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能力心得(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6W

洞察能力心得 篇1

開學之前,我按照慣例先約幾名同學到學校,提前處理一下班務,全面清掃衛生,分發學生新學期的課本、作業本,在課桌上安放好學生姓名牌等,這樣學生到校的第一天就能夠進入學習狀態。

洞察能力心得(精選5篇)

我按照花名冊裏提供的學生家長的電話打過去,電話裏傳來了一個陌生男人的聲音:“您好,我是劉雯惠的爸爸。”“您好,我是劉雯惠同學的新班主任,很榮幸劉雯惠同學分到我的班級裏,明天孩子們就正式開學了,我想讓雯惠和其他幾個學生下午2點來學校701教室幫我處理一下班務,可以嗎?”“老師您好,可以,我馬上告訴孩子,讓她下午準時到班級裏找您。”

就這樣,開學前的一天我們就認識了。她提前來到教室,一個梳着馬尾辮、瘦小而精神氣十足的小女孩就這樣出現在我的面前。“老師您好,我是劉雯惠,很榮幸能分到您的班級。”恬靜的童音,她說時面帶微笑。“老師,您就是那位發表了好多文章的青島市名班主任啊!我在網上查到了您的文章。我還聽很多學姐說過您的故事呢!”還沒有見到我之前,她已經瞭解到了我的一些奇聞軼事。真是不簡單的小姑娘。

她和幾名同學迅速幫我把班務整理得井井有條。教室裏乾乾淨淨,散發着油墨香的課本、作業本整齊地擺放在每個同學課桌的左上角,課桌的最右上角則安放好了帶着學生姓名的桌牌。做好了這一切,我們作了輕鬆而愉快的交流,我知道她喜歡讀書、寫作,她在國小時就聽說過我,沒想到現在她還成了我的學生。

在之後的學習觀察過程中,我發現她是一個很能堅持的'學生,堅持寫日記,堅持讓我面批作文,堅持每天讀點文章,而且無論做什麼都能夠全身心地去做。她的文字青春而美麗,質樸而真摯。她有着獨特的洞察力,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其不平凡的精神,用文字記錄下來。我把她的文章放在了班級的“小作家專欄”裏,並把她的文章推薦到了報刊上。她更加喜歡閱讀,喜歡寫作,更喜歡沉浸在美妙的文字世界裏。

我期待着她能夠在文學的世界裏找到自我,豐富自我,成就自我。

洞察能力心得 篇2

30 歲之前的我,會回覆說:

“請不要動我的文字。”

可是,我這麼回覆真的是因爲覺得這樣的表達是完美的嗎?其實不是。至少不全是。我帶着情緒這麼說,現在想來,那是因爲心中的“Ego”(自我)。

我不接受別人說我錯了。我更不會接受自己認爲自己錯了。我更更不接受花了那麼多時間寫的東西,還是被認爲是錯的。這是懷疑我的智商,懷疑我的能力。你是誰?你憑什麼?

但是,現在,我真的,完完全全沒有這個情緒。我似乎可以飄在空中,看着一個叫做“劉潤”的人在讀編輯的建議。空中的我完全沒有情緒。

劉潤在我心中是“他”,而不是“我”。

我心平氣和地理解編輯的建議,推測提建議時他的思考路徑,他們在會議室裏討論時熱火朝天的場景,甚至會忍不住笑出來。

然後,作爲旁觀者,我告訴“劉潤”:

這些建議中,有些是非常有道理的,可以立刻改;有些只是編輯的個人習慣,不改可以,改了也可以。

劉潤問:那改不改?

我會微笑着告訴“劉潤”:

改吧,改吧。就算改不改都可以,只是習慣問題,但是你改了,就能激勵編輯,讓他覺得自己的建議有價值、被接納了。雖然你花了更多的時間,但是你會收到更多的好建議,把課程變得更好。

就這樣,30 節課程,編輯給我提的建議,有 2.3 萬字,其中沒有複製黏貼引用,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建議。

30 節課,我滾動寫作修改,第 1 版的 30 篇,第 2 版的 30 篇,直到第 5 版的 30 篇。從去年 10 月份開始,直到今年 5月,非常勤奮的我,利用一切不出差的時間在死磕自己,花了 7-8 個月,才寫完 30 講。比 5 商半年 150 節課花的時間都長。最後我翻看“劉潤”他的文字,第5 版比第 1 版,確實天壤之別。

