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4W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

4月22日,在園領導的關心下,我得到了這次寶貴的外出聽課學習機會。我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淄博市張店教師進修學校,今天是最後一天聽課,一共聽了九節課,其中語言2節、健康2節、社會1節、音樂3節、計算1節。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法、構思等都各有所長。通過這次聽課學習,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感觸較深: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4篇)

一、以遊戲爲主,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輕鬆愉快的獲得知識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可是在我們一些農村幼兒園中卻往往忽略這一點。在本次聽課過程中,幾位教師均比較重視遊戲教學法,其中青島市膠州教工幼兒園的劉衍霞老師在音樂活動《唱唱我的名字》中,最後一環節採用了我們平時最熟悉不過的“找朋友”的遊戲,把所學新歌通過找朋友加以鞏固,氣氛活躍,幼兒積極性高,效果非常好。又如日照市的李春雷老師《動一動真有趣》這節活動,自始至終以遊戲爲主,活動最後的放鬆活動,小朋友齊聲把毛毛蟲慢慢喊出來,慢慢由一老師扮演,該教師身穿毛毛蟲衣服,頭戴一發卡,中間伸出兩個觸鬚,活像一真的毛毛蟲,一伸一縮做着運動出場。慢慢學小朋友做着各種運動,運動中慢慢脫去外衣,摘掉髮卡,變成了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教師穿着蝴蝶衣服,可見道具準備十分充足且非常精緻)與小朋友一起做放鬆運動。全場教師及評委爲之震撼,並送出陣陣掌聲。

二、教學設計創意新穎,多媒體課件豐富多彩

九名教師課堂道具準備充足,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豐富多樣,像放電影一樣深深把幼兒吸引,高度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如青島南京路幼兒園劉敏老師講的故事《藍盒子》,她根據故事情節進行了創造性調整:把主人公考拉改爲幼兒熟悉的小熊;故事中的爬山坡改爲過小河;另外還增加了怕黑的情節,從而讓幼兒瞭解黑夜並不可怕。整個活動利用多媒體教學、多維互動的形式,幼兒便於掌握故事內容,並進行復述。又如日照市範鳳霞老師的《動物媽媽的愛》這節活動,以各種影像資料爲主,穿於整個活動中,並配以優美的音樂、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吸引幼兒。教師富有啓發性的提問、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都讓孩子們深受感染。從動物媽媽不同方式的愛很自然的讓幼兒體會到自己媽媽對自己不同方式的愛。

總的來說,這次外出聽課,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也應該像這幾位教師學習,學習課件製作,要勤於動手動腦,多爲幼兒準備充足的道具;並儘量將這次學到的東西,運用於自己以後的教學時間工作中,使自己在工作上不斷進步!

20xx年5月29日、30日,在領導的組織下,我們三所幼兒園的老師都參加了此次活動。對於拓展訓練的認識,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認爲就是大家在一起玩遊戲,體驗一些不平常的經歷。經過兩天的活動,對自己來說,無論是生活還是自我與團隊都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體會。

每一項項目結束之後的交流中,老師們紛紛感受到:我們的活動不在結果成敗,而在於過程中大家的密切合作,共同付出心血,共同珍惜榮譽,在團隊感受幸福,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整個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自始至終都爲自己的順利過關而滿足,爲同伴成功而歡呼。所有的一切,是那麼的真切,即使在整個訓練過程結束之後,大家都很累,可每個人都興高采烈地議論着訓練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無窮。於是我們快樂着、我們幸福着。

通過這次拓展訓練,讓我深刻體會到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成功是屬於每一個成員,如果沒有團隊裏每一個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很多事情是難以完成的。其次,困難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往往會再想象中擴大,戰勝自己就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第三是,多溝通、多分享,好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在溝通交流中得以完善。第四是,學會換位思考,對人多設身處地替他人着想,對事多換一個角度思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

總之,這次拓展訓練,使我增強了自信心,磨練了戰勝困難的毅力,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想這次經歷一定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給我帶來很大的幫助。只要我們把每一件工作都當作拓展中的每一個挑戰,就沒有戰勝不了的難題。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是第二次赴江蘇參觀學習,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每一次收穫都是一種“痛”的領悟。作爲一名轉崗園長,三年前的江蘇學習讓我從表層明白了什麼是幼兒教育,什麼是區域活動、戶外活動,什麼是環創等等,在拿來主義的基礎上我們的園所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年後再次來到江蘇,我不禁迷惑,我們一直在追但爲什麼距離好像越來越大?我們爲什麼不能成爲特色名園?這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呢?學習後才幡然醒悟,原來我們缺失的是文化,名園之所以成爲名園,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文化立園,文化強園,文化造就了園所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幼兒園只有在特色園所文化構建的過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有影響”、“有名氣”的品牌園所。

一、理念文化爲綱領

辦學理念是決定“辦怎麼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的深層次思考的結晶。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學校生存理由、生存動力、生存期望的有機構成,是貫穿於管理、環境、課程架構、活動開展、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的主線和靈魂。所以說,要辦好一所幼兒園必須要理念先行,精準定位。

辦學理念的確立要着眼於環境、課程、遊戲、活動的開發開展,落腳於幼兒的發展。幼兒的發展纔是幼兒園發展的終極目標。如南京市江寧區竹山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美的教育、育美的人”。

