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課標心得體會(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2W

學習語文課標心得體會 篇1

在學習了新課標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學習語文課標心得體會(通用5篇)

1、發揮主動性,培養創造思維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爲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過去以教師爲主的“一言堂”變爲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槳把船划向前。”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轉變自身的角色,努力爲學生創造寬鬆自主和諧的學習空間和氛圍。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進行心靈深處的碰撞,實現情感的交融,在自主與互動之間敢於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從而塑造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師生的共同創造,共同進步。

2、尋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爲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例如,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室,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3、注重過程性,培養探究精神 新型課堂應是促進學生智力、能力發展和學習方法發展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感受、領悟、體驗,在過程中學會質疑、反思,在過程中逐漸提高、不斷髮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性學習恰恰體現出學生的發展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中間,學生經歷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過程,不僅獲取了相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掌握瞭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探究的方法,爲今後的學習,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具有終身教育的基礎和再發展的潛能。

因此,在新型課堂中,我們要在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能力。新課標構建的新課堂,是一個讓學生的心靈得以放飛,情感得到宣泄,知識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藝術殿堂。新課堂,也將成爲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讓課改和教師一起成長,讓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

學習語文課標心得體會 篇2

《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着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改革語文教學拓展出了一條明路。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上,撲面而來的新理念、新氣息,不禁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思索。我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但要學好、用好《語文課程標準》,深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同時也要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開拓創新。

一、貫徹新課程理念,探討語文識字教學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是理解的訓練過程;習作是運用的訓練過程;而識字教學則是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基礎。閱讀必須要有一定的識字量纔可以進行;習作也必須要有一定的識字量纔可以進行。而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足,嚴重製約着讀寫能力的發展。如果說,語文教學像一個“瓶子”的話,識字教學就是“瓶頸”。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進而影響着素質教育的進程。因此,解決“瓶頸”問題,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只有加大加粗“識字”這個“瓶頸”,學生的讀寫才能順利進行。

新《課標》,新教材對識字明確提出“會認”和“會寫”兩種要求。體現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加強寫字,降低難度。其中低年級要求認識1600—1800個,會寫800—1000個。這樣安排,體現了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認字,以便及早獲得閱讀的能力。明擺着識字教學成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那麼如何教低年級學生認識漢字,掌握漢字是擺在我們國小語文老師面前一項很艱鉅的任務。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變被動的識字爲主動的識字。爲此,我們可做如下探討。

(一)方法指導,學會識字。

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是會學。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基本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較強的識字能力,才能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本領。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並不是說教師的教可以不講方法,不講教學策略了,而是教師的教更要體現規律,滲透方法。如,學習《口耳目》,要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與其所表示的圖畫的聯繫,從而掌握象形字的構字規律與識記方法;學習《菜園裏》,要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認識蔬菜的名稱,滲透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的識字方法;學習《四季》,讓學生邊讀文邊識字,滲透隨文識字的方法……這樣每節課都突出一種識字方法,逐漸引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瞭解規律,體悟方法,學會學習。

教例:巧記“撥”與“拔”

一位教師教學《三顧茅廬》,讀到“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這一句時,全班將近一半的學生把“撥”讀成了“拔”,看來學生對“撥”與“拔”嚴重混淆不清。教師隨即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撥”與“拔”,引導學生進行了比較:

師:同學們,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比如“撥”與“拔”就是一對同胞兄弟,你看它們長得像不像?

生:(齊)像。

師:那你們看得出誰是哥哥嗎?

生:(先一愣,然後豁然開朗,爭先恐後地說)撥!

師:爲什麼?

生:因爲“撥”比“拔”多一短豎。

師:(啓發學生想象)你覺得這一短豎代表哥哥的什麼呢?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多吃一碗飯。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長得高一截。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的力氣大一點。

師:是呀,如果弟弟要用力“拔”,那哥哥只需要輕輕用手一“撥”就行了。(生大笑)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剛纔那句話,看看文中請來的是“哥哥”還是“弟弟”。(生齊讀,再沒有人讀錯。)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以上教學片斷巧妙地利用了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及已有的生活知識,在引導學生髮揮想象、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辨別了“撥”與“拔”,增強了識記效果。

