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6W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1

94歲的張貴斌老人深藏榮譽功勳60餘載,在地方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軍人信息比對覈查時,他的功勳才被人知曉。他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隊英勇作戰,九死一生,身負戰傷,戰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動回到農村,造福羣衆,埋頭苦幹,無私奉獻;離休後,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深藏功名,不計得失,始終保持着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精神面貌和優良作風,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是退役軍人的楷模,是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學習的榜樣。爲大力學習宣傳張貴斌同志的先進事蹟,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中共鞍山市委宣傳部決定授予張貴斌同志“鞍山好人·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通用14篇)

在張貴斌老人家中,孫慧芳同老人親切交談,詢問他的身體和生活情況,向他頒發“鞍山好人·時代楷模”證書。孫慧芳說,老人深藏功名,不給政府和國家添麻煩,始終保持着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精神面貌和優良作風,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是退役軍人的楷模,是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學習的榜樣。張貴斌表示,他將繼續以一名黨員和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2

張貴斌老人出生於1925年。1948年,張貴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軍入伍,在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中,他勇敢作戰7天6夜,用血肉之軀守住陣地。之後,又隨部隊轉戰半個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1954年轉業回家後,收起曾經獲得過的榮譽和軍功章,在工作崗位上全心全意付出,不計較個人得失。張貴斌老人的事蹟經各大媒體刊載和微信微博轉發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鞍山市委、市政府以及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秦喆一到達老人家裏看到張貴斌老人穿着整齊的軍裝在門口等候立即快步上前,拉住老人的手親切地向老人問好。在張貴斌家中,秦喆詳細詢問老人的生活和身體狀況並贈送慰問金,囑咐老人要保重身體,有困難就找政府,政府一定盡全力爲其解決。在交談中,秦喆對老人70年來深藏功與名,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保持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精神面貌和優良作風的崇高品格深感欽佩。他表示,張貴斌老人的事蹟是全省退役軍人的光榮與驕傲,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正在準備組織深入開展向老人學習活動,希望能夠將老人的先進事蹟傳播到廣大退役軍人中去,積極營造學習典型、尊崇英雄的濃厚氛圍,激勵全省廣大退役軍人積極投身努力開創擁軍優撫工作新局面中去,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遼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3

張貴斌和老伴丁鳳珍現在住的房子僅僅31平方米,傢俱簡單陳舊。以前張貴斌老兩口住的地方暖氣不好,老兩口年紀大了受不得凍,十幾年前才換到了這裏。但這裏也是老房子,面積又小,可張貴斌說,夠住了。

現在,張貴斌還會外出遛彎,去小廣場跟大家聊新聞,聊黨的好政策,但從未說過自己是個立過戰功的老兵。鄰居都不太相信張貴斌已經90多歲了。後來確認了他的歲數,大家都說,他身體這麼棒,肯定是心胸豁達,兒女孝順。再聽說他的老伴也健在,已93歲了,大家感嘆,這簡直就是個奇蹟。

丁鳳珍說,自己是農民,習慣了苦日子,現在國家每個月給高齡補助幾百元,很不錯。她說:“兩個人一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比什麼都強。”

如此安貧樂道,是因爲張貴斌和老伴從未想過索求。

這幾年張貴斌因病常住院,他是離休幹部,醫藥費全額報銷,可以住好的醫院,也可以住時間長一點,可張貴斌從來都是剛感覺好點就出院,他跟孩子說:“我都好了,就別浪費國家的資源。”買藥也不讓孩子們去報銷,全拿工資的錢去買。他說,國家給自己的工資不少了,不能再花國家的錢。

張貴斌平時穿着極其簡單,他也不讓兒女給他買新衣服,他說,有兩件衣服換洗足夠了。

現在,張貴斌仍堅持通過新聞了解國家大事,時不時還要動筆記錄。國小兩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隊接受教育。他說是黨給了他知識,教會他做人,給了他現在的安穩生活,他永遠感謝黨和國家。現在他老了,不能給國家作更多的貢獻,那麼就管好小家,儘量不給國家添麻煩。

十幾年前,張貴斌就囑咐兒女:“我死了就給我蓋上一面黨旗,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準備。火化後,把骨灰撒入河裏。”

