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精選2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7W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

本學期,擔任七年級(2)班和(3)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再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面對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作爲七年級數學教師的我,費盡心思,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精選25篇)

一、認真備課

備課,是什麼?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要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的類型,選擇適合(2)班和(3)班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步驟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的反思,並蒐集每節課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多與學生溝通

課堂上的知識,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聽懂,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會學會。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一定的知識,就要有一定的技巧,就要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當有學生聽不懂,要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利於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無論備課多認真仔細也很難適應不同班級的情況。只有溝通、瞭解,才能更好地解決不同班級的不同問題。另外,有些學生基礎較好,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就能更好地引導這些學生更好地學習。

三、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需要學習的氛圍,需要舒服的環境,需要活躍的情景。課堂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課堂要讓學生學會獨立,課堂要學會總結和反思。在講解的時候,要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深入淺出。還有在課堂上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儘量講得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四、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數學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聽他們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積極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對於轉化後進生的數學來說,是一項艱難的工作。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用心對待,耐心等待,信心鼓勵,相信後進生的孩子們會有奇蹟發生的。給每一個孩子公平的機會,給每一個孩子甜甜的微笑,尤其是後進生的孩子們,要更加關心他們,要更加溫暖他們。對於數學老師來說,首先要有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要問清楚原因,而後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慢慢來引導他們。其次在課堂上多多關注他們,時不時要提問他們,但是要從簡單的入手,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掌聲,帶來的快樂和帶來的幸福。課下要及時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要讓他們知道老師在時時刻刻關注着他們,要讓他們知道夢想有多重要,要讓他們知道目標有多偉大,要讓他們知道力量是從那裏來的,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的重要。

六、認真批改作業

作業,是對課堂的回顧,是對課堂的回憶,是對課堂的鞏固,是對課堂的反饋,是對課堂的反思,是對課堂的總結。對於數學作業來說,要認真的批改,用心的批改,看清楚每一題的步驟,理清每一題的思路。

根據每一節課的內容和特點,佈置作業做到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與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學成績有所提高。在本學期期會考試中我所任教兩個班級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從我的教學工作總結中,不難發現,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還必需進行加強和訓練。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2

(一)內容結構化體現了學習內容的整體性

課程內容的結構化通過主題整合的方式呈現,體現了學習內容的整體性。

在“數與代數”領域,國小三個學段的主題由原來的“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探索規律”“式與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六個整合爲“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這不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從學科本質和學生學習視角對相關內容的統整,更好地體現了學科內容的本質特徵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數與運算”主題將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兩個核心內容進行整合,將數與運算作爲一個整體進行組織,體現二者之間的密切關聯。國小階段的運算都是數的運算,包括整數、小數、分數運算。數與運算不可分,數的認識包含數的抽象表達、數的大小比較等,自然數從小到大就是一個累加的過程,從1開始每增加一個後繼(+1)就得到一個新的數,其中蘊含了加的運算,數的大小比較也與運算密切相關。運算的重點在於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算理的理解最終都要追溯到數的意義。如加法運算,整數和小數的加法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分數的加法是相同分母的分數直接相加,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相加,即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計算都可以理解爲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將數與運算整合成一個主題,有助於從整體上理解數和運算,爲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推理意識等核心素養提供基礎。“數量關係”主題突出了問題解決的內容載體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常見的數量關係、式與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和探索規律等內容得到整合(方程移到第四學段),這些內容的本質都是數量關係。從數量關係的視角理解和把握這些內容的教學,有助於從整體上認識這些內容的核心概念。數量關係的重點在於用數和符號對現實情境中數量之間的關係和規律進行表達,凸顯用數學模型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在數量關係主題下,包含了用四則運算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理解和運用常見的數量關係解決問題,從數量關係的角度理解字母表示關係和規律、比和比例等內容。國中第四學段的“數與式”也是數與運算的延伸,本質上是數的認識擴展,以及數與式的運算。“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兩個主題要求學生較爲系統地學習數量關係,並進一步學習變量之間的數量關係,探索事物的變化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說,義務教育階段的“數與運算”和“數與式”構成了一個統整的主題;“數量關係”和“方程與不等式”“函數”構成了一個統整的主題。

在“圖形與幾何”領域,國小三個學段的主題整合爲“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圖形的認識重點是圖形特徵的探索與描述,圖形的測量是對圖形大小的度量,圖形的認識與圖形測量需要從整體上把握。圖形的認識是對物體形狀的抽象圖形進行表示,重點是認識圖形的特徵。圖形特徵的認識與圖形的測量有密切關係,如長方形相對的邊相等這一特徵,需要通過測量確認其正確性。圖形的測量離不開對圖形的認識,圖形測量的過程與結果都與具體圖形的特徵密切相關。探索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的問題,一定要與具體的圖形建立聯繫,對圖形特徵的把握直接影響圖形測量的學習。如學生在學習長方形面積時,在一個長和寬都是整釐米的長方形中,擺滿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其面積。這樣的操作之所以可行,與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有關。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就沒有這麼簡單,直接擺小正方形就行不通,要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纔可以。圖形的認識和測量的整合,凸顯了兩個主題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並使學生形成知識與方法的遷移。圖形的位置與圖形的運動也是有密切關係的內容。在國小,圖形的位置重點是用一對有序數對描述一個點的位置(距離和方向也可以看作一對數),圖形的運動主要是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要認識到圖形運動本質上是圖形上點的位置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平移或旋轉,確定圖形運動前的位置與運動後的位置的關係,瞭解其中的變化和不變,也就是點的位置的變或不變,所以圖形的運動與圖形的位置有密切的關係。國中第四學段“圖形的性質”是“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的延伸,學生要以抽象的方式進一步探索國小階段涉及的圖形,從基本事實出發推導圖形的幾何性質和定理,理解和掌握尺規作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圖形的變化”和“圖形與座標”是國小階段“圖形的位置與運動”的延伸,學生要進一步學習圖形在軸對稱、旋轉和平移時的變化規律和變化中的不變量,以及用代數的方法表達圖形的特徵,體現數形結合。義務教育階段圖形與幾何的相關主題構成一個整體。

在“統計與概率”領域,國小三個學段的主題調整爲“數據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三個,重點強調數據的處理。收集、整理與表達是數據處理的主要方式,更有助於學生數據意識的形成。原課標中的“分類”調整爲“數據分類”,與“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一致,二者構成一個整體,都是以數據爲研究對象,前者是後者必要的準備。學生可以從整體上理解統計離不開數據,二者都是用恰當的方法處理數據,從而逐步形成數據意識。國中第四學段的主題“抽樣與數據分析”和“隨機事件的概率”是國小三個學段主題的延伸,五個主題構成一個整體。

“綜合與實踐”領域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和跨學科主題學習,以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與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對這一領域進行了整體設計,同樣構成一個整體。

(二)內容結構化反映學科本質的一致性

內容結構化通過學習主題的重組實現,四個領域下的主題不僅體現了內容的整體性,還反映了主題內學科本質的一致性。學科本質一致性以主題的核心概念爲統領,以一個或幾個核心概念貫穿整個主題,在不同學段表現的水平不同,但本質特徵具有一致性,指向的核心素養也具有一致性。以“數與代數”領域爲例,對於“數與運算”主題,“數的意義與表達”“加的意義”“相等”“運算律”等是核心概念(大概念、大觀念或關鍵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數的意義與表達”,整數、小數、分數的認識與運算都與相應數的意義與表達密切相關。“數的認識”中從整數到分數、小數,都是從數量到數的抽象,核心的概念就是其意義和用抽象符號表達的方式。自然數表達爲“十進制計數法”,用0、1……9這十個符號和以十爲基底的位值製表達所有的數,如235表達的是2個“百”、3個“十”和5個“一”,分數和小數也是用抽象的方式表達。“數的運算”中,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最終都追溯到數的意義,同樣具有一致性。在“數與運算”主題下,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這樣一個或幾個核心概念去理解,這樣少量的幾個核心概念反映了這一主題的學科本質。在對該主題內容持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利用這些概念並通過遷移解決新的問題,相關的核心素養“數感”“符號意識”“推理意識”“運算能力”不斷得到發展。國中第四學段的“數與式”是國小階段“數與運算”主題的延續,數的認識拓展到有理數。運算不僅包括數的運算,還拓展到式的運算,但主題的學科本質是一致的,幾個核心概念也貫穿在主題內容之中,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也具有一致性。

