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4W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

一直有說我們的老校長,布衣院士盧永根,可是對他的青年時期其實並不是太瞭解。今天有幸觀看時代楷模節目,瞭解到了盧院士的青年時期。他對黨和國家的熱愛,持續了數十載不變,向我們展現了什麼是初心不忘,他那感人的一生,令我久久難忘。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精選20篇)

盧永根院士見證了華南農業大學的風風雨雨,一生簡樸,兩袖清風,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獻給了母校,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科研事業,始終以中共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我,即使是臥病在牀也不忘過黨組織生活,這種一心爲黨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貫徹。如今,盧院士雖離開了,但精神永存。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2

每一次看盧院士的事蹟都會有觸動,每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動!他不僅是我們的學習榜樣,是我們的時代楷模,更是一名中共黨員!他對個人生活的簡樸,他對教育的熱愛,他對黨的忠誠,他用自身行動爲我們每一個預備黨員解讀了什麼叫做無產階級戰士!盧院士的事蹟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深思。

每一次看盧院士的事蹟都會有觸動,每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動!他不僅是我們的學習榜樣,是我們的時代楷模,更是一名中共黨員!他對個人生活的簡樸,他對教育的熱愛,他對黨的忠誠,他用自身行動爲我們每一個預備黨員解讀了什麼叫做無產階級戰士!盧院士的事蹟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深思。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3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從此,他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一輩子的堅守。有人會問:爲什麼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內地呢?盧永根的回答簡單而真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爲祖國復興效力。”正是帶着這份愛國的赤子之心,盧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僅爲科研奉獻了一切,也爲廣大學子點燃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份真摯的愛國熱情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盧永根,用堅定的愛國信念來武裝自己。從年輕時放棄安逸生活回到內地,到後來在教育領域的一輩子堅守,這其中始終支撐盧永根的便是他堅定的愛國信念。盧永根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

學習盧永根,用嚴謹的工作作風來塑造自己。“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是盧永根經常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而“先黨員,後校長”則是他的口頭禪,他認爲當好校長的前提是先當好一名黨員。在工作上,盧永根對人對己都十分嚴格,不搞一點特殊,即使到後來身患重病,也依然堅持不搞特殊化。

學習盧永根,用樸實的生活態度來修飾自己。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而盧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樸實,有人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他的家,從中可見其生活簡樸。破舊的家,簡單的飯,一點一滴都昭顯着這位老人骨子裏的淳樸。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4

這個春節,日子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沒有了往日的熱鬧,一種緊張和焦慮的氛圍一直籠罩着我們,但在這場舉國戰役中,卻有那麼一羣默默奉獻的人溫暖了這個特別的冬天,帶給我們走出陰霾的力量。他們身穿“小背心”,忙碌在各個卡口、街口,登記、測溫。他們是守護人民安全的守門員,他們是保護羣衆健康的戰鬥員。羣衆足不出戶,街道格外冷清,他們卻踏上了戰疫征程,成了最靚麗的風景。

疫情發生以來,環翠區嚴把關卡、阻斷傳播,築牢防控疫情網,在高速路口、重要路段築起一道道人工防線,全力保障廣大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雙島收費站是進入我區的一道重要關口,每天的車流量非常大,高峯時可達8000輛/天,低峯時也在3000輛/天,且很多外來車輛必須經此處進入威海,是威海名副其實的“西大門”。1月30日起,環翠區從24個機關單位中抽調了70名機關幹部駐紮在雙島收費站,24小時嚴防死守、日夜奮戰,以滿腔的熱情積極投身到卡點疫情防控一線。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很多基層工作人員不顧個人安危,捨棄對家人的關心照顧主動申請奔赴防控一線,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獻精神踐行着黨員幹部的擔當。他們有的“拋”下了家裏臥牀的父親,有的將妻女送回了老家,有的輕傷不下火線,有的醫院、卡點兩邊跑……由於雙島卡點臨近海邊,氣溫偏低,前幾天大風雪時,在風雪裏站上十分鐘就成了一個個“雪人”。爲保證體溫槍在室外溫度極低情況下正常使用,所有“持槍”人員都是仔細保管、懷揣暖槍,確保每一次檢測都能精準擊發。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無數人民羣衆用溫暖和關愛感動着我們,許多熱心市民、愛心企業冒着嚴寒爲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送來物資,一盒口罩、一箱暖貼、一碗熱湯、一杯熱茶,大家用一點一滴的溫暖堅定着防控疫情必勝的信心。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同樣的溫暖,還在繼續,讓我們攜起手來,團結起來,越是艱難越向前,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春暖花開的日子終將到來。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5

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的王瑛書記,感動了很多人。她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滿腔熱忱,一身正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爲南江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艱辛努力,做出了突出貢獻。她的先進事蹟集中體現了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風貌。她留下了爲黨爲民的光輝業績,她書寫了人生追求的不朽精神,她傳頌了共產黨人的光輝模型,她的事蹟和精神激勵着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我們一線教師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崗敬業的情懷,必將促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更加珍惜爲黨爲民的工作崗位,更加珍惜做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機會。通過學習王瑛同志的先進事蹟,使我深刻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熱愛教育事業,忠於教育事業

