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通用2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6W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沒有超人的能力,沒有過人的外貌,他們只是普通的平凡人。但是,就在這場戰“疫”正式打響的那一刻,他們勇敢地披上鎧甲,腳不沾地,日夜不停,高強高壓之下仍然默默承受一切,卻還笑着說:“勇敢的人不會投降……”。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通用22篇)

災難面前,我終於發現了最美的你們——逆行抗疫的白衣天使。

親愛的白衣天使,您還好嗎?

小時候,我就在幻想,白衣天使應該是什麼樣子。天使嘛,大大的翅膀,甜甜的笑靨,白白的長衣,飄飄的長髮......

而今,我終於在網上見到了你們,和想象的差距不大,只是沒了大大的翅膀,添了幾分滄桑和憔悴。日夜的忙碌,早已磨去了你們的心力,但是,我看見了——蠟黃的臉上仍然洋溢着火焰的熱情,深陷的瞳孔中仍然閃爍着希望的星光,這就是你們,永遠憧憬着未來的你們!

面對染着病毒的病人們,你們毫不嫌棄,穿着沉重的防護服來回穿梭在一間間病房裏,細心的照顧,耐心地詢問,匆匆的來,匆匆的走,彷彿天塌下來都無法阻止。

手機鈴一次一次地響起,知道是家人的慰問,你們卻無暇顧及,只能拖着灌了鉛的腿奔赴戰場。好不容易有時間休息,身體早已沒勁,再也提不起一絲力氣,就在昏昏沉沉中躺在地上睡着了。幾小時後,還要強迫自己披上戰袍,告訴自己不能倒下,一旦自己倒下了,病牀上的朋友可能就再也醒不過來了。想到這裏,你們就像一臺永不停息的機器,又充滿了幹勁。

在你們當中,有90後,有80後,甚至是70後,不同的年齡,卻有着相同的目標。你們有的爲了前線放棄了回家的路;有的爲了留下不敢告訴最愛的親人;有的甚至爲了病人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你難道沒有一絲悔意嗎?或許會有的,你也想踏上回家的路。但你更清楚——希望是生的力量,衝破黑暗是你義無反顧的擔當!

在這場戰“疫”中,你們已經揹負了太多太多,如果可以,我多想與你們一起戰鬥,分擔你們的勞苦與憂愁。可是我恨自己的無能呀!所以,身爲一名閉門修學的學生,我只能祝福你們:陰霾會散,天空會晴,病毒會走,春天也會來。願遠方的你們平安健康,凱旋而歸!要記得,還有滿樹的迎春花在等你們……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2

親愛的全國人民:

你們好!

我們現在已經站在了一個風暴之眼,我們要保衛我們的武漢,保護我們的武漢人民。新春伊始,本是闔家歡喜、舉杯團圓的日子,卻變得壓抑、黑暗、無助、空蕩。病毒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拉開了“戰爭”的帷幕,開始讓人猝不及防,讓人失去希望……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總有人逆着人羣向最危險的地方奔去。鍾南山院士擠着春運餐車前往武漢,同濟醫院一批批志願者滿員,留美學子轉機三次飛往武漢,天南海北不同科室的醫生申請調往,無數的公益物資調運武漢。風波不斷,大是大非前總有人站起來成爲中國的脊樑。

面對着每天瘋狂上漲的感染人數,面對着那些一塊塊被血色染紅的地域,面對着那些還在瘋狂逃竄的染病患者,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斥着恐懼。然而,此時,一羣白衣戰士出現了,寫下了一封封“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請領導批准”的字條。就這樣,頭也不回的走向了“戰場”……帶上口罩,穿上防護服,戴好護目鏡,戴上醫用手套,走上了“一線”。一面是親人的呼喊心切,一面是病人的呼喊痛苦。這些醫護人員一心熱血、只管救人,把命都給了他們。站在抗議一線的“白衣戰士”,每天每夜都是高強度的十幾個小時工作,無數醫護人員請願,日夜兼程,星火馳援。這羣撥開濃濃陰雲的人正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給自己的堅定誓言一個交代。

他們是下凡人間做客的天使,卻當起了救死扶傷的職業;他們是散落人間的星星之火,卻以燎原之勢共抗疫情;他們是溫暖人間的和煦春風,給人以醉人的光輝;然而他們也只是一羣孩子,換了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在和死神搶人。病毒面前有人提物賣價,而有人卻把自己大半輩子的積蓄都投給了他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筆筆錢,一聲聲“我來”讓這些“散落人間的星星”重新綻放光芒。在遙遙無邊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軌道,慢慢地找到被黑暗隱藏光芒的月亮,讓它們再次回到人間,趕走那夜晚無邊的黑暗。在這其中讓他們感受到,不止他們在奮鬥,身後還有着十幾億同胞,還有中國!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縱然山河有恙,不敵世間盛情!願所有中國人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的話。有一份熱發一分光,不必等待炬火。

我希望如約而至的不止是春天,還有疫情過後平安的你們。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3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從此,他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一輩子的堅守。有人會問:爲什麼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內地呢?盧永根的回答簡單而真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爲祖國復興效力。”正是帶着這份愛國的赤子之心,盧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僅爲科研奉獻了一切,也爲廣大學子點燃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份真摯的愛國熱情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盧永根,用堅定的愛國信念來武裝自己。從年輕時放棄安逸生活回到內地,到後來在教育領域的一輩子堅守,這其中始終支撐盧永根的便是他堅定的愛國信念。盧永根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

