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6W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

太空授課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學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啓發性。這種基於太空探索實踐之上的遠程教學,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通過衛星直播、教育部網站回放,或是以課件形式供反覆教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舉國學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種形式。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方便麪、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爲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衛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通過衛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基本靠吼”的閉塞……太空探索不斷改變着人類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爲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爲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2

本月,我國空間站自主推出的“天宮課堂”上線在即,由航天員親自擔當的“太空教師”儀式感滿滿。傳道授業天上來,千萬學子齊聚一堂的科普大講座令人期待。參與其中,宇宙專屬的魅力跨越時空,於浩瀚太空某處把科學的片刻身影呈送在你我面前。這種用科學講述科學的科普儀式,如果能再多“億”點,誰又會拒絕呢?

早在20__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的太空首課就在無數“零零後”心裏埋下了小小的理想。事實上,太空課堂展示的實驗完全可以在地球上模擬並復刻還原,甚至效果會更加完美。從這個角度來看,太空開課顯然不是因爲有什麼科普知識只能在太空中才得以演示和傳播。偏要在條件複雜,變數更多的空間站中授課講解,看重的就是教學之外的奇妙“儀式感”。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3

20__年春節,過得真不容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歡歡喜喜迎新年的人們籠罩在了病毒的陰霾中。不少人幾乎每天一覺醒來,第一個動作就是打開手機看疫情最新通報,一天中大部分時間也都在關注着疫情最新動態,急切期盼着“拐點”早日到來,疫情儘快結束。

這段時間,衝破病毒陰霾不斷傳出的每一個好消息,都如同明媚的陽光,振奮人心。中國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全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不斷增加,用於接診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專門醫院武漢火神山醫院完工了,醫護人員逆行匯成戰“疫”洪流,社會各界馳援武漢,防疫措施不斷升級,疫情防控急需的防護服、口罩、醫用隔離面罩等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這些好消息撫慰着每一顆焦灼不安的心,讓人們看到了病毒終將被戰勝的希望。

每一個好消息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其背後,是不斷提高的科研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攻堅克難和醫護人員的堅守擔當;是持續增強的社會治理能力和組織動員能力,這些能力讓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構築起了嚴密的防線,加緊生產出了大量應急防控物資,保障了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是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民族力量,這股力量在與疫情的戰鬥中,如同暖流,涌向武漢、遍佈全國,加快寒冰的消融,加速春天的腳步;是奮戰在一線的各行業工作人員,交通警察、外賣小哥、環衛工人、商場店員……他們依然在爲城市的運轉、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是每一個在疫情面前做好自己,用點點滴滴行動守好防線的你我。

更多的好消息需要各方努力、衆志成城來促成。之前傳來的諸多好消息,都是建立在強力的聯防聯控措施和人人蔘與、嚴防死守基礎上的,人們所有的“樂觀”也都是建立在每個人每時每刻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當前,疫情最重的武漢等地仍然牽動所有人的心,全國其他地方也在科學有序地進行着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工作仍處於緊要關頭,當此之時,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任何人放鬆了防控,都有可能讓好消息變成“壞消息”。沒到最後關頭,絕不能輕言勝利。好消息面前,也要把困難想得更多一點,把方案做得更周密一些,把防控舉措落實得更有力點,讓一個個好消息都成爲勝利的曙光,確保這場戰“疫”早點結束,讓更多受感染的同胞們能早日康復。

防控疫情是一場大仗、硬仗。有醫療科技、社會管理、各方支援等多個方面共同發力,有毫不鬆懈、萬衆一心、嚴防死守直到戰勝疫情的昂揚鬥志,相信好消息一定會越來越多。當好消息越來越多,徹底戰勝疫魔之日就離我們越來越近。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4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無情,人有情。疫情發生以來,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守土盡責,醫護人員迎難而上、救死扶傷,人民羣衆衆志成城、捐款捐物。億萬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用奮鬥實幹定格戰“疫”中的最美鏡頭。

