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73K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1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裏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裏有天下紛爭,羣雄並起;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雲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阪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於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爲什麼會如此發展?諸葛亮爲什麼要選擇劉備?袁術爲什麼最後會餓死於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精選13篇)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代的眼光爲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衆所接受和歡迎,正如他自己所講的那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爲《品三國》。

易中天,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從《百家講壇》走出來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收到的評論大多是溢美之詞,如五月槐花,香氣飄飄。在網上,竟然有網友放出話來:嫁人就嫁易中天!當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實讓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溫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這些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比如他爲了形容項羽是婦人之仁,對虞姬和自己的戰馬非常有情意,他就說:“項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那時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了。”一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當然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於是,衆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檯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着,品味着。

從此,三國不再只爲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爲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闆,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也紛紛參看。據一些例子,在曹操事業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思考。曹操提出瞭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備,唯纔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__年仍未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2

我今天看了百加講壇,我的感受是:于丹教授在她談《論語》心得時,開篇就講到:宋代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我最欣賞的,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母體文化。中華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爲母親,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爲主體,以平和敦厚爲特徵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知道,西方國家以宗教立國,中國長期以儒學立國。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爲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裏,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麼,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我讀後啓發了很多道理。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3

寒假,老師佈置作業要求我們看《百家講壇》關於蘇軾的內容,並且還要我們寫一篇觀後感。我艱難的看完了蘇軾的十集一開始不以爲然的,可到後來聽《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熱血沸騰,再到《江城子-記夢》時,感於蘇東坡先生“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言簡意深。全篇看下來,讓我覺得這位古人爲世界創造了許多歷史。

年少的蘇軾,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親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寫得一手好文章,對蘇軾很嚴格。蘇軾之名的由來,便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蘇洵希望兒子不要太過於鋒芒畢露,而是一點一點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蘇軾少年成名,22歲考了相當於現在全國大學聯考的第二名,實際是第一名,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以爲是自己學生曾鞏的考卷,寫的太好了,但怕人說他徇私舞弊,把這份考卷點了第二名,實際考卷是蘇軾的。後來歐陽修對老友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迴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蘇軾25歲時在制科考試中被皇帝點爲第一名。制科考試在宋朝只舉行過22次而且不定期,錄取的人員只有41人,蘇軾是所有人中成績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個時代的蘇軾善於以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情,抒情、論國策,所以我們今天才有機會讀到他的許多作品,並在文字的帶領下回到那個時代體會他的心靜與喜怒哀樂。反觀如今,我們真的沒太多機會寫作了。其實寫作,一在記錄,二在思考。更何況蘇軾可以一直保持以一顆赤子之心去生活並抒發自我情感,只這個境界就是足以貫穿千古。無外乎歐陽修曾說,千年之前沒有出現過蘇軾這樣的才華超羣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後,還能否出現第二個蘇軾。

蘇軾是個名副其實的大文豪,他的詞自成一派,讓人望之感嘆。他的一生充滿了神奇的色彩,雖然鬱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邁的胸襟,能包容天下,雖寄情與山水之間,卻有自己獨特的政治解讀,他的政治抱負未能施展於朝野,卻通達於後人。正所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都做到了。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4

今天,我觀看了《百家講壇》的王立羣讀史記的秦始皇系列。我覺得秦始皇之所以能統一天下的原因,是由許多人的智慧和汗水換來的,爲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從秦國的祖先秦穆公開始,就一直在發動對外戰爭以及與六國的交涉。先王在百里奚、蹇叔的輔佐下確定了秦國的發展方向。秦國在向西擴張勢力的同時也遇到了重重困難,蘇秦的“連橫”(蘇秦起初以“連橫”遊說秦,但秦沒接受,後以“合縱散橫”對付秦)對付秦國的方法傳入秦國後,令秦國束手無策,最後,由張儀出謀劃策確立了“遠交近攻”的長遠戰略方針,在戰國末期,由秦始皇、丞相李斯、姚賈聯合確立了統一天下的大計,並且這個大計與韓非之死密切相關,制定出“軍事”“金錢”雙管齊下的總攻略。用武力佔領城市,用金錢收買他國重臣。秦王用這一方法只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就將六國統一了。

