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守則心得體會(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15K

學生學習守則心得體會 篇1

12月4日是我國的法制宣傳日,今年活動主題是: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嚴以律己,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中學生學習守則心得體會(通用3篇)

當文明學生,做守法公民,接受健康的思想,並時刻以法律爲準繩,規範自己的言行,監督自己的行爲,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長,這是我們每一位同學應該做到的。我們應該懂得,法律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了我們的行爲,可它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我們的合法權益;我們更應該懂得,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範自己行爲的社會準則。同學們,當你頭腦發熱,準備行動時,想一想自己的行爲是否觸犯了法律;當你受到不良行爲侵犯時,能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作爲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爭取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即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古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會釀成將來一次大的失足。常言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個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從小養成不良習性,平時又不注重學習,不注重規範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種規章制度做事,最後必將釀成大錯,觸犯法律的高壓線。我們都知道,由小毛病發展到大過錯,從一般違法到陷入犯罪的泥潭,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其中,每一件案例的源頭幾乎都可追溯到案件主人公在校讀書時的一言一行。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爲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爲一名中學生,我們不僅有責任和義務提升自己的道德觀念,培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更應懂得以法律來規範自己的思想,用規矩來約束自己的行爲,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個遵規守紀的好公民!

藉此機會,我特別向大家提出幾點希望和要求:

1、同學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和執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它是規範學生行爲,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好的教材,如果能完完全全按照《規範》〉來做,就一定是一位好學生。

2、認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們大家要知道,法律是一把雙刃劍,他既規範和約束人們的行爲,不能跨越法律一步,不能違法。同時也是我們保護傘,法律也是武器,它可以保護我們,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所以我們認真學習法律,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3、提高鑑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網絡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爲。

4、謹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敬師長,團結愛護同學,謹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閒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

5、切莫虛榮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虛榮、攀比心理,說話要謹慎,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6、增強防範意識。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單獨回家的孩子,在進家門前要注意觀察,不給壞人以可乘之機;獨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隨便打開家門;在放學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

7、掌握自救本領。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然後學會善於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蠻幹,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同學們如果在遭到違法犯罪行爲侵害的時候,切切要記住兩點:第一、同學們要以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爲侵害爲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你們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搏鬥,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第二、如果同學們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報告。

8、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馬路上,行人要靠右,橫穿馬路時要注意來往車輛;特別是騎車的同學更要謹慎,以防發生意外。

同學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知法守法,與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讓我們攜起手來,認真學習,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現象,用我們的美好心靈去淨化身邊的醜惡。

中學生學習守則心得體會 篇2

一、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XX班,現已直升入青島X中,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個人的學習經驗及教訓,以供諸位作爲參考。

說實話,其實被直升時錄取可謂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之所以成功絕對離不開三年來的努力。其他幾位同時直升成功的同學,當得知此消息時,無不欣喜激動、高興萬分,而我卻並不認爲這值得激動或驕傲,因爲在此之前我已經有過三次激動了。

二、 第一次激動是在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那次我歷史考了滿分。

一定有同學認爲歷史難學,其實是因爲他沒有真正對歷史感興趣。那麼怎樣才能對歷史感興趣呢?歷史是熾熱的,他發人深省,給人以啓示,可以把自己的行爲與古人作對比,以史爲鑑。學習教科書上的內容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因爲它要求嚴謹,受條件限制),真正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在課本上很難找到,所以當你主動得多去了解、學習和體驗時,你會從中發現許多古人的智慧所在。一定要把這當作一項興趣愛好去發展,多讀一些品讀、講解類的歷史書籍,(因爲以我們目前的能力還不足以讀原著);電視節目是很有幫助的,有些歷史上的事件錯綜複雜,自學難以搞清,而聽專家學者講上一遍,娓娓道來史實,一下就明白了,讓你可謂是醍醐灌頂、如夢方醒、豁然開朗。搞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這樣再提此事你就能信手拈來了。歷史紀錄片是影像與圖文相結合的,同樣有此效果。最具代表性的節目是CCTV-10《百家講壇》,易中天教授評價說:‚《百家講壇》的成功實際上是實現了‘三個對接’,即專家學者與大衆的對接、學術研究與傳媒的對接,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對接。‛這告訴我們:學好歷史是時代的需要啊!