83歲的王素清是張貴斌家的老鄰居,聽說記者採訪張貴斌,老人特意趕過來,就爲了跟記者說幾句話。“張大哥人太好了,在村裏做書記時,替老百姓做事,誰有困難找到他都盡力去幫。有兩件事我一直記得,一件是有一回他在路上撿到錢了,擔心丟錢的人着急,他就守在原地,一等就等了幾個小時,一直到失主回來。還有一件事,他後來做信用社主任,有人貸款做買賣結果錢還不上,他自己掏錢把5萬元還了。作爲村書記,他事事做在先,公平公正,大夥心裏都敬佩他、信服他。”

今年66歲的李恩思,1962年隨父母下放到張貴斌所在的村。張貴斌幫助他們安頓下來。李恩思的父親病重,張貴斌幫着買藥、打針。李恩思的父親病逝,張貴斌一手操辦了後事。那時李恩思年紀還小,他的媽媽身體也不好,父親去世後,他家的事裏裏外外都是張貴斌幫忙。李恩思說:“感恩在心,一輩子忘不了。”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4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張貴斌同志始終保持崇高信仰,堅決聽黨話、一心跟黨走,用行動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後,張貴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軍入伍,在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中,他勇敢作戰,7天6夜的戰鬥中始終堅持“人在陣地在”,直至戰鬥到最後全連僅剩3個戰友,用血肉之軀守住了陣地。之後,又隨部隊轉戰了半個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因傷轉業後,他主動申請回到老家當了農民,在村支書、信用社、供電所、農電局每個崗位上,黨讓幹啥就幹啥,一心樸實工作,默默無聞奉獻。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把對黨忠誠刻進心裏、融入血液,始終以黨的事業爲重,把堅定信仰作爲第一位的要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處處體現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價值追求和思想風範,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的錚錚誓言。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5

張貴斌爲何成爲“偶像”?因爲他以不凡經歷給予我們不斷拼搏的勇氣。爲了新中國的解放事業,不懼犧牲,參加多次戰鬥,先後榮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農村工作。先後任村黨支部書記、信用社負責人、供電所所長,後來又到農電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離休。在每個崗位上,他都聽從黨的安排,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只講奉獻。

張貴斌爲何成爲“偶像”?因爲他用正能量讓我們看到了應該堅持的方向。老人是離休幹部,每個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傢俱,兩件舊衣服穿了十幾年,卻毫無怨言、安然自樂。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醫療待遇,但他總是主動放棄,想着能幫國家省一點就是一點。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的本色。

張貴斌爲何成爲“偶像”?因爲他讓我們看到了努力的目標,看到了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現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實施“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作爲鞍山一員,我們要學習他恪盡職守、甘於擔當的務實作風,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履職盡責、擔當作爲,把崗位當成事業幹,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6

40年風雨征程,江小金從一名電力線路工逐漸成長爲高級工程師,用畢生心血點亮萬家燈火,他參與設計了11750座架線鐵塔,領銜設計了4700多公里輸電線路,完成了300多項輸電線路工程設計,設計校覈了18000多張設計圖紙;他在11750多座電力線路鐵塔下都留下了足跡,踏勘里程無法計算,他的一生都在和線路鐵塔作伴,他的事蹟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忠誠事業、不辱使命的價值追求,展現了淡泊名利、勇於創新的精神境界,更展示了一名勞模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他的事蹟鼓舞着青年員工愛崗敬業,要求青年員工勤奮學習,不斷探索,用積極的心態,認真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堅強的毅力攀登電力的高峯。他樹立的鐵塔成爲了一座豐碑,成爲了人們心中不朽的座標。

電力雄鷹呂清森,一生只做一件事,然而他把這件事做到了完美的極致。呂清森的工作就是巡視從吉林樺甸紅石變電站到白山發電廠的66千伏輸電線路,及時發現隱患和缺陷,保證線路狀態良好,運行安全。工作看似簡單,可是卻充滿危險,巡線的工作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工作中的意外時常發生,此外幾十年的工作時間在他的臉上走滿了滄桑,走了32年,他把這條紅白線走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崎嶇險峻的山路走成了一條光明大道,把深山野林走成了自己無比熟悉的另一個家院。呂清森工作是平凡的,但是他用最樸實、最堅定的責任心築就了自己的高度。在他的眼裏責任就是保障安全:幹了巡線這個工作,就要保證不出事故,責任就是刻苦鑽研:幹工作不能光埋着頭苦幹,得琢磨怎麼才能幹好。責任就是默默堅守:這輩子,我就是要守好紅白線。因此在他的身上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就把他做好,在他的線路不發生事故,此外在工作之餘他還