鏡頭一:心中有民的最美守門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疫情發生後,全國上下一盤棋,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堅持把爲黨分憂、爲國盡忠、爲民造福作爲使命感和責任感。黨員幹部主動放棄春節休假,積極投入抗疫一線。他們衝鋒在前,忠於職守,積極動員和組織羣衆,在基層構築起了嚴密的疫情“防火牆”。危難關頭,他們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全力以赴,用抗疫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初心和使命。河南連軸轉、不顧家的“三到”幹部楊俊志、山東民警李強、朝陽市衛生局幹部崔志剛等幹部都倒在了抗疫前線。戰役還在繼續,有戰士在戰役中不幸倒下了,但剩下的戰友還在繼續奮力作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們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好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門。

鏡頭二:心中有責的最美逆行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根據中央“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專家組成員和醫護工作人員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馳援武漢。截止20__年2月9日15時,逆行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已達到11000多人,其中包括全國最強、水平最高的重症救治專家團隊。在這些逆行者中有經驗豐富的老專家,也有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有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有剛剛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新同志,有領導幹部也有普通羣衆。他們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科室、不同家庭,但此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最美逆行者”。長滿紅斑的手、佈滿淚痕的臉、浸滿汗水的背都是他們在前線留給大家最難忘的記憶。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他們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有的逆行者們,此刻,讓我們向你們致敬,願你們早日平安歸來,等你們回家!鏡頭三:心中有國的最美支持者病毒無情,人間有愛!有多少個瞬間,我們隔着屏幕爲普通樸實的平凡人潸然淚下。45歲的菜農秦師傅、賠錢賣盒飯的店主小姐姐、捐1.8萬個口罩的90後湖南小夥、火神山醫院送菜的河南村支書、挨個店不計代價“掃街”的海外同胞等,他們中的很多人我們都不認識,但我們知道面對疫情他們都只有一個名字就是“中國人”。也許他們做的事沒有多偉大,卻值得每個人駐足稱讚。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國難當頭,億萬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共渡難關。“人心齊、泰山移”,相信舉全國之力,我們一定會早日打贏戰役。等明天贏了,我們一定要舉杯歡慶,認真欣賞在抗疫前線定格的最美鏡頭,爲自己今天的表現點贊!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5

出小區需要測體溫,回小區還要測,上班需要測體溫,下班還要測……也許個別人員感覺到這些做法太繁瑣、不必要。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讓你負責一天到晚地爲別人測體溫,你還會煩嗎?

在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的情況下,有的人之所以發牢騷、有抱怨,還是感恩心缺失的緣故。筆者認爲,感恩是劑戰“疫”良藥。

心懷感恩,是面對疫情的正確態度。這次疫情的到來,是任何人都不願看到的。但面對疫情,逃避不是辦法,需要直面解決,必須正確面對。戴口罩、量體溫都是抗擊疫情的有效舉措,與以前相比是有些麻煩,但卻是爲了自身和他人的身體健康。更何況,比比晝夜堅守崗位的社區工作人員,比比衝在一線的白衣戰士,他們冒着多大的危險,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如此牢騷,說喪失感恩心一點也不爲過。

心懷感恩,方能展現抗擊疫情的積極作爲。抗擊疫情,人人都是戰鬥員,從來沒有旁觀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要做更好的自己,無論在家庭還是單位,無論工作還是學習,都要逐一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切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同時,認真落實復工復產工作要求,打響阻擊戰的後勤保衛戰,全力以赴把進度目標往前趕,不遺餘力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出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生產經營攻堅戰,以優異成績向行業上級交一份合格答卷。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6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在20__年12月9日,我們班全體同學在楊老師的組織下,認真觀看了“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組航天員瞿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太空授課。早在20__年6月20日,王亞平老師就曾在“天宮一號”開展過基礎物理實驗。

雖然我們現在對於那些高深的航天技術,深邃的宇宙知識理解不了多少,但是這卻激發了我探索知識宇宙的強烈興趣。我們每天只能迎來一次日出,可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卻可以一天中迎來十六個日出,因爲他們在神舟十三號飛船裏,每九十分鐘就可以繞地球一圈。

在這次“天宮課堂”,我們看到了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等。讓我們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祕,體驗探索的樂趣。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所有青少年。謝謝宇航員,也同樣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