學習盧永根,用嚴謹的工作作風來塑造自己。“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是盧永根經常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而“先黨員,後校長”則是他的口頭禪,他認爲當好校長的前提是先當好一名黨員。在工作上,盧永根對人對己都十分嚴格,不搞一點特殊,即使到後來身患重病,也依然堅持不搞特殊化。

學習盧永根,用樸實的生活態度來修飾自己。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而盧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樸實,有人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他的家,從中可見其生活簡樸。破舊的家,簡單的飯,一點一滴都昭顯着這位老人骨子裏的淳樸。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4

傳染病不是絕症,當前我們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懼

20__年12月,武漢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引起張定宇的高度警惕。在那之前,他剛剛應對完12月初爆發的冬季甲流。

當月29日,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4天后,該院正式開闢專門病區。

憑着多年在傳染病領域的專業經驗,張定宇感到這個病不簡單。他一邊叮囑醫務人員加強防護,一邊帶領大家率先採集了這7名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並送往中科院病毒研究所進行檢測。

“爲什麼要採集肺泡灌洗液?因爲我們發現,一些病人在做咽拭子檢測的時候是陰性,但病情卻在持續加重,肺部CT異常,我們懷疑病毒已通過下呼吸道進入肺泡,果不其然。”張定宇說,病毒躲在肺泡裏,咽喉檢查根本不起作用,到後來病人肺部斑點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病情進化非常兇猛,但究竟這是一種什麼病毒,誰也不知道。

科學家團隊從分離樣本中,確認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面對新的病毒,目前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

在夜以繼日的診治中,該院醫護人員發現,他們以往用於抗艾滋病的藥物“克力芝”,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療效。很快,這種藥便在金銀潭醫院率先用於治療。

王立偉(化名)是華南海鮮市場的經營戶,首批7名感染者之一。他的妻子和姨妹,也在這次疫情中被確診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1月5日,王立偉的妻子來到金銀潭醫院,堅持要住院。張定宇看了她的肺部CT後發現,雖有陰影,但症狀較輕,建議配合藥物,居家隔離療養。

在家堅持每人戴口罩,實行分餐制。兩週後,她的血象在免疫力和藥物幫助下恢復正常,肺炎治癒了。

“在我接診的輕症病人中,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例。眼下,提高人體免疫力非常重要。傳染病不是絕症,當前我們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懼。”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5

35年來,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嶇、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來,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愛的山村孩子;

35年來,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艱苦的山村教學;

35年來,她心中始終篤定的一個目標,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個孩子……,做一棵大樹、守望那片深山。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堅守做到了。

她就是20_年度“感動奉新士佳人物”,20_年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_年宜春市最美勞動者、道德楷模,20_年張麗莉式優秀教師,20_年全國模範教師龔全珍式好乾部、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的女教師支月英。

一、山村講臺,默默地堅守

____年,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通過考試,毅然選擇宜春地區(現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鄉泥洋村國小當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顧家人的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車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一到目的地,她發現那裏比想象中的還要艱苦的多,學校地處奉新和靖安兩縣交界的泥洋山深處,這裏交通不便,離最近的車站都有20多裏,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嶺爬行。山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食品稀缺,支老師象當地人一樣,自己動手種菜做飯。

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這話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過了一年又一年,家長們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堅持下來,還看到她無論颳風下雨、結冰打霜,她一個個送孩子回家,跟他們聊聊,像自己親弟弟、妹妹一般對待,他們纔信任這位姑娘了,於是議論開了,“嗨,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會用心思教好我們的孩子!”但也有風言冷語說的,莫想啊,你看咯,頂多兩年就會走掉,我們這地方哪能留住這般好的姑娘啊!

二、孱弱身軀,爲山村孩子遮風擋雨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她留在大山與一雙雙渴望知識大眼睛相伴,她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家長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頻繁翹起大拇指,讚不絕口地說:“嗯,這姑娘不錯,是位好老師……”當然,這個“好”不是短暫一兩天、一月或是一年的,更不是一個、兩人或幾個人說了算的,要得到長久的口碑並非這麼簡單。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資只有二十幾塊,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支老師總是爲學生墊付學費、買文具,有時甚至把自己買米買菜的錢都墊上了。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裏暖洋洋的。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遲遲不讓孩子來報名,支老師總是自己爲學生墊付,墊着墊着,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6

提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確實,作爲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雜交水稻之父”,作爲“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爲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爲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謂是大功至偉。

然而,他對網民尊稱他爲“人民科學家”,卻感到“誠惶誠恐、忐忑不安”,他謙虛地說:“‘人民科學家’談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什麼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我想,僅從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們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謙遜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讓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穀子,越是低下頭。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些人喜歡張揚、高調。比如,表現在學習上,喜歡吹噓自己的博學與能耐,看過幾本薄書,就自詡飽學之士、滿腹經綸;寫過幾則公開發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詩人、作家。表現在工作上,喜歡凡事必稱大,有的事還沒有做,就開始說大話,剛剛乾出一點成績,便“拉長、吹大、墊高”,熱衷於在媒體上“精心包裝,隆重推出”。這種喜歡張揚的人,雖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許能慷一時之慨,開一時之懷,求一時之名,取得一時之利,但這種人往往行之不遠,登之不高。而謙遜的人則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做人行事,這纔是成就大業的基點,是走向成功的長梯。