(二)多樣復現,鞏固識字。

1、有趣遊戲,快樂鞏固

識字教學方式一定要靈活多樣,應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加深印象,強化鞏固。

例如,“幫小鳥找家”:一個同學扮演小鳥,一個同學扮演小鳥的家,把“鳥”身上的拼音與“房子”裏對應的字找出來站在一起。“摘蘋果” :把你認識的“蘋果”摘下來讀一讀,放在籃子裏,看誰摘得多。“愛心快車”:把字放在它可以搭乘的“車”裏。還有“青蛙過河”、“小貓釣魚”、“爭當‘識字大王’”、“給生字編故事”、“編兒歌”等等,有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多種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簡單、機械的重複,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識字,情趣盎然,易學易記,同時又落實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2、語境復現,遷移鞏固

識字教學中,要求認識的生字中常用的生字,可讓學生組詞、擴詞,造句,把字、詞、句聯繫起來,要求寫的字,個個都要做到。讓學生在運用中鞏固字音,感知字義。

學生認識了生字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認讀。可以找出課文中的生詞讓學生認讀,可以出示課文中生字比較集中的句子或句羣讓學生熟讀,教師還可以創編幾個句子,把當堂課學的生字融入其中,讓學生讀讀。這樣,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必然會成爲“好朋友”的。

(三)走向生活大課堂,自主識字。

1、利用“大”教材識字

識字教學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這是因爲課本所能容納的東西實在是太有限了。儘管大部分生字要在課本上出現幾次,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性記憶的次數。至於生字的多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文中體現出來,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出教材,走向課外,引導學生把語文教材外的書籍當作 “大”教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反覆地“大”教材中大量識字。

①讀背古詩識字。《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每一年段背誦優秀詩文50首。我們將其分解到兩個年級,其中一年級20首,二年級30首。學生每週讀背一首古詩。每讀會一首古詩,都能認識三五個生字。在簡單瞭解意思之後,學生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邊背邊加上動作,興趣盎然,無意中又學到了幾個生字。

②讀其他學科教材識字。思想品德、自然、音樂、健康教材,圖文並茂,深受學生喜愛。引導學生自主地閱讀這類書籍,能在提高思想認識,掌握科學知識的前提下擴大識字量。

③讀課外書籍識字。課標中對課外閱讀有明確要求,第一學段在5萬字以上。廣泛閱讀能讓學生多方面得到收穫,低年級學生多閱讀還能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不但能汲取書中的精神營養,而且能多多識字,一舉兩得。

(2)利用生活的空間識字

生活是知識的大舞臺,有人說:“學生生活的範圍有多大,語文學習的範圍就有多大”。提倡識字與生活相結合,不僅是識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現今社會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學生作爲社會的一分子,每天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打交道,他們學習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他們除了在學校學習外,還會在社會上,在家長和同學間,在各種圖書、電腦、網格中,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識字,一定會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受益匪淺。

①把廣告、標牌等當作識字教材。

一位一年級教師一次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到街道旁,讓學生互做小老師,去認識所見到的商店、標語、廣告牌上的漢字。學生非常活躍,自願結組,把路邊的廣告、商店的門牌等當作識字教材。有的互相學習,有的詢問路人,有的請教老師。一節課時間,學生多的認識了三十多個生字,少的也認識了十多個生字。更重要的是,學生還檢查出不少商店廣告中的錯別字,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放學後,學生還餘興未盡,三五成羣地湊在一起,繼續學習和鞏固所學生字。之後,從家長反饋的信息告訴我們,學生在與他們逛街時,總是問這字念什麼,那字念什麼,回來後還讓把標牌上的字都寫下來,家長感到學生已有了濃厚的識字興趣。

②把商標、包裝盒等當作識字教材。

國小生都有愛吃零食的習慣,充分利用這一點,也能讓學生認字。教師每天抽出時間,與學生交談,詢問學生“媽媽昨天給你買了什麼東西,商品的包裝上有字嗎?你認識了嗎?” 時間一長,學生爲了能和教師交流,都主動詢問父母買了什麼,同學間也經常談論這樣的話題,“你昨天學到了什麼字,快告訴我”,還有的同學乾脆請求父母把一些沒有標籤的物品書寫標籤讓他們識認。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非常高漲。

