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K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

爲期7天的培訓,主要學習了農村基層工作實務知識、淺析中國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模式探究、美麗鄉村與農村經濟發展、特色小鎮__經驗等,參觀了夢想小鎮、桐廬、現代農業創新園等地。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學習培訓期間,本人結合自己鄉鎮的美麗鄉村建設,帶着疑惑學,帶着問題學,切實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維。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深刻理解內涵,提高了認識。在平時工作當中,我們經常聽到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鄉村振興戰略等一些詞語表述,但對美麗鄉村到底是什麼樣子、特色小鎮特在哪裏、包含哪些要素、鄉村振興戰略具體有幾種模式等等,認識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過本次系統的學習培訓,讓我們對特色小鎮的基本定義、鄉村振興的工作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訓期間,通過課堂學、點上看、互動問等多種方式,豐富了學習內容,拓寬了視野,一切以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爲目標,在特色小鎮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中要以產業爲抓手,以旅遊爲帶動,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三是結合本地優勢,創出了特色。從參觀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幾個點來看,各地都能結合當地實際,發揮山、水、人、文等資源優勢,挖掘潛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結合我們鄉鎮實際,我們在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特色小鎮過程中,也將充分發揮苗木、生態養殖等本地產業特色,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發揮文化作用,建設真正的人文特色鄉鎮。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2

農村振興發展有諸多先天不足,但也不是事無可爲,清晰的思路、得力的措施對農村發展仍有着重要的作用。結合實際,現談談本人一些體會和感悟:

一、固本培源:增強農村經濟發展的自生性動力

對於毗鄰的欠發展地區,農村經濟不夠活躍,主要的難題仍是積累不足,產業發展所需的資金和人才資源嚴重不足。個人認爲,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就是要固本培源,發展好本地的產業、富裕本地的羣衆、培養本地的領軍人才,增強農村經濟發展的自生性動力。具體到,我認爲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示範帶動,提升菸葉產業發展水平。目前,的菸葉在全縣是“龍頭”的地位,但客觀地說,這種地位仍不穩固。一是本地菸葉大戶仍然不足,專業戶更是不多;二是產業經營模式依然是傳統低效益的模式,低投入低產出,依然是靠天吃飯。據於此,我們一直向以下幾方面努力。一是示範帶動。通過鎮村幹部、引進外地大戶規模化種植菸葉,一方面培養本地的種煙能手,另一方面宣傳菸葉種植的經濟效益,引導本地有知識、有經濟基礎的能人轉向菸葉種植。同時,通過扶持煙水、煙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表彰獎勵種植大戶等方式,着力將種植大戶培養成菸葉種植專業戶,成爲穩定菸葉種植規模、得升經營層次的中堅力量。二是引導經營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升級。無論是土地的流轉模式,勞力的組織方式,還是煙田的管理方式,都還是處於傳統農業種植的模式,只是簡單面積的累加,而沒有現代的經營。我們着力嘗試通過組建菸葉協會,逐步引導菸農加強合作,採取一些現代經營的手段,來提高產業的綜合效益,促進產業發展升級。

2、向山上要效益,積極發展林果業。雖不是山區鄉鎮,但也有山林面積14.7萬畝,爲耕地面積的4倍,要富民,如何做好山上的文章就不可忽視。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對現有以臍橙爲主的果業的管理,加強柑橘黃龍病的防控工作,監督好各種不良激素的使用。另一方面,要大力開發低緩林地,引種對環境沒有破壞的油茶、黃梔子等經濟林木、中藥材,以及近年風行的花梨木等名貴樹種,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提高山地經濟效益。

3、打造新亮點,孕育鄉村旅遊經濟。有諸多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優勢,如到縣城10分鐘路程,有仙濟巖、白馬寨等風景區,有贛南贛南畲民的發祥地—球獅等等。但鄉村旅遊經濟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所需的資金、人才和硬件設施都是目前所不具備的,這方面我們將做好前期工作,着力抓好規劃,逐步完善一些基礎設施,向鄉村旅遊這一無煙黃金產業邁進。一是抓好鄉村規劃。重點對仙濟巖、球獅進行規劃,逐步建設一批像大竹坑一樣的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莊整治點。特別是要對球獅村進行重新規劃,按畲鄉特色村寨的標準進行規劃和建設。二是先易後難,逐步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逐步對進入相關景區及特色村寨的道路進行改造、拓寬,對相關人文和自然景觀進行建造和修繕。

二、民需導向:民生工程建設讓羣衆真正得實惠

農村的欠發展,使得農村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也顯得民生工程的緊迫性。但農村資源條件不足,特別是鄉鎮資金不足,使得民生工程難以面面俱到,上這項目還是上那個項目,有時很難抉擇。個人的體會,民生工程建設必須立足於羣衆的需求,哪個問題是廣大羣衆迫切需要解決的,哪個問題是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就優先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搞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1、推進社區化建設,解決“住”的問題。解決“住”的問題,不能簡單地理解爲“住新房”,有新房沒新村,農村依然沒有發展。鎮近幾年來一直致力於社區化建設,順應“人口城鎮化”的大趨勢來推進村莊整治。一是圍繞中心社區抓好規劃布點。中心社區有利於節約利用土地、有利於集中配套設施建設、有利於環境衛生整治,我們爲此選取了下排子、大竹坑、古樓崗、上下九里等一批羣衆相對集中、基礎相對較好的自然村落來建設中心社區,有的點連續幾年打造,吸引周邊零星分散的村民到中心社區建房。二是突出地方人文特色。有一段時間,我們忽略了人文在人居環境中的重要位置,建了一批“火柴盒”式的民房,沒有品位、沒有靈魂。近年來我們開始反省,並在建設中挖掘和融入地方人文特色。如20_年開始在仙濟巖村大竹坑建設點上,就強調要融入周邊優美的自然環境,組織理事會成員外出參觀,並統一建築立面,外觀上傳承贛民居的特色,因此得到了各界的好評,也引起了各級媒體甚至中央媒體的關注。今後我鎮各中心社區建設也將延續這一理念,特別是在少數民族村寨建設上要突出人文特色。

