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精選2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93K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

今日是南京大屠殺x週年紀念日,也是第x個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我們共同緬懷遇難的30萬同胞,牢記中華民族的苦難歲月。今日,中國已經強起來,但“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不能遺忘。讓我們從歷史中獲得前行力氣,共同開創美妙將來。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精選25篇)

南京大屠殺,猶如奧斯威辛集中營,不僅是歷史留給某個國家的傷疼,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我們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戰鬥苦難,不是要連續歷史仇恨,而是要守護真實的歷史,是要保留這段屈辱與奮起的民族記憶,是要培育大國公民應有的歷史價值觀,是要喚醒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守護好人類和平。“歷史不應當是記憶的負擔,而應當是理智的啓迪”,我們不忘歷史、牢記苦難,是爲了警惕歷史反覆,從歷史中吸取才智啓迪,獲得開創將來的精神力氣。

x年過去,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並未結束。從否認野蠻侵略罪行,到參拜二戰戰犯,再到解禁集體防衛權、架空和平憲法……現實警醒我們,日本右翼勢力有擴展氾濫的趨勢,日本軍國主義有死灰復燃的危急。這不僅是對歷史真相和公理正義的公然藐視,更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蓄意破壞。中國堅持走和平進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但是愛好和平並不等於縱容罪惡。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們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

x年過去,那些逝去的同胞,無法看到中華民族在屈辱中的奮起。中國不再是積貧積弱、四分五裂,不再是進展落後、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矗立在太平洋東岸。落後就要捱打,進展才能自強。今日,我們離民族復興的幻想從未如此之近,此時我們更要牢記歷史、戮力同心、共襄進展。只有一個更加強大、更加文明、更加現代的中國,才能保衛每一個國民的平安,纔是對死難同胞的最好安慰。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進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進展仍舊是時代主題。與時同時,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舊存在,愛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擡頭。這也預示着,“落後就要捱打,進展才能強大”的推斷沒有變,全民必需要增加憂患意識,牢牢把握進展主動權。

戰鬥雖已遠去,但歷史不能遺忘。警報響起!勿忘國殤,是爲了更好的面對將來。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是12月13日,從日曆上看,這不過是一年中一個普通的日子而已,可是這一天,尤其是1937年的12月13日,對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而言,是一個不該忘卻的日子,是一個讓人的心會流血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是一個飽蘸鮮血的日子,那一天,可惡的日本人,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血腥的屠殺。一幕幕悲慘的情景不堪回首。日軍在南京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裏殘殺了三十多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這些人中,有的被當作活靶子練習射擊、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生生的推進長江、有的成爲細菌實驗的犧牲品,甚至連未滿月的孩童都不放過!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蹂躪祖國的土地,列強的士兵耀武揚威地走在中國的馬路上,外國軍艦在黃浦江上任意來去……只有嚐盡失去自由和被壓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國恥”這四個字的含義。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鉅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黃皮膚的民族,終於在屈辱中站起來了,她挺直腰板,高擡頭顱,終於揚眉吐氣了。沖天而起的蘑菇雲,打破了蘇美兩國的核壟斷;熊熊燃燒的奧運聖火,向世界宣示中國再不是“東亞病夫”,建國__週年慶典,使世人再次認識了一個生機勃勃、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站在國旗下,我們爲祖國的騰飛而驕傲自豪,我們爲祖國的繁榮而心潮澎湃,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同學們,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讓我們記住“恥辱”,記住祖國曆史的創傷,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3

今天,十二月十三日,是國家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七十七年前,日本對中國大舉進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導致三十幾萬的中國同胞犧牲。設這個國家公祭日,並不是爲了讓我們帶着仇恨,而是讓我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十三號這一天,我們的領居都觀看了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報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鄰居王奶奶:日本那些強盜,在中國的地盤撒野,太可惡了,簡直就像沒人性的禽獸!

鄰居吳叔叔:這些日本鬼子,實在是太壞了,燒殺搶掠不說,到現在還在抵賴,想埋沒真理,明明殺了三十多萬中國人,卻說只殺了十到二十萬人。難道十到二十萬人不是人嗎?你們憑什麼這麼說?你們爲什麼不敢作敢當?在強國面前是隻老鼠,在弱國面前是隻老虎!

鄰居陳同學:日本人像一羣發了瘋似的老虎,清朝的皇帝更是腐敗無能,居然看着這麼多人白白犧牲,卻無法報仇!

其實,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他們如此惋惜與憤怒,是因爲他們是中國人。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4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40多天時間裏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此等獸行暴虐,曠世未聞。x年後的今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20x年新年賀詞時提到,我們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鬥成功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進行了隆重活動。對一切爲國家、爲民族、爲和平付出珍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久牢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回顧歷史,牢記教訓,枕戈待旦,我們定能勇創功績,實現中華民族宏大復興夢。

祭,是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淪陷後的六個星期內,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一處展區上赫然寫着“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從高空滴落,掉進一泓清泉,與此同時牆上亮起一盞印着遇難者遺像的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隕落。列寧說,“遺忘歷史,意味着背叛,”歷史不容遺忘,民族不會遺忘,我們不能遺忘。國家公祭,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溫了民族的苦難,是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是珍視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緬懷華夏之殤,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鬥、反對篡改歷史的立場堅決不移。