我們要向王瑛學習,就是要像她那樣,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幹事,始終保持一種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忠於教育事業,要像愛自己的家那樣愛自己的學校,要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自己的學生。

二、恪盡職守,心繫學生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學習王瑛同志就是要實實在在做事,認認真真教書。我所教的是學前班的數學,班上有近四十名的小朋友,個個年齡都很小,不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需要做教師的我關心愛護。我要向王瑛同志學習,恪盡職守,心繫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行爲,關心他們的成長髮展,使他們健康成長,和諧發展,爲以後的成長準備良好的基礎。

三、真抓實幹,無私奉獻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羣衆的根本利益,就必須實實在在的做,不能玩虛的”。這是王瑛同志的一條行爲準則。做爲國小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就應堅持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堅持重實際、幹實事、求實效,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努力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走近學生,走近家長,與家長溝通,與學生溝通,盡一切努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四、心態平和,本分做人

向王瑛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她自覺遵守和執行黨章黨紀,正確對待權力和金錢,保持樸素、平和的心態,不攀比、不浪費,做本本分分的清白人。聯繫自己的工作實際和環境,就是不向學生及其家長索要或變相索要財物,不要求學生購買習題,就是愛護珍惜辦公用品,學校財物。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6

近日來,各大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爲當代愚公。黃大華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60年代開始,歷時36年,他帶領全村羣衆,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讓人稱奇的是,在沒有現代化設備和高級技術團隊的參與修造下,該渠經過評估,質量過硬,設計合理,可以這樣說,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蹟”。

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羣衆工作的出色能力帶領基層黨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是讓人敬仰“當代愚公”,是我們廣大黨員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廣大幹部學習。

學習黃大發同志善於團結羣衆。

他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裏的難題。他把羣衆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黃大發45年的要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當代大環境下,修造這樣一個水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於閉塞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各個方面。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幹,遇到困難自己先上,面對艱險從不退縮。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幹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專家。黃大發有着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一件事,一輩子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爲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7

他的一生樸實無華,卻又傳奇。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他都是一個光輝英雄的存在。他不求回報,一生艱苦奮鬥,獻身醫學。稱他爲二十一世紀的華佗,毫不爲過。他,就是正在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鍾南山院士。

磨難是金·助成長

1936年10月,鍾南山出生於南京,父親鍾世蕃是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母親廖月琴則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並留校任教。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擔任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放射醫學教研組助教。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擔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講師。1979年至1981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1992年5月至20__年12月,鍾南山擔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1996年5月,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20__年,“非典”爆發,以鍾南山爲代表的醫護工作者經長期努力,抗擊了非典。20__年4月13日,當選中華醫學會第23屆會長。20__年9月10日,被評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__年,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__年1月21日,新型冠狀病毒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組第一次會議,鍾南山任組長……這一人生路上,他經歷了多少磨難,多少坎坷,我們已經數不清了。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醫療事業。竭心盡力·抗非典

20__年12月,在廣東,一名患者不幸的被突如其來的SARS病毒感染。之後的幾個月,SARS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在各省份,各城市裏廣泛的傳播。同年3月世界各地均傳出病毒感染者。此刻,疫情刻不容緩,而鍾南山,也已整裝待發,準備背水一戰。那一刻,鍾南山這個名字,便與疫情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他不顧生命危險,奔赴疫區,並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那段時間,鍾南山既要在臨牀一線救治SARS患者,又要協調各地的防治工作,極少休息,身體很疲憊。老伴經常勸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爲此朝他發脾氣。但鍾南山停不下來,因爲他把自己爲祖國服務、爲黨工作的有限時間,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寶貴!如果沒有他,非典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結果了。但是,在我國人民的共同抗擊下,抗擊非典勝利了!在我們看來,鍾南山這樣做,是多麼的勞苦,多麼的危險。但,對鍾老來講,這些似乎都不足掛齒。是啊,他已經把人民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從未考慮自己。他對我們的貢獻已無法言表,是新中國的一大偉人。

再度出山·共戰"疫"

今年一月,時隔十七年,病毒感染捲土重來,新型冠狀病毒這隻恐怖的惡魔在荊楚大地瘋狂肆虐。短短一個月間,全國確診人數達到了數萬例。疫情嚴峻,八十三歲的終老再度出山,馳援武漢。此時的他,已有滿頭白髮,在其他人都在養老的年齡,他卻不顧自己的身體,加入了這次戰鬥。每天高強度的工作,讓每一名醫護人員都吃不消,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並不好打。病毒比當年更加狡猾,傳染源每一日都在擴大。但,抗擊病毒的我們也比當年更加強大,醫療多年的發展,讓我們有了底氣!抗擊疫情,我們一定贏!