另外,①在學習課本內容時應把握好四個要素,正好與英語中的四個特殊疑問詞相對應,分別是who(人物)、when(時間)、where(地點)、how(過程、方式)。每學過幾課或是一個朝代,都應在這四個方面上進行總結,這樣可以全方位、立體化理清思路。②聯想記憶法也非常重要,讓未知變爲已知。將模糊的知識與自己很熟悉的記憶相結合,事半而功倍。譬如:我們會學到唐五代時期我國兩大瓷窯,分別是越窯的青瓷和邢窯的白瓷,許多人會在這裏記混了,這時我聯想到,我們班裏有兩位同學,一位姓邢,另一位由於長得比較白而得外號‚小白‛,這不就是邢窯白瓷嗎?那麼越窯青瓷也就記住了。③還有一點,要自主進行考證,有個科學的歷史觀,評價歷史人物要客觀,不能有立場。譬如,一定會有人對武則天和唐太宗的關係搞不清,當時我也不明白,於是我查了字典後面的年代表及《資治通鑑》,得出結論:武則天先被冊封爲唐太宗的才人(即五品的妃子),不被看好,太宗死後又嫁給其子唐高宗李治,十八年後當上皇后,最終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知道了這些,不會再有人迷惘了。

三、 第二次激動是在八年級下學期期末,那次我物理和數學都考了滿分,實屬不易。

先說物理,學完國中物理知識後,一定要對其有所理解。當上九年級開始學化學就會知道,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就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通常只是物體發生位移、受到力的作用或是屬性、狀態發生改變等。物理學的特點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無論是學過的光的反射定律、歐姆定律、焦耳定律、牛頓三定律還是帕斯卡定律等,都揭示了客觀規律。這些概念性的理論文字很周密,邏輯很嚴謹,應多在這上面下功夫,全面掌握其內容。要仔細體會那些似乎多餘的文字所起到的作用,是摳字眼而不鑽牛角尖,爲了嚴謹。比如冰的熔點和水的沸點分別是0℃和100℃,其實這不嚴謹,要在1標準大氣壓下,(否則可能80℃也可能會是120℃。)有時定義中說‚單位溫度下‛,有時又說‚溫度每升高1℃‛,這是爲了與熱力學溫標開爾文區分。再比如: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不能說成是‚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因爲地球施加的萬有引力,有兩個作用效果,一是吸引你豎直向下,即重力;另一個使你隨地球自轉,即向心力,這兩個力的合力纔是萬有引力。顯然,後者說法不恰當。公式是個好東西,簡潔明瞭地表達出一個定律的內容。我們九年級將要學習的知識中有許多沒有定量只是定性,如動能、勢能,而爲了掌握住決定動能大小1的相關因素就一定要知道它的公式:Ekmv2。還要將所學公式進行組2

合推導,寫成比例式對解題有助(尤其是電學),並且也便於你分析。在學習過程中,要多瞭解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一是能增加你的興趣,二是能更好的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偉大,不僅物理,數學化學也應如此。

再說數學,學好它的關鍵是養成先大膽假設再嚴密推理、證明的思維習慣,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據,充分利用條件。做幾何類問題要把條件儘可能多得標在圖上,這樣很容易發現解題思路;不求異題同解,但求一題多解,方法雖然不一,但結果殊途同歸。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定拓展延伸也是必要的,這不一定是老師教的,因爲這些內容不是課本上的並且須得自己思考;我常常在閒暇時進行一些證明及推導,自認爲大有受益,考試或競賽中所謂難題就是這些,誰的眼光遠,誰的能力就高,功夫在平時。同時,這也是難點,最好是有一本比較系統的參考書。如果問黃金分割比是什麼?那麼誰都知道它等於10.618,可是如果讓你證明之,怎麼證2

呢?這裏面要用到一元二次方程,希望當你們學過之後回過頭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數學與物理化學有着很密切的聯繫,多研究、學習一些不等式、分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質對解決機械效率、質量分數、壓強浮力等問題會有4極大的幫助。比如,①一個分數,把它的分子分母同加上1,分數的值是7

否會改變?(變大,一般性結論是:一個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加上一個正數,分數的值會變大);②已知P1>P2,U1I2)諸如此類問題,很值得探討。