祭,是讓我們珍惜當下,蜂擁前進!現如今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他們用親身經受告知我們:戰鬥是何等殘酷、和平是何等寶貴,而和平則是用很多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破則家忘、國強則民安,沒有國家的強盛就沒有民族的幸福;落後就要捱打、強軍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們在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同時,更要珍愛和平,砥礪奮進。如今的南京將“創新名城、漂亮古都”作爲進展願景,新時代的我們也要以劇烈的憂患警醒砥礪前行,以堅韌的拼搏意志奮勉圖強,以酷熱的家國情懷鑄造鋼鐵長城。讓世人知曉,中國人民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意志堅決不移。

祭,是讓我們矢志強國,奮鬥青春!國家公祭日,祭的是國難滄桑史,祭的是民族獨立奮鬥史。國難當牢記,國人當自強。歷史的目的是什麼?梁啓超先生說,“簡潔一句話,歷史的目的就是將過去的真事富有新價值新意義,以供現代人之資鑑。”在“兩個百年”的新徵程道路上,和平進展是主題,強大幸福是目標,“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作爲新時代建設者和參加者,定當牢記歷史,扛起責任,發憤圖強,爲強國強軍不懈努力。任時間消逝,任時代變遷,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實現民族復興的決心堅決不移。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5

中國擁有萬里江山,擁有悠久的歷史,富饒的土地、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人民!我爲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可是,誰又能忘記那一段段屈辱的歷史呢?

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我們的祖國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作爲炎黃子孫,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驕傲,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自豪,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爲人類的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我們的祖國也有過屈辱的歷史。特別是近代,她落伍了,她衰弱了。我們的母親病了,這一病就是一百年。這一百年,中國人流了多少悲憤的淚呀!這一百年,中國人流了多少抗爭的血呀!這一百年,中國人又是犧牲了多少寶貴的生命呀!

英國人來了,無恥呀,他們不是帶着友誼,而是帶着毒品鴉片來的,仗着他們的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英法聯軍來了,野蠻啊!強盜們不是帶着和平,而是帶着搶劫之心來的,他們燒燬了文明世界的瑰寶——圓明園。

當歷史回顧在眼前,

鴉片戰爭打響的第一槍,

中國開始淪爲兩半社會時

我們要記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當歷史回顧在眼前

壯麗的圓明園化爲廢墟

無數財寶被掠奪一空時

我們要記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當歷史回顧在眼前

日本鬼子踏入中國領土

30萬百姓被肆意屠殺時

我們要記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當歷史回顧在眼前

門聯上貼着“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海外留學生受人辱罵時。我們要記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6

20x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x週年,12月13日是第x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x年前,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對無數人造成了無法癒合的傷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歷史之鮮活,在於世人銘記。歷史的苦難輝煌是現實的源頭活水。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纔對復興有深切的渴望。12月13日是第x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日子裏,我們悼念死難同胞、緬懷革命先烈,是爲了從苦難歷史中汲取智慧啓迪、激發前行力量。

在緬懷中喚醒記憶。忘記歷史就是背叛。x年前的今天,南京陷入了日本的瘋狂摧殘,30萬同胞遇難,銘記那段苦難的歷史,絕不在於是記住苦難,而是要從緬懷中傳承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30萬死難者他們用生命鮮血深刻揭露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反人類的罪惡本質,讓人們看到侵略戰爭的巨大災難。然而,歷史從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所以,人們要在緬懷中喚醒記憶。

在銘記中傳承責任。x年前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人們要繼續銘記這段歷史,銘記我們民族的恥辱,銘記民族強盛、國家強大,銘記和平來之不易,銘記是出於內心深處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更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銘記所有爲中華民族圖存、爲建立共和國而犧牲奉獻的英烈,喚醒對歷史的銘記。

在奮鬥中接力傳承。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已過了x個春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成立x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用辛勤的雙手,奮鬥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蹟,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作爲新時代的“長征人”,我們要在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在接棒中傳承,用自己勤奮的雙手創造新時代賦予的夢想。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是我國第x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x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在警報拉響的那一刻,無數後人靜默沉思,反思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

當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殘忍殺戮,當積貧積弱的國家遭受到鄰國的侵犯,除了對於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我們更應該在81年後的今天,站在理性思考的角度,認識到戰爭與和平的本質,認識到積弱必被欺的本質,並以此爲屈辱歷史,防止同樣的暴行再次發生。

自二戰後,國際間的和平環境已經維持了半個多世紀,雖然仍然有局部的摩擦,但總體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促使各國在現代化道路上穩步前進,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已經改變了貧窮落後的國家面貌,朝着成爲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邁進,一路走來,我們深刻地領悟到,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保證國人不遭受不平等的對待。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x年,我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總量已取得顯著進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電影《戰狼》已經反映了我國面對其它國家的有力氣魄。

當然,曾經遭受過屈辱,不能表現爲純粹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而應該在新時期,不忘屈辱,砥礪前進,在與日本等國家的相互交往中,保持平等友好的國際交往姿態,積極學習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文化,對於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日本人,我們絕不妥協。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8