我想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夢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滿中國的旗幟,我憧憬高科技能傳遍全宇宙,我想象自己成爲一名宇航員,搭乘宇宙飛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爲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7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爲指導,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把廣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爲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建立健全上下一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調度際,科學籌劃部署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切實做到措施有效,防控到位。開展疫情防控教育,及時傳達中央和上海市、區關於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通知精神,及時通報疫情、規範政策解讀、發佈防控措施、明確有關紀律規定,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引導市民科學理性對待疫情,主動學習防疫知識,增強自我防控意識。

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就要思想認識再深化,切實提高思想認知、切實增強責任意識、紮實落實防控措施,面對疫情加快蔓延的嚴峻形勢,要深刻認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爲當前最緊迫的工作任務,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落實。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就要防控措施再嚴密。有效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防控的最關鍵。要加強人員管控,落實人員的防護措施,減少人員聚集,要嚴格疫情監測、排查,夯實城市小區,特別加強對車站、農(集)貿市場的管理,精準施策、嚴防死守,切實構築起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

我們要以堅決打贏戰“疫”的定力和信心理解與支持。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8

2月1日,杜嘉偉從早到晚一刻未歇。他是蓬安縣錦屏鎮一名普通的紀檢幹部,他每天的任務是進村入戶,逐家逐戶進行提醒叮囑。

3天前,杜嘉偉因太忙而錯過了母親連續打來的好幾個電話。等他稍微有點時間,把電話回過去時,母親言語低沉:“你爸爸不得行了,你趕快來一下!”悲傷難過的他,想馬上衝到醫院陪家人。可身上的責任提醒着他,這裏,還有需要他守護的人。直到華燈初上,巡查完最後一戶,杜嘉偉才飛奔醫院。等他趕到時,父親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按照農村的風俗,老人去世,要看吉利日子,舉辦個追悼會。“爲了儘量減少人員聚集,父親喪事一切從簡。”1月31日上午,料理完父親後事,杜嘉偉來不及悲痛,便再一次與社區幹部一起奔赴防疫第一線。

當筆者問道:“作出這樣的選擇,你有過後悔嗎?”杜嘉偉說出“自古忠孝難兩全”後,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流滿面,“父親膽管腫瘤手術清醒後不到5小時,我就返回了工作崗位。他病危時,我一天都沒陪伴在他身邊……”

“我父親生前是村裏的黨支部書記,他在村上幹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爲民服務了一輩子,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現在疫情阻擊戰全面打響,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就在防疫第一線。”說完,杜嘉偉轉身而去,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9

太空授課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學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啓發性。這種基於太空探索實踐之上的遠程教學,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通過衛星直播、教育部網站回放,或是以課件形式供反覆教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舉國學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方便麪、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爲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衛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通過衛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靠吼”的閉塞……太空探索不斷改變着人類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爲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爲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0

一個旋轉的陀螺把我帶入了“天宮課堂”,此次的“天宮課堂”是由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老師授課,帶我們去了解神奇的太空家園。

“天宮課堂”中航天員老師講解了許多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太空細胞、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水中泡騰片,這些有趣的實驗使我對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

讓我最喜歡的是“浮力消失”,首先同學們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杯中,發現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的王亞平老師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時,浮力卻消失了,乒乓球很快沉入了水中。原來當重力消失時液體內部壓強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聽了航天員老師的講解,使我感到不可思議。

這場天宮課堂給了我許多奇妙的感受,讓我體會到了太空科學的魅力,三位航天員老師更是我們的榜樣,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1

在新型冠狀病毒不斷隨虐的情況下,很感恩背後這些可愛的人們,是他們保證了我們生活的安全舒適。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在得知疫情之後,第一時間奔赴疫情中心:武漢。84歲,一個安享晚年的年齡;84歲,可以說是一個肩不能挑、水不能扛的年齡。但是,咱們的鐘院士卻義不容辭的接下重任,扛起責任,奔赴前線。感恩鍾院士,同樣的,也感恩跟他一起前往的專家團隊們。

一支支來自全國各地、各大城市組成的醫護人員在大年夜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毅然的帶着自己的寶箱,帶着親人的祝福奔赴武漢;全國各地的醫院工作人員放棄休假,放棄團聚,戰鬥在醫院第一線,及時的指定各種消毒、預防措施。是他們,在每時每刻的與病毒戰鬥;是他們,不顧個人安危,不顧個人幸福,不斷地尋找抗擊病毒的方法;是他們,讓我們感到了安全和幸福感。