中華民族是大海,風和浪不會將其掀翻。這個特殊的時節,相信祖國,相信大愛,因爲,我們有身先士卒的鐘南山們!齊心合力,此戰必勝!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8

20__年,他主動將自己的辦公室搬進了與艾滋病犯僅一牆之隔的監室,把自己關在鐵門裏辦公。

他不僅關心曾看管過的艾滋病犯進入監獄的狀況,甚至還爲出獄的他們建立微信羣,介紹工作,安排住處。有一次,還接到了一個相熟的房東電話,說租客不光沒付房租就跑了,還偷走了家裏的筆記本電腦。老毛只能連連道歉,可幫扶卻還在繼續。

“我總覺得,只要他們走上社會,真心改過,未來,做我們這行的民警,壓力也不用像我這麼大。”

妻子覺得他傻,同事們覺得他瘋,就連曾經的在押人員、如今在監獄服刑的罪犯郭佳樂也寫信勸他:“你年紀也大了,要注意身體,該馬虎的就馬虎下,還有兩三年工夫就退休了,不要太執著了。”

可老毛就這樣,在一點一滴中,走進了在押人員的心。不少人在離開看守所後,還時常給他寫信,曾經的在押人員趙磊在信中寫道“沒事的時候想想我在看守所的日子,真的挺想你……我想着等我年底出去後,一定去找您喝酒!”

然而,走訪結束前,就是這樣一個所有人眼中的“英雄”,卻偷偷告訴我:12年間的每一天,自己都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的。他已經數不清偷偷去過多少次醫院。檢查報告每每都要推遲好幾天纔敢去取。這些年,他頭髮白了又染,染了又白。

還有四年,這個寧波市唯一的男性艾滋病犯專職管教民警,就要退休了,希望新的民警也能如他一般,堅守崗位,成爲迷途者的光。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9

無論是武漢疫情,還是科比離世,讓人感嘆20__年伊始就籠罩了一層陰霾。但科比留下的曼巴精神與鍾南山院士的無私奉獻,都是照耀這新年的第一束陽光。

不打籃球,不看比賽,不粉科比,但當我看到科比離世的消息的時候,我知道有一羣人失去信仰了。

科比對於熱愛籃球的八零後、九零後,甚至零零後的球迷來說是信仰,是前進的光,是在黑暗時賦予他們前進的力量。我並不擁有對籃球的熱愛,但我知道誰是科比,那個告訴世界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的男人。這樣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並且對我們向來友好的籃球巨星,值得我們去緬懷。而悼念科比,關心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二者並沒有衝突。是不是因爲中國正處於一場與肺炎病毒的戰鬥中,就可以無視其他偉大的人對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貢獻了呢。科比身體力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着熱愛他的人。是無數人前進的驅使者,是無數人的青春,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榜樣。

對於我們一代而言,在此次事件發生前很少有人知道誰是鍾南山院士,但武漢危機讓我們對他產生了由衷的敬佩。

20__年,非典肆虐。67歲的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20__年,武漢有事。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衆“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幾句話語輕描淡寫,一張圖片頗爲動人,這位“過氣”的老人,又成爲了國人的守護神。去年8月,有一名9歲的小男孩在新加坡飛往廣州的航班上突發過敏,全身紅腫,情緒激動。家人六神無主,呼叫空乘人員,空乘人員也只能是儘量調低機艙內溫度,並拿來冰塊幫男孩冰敷,但這些都於事無補。同一航班的鐘南山院士聽到消息堅持跑到男孩座位旁問診,他蹲在-個素未平生的男孩面前認真檢查問詢,確診男孩沒有生命危險後,才放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用實際行動,去踐行自己的醫者仁心。他不需要千言萬語去進行讚美,因爲國人相信,當鍾南山院士帶領的攻關小組踏進武漢的那一刻,已經爲冠狀肺炎病毒掘好了墳墓,刻好了墓碑。他所擁有的,已經超越了讚美,是國人對其無比的信賴。

迎接凌晨四點鐘升起的太陽,感受危機關頭雄如南山的屏障,科比的精神,鍾南山的堅守,他們都他們都散發着各自的光芒,正向的影響他人,無關愛國與否,也不用比較民族大義,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偉大的一束光。

我們更要在這光芒的引導下,抵抗面前的危機,萬衆一心,共度難關。願科比在天堂沒有意外,祝鍾南山院士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0

張桂梅,1957年6月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__年她主導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爲山裏女孩的“夢工廠”、最貼心的“家”、黨聯繫羣衆的一座“愛心橋”。她先後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一名普通共產黨員、一名被孩子們稱爲“老師媽媽”的平凡教育工作者,彰顯出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精神魅力。

一個榜樣,她堅守初心使命,突顯先進典型的風采。張桂梅有一個“瘋狂”夢——創辦一所專門招收貧困學生的免費高中。20__年,沒有一分錢的她拿着自證“優秀”和“靠譜”的獎狀,開始了坎坷的“化緣”路。20__年,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瘋狂”的辦學夢最終照亮現實。她曾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基層幹部在面對羣衆時,須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做到心中有民、行動爲民,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羣衆難題,把“人民”二字融入黨員幹部血脈之中,始終秉持“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時代責任,不負組織重託,不負人民期待。

一面旗幟,她堅持埋頭苦幹,閃爍先鋒模範的光輝。“人要有一種不倒的精神、一種忘我的精神、一種自信的精神,雨水衝不倒,大風颳不倒,只有我們堅持着,覺得自己能行,就不會倒,什麼樣的奇蹟都會創造。”辦校4745個日夜,64歲的張桂梅身患多種疾病,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連爬樓梯都十分吃力。但她仍然堅持每天早上5點鐘起牀,拖着疲憊的身軀堅持到深夜12點30分才睡;每年大學聯考堅持帶領高一高二學生,爲高三學生加油打氣,周而復始,常年如此。面對急難險重等困難時,基層幹部時刻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爲基層黨組織遠期發展增添後勁;不繞彎、不敷衍,始終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通過巧幹加實幹,以釘釘子精神,立足於小事,切實上好基層鍛鍊“必修課”,做好人民羣衆“解題人”。