鑽研專業知識,考慮如何更好的把工作做好。對他來說只要把這件事做好,任何事情都會去思考實踐。我爲他的執着而感動,在他的事蹟中看到了一個最真實,最純粹,最樸實的國網電力員工,體現了一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勞模是一種精神。勞模在創造物質價值的同時,也在創造着精神價值,他們成就了惠及後人的物質財富,也鑄就了永載史冊的精神財富。有了勞模,人類的勞動才顯出奪目光彩;有了勞模精神,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充滿活力。

作爲一名青年員工,我們應當學習勞模堅定理想的信念,以事業爲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自己的價值,爲電力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要學習勞模艱苦奮鬥的精神,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蹟充分說明了事業是實幹出來的,任何心存坐享其成、好逸惡勞思想和做法的人是不可能幹出一番事業的。求真務實、兢兢業業工作,就是我們學習勞模的行動。學習勞模那種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和開拓精神。我們要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尋求革新,創新工作方法,把創新作爲推動事業進步的動力。最後要學習勞模那種淡泊名利、甘於奉獻、樂於服務的忘我精神。我們要像勞模一樣,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平凡小事做起,做一名優秀的電網人。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7

20__年,他主動將自己的辦公室搬進了與艾滋病犯僅一牆之隔的監室,把自己關在鐵門裏辦公。

他不僅關心曾看管過的艾滋病犯進入監獄的狀況,甚至還爲出獄的他們建立微信羣,介紹工作,安排住處。有一次,還接到了一個相熟的房東電話,說租客不光沒付房租就跑了,還偷走了家裏的筆記本電腦。老毛只能連連道歉,可幫扶卻還在繼續。

“我總覺得,只要他們走上社會,真心改過,未來,做我們這行的民警,壓力也不用像我這麼大。”

妻子覺得他傻,同事們覺得他瘋,就連曾經的在押人員、如今在監獄服刑的罪犯郭佳樂也寫信勸他:“你年紀也大了,要注意身體,該馬虎的就馬虎下,還有兩三年工夫就退休了,不要太執著了。”

可老毛就這樣,在一點一滴中,走進了在押人員的心。不少人在離開看守所後,還時常給他寫信,曾經的在押人員趙磊在信中寫道“沒事的時候想想我在看守所的日子,真的挺想你……我想着等我年底出去後,一定去找您喝酒!”

然而,走訪結束前,就是這樣一個所有人眼中的“英雄”,卻偷偷告訴我:12年間的每一天,自己都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的。他已經數不清偷偷去過多少次醫院。檢查報告每每都要推遲好幾天纔敢去取。這些年,他頭髮白了又染,染了又白。

還有四年,這個寧波市唯一的男性艾滋病犯專職管教民警,就要退休了,希望新的民警也能如他一般,堅守崗位,成爲迷途者的光。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8

這個春節,誰都沒有預見是這樣過的。“不聚餐是爲了以後還能吃飯,不串門是爲了以後還有親人”“出來聚會的是無恥之輩,一起打麻將的是亡命之徒”……疫情面前,全國人民衆志成城,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白衣天使請願“上戰場”,廣大黨員幹部爲了切斷傳染途徑,日夜堅守崗位。他們用實際行動爲“武漢加油”,守護人民羣衆健康。

時代是出卷人,疫情阻擊戰就是一場大考。要確保一線幹部心無旁騖答好卷,打贏疫情防控戰,“後勤保障”要跟上。對此,四川省委組織部出臺《關於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人才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擔當作爲的十條措施》,緊扣組織部門有效發揮作用履職路徑,採取政治激勵、工作激勵、組織激勵、精神激勵“乾貨”措施,着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實;河南省委組織部出臺《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部署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的若干舉措》,從6個方面明確了23條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強的具體措施,推動各級組織部門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多省組織部門出臺激勵關愛“硬核”舉措,必將激發一線幹部戰“疫”激情。

在戰“疫”中培養選拔優秀幹部,讓一線幹部敢爲有爲。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危險無處不在。非常時期非常對待,對爲守護羣衆健康而篤定逆行者、對把羣衆生命放在第一位者,對防控工作做得出色者,疫情結束後,就是要大張旗鼓表彰、獎勵,該培養的培養,該提拔的提拔,既讓幹部堅守一線,又激勵更多幹部衝鋒一線,充實一線防控力量。