我覺得,秦始皇能成功地統一天下離不開一羣精忠報國的文武大丞和謀士,王翦父子是戰國中赫赫有名的兩員大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們不但精通用兵之道,也會一些謀略。正是王剪父子辛勤汗水,戰國七雄中的五國都是被他們消滅,白起、張儀、百里奚、蹇叔、呂不韋、李斯等都是精忠報國的,爲了祖國而不停奮鬥精神的人。這讓我想起我們偉大的子弟兵—解放軍,正是他們保家衛國,抗洪行動圓滿成功,抗震救災行動成功落下帷幕,正是他們在那廢墟中搶救出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在抗震救災行動中人民解放軍不顧地勢的險惡,天氣的惡劣,儘自己最快的速度抵達了難區。到達了災區,也要日夜不停地移開沉重的石頭,救出傷員,直到雙手磨出了血,腿腳筋疲力盡,仍堅持在第一線,爲的是救出老百姓。

其實,《百家講壇》講的事實上是人性,讓我們從事件中去感悟人生的哲理,怎樣做一個更好,更完美,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這個社會懂得如何報國,如何關愛社會、集體和他人,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戰爭,而是和平與美好!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5

最近央視十套百家講壇在放哈爾濱師範大學隋麗娟教授講的走進慈禧。隋教授可謂把慈禧這人分析的很透,字字珠璣,鞭辟入裏,向我們還原了一個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真實慈禧形象。

長久以來,人們對慈禧的認識都是一個她貪生怕死,賣國求榮的醜惡形象,認爲正是以慈禧太后爲首的腐敗的清政府,給了本來就日薄西山摧枯拉朽的大清王朝最致命的一擊。但隋教授以其豐富的歷史知識以及通俗易懂的言辭,顛覆了以往我們對慈禧的一貫印象,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將一百多年前那段不爲人知的歷史真實還原。

真正將慈禧太后推上歷史舞臺當要算1861年的辛酉政變。當年,年僅27歲的慈禧以自己敏銳的政治覺悟,機智過人的膽識,突破重重障礙,成功與小叔子奕訢聯手,打敗了以肅順爲首的八大臣核心集團,一舉掃清了同治登基前的所有障礙,令人着實佩服。八大臣好歹也是經歷多年政治紛爭久經考驗的沙場老手,居然會被這樣一個弱女子所扳倒,由此可見,慈禧的本事非同一般。試問一下,有誰會在沉浸在丈夫去世悲痛的同時,敏銳的遇見到將來有可能發生的政權之爭,從而心思縝密的先發制人,大獲全勝呢?

我們都知道辛酉政變奕訢可是幫了慈禧一個大忙了,也知道在這之後這叔嫂倆好的不得了,慈禧更是把一切能賞的東西都賞給了奕訢,將奕訢封爲議政王,還把奕訢的一個女兒封爲格格,按照對待自己女兒的方式對待奕訢的女兒。常人看來,這兩人的關係似乎是牢不可破了,也確實,奕訢也是在全心全力的輔佐小皇帝,全心全意的爲大清王朝服務。然而,慈禧是一個把權利看的比什麼還重的人,你奕訢做得好,得到了朝中文武的交口稱讚,得到了百姓的一致擁戴,那麼,我你還放不放在眼裏,要知道你的權利再大,還都是是我的屬下我的臣,你還是得聽我的。也偏偏這奕訢夜郎自大,自認爲自己有功於慈禧,是慈禧的小叔子皇帝的叔叔,對慈禧自然不是那麼恭敬起來。