對主題學科本質的分析,特別是主題核心概念的確定,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話題。上面僅是對“數與運算”主題學科本質一致性的簡要分析。對“數量關係”“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位置與運動”“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等主題學科本質一致性的理解,以及相關核心概念的提煉,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三)內容結構化表現學生學習的階段性

根據學生髮展年齡特徵和學習循序漸進的需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內容各學習主題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被安排在四個學段。不同學段提出了相應的水平要求,表現了學生學習的階段性特徵,這體現在各主題不同學段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學段目標”之中。以“數與代數”領域“數量關係”主題爲例,在國小三個學段表述爲“數量關係”,國中第四學段的“方程與不等式”和“函數”則是國小階段數量關係的延伸和發展,在體現內容的整體性和學科本質一致性的同時,四個學段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呈現明顯的階段性。對比第三學段“數量關係”主題和第四學段“方程與不等式”主題的部分學業要求,就可以發現它們的階段性特徵(見表1)。

從數量關係的角度看,兩個主題的學科本質具有一致性,但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例如,關於等式的基本性質,第三學段的要求是“在具體問題中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質”,第四學段則是“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關於代數思維,第三學段的要求是“在具體情境中,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性質和規律”,第四學段則是“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方程,理解方程的意義”。瞭解各主題的階段性要求,不僅對特定學段內容的理解和教學要求有重要意義,而且有助於教師瞭解同樣主題在不同學段的特徵,從而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未來學習的需求。階段性特徵也體現在同一主題下對不同學段核心素養的要求上。例如,“數量關係”和“方程與不等式”主題,第三學段重點強調幾何直觀、模型意識(在內容要求中)和初步的應用意識,第四學段強調建立模型觀念。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3

學習了新課標受益匪淺,尤其優化作業的處理,下面總結了幾種主要形式

1、閱讀型作業

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有關的科普知識或科學著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領略創造的方法,還能使學生從閱讀中感悟科學家創造知識的人格魅力,體會到數學名人的成就來之不易,必須經過自身的努力才能達到,佈置閱讀作業也可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也可網上查閱相關內容,還可讓學生相互之間交流,增加學生的學習途徑。

2、合作型作業

數學問題的解決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都有可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又可以與別人共同討論不同方案的優缺點,這對於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白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同時,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溝通、互助、分享,這種合作的意識和品質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生從多種作業的完成過程中體會到數學是生動活潑的學科,不僅有趣,而且用之有效,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比如可以設計一些口頭表達作業、指導學生自辦數學小報、參加社會調查和參觀活動等,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做”轉變爲主動的“我要做”,從而引起他們做作業的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實踐證明,多樣性的作業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去獨立完成作業,而且學生們相互提建議,使他們充分參與到問題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厭學學生嘗試去完成作業。

另外還有開放型,想象型,都很有建樹,值得借鑑和學習。

一、學案設計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

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爲前提,這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把機會交給學生,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併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結合實際情況。

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需要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例子,啓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4

一、 教會中學生讀書

目前中學生學習數學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不善於讀數學書,不去琢磨定義、定理中的深刻含義,而往往是死記硬背。這使中學生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訓練。因此,教會學生讀書,對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一是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瞭解本節知識的概貌也就是大體內容,指導學生掌握讀讀 、劃劃、算算、寫寫的預習方法。二是細讀,指導學生根據編好的閱讀提綱(或學案 )細讀教材,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覆閱讀、體會、思考,之後帶着疑問去聽課,而後再做練習,通過練習來檢查 自己預習時掌握的情況。讀書時,尤其注重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依據,對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因此,對於每一個概念,都不能僅僅簡單地要求學生背過、記過,而是要啓發他們怎樣挖掘、理解概念的內涵,把握本質,促成認識上的飛躍。例如,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距離相等。要使學生掌握到點到點的距離相等的本質,從而將此與角平分線的性質區別開來,爲九年級教材圓的內容中三角形的外心與內心打下堅實基礎。三是精讀,研究知識的來龍去脈、結構關係、編排意圖,並歸納要點,把書讀懂,形成知識網絡,完善知識結構。若學生掌握了這三種讀法,形成習慣之後,就能從本質上改變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了。

二、 指導中學生聽課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中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聽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習質量,而聽課質量,又取決於會不會聽課。因此,重視聽法指導,使他們學會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首先要有聽課的積極態度,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穩定,把與學習無關的思想統統排除在大腦之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聽得最準確,看得最清楚,記得最牢固,思想最活躍。其次,要培養學生會聽,注意聽老師每節課強調的學習重、難點,聽課的同時,要多動腦筋,學會思考,注意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系統線索,注意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讓學生抓住重、難點,沿着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來聽課,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而且能使學生由聽會轉變爲會聽。

三、 激發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育學家申斯基曾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心理處於壓抑、不滿,失去信心時將直接阻礙、削弱甚至中斷智力活動,破壞學習的向心力,當然也談不上學習效率。這充分說明興趣是探求知識的動力,只有喜歡、愛好纔會積極投身於數學學習活動。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教師要運用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使數學變得有趣,使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

1、理解加以關心,深入學生心理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樑。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分真情,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關注他們的發展,包括他們的特長與興趣,並且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幫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知道,我們不僅僅是數學老師,而且是真正關心他們發展的師長與朋友。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信任你,自然也會喜歡上你的課。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同甘共苦,使之明瞭老師的一片真誠和苦心。此時,引導他們找出正確、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就事半功倍了,從而樹立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引發學習興趣。

2、優化新課導入,趣化教學內容

導入新課是一節課的序幕,教師導入的語言、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索慾望.因此,教師導入新課必須適合國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很快地吸引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由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撲克牌談起,接着拿出一副包裝精美的新撲克牌,像變魔術一樣,隨意抽出9張撲克牌,正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任意兩張(包括已翻過的牌),使它們從一面向上變爲另一面向上,這樣一直做下去,觀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在學生熱烈討論一兩分鐘後,接着讓學生動手實驗.問:如果在每一張牌的正面都寫上1,反面都寫上-1,考慮所有牌朝上一面的數的積.開始9張牌都正面向上,上面的數的積是1.每次翻動兩張,就是說有兩張牌同時改變符號,這能改變朝上一面的數的積是1這一結果嗎9張牌都反面向上時,上面的數的積是什麼數這種現象爲什麼不會出現你能解釋爲什麼不會使9張牌都反面向上了嗎如果桌上有任意奇數張牌,猜想結果會怎樣學生產生急於解疑的心情,學生興趣油然而生,就會積極參與學習,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3、開展學習競賽,活躍課堂氣氛

心理學家喬治波利亞認爲:非常有必要讓學生具有儘可能多的探索興趣.教學實踐也表明,在教學中創設競爭的氛圍,是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和獨立思考習慣的重要途徑.適當的競爭,可以促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意識,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和獨創性.只有對學生的點滴創新及時給予鼓勵,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中學生具有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比賽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故而,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面向大多數學生,爲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恰當地開展一些有意的比賽活動,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促使他們樂意學好數學.

例如:在教學記憶1至20的正整數的平方與1至10的正整數的立方時,可採用打手猜數、搶答、開火車等形式的比賽練習.

以上各種學習方法中,還可穿插訓練學生說課、講課,對優勝者進行表揚.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消除了學生學習的疲勞,又在快樂中使他們受到鼓勵,掌握了知識,鍛鍊了能力.