2、科學治水,解決安全用水問題。素有“枯燋”之名,水資源缺乏,特別是到乾旱少雨季節,部分羣衆連飲用水都保證不了。水的問題是最大的困難,也是最大的民生問題。我們努力在兩個方面解決這一問題。一是解決“量”的問題。我們對全鎮水資源進行了全面調查,在如何解決水源上制定了近期和遠景規劃。近期就是開發離圩鎮約5公里的油坑的水資源,並與現在的自來水廠併網,解決圩鎮及周邊幾個村沒有自來水的問題。遠景就是開發離圩鎮約30公里的中壩的水資源,徹底解決羣衆沒水用的問題。二是解決“質”的問題。全面加強水污染治理,對水源地堅決實行禁養政策,嚴厲打擊唯利是圖的違規養殖戶。同時堅決督促各山塘水庫的退包退養。

以上是個人目前對發展的體會和感悟,近十年的鄉鎮主官經歷,本人感覺到鄉鎮的困難重重,但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同樣大有可爲,特別是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能夠創出一番新天地。在此也對縣級部門如何支持鄉鎮提幾點不成熟的意見、建議。

一是涉及鄉鎮的項目多要在制度和程序上強化鄉鎮的作用。目前鄉鎮面對羣衆的訴求,都會向上申報一些項目。前期的調研、立頂鄉鎮都要花大力氣去爭取。但在立項之後的實施及驗收上,鄉鎮就基本上管不到了,導致一些民生工程不得民心。如我鎮立新渠的維修上,工程實施過程中施工方不與鎮村兩級組織商量,完工也不用鎮村兩級組織參與驗收,導致這條本來可以滿足幾個村農田灌溉的水渠邊一個村都用不了。所涉及的農戶意見很大,幾次都要組織羣體上訪,鎮村兩級組織只能想其他變通的方法。

二是涉及鄉鎮的執法適當放權鄉鎮。目前很多工作鄉鎮有責任沒權力,而部門則有權力卻管不過來,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如安全生產工作,一些礦山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鎮村幹部發現了只能發發通知、做做工作,稍爲採取一點措施就會引起企業主很大的反彈,導致一些問題久拖不決。在這些問題上建議通過委託執法或定期聯合執法等形式強化鄉鎮的管理權限。

晉寧的鄉村振興同樣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同樣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謂之“鄉村綜合體”,將帶給我們各級幹部怎樣的考驗?

因此我們必須找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也就是在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這五方面實施全面振興,整體推動,激起鄉村內生動力。重點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是關鍵,以鄉村豐富的生態、文化等資源爲依託,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爲支撐,打造一批特色生態產業、文化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文化振興要把鄉村的傳統文明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弘揚中華文化,支持、鼓勵農村自主文化組織的發展,大力開展農村文化娛樂活動;政府必須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資,完善和升級鄉村教育基礎設施,從小抓起,“三農”學者到農村去,農民到學堂去,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養;進行觀念革命,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打造綠色產業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構築綠色政策體系;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黨和國家政策落地,保障黨員帶頭,政令暢通,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扶持農民自治組織,引導羣衆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取決於幹部和黨員的帶動和引領,取決於羣衆的響應和共鳴,上下一致,決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我堅信,以更大的決心、更新的觀念、更有力的舉措,共同發力,定能獲得開啓晉寧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金鑰匙。

我的老家是位於魯中地區的一個普通小鄉村。現在,我稱它爲故鄉,這是一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小時候,聽老人們說,我們的祖先是從山西一個名叫大槐樹的地方遷徙過來的,他們看到這裏物產豐富、氣候適宜,就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村裏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因爲村裏的人絕大多數姓賈,因此把村名定爲“賈家孝門”。

爲啥在村名後面加上“孝門”二字呢?這裏面可有些說法哩!村裏所在的鎮叫汶陽鎮,自古就有“齊魯必爭汶陽田”之說,關鍵是這裏民風淳樸、崇尚孝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遠近聞名的文明鄉鎮。因此,鎮上的人都以傳承孝德爲榮,給村子起名的時候也喜歡加上“孝德”二字,讓後人銘記孝德、傳承孝德。

後來,村裏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多,爲了方便管理,經公社研究決定,以中間的一條公路爲界,把村子分爲了兩個村兒,北邊的叫賈北村,南邊的叫賈南村。雖然現在自然村歸屬不同了,但老少爺們兒之間的情誼還是一如既往的深厚,大街上見了面趕緊掏煙寒暄,誰家有了困難也是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兩個村村民之間的心從未疏遠過,畢竟幾百年的根兒深着呢!

記憶中,在村院兒旁邊有偌大一塊場地,平時村民們都在那裏曬糧食,孩子們在那兒玩遊戲,那應該算是我們村裏最早的廣場了吧!在廣場的西南角,有一大塊凸起的土疙瘩,那是我們男孩子的天地,拿着自制的手槍、手榴彈向“敵人”發起衝鋒,而上面的“敵人”則負隅頑抗,直到我們兵分兩路,採取“正面佯攻+迂迴包抄”的戰術,把敵人拿下。休息十分鐘,各自回家補充能量,一塊饅頭幾塊鹹菜,馬上交換場地投入戰鬥。

後來,村裏來了一些人,據說是縣考古隊的,他們在我們的戰場上左看看、右轉轉,後來乾脆用布條圈起來了,不讓我們進入“陣地”了。後來開來了幾輛車,挖開土疙瘩找出不少東西拉走了。大人們說,咱們每天都在這兒,竟然不知道這還是戰國時期的戰場哩!這土疙瘩裏面還藏着這麼多寶貝,不過也好,上交國家就有意義了!