曾經一次在與慈禧討論政務的時候,也許談了許久口乾舌燥,負責端茶送水的小太監又沒有及時送上茶水,端起御案上的茶就要喝起來。御案上的茶水給誰喝的?給慈禧喝的。還好奕訢及時發現就沒有喝。沒喝你至少要謝個罪啊,要知道這在當時可是對皇權的大不敬,要殺頭的,可奕訢他高傲啊,他沒有,他又繼續滔滔不絕的講下去,慈禧當然不樂意。更在辛酉政變後不久放出話來,說慈禧可以革他的官,革他的財,但就是不能革他的皇子身份(奕訢與咸豐奕詝都是道光帝的兒子)。呵呵,你說這奕訢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了吧,邀功請賞,高傲自大實在不會是一個成熟的官場中人應該做的事,當你在盡情享用皇恩浩蕩的同時,收斂鋒芒,韜光養晦纔是你的當務之急。所以這個時候慈禧就不高興了。她在想方設法絞盡腦汁的想搞掉奕訢。

這時候一個小人的出現,正中了慈禧的下懷。此人是誰?蔡壽棋。此人乃一個小小的翰林編修。因爲他在這時候雪中送炭的向慈禧遞了一本彈劾奕訢的奏摺。按理說一個小小的翰林編修想打倒當時權傾朝野如日中天的議政王,可謂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但是此人深諳政治投機之術,知道慈禧在政權經營方面要比他奕訢更甚一籌,於是處心積慮的羅織奕訢罪名以博太后之歡。還終於真的被他找到了,什麼?重獎漢人。我們知道,奕訢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可是立了大功的,但是這些功勞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他對漢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大面積的重用。太平天國在清政府的血腥鎮壓下失敗了,但是鎮壓他們的曾國藩等人卻得到了重賞。蔡壽棋就是用這點做文章,給慈禧上的摺子上明確說明了奕訢對漢人的重賞過頭了,給漢人施以重職,像湖廣總督什麼的太大了,容易謀反,賞罰不當。

這滿人就是好不容易纔從漢人手上打下的大好江山,像如今這樣大面積的啓用漢人好像也是頭一遭。縱觀前幾朝,用漢人的不是沒有,但只是讓漢人擔當一些無關痛癢的文官,真正掌握兵權的官員還都是得由滿人來當,爲什麼?套用老毛的話就是“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取得的嘛!~”如今你讓曾國藩他們擔任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他們雖說立了大功沒錯,但是你就能確定他們將來沒有逆反之心麼。所以蔡壽棋就特意迎合了慈禧要找奕訢茬的心理特點,遞上奏摺。估計這時的慈禧還想給奕訢個面子,提醒提醒他,但是偏偏這時發生的一件事,讓慈禧火上澆油,堅定了要搞垮奕訢的決心。這天,慈禧召奕訢進宮見駕,然後告訴奕訢說有人蔘劾你。一般的臣子這時候肯定要跪地謝罪了,可奕訢他不,他甕聲甕氣的說,“誰呀”,因爲奕訢認爲自己做的可好了,怎麼還有人要彈劾自己。慈禧更氣了,她咬牙切齒的從嘴裏蹦出了三個字:“蔡壽棋”。奕訢馬上來了句“他不是好人”。慈禧一看奕訢如此不來事,不謝罪還敢還嘴,氣得馬上把奕訢給攆出去了。然後馬上召見了一些大臣,叫他們去調查奕訢第二天回報結果,自己連夜擬了道上諭,把自己對奕訢的處理結果寫了上去。

第二天向內閣通報了處理結果,那就是革去奕訢的一切官職。慈禧肯定認爲,是啊,我革不了你的皇子身份,那我就革去你的其他所有,只保留你的皇子身份。而且向內閣通報也是有原因的。自從雍正時期設立的軍機處直接對皇帝負責,軍機處就成了皇帝處理日常事務的一個機構。可這個時期軍機處是歸着奕訢管的,慈禧她怕啊,怕上諭到了軍機處給壓着不發怎麼辦,所以她要走內閣,讓大家都知道。於是,就這樣,短短三年,辛酉政變後僅僅三年,奕訢就體會到了從天上到底下的感受,箇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曉。也由此可見,政治鬥爭已經到了泯滅親情泯滅人性的地步,多麼慘烈~!