聚焦“和諧致美”、“智慧鑄美”、“課程育美”、“特色引美”“、“後勤促美”五大版塊,將美育滲透於幼兒教育的各個領域(學習、遊戲、生活、運動)之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通過觀摩交流,我們也的確感受到這一理念之下的文化魅力。他們開展了特色美術教育,做到了園有大特色,班有小特色,班班有畫展,人人有畫作。區域遊戲、戶外遊戲開設各類美工活動區域,讓幼兒有充分的條件去創作、去遊戲。校園裏,到處是綠樹、碧草、鮮花,還有迂迴的廊道、挺立小亭,環境優雅怡人。樓道和教室裏色彩鮮明但不濃豔,玩具滿目但不凌亂,裝飾簡約但不簡單,處處都體現了美術創意,甚至小到衛生間的佈置都是那麼獨具匠心。而且他們還開展了相關的課題研究,時刻在踐行和豐富着理念文化,時刻關注的是幼兒的發展。

辦學理念的確立要建立在園所環境、隊伍情況、長遠發展等現實基礎上,要新穎接地氣,語言表述要精煉,定位精準。“美的教育,育美的人”就不像“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爲了一切孩子”之類的那樣空大繁,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支撐點和落腳點,對園所長遠發展有極強的規劃引領作用。

談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影響理念落到實處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管理文化,尤其是管理者的思想觀念。作爲管理者如果對幼兒以及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獨特性沒有正確認識,對幼兒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沒有敏銳的洞察力,不能創新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缺少創新勇氣的話,再好的理念文化也只能是應景的花架而已。

二、師幼文化爲根本

根據《指南》精神,師幼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爲本,即以幼兒的發展爲本、以教師的成長爲本,除了思想理念層面以外,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實踐層面。

我們在課程架構和一日保教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關注幼兒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園發展的個體差異性,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以遊戲爲爲基本活動,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比如南京市上元幼兒園開展建構特色課程時,在充分徵求幼兒意見的基礎上,15個班級的建構活動都有着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主題、不同的難度,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自主選擇進任何一個班參與活動。再如三井中心幼兒園,幼兒在戶外和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除了必要的參與和支持外,大多時間是拿着一個本子或相機在記錄觀察所得,目的是爲了更好地瞭解不同幼兒的不同發展狀況,更好地改進材料投放、場景設置、遊戲過程等,以便於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幼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

其實幼兒的發展反過來促使了教師的成長,教師的成長又更好的促進了幼兒的發展,這樣良性的師幼互動,纔是園所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所以以人爲本還要以教師爲本。在對江蘇八所幼兒園的參觀交流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他們的教師,專業本科率是80%,專業專科率達100%,即使如此,他們依然特別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一方面通過專家指導、園本教研、培訓學習等爲教師搭建成長和表現的平臺,另一方面通過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積極性,讓教師獲得充分的職業存在感。同時還特別關注教師的生存與工作環境,讓教師能獲得滿滿的職業幸福感。因此,他們才造就了一支團結、奉獻、高效的教師隊伍,纔有了活水源頭,才推動了園所的不斷創新發展。

三、課程文化爲手段

課程是幼兒園的核心,是師幼互動的主要內容,是踐行理念文化,促進師幼發展的最重要的手段。本次參觀的所有幼兒園都有自己的特色課程,如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兒園“情趣生活”特色課程,東青幼兒園的“一文一武”(手指遊戲和陽湖拳)特色課程,南京市江寧區翠屏山幼兒園的美術特色課程等。他們在園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會依託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家長、社區、課程專家等資源,以幼兒爲主體,着眼於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挖掘幼兒園周圍的歷史文化環境資源,依靠於本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綜合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課程體系。這種課程體系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發展的,比如園本課程之下的園本教研或課題研究,以及課程實施中生髮的新的主題活動等,都在不斷豐富優化着課程內容。所以說,爲本幼兒設計的課程本身就是能夠凸顯本幼兒園區別於其他幼兒園的課程。甚至我們可以說,特色課程成就了特色幼兒園。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走出去才知道,原來我們也正不自覺地朝着特色發展道路在前進着。如我們幼兒園,在“立足本土”的思想指導下,正着手開發以陝北文化爲特色的課程資源,但是我們欠缺的是不能精準定位自己課程的特色,即使有也沒有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而且教師的專業水平低,使得教師對課程研發無力,參與度較低,難以系統化、科學化。

雖然特色發展的道路困難重重,但是隻要我們勤於學習、勇於創新、敢於實踐,成爲名園的距離一定不會遙遠。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xx市五愛幼兒園組織的《幼兒園集體教學優質課觀摩交流會》。學習時間不僅安排的緊湊而且內容非常豐富,有上海著名專家xx教授的講座《教學活動設計中德育滲透的真與假》。上海特級教師吳佳瑛老師的小班語言活動《小兔子找太陽》、大班綜合活動《西遊記》。宋燕老師的中班音樂活動《功夫熊貓》、大班音樂活動《走進新疆》等。雖然是短短的一天學習,但我感觸頗深,給了我不小的觸動和深深的理論引領,真是受益匪淺。看的越多,接觸新鮮的事物越多,越發覺得需要學習的東西就越多,現就學習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 課堂示範我的反思

