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9W

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農民,現年96歲。他先後經歷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戰爭年代,他衝鋒陷陣、英勇頑強,出生入死、屢立戰功,負傷回國後又堅持重返戰場,用熱血青春詮釋了革命戰士的赤膽忠心,曾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勳章等榮譽稱號,作爲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受到偉大領導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用執着堅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現年95歲。他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轉戰大江南北,經歷戰鬥無數,留下累累彈傷,從“娃娃八路”成長爲“戰鬥英雄”,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衛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榮立多次戰功。他退伍不褪色,轉業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0餘年,身體力行保護革命遺蹟、講述英雄故事,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教育了無數青少年,感動了廣大社會羣衆,20__年被評爲“中國好人”。

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孫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進事蹟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衆認爲,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戰爭年代,他們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經歷生與死的考驗,爲保家衛國、維護和平立下不朽功勳;和平建設時期,他們不改初心本色,堅守革命理想,保持優良作風,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革命戰士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品格,退役軍人永葆本色、接續奮鬥的優良傳統。大家紛紛表示,要尊崇英雄,關愛楷模,學習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風範,積極投身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孫景坤、徐振明“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孫景坤、徐振明同志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分別爲孫景坤親屬代表、徐振明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牌和證書。遼寧省、吉林省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退役軍人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在本地雲發佈現場參加發佈儀式。

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近日我深刻學習了黃大年同志的事蹟,對我觸動很大,深深的影響我。也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那根弦。“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用心工作,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每當想起自己站在黨旗下莊嚴的宣誓時,心裏還是無比的激動。時光如水,自己已經是有7年黨齡的黨員,想想當初的自己20xx年畢業,從大學畢業就當了名大學生村官,在村委會工作時,自己用心入黨,參加黨組織活動,最後的入了黨,成爲一名共產黨員。

如今在社區工作,爲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幾年過去了,感觸最深的就是當年入黨時的情景和作爲黨組織成員的變化。掛進社區的牌子越來越多,管的事來越多,社區工作滲透到社區居民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科室越來越多,社區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居民得到的幫忙也越來越多。作爲一名社區工作人員,時刻已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忘自己當初入黨的誓言,深入學習習總書記講話。及時瞭解國家的方針政策。用心參加黨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思想上態度端正,在工作上作風踏實。從進入社區工作那天起,就告戒自己要顧全大局,服從領導安排,虛心向其他社區幹部學習,踏踏實實幹事,把工作擺在第一位,遇到困難、挫折要敢於應對。

我主要負責綜合治理工作,工作範圍包括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全力協助社區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完成國家公共假日的安全保衛工作,轄區治安狀況平穩以及重大會議安保工作,現階段主要工作就是網格工作。網格工作中網格員每一天按時巡邏及時發現問題,將問題和居民反映的矛盾進行化解和上報,及時填寫工作日誌,將信息錄入網格系統,並在領導的指導下進行矛盾化解,解決問題,如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報社區領導及相關部門處理。重點會議期間每一天上報社區平安狀況。確保轄區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不發生各類影響安全問題的事件,確保會議順利進行。

在工作中每一天解決網格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10多件,包括:在巡查中發現,居民家中太陽能跑水,工作人員上報,我就要及時查找戶主信息,聯繫戶主將水關掉;小區內設施損壞,我也要聯繫物業及時修理;小區內井蓋丟失,出現安全隱患,我就更要及時記錄信息,查清是(污水井蓋、供電井蓋,雨水井蓋、廣電井蓋、消防井蓋、通信井蓋),聯繫相關部門處理,以免發生更嚴重的人員傷亡狀況發生,解決問題,消除隱患。

除了綜治工作還負責民調工作,石橋東區居民反映,對門經常拉他家電閘,至家中冰箱內物品都壞了,久而久之,兩家發生矛盾,找到我們期望調解。我就聯繫對門瞭解狀況,一瞭解才明白,原先他經常回老家,就把家裏電閘拉下,因爲兩家人電錶都在一個電錶箱內,每次都拉錯閘,直到我們找到他他才明白自己是拉了鄰居家的電閘,並表示下次必須注意,並道了歉,倆家人的矛盾也及時化解了。