摒棄形式主義,讓防控工作落在實處。疫情阻擊戰,防控是最大的任務,也是最難的任務。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幹部。當前,填表式防控現象依然存在。一些人待在家裏時間長了,就出現了“14天之癢”,“睡得腰痠背痛”了,看電視玩手機“眼睛都近視了”,“把自己喂胖了”,“發呆”“無聊”,所以管不住腿了,抱着“哪有那麼危險”的僥倖心理,總是要冒着傳染的風險,瀟灑走一回。如果僅依靠一張進出小區登記表把防控工作做好,就容易出現形式主義。少一些形式主義的督查,檢查,一線幹部更能嚴格把關,“哪怕十防九空”。

當好“孃家人”,解決好一線幹部的後顧之憂。爲了防控疫情,一線幹部在前方戰鬥,但他們也有妻兒老小,組織就是他們的“孃家人”,通過微信、電話、短信等方式,多瞭解他們的體溫、家庭菜單、生活必需品清單,和不定時的其他生活需求等,也是一種溫暖。讓一線幹部集中精力做好防控工作。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疫情阻擊戰是一場人民戰爭,充分激發一線幹部戰鬥激情,讓他們心無旁騖答好“戰疫卷”,人心齊,泰山移!我們堅信,疫情阻擊戰,上下同欲者,勝!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9

在這次疫情之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我們之所以會這樣相信他,是因爲在17年前的那場SARS戰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

17年後,已經84歲高齡的鐘老又一次站在了全國人民的面前,很多人都說鍾南山是個英雄,但是作爲英雄鍾老這一輩子都做了什麼?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這樣的英雄人物呢?

老一輩中國的科研英雄,從之前的鄧稼先到現在的的袁隆平、鍾南山,年輕一輩的科研人員他們是怎麼樣的呢?是不是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品質,在新的時代他們能不能成爲這樣名留青史的英雄呢?

鍾老這一輩子很有傳奇性,像網上流傳很廣的那些鍾老年輕時候的事蹟,他曾是個體育健將,曾經榮獲過全運會400米欄冠軍,雖然這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足以拿來自豪一輩子的成就了,但是對於鍾老來說,這只是他人生的一個小小的插曲!

鍾老的絕大部分成就都在醫學領域的,鍾老首次證實並完善了隱藏性哮喘這個概念,這個觀點後來被聯合國衛生組織編寫到哮喘全球防治戰略採用;另外鍾老還系統的分析了我國慢性咳嗽病因,他闡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經炎症機制,再就是證實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60%存在着蛋白營養不良問題,然後他又提出並補充了基礎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對這些一頭霧水,不過沒關係,這些都是很專業的問題,咱們外行也沒有必要了解,其實我們從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觀的瞭解鍾老的貢獻,他主持完成了國家973計劃,即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而且他還是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還有就是863計劃、xx科技攻關等等這類水平的10來項重大科研項目!

所謂的973計劃呢,就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這個項目的定位就是解決國家戰略需求中重大科學問題以及對人類認識世界將會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學前沿問題,你看這個定位,就知道這個項目的分量了!

另外呢,還有863計劃;863計劃呢,其實就是80年代的時候,美國正在跟蘇聯打冷戰,然後提出了一個星球大戰計劃,可能很多朋友也聽說過,咱們國內的幾位老科學家也向國家提出建議,要追趕世界高新技術,然後當時是小平同志親自批示,然後就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也就是863計劃,不過無論是973計劃還是863計劃,在16年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計劃取代這些,那就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的時期就要有新的要求啊。

所以鍾老承擔的課題項目都是這個級別的,另外鍾老還主持了xx科技攻關,這個是屬於國家的5年規劃項目,說起這個5年規劃的歷史還挺悠久的,從1953年開始第1個5年規劃到現在,16年到20年屬於第十三五規劃,馬上咱們要開始十四五了,咱們這個5年規劃當年也是學那個蘇聯老大哥的,當年學習這個5年規劃的國家還挺多,但是現在呢,據我所知好像也只有咱們,我覺得這也是咱們國家的一大優勢,因爲可以制定長期國家戰略。

那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鍾南山這樣的人呢?答案就是父親也是英雄,終老的父親是誰呢?他的父親叫做鍾世藩,是中國最早的那一批兒科醫學專家,在1930年的時候畢業於北京的協和醫學院,後來又在美國的紐約州立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1949年的時候受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醫學顧問,你看在當時那個時代他就是中國最頂尖的醫學家了!