也許有人擔心,謙遜的人,久而久之,會被人遺忘,終究會吃虧。其實不然。這些人、這些事或許一時難以廣爲人知,但當他們以踏踏實實的工作創造了業績,以默默無聞的品格作出了貢獻,名聲自在衆人心中。這正像袁隆平所說的,我是搞育種的。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作爲一個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揚科學精神。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這個是基本前提。如果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沒有感情,就很難成就一番事業。有了感情,纔會爲社會做一些事情、獻一份愛心,這樣你纔會有欣慰感。

特別是談到物質享受時,袁隆平認爲,精神上要豐富一點,物質生活上則要看得淡一點。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衛生爲貴,穿方面只要樸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彎路,少留遺憾,身心纔會健康,心情纔會愉快,事業纔會做得長遠。

由此可見,今天,我們正在全力建設和諧社會,最應大力弘揚的就是袁隆平這種謙遜美德,常懷一顆平常心,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對個人的名利、進退、榮辱、都要看得淡一些,超脫一些,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越是成績突出,越是貢獻巨大,越是形勢大好,越要保持憂患意識,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到“自豪而不自滿,昂揚而不張揚,務實而不浮躁”,始終以高昂的精神狀態和一流的工作標準謀事盡責,多做貢獻。如此,我們的工作纔會大有起色,我們的事業才能更好地發展起來。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7

貴州遵義草王壩村(現播州區團結村),一個被層巒疊嶂的大山遮得嚴實的村莊,缺水是草王壩的窮根。千百年來,這裏的人祖祖輩輩吟唱着一首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纔有米湯喝……”

村裏有一位老人叫黃大發,他不甘心、不信命,偏和大山較勁,他用36年的時間幹了一件事——修水渠。

黃大發,1935年出生於草王壩村,23歲光榮入黨,這一年,他被全村推選爲大隊長。意氣風發的黃大發撂下了“狠話”:修水渠。於是,在黔北的莽莽深山裏,黃大發帶領草王壩村民修渠,這是一條遵義的“紅旗渠”。

可現實無比殘酷。他們不懂技術,測量僅靠豎起竹竿,兩邊人用眼睛瞄;缺少水泥,溝壁上直接糊上黃泥巴作數;沒有導洪溝,溝渠不蓋板,洪水一來,脆弱的溝渠被衝得稀巴爛……

壯志未酬誓不休。爲此,黃大發四處求教,自學水利技術。一聽說哪裏有在建的水庫溝渠工程,就立刻揹着乾糧匆匆上路,前去“取經”。

1992年的春天,黃大發帶領村民一頭扎進深山開工鑿渠。日復一日不停歇,黃大發每天帶着200多人的隊伍進山,施工隊在前面鑿壁打槽,村民們在後面挑土砌堡。

苦心人,終不負。1995年,這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10餘個村民組,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通水那天,山崖上、水溝邊,人山人海,鞭炮聲、鼓掌聲,不絕於耳,殺豬擺席、搭臺慶功,好不熱鬧!這是草王壩村民們最高興的一天,千百餘年的夢終於實現了!大夥簇擁着黃大發上臺講話,站在臺上的他沉默良久,欲言又止,一個字都說不出口,眼淚順着黝黑、皺褶的臉龐直往下流。

“不怕山高石頭多,苦幹就能把貧脫,打巖引水造梯田,窮村變成金銀窩。”如今的草王壩,村民的荷包漸漸鼓了起來,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8

滕啓剛,中共黨員。他在法院工作年間,先後從事了刑事審判、民事審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審判等工作,生前是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曾榮獲全國法院“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法院“辦案標兵”等30項榮譽,榮立3次個人三等功,更是帶領團隊榮立3次集體三等功。20__年6月4日,滕啓剛同志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而那副陪伴他多年的眼鏡依舊擺在他辦公桌上,彷彿他從來沒有離開過。

滕啓剛同志曾經說過,他審過的案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案子再多也沒關係,只要懷着司法爲民的初心和秉持正義的決心,一件一件把它們辦完,定會爲百姓帶來朗朗光照。他是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幹得有模有樣;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限熱;他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以人民苦爲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他對同事如兄長般關愛,對後輩向老師一樣督促進步。

不管有多忙,現場是滕啓剛的第一法臺,凡是遇到案件,滕啓剛總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調查,確保案件管轄無誤。加強學習是他總掛在嘴邊的詞兒。

滕啓剛作爲政法隊伍中基層法院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他的先進事蹟可親、可敬、可學,偉大出自平凡。他對黨忠誠,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始終擦亮共產黨員第一身份,他紮根基層,善於爲羣衆服務,做好羣衆工作,厚植爲民情懷和黨的執政基礎;他品行高尚,甘於平凡,樂於奉獻;他始終韓維法律的尊嚴,矢志不渝的追求公平正義。“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決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中。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通過學習滕啓剛同志的現金先進事蹟,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爲民衆服務的重要性,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今年正值我們黨的百年華誕、“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這一特殊的時刻,更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開啓新的征程。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9

“我不是在施捨,只是還給他們公平。”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向社會發布20__年“誠信之星”,包括3個集體和9名個人。其中,宜章吉興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謝運良成爲9名個人獲獎者之一。

1月31日晚,“誠信之星”發佈特別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財經頻道首播。

“他們不是累贅,是寶貝。”在吉興紙業這個團隊,人人平等,同工同酬,甚至殘疾員工有更多的優待。在謝運良看來,一份工作,給殘疾人帶來的不僅是工資,還有做人的尊嚴。

今年57歲的謝運良是郴州市宜章縣笆籬鎮人,宜章吉興紙業有限公司和湖南百捷利包裝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省殘疾人協會副會長和宜章縣好人協會會長。

