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22K

黨員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篇1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知識經濟蓬勃興起,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進入新世紀,面對21世紀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這是順應歷史潮流、富有時代精神的戰略構想,也是推動改革持續發展,實現民族振興的必然要求。爲實現這一目標,領導幹部必須起先鋒模範作用,變“要我學”爲“我要學”,進而做到“終身學”,把工作、生活學習化,從而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進程,促進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黨員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精選3篇)

黨的xx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要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爲學習型黨組織,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爲學習型領導班子。作爲黨的事業的中堅和骨幹,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把學習作爲政治責任,既要成爲愛學習、會學習,善於把學到的知識用於推動工作的創新型、開拓型領導幹部,又要以自己的模範作用、科學方法和生動實踐來影響和帶動廣大羣衆開展學習,在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活動中發揮特殊的作用。

一、加強理論學習,是提高政治素質的需要

思想貧困往往源自理論貧困,而理論貧困往往是不學習的結果。面對新形勢,廣大黨員幹部要充分認識到,加強理論學習,是提高黨員幹部政治素質的需要;是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現實課題;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的客觀要求。理論上的成熟是一個政黨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黨員幹部成熟的標誌。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要提高判斷形勢的能力,提高帶領人民羣衆加快發展、推進改革、維護穩定的能力,沒有深厚的理論水平是不行的。爲此,黨員幹部一定要把學習當作一種神聖職責,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終身追求,並作爲自覺的、經常的、不間斷的任務來完成,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

二、加強理論學習,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需要

理論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論上堅定是政治上堅定的保證。加強理論學習,能夠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加強理論學習,有助於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做艱苦奮鬥、反腐倡廉的表率。加強理論學習,有助於區分大是大非問題,關鍵時刻不迷失方向,提高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銳性。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提供給我們的是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掌握這一科學理論,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明辨是非,才能避免政治上的迷茫、思想上的盲目。

三、加強理論學習,是適應新形勢新的需要

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就必須把握好理論學習重點。各級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不斷提高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要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認真學習和遵守新黨章,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學習成效如何,最終體現在學習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上。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努力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把理論學習與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果轉化爲開拓創新的工作思路和發展良策。

四、加強理論學習,是加強班子建設的需要

人民羣衆認識共產黨人,就是從我們基層班子黨員幹部的身上認識的。基層黨支部班子擔負着傳達黨的政策,帶領人民共同致富的責任,這就要求基層黨支部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通過不斷地學習,增強我們一心爲公、一心爲民的信念,廉潔奉公,體察人民羣衆的疾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爲民辦實事,求真務實,不斷增強班子的凝聚力,積極開展“兩級黨建聯創”,爲人民選準發展致富的路子。

五、加強理論學習,是樹立“三觀”的需要

“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三觀”教育的基本內容,樹立“三觀”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永葆黨不褪色,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本質所在。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爲政之道。

六、加強理論學習,是開展工作的需要。

實踐的觀點是我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內容,突出實踐特色也是理論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則和顯著特點。通過日常的理論學習,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學用結合。要把學習實踐活動貫穿於工作始終,理論聯繫實際,善於用科學發展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努力做到宣傳工作服務於科學發展,服務於城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歷史賦予我們黨通過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光榮使命。這使我們黨面臨着長期執政的考驗,因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執政能力和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就成爲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這裏重要的是,要努力使我們的方針政策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實際的需要,代表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和願望;一旦出現失誤又能夠通過總結經驗較快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這是我們黨所要求的領導水平,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藉助馬克思主義這一望遠鏡和顯微鏡,有了科學理論的武裝,就能夠站得高,看得遠,就能夠把握現在,預見未來。所以,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樣強調:只有學習、熟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纔能有助於“加強我們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直達到我們的最後目的,實現共產主義”。

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是奠定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理想信念,是一種對真理的信仰、科學的信仰。共同的理想信念是黨內團結的基礎,是黨具有強大戰鬥力的力量源泉。毛澤東十分強調黨內要有共同語言,有了共同語言纔會有團結的基礎。他說,要學馬克思主義,纔有方法,纔有共同語言。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對於我們今天面臨着複雜多變的世情和國情來說尤爲重要。事實證明,理論的堅定是政治堅定的基礎,只有正確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才能把握歷史的主動,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在各種社會思潮中明辨是非,堅定黨的立場;才能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考驗中,有力地抵制各種誘惑,防腐拒變,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勝利的今天,黨內外卻出現了相當嚴重的理想失落的現象。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國內來說,由於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相對落後,在對外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過程中,一些錯誤思潮的泛起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使許多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被嚴重扭曲,社會上瀰漫着腐臭的金錢至上的不健康的氛圍。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風氣被毒化,黨風政風被嚴重腐蝕,因而拒絕崇高,嘲弄理想,遊戲人生,逐臭追腥,也就成爲一種新的時髦。