感悟最深的是x老師的《小兔子找太陽》,整個課堂給我感覺親切、自然、輕鬆,充分體現了教師較高的綜合素質,處處滲透着教師的教育機智。剛開始佳佳老師沒有直接出示兔子,而是先讓幼兒看看兔子的下半身問“是誰呢?穿的什麼樣的褲子呀?尾巴怎麼樣啊?”等等。這樣的提問幫助幼兒精準的表述,整個互動強調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傾聽習慣。在讓幼兒打開信封尋找太陽的過程中,體現了佳佳老師問題的啓發性,她在信封裏畫上圓形,啓發幼兒小兔子要找的是什麼?並讓幼兒說說生活中見過的什麼東西是圓圓的等。給我留下映像最深刻的橋段有佳佳老師與幼兒互動的機智、互動的智慧,她能做到“讓幼兒在課堂中快樂的喜歡動腦子”。例如:讓幼兒找圓圓的東西時,佳佳老師會很巧妙地引導孩子去思考“找着找着小圖又找到了馬路上、天上、佳佳老師的身上等等。”即是對剛纔孩子們的總結,有演繹到另外一個維度,是培養幼兒的思維變通性、遷移性。其中,當小兔快找到太陽時,佳佳老師用非常激動欣喜的語氣說“快啦!快啦!快要找到我要找的東西啦!”這句話體現了問題有層次性,更體現出佳佳老師教態自然真實,一點不做作,能積極帶動小朋友急切想要知道答案的慾望。在最後出示PPT讓幼兒觀察圖片回答“誰在找太陽?”(動物、植物、人類、物品)其中有個孩子回答了太陽能。老師回答“你很有學問,長大肯定很能幹!”這樣的表揚給了這位孩子很大的鼓勵,這時其他的幼兒也紛紛表現出了自己的小智慧,回答的非常完美,佳佳老師利用班裏出色孩子的表現來帶動其他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是我應該學的地方。一節優質課時經過反思、實踐、再反思的實踐過程形成的,滲透着每位老師的辛勤汗水,作爲青年教師的我真應該好好學習。

二、專家講座

xx教授的講座是《教學活動設計中德育滲透的真與假》圖文並茂,她結合自己的經驗講了很多關於《教學活動設計德育滲透的真與假》。首先讓我明白了幼兒育德是關乎我國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關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是兒童個體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一個教育標誌。嬰幼兒時期是道德行爲養成的關鍵期,從娃娃抓起可以事半功倍。家庭和學前教育公共機構是人們接受道德最早的地方。再次,崔嵐教授一一舉例了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其中還出示PPT

繪本《小蛇散步》,先讓我們老師觀看並說說故事內容。再舉例說出孩子們的想法與我們老師的區別。其觀點教學內容有點“虛”,追求單一的德育內容,引導“關愛”錯位,體驗落空。

教授還總結了一定意義上:幼兒的“愛在哪裏”——關乎幼兒的“情感”與“情趣”

1、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情感的理解。

2、 幼兒的生活經驗,尤其是生活實踐(真生活)決定了情感體驗能否得到落實,能否避免教條。

3、 對豐富課程資源精細解讀,有助於教師篩選“情”與“趣”的落腳點。

4、 互動中的情感體驗是教師精心想象與預設,不是走過場。

5、 教師自身的生活信念、態度與方式,決定他助推幼兒“情”與“趣”的感受與品位。

6、 “情”與“趣”是需要尋常時刻培養的,不是靠一個教學活動或一個節日就可以建立的。

通過這次外出學習,我開闊了視野,同時對照自己的教學活動,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成功的經驗,我們應該善於汲取和發揚,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進而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這就是我此行的最大收穫!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xx月x日南溪教育局領導組織了全縣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共30名到重慶外出參觀學習。我格外的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感覺受益匪淺,感想頗深,堅定我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我也力求把學習取得的收穫努力運用於我的實踐教學中,充分發揮幼兒教育事業的作用。作爲幼兒教師的我來談談我外出學習的一些初淺體會。

當我邁進重慶市新村幼兒園的大門時,印入我眼簾的是外牆上貼的小朋友的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幼兒園裏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園內富有藝術氣氛,而且周圍的綠化非常好,幼兒種植園地裏的鮮花伴着春天的氣息開的非常鮮豔, 上了樓梯,樓道上也有一些小朋友的生活照(睡覺、洗手、進餐、體育活動中的情景等),這些照片可以展示給家長看,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進入教室,我看見他們每個班的班牌都很溫馨,教室門口的牆上專門有一塊區域是掛孩子們的作品 、家園橋、本週活動內容等。整個教室的區域劃分比較明確,環境創設很有藝術特色,師生互動性強,在這裏發揮了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9:20分,新村幼兒園裏傳來了高亢的國歌聲,只見四個小旗手們排着整齊的隊伍,擡頭挺胸將國旗高高地舉在頭頂,踏着有力而堅定的步伐走向升旗臺,此時此刻整個幼兒園頓時非常肅靜,在全園教師及幼兒的注視下,五星紅旗緩緩升上天空,再由教師和孩子分別唱紅歌,豐富了升旗活動的內容,把愛國的熱情推向了高潮。緊接着園長媽媽向孩子們提出有關3月的相關重大節日,豐富了孩子們知識,這是新村幼兒園一週一次的升旗儀式,這樣獨特的升旗儀式值得我們借鑑。

觀摩課上,每位教師都有相同的優點,在課前注重和幼兒語言或肢體上的交流,藉以消除幼兒對自己的陌生感;在上課時面帶笑容,語速平緩,舉止大方,贏得幼兒的好感,在幼兒回答問題時認真傾聽,及時反饋,重視每個幼兒的發言,使幼兒有參與認同感。重視了這些細節,迅速拉進了教師和孩子的距離,使孩子很快進入教師設定的教學情景中,幼兒思維活躍,能主動提出問題,敢於發表不同意見,有獨立見解,將教學引入最佳共振點。這些觀摩課幼兒參與度高,幼兒能隨機應變,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把握的很好,教師的情緒積極高昂,教態笑容可掬,和藹可親,融入孩子們的活動中,跟觀摩者留下了好的印象,這是教師上課成功的重要因素。