文藝活動是我們村的特色之一。在魯中地區,從老一輩兒開始,就非常喜歡聽山東梆子,慷慨激昂、抑揚頓挫。我老家泰安還成立了專門的泰安山東梆子劇團,在省內外都頗有名氣。村裏2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蔘與村裏的文藝活動,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一個不差、一樣不落。

尤其是到了春節、中秋節,在外人員都回老家了,村裏又熱鬧起來了,全都操練起來了。我們村兒每年都會代表鎮裏參加全市文藝展演、國際桃花節等演出,長此以往,我們村兒成了文藝表演的代名詞。

如今,家家戶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住上了新房子,買上了小汽車,甚至組團出國旅遊。我們這一代都在外地成家立業,很少回老家了,但和老家的距離不但沒遠,反而更近了。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3

_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堅持這個總方針,就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這一總方針的提出,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現在,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鄉村振興還有許多硬任務需要完成。比如,從近期來看,就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實現農民人均收入比20_年翻一番,等等。必須採取超常規舉措,付出超常規努力,堅決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幹部配備等方面採取有力舉措”。

鄉村振興,從腦中“一張藍圖”到眼前“一幅實景”,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支撐。把“真金白銀”投到農村,既是對城鄉發展歷史負責,也是對鄉村振興未來的擔當,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十分可觀。必須堅決破除支持“三農”“不划算”的錯誤政績觀,真正把農業農村作爲財政優先保障領域,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不斷增加、支農效能不斷提高。

我國城鄉發展失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資源要素配置失衡,長期的城鄉二元體制放大了城市的虹吸效應,使農村發展處於嚴重的“失血”、“貧血”狀態。必須強化制度性供給,推動資金、管理、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多配置到農村去,讓人“流”入鄉、留在鄉,讓錢“流”進村,讓地“活”起來,爲鄉村發展強筋健骨、輸血造血。

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公共服務落後是農民羣衆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直觀的體現。必須增強補短板意識,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方面優先安排,構建起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讓農民更好更多享受到國家發展紅利。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與在城市工作相比,在鄉鎮和村一級工作的幹部往往“待不住、留不住”。要優先考慮黨的“三農”事業大局需要,在幹部配備和使用上樹起“優秀幹部到農業農村戰線去,優秀幹部從農業農村戰場來”這個風向標,引導八方人才投身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4

一、到聲譽卓著、歷史悠久的高等學府學習,讓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

__大學是中國著名頂級學府之一,毗鄰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風景區的大學校園建築別緻、環境優雅、學風濃郁。在這裏,我們深切感受了__大學的“以人爲本、整合培養、求是創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學校精心安排的課程既有宏觀理論,也有實踐案例;既有課堂教學,也有現場教學,通過教授的講課和參觀中的交流討論,使我們在學習境界上受到進一步的觸動。

二、聆聽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讓我的境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爲期一週的學習當中,學校爲我們安排了豐富的教學內容,聆聽了各領域知名專家教授的授課,領略了名師的智慧與風采,老師們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有獨到的分析和精闢的見解,他們精彩的講解不時閃爍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謂:聆聽的是智者的聲音,感悟的是知識的力量,學到的是管理的精華。

三、現場感受特色鮮明的美麗村鎮建設,讓我的視覺實現了一次衝擊

此次現場教學的所到之處,無論是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還是特色小鎮,都讓我們實現了視覺上的衝擊、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難發現,__的特色村鎮建設具有四個特點。一是鄉村管理民主、嚴謹。不管是村幹部選拔還是村級組織負責人的任命都是“以德爲先”,德是指在選拔村級負責人時把德擺在首要位置,一個人的人品好壞決定地方發展的好壞,當我們的鄉鎮還在強調通過成立村民議事會、鄉賢會來治理鄉村時,__關於民主治理方面已經頗有成效。另外,在鄉村治理上楓橋經驗很典型,全鎮設有近千個攝像頭,所有信息每天通過網絡平臺逐級彙總上報,通過對上報數據進行分析,及時處理各種問題。比如出現亂扔垃圾亂排廢水等情況,平臺立即反饋給執法隊,執法隊可以快速出勤進行管制。二是業務辦理公開、透明、快速。在__的楓橋,有規模較大的綜合辦事大廳,綜合了各個部門的業務工作,真正實現了“一站式辦結”服務,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員的優質服務態度得到了羣衆的一致好評。三是經濟發展開放、包容、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在__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黨總支書記都是集中精力謀經濟發展,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採用股份制的形式與企業共同經營,這種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業與羣衆的一致認可,許多羣衆紛紛選擇返鄉務工創業,爲鄉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四是發展環境非常好。村級各項重大決策都是一起商討決定,羣衆支持幹部,幹部支持領導,幹羣關係和諧,最重要的是,引導者確定方向,衆多追隨者一張藍圖幹到底;內部、外部發展環境一片和諧穩定。

四、學思結合,學以致用,讓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啓發

通過這次__的學習,我受益匪淺。也引發了我深入的思考,作爲永和鄉的黨委書記,怎樣推動永和鄉村振興工作,我認爲必須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1、要抓好規劃編制這個先導。鄉村振興,規劃先行。鄉村振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長遠規劃,穩步推進。要對照國家要求,結合實際,高標準編制永和鄉村振興具體行動規劃,同時按照全縣鄉鎮功能佈局科學規劃,形成我鄉本土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發展格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屆接着一屆幹,確保幹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環境這個基礎。人是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而優美宜居的農村環境是吸引人的關鍵。加強農村環境治理,以“廁所革命”爲契機,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美化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好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以景區的理念規劃永和,以旅遊景點的標準建設永和,在全鄉開展村莊景觀美化、亮化活動,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站點建設,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特色民宿、購物、娛樂等配套設施,打造生態宜居、生活便利的新農村。

3、要抓好產業發展這個核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道路,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要堅定不移做強農業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鄉爲契機,大力發展永和生態休閒旅遊農業。重點以冬棗、沃柑、獼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蓮、油茶等爲主打產品,推動我鄉傳統農業向現代代農業發展。利用自然資源,以松柏、龍鳳爲中心,推動永和康養、休閒旅遊業發展。以三和瓷業爲龍頭,利用現在工業資源大力發展新型工業,重點引進、扶持和壯大農產品加工業。按照“工旅結合”“農旅結合”“養旅結合”等思路,把永和的養生養老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休閒觀光、健體康養等特色產業。