祭是對於逝者表達致敬哀悼的儀式。國家公祭就是國家設祭,向逝者鄭重表達致敬致哀的莊嚴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標誌着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三十多萬同胞,從此獲得國家給予的最高規格的公祭,預示着這段錐心痛史將成爲中華民族綿久的心靈刻度。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首先是爲了銘記暴日侵華的罪惡歷史。日本乃中國近鄰,與中國交往歷史悠久,先承中國文化啓蒙,完成封建化;進入近代,脫亞入歐,學習西方,早於中國完成工業化,獲得優於中國的綜合國力,但是國家卻步入軍國主義道路。受其邪惡本質的驅使,不僅沒有利用先發優勢造福人類,反而危害世界,蹂躪亞洲,侵略中國。鐵蹄所到,獸性畢露,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毒難盡。南京大屠殺更是慘絕人寰,人神共憤,儘管如此,也不過是其無邊罪惡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民族的歷史必須被民族記憶。南京大屠殺更不應該隨着歷史時空的變遷而淡出歷史。往事已矣,必須銘記,銘記歷史才能以史爲鑑,前事不忘乃爲後事之師。忘卻歷史,意味背叛,輕淡罪惡,易蹈覆轍,企圖掩蓋歷史罪惡,決不是對歷史價值的無知,而是鉅奸大惡心懷叵測文章國家公祭日有感--銘記痛史,復興中華。南京大屠殺的製造國,現在處心積慮地淡化乃至否定這樁人類歷史中的滔天大罪,其別有用心恰恰警示我們一定要勿忘痛史。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也是爲了更好地認清中日關係的政治現實。歷史與現實本來就有天然聯繫。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中國政府和人民秉承我中華民族特有的厚德仁愛精神,着眼中日長遠友好大局,體恤日本人民,厚待日本戰俘,主動放棄國家賠償,減輕日本戰後負擔,助益日本戰後恢復與發展。只因冷戰之故,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罪責並未得到徹底清算 ,終致孽種暗藏,禍根深植,以滴水穿石之韌功,由點及面,由微至著,由暗到明。

反映在日本現實國家政治活動中,多有政府要員,罔顧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公開拜神祭鬼,爲戰爭罪犯招魂;修改教材,美化侵略歷史,直至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殺,試圖掩惡匿罪以欺世,重溫軍國殘夢,伺機東山再起;近年來,日本右翼政權竟借“購島”之名,攪亂東海,播雲布雨,興風作浪,試圖修改和平憲法,突破戰後體制,美其名曰“做正常國家”,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南京大屠殺罪孽深重,事實清楚,史冊銘刻,國際公認,豈容隨意作踐,任意否定!現在,國家設立公祭日,通過提高公祭規格,使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緬懷罹難同胞,銘記慘痛歷史,弘揚正義,堅守底線,捍衛和平,警示當下,啓迪未來,彰顯國家意志,展現民族決心,其意義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更是激勵國人爲民族復興而奮鬥。想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輝煌,歷經五千年而綿延不絕;道德厚重,懷仁行義,遠者慕名而近者信服;疆域遼闊,物產饒豐,國家富強而人民殷實;地靈人傑,英才輩出,國治邦安而自立世界民族之林。惜近代伊始,國勢衰敗,列強屢犯,橫遭暴掠,直至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寇悍然全面侵華,中華民族空前危急。面對錦繡河山支離破碎,生靈塗炭哀鴻遍地,硝煙密佈日月無輝,民族之恥刻骨銘心,國家之恨如箭穿胸,中華民族不甘沉淪,以空前的民族犧牲決死抵抗,精英先進前赴後繼,慷慨悲壯義薄雲天,壯烈志士實難盡書,艱苦卓絕世所罕見,終於獲得民族獨立,國家新生。

及至今日,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即將成真,國家現代化僅欠臨門一腳;當此之時,國家公祭,緬懷遇難同胞,我們要深刻汲取忘戰必危,落後捱打、國破家亡的歷史教訓,將國家之恥民族之恨化爲強國動力,以臨淵履薄之心,懷臥薪嚐膽之志,萬衆團結,衆志成城,腳踏實地,竭力奮鬥,既以復興中華民族爲職志,更以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成果惠及世界,貢獻人類的和平與發展!

哀哉,死難同胞!

壯哉,中華民族!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9

又到一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征程上,這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國家以立法形式將這個日子確定爲國家層面的紀念日,集中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心聲。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爲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塗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所有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值得我們永遠悼念。昭昭前事,警惕後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爲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今日之人民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任何時候,唯有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通過立法形式確立公祭日,讓中國人民緬懷先烈,紀念爲抗戰作出貢獻的人們,爲的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同時,也是爲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時刻共同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

“我們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上曾這樣宣示。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翹舌抵賴而消失。今天我們紀念死難同胞、銘記那段屈辱歷史,就是要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珍惜和平、捍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意志。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是要銘記歷史,越不能忘記我們所走過的艱辛曲折的道路,越不能忘記無數英烈先輩所作出的貢獻和付出的犧牲。在銘記歷史中砥礪民族復興的堅強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13億人民就必定能完成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0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從課本里面學過“南京*”,接着又在很多社會活動,書刊媒體中反覆提起,雖書本內容真實慘烈,但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景大多時候還只是停留在想象。