作爲一名黨員,在過去的七年工作中,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爲了提高自己處事的潛力,保質保量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更好的爲居民服務,在平時個性注意向經驗豐富的幹部學習。此刻與剛走上這個崗位時相比,我在處理事情上成熟了不少,對一些問題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處理問題時心中也有一套思路。同時,在工作量大、繁瑣事情多的狀況下,能根據輕重緩急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安排,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以用心、端正的態度,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按時完成,不斷總結工作得失,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做好本職工作,充當領導助手。

時間在變,初心不變,銘記誓言,在今後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熱度不減,用誓言引領自己。我將不斷學習,透過這些學習,以便適應工作,在工作中發揮自己更大的潛能。努力成爲一名優秀的社區工作人員,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爲石橋社區的建設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人的一生充滿了選取。去留之間,取捨之中,考驗着智慧,更照鑑情懷。

“爲什麼回國”經常有人向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問起這個問題。對於一個在國外生活優裕、事業驕人的“海漂”來說,要拋舍這來之不易的一切並不容易。是一種什麼樣的召喚,讓黃大年義無反顧回國效力是一種什麼樣的牽掛,讓他念念不忘父母之邦“祖國高於一切”——這是黃大年用生命作出的回答。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裏。回顧黃大年58歲的生命歷程,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結。大學畢業,他以“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書寫愛國報國之志;在海外的20xx年裏,他密切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在情感上“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回國後的7年,他更是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成爲衆人眼中的“拼命黃郎”,拼搏至生命最後一息。“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人生的寫照,更是他不變的初心。

這是一顆爲祖國跳動的赤子之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天下爲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在黃大年身上,人們能夠深刻感知一個知識分子濃厚的家國情懷。作爲一個享譽世界的科學家,黃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我的歸宿在中國”。在他心裏,祖國需要就是最高追求,“爲國擔當”就是人生信條。從響應國家“千人計劃”的召喚毅然歸來,到帶領幾百名科學家奮力創造多項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再到潛心爲祖國培養後繼創新人才……黃大年以身許國、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心、強國之志、報國之情,爲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這是一顆爲中國夢澎湃的奮鬥之心。從“海漂”到“海歸”,不只是黃大年個體命運的轉折,也是實現中國夢偉大時代進程的一個折射。“得其大者能夠兼其小”,黃大年自覺把人生理想與國家發展融爲一體,“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纔是最大的滿足”。他洞察中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發展大勢,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勇於攀登創新高峯,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傾盡全部心力,作出了突出貢獻。“只要大家努力和堅持,必須能實現強國夢”。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啓示我們,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齊,個體奮鬥的價值才能得到昇華,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好處。

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都是黃大年最喜愛的歌。這首歌,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聲,也訴說着中華兒女的衷腸。歷史不會忘記,從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等,到這天像黃大年這樣的留學歸國人員,或衝破層層阻力回到祖國懷抱,或擺脫利益羈絆甘願爲國奉獻,他們賡續着愛我中華的精神血脈,爲了振興中華而矢志奮鬥。這天,當中華民族從未如此接近實現復興的夢想,當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海歸潮方興未艾,祖國更加呼喚千萬個黃大年式的優秀人才,人民更加呼喚爲夢想頑強拼搏的時代弄潮兒。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般的民族脊樑燃燒自己、照亮未來。他們的英名永在,他們的事業長存,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爲實現中國夢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輝煌篇章。

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巍巍太行,有一位共產黨人曾在這裏留下深深的足跡,他就是全國、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同志.

忠誠是李保國同志的價值底色.李保國同志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完全可以在城市裏舒適地工作和生活,但是他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衝在扶貧攻堅第一線.他常說,我是黨員,就應該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國同志時刻聽從黨的召喚,始終與黨一條心,保持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底色.