4、要抓好組織建設這個保障。沒有黨的領導,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要建強基層幹部隊伍,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行動,吸引大學生、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黨員幹部到村任職。栽好梧桐樹,方可鳳凰來。必須研究和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政策,創新用人機制,把農村能人、賢人請回去、引進來、留下來,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決好基層幹部問題,就要保障好村幹部工資、醫保、社保等經濟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發他們立足基層、幹事創業的熱情,真正把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5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新期盼和農業農村發展新需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堅定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競爭力。統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到20_年建成全國優勢農產品加工基地、產值突破2萬億元。突出發展鄉村新業態,推進農業與鄉村旅遊、森林康養、電子商務等多種業態深度融合,打造民俗風情小鎮和特色美麗村莊,到20_年創建新產業新業態示範縣100個以上,建成全國鄉村旅遊強省和森林康養大省。突出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服務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注重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採取合同訂單、股份合作、託管寄養、聯耕聯種等辦法,帶動小農戶特別是貧困羣衆就業創業,多渠道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二、堅定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堅持保護傳統村落、改造舊村落和新建聚居點相結合,宜聚則聚、宜散則散,不搞一刀切,不大拆大建。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土坯房改造,分類推進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烏蒙新村等建設,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模式,做到房前屋後“瓜果梨桃、鳥語花香”,到20_年建成幸福美麗新村3.5萬個。注重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持續抓好法律“七進”和基層法治示範創建,深入推進“四好村”創建,辦好農民夜校,開展感恩奮進教育,激發羣衆內生動力。積極擴大基層民主,引導羣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注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抓好農村垃圾治理和廁所革命,推行“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到20_年全面完成農村廁所改造,實現農村垃圾處理率100%。

三、堅定推進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激發“三農”發展動力活力。建立現代農村產權制度,紮實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多種方式盤活農村閒置房屋和宅基地。深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壯大集體經濟。建立農業農村投入保障體系,總結運用四川在脫貧攻堅中創新設立產業扶持基金、教育扶貧救助基金、衛生扶貧救助基金和扶貧小額信貸分險基金的做法,設立鄉村振興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鄉村。建立財政支農穩定增長機制,健全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配套政策和信貸擔保體系。加快形成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保障機制,每年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一定比例支持鄉村發展。建立人才流向鄉村機制,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建立涵蓋生產經營、社會保障、退休養老等保障政策的新型職業農民制度。推行“崗編適度分離”機制,激勵農業科技人員離崗領辦企業、允許兼職兼薪。實施鄉村人才培育聚集工程,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四、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強化鄉村振興組織保障。加強“三農”幹部隊伍建設,嚴格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要求,在培養、配備、管理、使用上着力,全面提升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做“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優先選派熟悉“三農”的幹部進入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在向全省所有貧困村和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村派駐第一書記基礎上,再向集體經濟薄弱村選派第一書記,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保證。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前,鄂州正值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努力建設江南美麗田園城市的歷史時刻,結合赴浙江的所學、所看、所想,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堅定信心,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氣魄和胸懷,往實處幹,往實效處幹。要堅決貫徹“兩山”理論,焦點不散,靶心不變,久久爲功。在確保農業農村綠色基調的基礎上,推進鄉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振興,用一張藍圖統領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一是建議每年全市高規格召開一次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會,科學統籌,細緻謀劃,分段推進,一環緊扣一環,一個步驟接着一個步驟,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真抓、用心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各地各單位要緊密結合實際,按照“條塊結合,高效對接,科學規劃,有序建設”的要求,形成全市鄉村振興“1+N”方案,在思想上同頻,行動上共振。三是完善市區鄉村四級鄉村振興考覈機制,定期組織項目拉練,公佈正反典型案例,形成工作“閉環”和責任“倒逼”,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努力把全市鄉村振興的“規劃圖”變爲“實景圖”。

(二)順應大勢,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發韌於農村的這場變革提供了很多寶貴經驗,四十年來農業農村現代進程的歷史輪廓,以及鄉村改革發展各項議程,充分說明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和拐點條件是城鎮化的充足發展,浙江經驗印證了這一發展脈絡和相應規律,鄂州鄉村振興之路也須遵循相關規律和內在邏輯。在大格局、大趨勢、大邏輯下做好城鄉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首先,要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打通阻礙城鄉要素合理流動的梗阻,使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進而在資本下鄉與農民進城之間形成置換機制,再向資本下鄉與農民返鄉的階段轉化,形成勞動、資本、技術和土地的優化組合。其次,在農村內部要大力實施價值提升工程,不斷挖掘農業農村新的價值和功能,既注重新型經營主體,也尊重小農自然發展路徑。圍繞生態農業、農村電商、農村新業態和農旅結合等方面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要在產品供給、要素供給、制度供給上全面協同發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綜合提升,以鄂州城市發展基礎和臨空經濟轉型發展的獨特條件,助力“互聯網+農業”異軍突起。

(三)緊盯關鍵,以“獨具匠心”的項目和設計,將文創規劃設計貫穿鄉村振興始終。無中生有發展都市景觀旅居農業,是補齊歷史文化欠賬,實現農業農村價值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這方面策劃水平有多高實踐效果纔有多好。我市有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成功實踐,有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好區位的資源稟賦,襟江抱湖枕名山,自然資源條件不比浙江差。但酒香還怕巷子深。在高質量完成《鄂州市鄉村振興戰略暨城鄉融合發展規劃》編制的同時,如何確保各項規劃能高標準落地?差的就是“包裝”和文創策劃,當務之急,要抓緊引進一批懂農村、有活力、有創意的農村文創策劃運營團隊,加強對我市重點村的項目化設計、包裝和運營。目前此類人才相當稀缺,且大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我市應加快出臺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的政策,加速引進高水平、專業化的文創團隊,擔任美麗鄉村的設計大師、創作大師和“吹鼓手”,讓鄂州美麗鄉村提檔升級,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

