出,纔會讓我們更快成長,萬分感謝!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5

10月18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佛岡縣教育局舉辦的“優秀骨幹教師送教下鄉”學習活動。本次活動師傅、學員同臺獻藝,展示了不同教學內容、不同風格的課堂。

活動首先由許曉環老師執教二年級《分一分與除法》,課中許老師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平均分4個桃子、平均分12根蘿蔔、平均分15根骨頭……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並在頭腦中形成相對應的表象,爲學生認識除法打好了基礎。整個課堂顯示了許老師清晰的教學思路,紮實的基本功。

然後工作室主持人黃小芬老師執教四年級《四則混合運算》。黃老師充分運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促進有效的遷移,讓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地構建,並允許學生犯錯、善待學生犯錯,積極挖掘“錯誤資源”中蘊含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捕捉“錯誤資源”中的亮點,讓“錯誤資源”成爲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有效地化解了重點和難點,顯示了一位名教師的機智與巧妙。課後黃小芬老師結合本節課和課題作了講座:《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黃老師從“完成學生‘學生運算錯題分析’和‘典型錯題集’的製作”、“構建以課堂爲陣地的運算教學策略”、“開展多種形式的運算訓練,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三大方面展示課題的研究成果,爲如何以課堂爲陣地提高運算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很好的借鑑理清晰,知識點一目瞭然。

最後佛岡縣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黃校長組織聽課老師從以下四個維度:教學目標(如課標要求、教材重、難點等考慮);問題設置(從驅動性、遞進性、有效性等考慮);課堂教學(從組織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等考慮);學生學習(從學生學習的態度、廣度、深度等考慮)進行評課議課,開啓我縣國小數學新的聽課評課模式。

通過這次參加送教下鄉活動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是一次難得和難忘的經歷,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相信不斷的努力一定會得到收穫。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6

4月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育才舉行的“教師送教下鄉”活動。活動中我傾聽了育才宋新菊教師和焦作實驗國小王文霞老師執教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兩位老師的課都讓我受益匪淺。雖然是相同的課,但各有千秋。

宋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孩子們被宋老師所設計的語言環境所吸引,一個個熱情滿滿,思維活躍。分工合作輕鬆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可以說順理成章。就像市教研室王老師所說的,像和煦溫暖的春風。溫暖了整個課堂。

王老師的課就像王老師自己溫婉清新。整個課堂語言溫和,結構清晰。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舒適的課堂,每一小節一個重點都能夠引導孩子輕鬆完成。

本次培訓給我很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教研室王老師給我們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尤深她說:“讓孩子在課堂上靜心感受文字之美。”所以指導朗讀非常重要,以讀帶講,以讀代講。多讀可以讓孩子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真正在讀的過程中感悟文字的美。在會上王老師還提到了生字的教學,她出教學中要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多次和生字見面,這樣可以達到鞏固鞏固識字的效果。我會寫的字,必須做到會認會寫。一定要聽寫,來了解孩子的識字情況。

我認爲在課堂上不僅教孩子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如何自主的學習,這一點兩位老師都做得非常好,值得我學習。有時在我的課堂中,我所提出的問題,孩子回答的都非常好,即使是我認爲比較難的問題,總覺得他們會很難回答出來,可是就有那幾個孩子總能帶動大家把問題回答得非常正確,也很完整。所以我覺得孩子們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你信任他們,他們市場會帶給你驚喜。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孩子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

總之,這次聽課活動中,我的收穫確實是非常大的,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課,課後的說課、評課纔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7

通過參加縣培訓院舉行的四次緊張而充實的“送教下鄉”培訓學習活動,使我受益非淺,特別是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內涵有了較爲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自己戰勝困難,抓好教育教學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上課的老師素質高,課前精心準備,課堂風格各有千秋:莫玉花老師上的《畫風》課堂很紮實,重在學生的識字寫字,而且能在課中練;王海妹老師上的古詩詞《望廬山瀑布》課堂中滲透了唱中學,創設意境讓學生理解詩意;吳玲老師的讀寫繪《四季》能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PK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肖婧老師的讀寫課“如何使用準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課堂上從容自若,善於跟學生交流,不但語言充滿了激勵性,而且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四位老師的課我都是第一次看到,她們各有各的指導學生讀書的方式,各有各的課堂處理機智,讓我受益不少。學生的學習慾望強烈,都源於老師的循循善誘。師生合作愉快,學生樂於學習,人人蔘與。平時我老是覺得自己班的孩子書讀得不好,老拖聲音,可自己又不知道如何下手解決,聽了老師們的課,我終於知道,也可以“用老師的調調去讀”這樣的話語來鼓勵孩子,讓孩子多讀達到效果。