多年來,他誠信做人、誠實做事,努力回報社會。把貧困殘疾人當親人,先後安排540餘名殘疾人就業,培訓殘疾員工1300多人次,使1800多名殘疾人實現脫貧。

在謝運良的企業,每一位進廠殘疾人均購買了四險一金,還爲殘疾員工子女讀書、就業創造條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黨中央提出20__年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後,謝運良感到使命在肩、義不容辭。他主動向縣委、縣政府承諾:“我願意承擔幫助全縣所有貧困殘疾人脫貧的任務。”並擔負起全縣3700多戶殘疾人的幫扶任務。

謝運良先後榮獲全國就業創業優秀個人、20__年度“感動湖南人物”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20__年11月,他榮獲全國第六屆誠實守信類道德模範提名獎;20__年5月,謝運良榮獲了“全國助殘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__年“誠信之星”發佈主要通過電視專題片講述“誠信之星”先進事蹟。這些上榜人物中,有的爲了一份信任,不畏艱險、冒疫奔忙,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勇做挺身而出的凡人;有的弘揚家風、恪守家訓,致富不忘鄉親,“不幫鄉親拔掉窮根決不罷休”。他們的感人事蹟生動展現了新時代中國人守信踐諾、以誠立身的精神風貌,是“誠信”價值理念的堅定守護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踐行者。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0

全國民政系統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今天下午在民政部舉行。

河南省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許帥是近年來民政系統涌現出來的又一先進典型,他以“民衆之事無小事”爲己任,始終把羣衆利益放在首位,視救助對象爲親人,真心實意幫救助對象辦實事解難事。

20xx年,安陽市救助管理站在全國率先設立了醫療安置區。爲確保救助對象得到妥善照料,許帥幾乎跑遍了安陽市內所有的醫院、養老院、託老機構,實地考察,反覆比較,最後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進了適合的專業護理機構。站內有了專業護理機構後,受助人員先接受體檢和傳染病篩查,然後按照分級護理,精準救助。這樣,這些人的生活不但得到了照料,而且還得到了基本醫療、康復訓練等服務。

20xx年12月,許帥被確診爲胃癌四期,但他仍然堅守崗位、履職盡責,以樂觀、豁達的態度與病魔作鬥爭,繼續在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先後榮獲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今年7月,民政部印發《關於在全國民政系統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的決定》,並授予許帥同志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

報告會上,許帥的同事吳青山、朋友馮琳、父親許宏剛、許帥住院期間的管牀護士張龍琳、跟蹤報道許帥事蹟的《安陽晚報》記者李杉先後從不同角度,全面生動介紹了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把一個擁有堅定樂觀情懷,積極從容應對艱難挑戰,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業績的優秀共產黨員和基層民政幹部的傑出代表展現在大家面前。

在場觀衆認真聆聽,感人之處會場一片唏噓,掌聲多次響起。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許帥是真實、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優秀共產黨員,他的事蹟很有說服力,很有教育作用。

各級民政部門要把向許帥同志學習與“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教育深入結合,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將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轉化爲實際行動,以學促做,學以致用,把對黨忠誠和民政宗旨融入到爲人民服務之中,把個人價值和人生追求融入到爲羣衆排憂解難之中,以實際行動爭做合格黨員。

李立國要求,要把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與做好睏難羣衆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結合起來,民政部門是負責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門,要像許帥同志那樣,視服務對象爲親人,以真摯樸實的情感、認真負責的態度,紮實做好睏難羣衆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把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與推進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結合起來。

“十三五”時期,民政部門的任務更加繁重、要充分發揮許帥精神激勵作用,引領民政系統幹部職工敢於擔當、勇於改革,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民政工作的決策部署,組織實施好“十三五”規劃,謀劃新發展,創造新業績。把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與加強民政隊伍建設、改進工作作風結合起來,各級民政部門要以許帥同志先進事蹟爲標杆,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和行風建設,引導激勵廣大幹部職工增強以人民爲中心的宗旨意識,將許帥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努力成爲思想境界符合時代新要求、作風形象達到羣衆新期待、工作能力適應事業新發展的民政幹部職工隊伍。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1

滕啓剛,中共黨員,生前是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曾獲得“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辦案標兵”“調解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並帶領行政審判庭多次榮立集體三等功,20__年6月4日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滕啓剛同志1991年進入法院工作,紮根基層30餘載,以生命踐行使命,爲公平正義不懈奮鬥,生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忠誠信仰、堅守初心、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

開展向滕啓剛同志學習,就是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就是學習他牢記宗旨、司法爲民的人民情懷,瞭解羣衆所急所盼所需,傾心保護羣衆合法權益;要學習他勤勉敬業、履職盡責的敬業精神始終保持對司法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堅守公平正義底線;要學習他廉潔奉公、嚴於律己的高尚情操,始終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爲職業價值追求,以實幹書寫人生,用奮鬥鐫刻榮光。

警們紛紛表示,要把滕啓剛同志先進事蹟作_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生動教材,對照英模,學先進找差距促提升,以滕啓剛爲榜樣,聽黨話跟黨走;“赤膽忠誠再出發”的政治本色,把初心變恆心,視使命如生命;學習他案件無大小、公正價最高的履職情懷;學習他“清正傳家遠、廉潔潤人心”的品行風範胸懷“國之大者”“黨之大者”,塑造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爲民的公僕情懷,不斷提升執法爲民履職能力,拼搏奉獻,實幹擔當,展現檢察隊伍時代風采,爲新時代遼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檢察力量。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2