解放軍戰士們,奔赴在武漢的前線。有人說,解放軍戰士就應該這樣,畢竟是當兵的,但是,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應該的,有的只是那強大的責任心。他們的責任心無比強大,無比自豪,他們願意用自己的身軀來守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他們願意用自己的熱血來保護他們的親人。

解放軍戰士們,奔赴在武漢的前線。有人說,解放軍戰士就應該這樣,畢竟是當兵的,但是,世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應該的,有的只是那強大的責任心。他們的責任心無比強大,無比自豪,他們願意用自己的身軀來守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他們願意用自己的熱血來保護他們的親人。

爲了防止疫情的擴散,農村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嚴防死守,禁止串門,減少外出。每個村的村口拉起了一道道防護網,防的是病毒,暖的是人心;防的是那些不自覺的人,保護的是那些想活下去的人。有句話說的好:你不怕死,你不想活,但是別人想,請遠離那些想活下去想幸福的人。村幹部帶頭,負責值班,出問題自己全權擔責。此時,爲了安全,不怕擔責的品格復現在每一個村的領導身上。

生命是短暫的,但是品質是長久的。感謝這個可愛的社會,感謝這些可愛的人,是他們,讓我們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向他們致敬。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2

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射總是激動人心,爲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爲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啓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爲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爲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啓後的關鍵之戰。通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覈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與協調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後,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說,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蹟。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中國爲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爲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3

的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爲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自豪和喜悅;我還看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千家萬戶,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裏,回首過去,又展望着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裏求得發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纔不會落於時代。世界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爲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展着。身處科技人文發展不斷登上新臺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掌握高精尖知識,纔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

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爲青少年的我們,面對着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昂揚姿態去面對呢?

然而,與時代同行並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爲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待到你們18歲的時候,也希望你們在斑駁陸離的社會裏能夠明辨是非,守住底線的同時,更要擔起引領時代風向的大旗。

“後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追尋,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當我們都明確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當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時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推開空間站時代大門,中國航天展現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信心。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時間提前公佈,最終火箭一秒不差地實現“零窗口”發射。從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到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幾次任務都將發射時間提前宣佈並精準到分,充分顯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氣來自於神舟一號飛船發射以來載人航天的16戰16捷,也源自於在系統最複雜、安全要求的載人航天工程中,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識始終得到貫徹和堅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劍”的千錘百煉,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戰未知的求知若渴。發射成功後,文昌航天發射場大廳屏幕上打出這樣一行字: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峯。奮鬥是對奮鬥者的`獎勵,中國航天劍指浩瀚蒼穹,“長征”永遠在路上。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4

相信這次疫情,對我們整個國家,對個人都會造成強大的衝擊,讓我們如夢初醒,是不是會想“哦,原來世事無常纔是正常”。

是啊,年前年後這段時間,雖然後來知道疫情蔓延是因爲初期的瞞報,但如洪水一樣襲來時,相信很多人,即便天天悶在家裏,還是覺得像做夢一樣,“這是真實的嗎?怎麼一下就像電影中的景象變成了現實?”

我也是一樣的同感,還是不太習慣,幾次出門都是走了幾步才發現忘記帶口罩。

這次疫情,像是一個人被煽了一個巴掌如夢初醒,不由的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當下的生活,原來死亡距離我那麼的近在咫尺,計劃的老了之後怎麼樣,只是計劃,真的趕不上變化快。

當下每天的拼命的工作,又是爲了什麼,是不是一定要過這樣的生活?是不是 一定要取得“功名”?是不是要過上別人認爲好的生活?

是一定要做一個成功人士嗎?什麼樣的人生纔是有價值的人生?

首先是一個不與任何人比較的人生,追尋內心真正自我的人生纔是有價值的。安靜了下,感受了下內心,對我而言,做一個善良的人,有愛別人和被愛的能力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其次呢?希望能逃脫人性的束縛,做一個能賺點錢,能讓自己和家人過得好的人,畢竟來世上一趟,還是想讓生命過得有質量。

如果,還有點能力,就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我能力,讓自己變的更加的強大,能成爲一個家庭的支撐,能讓朋友覺得靠譜,能爲社會創造點價值,人生足矣。

感覺今天寫的比較務實一些,接點地氣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