二、講座的老師具有紮實的專業水平,爲以後的教學指明方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四位老師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耳目一新。她們用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從識字寫字、讀寫繪、寫話、古詩詞這四大板塊來告訴我們,如何教學更有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認真研究教材,努力營造課堂氛圍,使課堂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出色完成教學任務。印象最深刻是王小娟老師的讀寫繪專題講座。王老師很謙虛,她一再強調她的讀寫繪是從王琴玉老師那裏“拿”的,可我覺得她的“拿”非常具體全面,都是根據我們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進行了有必要性的選擇,非常好用。

三、參加聽課的老師們學習熱情高漲,在討論階段紛紛向名師和上課的老師提出自己在教學中的困惑,又把自己平時教學中的做法跟大家分享。我個人比較喜歡讀寫繪教學,所以在王小娟老師讀寫繪的培訓專題上,我聽得比較認真,並把一些重要的平時難解決的東西做了記錄。除了現場拿話筒熱烈討論以外,還在定安縣國小語文網上文筆交鋒兩天,每一位老師不想錯過學習的機會。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參加培訓時老師們的音容笑貌還依稀在眼前。他們的淵博、自信永遠激勵着我,在教學路上要做一個愛學習不斷探索的好老師,期待着下次培訓學習的到來!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8

9月27日,由佛岡縣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教研活動在佛岡縣龍山鎮中心國小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參賽的藍彩虹老師以自己的特色詮釋着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令我敬佩。置身於會場中,傾聽着藍老師這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裏,我親身領略着前輩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爲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來。藍老師用複習引入的方法,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的學習中,從簡單的口算式子中分類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因數與倍數的學習。導入的設計推陳出新,既具實用性又具時效性。提問學生時語言簡單易懂,指令明確,並在課堂中適當加入字體動作,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教學中,藍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4是36的因數,9也是36的因數,4和9是36的因數,;而不是4是因數,9是因數這樣籠統的講解知識點。並能夠通過典型的反例對因數與倍數進行講解,令人恍然大悟。

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國小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藍老師的課堂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教學環節精彩的設計,老師對於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尤爲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這種學習方法也容易流於形式。藍老師在活動前明確提出“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數得快”,讓學生有意識地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再通過傾聽一個小組的合理分工,對其它小組進行指導。不僅使數因數與倍數的活動開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併爲以後的合作活動提供範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藍老師本節之所以如此的出彩,離不開平日的日積月累,通過這次活動,我找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要向這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學習,提升自我。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9

4月11日,我校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跟隨送教下鄉的老師來到了xx中學,聽了xx老師和xx老師的同課異構的課,二位優秀教師上的實實在在的思想品德課堂讓我對思想品德教學有了更深刻地瞭解,讓我受益匪淺,現將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首先,二位老師語言親切和藹,消除了學生對陌生老師的心理隔閡,它能有效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靈深處。xx老師課堂語言幽默,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着學生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樂趣。通過簡單明白的通俗語言,讓學生由淺入深,不知不覺中把如何平等適用法律的做法瞭然於心。讓學生深切感受思想品德課其實並不難,只要你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於積累,就能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而xx老師講授的如何平等適用法律,讓我豁然開朗,心想:思想品德課原來可以這麼上,可以這麼活潑生動趣味盎然啊,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說,解決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其次,教師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做到“先學後教、師導和學生討論相結合,這是xx老師老師所執教的如何平等適用法律課的給我的深刻印象。

再次,而xx老師用自己上課前的一個真實的事例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如,我們在課堂上,就看到了老師每次的解題方法指導紮實有效,相當到位,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學生真的是學有所得。

存在一些不足,由於是農村學生,加上是外校老師來上課,學生不敢大膽發言,條理不夠清晰。但我們聽課老師能通過您在教學活動中的語態、引導、評價、調控等方面看到上課的教學功底。