此外,把影視、網絡欄目標題作爲教材,利用班裏板報專欄、懸掛的條幅識字,利用家長會,讓學生展示識字成果等,都是非常可取的識字教學做法。總之,拓寬識字教學的渠道,開發利用生活中的學習資源,才能開啓學生的智慧之門,點燃創造之火,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

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探討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在倡導學生主體,尊重學生感受,語文教學要關注生命,要回歸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語文閱讀教學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課堂上,學生潛心讀書,書聲琅琅;新的課堂上,有豐富的情境,有體驗、感悟和想象;新的課堂充滿了智慧的討論、情感的交融;課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體驗……面對這些可喜的變化,我們對閱讀教學過程有了新的認識。

(一)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潛心讀書的過程。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實踐形式。讀應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讀不僅是學生蒐集和吸納信息的過程,讀還是閱讀理解的過程,讀也是信息處理後反饋表達的形式。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覺的過程。因此,每篇課文都應讓學生充分地讀,要讓學生以讀爲手段在書中“走幾個來回”。

如何讓學生“潛心讀書”呢?

1、要重視領讀,加強範讀。

不同年級的學生,讀的側重點、讀的形式是有區別的。低年級學生是最難“潛心”的,讀的意識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讀好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讀中進行的)。儘管低年級課文文字優美,但對於孩子來說,課文中那麼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讀書還是顯得有些困難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領讀就顯得很有必要。

領讀和範讀不僅能激發學生讀的興趣,降低學生讀的難度,而且領讀和範讀時,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聲情並茂地讀,潛移默化中不僅聲入學生之耳,而且情入學生之心。這樣的讀更是一種幫助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理解的過程。在教師領讀和範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反覆朗讀,學生就能漸漸形成語感,漸漸學會把握語句的邏輯停頓和情感,並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2、讀要體現目的、層次和過程。

以讀爲本的“讀”不是一遍遍地傻讀、呆讀,也不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地讀。讀,要有目的,要有效果。讀的訓練要有層次,即體現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特級教師於永正在課堂上的第一件實事就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暢;接下來做的第二件事是品味賞讀;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處熟讀成誦。於老師的做法告訴我們:不同層次的讀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從初讀這一層面來看,我們只要求學生讀得準確、流利、通順;等到學生理解、感悟、體會文本的語言文字後,就可以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爲了使學生對文本有更進一步的理解、感悟和體會,根據文本的需要,我們還可以把活動表演與品詞析句、感悟體會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表演讀、誦讀等。

(二)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

在新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應該關係平等、教學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溝通,都是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對話、交流呢?

首先,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造性閱讀的基本條件,也是對話交流的基礎。有些課文篇幅較長,而一些教師在讓學生初讀時只給一兩分鐘的時間,在學生還讀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教師發話了:同學們,讀完了嗎?其實,就是班裏的一些尖子生也未必讀完,但在教師發話後,課堂上很自然地靜了下來。因爲學生習慣了,他們知道:這是老師向我們發出信號,讓我們停下來。這樣一來,“初讀”這一環節也就很自然地流於形式了。課堂上,教師只有讓每個學生充分自主地讀書,學生才能在讀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才能發現並提出問題。

其次,開展有效的對話討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對話、交流的主要形式。合作學習貴在通過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內容引深或拓寬,在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實現積極的、有效的學習。需要指出的是,在對話過程中,應避開那種“淺層互動,缺乏思維參與”的對話。

教例:

師:燕子的羽毛是怎樣的?

生(齊):烏黑光亮的。

師:燕子的翅膀呢?

生(齊):俊俏輕快的。

師:尾巴又是怎樣的呢?

生(齊):剪刀似的。

師:這樣的燕子給我們什麼樣的印象呢?

生(齊):活潑機靈。

師:你們看,烏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組合成了活潑機靈的燕子。燕子真是可愛!