爲民是李保國同志的人生追求.李保國同志將百姓當做自己的親人,成爲百姓擁戴的“科技財神”,他常說:“幹成點有益於人民的事,什麼時候想起來,也是值得驕傲的.河北的山嶺都綠起來,父老鄉親都富起來,我的事業纔算成功”.李保國同志始終以人民爲中心,時刻將百姓冷暖安危掛在心上,用一生實踐書寫了扶貧攻堅的壯麗詩歌.

拼搏是李保國同志的生命境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面對太行山的惡劣環境,李保國同志堅持“安、專、迷”的工作作風,把課堂擺在山間地頭,幾個饅頭一瓶水、山當餐桌地當炕,夙興夜寐,忘我工作.熟悉李保國同志的人都說他是累死的,工作到了生命最後一刻.就是這股拼勁支撐着他幹事創業,]不斷走向生命新高度.

廉潔是李保國同志的政治品格.幹事創業過程中李保國同志始終保持一襲白袍,不染點墨,對名利看得很淡,只要是事業需要的事,只要是對山區扶貧開發有利的事,他都義無反顧地去做,從不考慮有什麼回報.他總是無償爲農戶和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有時甚至還貼上自己的科研經費.廉潔自律、淡泊名利是李保國同志一以貫之的政治品格.

斯人已去,精神長留,日前河北省委決定追授李保國同志爲“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作出《關於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全省黨員要深入學習李保國精神,調整工作狀態、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爭當李保國式好乾部,爲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注入磅礴力量.

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崗”“綠嶺”等知名農產品品牌,帶動10萬多農民羣衆脫貧致富,被譽爲“太行新愚公”.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作出批示: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蹟的總結和宣傳工作,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大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

“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河北省特等勞動模範”、 “農民教授”、“科技財神”、“太行新愚公”……把這些身份疊加起來,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對黨忠誠,心繫人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太行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的時代內涵.

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他的職業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李保國教授的一生沒有追求個人財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讓太行山變綠,讓生活在那裏的農民脫貧.

一個人能夠具備工匠精神的基礎是他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工作給了他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 1981年起搞起山區開發研究,34年間李老師每年在山裏“務農”的時間超過200天,汽車成了他移動的家,稀疏了頭髮,黝黑了皮膚,雙手長滿繭子,長期奔波留下了嚴重糖尿病和心臟病,但這一切都沒有使他改變最初的夢想.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的是傳承和鑽研,憑的是專注和堅守,是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34年,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李教授走遍了太行山區,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的植保新方法,讓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樹木栽植成活率從原來的10%一躍達到了90%.

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治理,前南峪的溝溝壑壑變成了“山頂洋槐帶帽、山中果樹纏腰、山底梯田抱腳”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一.34年間,他一頭扎進太行山,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先後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帶動了全省板栗、蘋果、核桃產業發展.

數字的背後是他多年的堅持與積累,是他對於技術的不斷探索與突破.多年來,在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他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餘次,培訓人員9萬餘人(次),許多果農都成了“技術把式”.在教學科研活動中,他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將精益求精的科研和學術風格教授給了學生.

李教授的身影雖已走遠,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榜樣的力量卻異常強大,鼓舞和激勵着我們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改革前進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李教授用他的親生經歷向我們講述了謀事創業道路上,守着最初的夢想,帶上愛國爲民的初心,依靠科技進步,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

依靠工匠精神,積極發展科技,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用實踐指導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從農業大國變成農業強國的道路上,以“愚公移山”般堅韌不拔的毅力,以 “艱苦奮鬥、求真務實、愛國爲民”的太行山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們的事業必定可以取得成功.