總之,這次工作室組織的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國培送教下鄉活動。

本次活動首先進行了集體研究,自主備課,評課,同課異構。通過對同樣內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爲參與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學習交流的機會,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學到同仁的優勢。

我發現同課異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很大幫助,它可以促進課堂優勢互補,教師之間互相啓發,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課題便於教師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過同課異構的對比研究開展實質性的討論與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同課異構活動也給我們教師“個人自備,分頭施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和學習範本。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通過聆聽專家講座,我懂得了,作文教學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入手,讓學生寫真話,訴真情,遠離假話、大話、空話。讓習作成爲學生展示自己的感知才能,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心靈溝通的一種方式,一座橋樑。達到這個境界的前提必須是:把國小生真正當作亟待培育發展的小生命去對待,去負責。

其次,以育人爲本,以培育發展人的真、善、美品格爲導向,鼓勵兒童放飛心靈的感受和想象,自由如實地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見聞、認識、和心聲。只要是吐真言,抒真情,文通句順,表達清楚,寫完後自己也愛讀的習作都應是佳作。

再次,從開發、激活兒童的感覺器官所具有的潛能入手,進而,用規範優美的語言訓練學生的思維繫統,讓兒童在輕鬆的習作實踐中,在師生合作交流,生生合作交流,共同參與習作評價的全過程中,領悟習作規律,遠離假、大、空的虛僞內容,先從心理上走出作文難的誤區,再從質量上走出作文差的困境。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爲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爲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爲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繼續虛心地學習;兢兢業業的奉獻,踏踏實實的工作;理論結合實際,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昨天跟隨學校到下面一所鄉中心國小進行教學交流活動,我信心滿滿地備了一節聽音想象作文課,打算到下面鄉下去挑戰一下自己的教學能力與課堂調控能力。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一路巔跛,彎彎曲曲。由於暈車反應,一路的好風景好像都與我無關,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地控制自己,但還是難以抑制暈車帶來的“清腸洗胃”,到了那所學校,我人早已是身心乏力疲憊。準備要去上課了,由於暈車,覺得自已的大腦裏一片空白,就想拿出寫好的教案去上課,但這時才發現,自己的教案竟然忘了帶去。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沒有教案也要上了,這也是剛好檢測一下自己的能力。

於是信心十足的走進作課班級,由於時關係,之前也沒有去接解學生,但自己覺得以這十五年的教學經驗,一節四十分鐘的作文指導應該難不倒我,所以還是一臉的笑容和心裏充滿着無限的幢景地走進教室。可以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那裏的學生根本就不像我所期待的那樣配合,他們並沒有跟着我的教學思路走。課前的第一個遊戲就讓我很難堪:我學着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動物?很簡單的貓叫聲,可是隻有廖廖無幾的學生能回答。可我並不灰心,於是就變着法子讓他們來學動物的叫聲,讓其他同學猜。按理說,生長在農村的孩子模仿動物的叫聲或從叫聲來猜動物並不難,可是讓我感到不解的是,三十幾個學生當中,竟沒一個舉手的。接下的作文指導更是讓我費盡腦汁,無論我怎麼啓發與鼓勵,學生還地無動於衷。突然我腦子裏閃過了前些日子參加的網上國培小語中的課堂教學評價,於是我就想方設法地去表揚、激勵學生,雖說也有三三兩兩的學生終於敢舉他們寶貴的手回答問題了,但回答的答案還是不盡人意,課堂教學效果並不明顯。

在指導說話環節時,鄉下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是過份的靦腆與羞澀,就是沒幾人敢舉手試說,語言上再怎麼激勵也百般無奈的時候,我只好走下去隨便點一個學生來現場說說幾句,在我很努力地引導啓發下,勉勉強強能讓他說完整的幾句話。我以爲有了這個開頭,其他學生會從中受到啓發,會好於表現自己,會舉手表述自己所編的故事,但事實再次證明我的判斷是錯的,依然沒有一個學生要舉手。沒辦法,我只好以“同學們都很靦腆,不喜歡把自己想到的故事說出來,那就請你們把它寫到你的作文本上”爲由爲自己開脫跳過說話環節,於是學生就開始在作文本上寫起來了,我巡堂看了一下,還真有幾個會寫的孩子,的一開頭就能寫得很好,兩三分鐘就能寫出幾句完整的話出來,於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說:“喲,老師發現其實同學們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一開頭就能寫得很好,老師看了就很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會是什麼樣的了,可是要是等同學們用筆寫下來就得用一定的時間,我是個急性子的人,都有點等不急要想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情節了,哪個同學能滿足一下老師的心願?願意把你沒有寫完的故事講給老師聽聽?”在我班要是這樣激勵的話語一出來,相信我班的學生就會嘩啦啦一片的孩子舉手想表現自己。可是此情此景,讓我無語了,那裏的學生還是不吃你這一套,還是沒人肯舉起他們那我期待很久的小手……此時此刻,我開始感到自己的淺薄與無能了,開始沒有了當初的信心了,滿腹都是失望。