近日有機會同即將援外的醫療隊友們一同參觀這所爲世人所“震驚”的南京*紀念館,這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所以我懷着警世而鑑證的心緩緩而來。南京*,這個讓所有中國人都忘不掉的事情,從一進入廣場就讓我感到沉重,走到南屠館門口,映入眼簾的就是上面這個巨大的讓人很壓抑的雕塑,仔細看下面的文字介紹可以知道這是個可憐的女人,她的家人全部慘死於日軍魔掌下,而自己卻被侮辱而屈辱的活着,也許死很容易。可是活着確實很難。

進入館內就可以看到很壯觀的很高的書架,那個書架,那裏面每個看似書籍的文件裏面是當年南屠遇難的人的個人資料,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爲鑑。在向裏面走便是對歷史的介紹與回顧,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佔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致使我中華兒女300000人死於刀下,這是何等的恥辱與無奈。再看到牆上的慘烈圖片與文字:在日軍進入南京後的一個月中,全城發生2萬起*、*事件,無論少女或老婦,都難以倖免。許多婦女在被*之後又遭槍殺、毀屍,慘不忍睹,字字刺入我心,作爲東北人的我可能更能體會那種亡國之哀,亡國之怒,亡國之奮悲憤與不能難於言表。在館中還有讓我印象深的就是這個叫做12秒的地方,我剛開始還不知道那是幹嘛的,可是看過介紹才知道水滴了12滴就是過了12秒,就會有一個南屠逝去的人的遺像之燈被點亮,依次下去,每隔12秒就會出現一盞亮的燈,看看當時我們的國人是何等的悲涼與慘烈啊,這是何等的警世啊。

當然館裏面也有一些對愛國主義者和外來和平者的表揚與陳述他們有的浴血奮戰,有的異國他鄉前來幫忙,這些人是值得尊敬並永遠不能忘記的,沒有他們,日本的魔爪長會張的更大伸的更遠,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致敬,正式有這些正義之師仁義之師才能使我們今天能夠站在這裏談古論今。

是啊,此時我的心情從悲憤轉到了尊敬,從尊敬找到了方向,從歷史中尋找到了力量,從歷史中看到了我們應該有所爲,有所不爲。正如裏面一句話所說,for give it,but do not forget it.是啊,一味的怨恨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重要的是要自身發展,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一個對所有中國人的警告。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中華民族絕對不會有類似情況在發生。我們不會忘記過去,我們更要關注現實,日本*事件在升級,日方相關大臣參觀靖國神社,一件件事在不停的告訴我們勿忘國恥,珍惜現在,讓這種血的恥辱永不再來。

在即將出國之際參觀此館,意義匪淺,該館現在已成爲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參觀此館即是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又能鼓舞大家的士氣,對我們援外很有幫助,我們當爲國家的建設與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也應該像館裏的國際友人學習,在環境極端惡劣,生活極端痛苦的條件下,他們依然堅持着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拯救了無數受苦大衆,我們作爲中國醫療行業的代表理應表現出大愛精神,在愛國主義精神的薰陶下,在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旗幟下我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圓滿完成援外任務,良好發揚中國國際主義影響力。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紀念xx年前南京慘案中30萬死難者的亡靈,喚起億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奮發圖強,爲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鬥。整個公祭過程莊嚴肅穆,引領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回顧,振奮青年一代對未來的憧憬。

看了公祭過程之後,心不由己地想起身邊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太缺乏愛國主義教育了,今天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不會自覺觀看的,甚至說,既是看了對他們觸動也不會太大。

爲什麼這樣說呢?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在胡說,但我還是想說說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基本上是生下來就與父母分離,靠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這些隔代撫養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觀念,無集體意識,一切唯我獨尊,根本談不上愛家愛國。等到入學之後,學生從一年級就被灌輸分數觀念,學校引導着學生圍繞着分數轉,什麼思想品德、音樂、美術課根本沒有教師教;一些學校乾脆把思想品德課本扔在後勤處,過一段當做廢品賣掉。學生們從來沒有唱過國歌,參加過升旗儀式,你看到的五星紅旗是校長隨便叫個學生拉起來的。不少學生上國中了,還不會左右轉,不會唱國歌,更不懂什麼歷史、國情。

因此,筆者認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國小生抓起。使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祖國的來歷,就能唱國歌中“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冒着敵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學校應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當做第一要事抓,培養學生的家庭、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處處想祖國,祖國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2

1937年,侵華日軍攻破南京前夕,20多位留守南京的正義外籍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以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爲界,在戰火中的南京市中心設下一片“安全區”,先後庇護了25萬多名南京難民,使他們免遭殺戮。

江東門紀念館館長張建軍介紹,爲了紀念這段“無國界”人道主義感情,從20xx年起,紀念館在每年的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前夕,都會組織國際和平徒步活動,“邊走邊看,重溫歷史,感受今日和平的來之不易。”

當天的徒步線路全長8.2公里,環繞當年的“南京安全區”邊界:從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出發,途經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五臺山叢葬地、拉貝故居、鼓樓醫院、寧海路5號、寧海中學最終回到南京師範大學。

只是,隨着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年事已高,在徒步的隊伍中,越來越少的“老面孔”令人黯然。不過,儘管已年過九旬,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今年仍堅持參加了徒步活動。在兒孫的攙扶下,老人顫抖着爲魏特琳女士雕像繫上圍巾,“魏特琳小姐,我又來看您了!”