(四)統籌力量,以“凝聚多方合力”的方法和路徑,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鄉村振興是一項需要打持久戰、統籌戰、技術戰的系統工程,要善於借勢借力科學推進。一要巧借外力。全面收集全國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彙編成冊,滾動刊播,並結合鄂州實際歸納分析,借智借力,分類推廣,不搞“千村一樣”。同時,要在武鄂黃黃協同發展中借力發力,營造自我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和環境條件。二要善聚內力。成立“全市鄉村振興指導委員會”,從統籌、農林、旅遊、文化、科技、金融等相關領域,聘請專家組建參謀團、智囊團,爲全市鄉村振興提供跟蹤指導服務。同時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三要形成合力。各相關單位有針對性出臺相關支持政策、規劃方案,重點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打通資金鍊、產業鏈、信息鏈、政策鏈和利益鏈,激活多元主體,激活多種要素,激活多級市場,共築城鄉命運共同體和企村利益共同體,形成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五)創新思路,以“超常規”的思路和舉措,將鄂州率先打造成“兩個示範市”。當前,全國各地正使出“渾身解數”大力開展鄉村振興,鄂州要走在前列,作出標杆,必須用創新的理念,採取超常規的舉措,形成競爭優勢。一是以超常規標準選配“領頭雁”。以今年村“兩委”班子換屆爲契機,擴大範圍,不拘一格選準一批有情懷、有思路、有魄力、有帶頭致富能力的村支部書記,對於優秀的村支部書記,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享受鄉鎮副職經濟待遇,完善激勵機制。二是以超常規政策引育人才。儘快研究出臺“一攬子”人才引進、人才培育、人才作用發揮的“鄂州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政策”,建強一支回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三是以超常規舉措強化綜合治理。大力實施“百壪示範、千壪整治”工程和“四個三”重點生態工程,注重地域特色,集中優勢資源和資本,精心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創建一批示範性特色小鎮和美麗宜居村莊,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四是以超常規力度加大扶持。抓緊出臺支持農業農民金融扶持政策,設立“農村發展基金”,充分遵循市場規律,讓更多實力雄厚的市場主體投入現代農業產業、旅遊產業,讓更多的優質資源向農村流動。五是以超常規陣容打造“鄂州品牌”。集中宣傳、創作優勢力量深度挖掘鄂州歷史文化,大力挖掘、講好“鄂州故事”,按照“有故事、有LOGO、有創意、有特色、有品牌”的“五有”標準,將更多鄂州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旅遊景點、景觀帶建設及旅遊產品開發之中,爲美麗鄉村注入文化之魂,這樣的美麗經濟才能更持久,更有魅力。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7

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小孩子總是歡天喜地的。因爲大人們會準備雞蛋、鴨蛋讓我們來個痛痛快快的撞蛋比賽。大人們還會地早早包好又香又美味的糉子,我們急急地拿起一個,撥開糉葉,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啊,香噴噴的,真美味啊……當然,還少不了我們家鄉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划龍舟比賽呢!

一大早,爸爸就帶着我來到了美麗的南塘河邊,清澈的河水中倒映着一幢幢的房子、一座座的拱橋和一排排的綠樹。我們以爲來得夠早,誰知道這裏早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只見一艘艘龍舟在河上飛速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條條蛟龍在河上奔跑着。

“兒子,你知道嗎?今年我們溫州的巡遊龍舟數量,已經打破世界吉尼斯紀錄了!”爸爸自豪地告訴我。

“真的。到底有多少條龍舟啊?”

“一共有203條呢!”

“哇!這麼多!”我吃驚地張大了嘴巴,心裏也感覺自豪極了。

比賽終於開始了。“砰——”裁判員的槍聲一響,十幾條龍舟便猶如離弦之箭一樣,飛速地向終點衝去。每條龍舟上都有一個鼓手,他們敲打着飛快的節奏,爲劃手們鼓着勁,劃手們則使勁地划着龍舟,動作剛勁有力——龍舟上的每一個人精神抖擻,身手不凡。“嘿喲——嘿喲——”他們似乎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喊着整齊的口號,一齊努力向終點劃去。岸上的人們爲他們的勇往直前熱烈地歡呼、喝彩着,我也情不自禁地爲他們鼓起掌來。

“太精彩了,爸爸!可是爲什麼端午節的時候,我們要划龍舟呢?”我總有許多問題要問爸爸。

“你的小腦袋裏到底有多少小問號呀?”爸爸開玩笑地說,“其實啊,這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

“哦,爸爸,我知道屈原,他是一位愛國詩人,我讀過他的故事。”

“沒錯,兒子,屈原爲國捐軀的愛國精神是多麼令人敬佩呀!”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流傳到現在,不僅成爲了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還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呢。”

“哇,一個端午節,居然有這麼多的歷史!”我真是又驚又喜。我想,端午節不僅可以看到熱鬧非凡的龍舟比賽,可以吃到香糯美味的糉子,還可以和夥伴們來一場“撞蛋大戰”,是個多麼美好的節日啊。

端午節,我真喜歡這個傳統節日!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8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逐漸出現一些問題:撂荒現象普遍、麻將賭博氾濫、基礎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較貧乏,留守兒童婦女數量龐大、“空心化”現象多有存在。這就違背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初衷。

我們要讓故鄉回得去,讓鄉村的未來看得見。

即使未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爲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鄉村建設要與時代以同頻率的步伐向前邁進,讓故園依舊,讓“小橋流水人家”的場面與我們同行,讓在外遠行的遊子有自己的歸屬,讓更多的老人、兒童得到溫暖的陪伴,再無空巢之人,再無留守之痛,才能建設真正的美麗鄉村,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建設美麗鄉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這就是進步,這就是發展,這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的希望。總有人說,理想與現實往往背道而馳。但是當踏上了中國夢的征途後,一切彷彿那麼和諧。在這條路上,鄉村建設如同煙火,偶爾冷漠受挫,但終歸發展火熱;恰似人間,終有光明時刻。

鄉村建設如星星之火,照亮未來。

幹部下鄉,精準扶貧,帶給老無所依的農民情感與物質上的關懷;教育從娃娃抓起,多少個希望工程爲鄉村的孩子們帶去福音,送去知識,傳遞希望。下一代的農民,不能只當建築工人、環衛工人、保安大叔、保潔阿姨、食堂大師傅。執政黨的不忘初心與創新引領,讓我們看見了“一個村莊裏的中國”。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村莊最能體現國家的發展變遷與開拓進取,小家的幸福纔是大國的未來。

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生產發展齊頭並進,生活寬裕無煩惱,鄉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潔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責,這就是美麗鄉村。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卻又不忘初衷,傳統依舊,鄉村纔是真正的“進行時”,農民的春天才會奼紫嫣紅、百花齊放。

建設美麗鄉村,讓故鄉回得去,讓鄉村的未來看得見。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9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穩步實施,鄉村發展被擺放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鄉村振興成就美麗中國。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承擔起振興鄉村的重擔,助力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中國,從根本上說,是鄉土性的”,一個個兼有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的美麗鄉村纔會展現一個最爲真實的立體中國。由此看來,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要讓中國屹立於世界,鄉村振興刻不容緩。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召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這樣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廣大青年應有大作爲,大抱負,自覺主動肩負起鄉村振興的重任。領袖曾