但是鍾南山的父親也就是這位鍾世藩不僅僅是一位醫學泰斗,1949年建國前期的鐘世藩是當時廣州中央醫院的院長,國民黨敗退中國臺灣的時候,要求鍾世藩把廣州中央醫院的錢全都帶走,全家一起去中國臺灣,鍾世藩當時斷然的拒絕,所以你看,鍾南山鍾老今天的所作所爲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家門的家風就在這兒呢,咱們中國不是有一句話嘛,老子英雄兒好漢!

在鍾南山身後,咱們中國的年輕一代的科研人員,他們怎麼樣了?

我覺得這個要分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能力,另一方面呢是品格;

先說能力吧,教育部在年前發出的數據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的總數是874萬,而且研究生的比例也在提高,很多一線人員都是有留學背景的,具備了更多的國際視野,再加上了國家的科研支出比例在不斷增大,也有很多針對年輕人的基金項目,對於年輕人的成長整體是有一個整體激勵政策的,所以說呢,從能力上講,年輕一代的整體科研水平肯定是要比之前高的,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呢,我們下一代的科研人員水平肯定還會更好!

那品格方面咱們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說,你隨便打開手機,醫護人員讓人感動的瞬間簡直多到數不過來,就像我之前說的,那種根植在中華民族骨子裏的“義”字,總會在最危難的時刻彰顯出來,還記得那句詩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所以,在我看來,鍾南山鍾老絕對當得起“國士無雙”這4個字,而且鍾老同時也是一種象徵,在他背後,還有一大羣拋家舍業默默付出的人,在這次疫情戰役當中,他們頂在了最前線!

向英雄們致敬!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10

兩層醫用防護口罩再加一個護目鏡,兩層防護服再加一層隔離衣,一雙防護鞋再加兩雙鞋套,還有三層醫用橡膠手套。2月12日下午,市三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某某告訴記者,赴某某區人民醫院爲新冠肺炎患者會診那次,是他從醫10多年來,頭一次如此嚴陣以待地進行心理干預。

某某是2個孩子的父親,平時和父母住一起,瞞着家人接受這次任務安排,他坦言“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興奮”。“第一次覺得我的英雄夢離我這麼近。”某某說。

2月6日上午8點多,某某趕到某某區人民醫院,層層穿戴好防護設備,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輕症康復病區與重症病區。

第一位患者是女士,以前患過“焦慮症”。某某與她交流後,得知她因爲對新冠肺炎不瞭解產生了焦慮。某某耐心做了解釋,給予了支持性治療。患者的眼睛慢慢眯了起來,露出了笑容。“我相信我可以很快好起來的。”聽到她的話,某某也笑了,儘管笑容被厚厚的口罩遮擋。

第二個是小夥子,沉默寡言,交談時很沒精神,甚至有放棄治療的念頭。“明顯可以看出有了抑鬱的症狀。”某某對小夥子進行心理疏導,引導他認識到,通過前期治療,他已從呼吸機輸氧變爲普通給氧,病情明顯好轉,只要堅強起來,積極配合治療,一定可以痊癒。漸漸地,小夥子開朗了一些。

最後一位患者是位女士,一會擔心輸液慢了或停了,一會擔心呼吸機停止給氧。她認爲是自己把新冠肺炎感染給了家人,深感自責和愧疚。經過開導,她說出了更多心事:“很擔心我的小孩,他今年大學聯考,希望不要耽誤他的學習;我的母親也在住院,她已經85歲了,身體會不會受得了?……”一個多小時的心理干預後,她的情緒平穩了很多。

從隔離病區出來,已是當天下午1點多。回到株洲,他把自己隔離觀察了幾天,纔回到了家裏。

這些天,某某一直關注着會診患者的情況。得知前兩位患者的心理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尤其是那個小夥子,現在還能和醫護人員調侃說笑了,他非常高興。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11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各自把各自的網格管好、管嚴、管緊,各自把各自網格內的人員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最後到我這彙總簽字上報。”__村黨總支書記汪貽平明確“兩委”幹部網格責任,把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細化壓實。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網共治”載體,全村劃分爲 6 個網格,每個網格明確一兩名“兩委”幹部包保,同時發揮黨羣議事點作用,發揮黨員、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項任務都交給網格,像一顆顆旗子下在網格點上,時時掌握網格動態信息。全鎮 14 村居依託“三網共治”113 個網格,明確村居網格員屬地責任,湯溝鎮武漢返鄉人員信息排查人員準確、上報及時、信息全面,與村居幹部落實好網格責任是分不開的。