4、品嚐成功喜悅,增強學習自信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於成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後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驅使他們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邁進,形成穩定的持續的興趣。所以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夠得着,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如課堂上,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不同的學生做完不同的練習題。

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讓成功走近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採用宜淺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則,精講多練重點和難點,儘可能做到每節課的疑難點當堂解決。又根據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對學生分層要求。課堂上讓優秀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以滿足他們希望深入挖掘知識的心理需求,但必須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重點對潛能生進行輔導。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分層要求。潛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題,絕大多數學生能在完成基本題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綜合題,一小部分智力較好,學有餘力的學生去思考較難的題。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5

這次有幸學習了由馬雲鵬教授解讀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標》的學習報告,收穫不少。馬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修訂的目標和修訂的基本原則爲我們做出詳細的分析。同時對數學課程標準新改編的一年級教材詳細的做出瞭解讀和分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通過學習我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我們的教學一直以來是在繼承和揚棄中前行的,這次學習中,我們組的每位數學教師都認真地閱讀分析了課標,發現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明確提出“四基”是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目標。在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演繹推理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掌握數學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在教學中老師給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爲“做數學”。教學方式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變了,認識這個變化,接受這個變化,適應這個變化,才能和學生一起實施教學的改革,共同實現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雖然,教學方式變了,教師角色變了,教學觀點變了,但是目標不能變,爲了孩子一生的持續發展,我們將堅持不懈的將課改進行到底。

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標學習,不斷的探討,使新課標的學習融入到實踐之中,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我們始終緊跟着新課標、新理念,切實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6

爲了更好的理解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我們名師工作室在我市名師範東東的帶領下一起通過線上教育論壇學習了史寧中教授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__年版)》解讀的講座。

學習後讓更加體會到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數學服務於生活,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學習中捕獲一些與社會生活發展所必須的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能夠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__版)》,優化了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再動員再部署,也給今後的教育理清了育人目標,指明瞭改革方向。

學習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感悟到此次修訂把數學核心素養導向貫穿於課程編制、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學科育人目標,核心素養貫穿於課標中的字裏行間,形成清晰、有序、可評的課程目標。

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了結構化教學內容,數學課程的四個領域有了部分內容的調整和整合,教學內容更注重結構化,尤其是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更加關注知識轉化爲素養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了學習方式變革,從課標的教學內容說明這一部分中,除了對於有“內容要求”說明以外,還出現了“學業要求”的說明,這一改編很明確的提出了素養的教學一定是以學爲中心的教學;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了學業質量的新要求。此版課標首次將“學業質量”加入其中,明確的指出學科質量的要求就是爲了素養的達成和發展情“數量關係”兩個。這不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從學科本質和學生學習視角對相關內容的統整,更好地體現了學科內容的本質特徵和學生學習的需要。

學習變化與建議這部分內容認識到“數與運算”主題將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兩個核心內容進行整合,增加並單列了“數量關係”這一知識子領域並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統整常見的數量關係,以數與運算作爲一個整體進行組織,體現二者之間的密切關聯。

在“圖形與幾何”知識領域,將原來的四個知識子領域統整爲兩個知識子領域,即將“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統整爲“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運動與位置”。通過知識結構化,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供路徑,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在“統計與概率”領域,國小三個學段的主題調整爲“數據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三個,重點強調數據的處理。收集、整理與表達是數據處理的主要方式,更有助於學生數據意識的形成。原課標中的“分類”調整爲“數據分類”,與“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一致,二者構成一個整體,都是以數據爲研究對象,前者是後者必要的準備。學生可以從整體上理解統計離不開數據,二者都是用恰當的方法處理數據,從而逐步形成數據意識。“綜合與實踐”領域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和跨學科主題學習,以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與組織。

新版課程方案和標準體現了當下教育改革的風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服務於學生,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更深刻的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宗旨和內涵,力求在我的教學中無限放大它的實際存在性,力求讓我的課堂也充滿着濃濃的新課程情懷。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7

國中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少年期,機械記憶力較強,分析能力仍然較差。鑑此,要提高七年級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效果,務必要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這是每一個七年級數學老師值得認真探索的問題。

筆者在應用題教學中採用以下分析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圖解分析法

這實際是一種模擬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針對性,數學教學中運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問題、速度問題、調配問題等,多采用畫圖進行分析,通過圖解,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從而根據題目內容,設出未知數,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2.親身體驗法

如講逆水行船與順水行船問題。有很多學生都沒有坐過船,對順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學生難以弄清。爲了讓學生明白,我舉騎自行車爲例(因爲大多數學生會騎自行車),學生有親身體驗,順風騎車覺得很輕鬆,逆風騎車覺得很困難,這是風速的影響。並同時講清,行船與騎車是一回事,所產生影響的不同因素一個是水流速,一個是風速。這樣講,學生就好理解。

同時講清:順水行船的速度,等於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於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減去水流的速度。

3.直觀分析法

如濃度問題,首先要講清百分濃度的含義,同時講清百分濃度的計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課前要準備幾個杯子,稱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幾小包鹽進教室,以便講例題用。

如:一杯含鹽15%的鹽水200克,要使鹽水含鹽20%,應加鹽多少呢?

分析這個例題時,教師先當着學生的面配製15%的鹽水200克(學生知道其中有鹽30克),現要將15%的鹽水200克配製成20%的鹽水,老師要加入鹽,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鹽,只知道鹽的重量發生了變化。這樣,就可以根據鹽的重量變化列方程。含鹽20%的鹽水中,含鹽的總重量減去原200克含鹽15%的總重量,就等於後加的鹽重量。

即設應加鹽爲x克,則(200+x)×20%-200×15%=x

解此方程,便得後加鹽的重量。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8

所謂“樂學習慣”是指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特徵的總和,是良好學習習慣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

一、讓學生樂於參與學習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

創設恰當的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既能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激發學生求知慾,又能促進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探究。在情境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自覺思考,主動地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設計爲:請學生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蘋果個數。有6個蘋果,如果平均分給李x和王平,他們各分到幾個蘋果?學生能很快取出3根小棒。教師接着說現在只1個蘋果,還是平均分給李x和王平,請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蘋果個數。許多同學被難住了,有的同學把一根小棒用手指握住一半露出一半,問他表示什麼意思?回答說,因爲每人分到半個蘋果。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慾望。

2.探索知識形成過程,爲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

新課程提倡注重過程,要讓學生自己主宰學習的認知過程,親自去實踐探索知識的奧祕。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操作,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思索,以“動”促“思”,對所學的內容才能真正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爲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並享受學習的快樂。例如:在教學“平方釐米的認識”時,讓學生參與新知識的發展和形成過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量一量,發現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的祕密;找一找,找到了生活中許多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擺一擺,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圖形。經歷親身體驗和感知,很好地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了認識知識的內化過程。這樣,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促進了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

3.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呵護學生好奇心。

國小生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對什麼都感到新奇,對什麼都要問個“爲什麼?”而好奇心正是創造的起源,是獨創思維火花的閃現。教師就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教師那微笑的面龐,親切的話語,信任的目光,讓每個學生感到安全、舒暢,學生便會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有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念頭涌現。我們給予啓發誘導,鼓勵呵護,便會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尊重、理解、包容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與策略,鍛鍊膽量,樹立自信。

1.課堂上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說錯,建立自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因爲學生的想法與自己不一樣或方式繁瑣就一律抹。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自主”性,就要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策略。在教學中,即使遇到學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也不要隨便指責,只要學生以積極心態調動已有知識經驗,遷移通化了新知識,解決了新問題,我們就應給予表揚、鼓勵,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如在學習了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後,有的學生可能會問爲什麼減法、除法沒有,老師在肯定學生問得好後再啓發學生:“你能自己算算試試嗎?”學生敢想、敢疑、敢說,受到啓發,通過努力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但認識上就會產生飛躍,也鍛鍊了膽量,樹立自信心。

2.善待每一個學生,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多接觸,談心瞭解他們學習、生活情況;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於和教師交往,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

三、讓學生在公平、和諧、競爭的環境中主動學習

1.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激發他們學習的激情和潛能,主動思維、大膽實踐、克服困難,不斷進取,去獲得成功。如在計算訓練、統計操作中經常設計“奪紅旗”、“找朋友”、“送回家”、“開火車”、“接力賽”等遊戲活動,學生對這些活動特別感興趣,並且在競爭中把個人與集體融合起來,形成了團結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質。在應用題、幾何知識、綜合實踐等學習活動中安排一些爭當“小神探”、“攻堅能手”、“智多星”、“紅旗組”等競賽活動,培養了學生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更鼓勵了那些肯動腦筋、勤于思考、勇於攀登的奮鬥精神。

2.設置合理科學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沿着健康軌道開展競爭。

在學習上不僅賽知識、技能,還要賽習慣、意志、學法、思維和語言的表達。那就不能把考試的分數作爲唯一評價標準。如一個學難生經歷了艱苦努力,取得進步,那他就應該與考第一名的同學一樣得到肯定和讚揚。在學習中都按要求完成好作業的同學,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去比誰的解法更優、思路更簡,從而讓學生朝着更高的標準不斷努力,永不滿足。