經過這次學習,確實對教學敲響了警鐘,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好的課,怎樣進行有效的教學,這樣實現教學的最佳效果,比如:一個上課提問的關鍵在哪裏?上課時我總喜歡一種形式去提問,然而導致孩子們聽起來特乏味。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教學中的設計問題要緊扣着活動目標,由間到繁,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成功的教學活動,是千思萬慮地磨出來的,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可是我在教學中並沒有去好好的去思考,反思,考慮的也不全面,導致我在教學上的失敗,可想而之着思和慮是很關鍵的,教學前的反思——邊預設邊反思,教育活動才更優質;教學中的反思,邊教學邊反思,教育活動纔會更有活力;教學後的反思,重視教學後的反思 教學活動質量纔會不斷的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纔能有效提升。

俗語說:“要讓孩子有半桶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現在我感覺這個說法對一名現代的幼兒教師來說是不行的,“要讓孩子有半桶水,老師必須有三桶或是更多桶的水”。現在的幼兒教育正處在百家爭叫的階段,各家都在探索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新的教育理念。面對現代的要求,一名幼兒教師不僅只是會彈、唱、跳、畫,更重要的是要有探索、發現、學習、進取的好品質。一名幼兒教師不僅只是會講講故事,會說說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出讓孩子感愛好的話題、有探索意義的內容、能激發參與的方法、可以引發學習欲看的過程等等。因此,我以爲作爲一名現代的幼兒教師,首先本身就是一名探索發現學習者。

通過這次觀摩,我清楚的認識到孩子的潛能是需要真正瞭解他們需要的老師所挖掘的老師和孩子之間的平衡發展是需要他們的共同努力才能達成。老師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開啓了孩子的成長之門,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有老師的細心努力的培養。我會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用我學到的東西,更好的去關愛孩子,聽他們的心聲,從而教授他們更多的知識,讓他們在未來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點心得,當然還有待於自己的提高,相信以後我會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使自己得到不斷進步。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5

今天天氣很好,連帶着我們的心情也飛揚了起來。踏着一路的歌聲,我們來到了xx中學。

“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用愛心培養習慣”“少年笑,中國笑”“我笑了,你笑了,他笑了,世界就笑了”“每一個笑臉,都是一朵幸福的花兒”……這個學校在用這樣詩化的語言,溫暖着我們的眼睛,我們的心靈。融融春意,瞬時包圍了我們。

“至德、至善、至仁……”彷彿這裏的一切都是真善美的化身。每隻鳥、每朵花、每棵草、每片葉,甚至每一粒塵埃都在向你訴說,在這裏共同生活、學習的孩子們,我們應該要懂得胸懷同一個世界——地球;學會服務同一個種族——人類;努力追求同一種學問——愛心。一回首、一擡頭,都會有一個美麗的句子在撥動你的心絃,讓你覺得,知性是一種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在自由幸福地成長,可以自由地在操場上馳騁踢球;可以自由地在農田裏育苗種菜;可以自由地在綠草間放飛鴿子;可以自由地在天文站仰望星空……還有什麼比在這裏學習、生活更幸福的'呢?

因爲需要,所以學習,這樣才能感受到幸福。爲着這裏的溫暖,爲着這裏的知性,爲着這裏的自由,今天我很幸福。以後我也要學會更多地愛別人,同時也被別人愛,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幸福!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學習體會:

這次學習內容共有兩部分:首先聽取了來自廣州天河區華陽國小特級教師何建芬老師的專題講座;其次是何老師和清新縣第一國小的一位老師的同課異構《少年閏土》。無論是講座還是課堂風采,都讓我受益頗多,學到了更多教學中切切實實能用到的知識和理論。

一、專題報告

何老師針對當前國小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做了深刻透徹的分析,講話的主題是:從“以學定教,無爲而爲”。

1、無爲在形。

作爲教師,要設身處地爲學生着想,摒棄死板的教學模式,而要以興趣爲突破口,選擇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給學生帶來最需要的學習形式,讓孩子們不但要學,而且要愛學甚至是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還怕學生的成績不好嗎?所以作爲教師,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調動孩子的“胃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成就學生最好的學習狀態。

2、有爲於心。

學習語文不能僅僅只是學會書本知識而已,而要增加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要做到“大語文,大閱讀,大學習。”平時要注意知識的積累和沉澱,把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落到實處,並且要求學生會學以致用,要“能讀進去,說出來,寫下來,做出來”,尋求學生學習力的持續發展。

3、生本,全面發展學生。

何老師講述了陶行知老先生關於“餵雞”的一次演講。當用手拿着小雞的頭,餵它吃米時,小雞的反應是把頭縮成一團,堅決不吃;而當人走開,籠子裏只有小雞和米粒時,它卻吃得津津有味。所以,面對學生,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我們要鼓勵學生“自己吃”,要有一種學習的自覺性,教育孩子學習不是任務。教師要時時處處多用賞識教育,鼓勵孩子學習。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不是“帽子”,而是“雨傘”,爲自己的以後提供方便。

4、教材,合理科學整合。

教師要以學定教,合理地科學整合,並適時開展學情調查,進行單元目標設定,要鼓勵學生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學習課文要先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要做到:一讀作整本通讀;二讀作單元導讀;三讀要精講和略講相結合。

5、充分還給學生。

作爲教書育人的我們,要未雨綢繆,做到起點上的終點考慮。不能急於求成,心中要有明確的目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要會換角度思考,給學生最急需的,課堂教學要從實際出發,對於學生來說,老師的“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更受歡迎。此外,還要自主合作,習得生成。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和考慮的空間,鼓勵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善於思考的能力,培養他們互助合作的精神,懂得分享。一節成功的課堂,要始終圍繞目標層層展開,鼓勵學生全員參與,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點和難點,並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反饋和小結,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要貫穿始終,讓學生做到積極、樂觀、善思、會學。

