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學習心得(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1W

中華古詩文學習心得 篇1

從北京出差回來,書已經寄到了,是新世界出版社的《中國古詩》(第九冊),是這套“幼兒啓蒙叢書”中的一本。拿到書,先粗略感受一下,書的質地很好,製作精良。

中華古詩文學習心得(通用3篇)

這本《中國古詩》如封面所示,包括四個部分:神童詩詞、詩經、唐詩和宋詞。在每一部分開始,有一個相關的“古書上的故事”。在神童詩詞這部分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宋代王安石寫的《傷仲永》,那句“泯然衆人矣,”是多麼的記憶深刻。如今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聽,他一樣很喜歡。之後的《乞巧》、《詠鵝》、《送兄》、《秋詞》《登樓》《梔子花》和《牧童》,都是古代神童的傑作,短短數語,朗朗上口,配上精美的圖片,孩子很喜歡。

書的第二部分是《詩經》,詩經是多麼遙遠的作品,我自己讀的很少,除了當年課本上的,其他知之甚少,如今,跟着孩子一起讀詩經、學詩經,發現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至少孩子還是很容易理解,很容易上口的。

唐詩是書的第三部分,這本書選取的唐詩有《鳥鳴澗》、《春曉》、《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回鄉偶書》、《憫農》和《絕句》,都是大家非常熟悉,且對於孩子來講容易理解的代表作,加之我的孩子正讀國小一年級,學校裏也有背唐詩的要求,其中有些都已經背過了,孩子很是自豪,很願意學習。

宋詞是書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宋詞相對唐詩,會比較難一些。而本書中選取了蘇軾的《浣溪沙》、辛棄疾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李清照《如夢令》、歐陽修的《採桑子》、辛棄疾的《清平樂 村居》、劉克莊的《卜算子》和無名氏的《柘枝引》,都是寫實的,多是描寫自然風光的,而且相對簡潔,諾諾喜歡。

這本《中國古詩》,作爲幼兒啓蒙叢書,是一本不錯的書,除了製作精良外,書中所選取的內容比較適合孩子的身心特點,易學、朗朗上口。

中華古詩文學習心得 篇2

一、初讀詩文,略知大意,學習生字詞

在低年級的學生中,知識面窄、語言貧乏,認識的字也不多。所以當務之急是解決障礙。當引出了課題之後,就要引出課文的生字。引出生字可以直接帶出,也可以提問題引出。例如:“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這首古詩,你們會讀嗎?”“會”這樣學生就可以帶着問題自覺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這首詩了。讀完後找出生字詞,接着引導學生自己去找出不會讀的字詞。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從來都不急着去回答,先問學生有誰知道答案,讓會的學生來解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全班學生都不會的情況下,我才說:“你們想認識它們嗎?”隨着學生的一個“想”字,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到一個高潮。從而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快樂。

二、精讀課文,瞭解詩意

熟讀古詩後,就要了解這首詩的意思,在語文課本中,都會把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詞翻譯出來。這時,我就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或個人發言的方法,一字一句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自己在旁適當點撥。有時,我還鼓勵學生自己去翻找工具書,然後,在課堂上彙報,這樣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三、研讀詩文,體會情感

古詩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去聯想去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先讓學生理解了詩意,知道作者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這樣我叫學生閉上眼睛,老師幫助學生創造一個獨自在家的情景:“今天,你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現在你一個人在家,外面黑黑的,四周靜悄悄的……”“這時你的心情怎樣?最想的是誰?”“你在家都那麼的孤獨,特想你的爸爸媽媽,那你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詩人獨自一人在他鄉,看着家鄉的月亮卻不能回家的心情是如何?會想誰呢?”學生會脫口而出:“孤獨,想家,想家裏的人。”這樣就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四、課外拓展的延伸

課外拓展的延伸是培養髮散性思維和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來理解詩句以及發現美,表達美。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的家鄉是怎樣過重陽節的?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從而引出要珍惜家人和朋友以及尊敬老人。“那我們平時要怎樣做呢?”這一個問題進一步深入教育。從而達到最終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總之,我們只有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採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優秀的人文文化。

中華古詩文學習心得 篇3

經典古詩文作爲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多年來我校一直將“經典誦讀活動”傳承、繼續、並將之發揚廣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績

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活躍思維,陶冶情操,傳承並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促進學校人文化發展,提高辦學品位和辦學特色。

與日常教學相結合。、除安排的校本課外,每週四下午課外活動(單週誦讀、雙週寫字),各班按照不同學段的內容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師生集體共讀經典,共賞美文,共寫佳句,進行經典吟誦、演講,分組背、個別背、接龍背、默背、書寫比賽等學習遊戲活動,爲經典誦讀拓展更寬的道路。

與學校養成教育活動相結合。開展“人人讀經典、做謙謙君子”活動,利用語文課前2分鐘時間,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並提倡制定恰當的周背誦量,力求達到這個小目標。語文老師每天要與學生共同進行誦讀活動。每節語文課前準備2分鐘,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生全員參與。每班可選一名普通話及朗誦較好的學生做帶讀的小老師。每週末語文教師將本週所吟誦的古詩文進行簡單的講解賞析,或進行誦讀指導。

與班隊活動相結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兩節班隊課作爲經典誦讀活動課,將本月所吟誦的古詩文全面複習,或在班級內舉行吟誦表演。舉行古詩文默寫或經典文化手抄報、書畫展覽、凡人凡言徵集等活動。

與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開闢誦讀窗口,學校櫥窗每週推薦一首古詩,供學生誦讀賞析,感悟。在每次校園廣播中必吟誦至少一首古詩詞。

與親子活動相結合。鼓勵、倡導學生家長參與經典誦讀,督促學生每天回家進行10分鐘經典誦讀活動。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讀,積極營造濃厚的家庭誦讀氛圍。

注重校內向校外延伸,激勵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不增加負擔,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優秀詩文朗誦會”、“誦讀小小擂臺賽”、“讀書大王”等評選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