3.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國小生好奇,有求知慾望,但不刻苦、沒耐心、少毅力、自我控制力差。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善於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啓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在動手、動腦、動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懂得如何學習數學,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讓學生在知識運用中養成樂學好習慣。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學習了“利息”前,就可以安排學生去調查。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9

早上聆聽了“新概念蒙氏數學活動”的講課,對於“蒙氏教學”的一套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相繼在不同時段和不同背景的學習中獲得過相關的學習經驗,雖然沒有親自執教過蒙氏教學活動,但也有幸觀摩過蒙氏教學活動,也聆聽過關於蒙氏教學相關理論培訓。而今天早上“新概念蒙氏數學”學習的實踐部分,讓我更青睞。雖然現場教學展示的時間很短,但這樣短小的教學現場演示卻給我帶來很多的啓發。

第一,蒙氏理念在日常實際教學的運用。比如蒙氏教學所倡導的教學氛圍與幼兒的學習品質值得我們教師的借鑑和幼兒的學習。愉快、寬鬆、獨立、和諧、專注、自主、創造是對蒙氏教學理念的反映,這幾個簡單的詞語其實也是我們教育所倡導的理念,也是對孩子學習的要求。可擁有理念還遠遠不夠,理念需要實踐的行爲來實現。

第二,蒙氏教學走線方式在日常教學中的運用。看完蒙氏數學的前奏曲“走線部分”,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運用蒙氏教學法來進行幼兒常規的培養以及幼兒性情的薰陶。蒙氏教學的前奏“走線”部分,走線目的是使幼兒靜心,對後面的操作活動做好情緒和心理上的準備,通常選用純旋律的、舒緩的鋼琴曲。試想在每一次的活動之前給幼兒放一段舒緩的輕音樂,讓幼兒自然地靜下心來準備學習,要比常規的做法“拍手示意”不是更好嗎?現在我才明白在走線常規培養之初,教師宜多用自己的行爲,如優雅的步態、柔和的語調去影響孩子,營造一個寧靜、寬鬆的精神環境。這要比現有老套的方法好得多。

我想蒙氏數學活動之前採用走線,我們其他較安靜內容的集體教學活動也可以採用走線這種組織形式。一旦走線的常規形成,幼兒在聽到熟悉的音樂旋律之後,就能夠自覺地、有序地在線上慢慢行走,而不需要教師多說一句話,這樣良好的常規不就養成了嗎?那教師也不是輕而易舉地成爲一名優雅教師了嗎?孩子也不成了優雅的孩子了嗎?呵呵,看來走線的運用就是一舉多得呀。

第三,蒙氏數學與我們整合課程的有機結合。因爲數學知識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系統性,針對新《綱要》將數學劃歸到科學領域,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將自然科學與數學的內容進行有機滲透,即:在以自然科學內容爲主的活動中引導幼兒用已有的數學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而在以數學內容爲主的活動中,利用科學活動的材料爲介質讓幼兒操作,使他們已有的關鍵經驗得到遷移。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將蒙氏數學與我們整合課程有機結合起來。

如在 “拜訪大樹”主題課程中,當孩子們採集來各種各樣的樹葉後,我請他們玩樹葉,一部分幼兒將樹葉按照顏色、大小、形狀進行了分類、對應、排序,但還有部分幼兒不知道該怎麼玩樹葉。於是我自制了一個階梯狀的學具(其實這個學具就類似於今天蒙氏學具“棕色梯”),還組織了一次爲孩子豐富寬和窄經驗的集體活動,在分組活動中,提供了不同寬窄的樹葉,這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擁向這一小組,在前一次玩樹葉活動中不知怎樣將樹葉分類、排序的孩子,這時能將十多片寬窄不同的樹葉準確無誤地排序!在以後的戶外活動中,每次都有不少孩子放棄玩大型玩具而四處搜撿樹葉,然後饒有興趣地從寬到窄或從窄到寬地排樹葉。實際上因爲這種將不同學科進行有機融合的思路與思維訓練,促使教師和幼兒在其他領域的活動中,也不知不覺地運用數學的思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又如在一次用橡皮泥製作點心的美工活動中,有的幼兒將自己做的點心按從大到小擺成一排,有的幼兒將自己和同伴做好的點心先進行按某一種特徵分類顏色、品種、形狀等,再展示出來非常有趣。

第四,蒙氏教學良好學習行爲習慣培養的借鑑。如蒙氏教學中,收放學具時要求輕拿輕放,哪裏拿哪裏放,這些習慣的形成需要老師持之以恆的引導教育,所以在我們現有的教育教學中也一定要注重幼兒這一良好習慣的形成。其實自選學具也體現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但我們的很多孩子不會自選材料,在活動中很容易與人發生衝突與爭執,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每日一個固定的時間對孩子進行自選材料的訓練,如區域活動或早晨來園的自由活動時間就是最好的自選練習的最佳時間。

以上就是本人在聆聽了新概念蒙氏數學學習後最深的感受,通過自己的感悟與思考發現無論是哪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它們都有很多相通的部分,這些共性部分的活學活用就要看教師是否智慧與用心了!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0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國小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1

愉快教育的實質是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創造樂學的心裏氛圍,喚起全體師生的求知興趣和慾望,讓他們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並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作爲一名國小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如何開展素質教育,如何把快樂還給學生是我們老師,班主任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應從以下幾點出發;

首先,愛自己的工作。老師要默默的愛自己的工作,堅守自己的崗位,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可愛的孩子,他們求知慾望強,我們沒理由讓他們失望。

其次,愛學生。只有老師愛學生,學生纔會與你親近,消除師生之間的鴻溝,在你的面前敢於和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樣學生學得有信心,學得自信,學得愉快。

第三,教師在教學中善於發現學生的美,每個學生都有閃光的一面,有了這閃光的一面,學生更加自信,學得更加愉快。

第四,教師要在與學生的交往和交流中發現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第五,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教師也要教會學生創造學生纔會真正的快樂,纔會全身心投入學習。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2

今天是一個普通而不平凡的日子,樅陽縣國小數學青年教師第一協作組成立了,它的成立有着重大意義,數學老師從此有了自己溫馨的家,在這個家裏我們可以一起分享快樂,一起解決困難,共同成長……能夠成爲其中一員是我最大的榮幸。

首先舉行了成立儀式,然後是主題性的活動——研討活動,我們一同觀摩了兩位老師的數學課,此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位是樅陽縣城關國小丁萍老師的《加法交換律》。課的伊始以《朝三暮四》的故事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以聊天的形式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很自然。整節課她就像是學生的朋友而並非老師,讓學生覺得很親切。例如:當我們的小朋友回答了問題後,丁老師都會溫柔地說句“謝謝!”簡單而溫馨的兩個字,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波瀾。作爲老師是很少用這些簡單卻暖人心的字,但是它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二位是石嶺國小的許末香老師的《可能性》,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感染了我。許老師利用設疑、遊戲等方式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習興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許老師很好地抓住這點,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玩中掌握知識,在說中鞏固知識。例如:在教授“一定”時,先通過摸球的遊戲讓學生感知“一定”,最後採用讓學生獨立說、集體說等形式說說原因,牢記知識。不同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使得整節課學生的興趣保持在高漲的狀態。

兩位教師的風格迥異,但是她們都用不同的形式讓課堂“活”起來了,她們讓孩子們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每位老師的風格不同,但是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使我們的課堂“活”起來。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用禮貌性的語言,它猶如“興奮的劑”調節學生的情緒,驅散學生的疲倦感,點亮學生的注意之燈,活躍課堂氣氛。我們也可以利用遊戲來教學,趣味遊戲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好比強大的磁場,不僅吸引着更多的喜愛數學的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數學,而且還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爲創造主動學習。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3

第一、數學史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先賢們遇到了怎樣的問題,他們是怎樣解決的,他們解決這些問題是怎樣想到的,就爲我們開拓了思路,提供了辦法。

第二、從數學史的角度來看,中國近代數學落後的原因在於數學思想方法的落後,沒能跟上數學發展的最前沿。當西方已把極限、無窮小等概念爛熟之時,我們還只沉醉在一些算術的小技巧上。