當今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一個楷模綻放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黃羣等3名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職盡責,許黨報國,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與力量。

黃羣、宋月才、姜開斌三位同志的英雄英雄事蹟已感動大江南北,他們在面對狂烈的颱風是英勇無懼,敢於挺身而出,譜寫了一首共產黨員不怕困難,敢於犧牲的英雄讚歌,用自己的生命向國人展示了甘於奉獻、爲國盡職的大無畏精神。他們的離去是祖國的巨大損失,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在黃羣、宋月才、姜開斌三位同志身上,集中表現出了忠誠風險的優秀品格、高度強烈的責任擔當、勇敢無畏的珍貴品質、堅守崗位的的工作作風、恪盡職守的的良好形象,用模範行動和和人格力量展現共產黨人的的模範風采。他們的事蹟英勇又偉大,感人落淚又催人向上,他們用實際行動教會了我們踐行共產黨人的使命和職責,在狂風巨浪中力挽狂瀾不懼犧牲,樹立了共產黨員的光輝崇高形象,無愧於共產黨員的崇高形象,他們的優秀人格和精神光芒永存,值得我們一生學習和銘記。

於我自己而言,作爲一名基層幹部,我的初心便是踏踏實實的爲老百姓幹好事、幹實事。我們一定要堅信理念,始終牢記黨和人民對我們的囑託,紮實業務基礎,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榜樣的存在爲全體黨員幹部樹立了信仰標杆,指明瞭前進方向。全體黨員幹部要以榜樣爲鏡,傳頌榜樣事蹟,傳遞先進力量,我們一定要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以黃羣、宋月才、姜開斌同志爲榜樣,學習踐行三位烈士的優秀品格,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3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不知道明天會有什麼在等着你,但是遇到不順、遇到困難,只能一直向前,這樣纔不會有遺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在距離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只有一步之遙時,我們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挫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對災難,我們的黨員幹部、羣衆都沒有被嚇到,沒有退縮,他們依舊臨危不亂、挺身而出,彰顯了一種“高貴品質”。

“災難”前,尤顯“大國情懷”。無論是年初的疫情,還是當前的洪災,黨中央都井然有序地安排,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措施、一系列指示,根據指示,各級黨委一步步落實到位。疫情發生時,武漢封鎖,防止疫情大範圍擴散;拉響警報,全國各地加強戒備、加強防控,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籌備物資,10天火速建成火神山醫院,爲患病者提供更多的牀位,讓他們的治療得到更好的保障。洪災的出現,亦讓人心痛,很多百姓失去了家園,失去了產業。面對這樣的困境,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災難面前,國家冷靜的安排、精準的措施,彰顯了大國情懷、“人民至上”的理念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災難”前,尤顯“敢於擔當”。擔當一詞,在各級領導講話,各樣報道、平臺,我們都能聽到看到。在疫情期間、防汛期間,我們更能看到擔當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災難面前,他們是逆行者,是衝鋒者。疫情期間,武漢封城,患者的數量遠遠超過醫生的數量,並且疫情是一種新型病毒,沒有臨牀試驗,無法真正根治病情。在這個危急時刻,鍾南山院士一馬當先,申請前往武漢研究疫情;各地的醫生也相繼前往武漢抗擊疫情,做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洪澇災害來臨時,那一個個消防兵帶上他們的裝備,趟過一條條泥濘的“河流”,救出災區的羣衆,幫他們渡過災難,消滅恐懼,重拾信心。災難面前,總有那麼一羣人衝在前面,替我們負重前行,他們身上體現出敢於擔當的優秀品質,他們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亦扛起了他們的責任,爲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而不斷奮鬥。

“災難”前,尤顯“先鋒榜樣”。作爲茫茫人海中平淡無奇的一員,我不能在疫情、洪澇來臨之時,身披“金甲”出征“戰場”,但是我可以通過新聞機構、社交媒體等平臺,瞭解到在疫情、洪澇面前,醫生、消防兵義不容辭地扛起責任,他們在災難面前出謀劃策、挺身而出,他們是我們的榜樣。儘管我們處在千里之外,但我們不能“高高掛起、事不關已”,我們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態度,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聽從黨中央的指示,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端正態度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防範,科學監測,加大防控部署,防止事情惡化,防止災難來臨時手忙腳亂;面對困難,我們也要拿出面對災難的勇氣,多多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學習他們的果斷,學習他們的擔當,學習他們的勇氣。正因爲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國家纔會越來越好;我們的羣衆看到他們猶如看到新的希望,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們爲羣衆做了優秀的榜樣,我們也要如此,爲了更好的明天,我們一起加油!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4

張定宇常說,自己“太急了”。他的急迫感,來自於自己逐漸萎縮的運動神經元細胞,也來自於肆虐武漢城的新型冠狀病毒,他想從死神手中搶奪回更多的生命。

張定宇很急。國家電視臺拍攝他那天,他從門診大廳、病房、值班室、會議廳、CT室疾速走過,腳步有些踉蹌。與醫生護士們交談時,語速極快。一名護士採痰的操作有誤,可能會影響樣本的病毒檢測結果,他當衆發了火。

近一兩年來,金銀潭醫院的醫生護士們都知道,院長的脾氣越來越急躁,腿腳也變得不太利索。感染科主任文丹寧回憶,張定宇走路時腳步高低不平,上下樓梯總是抓緊扶手,行動困難。她問過許多次,他只說“膝關節動過手術”。