多次寄語廣大青年:“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紮根人民,奉獻國家。”爲響應領袖的號召,我國涌現出一批爲鄉村建設做貢獻的積極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飛放棄了在美國工作的機會,毅然回鄉改善村民生活;“騎手”女司機嚴克美辭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嶺中騎

出一番天地,爲鄉村振興獻上自己的一份力。當“青年”遇上“鄉村振興”,可以繞道走,也可以迎難而上。後者的選擇讓理想有了鈣,靈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臺。青年投身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熱潮,把理想種到土地上,是最正確的報效祖國的方式。青年強則國家強,身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應把人生夢想匯入時代潮流,讓蓬勃青春與家國共振,我們應參與鄉村建設,爲祖國發展無私奉獻。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0

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強調,又有“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的新定調,也是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頭戲。

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當務之急,對此我談幾點建議。鄉村振興首要是解決好“三農”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農村要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可以再延長三十年或者更久,說到底土地纔是農民的鐵飯碗,在土地上做文章纔是農業農村的最主要的命題,把農民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我所在的地域,我所包的村,最適宜,而且得到驗證的就是種植蘋果,將蘋果做大做強纔是當務之急,這之中最重要的是解決勞力缺乏的問題,要在蘋果產業上持續加大扶持政策,特別是蘋果後整理項目,加大冷庫建設和蘋果加工政策的投入。其次要解決幹部隊伍,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特別是今年要進行村三委換屆,藉此機會,將村幹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信息化,將一批知識水平較高、帶頭作用較大、信息化程度較好的年輕人選進班子隊伍,突出黨的領導地位,突出幹部帶頭示範作用,真正讓農村發展起來,有活力,能聚人、能致富。最後,一項政策的實施,我覺得要貴在堅持,要持之以恆抓,不要隨意更改,導致半途而廢,所以鄉村振興戰略既然提出來就要大刀闊斧的行動,而且要堅持不懈的抓。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1

一、要建強村幹隊伍,以奉獻和擔當贏得支持

黃鋪村是由三個鄉鎮的三個村合併而成的,並村時爲了化解村裏140多萬的債務,我們承攬三個基地整地工程,村幹們磨嘴皮,磨腳皮,起早摸黑,流血流汗,既當老闆,又當工人,每名村幹部都不講條件,把村裏的事是當家裏的事幹。後來我們組織村幹部外出參觀考察,舉辦黨員培訓班,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提高村幹部適應市場、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發展村級產業,提升帶動羣衆脫貧致富的能力。同時通過“三會一課”、村民代表會、村民議事會,廣開言路,共謀發展思路,同築致富財路。十幾年的風雨歷程,收穫的不僅是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也爲後來的發展建立了深厚的羣衆基礎,幾次換屆選舉,村幹部幾乎都是高票連任。

二、要發展多元產業,以集體經濟壯大反哺民生

黃鋪村屬於丘陵地帶,山上長的是矮老鬆,產生不了經濟效益;田地不規整,不利於機械化作業;一家一戶經營模式,不利於產業化發展。要想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固守原來的老路顯然是行不通的。20_年潛山被省政府列爲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縣,當時的縣政府將農村集體“三資”運營改革列爲重點推進項目,不僅從政策上支持,還從經濟上給予幫助。我們搶抓這一機遇,及時向縣與鎮領導彙報了思路和想法,順利爭取到列爲試點村機會,同時虛心向財政綜改等部門請教,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我們依據改革方案原則要求,本着“依法、自願、有償”的方針,採取土地產權性質不變、村集體統一經營模式,成立了村集體控股和主導的“錦繡家園農林有限公司”“錦繡農業專業合作社”,全面推動“三變”改革,鼓勵和引導農戶以山場和田地入股,明確股本權屬,實行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村集體從農戶手中流轉低產田、荒山地,結合高標準農田綜合治理項目對土地進行統一整理,加強田園化改造,打破了過去一家一戶的田塊高矮不平、大小不整的格局,農戶只認畝數、不分地塊。合作社根據地質條件和農作物的生長習性,相繼建成千畝瓜蔞苗圃基地和千畝油茶花卉基地。聘請有技術專長和管理能力的農民組成6個班組,組織當地村民負責生產,村裏安排2名村幹,從事合作社管理經營。20_年,通過村合作社集約經營,兩大基地營業收入達到320萬元,純利潤達到70萬元,入股農戶按照入股的農田和山場數分別得到每畝400元、每畝60元的租金收入,另外用水田入股的農戶還分得了每畝50元的紅利。同時入股農戶通過參與基地務工,戶均勞務收入達1萬餘元。村集體合作社的建立,爲集體的資產積累和長足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也有力推進了我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特色農業的轉型。

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物質基礎。只有集體實力增強了,才能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同樣,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只有將集體經濟反哺村公益事業,才能得到羣衆的擁護,基層組織纔會得到永續發展。我們並村初期,集體經濟底子薄,羣衆要求也低,只想每個村民組能修通一條能通行的砂石機耕路就行。但隨着黨在農村各項富民政策的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的好轉,羣衆的期盼也越來越高。除去村民土地分紅外,我們將每年村集體收入剩餘部分更多的投入村莊美麗鄉村建設、公益事業中。我們從農民手中得到土地發展經濟,而他們也嚐到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福祉,對村組織的信任度、滿意度、支持度提高了,村裏發展集體經濟也更能放開手腳、敢闖敢試了。

三、要在發展中保護,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有別於大規模拆建的城市化進程,鄉村不是簡單的用資金對村莊進行商業開發,而是以村民爲主體,村莊環境爲載體,以尊重地方文化、重塑鄉村身份標識爲切入點,促進農村和城市的交流,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發展鄉村不僅僅注重農業發展,同時也要挖掘文化、經濟、生態等方面的價值。