魏特琳是當時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一名美籍教師,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她不顧個人安危,放棄離開南京的寶貴機會,在如今的南京師範大學校園內,保護了上萬名婦女和兒童免遭傷害。

當時年僅10歲的葛道榮和兩個弟妹,就是在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的保護下,躲過屠戮的倖存者。儘管過去八十多年,葛道榮對這段恩情依然刻骨銘心,“魏特琳小姐給我們的是‘涌泉之恩’,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只是‘滴水’相報。”

在今年的徒步隊伍中,也有更多年輕人和外國友人的加入。

19歲的奧地利高中畢業生Linus Mayerhofer,是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的一名國際志願者,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他告訴記者,“從今年八月份來到南京,通過志願者工作,對南京大屠殺也有了一些瞭解。但以實地探訪來感受這段歷史我覺得更有意義。”

“在今日的世界,和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通過了解歷史,我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的內在含義。”正在南京大學任客座教授的德國海德堡大學日耳曼學系Burckhard Duecker教授,也參加了這次活動,“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各國年輕人願意‘接近’歷史,這是一件好事。”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是12月13日,是我們作爲國人不能忘記的日子,歷史需要銘記,國人更需要接續奮鬥,耀我中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爲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銘記國家遭受苦難的記憶,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第五個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祭奠死難同胞,歷史記憶無法抹去,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刻骨銘心,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爲祖國今日之繁榮昌盛而自豪,更重要的是,我們身爲中華兒女,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續寫新篇章。

講“好”故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在不同文明的矛盾衝突下,更需要傳遞好中國聲音,每一位國人有義務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之經典,國學之精粹,需要每個“話筒”的正確發聲,讓中化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的瞭解中國。

做“好”國民。古訓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爲第一要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xx大中提出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不同層面提出了要求,爲公民德之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每一個公民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規範,從點滴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做好中國人。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4

77多年過去了,南京城恢復了往日的生氣勃勃,和平繁榮。改革開放已有三十多年了,經濟加速了空前未有的發展,生活也漸漸好了。可曾經日軍對人們精神的踐踏卻永遠遺留倖存者的內心。

77多年過去了,南京城以和平繁榮發展的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的和平崛起,讓世界讓世人一次又一次的聽到了中國的聲音。

77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學習了溫書林作者所寫的《南京大屠殺》這篇課文,當年這篇課文也有力的回擊過日本右翼分子企圖歪曲歷史否定南京大屠殺這一真實之史料,今天,我面對昔日的令人髮指的南京大屠殺,面對日軍,不,不是!面對的是日本鬼子是人獸。學習南京大屠殺,說實話,給了我對日本,日本全國有了一種更深的仇恨。解析這篇課文,面對的是作者一個又一個鐵證如山的史事例子,面對那一長串令人髮指的數字說明,被人獸不如的踐踏過的倖存者,特莉薩英格爾小姐的真實記載英文日記,有良知的日本二戰戰犯的自己的真實述說和日本隨軍記者的真實存在的報道與不可否認的照片,險逃惡魔屠殺的國民黨戰俘的真實回憶。面對這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課鈴響了,老師去了,教室又開始熱鬧了,而我卻依舊在回憶回想那一段停流於歲月當中的歷史,那種憤怒,那種感受,那種心情,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更非別人所能感覺的,正如作者所說“又絕非筆墨所能形容。”

那一段短短的下課,我回顧了很多存放在自己腦海之中對日本所瞭解的歷史。回想到了最初,據說,秦朝時期,秦國20xx多人乘船橫渡來到生活生存。回想到,唐朝時期,唐朝當時世界超級帝國也並沒有嫌棄當時日本這一小國,幫忙他們學習世界先進文化,幫忙他們改善國內生活水平。回想到,南京大屠殺,歷史性轉折,日本人既恩將仇報,養狗咬主人,看着中國漸漸走向落後居一次又一次的往下脫落水。回想到現在,日本依舊不正確面對歷史,企圖歪曲歷史否定歷史,更還企圖偷竊中國的釣魚島。

今天,我們重溫歷史,學習歷史,學習《南京大屠殺》是爲了警醒世人以史爲鑑,永遠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同時,中國人反對戰爭暴力,反對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百姓生命的非正義行爲。中國人現在不是打不起戰爭,更不想去製造什麼東京大屠殺。中國嚮往和平,世界需要和平!

做爲21世紀的青少年們,就讓我們一起維護世界和平,爲和平奉獻自己小小的力量吧!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別在意自己力量之渺小。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地點,就是南京*紀念館,一個有着特別紀念意義的地方。78年前的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後,在長達六週的時間內,大肆*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

這場震驚中外的*,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時至今日,日本卻連一個正經的“對不起”都沒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多次參拜供奉着戰犯的靖國神社;面對大量無可辯駁的物證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卻一再歪曲和否認歷史,還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否認南京*,甚至稱南京*是“僞造的謊言”。