“到村入戶務必做好自我防護,你們不是隻爲自己負責,也是爲了大家負責,這個時候,不能逞強。”每次下網格,到村入戶排查摸底,陪同醫務人員跟蹤檢查在家自我隔離的武漢返鄉人員前,早映村黨總支書記汪貽武都會多嘮叨幾句,生怕大家放鬆了自我防護。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幹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氣的,他們面對的是春節前廣大在外務工返鄉人員,這個春節農村很寧靜,但情況也很複雜,形勢似乎比村幹部們認識到的更爲嚴峻,他們絲毫不能懈怠。

發動村民羣衆,我們就是“門神”

村幹部就是村子的守護者。“在網上看到有個比喻很形象,我們就像村民家裏門上過年貼的“門神”,我們替村民羣衆把好這個門,把疫情關在門外。”黃__黨總支書記宣義劍開玩笑說。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輕鬆,但責任很是沉重。村民羣衆自我防護意識不強,村幹部說一百遍,似乎在他們眼裏,都是多餘的廢話。我們當“門神”,村民就要自覺關門,我們不僅要防控疫情,還要看住村民,讓疫情不在這裏傳播。村民羣衆自我防控意識至關重要,一定要發動羣衆,共產黨人的法寶就是依靠羣衆,疫情防控,貴在羣防羣治,羣衆不參與,疫情難根除。村居幹部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紮紮實實做好輿情引導、防疫宣傳,村上大喇叭喊起來,小喇叭動起來,橫幅拉起來,宣傳海報貼起來,一封信發到人手一份,把手機都用起來,抖音短視頻、微信發起來,能用的宣傳手段一樣不落。持續的宣傳之下,村民羣衆的自我防護意識不斷增強,紛紛響應,主動參與,採取各種方式,嚴防人員流動,取消各種宴會、聚會、集會,賓館、餐館、網吧、菜市場等全部關停,現在村幹部要到所轄的自然村開展排查檢測,都要提前跟村裏人申請。村民羣衆都說,村幹部是我們的“門神”。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12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爲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爲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着鋤頭、鋼釺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爲改善山區羣衆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爲“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幹部任上,還是離任後,他心裏始終裝着羣衆,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裏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羣衆期盼什麼,他就謀劃推動什麼。村裏通水後,他又先後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爲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羣衆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__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等稱號。“七一勳章”獲得者。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13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着、閃爍着、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着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牀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說,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裏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說。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着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說,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着,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說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裏閃爍着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年齡,使她渾身充滿力量。爲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臺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關於張貴斌先進事蹟的學習心得 篇14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武漢市市委組織部長楊漢軍就是後者。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模範,是摸得着的標杆。我們追憶楊漢軍,就是要把他的精神傳承下來、發揚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楊漢軍”。這也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學習楊漢軍同志把“爲民”裝在心中。古語有云:“一切爲民者,則民嚮往之。”羣衆在他的心中很重,郭婆婆是楊漢軍的包保戶,他看竈臺、揭鍋蓋、摸鋪蓋,像親兒子一樣握着老人的手,噓寒問暖,臨走又留下電話,囑咐有事隨時找他。他暗訪留漢大學生人才公寓政策落實情況,不打招呼,扮成家長,陪着大學畢業生生辦理落戶、申請人才公寓手續。幹部要做到心中有民,必須時刻把人民裝在心中,擺正定位、放低身段、放下“官架子”,迴歸人民公僕身份,始終以人民羣衆的事業爲重,時刻把奉獻作爲一種信仰。

學習楊漢軍同志把“務實”邁在腳下。以實幹擔當爲黨旗增輝。范仲淹有一句名言:“爲官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說的就是從政爲官,必須有一種敢於擔當的精神,否則,尋求般,不敢突破,是當不好官,成不了大事的。因此,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守住對黨的忠誠之心,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勇於擔當的責任感、不負重託的使命感,用實幹擔當爲黨旗增輝。

學習楊漢軍同志把“清廉”握在手上,恪守爲官從政之道。聖人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楊漢軍同志在長期的工作中正確對待人民給予的權力,他身處高位,時刻秉持敬畏之道,在幹部管理工作中,不以權謀私而是依法用權。兒子沒工作、愛人生病,他從未向組織開口,也從未動用手中的權力,爲親人謀私利。共事多年的同事,剛剛知道他家一家人至今還住在一套老房子裏。

作爲一名年輕的基層組織幹事,從楊漢軍身上看到他有愛、有情、有義、有擔當,忠誠、孝義、無私、甘奉獻的高貴品質,這值得我們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