我們村於20_年正式啓動美麗鄉村建設,建設過程中我們秉持“五個不一留”原則: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個模式、不破壞自然風貌和肌理、不用城市標準和方式建設農村,留住田園風光和鄉村記憶。統籌考慮村域及居民點範圍附近的山、水、林、田、路等生產生活要素,大力修建村組水泥路、瀝青路,完成當家塘整治、旱廁改造、修建休閒廣場、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等。同時,我們保留了古民居、古樹名木,保護時代留給村莊的記憶。基礎設施的改善,方便了羣衆生活,也縮小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這些接軌城市卻又保留農村特色的建設,將農村變成了城市的後花園,宜居宜遊的樂土,吸引年輕一輩村民返鄉就業創業,來自城市的客人也紛至沓來,賦予了鄉村無限的發展活力。

四、要推動“三治”融合,讓村莊更加和諧溫馨

我們既要發揮中國優秀農耕文化的傳統價值,又要着眼於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羣衆事、羣衆議、羣衆辦,真正實現農民當家作主。

一是推動自治建設。讓村民羣衆參與到村內事務中來,還權於羣衆,實行“陽光村務”,我們實行“五議三公開兩參與”工作法,確保了村務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成立了監察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黨風監督小組,強化村務、財務監督,讓“小微權利”在陽光下運行,讓更多的村民成爲村內事務的參與者、決策者、監督者。

二是推動法治建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道德講堂爲重要教育平臺,結合“三會一課”制度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重作”專題警示教育,開展黨紀黨規、法律法規集中學習,用典型事蹟講德教禮,用典型案例敲響警鐘,真正讓農民羣衆懂法、守法、用法。

三是推動德治建設。尊重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結合鄉土特性,充分發揮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潤滑劑作用,爲鄉村社會提供有效的秩序支持。我們黃鋪村歷來重視村規民約作用,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認真挖掘村莊優秀傳統文化,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黃鋪歷史、先賢故事、重大事件、村規民約等,併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定期開展敬老、助殘、清潔衛生等服務,發揮“一約四會”重要引領、監督作用,倡導新生活,引領新風尚。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2

20__年,辛丑虎年脫貧攻堅戰已經告一段落,國家準備再利用三十年時間實現了全國鄉村振興,這又是一個偉大目標的實現,關鍵在於我們的本身,因爲跟想實現全國鄉村振興就要從我們的自覺自律開始。

保持村容村貌不被破壞,在以前,有人說農村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地方,因爲在從前,人們每進入一個村子就會被眼前所看到的實物驚呆,臭水溝連成片,道路一會一個彎,一會一個彎,道路狹窄,特別的陰森,好像後面有人跟着一樣……現在經過這幾年的治理,鄉村業發展了起來,許多道路已經鋪成了泊油路,再也不是以前了;保護村容村貌不被破壞就要靠我們的自覺了,比如:垃圾不能亂倒,要倒進垃圾桶中,不把政府的東西佔爲己有,不隨意亂刻亂畫,保持優秀的民族文化……爲鄉村振興出一份力。

人們的生活也早已改變。在以前,想吃一頓肉,穿新衣裳也要等到逢年過節,現在,經過了幾年來的脫貧,每家每戶都富有了起來,吃肉早已不是難事,如果想穿新衣裳,可以隨意地買,以前人們都是兩條腿走路,現在,汽車滿地跑,高鐵、火車、飛機都已經全國性的覆蓋,我們現在變得越來越富有,越來越幸福,生活越來越有滋有味。

作爲中國小生的我們也要爲實現全國鄉村振興做出一份努力,好好學習,不沉迷電子遊戲,要利用這個嶄新的時代,爲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多點自覺,振興鄉村。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3

以特色農業發展爲中心,構建產業融合體。農村產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礎,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這就要求我們依託於特色農業、景點、遺址等旅遊資源,優先發展現代化觀光農業產業,強力推進特色產業鏈,加快產業融合,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增收。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總結以下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打造出特色適居環境。持續改善配套設施,保護生態空間,清理生活垃圾,打造出山綠水清環境,全方位打造出適居的居住環境。全方位搞好項目升級改造、環境綜合治理、社區總體營造等項目,改進交通出行、村子風貌和生態狀況,打造出特色適居環境。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彙集鄉村振興合力。以“政府主導、農民主體、政策推進、機制創新”爲原則,凝聚鄉村振興的合力,形成制度化推進機制。一是建立領導組織體系。實行鄉鎮級領導聯繫重點村、示範村創建制度,開展結對幫扶指導,實行部門與村委、村民結對幫扶機制,形成鄉、村、組三級聯動、縱向到底的工作機制,全方位構建鄉村振興的組織體系。二是加強激勵措施。根據功能定位,對工業經濟、休閒經濟、農業經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考覈,實現平衡發展。三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大農地、林地土地流轉力度,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服務,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

鄉村振興戰略一定要堅持高點謀劃,突出產業定位。積極加快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閒、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整體佈局,突出產業融合。積極構建“1+D+N”健康特色小鎮佈局。“1”即爲以小鎮爲單位;“D”即爲以示範村爲支撐點;“N”即爲以多個產業發展爲主體,切實構建1個區域,多個示範點,無數個產業融合,建成田園綜合產業。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4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於做好20__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九個“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紮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對20__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大部署,對於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20__年,在以主席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自然災害等重重困難,農業生產保持穩中有進,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對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復甦脆弱,氣候變化挑戰突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極爲繁重艱鉅。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着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覈,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千方百計擴種大豆和油料,實打實調整農業結構,確保成效可考覈。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統籌做好重要農產品調控,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圍繞耕地和種子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

書記指出:“我們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現在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建設現代化國家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羣衆生活更上一層樓,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完善監測幫扶機制,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落實鄉村振興爲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爲農民而建的要求,紮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強化鄉村振興要素保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5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是精神的依託,是靈魂的歸宿。鄉情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懷戀,是慈母手中那根縫縫補補的絲線,是“造福鄉梓”的動力。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感召下,在濃烈鄉情縈繞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返鄉創業就業,爲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鄉情呼喚青年創業,綻放青春光彩。進入新時代,鄉情對於鄉村振興越發凸顯出更加積極的意義。在過去,億萬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求職,爲獲得發展機遇而背井離鄉實屬無奈。今天,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就業,他們以先進的知識技術、敢嘗試敢創新的勇氣而成爲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不論是返鄉發展農村電商,還是發展“新農業”,廣大青年在農村必有可爲且大有可爲。對他們來說,鄉情不僅僅是情懷,更是責任。正如許多大學畢業生他們參加“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志願者”等基層服務,他們毅然選擇投身基層建設,在奮鬥中實現了個人價值,彰顯了青春光彩。