也許是慈禧發了善心,覺得這樣做忒狠了點,也也許是朝廷百官的勸解起了作用吧,不久後慈禧又發了道聖旨,說恢復奕訢軍機處行走的職位,但無論如何,議政王的頭銜是不可能再恢復了。慈禧當時封給奕訢議政王的頭銜也是有講究的。當初多爾袞被稱爲攝政王,攝政王的權力就是可以處理一切朝政事務,等於就是沒有加冕的皇帝。而奕訢的“議政王”,就是說你奕訢只有“議”,也就是參政議政的權力,而沒有決策權。慈禧是如此的老謀深算,還在事情的發端就已經爲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了鋪墊,着實厲害~!

其實我常常在想,如果當時道光帝立儲不是立奕詝而立的是奕訢,那麼中國社會的歷史會不會改寫呢?咸豐是一個政績十分平庸的人,相比之下,一父同胞的奕訢就比較有頭腦,並在多年同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認識到外國人船堅炮利,武器精良,並主張發展洋務運動以振興中國。然而歷史就是歷史,它不容許任何的假設,任何的假設在沉鬱的歷史面前都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剛進了《古道西風堂》網站,這是個現代人爲了紀念奕訢而專門爲他設立的網上紀念館。給他祭酒點燭上香獻花獻月餅,已經有很多的網友在不斷的給他送上節日的祝福。背景音樂很遲緩,很適合懷舊。不知道爲什麼,突然覺得世事變幻無常,心裏一直很惆悵,有想哭的感覺。可能因爲音樂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因爲自己正在寫有關奕訢的文章又同時進入了他的紀念館罷,反正感覺不好受。希望他的在天之靈能夠得到安息。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6

百家講壇觀後感我很喜歡看百家講壇,百家講壇裏面給我們分析了書裏的內容,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魯智深系列裏拳打鎮關西那段。我最喜歡的是描寫魯智深打鎮關西的那段話。

那段話是這樣寫的:“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又只一拳,太陽穴上正着,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上,口裏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這段話讓我記憶猶新。鮑中山教授講,它把魯智深打人的情節描寫得生動具體。魯智深一共打了三拳,第一拳裏面“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把那血肉模糊的畫面描寫了出來。

鼻子,是用來聞味道的,所以打到鼻子,纔會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第二拳在眼睛那裏,“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打到了眼睛,色彩就全出來了。第三拳是打到太陽穴上。“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打到了太陽穴上,又會怎樣呢?磬兒、鈸兒、鐃兒的聲音都出來了。爲什麼水滸傳裏每寫到搏鬥廝殺的地方,總寫得很血腥呢?鮑中山教授說,作者施耐庵生長的時代,戰火不斷,充滿了戰爭。所以他纔會把廝殺的畫面寫得那麼血腥。我們一定要熱愛和平,制止戰爭,世界纔會更美好。

我很喜歡看百家講壇,百家講壇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更喜歡看書,喜歡瞭解歷史。我以後一定要多看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7

回家有一段時間了,除了和哥們在一起抽菸,侃大山,就是看電視了,說實在的啊,電視上是真的沒有什麼好節目啊,電視劇還是以前那幾個,翻來覆去的,這幫電視臺也不知道煩不煩,一部春光燦爛豬八戒,每次放假在家看電視都能看到它,或許是它足夠經典吧,可是再經典的看來看去,真是倒胃口!