一枚黨徽,她始終佩戴在身,展現共產黨員的風貌。張桂梅曾說,是黨爲她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爲她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麼,她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性信念,爲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十三個春秋裏,她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在崎嶇的山路上,她發過高燒、摔斷過肋骨,也曾昏倒在路上……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病痛帶來的巨大的痛苦,心___黨人的信念支撐她走進每個孩子的家裏。基層幹部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面對羣衆的態度再溫和一點、笑容再多一點,解釋再詳細一點,扮演好“翻譯者”的角色,帶着真心實意投入到基層工作中,成爲羣衆的“知心人”,切實把羣衆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確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應,真正意義上踐行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命運置她於高崖,她贈人間以芬芳。立足當下,面臨複雜形勢的多重考驗,基層幹部須將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奮勇向前。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1

上大學期間,張小娟是班裏的宣傳委員。她熱衷社團活動,尤其是務實、紮根基層的服務型社團。大二暑假,小娟跟着社團的師哥師姐到偏遠山區支教,支教點沒有水、沒有電,連臉都洗不了,更不用說洗澡。“回來聽她講在那裏的經歷,有苦有淚卻始終沒有抱怨,我想如果有機會她仍然會選擇去第二次、第三次……”張小娟的同學付麗園回憶道。

20__年,由蒙曼老師帶隊,師生一行赴湘西鳳凰縣開展田野調查,瞭解當地的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等部門經濟狀況。蒙曼告訴記者,在這期間,她看到了張小娟的另一個側面:愛美。

“田野調查其實是個釋放天性的過程。和課堂上的沉靜不同,田野狀態下的小娟很愛笑,對什麼都滿意,我想,這該是一個容易獲得幸福的姑娘吧。”蒙曼回憶說。

在調研回京前的一個傍晚,師生走進當地古城的一家蠟染店,準備做件印花布,爲此行留念。大家從店主給的紋樣裏選了半天,不知道要畫什麼,張小娟卻扔掉紋樣,揮筆畫下一個類似漢代畫像磚的圖樣,中間有個侍女一般的人物。張新宇好奇地看着她,張小娟得意地說:“圖案早就在腦子裏了,只是找個契機畫出來而已。”

蒙曼對記者說,張小娟時時刻刻都能看出好的地方、美的地方,身上有一股文藝青年的氣息,她對美是有追求的。“她愛美,所以希望全世界都美。”

張小娟的同學幾乎都遭受過她對家鄉的“宣傳轟炸”。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她知道了甘南州,知道了舟曲縣。每每談起家鄉,熱愛之情溢於言表,說成片的花兒很美,總說歡迎大家去做客。“從她那裏,我知道了有個美麗的地方叫舟曲,有片純淨的土地叫甘南,至今心嚮往之。”張小娟的同學劉曉傑說。

“小娟畢業後,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我理所當然地認爲,她就融入了這座城市熙來攘往的人羣裏。直到10月9日晚上,同時知道了她回鄉、扶貧、殉職的三重信息。”蒙曼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後,一直牽動張小娟內心的,是不能割捨的鄉情。畢業前夕,章毅君老師曾和張小娟談到畢業後的去向,張小娟說自己想回家鄉,認爲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會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家人則希望她能夠在北京找一份工作,平時愛笑的她看上去很認真,一時難以選擇。“孝順、懂事的小娟先在北京工作了一年,但是對家鄉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使她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投身民族地區的建設,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用青春和生命書寫了感人至深的篇章。”

20__年,張小娟回到了家鄉。工作10年來,張小娟先後在立節鎮、縣政府辦、曲瓦鄉任職,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與羣衆直接接觸的一線崗位。張小娟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奔赴各個貧困村,大部分週末時間都用於加班。她成了全縣扶貧工作的移動數據庫,同時也是各鄉鎮、各部門24小時在線的業務聯絡人。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2

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7月中旬,軍事科學院在新調整組建3週年之際,舉辦了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蹟報告會。該院赴武漢抗疫的軍事醫學專家組代表紛紛登臺,深情講述抗疫故事傳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院黨委第一時間成立聯防聯控應急小組,集結各領域骨幹力量,聞令即動,堅決護佑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當時的武漢已經“封城”,但該院科研人員堅定逆行,與時間賽跑,僅用1天時間就在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裏搭建起檢測平臺,將日檢測能力從300多人份提高到1000人份。

“檢測人員輪流上、連軸轉、不間斷,等到最終確認檢測結果,通常已是凌晨四五點鐘……”時任核酸檢測小組組長姜濤在報告會上說。

“難以忘記,專家組研究員曹誠、副研究員張珂進入‘紅區’取樣的身影;助理研究員張夢瑤、楊益隆從早上7點到次日凌晨,一天內數次出入武漢泰康同濟醫院、火神山醫院、中部戰區總醫院;記者邵龍飛、張振威爲專家組工作全程攝影錄像,進入‘紅區’近距離拍攝科研攻關和臨牀救治情況,留下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代表們深情講述。