第三、每一次的數學危機都是一次數學的革命,爲我們帶來了新的數學思想、方法。

根本性的改變了我們對數學、以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與其他知識部門相比,數學是門歷史性或者說累積性很強的科學。重大的數學理論總是在繼承和發展原有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們不僅不會推翻原有的.理論,而且總是包容原先的理論。人們也常常把現代數學比喻成一株茂密的大樹,它包含着並且正在繼續生長出越來越多的分支。數學史不僅是單純的數學成就的編年記錄。數學的發展決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充滿憂鬱、徘徊,要經歷艱難曲折,甚至會面臨危機。數學史也是數學家們克服困難和戰勝危機的鬥爭記錄。

對這種記錄的瞭解可使我們從前人的探索與奮鬥中汲取教益,獲得鼓舞和增強信心。

因此,可以說不了解數學史就不可能全面瞭解數學科學。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4

幾何畫板不是一個一般的繪圖軟件,不僅製作出的圖形是動態的,而且注重數學表達的準確性。因此,應該從數學的角度看待這個軟件,在理解中學習它,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有關操作的規定,掌握操作方法,合理地進行操作,儘快掌握它的功能。反過來,當需要構造某個圖形,進行某種操作時,就會自覺地滿足軟件對該項操作需要的前提條件。

首先用幾何畫板創設情景,靜態變動態,其次幾何畫板“數形結合”,抽象變形象,微觀變宏觀,能夠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思維能力、開發智力的工具。

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對幾何畫板有了一個全面直觀的認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堅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課件製作水平。幾何畫板是一個在數學領域裏進行創造、探索和分析等方面有着廣泛應用的軟件系統。利用幾何畫板,您可以構造交互式的數學模型,可用於從事形與數的基礎研究,構造高級的、動態的複雜系統的插圖。不僅學習了幾何畫板的應用知識,而且認識了很多同行,並從他們那裏學到了不少知識。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感覺《幾何畫板》是個很不錯的學習輔助軟件,相比較FLASH等的軟件,它的本身佔用資源較少,操作簡單,學習起來也較容易,而且在平時的教學中,用他去製作一些課件,不需要浪費太多的時間,但僅僅這花幾天的學習要想將這個軟件運用自如還是不可能的,老師只能領導你去認識它,真正的對它熟悉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多運用,自己去鑽研。

同時,通過學習,還讓我體會到了,在運用課件輔助教學時,不僅僅是去製作課件,在製作過程中,要對這節課完全理解,從原理上明白這節課的實質內容,再細化到如何去製作,才能讓我簡單明瞭的理解這節課,是在製作過程中的關鍵點。通過這次幾何畫板的學習,感覺受益匪淺!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5

數學是一門非常有趣味的學科,也是最有邏輯性的學科。數學不存在似是而非,也不存在模棱兩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以我目前的理解,我認爲中學階段數學有以下特點:一是數學的基礎知識非常重要;這裏的基礎知識並不是低年級和簡單知識,應該是所有前邊掌握的知識都歸到基礎知識裏邊,因爲,對於後來的知識來說,前邊的都是基礎。二是數學的趣味性非常強;我們生活中唯獨離不開的就是數學,有些是在我們不經意間運用的數學知識。可以這麼舉例,凡是帶數字的東西,都是在數學基礎上派生或應用的事物。三是數學的關鍵在理解和應用;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歸結爲一點,就是爲我所用。很多人認爲數學難、不容易學,其實是在最初接觸數學的時候把它困難化了。數學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解決困難,只要我們對這些問題、這些困難認識到位、理解透徹、方法得當、措施正確再加上我們認真和細緻的推導,問題和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我非常喜歡數學,特別喜歡立體幾何和線性代數部分。我記得在高中開始的時候,我數學成績並不是很理想,我對數學也是按部就班的學。在高二下學期的時候,因爲一次考試讓我對數學的興趣陡然提升,數學成績也快速提高。那次成績雖然不是特別高,主要是因爲我是全校裏邊唯一把90分選擇題全部做對的一個,當時我們數學老師都認爲不可思議,但是我做到了。也就從那一刻起,我自信心大漲,數學課聽講特別認真,老師講課時注意力特別集中,數學題竟然不再乏味和無趣,在我眼裏竟然都熱鬧和活靈活現起來。

如何學好數學呢?還是談一下個人體會。

首先,我們對待數學要端正態度。數學學習和考試時面對的每一道題都是一個困難,都需要我們抱着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去應對,不能草率對待。我們要堅信,每一個數學題必定有正確的答案,必定有合理的解決方法,我們當時不會,肯定是還沒有找到而已。

其次,要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鑑於數學的特點,我們面對學習和考試中的每一道題目,都要確保:只要本人能理解明白這道題,只要認爲個人完全可以把這道題做對,那麼無論如何不能丟掉這道題目的分。

再次,要試着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點。生活中用到最多的就是數字,數學知識貫穿在生活中的時時刻刻和方方面面。人們從幼兒出生前就開始推算預產期;幼兒出生後要稱體重、量身高,要化驗血型參數;隨後要定期防疫;要按照規定的年齡去幼兒園、上國小;期間身高、體重、衣服尺寸、鞋碼等等都與數字有關;生活中更是離不開數學。賣油條的,要稱斤兩,按價格收款;超市裏所有商品都有價格;我們的住址門牌號、樓座是爲了確定方位;等等等等一切都離不開數學的因素。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善於總結和不斷自我提升。這一點不僅僅是對待數學,不僅僅是對待學習,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事物都一樣。科學知識是在前人總結和歸納的基礎上,融入新的東西,不斷拓展延伸。作爲我們個人來說,雖然我們不可能把一切東西全部學懂弄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期和特定的情況下,儘量多的提升自我能力,迎接更多困難和挑戰。

另外,有一點多加體會:個體的唯一性和事物的變化鐵律。天下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當然天下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年齡、血型、智商、生活環境、碰到的一切等等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這裏重點說一下智商。人的智商只也是數學的一種體現,是人們爲了研究人類在智力水平方面的認識,也可叫做工具,通過測量對不同題目的解答和最後的得分,反映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多年總結研究,人們發現智商極高(IQ在130分以上)和智商極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爲少數,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間者約佔全部人口的80%。也就是說,一個班級中50名學生的話,有40名學生是平均智商水平,有4-5名學生,智商略低,有4-5名學生智商略高。因此,大部分的學生智力水平並未明顯差別,更多是後天的努力和學習的認真程度及學習方法。既然每一個人都有唯一性,那麼我們不要和別人比較,分數和名次只是參考,關鍵是自己是否發揮了應有的能力和水平。本來我具備110分的能力,結果考了90分,20分的差距可能是粗心、誤解、筆誤等;本來110分的能力,考了115分,有5分是對你取得成績的額外獎勵,只是你不自知而已!分數多少還在其次,關鍵在我們是否能通過這一次考試真的總結並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纔是不斷前進的動力源。

世界中,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萬事萬物始終在變。當我們真的習慣於一種狀態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變化的時候,甚至是最危險的時候。羚羊只有不斷的提高跑步的速度,才能確保性命無憂;而獅子、豹子只有不斷提高速度和捕獵技巧才能捕獲獵物。在變化中尋找平衡,在動態中保持穩定,挖掘潛力,提升自我,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精彩時空!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6

我是一名剛上任的特崗老師,很有幸參加了由安徽省示範國小校長聯誼會主辦的安徽省第三屆新課改新系列觀摩活動。通過本次國小新課改觀摩課名師報告會的學習,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體會。

英語教學,更多的是一門語言的教學,本着它應有的特色,我們也應有相應的教學技能。以前我會覺得我要教書,不就是把書上要求的的知識點教授給我的學生?但是通過學習一些理論,特別是新課改的相關內容,教書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授的課程有很多種,而英語教學又是一門很強的語言學,教授起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接受這次學習後,我有以下幾點深刻體會:

一、加強自身修養,求新求變

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完成的,在教學活動中,“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教授學生略高於學生現有的基礎技能,讓學生得到實質性的發展。這就在要求我們新一代的教師要在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做新世紀人才的培養人!