6、信念上的用心堅守。

何老師指出,教學上如果我們亦步亦趨,只會漸行漸遠。我們一線教師,要堅守課堂教學的主流價值觀。課堂教學中最根本、最綠色、最重要的是學生自主的有意義的學習。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善於啓發和引導,課堂上教師不能一言堂,而要有學習者的自主參與。要構建學大於教的課堂模式,腳踏實地地落實學生的各項能力訓練。何老師的講話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實在”兩個字的分量,如果我們能努力做到,實屬不易。

二、同課異構

張老師的課思路清晰,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較緊湊。能抓住關鍵詞句來分析理解課文內容,主要抓住少年閏土的外貌、動作、語言、年齡等方面來剖析人物形象,尤其是注重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注重了學生預習、自己翻查資料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何建芬老師的課堂上最大的亮點就是:賞識教育貫穿課堂。她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課文第一段回憶少年閏土的美麗畫面,何老師採用個讀、默讀、同桌讀、小組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加深了孩子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習少年閏土的四件小事時,她打破了一貫的老師講、學生配合的教學模式。而是採用老師啓發,孩子自己去讀,去品,去思,然後完全由學生板書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整個課堂上處處能聽到何老師激情洋溢的表揚聲,處處可見到孩子們臉上的成功的喜悅之情。相信,做她的學生會很有成就感。

雖這次學習時間只有半天,但何老師的講話卻如明燈,爲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我會朝着時效性的語文課堂教學不斷努力,力爭取得更大進步!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7

11月24日下午,我們一行十二人赴通州中學,參加該校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基於師生髮展的共生文化研究”活動下的課堂教學研討,我們八個學科共聽了近二十節課,參與了學校組織的評課活動,感觸都很深。

一、總體感受:

1、校園整潔、大氣、深遠,教室佈置簡潔、科學(尤其是黑板,採用兩塊可滑動黑板,半面投放大屏,既簡約也合理)。

2、學生待人禮貌,遇到外校老師主動打招呼,在學校活動有序、守紀,課堂動腦、動手、動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頻繁而不凌亂,氣氛十分活躍、和諧。

3、老師備課充分,選題精當,板書工整、語言規範、教態自然有親和力,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髮言,耐心傾聽學生觀點,體現以人爲本,和諧互動。

二、具體學科

語文學科:幾節課都與文學欣賞有關,老師所選素材意境優美,匠心獨具,可見教育功力不凡,課堂配樂精準,讓人如沐春光,師生如置仙境,聆聽天簌之音,而教者的每一個問題如銀瓶乍破,思維突現,令人耳目一新,師生與天地共和諧。

數學學科:高三複習課,全課選題,變式一氣呵成,場景不變,但高潮迭起,由淺入深,以小見大,題目的主元素不變,省去了學生不斷讀題時間,增大了課堂容量,而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不斷變化,深化了主題,凸顯了思想和方法,不斷歸納總結,提煉和昇華整個課堂,思維之火花頻發,體現了激情課堂。

物化學科:精心備課,知識點梳理細緻,教學內容歸納分類、逐次深入,層層推進,如一幅油畫漸次打開,使人慾罷不能,先做後評,學生講解,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

英語學科:課堂靈動,師生之間充分體現民主與平等,師生、生生之間相互激活、相互包容、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和諧共生。

政史地學科:倡導自學,一切以學生爲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給每個同學自我展示的平臺,崇尚學術爭鳴,注意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提倡知識與現實的結合,注重學以致用,強調課堂檢測,既提升了學生能力,又實現了知識的掌握,充分實現了發展學生能力與提高應試(學業考試)水平雙贏。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市-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

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知道學生學習,將“漁”的能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形成能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在劉朱剛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爲突出。劉朱剛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面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着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着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顧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劉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非常突出,自己扮演着主導角色,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爲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己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己一定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8

王校長上課時用的每一張PPT上都寫着這兩句話,這是他的辦學理念。在短暫的接觸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他是這一理念的忠實踐行者。

我們和王校長素不相識,僅僅是因爲組內有個別老師聽過他的課,寫過聽後感,王老師卻熱情的接待了我們,還親自打電話促成了本次學習活動的成行。他的愛心,讓我們覺得我們很重要,讓我們心生感激。

課堂上,他就像個鄰家大哥哥,用他的愛心關注着每個學生,讓學生覺得自己很重要。他可以耐心的等待某個學生遲疑的斷斷續續的說出自己的答案;他可以爲學生創造一次次機遇和奇蹟:有個學生選了“越長大越自信”這個題目卻支支吾吾的,他會說:我覺得你應該把紙拿起來,把頭擡起來……;有個學生選了“越長大越膽大”這個題目卻說不出膽大的'表現,他會說:你現在膽大嗎?你能不能站到(講臺)上面跟大家說?學生站上去了,他又說:你能不能朝大家揮揮手?學生揮手了,大家都笑了,他也笑了。他告訴學生:有時生活中的小細節就是作文中的好素材。王老師的課堂就是這樣輕鬆又幽默,智慧又溫情。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9

首先很感謝我們的園長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這次學習使我收穫了很多知識。這次學到的東西對我今後的工作很有借鑑的用處。而且外出聽課是我們學習的最佳機會,更是我們教師成長的捷徑,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