鄉情推動生產力革新,促進產業發展。鄉情是一份牽掛,對於在外漂泊的遊子而言鄉情具有不可比擬的“情感引力”,在這份渴望下,許多在城市打拼的“異鄉人”在城市站穩腳跟後,最終決定迴歸故里,因爲故鄉有新時代的大好機遇:城鄉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由城市到農村的流動格局開始形成;這裏不願背井離鄉、心繫家庭的剩餘勞動力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紅利,全新的產業技術組合在農村的生產力革新將發生質的飛躍;優美的自然風光和鄉土優勢是農村不可多得的地理資源,悠久的古樹民宅和農業傳統是鄉村歷久彌新的文化資源……面對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市場需求,這裏是“天然的供給側”。正是這種力量,堅定了人們常駐故里的決心,利用這些發展紅利,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6

多措並舉“幫”提升,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羣衆精神面貌,煥發文明向上的新氣象,還能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凝聚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駐村幹部要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從精神狀態上改變風氣風貌,破除居民傳統陋俗,不論是成立“藝術團”“廣場舞隊”,還是進行“五好家庭”“孝老敬老戶”評比,都要讓羣衆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從根本上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還要建立“閱覽室”“文化廣場”“黨羣活動中心”等,進行公共文化建設,切實讓文化“軟實力”成爲振興鄉村的“硬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7

在中國,農業的發展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發展,更需農民與農村的協同跟進,即所謂的“三農”,“三農”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爲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素質無法提高,農民的生活環境得不到改善,從事農業生產的`環境惡劣,就不能使農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更無法達到所謂的高質量現代化農業。因此,農業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建立在農村的發展與進步的基礎之上。作爲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也需要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與實現與農業環境的協調發展,才能取得長遠的進步。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重要的發展戰略是在新時期農村發展中提出的一項重要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明確的指出了發展農村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提出了現階段“三農”問題的發展方向,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環境是_很關心得問題,而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到了脫貧攻堅決勝時期,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更是成爲政府最關注的重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關鍵就是要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協調發展,補齊農村發展滯後的短板,建設好美麗鄉村,讓農村人也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美好成果。

對於實現鄉村振興,十九大報告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比之前的統籌發展更加具體;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無疑給廣大農業經營者吃下了一顆“長效定心丸”;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更是切中了農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對於這一系列的新政策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村發展的新希望,更是實實在在的政策幫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確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這艘巨輪的領航中,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破浪而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8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羣衆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爲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着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爲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爲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爲重點工作,立足羣衆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衆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衆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爲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纔有底氣。_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着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爲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爲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爲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羣衆發展致富。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19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穩步實施,鄉村發展被擺放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鄉村振興成就美麗中國。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承擔起振興鄉村的重擔,助力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中國,從根本上說,是鄉土性的”,一個個兼有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的美麗鄉村纔會展現一個最爲真實的立體中國。由此看來,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要讓中國屹立於世界,鄉村振興刻不容緩。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召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這樣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廣大青年應有大作爲,大抱負,自覺主動肩負起鄉村振興的重任。領袖曾

多次寄語廣大青年:“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紮根人民,奉獻國家。”爲響應領袖的號召,我國涌現出一批爲鄉村建設做貢獻的積極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飛放棄了在美國工作的機會,毅然回鄉改善村民生活;“騎手”女司機嚴克美辭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嶺中騎

出一番天地,爲鄉村振興獻上自己的一份力。當“青年”遇上“鄉村振興”,可以繞道走,也可以迎難而上。後者的選擇讓理想有了鈣,靈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臺。青年投身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熱潮,把理想種到土地上,是最正確的報效祖國的方式。青年強則國家強,身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應把人生夢想匯入時代潮流,讓蓬勃青春與家國共振,我們應參與鄉村建設,爲祖國發展無私

奉獻。農業鄉村如今是大有作爲的廣闊天地。越來越多的青年志願者上山下鄉,20_年更有280萬駐村幹部奮戰在脫貧一線。參與鄉村建設是青年錘鍊堅強意志的過程,是回報祖國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建功立業的最好舞臺。我們應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放飛青春夢、實現中國夢。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戰鼓已經擂響,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絕不是一句空口號。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擔當,切實爲振興鄉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實施鄉村振興化戰略心得體會 篇20

鄉村振興,大有可爲。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圍繞鄉村振興做出了重要部署,爲鄉村振興之路指明瞭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爲奮鬥在一線的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貫徹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常懷“三心”,強服務、重改革、落實處,照亮鄉村振興路。

照亮鄉村振興路,少不了爲民服務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我們要圍繞着人民羣衆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廣大農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時刻秉持着一顆爲民服務的初心,聚焦於農民生活的痛點、難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交通郵電、村居環境、文化設施、生活服務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實處,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真正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廣大農民實實在在享受到鄉村振興的民生紅利。

照亮鄉村振興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決心”。農業強則農民富,農民富則國家盛。一旦農業強盛,鄉村振興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必須下定決心,深化農村改革,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一是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開展農業技能指導和培訓,提高新時代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二是要用好用活農村豐富的資源要素,立足地區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推動生產要素創造性轉化。三是要對接當前市場需求,不斷優化農產品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借改革之力促鄉村振興之路平穩順暢。

照亮鄉村振興路,少不了久久爲功的“恆心”。“農,天下之大業也。”鄉村振興是一個涉及農村、農業、農民的系統工程,涵蓋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艱,任務重,絕不是輕輕鬆鬆、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隨着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開啓,鄉村振興的要素將會更加豐富和活躍,面臨的狀況也會愈加複雜。我們必須要堅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久久爲功,持之以恆,一茬接着一茬幹,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讓以“實幹”鑄就的鄉村振興之路堅實而可靠。

鄉村振興路雖難,“三心”常亮伴前行。當前鄉村振興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出現了許多新的“婁山關”和“臘子口”,溝溝坎坎層出不窮,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是要堅定信念,常懷爲民服務的“初心”、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久久爲功的“恆心”,在農村這片大有可爲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條亮亮堂堂的鄉村振興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