拿着遙控板,把所有的電視臺循環一遍,就是鎖定不了要看的節目!前些日子,也就是幾天前吧,CCTV10的百家講壇把我吸引住了(真是不容易啊),那裏正在由北師大第2附中的高級教師 紀連海 (當時我懷疑他跟他要講的主人公有血緣關係,要不然他怎麼研究的那麼透啊?!) 正說紀嘵嵐。提起紀嘵嵐,估計很多人會想到由張國立,張鐵林,王剛這個鐵三角傾力奉賢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但是紀老師口中真實的紀曉嵐可是 跟電視熒屏上的紀曉嵐出入很大啊,可以說的上是天上地下,也正是這點把我牢牢的固定在了CCTV10的這個百家講壇的節目中,我每天例行公事般的點45準時收看,晚上的重播也不放過!

其實當百家講壇這個節目開門見山的指出很多紀曉嵐本人跟電視上的他截然相反的事實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意外,畢竟電視劇是門藝術,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這裏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誇張。但是當把這些事實再跟電視劇裏的情節一對照,覺得是很有意思的事,既能加深對紀曉嵐這個歷史人物的瞭解,又能鍛鍊一下自己的思維,何樂而不爲呢?!

首先,電視劇裏張國立塑造的紀曉嵐是個剛正不阿的大臣,但是真實的紀曉嵐呢,走漏風聲,阻止朝廷抄查盧見曾,剛開始還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他何必救盧給自己找麻煩呢,後來明白了,他的大女兒嫁給了盧的孫子盧蔭文,且不說他和盧見增有親戚關係,就算他不爲這個救盧,他也得爲他的女兒着想吧,萬一乾隆一怒之下對盧見增株連九族,老紀的大女兒肯定也會上斷頭臺的,所以他必須救他女兒的,無論是看在他與盧是親戚的關係,還是爲了救他的女兒的父母心,他這樣做是符合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親情至上的一種爲人處世的宗旨吧!在我們國家最不好還的債是親情債,最不好過的關也是親情關,歷史上的那些在官場上鐵面無私,六親不認的大臣能有幾個,或許會想到包拯,那也是個藝術塑造的人物,一切都是未知的。

紀連海說過這麼個紀曉嵐的諷刺別人的故事,一箇中書科想請教他對個對子,上聯是:水部失火,金XX大興土木!這個中書科是南方人,但是卻長的像北方人,紀就對:南人北相,中書科什麼東西!你說可氣不可氣啊x鐵齒銅牙紀曉嵐裏面對這個也有描述,但是不是這樣的,對於這個細節我記得很清楚的,電視裏面是和申給紀出的這個上聯想刁難一下老紀,老紀看看和申,張口就說:北人南相,和中堂什麼東西!哈哈,當時和申這個大貪官立馬無語ING!

唯一遺憾的是,關於老紀的故事要到3月才能繼續了,那時候我就開學了,看不上了,我也無語ING!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8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人生在世,面對生活、工作的種種不公,除了檢討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們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談到孔子“仁者不惑”時講到,“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對那些“利”字當頭的人,或許我們更應該坦蕩處之、平淡視之、淡漠待之,正所謂有容乃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裏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裏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總之,在當今以經濟利益爲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淨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啓迪。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我想收穫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和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9

今天,我看了趙玉平教授的“百家講壇”之“跟司馬懿學管理”的(1、2、3)篇,受益無窮。在這裏,我認識了司馬懿的足智多謀、爲人謹慎、毫不馬虎,對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來,毫不慌亂,能仔細認真地思考,鎮定無比。對待領導,謙虛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爲他做事細心認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斷升官,以前像是一棟房子的一根水管,現在像是房子頂天立地的一根樑,真是“以前靠着牆,現在頂着房”啊!