(診斷分析)這是一位教師教學《燕子》的片斷。初看,課堂氣氛熱烈,師生雖在對話,學生雖在表述,但沒有情感的溝通,缺乏心靈的交流,除了能把課文讀一遍外,其餘幾乎沒有任何價值。《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對話,就是要讓學生走進文本去與作者和文中人物進行情感的溝通,用心靈對話;走出文本去與老師和同學進行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從而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獲得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獨特的意義。這纔是對話的實質。

(三)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

閱讀教學應致力於學生髮展,致力於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任何學習及學科素養的形成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簡單地傳遞、複製書本知識,而是主動地建構。閱讀教學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實現自我建構。如何積極有效地建構呢?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特級教師竇桂梅在《王二小》一課的教學中,將植根於教材和生活中的“情”,以幻燈片中生動的形象、教者聲情並茂的渲染、音樂的如泣如訴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課堂中形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使教學成爲兒童主觀所需,成爲兒童情感所驅使的主動發展過程。課堂上教者淚花盈盈,學生泣不成聲,聽課的老師們也爲之動容,彼此的心產生強烈的共鳴,與作者的心達成“四情共振”。不難想象,從此,王小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中,王二小的精神根植於學生的生命。

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在這樣的動態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迴歸生命,迴歸主體,迴歸生活是語文新課程的重要理念,閱讀教學應該成爲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溝通學生與世界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在感受、體驗、交流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構建和提升。

學習語文課標心得體會 篇3

通過語文新課標的學習,我認識到: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爲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爲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爲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爲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纔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學習語文課標心得體會 篇4

語文,他是我長年以來對我不離不棄的朋友。在我的童年,他給了我無限的幫助。而現在,在我失敗時他會給我幫助;在我成功時他會告戒我千萬別驕傲。令我學會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語文是一瓶甘淳的美酒,使我陶醉不已;語文是一潭清水,洗去人們心上的污點;語文是一束燦爛的光,是我得到無限的力量,勇敢想,向未來進發。您身上的知識永遠也學不盡,希望您這個好朋友悠遠在我的身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想必您就是我的良師好友吧。

當我在講臺上準備演講的時候,我會發抖,甚至講話也一振一振的,咬字不清。這時,你就會說:“你行的,相信自己行,才能我能行。你練了那麼久難道要前巧盡廢嗎來,在臺上展現你亮麗的風采吧!”這時,我的信心就馬上大增。“對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練了那麼久,難道到了現在才退縮,這很不值。”我心裏想着。於是我就把心一橫,下定決心做好。接着我就在臺上展示了我的水平。完後,臺下的同學都熱烈地爲我鼓掌。我高興極了,不是因爲同學的鼓掌,而是我突破了心中的關卡。

語文,你是一個頑皮而忙碌的孩子。在現在,我到處都會看到你忙碌的身影。你很負責,你爲我們人人都提供了一個到處是知識的環境。你讓我學到了“開卷有益”的看法。我和語文一起感受生活,聆聽生活,學習生活。希望以後我能學到你更多的知識。我和語文的故事將延續到未來的盡頭。

希望永遠和語文一起感受生活,聆聽生活,學習生活。在我的故事中繼續與語文爲伴。

學習語文課標心得體會 篇5

“同學們,因爲學校的種種原因,所以年級中的朗誦比賽遲遲未能舉行,非常抱歉。”這是丁老師在今天語文課上對我們說的一番話。

朗誦比賽現有在班級裏舉行,推選出朗誦好的同學,在進行“年級大拼戰”。可以說,在這之前,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正等着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戲”,一展風采呢!

星期五下午,朗誦比賽正式開始。按照座位順序一個接一個地走上講臺,我的心不禁“怦怦”地跳了起來。

啊,終於輪到我了!原來可以抑制住的心這下子不管我用什麼方法都控制不了了。頓時,我感覺的心似乎不屬於我,好像已經逃離了我的身體,掙脫了我的“魔爪”。我想:會不會忘臺詞呢?我會不會在同學面前丟臉呢?我會不會……

帶着“怦怦”直跳而不平靜的心,我走上了講臺,與我的搭檔嚴斐一起朗誦着早已背熟了的文章。

“……”咦,嚴斐怎麼不說話呀?我心裏疑惑地想着。

同學們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們,我實在等不下去了,大不了我先說吧,“震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我用嘹亮的聲音大聲地朗誦起來。不知是什麼原因,原來那顆脫離了我的身體的心,一下子又突然的回到了我的身體中,不知不覺的,我又恢復了平靜。

最後我們得了89分,進入了年級比賽中。我非常欣慰和高興。

可以說,朗誦比賽是我盼了很久的比賽,因爲裏面有對手,有競爭,可以看出自己的水平高低。也算是過把癮吧!

我等待着年級中的朗誦比賽!希望展出自己最好的風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