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開放,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民族的苦難,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呼籲日本人民,以此開啓被日本右翼勢力長久封塵的記憶,坦誠面對那段歷史,不要忘記和自覺接受那段歷史的教訓。然而,據稱今天的日本教科書,很少有把日本的這段真實歷史教給他們的下一代。這種異乎尋常的頑固與反動令國家人民感到憤怒和難以理喻。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爲了*倒算,是爲了避免“南京*”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爲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爲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有3500萬中*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爲報國之行,努力爲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願我們的生活能永遠祥和、美滿、幸福,願我們能永遠遠離災難與不幸。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6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中國南京市人民政府爲銘記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於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爲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於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了擴建。紀念館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千平方米。建築物採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

來到一個大空地的地方,有一個母親喚子的雕像,這個雕像就像是一個母親正在呼喚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遲遲未現,這個情景真動人心絃。過了大空地,便看見一小塊地噴着十股小噴泉,這個便是“祭靈泉”。過了“祭靈泉”,就來到了“萬人坑”遺址,這個“萬人坑”遺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殺害南京同胞的鐵證,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種文字鐫刻着“遇難者300000”。中文和英文,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這裏,更容易理解。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來的建築。對具有正義感的日本人來說,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恥辱柱。

我沒有哭的慾望,因爲我沒有看到血腥。這裏是戰場,這裏又不是戰場;來這的人很多都很虔誠,大家心無雜念地在悲涼的歌聲紅拜祭着漂浮在頭頂上的冤魂,一切都那麼清晰。

這裏面的人的遺骨,有的殘缺不齊,有的已經被子彈射得亂七八糟,有的還很完整,有的遺骨已經消失無蹤了。同時望着飄着小雨的天空,蒼天彷彿也在爲死去的同胞落淚。

館內很大,但卻沒什麼建築,大片的空坪佔據它的中心。坪中散落着鵝卵石,散落着沙粒。在這看不到生機勃勃的空坪中,偶爾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顫的音樂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瞭解你腳下的土地嗎?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麼聲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出一點聲響,像水滴的聲音。隨着這聲音的發源的方向,我漸漸地看見了三個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進去。裏面比較黑暗,牆上也後很多很小的照片,總是一閃一閃的,還散發着微弱的亮光,看了註釋後才明白——牆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殺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個照片就將在牆上消失—落下,併發出像水滴落下的聲音,這樣就代表這個人從人時間結束了寶貴的生命。我看完後,給我的震撼非常大,這是太殘忍了!它們彷彿像一道閃電從我的心頭劃過,把我的心劃痛,並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出門,發現在門口的雕塑柱上,停着一羣白色的鴿子。鴿子象徵着和平,但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國人的心思,當人家不想和平的時候,只有戰爭才能找到和平之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記住這一段慘痛的歷史,齊心協力,振興中華,是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強大!

建黨九十週年了,祖國在一天天繁榮昌盛,但是,我們還是與別的國家有差距。我們要更加好好學習,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藍天!

走出紀念館,空氣格外新鮮,天特藍,一切就像被雨沖刷過,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吧。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7

12月13日是第6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爲牢記國恥、珍愛和平,各地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吊念逝去的遇難者。

82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40多天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遇難人數超過30萬人。

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翹舌抵賴而消失。今天我們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銘記那段屈辱歷史,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進而振奮精神、奮發圖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這段屈辱歷史給我們的慘痛教訓。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這40年來,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離民族復興的的偉大夢想也越來越近,這也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在改革發展新的歷史關頭,我們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擔當作爲,“抓鐵留痕,踏石留印”的沉穩實幹,才能發展自強,實現中國的繁榮富強,實現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

今天的中國不同往昔,不再弱小,不再沉淪,今天的中國已經強大,能很好保護她的國民。但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應牢牢銘記,勿忘國恥,自強不息。更不能停步於當前,而應在新時代有新擔當、新作爲,用積極主動的精神投入到幹事創業中去,用擔當鑄就未來,用擔當承擔希望,築就民族偉大復興的坦途。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18

今天,是我國第六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2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在警報拉響的那一刻,無數後人靜默沉思,反思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

當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殘忍殺戮,當積貧積弱的國家遭受到鄰國的侵犯,除了對於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我們更應該在81年後的今天,站在理性思考的角度,認識到戰爭與和平的本質,認識到積弱必被欺的本質,並以此爲屈辱歷史,防止同樣的暴行再次發生。

自二戰後,國際間的和平環境已經維持了半個多世紀,雖然仍然有局部的摩擦,但總體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促使各國在現代化道路上穩步前進,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已經改變了貧窮落後的國家面貌,朝着成爲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邁進,一路走來,我們深刻地領悟到,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保證國人不遭受不平等的對待。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四十年,我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總量已取得顯著進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電影《戰狼》已經反映了我國面對其它國家的有力氣魄。

當然,曾經遭受過屈辱,不能表現爲純粹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而應該在新時期,不忘屈辱,砥礪前進,在與日本等國家的相互交往中,保持平等友好的國際交往姿態,積極學習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文化,對於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日本人,我們絕不妥協。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20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於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雲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繫着歷史的巨輪向着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着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着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鏽跡斑斑沉睡於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並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複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蹟,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後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聖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21