課後我感到很鬱悶與不快,開始自己不斷地反思,反思這節課的得與失。得的是在我暈頭轉向,手上又沒有教案的情況下,還能將一節作文課上完;得的是我自己認爲這節課的應變能力及課堂評價語還是令人滿意的。但做得不盡人意的是我真的無法去調動那裏的孩子跟着我的教學思路走!過後當他們班的語文教師告訴我,那些孩子多數都是這個學期才從下面的教學點或村完小上來的,當中還有不少的人不會聽普通話,不會講普通話。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如此的學生基礎,我怎麼能去期待他們配合我的教學呢?我怎麼能去期待他們說出幾句完整優美的句子呢?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成爲我不能調動學生的理由與藉口,我也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所犯下不該犯的錯誤:那就是之前我沒有深入去了解那裏學生的學情,沒有根據那裏的學情去備好學生、備好課,這也是我所不能原諒我自己的,吸取這次教訓,這也將成爲我以後的教學警示燈。

從那裏回到家,我還是無法排遺自己心中的苦悶,就想通過做其他的事情來轉移思想。於是就打開中國中國小教師網絡培訓網站 ,看到了這二十多天來一直陪伴着我們的輔導教師陳冰冰老師在線。經過這些天的培訓,我與陳老師已成爲了老朋友,於是就給她留言訴苦了:“陳老師,您好!很高興的告訴你,我所有的網絡作業都完成了。但也有一個鬱悶:今天的送教下鄉我糗大了,我使出了渾身解數,那節課學生從頭到尾都不配合我,那節課上得很糟糕,感覺自己是個失敗的教育者。課後他們班的語文老師告訴我,說那裏的孩子多數人不會聽普通話,更別說是用普通話來學說話了。聽到這裏,我心裏多多少少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原來這節課上不下去不完全是我個人的因素。不過我也進行了反思:之前我應該先去了解那裏的學情,然後再根據學情來進行備學生、備教案。此次一行,得不償失,教訓很大,以後會注意了。”

很快,陳老師就給我回話了:我昨天看了《國小語文教師》的增刊,是賈志敏的專輯,裏面有薛法根老師的一篇文章,現摘錄一段如下:近日到某“名校”上課,沒有想到的是,無論讀書還是說話,學生普遍都不盡如人意。臺上,我汗流浹背,卻束手無策。幾乎到了黔驢技窮,回天乏術的地步。我一時感到迷茫與不解:難道自己的教學設計真的嚴重脫離學生實際?賈老師直言不諱地對主辦單位工作人員說:“看來,這所學校徒有虛名。”摘錄這一段話主要是爲了說明如果學生的實際水平與新課標的要求相距太遠,就算是特級教師也無可奈何。面對這種情況,糗的不是教師,而是學校的領導與老師。我覺得您不必太過於失落,因爲雖然您上課的效果由於學生水平原因不夠好,但是旁觀者能看得出來原因是什麼,而且您的基本功擺在那兒,能通過您在教學活動中的語態、引導、評價、調控等方面看到您的教學功底。這是誰也否認不了的,可以說您的這節課上得不好,卻不能說上得不好完全是因爲教師的原因。

但上完每一節課的確是應該要進行反思,像您所說的,應該要了解那裏的學情,然後再去備課,根據學生情況和課標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設置可行的教學環節。羅羅嗦嗦寫了一大堆,我好像是話嘮一樣,有空再與您討論了,我現在要去評模塊八,這幾天都要像打仗一樣過日子了。