他不但十分會用兵,而且能猜測別人的想法,無所不能,所以屢戰屢勝,霸氣凌人,用一個詞來比喻他的性格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冷月狼。而且,在百家講壇裏,我知道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轉彎!可以人往前走,頭往後看。我還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殺他,竟然裝做夢裏殺人!事情是這樣的:曹操當了丞相,興奮不已,但是他怕有人會在夜裏來此殺他,就對他的手下說:“我最近不知得了什麼病,經常夢見我在夢裏殺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覺,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蓋好來,他聽到了聲音,“刷”的一聲拔出劍,眼睛還閉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腦袋給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見他殺的人,還一直在裝,問其他人,說:“誰殺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說是他自己殺的,他就對他們說,沒辦法,他會夢中殺人。這起到了殺一儆百,殺雞儆猴的作用,讓別人不敢靠近他,這也充分的體現了曹操這種多疑的心。

百家講壇裏講的都十分有道理,我還要去看咯,拜拜!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10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當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爲什麼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爲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他天下就會暴亂。殺了齊王和太子後,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員大將去找皇帝要兵權。當時,皇帝和幾個大臣在划船,看見一名全副武裝的將士來到他的面前,就被嚇着了,明白了此人的來意,但皇帝還是故作鎮靜地問他:你來幹什麼?此人就說外面有人生亂,請你把兵權交給秦王,讓他來統一安排,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旁邊兩位大臣也幫李世民說好話,皇帝沒有辦法,也只有交了兵權。

從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讓了,因爲當時兵權就等於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李世民當上了皇帝,衆說紛紜,有的說是他篡位,有的又說是繼位。史書是史書,說法歸說法,我認爲李世民的做法是錯的。因爲他不應該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殺兄囚父。雖然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卻失去了手足、父子親情。

百家講壇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欄目。從紀連海的《正說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國》。這幾天我就關注着于丹教授的《論語》。《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孔子說,一個人要有人格的尊嚴。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爲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說那是一種浪費。是對人生的浪費。試想,人家很對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負重,還在那裏對他人寬容,忍讓,會讓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這樣會讓那個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爲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纔是你應該做的事情。于丹教授把孔子說的文言文給予大家解釋得惟妙惟肖。讓人容易懂得爲人處世道理,她講述的人生哲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認真做着筆記。

紀連海講的《紀曉嵐之謎》最好看,通過《紀曉嵐之謎》我知道了紀曉嵐先當官,然後犯了錯誤,被髮配到新疆。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寫了好多好多文章,後被編成《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在新疆待了兩年,因爲要編《四庫全書》,又被調回到北京。《四庫全書》編了十年,編書特別辛苦,十年中還累死了好多人,幸好紀曉嵐沒死。這部書總共寫了七卷,保存到了中國的七個地方,有北京頤和園,北京故宮,臺北,瀋陽等。後來,有幾個地方的書因爲外國人的侵略被燒燬,還有幾個地方的書全部保存到現在。通過這個講壇,我的腦子裏又增加了許多知識。我想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登上講壇,爲大家講知識。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11

我是《百家講壇》一名忠實的小“壇友”,收看這個節目已經兩三年了。古人云:“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這個節目增長了我的知識,開拓了我的視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節目是河南大學的王立羣教授講的“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有人說秦始皇是一個暴君,暴虐無道,也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聽了王教授精闢的講解和獨到的見解,我對秦始皇有了新的認識,也瞭解了許多這位“始皇帝”鮮爲人知的故事。

世人對秦始皇的功過評說不一。他有許多偉大的功績,像衆所周知的滅六國、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統一車軌、修建馳道和水路等等。並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國,由於沒有聽取老將軍王翦的意見,而是派遣了沒有經驗的李信,李信大敗而歸,秦始皇事後非常後悔,便親自去王翦家認錯,請王翦親征伐楚。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錯就改的品質和他寬厚的胸襟氣度。

當然秦始皇犯的錯誤也不少,他增加稅賦,刑法嚴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甚至聽信術士的邪說歪道,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使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他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雖然保衛了領土,並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遺蹟,卻也埋葬了無數的生命,家喻戶曉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就是百姓們對秦始皇暴政的控訴。