等到這次疫情,張定宇不得已才坦白了病情,他患上了“漸凍症”,腿部肌肉正在逐漸萎縮、壞死。

新冠肺炎到來,急性子院長就更急了。“全院都知道,我性子急,嗓門大。”從醫34年,張定宇已經是武漢傳染病界的權威。

20__年12月29日,金銀潭醫院收治了首批7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醫護人員爲病人做咽拭子檢測,發現檢測結果是陰性,肺部CT卻顯示異常,肺部斑點加大,病人病情持續加重。他們懷疑病毒通過下呼吸道進入肺泡,咽喉檢查根本不起作用。

第二天一早,張定宇緊急決策:加強消毒防護,騰退隔離病房,轉移其他病人,調配院內醫療資源。同時帶領醫護人員採集7位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送往中科院病毒研究所進行檢測。

4天后,金銀潭醫院開闢了針對不明肺炎病例的隔離病區。

張定宇的雷厲風行一度給同事們帶來不少壓力。他們回憶:張定宇常常比換班的同事來得更早,追問當天收治病人的細節:當天收治的病人數、轉走的病人數。一位醫生給院長打電話反映新開的病區缺少人手,張定宇即刻帶着護理部、後勤科室來現場協調。南三病區主任張麗總結說,“(這次)任務佈置急、要求高,事無鉅細,罵起人來都不留情面。”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5

劉元,一個真誠、陽光、自信、進取的14歲陽光男孩,就讀於東和鄉中心學校八年級三班。自從成爲共青團員的那一刻起他便意識到了他所肩負的責任與義務,深切的感受到共青團員不止是一個稱號,不止是一種光榮,而更是一種使命,一種成爲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爲思想先進的青年的使命。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羣衆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進入大學以來,他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個光榮的共青團員,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作爲一名團員,他積極參加團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正確行使團章規定的權利,模範履行團員義務。

劉元同學目的明確,態度嚴謹、踏實。上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積極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能獨立地完成作業,珍惜時間,認真複習,科學安排課餘活動。考試從不作弊。歷次考試成績始終在班級名列前茅。從國小起就多次獲得校“三好學生”的光榮稱號。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中,能夠起到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學校的讀書活動中,能積極讀書,踊躍爲學校廣播臺投稿。他品學兼優,是一名全面發展、出類拔萃的優秀中學生。

入國中以來,宋賢彪同學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好模範帶頭作用。他堅守:做人要堂堂正正、誠實守信,尊敬師長、樂於助人;做事要勤奮刻苦、一絲不苟,要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父母的言傳身教,老師的良好感染和薰陶,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一顆顆健康向上的種子,使他一天天茁壯成長起來。這些要求更體現在他平時一點一滴,生活簡樸,拾金不昧。誠實謙虛,有錯就改,不受利誘,愛惜人格,嚴於律己,關心他人,尊重體貼父母和長輩。

劉元同學勤學苦練,刻苦鑽研知識,入校以來成績優異。他自信、大方,一直以來,他都是老師的好助手,從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他能積極帶頭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集體榮譽感較強。面對同學的誤解,他總是一笑而過,不會因爲同學的誤解和批評而耿耿於懷,而是誠懇的接受,從而不斷的提高自己。在生活上他也十分儉樸,從不鋪張浪費,也從不亂花一分錢。但是,只要哪個同學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難,他都能力盡所能的幫助解決。

劉元同學不僅要求自己進步,還主動幫助班內的學困生。遇到難題,和同學老師一起討論,幫助講解同學們遇到的不明白的問題,因此在同學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

他平時作息時間安排合理,學習時認真學,玩的時候開心的玩,“休息是爲了更好的學習”。在有規律的作息生活之外,其它時間他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人,學習中的那份嚴肅,多了許多樂觀開朗,在繁忙的學習之餘,繪畫給了他更多的快樂,學習累時也是最好的放鬆。

“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他熱愛着學校的生活,更加珍惜在學校中的日子,回想這一年多走過的旅程,忙碌而充實,付出而充滿收穫。是堅持讓他進步,是堅持讓他優秀,只有堅持的人才可能到達遠方成功的彼岸,也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可能書寫人生最壯麗的一刻。

劉元同學始終信守着“他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他更好”的青春箴言。學習要刻苦,工作需努力,做人應踏實!相信憑藉這些追求自他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優秀品質,宋賢彪同學會不斷進步,不愧爲新時代優秀共青團員的代表。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6

____,某鎮扶貧辦幹部,9年黨齡。她說,“我上的了脫貧攻堅戰,我也幹得贏新冠。”這個隨時開着玩笑的人,她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久到她1歲的寶寶說起媽媽就指家裏的監控,好似她的媽媽在監控中。

這個監控中媽媽她拖着跳廣場舞用的便攜式音響,播放着石柱話版的疫情防控錄音,穿梭在村組道上,挨家挨戶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致羣衆一封信、承諾書等,做到宣傳動員不漏一戶、全覆蓋;爲落實好公路卡口來往車輛檢查情況,她義無反顧參加一線卡口檢查,對經過卡口車輛人員測量體溫、登記、勸返,同時擔負起24小時情況彙報的工作,及時將公路卡口發現的可疑人員上報至鎮領導;爲了保證宣傳時候播放的語音大家聽的懂,她又錄製的石柱話疫情防控宣傳錄音不但語言原汁原味、鄉土氣息濃郁地道,而且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匯到這些錄音中去,使防控宣傳變得更爲純粹、美妙;幫助老人搞好衛生,採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資,確保五保、低保、孤寡老人等困難人員防護到位。