二、課前工作要充分準備

龔老師說:教學目標並不是簡單的教授語法,而是分層次的,有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面。宏觀是我們的教學是要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是要培養國家要求的相應的人才;中觀目標則是在一堂課中,我們應該有的目的性,是課堂教學目標;微觀是一節課所達到的教學目標。說明我們老師並不是以爲教授着書本的知識點,還應注重我們教授的知識對於孩子的接受能力,接收方式,還有就是接收後的相關運用。

三、教學要有藝術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習後讓我收受啓發的有以下幾點:

1、以學生爲中心

從以“書本”、“課堂”、“老師”爲三大中心到“以學生爲中心”是新課改中重要的話題。現在真正理解以“學生爲中心”是重視學生現有的基礎水平、學生在接受教學過程中可能遺忘的知識點、在一堂課中教學中學生可能遇見的困難。教學並不是一味的把書本從前上到尾,在教授的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到的不是是不是完成了教學進度,而是要關注我們的學生是不是真正的學到了我們教授的,是不是能很好的把學到的知識點運用起來。在課堂上,我們不僅僅是要進行當堂的教學,而是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相應的問題。讓學生真正的“學”起來、用起來。

2、創設英語教學情景

語言的教學不是模仿教程,而是應該進行交流有效的教學。老師應該科學分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孩子在一個語言環境中進行語音學習。在師生進行交際交流的過程中並不要反覆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更應該讓孩子在一種強烈的語音環境中進行學習。這樣做,一方面是在無形的糾正孩子的錯誤,一方面還保存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更有學習的興趣。同樣的,在一種語音環境中進行相應的交流也會讓孩子產生語感,也讓孩子走進情境中的角色,聯繫生活實際,感知語言,進行強烈的英語思維活動,讓孩子的語言具有一定的擴展性,讓語言在情境中得到真實的運用。

3、注重和發揮教師的引導

新課改中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向學習的引導者轉變。在一節課中,教師是引導者,對整個課堂的進度及學習的重點、難點進行相關指導,引導孩子學習,給孩子創造一個很好的學習程序。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充分的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孩子是處於相對學習的階段,而且,孩子學習英語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正確的引導,並採取相應的引導方式,啓發並保持孩子學習的興趣。

4、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每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每個小孩有學習的權利,老師也有讓每個小孩學好的義務。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既不能機械地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學生,也不能強迫學生學習單一的學習材料。應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要分配難易不同的作業,提供不同標準的能力訓練和培養,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共同進步,讓每朵花競相開放!

5、對學生有相應評價

評價也是學生老師的一種期待。每當回答完問題或是做了件事的時候,孩子總會向老師投來目光!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老師都應有相適應的評價。針對於國小生,我們大多都是激勵的話語,每個學生都期待得到老師的重視和肯定,從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但是評價並不是一句“good”那麼簡單!都是“good”那麼誰是“best“?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我們的評價是應該有層次性的,並不是一句很常見的“good”。評價應該具有描述性、具體性並得體!應爲一件事都有利弊,我們應該爲學生指出他們正確的一面,從而激勵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做得更好!

通過這次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做到:教學準備充分、豐富的教學資源、平等民主教學關係、合作探究的教學過程和平實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7

新學伊始,我成爲龍文八年級一對一數學輔導教師,八年級數學在國中數學中占主導地位,如何在八年級這一關鍵性的一年中與這些同學一起共同進步縮小差距,我選擇了從課堂教學、作業佈置、評價方式這三個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儘量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第一 用多變的一對一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我認爲數學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從信息論的角度看,這種溝通就是指數學信息的接受、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師生之間的數學交流和信息的轉換,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就難以暢通。北京師範大學曹才翰教授指出“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這個過程”;從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是爲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這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爲目的的素質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

若要實現這個目標,在教學引入時我常常以問題作爲出發點,選擇的素材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與現實世界聯繫緊密,同時問題情景的設置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引發了學生的思考。

如人教版八年級幾何《三角形》的《關於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在引入時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你能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三角形的實例嗎?你能一筆畫一個三角形嗎?你能用語言敘述你的畫圖過程嗎?

如人教版八年級幾何《三角形》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在引入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任意畫一個三角形,你能否再畫一個與其全等的三角形。畫好後請你剪下來驗證一下。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熱烈的討論,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情況:有的學生用的是先確定一角再確定兩邊的畫法;有的一個學生是利用尺規根據三邊關係畫的(這正是後面所要學的一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有的學生是利用了垂直、平行、對頂角來省去作圖中使用量角器的麻煩,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利用自己對數學圖形的感知,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剪一剪試一試從直觀上驗證了自己的畫法。

如《相似形》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在引入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提到與我國並稱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你會想到什麼?學生們說到了法老、金字塔、木乃伊等等,說到金字塔你能測量出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嗎?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告訴我用影長,當時我稱讚他們與我們的幾何學之父古希臘人歐幾里得的測量方法一樣,並講述了歐幾里得的故事,他等到自己在陽光下的影長與他的身高正好相等的時候,測量了金字塔的塔影的長度,這時,他宣佈,“這就是大金字塔的高度。”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其它性質的興趣。

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爲了使成績較差同學減少對於數學的恐懼感,課堂上放慢教學速度,變換教學方法,如人教版八年級幾何《三角形》的《關於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我是這樣處理的:1、請學生講解三角形的有關概念;2、請學生用摺紙的方法講解角平分線和中線,摺紙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什麼?3、請學生任意作一個三角形,並做出這個三角形的一條角平分線和一條中線。三個要求層層深入了學生對於基本概念的理解,變教師講爲學生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我在課堂上掌握節奏可以照顧到大部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但一小批優等生就會出現沒事做的情況,這時學習小組就是他們發揮餘熱的地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建立了數學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相互幫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事小組中不同的工作,並最終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通過小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團隊觀,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又不固執己見,對同學的見解,既要樂於接受合理成分,又要勇於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越發的認識到討論的重要性,我鼓勵學生質疑,質疑教師,質疑教科書,鼓勵學生爭論,有些知識點在學生的爭論中被突破,知識在爭論中被融會貫通,我發現學生之間的語言他們更容易理解,於是我開始嘗試讓學生講課,講過三角形的分類等。又如學習基本作圖時,教科書就如一本說明書,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閱讀、畫圖,互教互學,實際教學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知,有所得。在認知效果和記憶效果方面比教師直接給出要好。

第二 佈置多樣的作業,引導學生的積極性

讓學生作業的目的在於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爲技能技巧。正確組織好學生作業,對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能力有着重大意義。因此,教師應重視作業的佈置,《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作業佈置如何體現這一基本理念,如何調整作業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位置,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課堂結束新課後,我通過作業的佈置滲透數學學習方法如自學,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開始時每天的第一樣作業是複習,最後一項作業是預習,而且把具體的頁數寫清楚提出具體的預習提綱,加強學生看書的針對性,開始時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如讓家長簽字,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對數學的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富有情境的作業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體現出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內容有創造性,如課本習題、自編習題、計算類題目、表述類題目(如單元小結、學習體會、數學故事、小論文等)互相穿插,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采,使之情緒高昂,樂於思考,從而感受作業的樂趣。

根據上課內容所需經常讓學生動手做教具如剪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做教具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四邊形沒有此特性等,這種做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學生做教具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四邊形沒有此特性時,有的學生用線繩打結連接四邊,有的學生爲了省事用訂書釘訂的,而訂的不同方法得到有的四邊形能動而有的不能,經過學生的討論得出關鍵在於連接處是一個點還是兩個點的問題,學生很受啓發。

結合所學內容鼓勵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翻閱有關書籍,結合自己的認識寫成小文章,設計圖形等,如學完人教版八年級幾何《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後,學生蒐集了很多黃金三角形的材料,在找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又學到了黃金矩形,黃金分割點等有關內容;學完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後學生動手設計圖形並配有語言表述;學完實數後學生查找了有關實數的發現;學完相似三角形後,學生查找了一些有關分形幾何的內容等。

對於每次考完試後試卷分析總結,也是一份固定的作業。作業佈置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及時與學生交流的一種途徑,隨時在作業本上寫上一、兩句鼓勵的話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可持續性。

第三 多種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興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精神和關於改革評價的目標要求,提出了新的數學學習評價理念。該理念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的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識自我,建立信心”。作爲教師創造性的理解這些評價建議,並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是保證新課程有效實施的又一重要環節。