“做最壞打算,拿出最充分方案,準備最長期奮戰!”專家組“三班倒”“白加黑”,把“忠誠、研戰、創新、求實、情懷”的新軍科精神,貫徹到疫情防控最前沿,推出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在武漢,陳薇院士生日那天,正是新冠疫苗GLP安全性評價、P3動物有效性評價和國家第三方質量複覈正式啓動的日子。該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領導發去生日祝福,陳薇回覆:“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抗疫鬥爭中,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發揮先鋒隊、突擊隊作用。

一天,專家組研究員曹務春照例在方艙醫院公廁進行表面擦拭物採樣。當他換上軍裝時,護士們驚呼:原來剛纔在廁所採樣的,是名將軍!對此,曹務春說:“我是一名老黨員,在一線更要帶好頭。”

高級實驗師付玲連續幾十天堅守在P3實驗室,每天都要進行10餘個小時的活病毒檢測任務;助理研究員王步森、研究生趙拯浩通宵做實驗,累到手抖也不休息。歸建儀式上,專家組成員遲象陽3歲的女兒怕媽媽再次離開,抱緊媽媽大哭。現在,她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也要當解放軍”……

臺上,講述人幾度哽咽;臺下,聽衆無不動容。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3

20__年一場不期而至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了全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打響了這場全面防控疫情的阻擊戰。

2個多月以來,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英雄”們,聞令而動,衝鋒在前,毅然奔赴疫情防控前線,你們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卻舍小家,爲大家,義無反顧的逆行,夜以繼日的奮戰,守護一方的平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這是一羣可愛的人,身穿着厚厚的防護服,工作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在春節的團圓期間,毅然離家,不顧個人安危,揮別兒女家人,義無反顧地選擇逆行。她們珍視每一份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大醫精誠、大愛無邊、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那些年夜飯都沒吃完,卻收拾行囊,踏上征程的人,讓人淚溼眼眶。這大愛無邊,珍愛生命、心中有着偉大的信念的人,我相信,每個像我一樣有血有肉的青年人明白了生命的意義,爲每個逆行者痛哭流涕。心中是對未來的堅定,對祖國的熱愛。這場生命與信念的教育最成功不過。

那個出生寒門的學霸在樓頂借無線學習。那個身已患病在病房仍堅持備考的學子,那是責任與擔當。是個人與國家未來的負責與擔當。讓我們青年人即使在家上網課,依舊有着積極的心態。依舊努力向上。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成了人們不約而同的默契。既保護自己,也爲他人創造安全健康的環境,帶着文明,守護了平安,這就是中國道德教育的最好的詮釋。

這場疫情仍未消失,教育的價值也早已給中華民族帶來又一次的成長,武漢只是生病了,待到春暖花開。一切會變好,到時候,許許多多的勇敢的人站在一起,中華民族仍然堅挺。像列車經過黯然隧道一樣,終破重圍迎獲新生。中華新一代青年人將會被見證成長,爲祖國奉獻人生,共同在藍天白雲下,走向幸福。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4

滕啓剛,中國共產黨員。在法院工作31年間,先後從事刑事審判、民事審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審判等工作。去世時,任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主要負責行政審判和千山區行政爭議調處中心工作。曾獲得“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辦案標兵”“調解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並帶領行政審判庭多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20__年6月4日,滕啓剛同志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辦公室裏,他的“老搭檔”——一副碎了很久也沒換的舊眼鏡還擺在一堆案卷上,彷彿他從沒離開,在等着他回來。

滕啓剛曾說,他審過的案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案子再多也沒關係,只要懷着司法爲民的初心和秉持正義的決心,一件一件把它們辦完,定會爲百姓帶來朗朗光照。

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幹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他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工作起來風風火火,廢寢忘食,不顧一切。他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以羣衆苦爲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對同事,肝膽相照,如兄長般關愛;對後輩,春風化雨,像老師一樣督促進步。他更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持家有道。

滕啓剛生前受理的案件數量在遼寧並不算多,他30年共審結了1927件案件,這個數字在法院裏未必很突出。然而,誰也算不清楚他在訴前還化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幫助他人解決了多少難題。

不管多忙,現場永遠是滕啓剛的第一法臺。凡是遇到涉行政類的環資案件,滕啓剛都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調查,再次確認案件類型,確保案件管轄無誤。“加強學習”是他提到最多的詞兒。

滕啓剛調解有“三不原則”:不違反法律、不違背事實、不違背良心。他將情理法融爲一體來講述,運用傳統文化啓發人、鄉土人情感染人、現身說法教育人、以案釋法震懾人,他把當事人的案子都當作自己的案子來辦。

滕啓剛也有受氣的時候,每當他自己受委屈時,他都會說:“羣衆打官司很不容易,你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當事人打官司的痛處。”他一定不放過任何一個化解矛盾的機會。堅持有案必立,着力解決羣衆“不知告”“不會告”“不敢告”的“三不”問題。一個案子對於我們來說是工作,可對當事人來說或許就是他的人生。