總之,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應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和增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形成人人講政治、人人講學習的社會氛圍,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偉大事業上來,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和影響,全心全意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自已應有的貢獻。

黨員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篇2

農村黨組織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爲主題,帶領農民發展致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從主體上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2、從任務上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協調推進農村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3、從機制上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紮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

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應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勇創佳績。1、圍繞發展生產,帶領羣衆致富創先爭優。2、圍繞反對封建迷信,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創先爭優。3、圍繞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農村科學發展創先爭優。4、圍繞尊重民主、崇尚法治,推進農村政治文明創先爭優。

深刻認識創先爭優的重要意義:

在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黨的xx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延展和深化,對於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夯實黨執政基礎,爲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提供堅強保證,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內在要求。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以黨內民主和諧促進人民民主和社會和諧的有效載體。三、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保持黨員隊伍蓬勃生機、創造活力的重要途徑。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能讓廣大人民羣衆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密切黨同人民羣衆的聯繫。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有利於構建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11月30日

一、xx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紮實推進,必須着重實效,這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xx屆五中全會肯定了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以後,農村建設所取得的一系列可喜成果。但是一些地方出現的發展後勁不足、發展方式難以持續、農村增收難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紮實推進。三、xx屆五中全會關於新農村建設提出的要求(概括)。1、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保證投入的持續增長。2、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同樣應注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3、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牢記以人爲本的主旨。

黨員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篇3

大學行政化”最致命的問題是大學從內裏發生糜爛。大學內部行政權力凌駕於學術權力之上,行政機構成爲學校主導部門,大學內部的所有資源配置,無論是經費來源、專業設置、招生計劃、職稱評定、研究課題、教學方案等等,一律由行政官員主導的行政管理系統控制。這樣的資源配置方式,“導致大學內部的所有競爭,都變成了對權力的爭奪或者向權力本身獻媚的競賽”。教授和教育家被邊緣化,大學的機體和靈魂就像爛蘋果一樣從內向外發生病變。大學教師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迅速改變。20多年前,一位教師被認爲不適合教書或者學術前景不佳而被勸改行搞行政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他會覺得在同事面前擡不起頭,到後來則變得十分榮耀而成爲一種主動積極的人生追求。因爲他切實地看到當行政幹部的好處,他可以掌握一定的資源,他有權管老師、管教授,甚至年輕的科長、處長也可以“很自然地”訓斥老教授。大學行政化的過程,是教授的主體地位喪失並蛻變爲被統治者的過程。

大學行政權力是怎樣獲得凌駕於學術權力之上的力量的呢?除了行政權力來源於政府的授受外,還在於大學行政權力實際上是行政與學術兩種權威的疊加。在大學,誰都知道“教授”名頭是個好東西,是一塊不可或缺的敲門磚,因此不少行政幹部都要想方設法弄一頂教授帽子戴在頭上。教授帽代表榮譽,是名;官帽代表權力,是利。教授帽和官帽兼得,那才叫名利雙收。於是行政官員便可以佔盡所有。他有的,教師沒有;教師有的,他全都有。他既是行政領導,也是由此可見,“大學行政化”的一個對應伴生現象是行政管理幹部的“教授化、學銜化”,這種情形甚至延伸到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裏,結果導致教授學銜氾濫,越來越貶值。

因此與“大學行政化”相併的另一個弊端是行政幹部的“教授化、學銜化”所導致的教授價值的稀釋、矮化以及大學管理服務和教學科研職能的混同。在當今中國,“教授的濫化”不僅導致這一特定職稱嚴重的的價值縮水,也進一步削弱了大學教授的影響力和作用力,使之更加遠離了大學的主導席位,助長了“大學行政化”。“大學去行政化”首先是改革政府對大學的管理模式,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充分遵循大學教育規律,賦予大學合理的、充分的自主權,使大學能夠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和自由度;其次是改革大學內部的治理模式,由官本位迴歸學術本位,明確學術主導和管理服務兩個系統的職能邊界,既要革除教授的官員化,也要革除行政人員的“教授化、學銜化”,讓“教授”職稱迴歸其本原意義。

在大學內部,教師的利益要得到保障,教授的地位要切實復歸,學術的價值要高過行政權力的價值;校長是教師和教授會遴選出來的,處長、科長等行政崗位完全是一種分工和選擇,不再是一種被爭奪的異化的權利,院長、系主任、研究所所長等甚至如境外某些學校一樣要輪職,就像學生輪流值日掃地一樣,而學術的價值則是大學最高的也是永恆的追求。

筆者認爲,所謂“大學去行政化”應當結合我國政治體制的改革整體推進。一場脫離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單純教育改革,很難獲得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