對於數學學習評價的實施,我主要借鑑了成長檔案袋法。因爲學生有權決定成長記錄袋的內容,特別是在作品展示或過程記錄中,由學生自己負責判斷提高作品或資料的質量和價值,從而擁有了判斷自己學習質量和進步、努力情況的機會。其次,成長記錄袋爲教師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關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於教師形成對學生學習的準確預期,方便教師檢查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更是將評價與教育、教學融合在一起,與課程和學生的發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評價的效度。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開始階段是我和學生一起做,如:提示測驗中進步較大的學生可把這份試卷放入檔案袋;幫助學生把上課時對於例題、習題一些好的解法總結成小文章;讓學生尋找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鏈接……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尋樂趣,進行新的嘗試。我班同學張某應該說是其中的較突出的一位,他的一份關於黃金三角形有關內容的介紹做的很出色,我還特別在自習課上讓他講了講自己的成果。這對他是一個很大的促進,他自己也一直引以爲豪,講課時自稱是張教授,從這一點上我們不難看出,給學生新的思路讓他們去思考,給學生新的方法讓他們去嘗試,是很有價值的。同學吳某數學學習成績並不好,平時懶惰貪玩,但這次很特別的課外作業他卻做的很好,就如他自己說的:“以前去網吧是去打遊戲,而這一次去網吧全都把心思放在了課外作業上,苦苦查找了一個下午才完成,原來網上有這麼多好的東西。”可能這一次經歷不足以改變一個學生的成績,但我們應相信這一次經歷至少讓一位學生有了對數學更新的認識。

在工作中,我還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請教別人,不斷給自己充電。總之,響應學校的號召,做到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一切。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8

高一時,每天一節新課,普通班一個學期要學兩本書,實驗班甚至更快。鑑於高一數學是整個高中的基礎,我建議新高一的學生要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預習

預習下一天的課程會讓你在新課時胸有成竹,老師講起來你會更易理解,對於預習中不懂的問題,更要認真聽講。

2.認真記課堂筆記

因爲國中數學的難度相對較低,許多同學不記筆記也可能考一個不錯的分數,但到了高中就不同了。我在這裏介紹一個學習很好的同學的筆記方法:每一門課都要備一本筆記本,每一頁都用線劃分成兩部分,三七開即可,左邊用來記上課的筆記,右邊寫上學習心得,預複習情況,不懂的問題等等。這樣筆記本價值很高,便於高三複習。

3.獨立完成作業

有些同學可能會偷懶,直接表現就是抄作業。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抄作業和自己做作業的區別,剛開始可能看似考試成績差距不大,但到高二高三時效果就出來了,抄作業的同學考試分數可能會是獨立完成同學的零頭,這一點毫不誇張,剛步入高一的同學可以向你身邊的“過來人”打聽一下。

4.理性選擇參考書

高中數學光看書是不行的,參考書是學習數學的助手,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好工具。對於那些數學基礎肯好的同學,建議買一些提升空間大的參考書,對於國中數學成績一般或者不理想的同學,建議你買一些基礎性比較強的參考書。一句話:適合自己的參考書纔是的。

5.做好錯題記錄

對於高中生而言,數學錯題本的作用是很大的,的作用是便於高三的複習,當然,經常翻看錯題本上面的習題,也有助於數學思維的訓練。錯題本在於慢慢積累,可以將平時測驗中的做錯的題記錄在案,期中、期末測驗中發現的問題自然更不能輕易放過。記錄的時候不能只記錄做錯的題,更重要的是記錄爲什麼自己會犯錯,找出自己做題的思路問題。

另外,與數學老師、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師眼中學生是平等的,所以有不懂的就問。不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也不問。你有什麼學習心得體會也可以和老師溝通,當然,也可以和同學溝通交流。一個老師面對的是多個同學,老師的時間有限,在老師繁忙的情況下,可以多和數學好的同學多交流,這些都有助於你提高數學成績,並且可以提供學好數學的信心。

對於那些志存高遠的同學而言,高中數學學習可謂任重而道遠,祝你能夠順利度過高中的起始階段。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19

到目前爲止,我們已經學習科學計算與數學建模這門課程半個學期了,漸漸的對這門課程有點了解了。我覺得開設數學建模這一門學科是應了時代的發展要求,因爲,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對實際問題的研究不斷精確化、定量化、數字化,使得數學在各學科、各領域的作用日益增強,而數學建模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尤爲突出。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我瞭解到它不僅僅是參加數學建模比賽的學生纔要學的,也不僅僅是純理論性的研究學習,這門課程是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有很大的應用,突破了以前大家對數學的誤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我們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具體結合教材內容說,在很多時候課本里的都是引用實際生產生活的例子,這樣我們更能夠切切實實感受到這門課程對實際生產生活的幫助,而並非是我們空想着學這門課有什麼作用啊,簡直是浪費時間啊什麼的。

現在我就說說我到目前爲止學到了什麼,首先,我知道了數學建模的基本步驟:第一步我們肯定是要將現實問題的信息歸納表述爲我們的數學模型,然後對我們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求解,這一步也可以說是數學模型的解答,最後一步我們要需要從那個數學世界迴歸到現實世界,也就是將數學模型的解答轉化爲對現實問題的解答,從而進一步來驗證現實問題的信息,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些結果也需要用實際的信息加以驗證。

這個步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現實問題和數學建模的關係,一方面,數學建模是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加以歸納、抽象的產物,它源於現實,卻又高於現實,另一方面,只有當數學模型的結果經受住現實問題的檢驗時,纔可以用來指導實踐,完成實踐到理論再回歸到實踐的這一循環。

在課本第二章的時候我們開始接觸實際問題,在第二章片頭我們看到的就是某城市供水量的預測問題,在這一章裏,老師通過城市供水量的預測問題介紹了求函數近似表達式的插值法和擬合法、城市供水量預測的簡單方法、供水量增長率估與數值微分,其中插值法主要介紹Lagrange法、Newton法、分段低次插值和三次樣條插值。至此我們才真正體會了數學建模對實際生產的幫助。

但同時,我們也發現,要學好數學建模這一門學科,或者說應用數學建模的知識去解決其他問題,不僅僅只要求我們有紮實的數學知識,還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的數學分支學科,例如有時候我們還需要其他的數學軟件來幫我們解決問題,同時還要考察實際情況學會從實際問題中提煉數學問題。

總的來說,學習數學建模這一門學科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因爲它不僅增強了我的知識面,我們可以在學習這一門學科的過程中鍛鍊我們學習積極性,逐步培養很強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於我們師範生以後走上教育工作崗位也是很有幫助的。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20

最近,我又認真讀了《國小數學新課程規範》,《規範》中的一些新的教學理念使我感觸頗深,現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想法:

首先,我認爲:凡有利於同學發展,有利於促進同學形成良好的情感與價值觀的數學內容就是有價值的數學。而數學內容的價值並不完全在教材中靜態地出現,它需要教師去考慮、去捕獲、去開發,然後通過教學活動動態地滲透。

其次,教師不只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應成爲教材的重組者、開發者,要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並體現教材的價值。例如,教材上介紹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項除以後項”,化簡比的方法依據的是“比的基本性質”。教材中也佈置了同時求比值和化簡比的練習,但並沒有將兩者方法進行溝通。事實上,熟悉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師都清楚,只需用一種方法(即用前項除以後項)便可分別求比值和化簡比,細心的同學通過練習也能體察到這一點,但道理何在?通過考慮,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教學內容具有以下幾點價值:

⑴它溝通了分數、除法、比知識間的廣泛聯繫,同學在探究過程中能把新舊知識融匯貫通;

⑵在探究過程中能體驗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與方法,如:舉例驗證,聯繫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籠統等;看似一個平常的練習,卻蘊藏着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我們的教材(尤其是舊版教材)中,不乏存在着一些具有豐富內涵的內容有待我們去開發,有待我們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審視這些內容的價值。