在九年級將學習丁肇中所寫的一篇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要學好這兩門學科必須有格物致知精神。要求我們對問題深入探究、思考,得出結論,例如學習了電路結構有串聯和並聯,你是否探索過混聯電路的特點呢?學習了安培定則有沒有曾想過如果是根筆直的通電導線,磁場的方向又如何呢?你是否研究過全電路歐姆定律呢?學過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否想過凹透鏡呢?數學中有個定理:梯形的中位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不知你們可否知道‚梯形的兩對角線中點所連線段等於兩底差的一半‛這個結論。上述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都很值得思考與探究。

四、 我第三次激動是在九年級上學期期中,那次考試取得了級部第三名,是唯

一一次‚歷史性突破‛,它既奠定了我獲得直升生的資格,也葬送了我取得更好成績的機會。那次之後大概是過於興奮,一連幾晚幾乎徹夜難寐(失眠),同時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當時是高興,可是到了期末,成績一落千丈,退了14名,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這告訴我無論何時絕對不能任意放縱自我,要時刻警醒,不能驕傲。所以也給大家一點教訓來吸取,千萬別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後落得像許多歷史人物那樣。我認爲這不是‚中國的脊樑‛。魯迅先生在《中國人都失掉自信力了嗎》(反問語氣)一文中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做這些當中的一種,不要學習那些驕傲狂大、剛愎自用或是好大喜功的人。

五、 在漫長的學海生涯中,並沒有完美的捷徑可尋,但切不可走過多彎路。

僅憑上述經驗和心得,是不完善也不全面的。不僅要積累一定的經驗,還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世界當然不是完美的,如果發生了不如意的事情,不可沮喪,正如:‚不要因爲失去了太陽而把星星也丟了‛的道理,而應以最短的時間接受這個現實,考慮最壞結果也不過如此;同時,切不可讓這件事情打擾和影響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並盡最大努力去彌補,把損失降到最低。有此三步總能使我屢次從低落心境中解脫。魯賓孫說:擔心和憂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這個方法適用於當考試失利、做了後悔的事情、有不幸遭遇降臨等情況下,(屢試不爽)。

我簡單地把心理素質化分爲三種境界:人我(受別人影響而改變)、物我(受外物好壞的影響而改變)、御我(只隨自己的需要而改變),我們固然做不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因爲我們感情豐富、壓力繁重、牽掛的事情比較繁雜;但如果能做到:對待事情百倍努力去做,卻不熱衷於最終的結果,那麼這樣的人往往總是成功的。

我之所以前三次會激動,而這次沒有,就是因爲想明白了這一點。

對於一件別人不敢下手的事情,要大膽地放手去幹,別瞻前顧後,否則將一事無成。

我們還應該有一個遠大的理想,並配上切實可行的藍圖,建立自己心靈的座標系,找準每一個目標,然後大膽放手去做。

六、時間的價值(如何利用好時間)

時間的價值正如金錢的價值,二者的價值在於很好地使用它們。(不要虛度光陰,使歲月蹉跎。)時間是有限的,不能將其縮短或加長。從時間獲益和愛惜時間的辦法只有一個,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個目標(當然是符合道德標準的),而且要把你的時間用在爲達到這一目標而進行的奮鬥中去,忠實於你的目標。愛惜時間並不是要我們連續不斷的工作,不留一點休息時間,而是要我們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閒時間,以更勝任工作,這樣必定會讓我們得到能爲目標服務的力量,這也就是需要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時間。

七、總結

總而言之,以上所講內容基本上涵蓋了我國中三年的學習經驗與心得體會,拿來與大家分享。這是不夠嚴密、不夠完善也不夠全面的,希望明年將參加直升或會考的同學,結合自身體會加以實踐與驗證,努力培養綜合能力,吸取其中的前車之鑑,能爲你中流砥柱。

中學生學習守則心得體會 篇3

高一新生正值花季,是人生最美麗的年華。如何讓花季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成爲社會的棟樑之才,不僅是全社會和廣大家長關注的焦點,更應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高中教員的神聖使命。由於青春期的特殊性,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因身體、心理及外界的諸多變化,內心深處不斷聚變着、涌動着、迸發着。因此,我認爲必須大力做好高中生的入學教育,把這一起點作爲人生的第二次啓蒙期,打有準備之仗,全方位、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由於教育對象、教學環境和教育方法的差異性,不同的教師可以採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入學教育。作爲一名青年教師,經過幾年的觀察和思考,我個人認爲在對廣大高中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時,最重要的是突出強調兩點:

一、養成良好習慣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科學文化知識武裝頭腦。

新時代的職業主體是技術性工作,這就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備這樣的知識和技能,首要的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而學生文化知識學習的狀況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學生,如果能夠課前認真預習、課堂全神貫注地聽講、課後鞏固複習、思考發現問題,然後加以分析、解決、整理,這樣達到的學習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而相反,如果課前不聞不問、課堂似是而非、課後似懂非懂,沒有自己的分析、思考、加工和整理,學習起來自然無頭無緒,久而久之,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運用會比較混亂。這就提醒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學習方法的形成,從而可以系統地掌握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以便以科學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也要求任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把住關口,在入學初始階段就給學生打上深深地烙印,讓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快速地克服、解決過去存在的不良習慣,保證學習的質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文明健康方式促進成長。

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的活生生的一份子,其生活狀態如何,也直接或間接地關乎着社會發展的狀況。而作爲學生,能否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他一生的學習、工作、發展等意義重大。由於受到形形色色撲面而來的大衆傳媒的影響,許多青少年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主要表現是心情浮躁、追求時尚、注重感官刺激,結果做事不負責任、不考慮後果、不設想將來,往往爲了一時的瀟灑而耽誤了一輩子的前程,後悔莫及。這就要求老師要從學生的一生髮展着想,指導學生認識到真正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幫助學生處理眼前誘惑與長遠發展的關係,進而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爲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學生才能夠克服困難,不懈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鍛鍊多方面的能力,確立長遠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爲國家、社會發展盡義務。

3、養成良好的心理習慣——以積極樂觀心態挑戰羈絆。

隨着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人們從關心改造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逐步深入到關心人們的內心世界。在廣泛的人羣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與分析,發現青少年學生中存在這樣那樣心理問題的不佔少數,而且呈現上升的勢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認真觀察,也不難發現學生中廣泛存在的厭學、情緒頻繁波動、早戀、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對人對事缺乏信任感、缺乏自控能力等等情況。看到這樣的局面,我很着急,也很痛心,認識到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習慣的至關重要性,更在思考如何指引學生走出各種心理誤區,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積極地成長,勇敢地面對、思考、解決人生不同階段存在的不同問題。經過反覆思考,我認爲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還是多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多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多關注學生接觸的外部環境,同時,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加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指導學生隨時進行心理調節。這樣在遇到問題甚至是難題時,學生纔不會一味地退縮、逃避、恐慌,而是可以逐漸地面對、正視、調節,直至加以積極地解決。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而心病的“治療”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們要做好長期心理戰鬥的準備,抓反覆、反覆抓、長抓不懈,方能逐步解決長期以來被忽視而又積聚很深的心理問題。要成才,首先要學會做人,要做好人,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人,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必不可少和至關重要的。

二、學會理性思考

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前,基於所處的年齡段、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和能力以及個人的認知構成,學生們的思考方式以感性認識爲主。步入高中之後,由於生理、心理的發育、成長,課程的科目設置、難易程度的增加,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將會有一個跨越式發展,而跨越式發展的程度除了與個體差異相關外,還與能否儘快學會運用理性認識關係密切。

所謂“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所獲得的感性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飛躍,它反映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繫。高中新生由於特殊的年齡、心理、認知能力,使他們具有如下特點:從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看,他們大多數正處於十六七歲的年齡,有着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較強,但興奮點仍主要集中在直觀感覺上;從思維特徵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認知結構看,通過國中的學習,他們已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由於剛剛接觸高中教材,因此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認識未免存在一定的膚淺、偏頗和模糊。所以,對於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遇到問題、困難是草率、衝動,還是理智、冷靜,我想結果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而能夠自覺地運用理性認識進行理性思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逐步培養、形成的過程。

腳下路正長。實踐的過程將是漫長的,道路也決不會一帆風順,,能夠多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彼此間多交流,以便逐步尋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共同前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