看了陳老師春風化雨般的鼓勵,現在的我不再埋怨外界因素,更多的是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雖說此次送教下鄉結果不如我意,但從中也讓我成長了很多,更可貴的是讓我從中得到了一次難忘的教訓:要好讓講臺成爲你合意的操作舞臺,那你就得做好各種充分的準備,其中包括備好學生與教案。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10月18日,在市教育局冉局長的帶領下,我們都亭二小的幾位教師到柏楊壩鎮見天國小去參加“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送教活動,與其說是送教,不如說讓我們去感受、體驗他們的教學及管理經驗,回想起來,感受頗多。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見天國小。走進校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幢三層教學樓及宿舍樓,放眼望去,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多彩的班級文化建設,爲學校增添了無限風采。走進教師的辦公室,桌上的東西擺放整齊,桌面一塵不染,有幾臺電腦,而且是光纖入戶,由此可以看出,上級部門和學校該花了多大的精力,增加了多大的投入啊!說實在的,他們的辦公條件並不比我們差,互聯網的開通,更是拉近了他們與世界的距離,從老師的話語中,我看出他們對先進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方法的渴求也絲毫不遜色於我們。

讓我感動的是蔡老師上的《窮人》一課,我在評課的時候用了“到位”一詞進行了概括:一是引入到位,蔡老師從“人”字的結構入手,開題新穎,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對基礎知識訓練到位,蔡老師用小黑板出示的本課較難記憶的字,以順口溜的形式出現,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讓他們記得快,記得準;三是讀得到位,課中,蔡老師採用了範讀、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等形式,體現了讀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四是對學生的激勵到位,對錶現好的學生,老師適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中,有利於知識的掌握;五是講解、指導到位,老師對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摳詞摳句,講解、引導恰到好處;六是板書出示到位,蔡老師能根據內容出示板書,板書層次清楚、字跡美觀,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也可以看出老師出色的板書、語言功底;七是過渡語設計到位,各環節環環相扣,體現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八是教師博學多才,特別是以小詩的形式出現桑娜和西蒙家的貧窮,既能讓學生記得牢,又看出老師備課時花的精力多,教師的點子多,將老師深厚的語文功底體現得淋漓盡致。我想,聽了這節課,我該學習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像蔡老師那樣認真備課、那樣敬業。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學校的管理。雖然他們學校學生不多,較我們學校而言便於管理,但這只是一個自我開脫的藉口。見天國小校園內看不到一點果皮、垃圾、飯菜,可見他們的老師對學生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教育花費了多少精力;他們學校裝剩飯剩菜的潲桶形同虛設,裏面沒有什麼東西,可見他們對學生愛惜糧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教育是多麼成功;他們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同樣值得我們學習,我在上樓梯時,一位六年級的學生從樓上下來時走得很急,看到我上樓去,他馬上停下來說:“老師,對不起,差點把您給撞了!”可他離我還有三步梯子的距離,而我們的學生把你撞翻了看能不能有句對不起!我感嘆,這是一兩天就形成的嗎?

令我感動地還有一個小男孩。在來的路上,我看見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估計是上學前班的,聽見車來,他遠遠地讓開,蹲在一堆石頭上,在我們的汽車超越他的剎那,我分明讀懂了他那請求的目光:“帶我走一程吧!”頓時,一種不安之心涌上我的心頭,我從車後窗望去,只見他又緩緩地行進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我看了看時間——九點零四分,從這裏到學校,我們的汽車竟然走了17分鐘,他要走多久呢?我期待着……十點十八分,這個小傢伙終於走進了學校。我想,這小傢伙每天花在走路上的時間竟有這麼長,姑且不說學多少知識,就是每天堅持走這麼長的路,對成年人來說已是苦不堪言,對這樣的小孩來說,更是可想而知了,我驚歎於他堅韌的毅力。而我們城裏的學生,稍微遠一點就是乘公汽、坐的士,學校離家很近也有父母接送,要什麼買什麼,而且學習不努力……可他卻獨自一人上學放學,我堅信,經過風吹雨打的磨練,一定會磨礪出小男孩堅忍不拔的性格,小傢伙,我祝福你!

通過本次活動,讓我認識到,對學生的養成教育絕不能只放在口頭說教上,絕不是學校幾個領導就能完成的事,全體老師要形成共識、齊抓共管,要實實在在的去抓落實、去督促。只有這樣,才能還我們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還我們一個平安、和諧、讓人民滿意的校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