你看,這時候,我不是“我”,我是“他”。

我的小夥伴們幫我整理公衆號文章時,我也有這樣的感受。

小夥伴們整理的文字,最後可能要被修改才能發佈。有的小夥伴立刻就不幹了,情緒很大;有的小夥伴冷靜地闡述爲什麼不能改,然後靜靜地改回去。這些“不願改”背後,當然有自己的道理,但其實很多僅僅是因爲“Ego”的情緒:改我的文字,觸犯到我心中那個“自我”了。

分享這些感悟給你。這種“不住在自己心裏”,我不是“我”我是“他”, 心中沒有自己、只有目標的狀態,是很難修煉的。

這是爲什麼古人說“ 60 而耳順”。爲什麼到 60 歲才能耳順,不跳起來?因爲你需要先花 20 年建立“自我”,再花 40 年戰勝“自我”。

我祝願我的小夥伴們,祝願同學們,祝願你,都能早日戰勝自我,“旁觀自己”,不用等到 60 才耳順。

洞察能力心得 篇3

首先高三學子們要知道洞察力的作用是什麼?簡單地說洞察力強的人,他的眼光銳利,對事物具有敏銳的反應,具有高瞻遠矚的特性。反過來洞察力弱的人,他們只能算是鼠目寸光,對事物沒有深層次的瞭解。洞察力強的人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維,積極的發現創造,從而能夠主動的掌握自己的命運權利。

高三是一個學子的關鍵期,因而高三勵志培養洞察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培養洞察力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有捷徑可循的。有人說培養洞察力其實就是掌握一個平衡的問題。這個平衡是宏觀和微觀的平衡。宏觀是未來,微觀是眼前,找到了平衡點就是有了良好的洞察力。高三同學除了爲自己提出高三勵志的口號以外,還可以在日常學習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做事情學會抓住關鍵點。很多事情做了沒有取到預期的效果,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找到關鍵的因素。因而學子們一定記住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積少成多,自然就會找出問題關鍵的所在,從而也慢慢培養自己的洞察力。。

第二點:要善於蒐集有用的訊息。平時學子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多聽取老師的指導意見,吸取優秀同學的經驗,也可以在網絡平臺或者書刊上搜集自己有用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從而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敏銳。

第三點:要善於及時的修正自己的不足。每一個人都不是完人,每一件事情做起來都不是想象的那樣完美,因而要學會及時的修正不足。

希望每一位高三學子都會慢慢的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洞察力。

洞察能力心得 篇4

一開始洞察力這個三個字確實陌生,在衆多學說裏屬於哪個類毫無概念,九年義務教育裏講的也是模糊。單看字面,我的初級理解是觀察力吧。再說,劉潤這逼是誰。

發刊詞——半秒洞察本質的人,註定有開掛的人生

口氣不小,我這骨子底的傲氣不禁呵了一聲。當然我也不能先急着評價,這次學習洞察力就是擺脫以往面對各種問題或事物用表象進行分析思考的惡習。

進入主題:洞察本質改變模型,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到最有效。

一、變量:系統中變化的數量

1.關注“核心存量”

核心存量!它的增長能明顯提升實力,它的減少迅速帶來危機。比如:一所學校的核心存量是升學率。

2.關注“流量增速”

3.關注“週轉時間”

用存量除以流量得到的數值,就是週轉時間。

二、因果鏈

誤區一:遺漏中間項

誤區二:迷信相關性(始於相關性,終於因果鏈)

誤區三:顛倒因果鏈(類似於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三、增強迴路(注意:既然有無限增強的迴路,那自然也有負向強化的迴路)

1.找到自己的飛輪(找增強迴路)

2.確定第一推動力

例:淘寶第一推動力:買家

3.堅持不懈地推動

四、調節迴路

1.打破“看不見的天花板”

2.建立“自我修復機制”