3月24號的早上我懷着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出發去廣州看課學習。聽到要到廣州海軍兵種指揮學院裏看應彩雲老師上課時我更開心,因爲一直都聽說應彩雲老師上課非常精彩,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親自看應彩雲老師上課了。

第一個活動是看應彩雲老師上的大班繪本活動《天生一對》。這本書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教育意義,應老師把這個故事講述得很有味道。而且應老師在講故事前還讓幼兒先了解什麼叫一對,由淺到深讓孩子層層遞進。應老師很懂得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記得應老師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看着4張不同的圖片幫它們配對。僅僅是這4張不同的圖片孩子們可以幫它們配成很多不同的一對還能說出自己配對的理由。應老師把故事分成兩部分來講述,講完上部分故事後應老師會設計一個環節讓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體驗故事裏般配。孩子在遊戲裏不但可以找到和自己般配的一對而且還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老師再把故事講完時想不到還有一位孩子會被感動到想哭的樣子,故事講完後應老師還會抓住孩子的心理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不但在幼兒園能找到自己般配的人在家裏也有和自己般配的人,每個人都有和自己般配的人。

第二個活動也是應老師的,大班音樂活動超級歌會。這節音樂活動應老師引導孩子創編歌詞,還把孩子們創編的歌詞連在一起創作成一首歌曲。在這活動中令我最深刻的是超級歌會比賽,應老師在孩子比賽時激起了他們的比賽意識。每組孩子都想唱歌曲最快的節奏。

應老師教學風格非常讓我們歎服,教學時語言簡潔卻把握到位,乾脆利索、不拖泥帶水。

下午是由王建雲老師的講座:幼兒大型活動組織與策劃。聽了這次的講座以後我們幼兒園搞大型活動時有一定的啓發。王建雲老師講到大班畢業晚會的大型活動時讓我學到了很多策略,學到怎樣自制衣服、利用課間十分鐘練習基本功、利用表演區練習表演時的笑容等。

這次聽課,我們每位老師都是滿載而歸,並且收穫是豐厚的。聽得每一節課真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各位老師設計的活動各有所長,各有特點。他們的教育機智,駕馭課堂的能力等很多方面都非常值的我們學習。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這次學習內容共有兩部分:首先聽取了來自廣州天河區華陽國小特級教師何建芬老師的專題講座;其次是何老師和清新縣第一國小的一位老師的同課異構《少年閏土》。無論是講座還是課堂風采,都讓我受益頗多,學到了更多教學中切切實實能用到的知識和理論。

一、專題報告

何老師針對當前國小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做了深刻透徹的分析,講話的主題是:從“以學定教,無爲而爲”。

1、無爲在形。

作爲教師,要設身處地爲學生着想,摒棄死板的教學模式,而要以興趣爲突破口,選擇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給學生帶來最需要的學習形式,讓孩子們不但要學,而且要愛學甚至是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還怕學生的成績不好嗎?所以作爲教師,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調動孩子的“胃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成就學生最好的學習狀態。

2、有爲於心。

學習語文不能僅僅只是學會書本知識而已,而要增加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要做到“大語文,大閱讀,大學習。”平時要注意知識的積累和沉澱,把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落到實處,並且要求學生會學以致用,要“能讀進去,說出來,寫下來,做出來”,尋求學生學習力的持續發展。

3、生本,全面發展學生。

何老師講述了陶行知老先生關於“餵雞”的一次演講。當用手拿着小雞的頭,餵它吃米時,小雞的反應是把頭縮成一團,堅決不吃;而當人走開,籠子裏只有小雞和米粒時,它卻吃得津津有味。所以,面對學生,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我們要鼓勵學生“自己吃”,要有一種學習的自覺性,教育孩子學習不是任務。教師要時時處處多用賞識教育,鼓勵孩子學習。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不是“帽子”,而是“雨傘”,爲自己的以後提供方便。

4、教材,合理科學整合。

教師要以學定教,合理地科學整合,並適時開展學情調查,進行單元目標設定,要鼓勵學生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學習課文要先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要做到:一讀作整本通讀;二讀作單元導讀;三讀要精講和略講相結合。

5、充分還給學生。

作爲教書育人的我們,要未雨綢繆,做到起點上的終點考慮。不能急於求成,心中要有明確的目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要會換角度思考,給學生最急需的,課堂教學要從實際出發,對於學生來說,老師的“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更受歡迎。此外,還要自主合作,習得生成。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和考慮的空間,鼓勵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善於思考的能力,培養他們互助合作的精神,懂得分享。一節成功的課堂,要始終圍繞目標層層展開,鼓勵學生全員參與,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點和難點,並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反饋和小結,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要貫穿始終,讓學生做到積極、樂觀、善思、會學。

6、信念上的用心堅守。

何老師指出,教學上如果我們亦步亦趨,只會漸行漸遠。我們一線教師,要堅守課堂教學的主流價值觀。課堂教學中最根本、最綠色、最重要的是學生自主的有意義的學習。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善於啓發和引導,課堂上教師不能一言堂,而要有學習者的自主參與。要構建學大於教的課堂模式,腳踏實地地落實學生的各項能力訓練。何老師的講話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實在”兩個字的分量,如果我們能努力做到,實屬不易。