第三,要培養同學的探究意識,教師首先要有探究意識。以教材上介紹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項除以後項”,化簡比的方法依據是“比的基本性質”爲例,對於這一教學內容,以往的處置方式大致是通過練習,引導同學觀察,讓同學感知求比值和化簡比結果之間的密切聯繫,然後就直接告訴同學:“在以後的練習中只需用一種方法計算,但要注意結果的書寫。”至於其中的道理,由於自身欠缺考慮,也就一直成爲教學上的一個盲點。試想:教師頭腦中沒有“爲什麼”,如何引導同學去意識、去探究“爲什麼”?因此,我們應着力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意識、問題意識、探究意識。教師只有具備了探究意識,才幹使開發教材成爲可能,只有具備了探究能力,才幹充沛挖掘教學內容的價值。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課堂教學改革正顯蓬勃之勢。我們的新理念、新思想不是僅僅爲新授課服務的,它應滲透到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過程。新教材爲我們提供了許多具有豐富內涵的練習,因此,我們不能單一的利用練習鞏固新知、訓練解題技巧而忽視了它蘊含的諸如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戰略、創新意識等等教學價值。(一個練習包括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並不一定包括全部)。況且,現在六年級還在使用舊版教材,這就更需要教師充沛開發、挖掘練習的價值,發明性地使用練習,能通過教學活動,針對不同的同學體現練習的不同價值。如何開發練習的價值,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中充沛體現、發揮練習的價值,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命題。我想,當練習的價值被我們合理開發並能在課堂上充沛體現時,練習課也一定精彩紛呈。

第四,《規範》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同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讓同學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圓的周長的丈量方法,問道:“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的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請同學們用桌上的學具自主探索、大膽創新。”同學們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思維非常活躍。在彙報中,有的同學用“繩測法”,有的用“滾動法”,還有的同學方法很獨特,它不是用繩子直接測圓的周長,而是將圓形紙片對摺幾次後,用繩子測出扇形的弧長,進而求出圓的周長。

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同學,讓同學自身動手、實踐操作,同學所釋放的激情已不再是老師賦予的學習任務,而是同學實實在在的學習需求。在探究中,同學實現了思維的“再發明”,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也培養了同學的發明意識和發明能力。新課程改革自推行以來,處處體現着新思想、新理念、新創意,教師與新課程是一起生長與發展的。新課程教學理念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認真的學習、貫徹與落實,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溢生機與活力,使數學課不單純是傳授知識的活動,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精神的碰撞,並從中體現數學的價值,生命的意義。讓同學喜愛數學,使同學越來越充溢自信,越來越清楚數學與自身、與生活與社會是密不可分的。

總之,我通過對數學新課程的學習,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同學發展爲本,提高同學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同學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時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探究、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時總結,我們的教學才幹取得不時進步。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21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這一次的國小數學核心素養學習我對數學教學設計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1、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後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3、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處理好大餐與味精的關係。

在學習中,不僅學習別人的長處,也拓寬了我的視野,我會讓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轉變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積極思考,精心設計教案,力求體現以學生爲本,處處爲學生考慮,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22

數學學科發展到現在,已成爲了分支衆多的學科之一,複變函數則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是19世紀,Cauchy,Riemann,Weierstrass等數學家分別從不同角度建立了複變函數的系統理論,使複變函數真正成爲分析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複變函數是複數域上的微積分,是基於解決數學內部矛盾的間接需要而產生的,是由於在生產實際和科學研究中發現了應用原型而發展起來的!

複變函數現在是大學理工科專業和數學院系數學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但是複變函數的學習要有高等數學的基礎,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習複變函數無疑會非常困難,因爲這門課程在初學者看來非常抽象,理論性太強。作爲複變函數的教學工作者,如何使得這門課程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而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理解,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由於複變函數的導數與可導性、微分與可微性是利用類比的方法從一元實變函數相應概念推廣到複數域後得到的,它們在形式上與一元實變函數的導數、可導性與微分一致,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勤於和善於比較,既要重視共性,更要注意不同點,切實關注在推廣到複數域後出現了什麼新情況和新問題,探討出現新問題的原因何在。

在這篇報告中,王錦森先生非常生動地介紹了複變函數課程的改革思路和分別討論了複變函數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並且這些難點和重點的教學方法。

難點和重點介紹方面:討論了“在複變函數可導性(從而判斷函數解析性)的充要條件中,爲什麼要求函數的實部和虛部必須滿足Cauchy-Riemann方程?”內在含義,複變函數的導數的幾何意義是否跟實變函數導數的幾何意義相同?,一元實函數的微分中值定理能不能推廣到複變函數中來?,復變初等函數與相應的實變初等函數之間的關係與差別,複變函數的積分與一元實變函數的第二型曲線積分的不同之處,即,它們積分和式的結構不同,積分的表達形式不同,物理意義不同等等,還討論了學習Cauchy-Goursat基本定理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複變函數積分中有沒有與一元實變函數微積分中的微積分基本定理和Newton-Leibniz公式相對應的結論等等。

這些難點和重點教學法方面介紹了類比教學法,化“復”爲“實”,用“已知”解決“未知”的思想等教學法。

參加培訓之前我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通過這次學習,我對這些難點與重點的認識進一步深入了。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用到所學的知識,爲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23

我們都知道,人腦最主要的功能是思維,而數學恰好是培養人的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一顆會思維的頭腦是金換不了的,它使你在紛繁複雜的世事面前不會迷失自我,它使你能夠有條理地處理複雜的問題,從而顯示出你的智慧與力量,因此大家都應該重視數學。可是,該如何學好數學呢?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的。

首先,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複習。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該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儘量自己解決。

其次,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必須的.,要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爲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 最後,學會歸納和總結,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複習時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認真思考,儘量讓自己理出頭緒。數學題目是無限的,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卻是有限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做作業”當成考試,平時做作業時,要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解題要規範,有條理;演算要清楚,整齊,避免出現計算錯誤。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使自己在任何時候保持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

以上是我學習數學的一些體會,數學是研究其他科學的基礎,只要大家用心鑽研,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24

十二月中旬我到參觀了全省國小數學優質課評選活動,各位展示課的老師的課都很精彩。其中最令我影響深刻的有這幾位老師的一些教學片段,現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聽課的第一天是十二月十五日,首先講的是劉xx老師的《折線統計圖》,我還沒有講過關於統計的課,劉老師的這堂課正好讓我當成學習的材料了。劉老師是臨沂人,故他出示了沂蒙山景區的圖片,通過介紹沂蒙山的風景,引入對於沂蒙山遊客統計表的探究。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遊客的數量情況。再通過動畫演示,把條形統計圖的條慢慢淡化爲點,再把點連成線,就變成了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點和線。這樣用一個有趣的話題和動態的過程,首先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部分是探究,主要由問題組成。

1、點和線分別告訴我們什麼?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小結出:點的位置表示數量,線表示(數量的)變化趨勢。

2、出示表示增加的幾條線,問:哪條線表示增加的更快?

小結出:幾條線放在一起比較可以比較出增加的快慢。

3、據圖能否判斷未來一年的`遊客數量變化?

整體來看,折線是呈上升趨勢的。用一個個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一步步的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主動對知識進行思考,進行探索。這種感覺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引人入勝”。

聽課的第二天也有一節《折線統計圖》的課,是來自濟南的明湖國小的李偉老師。李老師選擇的例子跟實際生活更加貼合,是以感冒發燒的體溫變化爲題材:

1、李老師因爲前幾天的一場雨感冒發燒,因此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一下體溫,怎樣能表現體溫的變化?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2、複習條形統計圖的各個部分,請學生觀察從圖上能發現什麼信息?

3、出示體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思考,折線統計圖是怎麼畫的?

從折線統計圖上能看出哪些信息?先以學習過的條形統計圖爲鋪墊,再來學習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形成了一個對於知識的遷移,對舊知識進行了回顧,又更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從這次之行我深深地體會到,不管一個老師教的水平是高還是低,只要他講的內容幽默風趣,孩子們喜歡,那這堂課就是一堂成功的課,孩子們的主動性是最好的老師。

七年級下冊數學學習心得 篇25

今天,海口市教育培訓院送教下鄉到我校,濱海九小的市級骨幹老師周萍爲我們全體數學教師上了一節精彩的一年級“解決問題”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周萍老師在課件裏呈現遊戲“拍手歌”,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啓發性。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爲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爲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些優質課中,周萍老師親自爲學生彈了一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體現出了周萍老師深厚的教學基本功。整節課,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節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