未雨綢繆,在調節迴路沒來時做出自我修復機制

3.讓“阻礙變革者”,成爲變革受益者

五、滯後效應

1.原因不一定在結果附近

2.減少滯後,增加確定性。

3.用縮短和平滑政策,提房“滯後”引起的劇烈震盪。

以上是這周課文的學習內容下面就套入我家經營的小賣部中進行運用。

一、變量

1.核心存量

在我家那個位置,開小賣部基本做的是街坊生意(先排除往後會有其他拓展生意)。我個人認爲,小賣部的核心存量是固定客戶。存量看似只有街坊鄰里,但是做到這一片有80%街坊都來我這買日常用品,飲料等物品,那收入算是比較可觀了。

2.流量增速

平日街坊上下班多打招呼,不熟的路過見面了也禮貌微笑。日常打理店面每日做好,如清潔,擺放等表面過工作做好,接待來客禮貌語氣平和。服務提升質量,街坊認可,跟街坊混熟,買東西自然首選我們家。

3.週轉時間

每日做好銷售記錄、庫存等記錄,以便每月或者每週對店營業活動情況進行分析,算出週轉時間,再通過調節改進把週轉時間減短。

由於我對家裏小賣部缺少經營數據上和時間上的投入跟進,在後面的知識內容比較難以套入。所以只用了變量這一結構模塊來運用。

在這長達一週的學習後,發現了自己面對問題時,解決方法的思維上有很多欠缺,以往多是直接用自己的感覺或者隨着自己的性子去看待理解,忽略了事物本質的重要。但這裏還把本質上的機構系統深入分解從洞察力這五個結構模塊進行分析解決。

洞察能力心得 篇5

前幾年,遊客到青島旅遊,一個青島大蝦賣三十塊,被曝光之後,大家都說奸商逐利,商人奸滑的形象被大家厭惡憎恨。可,商人的本性真的是這樣嗎?每個人都會講自己有良心,可你真的去賣大蝦,就會做的好嗎?

事實上,不論誰在青島賣大蝦,很有可能去追逐暴力,賣一隻大蝦就要幾十塊錢。因爲一個遊客一輩子可能就去青島一兩次,到某個店裏消費更可能僅僅只有一次,所以店裏很可能利用這次機會追逐利益最大化,他不怕顧客再也不來,反正你就再也不來青島了嘛?商業上講,因爲顧客和店裏,沒有重複博弈。

那麼,怎樣解決這種問題呢?

當然有辦法。

現在,人們利用互聯網,將之前的單次博弈,變成重複博弈,具體來說,顧客到店裏消費一次,就在互聯網上評價一次店裏的服務,其他遊客看了之前的點評,再去選擇他們去哪裏消費,這樣之前的單次博弈,就變成了重複博弈。

一般人努力改變結果,聰明的人改變原因,優秀的人改變模型。模型改變了,整個世界就改變了。其實,這就是系統的改變,系統變了,所有事情就改變了。

我們學習一下系統的概念,系統,就是一組相互鏈接的要素。這裏有兩個關鍵,一是相互鏈接,二是因素。因素基本確定,我們學習洞察力,目的是看清它們之間的鏈接,進而改變整個系統。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和尚分粥的故事。三個和尚分粥喝,一個和尚負責分粥,其他兩個和尚只能依次排隊,拿碗喝粥,這兩個和尚喝得少,時間久了,就發牢騷,開始抱怨了,分粥的和尚喝得多,這不公平。

假如再換一個和尚負責分粥,他就能公平地分粥,每個人都喝得一樣多嗎?換做是你呢?能保證每個人喝得一樣多嗎?可能跟難做到吧,每個人都想喝得多嘛,這是人的天性。

好,還是這幾個和尚,喝粥的方式變了,看看結果會怎樣?一個和尚分粥,舀好三個碗後,其他兩個和尚先選擇碗,負責分粥的和尚最後一個選碗。那麼,負責分粥的和尚會怎麼做呢?他當然要公平地分了,否則別人先選擇,最後留下的一定是最少的粥了。

事實上,因素沒有改變,只是因素鏈接的方式改變了,系統就改變了。有人講,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不是這樣的吧!真正有洞察力的人會講,結構對了,一切就對了。

普通人只能看到表象,看不見背後的本質。

普通人眼裏,這是一個手錶,優秀的人看到幾萬個零件的鏈接;

普通人看見一次合作,優秀的人看見各個崗位責任和利益的分配;

不僅僅這些要素決定了系統,更是要素之間的鏈接決定了系統的運轉和質量。我們學習洞察力,就是要學會它們背後運轉的機理,下一篇文章,我們就研究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