二、同課異構

張老師的課思路清晰,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較緊湊。能抓住關鍵詞句來分析理解課文內容,主要抓住少年閏土的外貌、動作、語言、年齡等方面來剖析人物形象,尤其是注重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注重了學生預習、自己翻查資料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何建芬老師的課堂上最大的亮點就是:賞識教育貫穿課堂。她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課文第一段回憶少年閏土的美麗畫面,何老師採用個讀、默讀、同桌讀、小組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加深了孩子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習少年閏土的四件小事時,她打破了一貫的老師講、學生配合的教學模式。而是採用老師啓發,孩子自己去讀,去品,去思,然後完全由學生板書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整個課堂上處處能聽到何老師激情洋溢的表揚聲,處處可見到孩子們臉上的成功的喜悅之情。相信,做她的學生會很有成就感。

雖這次學習時間只有半天,但何老師的講話卻如明燈,爲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我會朝着時效性的語文課堂教學不斷努力,力爭取得更大進步!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X月X—XX日,我有幸參加了湖北省特殊教育學校(培智教育)“啓智杯”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展評活動,觀摩了19節來自全省的精彩語文課堂教學,及最後的專家點評,

此次聽課收穫很大,受益匪淺,每一節課都有亮點,都讓我耳目一新,豁然開朗。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各位語文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不足。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樸實大氣的課堂

每位講課的教師沒有刻意追求語言的華麗、課件的精美,更沒有擺那些好看而不實用的花架子。他們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呈現在聽課教師面前的是真實的、常態下的課。沒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東西,讓人感覺自然、親切,讓我們真正體會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第二、教學課件製作簡潔實用

本次參加賽課的教師所製作的課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燈片製作的,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簡潔而實用,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第三、精心獨到的課堂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位老師的課,都設計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分層合理得當。課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朗讀的指導,訓練

語文教學重視學生的讀。多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來感悟。每位教師的授課,都特別強調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訓練。讀的形式多種多樣,範讀、集體讀,指名讀、小組讀。而且,還注重讓學生通過讀去充分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深刻含義,學生讀的感情不到位,感情不充沛,教師先讓學生起來評價,並幫助同學讀好。有些地方學生實在讀不好,教師再做最後指導。

第五、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語文教師教學方法的與衆不同,我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都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每位教師都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之處都體現了匠心獨到之處。我將以這次觀摩課爲契機對自己嚴格要求,從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點一點的進步,一點一點的學習,努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蘇州吳江市震澤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

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知道學生學習,將“漁”的能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形成能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在劉朱剛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爲突出。劉朱剛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面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着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着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顧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劉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現就這次學習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收穫

1、出去聽課比在學校閉門造車受益要快要多,要來得直接。

2、真實——課堂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在我們的觀摩課教學中我總是覺得雕琢,事先準備的痕跡太過濃重,我自己的體會就比較深刻,當然我所說的並不是不備課一點準備都沒有,而是不應該把每一句話每一個答案都要事先給學生灌輸,害怕再作課中出現紕漏,我以前確實就有過這樣的顧慮,因此當一節課在我不停的灌輸給學生,然後在作課時,就覺得我的每一句話,學生的每一個答案都是準備好預設好的,而不是適時生成的,雖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節看似完整的課堂教學,其實卻缺少了真實性,多了幾分虛假。聽了兩位教師的課後,我覺得在教學中他們做到了真實的教學,首先教師爲學生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暴露思維的真實,例如六年級的那節課,在他的教學中沒有一種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維的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即時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樣,讓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跡,很真實。其次,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凸顯個性的真實,

3、情境——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有效的手段

我記得朱樂平老師說過教學情境的設置應注重來自於生活,並不是每一節課都要設置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情境,而是儘量貼近於生活,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便於思考操作,同時也能在生活中加以應用。特別是像我們學校的學生更要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因爲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解決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創設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學中多觀察,多思考,多操作。

4、三維目標的整合——課堂教學的.更高要求我們的教育觀點從最開始的注重教書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到提倡育人的重要性,我們的觀念都有了逐級的改變,那麼現在課改又提出了“三維目標的整合”,所謂的“三維目標”就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道德與價值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儘量做到這三個目標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尋之無跡”,如在三年級數學課的教學中,她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到了,不同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評定都會有不同的結果和答案,那麼做人就是這樣我們不應該以一種標準去看待我們周邊的人、事,我們要從多角度去思考一個問題,所以這節課就是在這樣的看似在作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學習知識,提高了學生分析判斷事物的能力,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到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5、亮點——讓課堂教學生輝的裝飾品

能讓聽者有暢所欲言的慾望的課就是一節好課,能夠讓聽者回去就可借鑑操作的也是一節好課,我覺得一節好課並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個亮點,能夠引起大家共鳴,我覺得都是好課,其實那位六年級老師的課並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麼好,而且在我們學校應用起來未必就很實用,但是在他練習的設計中,他採用了層層遞進、小組合作,並讓學生進行質疑,我感到了教學的效果非常好,這就是一個亮點,使這節課生輝。

6、教師素質之高,學生習慣之好。是我們該思考如何去做。

二、自我反思

總之,聽了兩位教師的課,看了氣勢宏偉的廣播操,我充分認識每一次外出學習對於我都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多看書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11月29日赴南師附小聽了兩節優秀的數學課,這兩節課給了我深刻的啓發。使我更清楚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也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聽了熊老師和黃老師的課後,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第一節課是熊老師的三年級周長課。她那甜美而動聽的`聲音將周長這節課講的栩栩如生。周長這節課熊老師並沒有用三年級學生授課,而是二年級學生。二年級學生學三年級內容,本身就是有難度的。可是熊老師在課中用情感開啓了學生的思維。她那組織學生,調動學生的能力非常強,整節課以學生爲中心,學生自己去理解什麼是周長,自己嘗試去求一個圖形的周長。實際去操作,充分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整節課生動有趣,學生樂學、樂聽、樂做。使得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了本節課內容。