她笑嘻嘻的說,自己一個人很厲害,“五大員”隨時變換身份,既要當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員”又是疫情防控的“錄音員”還是疫情防控的“戰鬥員”更是疫情防控的“服務員”同時是好疫情防控的“監督員”。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7

勞動,是一種鍛鍊;勞動是一種美德;勞動是一種修養。

明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學校放了三天假。放學後,我揹着沉甸甸的書包跨進了家門。放下書包,如釋重負,看看錶,六點半了,剛要喊媽媽做飯吃,一看家裏鴉雀無聲,爸爸媽媽肯定沒在家。看來,我只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囉!我便去菜園摘了一點辣椒,然後開始了我的做菜“大冒險”。

我先來盤“青椒爬盤”,這道菜特別要注意火候,上次的青椒被我炒成了黑椒。我等鍋裏的油冒了煙,“撲”的一下把青椒倒進鍋裏,“嗤,嗤”地用鍋鏟鬧了幾下,便出鍋了。嚐嚐?嘿!味道還不錯!比上次有進步。我再來盤“土豆細柳”,這道菜訣竅在刀工。我小心地把土豆切成薄片,又把薄片改成細絲,絲絲縷縷的土豆被我一炒,哇!真香,真不愧我黃師傅的一番心血也!

剛一做完,爸爸媽媽就回來了。我擺好桌子,把菜端上來,媽媽高興地說:“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聽話了?”我調皮地說:“我本來就這麼聽話,只是您這雙美麗的眼睛沒有發現罷了。”爸爸在一旁插嘴道:“這幾盤菜色香味俱全,我的姑娘啊,越來越有大師風範了!”我聽了之後,高興得像熟透的石榴——合不攏嘴,兩手一握,謙虛地說:“慚愧,慚愧,過獎,過獎。”

晚飯過後,我搶着收碗,讓媽媽休息,媽媽抵不過,只好去看電視。我一人在廚房裏表演,鍋碗瓢盆齊上陣,可以和愛樂樂團演奏的交響樂相媲美。因爲這次的演出十分成功,所以受到了觀衆雷鳴般的掌聲和不絕於耳的交口稱讚,並且鼓勵我再接再厲,勇攀新的高峯。我的臉上再次掛上燦爛的笑容。

我勞動,我快樂。我勞動,我光榮!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8

“幸福的生活從哪裏來,要靠勞動來創造……”當聽到這首歌時,我思緒萬千,心情無比激動。

以前,我不愛勞動,現在,我愛勞動了。爲什麼呢?這還得從一件小事說起。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跟朋友丹丹出去玩。玩了一會兒,覺得有些渴,便去附近的便利店買水喝。到了便利店,丹丹進店買水,我站在門口等她。突然,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在馬路旁撿垃圾。她穿的衣服很舊,衣服上還破了幾個小洞,連用來裝垃圾的袋子也是補了又補的。我猜這位老婆婆應該是年逾花甲了吧。這時,有人拍了我的肩膀,我被嚇了一大跳,回頭一看,原來是丹丹。丹丹好奇地問:“想什麼呢?想得這麼入神。”“沒,沒什麼,只是覺得那位老奶奶到了這個年紀了應該是呆在家裏安度晚年了,怎麼還出來撿垃圾呢?真是不可思議。”“琳琳,你這麼想就錯了,那位老奶奶是住在我家隔壁的王奶奶,她沒兒沒女,每個月就只靠幾百塊的退休金來維持生活,儘管錢不多,她還是堅持每月捐出一部分給山區裏的貧困孩子。她希望在她的有生之年能爲社會多做一點貢獻。每天,她天一亮就起來掃馬路,無論颳風下雨或是烈日當頭。掃完後,就撿垃圾……”丹丹說。“原來是這樣啊,”我恍然大悟:“走,我們去幫幫她。”

是啊,那些默默勞動、默默付出的人們,他們爲的是什麼?不就是爲了能讓大家在一個健康、快樂、美麗的環境裏生活嗎?所以,我要像老奶奶那樣,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我暗暗地下定決心。從那以後,我愛上了勞動。

生活是如此美好,世界是如此繽紛,人類是如此文明……一切的一切都來源於人們艱辛的勞動。勞動是神奇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是光榮的。勞動者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創造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怎能不感恩呢?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19

許帥同志作爲河南省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多年來如一日,愛崗敬業,敢於擔當,以‚民衆之事無小事‛爲己任,始終把羣衆利益放在首位,視救助對象爲親人,真心實意幫救助對象辦實事解難事。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民政戰線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個年輕幹部對黨的忠誠、對民政事業的熱愛、對服務對象的真情、對人生信念的追求。他帶領全站職工轉變服務理念和工作方法,使安陽市救助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爲我們每一個人做了表率,是我們今後工作的學習榜樣,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許帥能夠在平凡的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這與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何謂執着?對某一事物或某一信念極強的渴望即爲執着。

做好一件事不難,難就難在不斷重複地做好一件事。這就是執著。救助管理是許帥的工作,更是他爲之奮鬥一生的事業。許帥把羣衆的利益扛在肩上,一路走來無怨無悔、癡心不改。爲了工作,他經常忙得錯過了吃飯的時間,只好泡方便麪填肚子。即使後來病倒躺在病牀上,他依然堅定說:‚等我病情穩定後,我會繼續以‘孺子牛’的精神,爲民政事業作更大的貢獻!‛許帥同志的事蹟感染着我們民政的每一個人,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的精髓,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着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忠誠、責任和擔當以許帥爲榜樣,堅定愛黨報國信念,化忠誠爲行動,把工作當事業,爭做民政戰線的孺子牛!