在法院工作近30年,審過的案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已在天命之年,始終無畏歲月,老驥伏櫪,我相信我還是從前那個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義的少年。

我生於上世紀70年代,經歷並見證了偉大祖國的開放和發展,愛黨於我而言,是一種鐫刻進生命裏的情感。新中國的發展壯大來之不易,_學習,讓我從中不斷汲取奮進的力量,激勵我要永遠做一名堅韌不拔、永不生“鏽”的共產黨員。要做社會治理的推動者,又是百姓利益的守護者,工作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在法治格局框架內尋找公正與效率、理想與現實、自由與秩序的最佳結合點。

“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決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中。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在_、“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啓新的征程,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5

她是黨的xx大代表,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興滇人才獎等40多個榮譽稱號的獲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媽媽,山區女孩子的一線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華坪教育戰線上辛勤奉獻22年,用心血和汗水爲華坪教育譜寫着新篇章。她就是張桂梅。

一、全新辦學模式創辦免費的女子高中

20__年9月1日,在張桂梅老師的倡導下,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會各界捐助下,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開學了。女子高中是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高中,是踐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同時也在黨和老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開學那天,一些家長放聲哭起來,激動地喊出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全社會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張桂梅老師先後失去了三位親人,但每一次,都沒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還是會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本來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過惡狗。一番撕咬後,看着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聲大哭。還有一次,在人羣中募捐,被以爲是騙子,被人在大庭廣衆之下把口水吐到臉上。張桂梅爲了心中那份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辦學

辦校10年來,3650個日夜身患重症、滿身藥味、滿臉浮腫的張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陪伴學生學習。每天早上5點鐘起牀,託着疲憊的身軀咬牙堅持到晚上12點30分才睡,周而復始,常年如此。

辦校10年來,張桂梅每年春節一直堅持家訪,親自走訪了1527名學生的家庭,沒有在賬上報過一分錢。學生來自麗江市四個縣的各大山頭,家訪行程十萬多公里。不管山路多麼艱險,她從未退縮。車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穩,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訪回來,她都要重病一次。張桂梅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病痛帶來的巨大的痛苦,用共產黨人的信念,支撐着走進每個孩子的家。

10年來,張桂梅老師爲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忘記了別人諸多不解、非議和委屈,忘記了頭頂上的一長串殊榮,忘記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記了年齡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的實現中。她堅信就是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陽光與溫暖;學校就是要培養能回報社會、真正具有共產主義理想、能把自己從社會上得到的幫助再傳遞下去的學生。她曾經這樣說過:“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三、打破常規改革創新以信仰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女子高中靠什麼走到了今天,剛開始的女子高中沒有宿舍,沒有食堂、廁所,沒有圍牆。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住在教室裏,食堂、廁所和鄰近的學校共用。困難可想而知,經常老師和學生哭成一片,教師辭職、學生不讀是常有的事。這時,在張桂梅那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的影響下黨支部率先打破常規,以黨建統領校建,開創了“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五個一”即“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黨員每週一次理論學習”、“組織黨員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並寫觀後感交流”。

張桂梅之所以爲黨的教育事業、爲人民的教育事業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就是因爲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雖病魔纏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卻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給她治病的錢和獎金、工資,共70多萬元全部捐獻出來修建鄉村校舍,20__年,她把xx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所有榮譽證書,毫無保留的全部交給了組織,全部保留在了縣檔案館裏。她說:“是黨爲她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爲她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麼,她就是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爲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6

魏德友同志的先進事蹟,沒有轟轟烈烈,雖然細小平常,但平凡中見偉大,生動體現了當代兵團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是我們年輕一代學習的榜樣,通過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烏魯克司法局黨支部高度重視此次學習,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程,立即着手安排此項學習,制定詳實的學習計劃。經過一週的系統、全面的學習後,幹警反響強烈,對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堅定了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形成了學先進、見行動、比貢獻的濃厚氛圍。通過學習要求局機關各科室、各司法所幹警認真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一是通讀魏德友先進事蹟全文。通過會議領學、幹警自學的方式通讀魏德友同志的先進事蹟,以加深幹警對魏德友同志的認識。二是召開專題座談會。組織召開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專題討論會,通過討論加深對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的理解,形成學先進、見行動、比貢獻的濃厚氛圍。三是撰寫心得體會。要求全體幹警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撰寫一篇心得體會,加深印象,進一步提升幹警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的成效。

同時,利用這次學習先進事蹟爲契機,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深入挖掘、積極選樹、廣泛宣傳身邊典型,教育和激勵廣大幹部特別是我們年輕一代幹警,要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樣理想信念堅定、富有責任擔當、堅持艱苦創業、矢志戍邊的兵團人,爲推進團場事業、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7

近日,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原四級高級法官滕啓剛,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爲“全國模範法官”。

57歲的滕啓剛因病於20__年6月4日去世,從千山區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千山法庭,到法院刑事審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審判等崗位,30年來滕啓剛從未離開過千山區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區人民熟悉和愛戴的法官,他與千山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裏的人們到處傳頌着他心繫羣衆、嚴格執法、公平斷案的佳話。

用心去調解 用情去疏導

用法去解疑

千山法庭是千山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滕啓剛30年的法官生涯有近三分之一時間在這個偏遠的農村法庭度過。滕啓剛常說,自己就是農民出身,知道農民打官司不容易,每當看到農民走進法庭,他都不着急立案,而是想方設法調解。