王立羣教授還告訴我們,“焚書坑儒”這個典故也是有爭議的。“焚書”應該是指焚燒經書,“儒”並不是指儒家的讀書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經書,坑術士”,這是後人對秦始皇的誤解。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了與秦朝有關的“奇貨可居”、“指鹿爲馬”、“圖窮匕見”等成語的由來,真是令我受益匪淺。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個節目呢?那麼每天中午12點45分,我們就相約《百家講壇》吧!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12

我們班一起看的這個節目,感覺相當精彩。因爲《百家講壇》是一個老少皆宜的節目,在這裏,教授們幽默風趣,繪聲繪色的演講,常常使我們在快樂中收穫知識。

以前我看過了《百家講壇》的一個系列片,是《跟司馬懿學管理》,主講是趙玉平。其中的兩個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空城計”這個故事相比大家都熟悉。別人看了這個故事,都只爲諸葛亮的機智勇敢而稱讚不已,但誰會想到站在司馬懿的角度去考慮這件事。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的一個特點——謹慎。他是因爲害怕諸葛亮有埋伏,而令自己和十五萬大軍,被僅僅擁有兩千餘人給嚇走了。這足以看出司馬懿的謹慎,如果沒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他是絕對不會去冒險去做任何事。若是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市民,整天靠領死工資過日子,積攢下來的錢,要麼存銀行,要麼買國債,連房子有時都怕貶值不敢買。相反就是一些敢於投資的人,這種人佔社會的小部分,寧可傾家蕩產也要搏一搏,這種人要麼落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要麼一舉成爲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這種人是敢於冒險的。司馬懿就是現在的普通小市民,畏首畏尾,當他聽說諸葛亮的實際兵力時,就像一個不肯投資的小市民,當聽說自己不肯投資的東西現在能夠賺一大筆錢一樣,腸子都悔青了。

司馬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忍耐。《三國演義》裏的故事是這樣的:諸葛亮爲了激司馬懿出戰,於是便給司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馬懿的部下紛紛要求出戰,可是司馬懿卻忍住了,一直等到諸葛亮死,司馬懿才放心大膽地調兵攻擊。同樣,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司馬懿是個能幹大事的人,他能伸能縮。,有時能有大丈夫的氣概,有時又能給人裝孫子,等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再一拳把你打翻在地,反咬一口,這種人,用“心狠手辣”來形容毫不爲過,可正是這種像司馬懿一樣心狠手辣,能伸能屈的,在當今社會纔是幹大事的人。

《百家講壇》是一個精彩的節目,它讓我們收穫知識,做人的道理,我愛看《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觀後心得感悟 篇13

百家講壇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欄目。從紀連海的《正說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國》。這幾天我就關注着于丹教授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孔子說,一個人要有人格的尊嚴。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爲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說那是一種浪費。是對人生的浪費。試想,人家很對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負重,還在那裏對他人寬容,忍讓,會讓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這樣會讓那個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爲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纔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說的文言文給予大家解釋得惟妙惟肖。讓人容易懂得爲人處世道理,她講述的人生哲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認真做着筆記。我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因爲在我的面前總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處理爲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其實,身爲教師不光要看看。學生們也可以看看答案補充 紀連海講的《紀曉嵐之謎》最好看,通過《紀曉嵐之謎》我知道了紀曉嵐先當官,然後犯了錯誤,被髮配到新疆。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寫了好多好多文章,後被編成《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在新疆待了兩年,因爲要編《四庫全書》,又被調回到北京。《四庫全書》編了十年,編書特別辛苦,十年中還累死了好多人,幸好紀曉嵐沒死。這部書總共寫了七卷,保存到了中國的七個地方,有北京頤和園,北京故宮,臺北,瀋陽等。後來,有幾個地方的書因爲外國人的侵略被燒燬,還有幾個地方的書全部保存到現在。

通過這個講壇,我的腦子裏又增加了許多知識。我想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登上講壇,爲大家講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