泛泛而論,祭祀作爲一種典型的儀式,通常是文明成熟的標誌。文明成熟,纔有禮典。華夏文明發育較早,具有完備多樣的禮典儀軌,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即所謂“禮有五經,莫重於祭”,並依此創立了專門的祭祀日。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都與祭祀有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爲國家活動和家族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不過,曾在中國延續數千年的禮典儀式現在已漸趨消亡,不再是常規性的重要活動,其規範也逐漸瓦解。這其中,有國家形態在近代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發生變化的原因,過去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復現,對祖先的崇拜也由於家庭結構向原子化演變而削弱。

近年來,雖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時尚,但強調的也多是文化符號的意義,或者成爲給地方經濟發展搭建的平臺,其本來意義已有所消散。相對而言,民間儘管失去了傳統祭祀規範的許多內容,但仍然存在基於親情的祭祀活動,而在國家層面的祭祀活動,儘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爲“9·18”事變悼念、爲“5·12”大地震悼念,但沒有制度化規定。

那麼,今天需不需要設立國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說過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創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個文明的成熟,那麼今天是否會忘記歷史,也在考驗一個民族是否成熟。

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莊嚴感,有助於恢復歷史的莊嚴,特別是在虛無主義消解歷史的價值判斷之時。歷史的榮耀和悲情,需要我們正確體會;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輿論平臺,有助於幫助我們連接歷史和現實,爲我們找到歷史中的正確定位;國家公祭日有助於我們回顧審視歷史悲劇,維護基於歷史形成的判斷,防止歷史被人爲歪曲。而這些對於歷史的衝擊,一直在發生。

南京大屠殺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國家公祭日就是通過直面歷史上的悲情時刻,以達到以史爲鑑、警示後人的目的。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不乏對於悲情時刻的記錄。以什麼樣的歷史悲劇作現實的鏡鑑,有不少選項。爲什麼確定的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

其一,南京大屠殺象徵着中國苦難近代史的高潮時刻。中國自近代以來所遭遇的外部壓力,給整個民族留下了許多歷史疤痕,而八年抗戰最爲艱苦,中國軍民付出的犧牲最大,中國向現代性轉變的進程被阻滯得最爲嚴重。

其二,迄今爲止,84年過去了,日本作爲那場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終沒有作出應有的歷史反思。最近兩年,還通過篡改歷史、爲侵略正名等方式,爲修改和平憲法、重啓軍國主義之路製造聲勢。

其三,日本近年來的這些行爲,不僅讓中日關係降至冰點,還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對二戰後形成的國際政治和安全體系構成了潛在威脅。

還原歷史真相,需要一面真實折射歷史的鏡子。警惕歷史反覆,告誡顛覆歷史的行徑,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傳遞和平聲音,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而無論從反法西斯主義還是從人道主義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殺都不僅是歷史留給中國人的傷痛,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如同奧斯威辛集中營,其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22

今天,20__年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1週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該《條例》從20__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並將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鐘”的倡議,明確列入法規當中。20__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

身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以史爲鑑、警鐘長鳴。列寧告誡過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侵華戰爭給中國記憶留下一個“敗”字,烙下一個“恥”字,刻下一個“警”字。以史爲鑑,我們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認清落後必亡的道理。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一味地退讓不會帶來和平,祖國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必須在深刻的歷史教訓基礎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爲鑑、警鐘長鳴。

身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勿忘國恥、牢記使命。中國任人欺侮的一頁雖然徹底翻過去了,但是過往的傷痛和不屈的抗爭會時刻警醒着我們:這強大,來之不易;這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應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的歷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記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腳踏實地穩步前進,爲實現凝聚了幾代中國人夙願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身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國一步步壯大起來,再也不是那個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中國。有如此強大的國家做後盾,我們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們需以放眼世界的戰略思維,在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要敢於劃出紅線,亮出底線。我們不主動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纔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捱打,祖國的強大是我們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我們將用畢生的心力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23

又到一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牆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裏一件件實物記錄着歷史,淒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82週年紀念日,也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爲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塗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南京大屠殺正是我們民族苦難史上最爲沉重的一頁。日寇橫行,國土淪喪,人民受戮,山河殘破,將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推向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千百萬中國人以其血與淚,爲“落後就要捱打”這個百年教訓留下了最慘痛的註解。

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來中國的深刻教訓。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從“開除球籍邊緣”的奮起直追,到現代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40年改革開放帶來了“史詩般的進步”,迎來了民族復興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曾經被侵略者蹂躪的這塊土地,在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這塊土地,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這何嘗不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但歷史同樣啓示我們,要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但也要看到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關頭,國際形勢和國內矛盾紛繁複雜,唯有激發“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砥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歷史擔當,才能築就民族復興的坦途。

作爲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們都有責任去銘記和傳承歷史,從苦難與輝煌的深刻啓示中激發奮進力量,爲國家和民族贏得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愛國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奮鬥的行動。我們應時刻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奮發向上、矢志不渝、報效國家,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去建設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富強,成爲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之都。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24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回首上個世紀30~4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現在回憶起來,還讓我們體會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對人民有多麼重要。目前很多人對日軍侵略洛陽的歷史瞭解不夠,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日軍到洛陽就投降了”更是可笑及無知。以史爲鏡,可以知興衰,實際上日軍從1944年5月佔領洛陽至1945年8月投降撤出,長達一年餘三個月的時間,這一年多的佔領,也給洛陽人民造成巨大的傷害及痛苦。下面我們就來重讀那段歷史。