20__年,千山鎮山陰子村要建文化廣場,需要佔用一個農戶門前200多平方米的土地,農戶要求高價補償,氣得村支書找到滕啓剛要起訴農戶。滕啓剛瞭解到這個農戶剛剛做完心臟手術,還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就對村支書說:“你這樣告他是容易出事的,我來勸勸他。”滕啓剛找到這個農戶一見面就說:“我來不是因爲村裏告你,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現在還住在謝房身村,你不用把我當法官,就當懂點法律的村裏人,幫你出出主意。”一番話拉近了農戶距離,幾次登門交流,農戶的問題得到了順利解決。

滕啓剛做羣衆調解工作有很多辦法,有人將其總結爲“滕氏調解法”:辦理家庭糾紛,運用“親情融化法”;矛盾複雜,依託各類組織運用“外力協助法”;涉及利益分配,運用“換位思考法”;糾紛激烈運用“背靠背法”。

他卻說,無論用什麼樣的調解法,都要用心去調解,用情去疏導,用法去解疑,讓法律以柔軟的方式走進羣衆生活。

我還是孜孜不倦

追求公平正義的少年

“已近耳順之年,始終無畏歲月,我相信我還是從前那個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義的少年。”這是20__年初滕啓剛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一句話。

在千山政法系統廣泛流傳着一個8倍放大鏡的故事,這是滕啓剛作爲一名法官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最好例證。

20__年5月的一天,王某因行車衝突,動手打了任某,路上監控距離現場太遠,難以辨別實際情況。對此公安機關沒有處罰,任某一紙訴狀把公安機關告到法院。那段視頻民警難以辨別,法官也一樣。爲此滕啓剛買來8倍的放大鏡,頭幾乎貼着視頻一幀一幀細緻查看,眼睛看紅了,看出了淚水,卻一直不放棄,終於捕捉到了王某擡手打人的動作,那一秒,鐵證如山。法院判決公安機關重新做出行政決定,對打人者給予行政處罰。

現任千山區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長的呂晉鋒,曾多次親眼見證了滕啓剛在執法時的嚴謹細緻。20__年,一家礦山公司因尾礦發水造成耕地和果樹被淹,幾十戶村民涌到法庭討說法。在評估過程中,滕啓剛頂着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不顧污染物對皮膚的傷害,一下子踏進10多釐米厚的污染層,不斷提醒鑑定人員,這裏的污染物更厚一些,那裏需要再測量……一天下來,汗水早就溼透了他的衣服。最終村民獲得了合理的補償,雙方都沒有上訴。

我不光是法官

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

“請大家相信我,我不光是法官,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20__年,呂晉鋒剛到千山法庭工作時,經常在大廳碰到一些當事人在議論打官司是否需要花錢找人,“每當這時候,滕庭長就會站到大家中間說這句話,說得特別誠懇堅定。”呂晉鋒說。

1991年考入千山區人民法院不久,滕啓剛就積極申請入黨,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能有今天,一切都要感謝黨和人民培育了我,愛黨於我而言,是一種鐫刻進生命裏的情感。”

在千山法庭工作的時候,鍋爐工生病了,滕啓剛就每天早早到單位燒鍋爐。連續三個春節,他都在法庭值班,有一年除夕夜,妻子去法庭給他送餃子,正見他往鍋爐裏添煤塊,滿臉全是煤灰,只有牙是白的。他看見妻子便打趣地說:“你看見過法庭的庭長燒鍋爐嗎?這次就讓你看看。”聽了他這話,妻子真是哭笑不得。

滕啓剛的家,在千山區大孤山街道謝房身村一戶普通的農家小院裏,從出生到去世滕啓剛一直住在這裏,一家三口過着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滕啓剛生前曾獲得_“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等30項榮譽;去世後被追授爲“全國模範法官”“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遼寧時代楷模”等稱號。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8

滕啓剛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紮根基層30餘載,以生命踐行使命,爲公平正義不懈奮鬥,生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對黨忠誠、堅守初心、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20__年6月4日,滕啓剛同志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鞍山市委追授其爲“鞍山市優秀共產黨員”,鞍山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授予其“新時代鞍山政法英模”榮譽稱號。

爲大力弘揚滕啓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爲民的情懷,省委政法委號召全省各級政法機關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將滕啓剛同志作爲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材,對標先進找差距,激濁揚清鑄忠誠,努力建設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隊伍,矢志不渝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捍衛者。

該通知要求,全省政法機關在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途上,要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範作用,鼓舞和激勵廣大政法幹警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大力弘揚英模精神,着力錘鍊鐵一般的理想信念、鐵一般的責任擔當、鐵一般的過硬本領、鐵一般的紀律作風,充分展現遼寧政法在黨的絕對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本色,匯聚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建設法治遼寧、平安遼寧的新篇章。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19

通過這一次參加劉芳老師先進事蹟的報告會,我從中感悟良多,她的哪一種對夢的堅持,對生命的延續,對學生的關愛,深深的感動着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她的眼前雖然是一片黑暗,但她心裏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着陽光;她雖然認爲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平凡,但在我們的心目中她是那麼的偉大。