我們要接過李教授的接力棒,在自己的領域中踏下心來,認真工作,甘做“愚公”不因貪快求成而走捷徑,實實在在做事,爲燕趙大地脫貧攻堅奮發作爲。

2022時代楷模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對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國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是最大的使命擔當,也是最高的榮譽褒獎。

被人們稱爲“拼命黃郎”的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以前說過:“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七年間,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爲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不少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猶存。黃大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譜寫了一首矢志創新的奮鬥之歌,樹起了一座勇攀高峯的精神豐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撐。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務必牢牢抓住創新這個“彎道超車”的關鍵,才能大踏步追趕科技潮流、搶佔時代先機。黃大年無時無刻不想着趕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極限,他帶領科技團隊參照國際最高水平、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在地球探測科學領域奮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測潛力到達國際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無限風光在險峯”,只要堅定信心、勇於登攀,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潛力作出更多創新創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大顯身手、贏得主動。

科技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如果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黃大年正是懷着這樣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八瓣兒用,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到極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他用創新實踐同時間賽跑的真實寫照,更是他追逐夢想的強大動力。有付出纔有回報,敢拼搏方能立潮頭。黃大年把對祖國的摯愛、對科研的執着,濃縮在自己的人生書寫之中,激勵着人們繼續求索、接力奮鬥。

科技競爭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於50年,黃大年靠什麼讓我國深探項目從遠遠落後到比肩一流探求就裏,這與他的求實作風和科學方法密不可分。他運用系統思維安排科研攻關,既注重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又注重考覈督察等機制保障,既突出重點項目攻堅,又兼顧配套技術支持,構成了系統整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佈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業面,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學反應”“裂變反應”;他採取開放態度開展學術科研,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黃大年在工作中構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爲怎樣創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範,積累了寶貴經驗。

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纔有期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黃大年志在創新、奮鬥不息,實現了自己“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理想抱負。創新永無止境,精神薪火相傳。黃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創新追求書寫有價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夢想。

黃大年事蹟感想心得體會:用品格力量標註生命高度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是一代代中國知識分子砥礪前行的價值航標。爲人治學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猶如不滅的火炬,點亮人生之路,燭照民族未來。

在戰略科學家黃大年身上,人們看到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複合體”: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賡續,又有現代學術基因的發揚光大;既有不圖虛名、潛心鑽研的科學精神,又有誨人不倦、愛才育才的大師風骨。他用58載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什麼是奉獻,回答了什麼叫擔當,以高超的學術、高尚的品德,築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歷程,留下一座彌足珍貴的精神富礦。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能夠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國家在召喚,我就應回去!”黃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時,毅然放棄優裕生活和優越工作回國效力,把全部精力獻給國家深探事業。在黃大年的人生詞典中,沒有“計較”“得失”等字眼,只有奮鬥與奉獻。爲了趕超世界一流,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出差常訂夜航班機,只爲不耽誤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數職、手握資金上億的項目,卻從不思考個人私利;應對榮譽頭銜,他總是推辭——“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即便被人議論“不食人間煙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爲公。“爲了理想,我願做先行者、犧牲者。”黃大年用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實際行動,把對祖國最深沉的愛融入了科研事業。

學海無涯,人不能窮盡所有問題,但能夠在不懈求索中不斷抵達更高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立潮頭、引領創新,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黃大年,回國後勇挑重擔,帶領團隊義無反顧投身科技創新的競技賽場。從白手起家、填補空白,到趕超先進、跨越極限,黃大年始終憑着一股子創新精神攻堅克難,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創造了非凡業績。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終堅守正道、專注幹事。抓科研,他只看績效不留面子;用資金,他只認項目不認關係。黃大年的創新曆程啓示人們,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堅守、“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勇攀高峯,幹一番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業。

黃大年曾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他始終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樹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幫忙每一名學生設計成長路徑,爲他們修改每一篇論文;他愛生如子、傾注關愛,熱心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關心學生們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識才、甘爲人梯,爲國家培養和凝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在學生眼中,黃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黃大年深情詮釋了師者本色、學者風範,在人們心中刻下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鐵肩擔起興邦任,歸心不移故土情”……連日來,黃大年的感人事蹟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共鳴,帶給人們深深的感動與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爲了什麼、圖個什麼古往今來,無數像黃大年這樣的國之脊樑用生命書寫答案,在歷史的天空上,構成無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這天的人們崇德向善,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鬥之中,創造更有價值和好處的無悔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