民國33年(1944年)春,陷於困境的日本侵略軍發動了以奪取洛陽爲主要軍事目標的河南戰役。5月5日,龍門之戰敵得逞後, 由洛陽地方民團組成的國軍第15軍和94師守衛的洛陽,成爲一座孤堀。面對數倍的日軍,洛陽民衆和愛國官兵誓與洛陽共存亡。日軍窮兇極惡,每日發炮近萬發,把洛陽炸成一片火海。

此時,守衛洛陽的是武庭麟將軍領導的15軍和94師。武庭麟是伊川人,副軍長姚北辰是洛陽縣人,所領15軍官兵多爲豫西人。因此,這支軍隊不願看到家鄉的淪陷,保家衛國的激情高漲,武庭麟號召大家要抱定“殺身成仁”的決心。

5月23日,日軍司令官內山英太郎以“防止洛陽古城毀於戰火”爲名逼迫白馬寺的僧人給中國守軍送去一紙勸降書,當場遭中國守軍司令武庭麟將軍嚴辭拒絕。當日爭奪城廂的戰鬥全面展開。敵人炮兵在安樂窩、周公廟、西關、火柴公司、苗家溝、莊王山、上清宮、葛家嶺、五里鋪、下園街等處,遍向城內及東、西車站轟擊。一天之內向城區發炮約8000餘發。

25日,未退出城的部分官兵在十多處街巷與敵血戰,終因人數太少,力量懸殊,洛陽淪陷。

在保衛洛陽的整個戰鬥中我軍陣亡1萬餘人,受傷被俘三千餘人。突圍後,我軍僅存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洛陽民衆在日軍的轟炸中被炸死近萬人。

洛陽淪陷後第一件事就是將改“洛陽”爲“福陽”。有人說日本國名中有一個“日”字,而洛陽諧音“落陽”,在意思上與日本國名相剋。在隨後的一年多佔領期間,洛陽陷入無盡的痛苦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表《停戰詔書》,侵略中國的日軍開始逐步投降。8月18日,日軍在民主街的東北運動場(今老城區民主街的老城體育場)向中方繳械。8月18日深夜,駐洛日軍繳械的消息傳至老城,軍民歡聲如雷,大家紛紛燃放爆竹,結隊遊行,高呼口號,人羣經久不散。10月30日,侵洛日軍全部繳械。在被日軍蹂躪1年多後,古都迎來了新生。壓抑了1年多的洛陽人迎來了久違的歡笑。

20xx年5月2日,日本僧人巖田隆造(Iwata Ryuzo)在河南洛陽“萬人坑”遺址跪拜誦經、祈禱懺悔。當年日寇侵佔洛陽期間,日軍在這裏集中棄埋了無數中國勞工和抗日誌士。 70歲高齡的日本僧人巖田隆造來到洛陽,前往“萬人坑”遺址、日軍血洗500村民的王山寨等地祈禱懺悔,對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向中國人民謝罪。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篇25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臺等等。這次的南京之行主要是參觀紀念館。

那天細雨濛濛,天空灰暗,視乎知道我們要去祭奠。當我們站在了紀念館的門口,原先路上有說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有滿臉的莊嚴肅穆,似乎那口和平之鐘的巨大回響在無情地震撼着我們的心。當看見黑色的大理石鑄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後,我便什麼話都說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話都被哽住,已經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心境和複雜的心情。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着“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的十個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跟隨着人羣我們來到了館內,我立刻被以生與死、悲與憤爲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那30萬遇難者名單牆,摸着牆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殘忍的日寇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用槍殺、刀砍、毒氣、活埋、水淹等殘忍的方式殺死了30萬人。一路走來,甲午海戰、血戰光華門、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南京保衛戰······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萬人坑”遺址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萬人坑裏遍地都是屍骨,令人毛骨聳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裏,還有些是還未出生的嬰兒……這些七零八散的屍骨令我十分悲憤。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少無數的苦難與壓迫,才取得今天的輝煌。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做有志有爲的中國少年,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得穩。讓我們爲自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永不放棄夢想的執着與追求----讓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在翱翔於藍天之上。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臺等等。這次的南京之行主要是參觀紀念館。

那天細雨濛濛,天空灰暗,視乎知道我們要去祭奠。當我們站在了紀念館的門口,原先路上有說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有滿臉的莊嚴肅穆,似乎那口和平之鐘的巨大回響在無情地震撼着我們的心。當看見黑色的大理石鑄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後,我便什麼話都說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話都被哽住,已經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心境和複雜的心情。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着“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的十個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跟隨着人羣我們來到了館內,我立刻被以生與死、悲與憤爲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那30萬遇難者名單牆,摸着牆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殘忍的日寇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用槍殺、刀砍、毒氣、活埋、水淹等殘忍的方式殺死了30萬人。一路走來,甲午海戰、血戰光華門、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南京保衛戰······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萬人坑”遺址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萬人坑裏遍地都是屍骨,令人毛骨聳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裏,還有些是還未出生的嬰兒……這些七零八散的屍骨令我十分悲憤。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少無數的苦難與壓迫,才取得今天的輝煌。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做有志有爲的中國少年,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得穩。讓我們爲自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永不放棄夢想的執着與追求----讓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在翱翔於藍天之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