劉芳是一位平凡的老師,但她擁有着太多的不平凡。人生的很多經歷,讓她更加的堅強,更加的自信,眼睛漸漸的失明並沒有讓她失去對事業的熱愛,從她的述說中,我們都知道那些都是我們身邊的點滴,可是我們都沒有一個人去重視,沒有一個人願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因爲每個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盤,不願意讓自己吃一點點虧,也許這就是人的自私與貪婪。

自私與貪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而劉芳老師的偉大就是因爲她有這一點,你們看她雖然失明,但她仍然熱愛着自己的事業,她雖然看不見黑板,看不見學生,看不見周圍的一切,可是她仍然堅持着,因爲她的心中擁有着那塊她熟悉的黑板,熟悉的學生,熟悉的一切,因爲她的心中始終裝着自己所熱愛的一切,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

劉芳老師說:“如果想給自己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老師,自己就需要去堅持,去實現。”她也是一位母親,她知道自己渴望一位什麼樣的老師對待自己的孩子,同時她又是一位老師,所以她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纔會讓家長放心,孩子開心,所以她熱愛着自己的一切,不管自己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只要有愛什麼都不是阻礙”,只要我們心中有夢想,哪些又算什麼呢?

劉老師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她對這些孩子充滿着關心,充滿着呵護,充滿着愛,所以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她總是竭盡全力的幫助,總是把他們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她成了孩子心目中的母親。

那些孩子就像劉老師心中的光明,當她再也不能在走上那三尺講臺時,她決定把自己所學的全部內容都投入到這些孩子的身上,於是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因爲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在家思念着遠在他鄉工作的父母,於是他們心中的話無人述說,不知不覺之中就形成了自閉的性格。在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之時,劉芳老師想天使一樣的來到了他們身邊,讓他們感受到了那久違的溫暖和關愛。劉芳老師也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溫暖,這也是作爲一位老師的動力所在,我們也想成爲這樣一名人敬仁愛的老師,可是我們爲什麼做不到了,那就是我們缺少了一種犧牲的精神,缺少了一份堅持,缺少了一份關心和呵護。

“留下來就是一種堅守,就是一種勝利”,這是劉芳老師對我們說的話,我們換一句話說堅持就是勝利,因此不管我們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堅持,都要克服,不要整天的抱怨生活,因爲抱怨會把你帶入一個無底的深淵,使自己漸漸的失去自信。

自信會給我們光明,自信會給我們勇氣,自信會給我們一切。所以人生就應該生活在一個自信的生活當中,而不是在抱怨。抱怨會讓我們舉步維艱,抱怨會讓我們的生活沒有色彩,抱怨會讓我們失去一切,因此,我們需要笑對生活,勇敢的面對一切!

關於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文章 篇20

誠信是涓涓流淌的一灣河,滋潤了一方的芸芸衆生,使土地開出溫美嬌豔的善良之花。

千年以前,古人便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俗語,由此可見誠信是中華民族銘刻已久的精魂,是祖祖輩輩以來,高尚道德的尺度,是美麗心魂不可缺失的籌碼。《說文解字》中說:“誠,信也,從言成聲。”“言”和“成”組成了誠字,言行一致,承諾的事情就要盡力去辦成。有誠必有信,在誠的同時,相信他人,不虛僞欺詐,踏實做人。這就是誠信的體現。

周朝末年,周幽王寵愛褒姒,爲博紅顏一笑點燃烽火臺戲弄諸侯,丟盡了人心,最終傾覆了天下。而不久後的春秋戰國,正是在當初幽王點燃烽火的這片土地之上,商鞅變法,在衆目睽睽之下,立木爲信。間接推動了變法的順利實施,最終使西陲的秦國由弱秦成爲強秦,爲後世秦始皇掃平六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古人的事例,生動地告訴我們:人不誠必受人唾棄,甚至會影響大局導致壞的結果,人誠信則必受人敬重,還會將事情發展引向好的方向。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立足於社會之根基,誠信,能讓個人的人生更加燦爛輝煌,也能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美麗。

現代的社會瞬息萬變,紛繁錯綜,人們常常忘記了誠信的重要性,趨之若鶩去追尋金錢、權力,甚至不惜出賣誠信,去換取一時榮華,曾經重信尊禮的時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商家的不擇手段、腐敗官員的欺上瞞下、學者的弄虛作假。我們的時代,物質生活空前富足,安全性卻令人堪憂:注水的豬肉,加了蘇丹紅的鹹鴨蛋……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但是一個缺失誠信的社會是可怕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情,充滿隔膜,互相欺騙的人們,深處與虛幻的歡迎中,帶着虛僞的面具逢迎他人。城市間只剩下銅臭的味道和謊言的敷衍,不再有真情真誠。這是多麼恐怖的社會?

所以,作爲時代洪流中最年輕的一代,作爲剛剛萌芽的樹苗,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呢?我們絕不需要像那些人一樣拋棄自己的良心,一口把美德吞下,我們需要高舉自己誠信的帆,乘風破浪,在人生的洗禮中堅守自我,讓誠信之種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心靈之中,讓誠信之花遍地開放在社會之中,讓誠信之果飄香整個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