第二節課是黃老師的四年級“確定位置”。這節課主要讓學生先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討論,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從自己發現的問題中探究數對的寫法,教師只是指導者。課中設計遊戲,使得整節課生動有趣,更加活躍。

這兩位老師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兩位老師的數學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繫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脫離軌道,沒有脫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

這兩節課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語言精煉、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十分值的我們學習、在思想教育方面,這些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學生及教師。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通過這次聽課,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深刻思考,去發現和改正自己多方面的不足之處。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學習多方面知識,努力使自己成爲優秀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先進經驗。

2、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聽課中的一點體會和心得,我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努力的去鑽研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得到長足的發展。

幼兒園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本次學習,名稱是“xx市教育局?現代教學創新與實踐?高中英語名教師高級研修班”,市教科所的x老師領隊。總共50人蔘加了本次學習班。在簡短的開學典禮上,首先講話的是華東師大教育科學學院的陳曉峯主任,其次是xx市教科所的領隊老師——虹老師。

本次學習總共聽了17位教授、博導和教研員的講座報告。每天早上8:30開始上課,11:30下課。下午從兩點開始,到5:30結束。專家們的講座,內容廣泛,有跟英語課改有關的內容,也有跟心理健康、有效教學、教學策略、科研能力等有關的內容。英語教學部分我已經粗略地在英語組的組會上傳達。下面我主要跟大家談一談一些英語教學之外的總體體會。

體會之一:教師要轉變角色,讓自己成爲新課程下的反思型教師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系的呂良環教授認爲,在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已經變化。她認爲,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應該是:

1、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新課改下的知識傳授者。

2、教師成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3、教師成爲研究者。

她認爲,教師作爲知識傳授者,角色已有如下變化:

1、知識傳授者依然是新課改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師唯一的或常規的角色。

2、教師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同樣,教師應該成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具體表現在:

1、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元認知能力。

3、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許,我們會問,什麼是“元認知能力”?

還有,教師還要成爲研究者。也就是說,每一位老師都有能力、並且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提出改進意見。

體會之二:教材要“二次開發”,要基於教材,超越教材。

俞紅珍教授認爲,目前教師有兩種教材觀:一種叫“聖經式”的教材觀,另一種叫“材料式”的教材觀。她認爲,這兩種教材觀分別代表了傳統教學和新課程教學,其中孰優孰劣是顯而易見的。她認爲,“材料式”的教材觀更注重服務意識,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更注重過程導向,更靈活,更有助於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

俞教授認爲,通過教材“二次開發”,能達到這樣幾個目的:

1、適應情景,促進教材個性化;

2、彌補教材的內在缺失;

3、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俞教授認爲,教師的基本立場有兩點:

1、“基於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珍視教材的價值;從教材出發,瞭解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2、“超越教材”:拓寬教材的外延,凸顯教材的功能。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教學情景具有獨特性和動態性。

新課程倡導教師創造性地和個性化地運用教材,賦予教師“二次開發”的權利,拓展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和空間,也使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師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意味着教師不再是外部課程的被動消費者,而是積極的開發者。它要求教師擺脫對教材的過分依賴和崇拜,積極、自主、合理地選用和開發教學資源,應對教學情景中的種種不確定性。教師不僅要具備課程意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不能僅停留於觀念層面,而且也應該存在於教師的實踐生活。教師通過教材的“二次開發”過程,不斷豐富着自己的課程知識,創造着新的課程經驗,成爲自己專業生活的主人。

體會之三:教學設計應以問題爲基礎

華東師大心理學院的龐維國教授認爲:教學設計應該以問題爲基礎。因爲基於問題的教學具有這樣的一些特徵,就是:學習是以學生爲中心的;同時,學習發生在小組中;教師是學習的輔助者或引導者;通過真實的問題,學生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學生還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新信息,又通過分析和解決有代表性的問題獲得學習能力。

龐教授認爲,問題的功能設計有大致有五種,分別是:

1、用於引發學習興趣的問題(problem—initiated learning);

2、用於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的問題(Problem—assisted learning);

3、用於檢驗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的問題(Problem—solving learning)

4、引導遷移、應用的問題(task—based learning);

5、用於激發生成、創新的問題(problem—based discovery learning)。

他認爲,基於問題的教學過程必須體現出這五個方面的特點:

1)真實的問題情境;

2)學生的自主探究;

3)合作討論;

4)教師點撥;

5)技能的應用。

他認爲,基於問題的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產出創造性的思維成果;活躍課堂氣氛。

龐教授認爲,目前我們的學生雖然雙基牢固,但探究問題的能力弱,創新思維能力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這跟我們沒有基於問題基礎的教學設計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體會之四:要真正讓家常課“有效”起來

李政濤教授認爲,一定要盡力把我們的課上成家常課。他說:公開課相當於宴會大餐,而家常課則是家常菜,宴會大餐我們偶爾吃一頓還行,吃多了就會生病,還是吃家常菜的好。公開課雖最能錘鍊人,但家常課最養人。家常課是最真實的課,雖有缺撼,但有發展的空間。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在成長,學生也在成長,那麼課堂就有效了。李政濤教授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做到:

(一)抓住一個關鍵字:“實”

李教授認爲,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可供參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實”:紮實、充實、豐實、平實和真實。

1、“紮實”——一堂好課應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對於學生來說,至少要學到東西,再進一步鍛鍊能力,進而發展到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紮實的課,不是圖熱鬧的課。

2、“充實”——一堂好課應是一堂有效率的課。一是看對全班多少學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課,才稱得上是充實的課,有內容的課。

3、“豐實” ——一堂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