許帥同志的事蹟告訴我們,作爲一個民政人首先要有爲民情懷。許帥同志多年來如一日,視救助對象爲親人,實實在在爲他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這種爲民情懷是他做好救助工作的根本。作爲民政人,我們面對的是絕大部分弱勢羣體,要真正做到情爲民所繫,就是要以許帥同志爲榜樣,培養和增強對人民羣衆的深厚感情。比如在做慈善事業時,要始終以一顆慈善之心去幫助更多的人。這樣即使天天加班,工作再累,也感到非常欣慰。因爲我們是在用心爲民服務。

其次要愛崗敬業。許帥同志,20__年12月被確診爲胃癌後,仍以樂觀豁達的態度,勇敢對抗病魔,坦然面對人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頑強堅守崗位,積極履職盡責。正是靠着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種愛崗敬業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民政工作是細活,是累活,我們要像他那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當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許帥無疑是共產黨員的楷模代表,他用行動詮釋了什麼纔是合格的黨員。民政系統的每一位都將以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爲動力,見諸於行動,取信於民,爲民服務。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20

當62歲的盲人推拿師朱麗華因爲鉅額捐資助學再次被媒體聚焦時,人們驚奇地發現:

雖然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在佈滿荊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於市區斜西街313號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內11個平方米的一間房、一張牀、一位盲人靠着一雙手艱難起步的推拿診所,如今已經擴展到467平方米、20個牀位。“朱麗華”三個字則已成爲嘉興市盲人推拿界響噹噹的品牌;

她以愛爲源,以心引心,帶着殘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學着堅強,帶着理想,不斷強壯自己逆風的力量。她的麗華推拿診所讓100多名殘疾人朋友擁有了謀生的技能,不但實現了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而且還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隊;

她用“行”示範,做光明的舉燈人,哪裏有使命的召喚,哪裏就有她積極的回聲。抗震救災、扶貧幫困、救死扶傷……她總是以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她憑着一雙手的起早貪黑,支撐起480多人次貧困學子的求學夢想。從1991年希望工程開始,一直到現在,累計捐款333萬元。

作爲一名追光者,她是無所畏懼的;作爲一名造光者,她是積極有爲的;作爲一名發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溫暖的。這就是盲人朱麗華的光明世界。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21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的工資拿出絕大部分來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嗎,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了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她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的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溼潤的:當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麼遠山路只爲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中,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溼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說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爲教師,自問難以到達張桂梅同志這樣的大愛無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向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最美逆行出征者學習個人心得 篇22

家徒四壁的貧困場景,黃詩燕也經歷過。他出生在攸縣農家,“再也不能貧困下去”的願景,打小就在心底發芽,他對貧困百姓始終抱着拳拳之心。

20__年4月,他到霞陽鎮大源村走訪。村裏有條大坑河,建檔立卡貧困戶鍾建軍的家就在河邊。這是上世紀40年代的土坯房,正遭遇洪水,房頂漏水,父母帶着小孩借住在縣城。黃詩燕瞭解他家的貧困狀況,與有關部門商量,對他們家進行公益崗位安置、教育扶貧、大病救助等政策幫扶,並將他家列入易地搬遷扶貧計劃。

隨後,他在村裏走訪發現,因爲河堤太低,沿岸的十幾戶村民家,都被洪水浸泡。他當即召集縣水利等部門負責人座談,研究解決辦法。兩個多月後,沿線300米左右河堤完成改造加固,村民擺脫了水澇之苦。

天坪村的張朝秀,是1960年入黨的老黨員,1979年從縣檢察院退休回到家鄉,熱心公益事業。家門口一段700多米長的公路,坑坑窪窪,30多年來,他就成了這段路的義務養護員,風雨無阻。

黃詩燕得知他的先進事蹟,到他家看望,拉着老人的手坐在長凳上聊天。隨後,他組織在老人家裏召開座談會,邀請張朝秀給村裏的黨員上黨課,號召大家向張朝秀學習。

20__年11月,95歲的張朝秀去世。生前,老人拿出珍藏的一套《馬克思傳》,用牛皮紙親手封好,再三囑託兒子送給黃詩燕。書的扉頁,夾着一張張朝秀的照片,粘貼着他在20__年寫的一首詩《最美書記》:縣委書記黃詩燕,炎陵百姓好喜歡。當官不擺官架子,不恥下問真青天。在這位老黨員的心裏,只有黃詩燕這樣優秀的黨員幹部,才配得上這珍貴的禮物。

“你對羣衆有多好,羣衆對你就有多親!”黃詩燕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成爲他和羣衆魚水情的最好寫照。

大源村貧困戶廖成運,是黃詩燕的對口扶貧聯繫戶,黃詩燕走訪了不知多少次。70多歲的廖成運體弱多病,兒子廖建文勞動能力也不強,在黃詩燕的幫助下,廖建文到離家不遠的九龍工業園企業上班,每個月有近4000元收入,全家也住進了全新的安置房。搬進新房,黃詩燕見他家空蕩蕩的,連吃飯的桌子都沒有,又安排有關部門買來桌椅板凳。去世之前,黃詩燕再次到村裏調研,還囑咐村支書留意,幫助廖建文介紹對象。

聽到黃詩燕去世的噩耗,憨厚的小夥在家痛哭,反覆唸叨:“我要去看黃書記,我等着你們帶我去看黃書記。”追悼會現場,他哭成了淚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