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92K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裏,我那裏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裏我們那裏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藥雄黃浸泡在酒瓶裏,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爲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爲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糉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糉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精選17篇)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裏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糉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糉.因爲她們那裏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糉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糉子,就去超市裏買了幾個糉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糉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糉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糉子,做爲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即將來臨,我抱着萬分期待的心情等待着……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糉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4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糉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糉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糉子,都會在這個糉香的季節紛紛涌現。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可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

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糉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驅逐。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城池。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城池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gu)羅江中。

我不禁讚歎起屈原爲國悲嘆的情感,對他有着深深的敬意。爲國悲傷的感情是我們能比的嗎?我順手拿起一個糉子,繼續向下看: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爲國捐軀,將端午節的意義改變,和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的行動證明了屈原的愛國。我看了看身旁的糉子,不禁讚歎起屈原的品行,爲了使屈原的屍體免受傷害竟如此行動,可見屈原的品行,我下次也要去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5

六月的天空是湛藍深遠的,六月的小夥伴是活潑開朗的,六月是炎熱的。端五節坐着龍舟,脖子上掛着香包,頭上扎着艾葉辮子,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向我們駛來。

端午節的前夕,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吃糉子可是端午節習俗裏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包的糉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裏買的沒什麼兩樣。新鮮的糉葉,大盆用醬油調好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糉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着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糉葉的尾巴,把糉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見媽媽麻利地包糉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別看我說說簡單,做起來難多了。我包的糉子一會兒“喂”得太多了,糯米都從糉葉縫裏“逃”出來;一會兒“喂”太少了,還沒“吃”飽;一會兒糉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的,糉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乾脆不幹了。媽媽見了,鼓舞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我們一步步來,總有一次會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媽媽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連三地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鑽進我的鼻孔,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拿出一個糉子,解開繩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糉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6

又到一年端午時,記憶裏故鄉手工糉的清香尚在,龍舟競渡的吶喊聲還在迴響,然而一切似模糊的剪影。尤其在城市裏,端午民俗活動漸行漸遠,端午文化味越來越淡。不少大踏步邁向明天的人們,無意關注端午的真容和真意。

端午的記憶有人不再拾起,有人卻從未走近。端午節前夕,一位專家關於端午節的倡議在網絡上引發關注。這位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譬如端午節這天,發短信不應互祝“端午快樂”,但可以說:“端午安康。”

一個詞彙的變換,許多人也許不願如此較真。可端午的起源是什麼,與其他節日的區別在哪裏,應該怎樣過,卻越來越鮮有人深究。只看到流水線上的糉子品種越來越多,推銷力度越來越大,端午節似乎淪爲一個“舌尖上的節日”、一場商業的盛宴。

傳統節日作爲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人們常常說,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從何而來?應該說傳統節日文化的普及與傳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令人欣慰的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有人遺忘的同時,仍有人在堅守。近年來每逢端午,包糉子、龍舟賽、端午詩會等傳統特色活動都會在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上演。與秭歸一樣,不少地方今年也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一節日。屈原心憂家國、情牽百姓、清正高潔,影響着一代代國人。人們在重溫屈原的愛國情懷中培育愛國精神,在弘揚先賢的愛國情操中樹立遠大理想。

傳統節日能否延續,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在人們心中產生情感共鳴。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端午文化也以互聯網+的方式呈現。有關端午節起源、風俗、詩詞欣賞的漫畫、圖解、趣味遊戲,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了解端午知識,體味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節日的形式支撐就應該這樣與人們的生活相契合。

弘揚傳統文化,要系統梳理傳統節日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父母可以有意識地以傳統節日爲契機進行親子教育;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課程加強學生傳統節日文化素養;社會上則加大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如此綜合運用大衆傳播、羣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傳統節日文化魅力,方可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年以後人們回望時,那片精神的棲息地纔不會消失。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7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吃糉子、包糉子,看賽龍舟。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包糉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鬥地主。

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裏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糉子,比誰包的糉子又好又快,又精緻,只有做到這三好,纔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糉葉清洗乾淨,洗過了糉葉,然後再將糯米清洗,洗乾淨了以後,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糉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後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後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後將多餘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紮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包着愛心糉。 

終於,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孩子,比賽的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着冷靜的人,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裏,令我受益匪淺。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產生了衆多節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

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糉子等習俗,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直到現在,端午節仍是中華民族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呢!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8

轉眼間,又一個端午節來臨了。每當想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那位值得讓人紀念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愛國主義寫成了一首又一首詩,直到後來國家滅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爲國投江自殺。這感人事蹟感動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他們爲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建立了這個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裏,人們要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戴香囊。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媽媽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鄉建湖,這裏的人們也都這樣。端午節前夕,就包好了糉子,插好了艾葉,戴好了香囊。灑黃酒,驅害蟲,把房裏打掃得乾乾淨淨,喜氣洋洋地迎來端午節。

端午節時,我最愛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氣可香啦!讓人聞着心曠神怡。我也愛吃糉子,特別是那甜絲絲的蜜棗糉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糉子讓人吃了讚不絕口。

知識淵博的爸爸對我說,端午也叫端陽、重五劃龍舟當時是爲了打撈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投糉子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聽了,才明白爲什麼要賽龍舟、投糉子了。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9

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樂從英雄河道上舉行龍舟賽。

今天,這裏陽光明媚,把水照得銀光閃閃。這時一羣羣觀衆爭先恐後地來到觀衆臺上,不一會兒,觀衆臺上就擠滿人了。觀衆臺的上面還掛着一條橫幅,上面寫着“龍舟邀請賽”幾個醒目的大字。橫幅的上面插着五顏六色的彩旗,旗幟正迎風飄揚。彩旗的下面掛着一個個紅紅的燈籠,真是熱鬧極了!

“呯”的一聲炮響,放龍了!在等候區等候已久的選手們用力揮動船槳,幾百條龍舟齊頭並進,霎時間全都離開起點。遠遠望去,龍舟就像一支支射出去的箭。

龍舟開始向觀衆席這邊划來了。這時“團億傢俱城”隊和“龍威傢俱”隊兩條龍舟把所有的龍舟都甩在了後面。這兩條龍舟實力非常接近,激戰了三百多米都不分勝負。“龍威傢俱”龍舟隊的運動員有的張大了嘴巴,猛吸氣向前劃,有的漲紅了臉,好像在說:“勝利是屬於我們的!”。“團億傢俱城”龍舟隊上的鼓手在用力地敲打着鼓,這鼓聲的節奏把在奮力向前劃的選手們調整得整齊而有力,濺起來的水打在選手的身上,都分不清是河水還是汗水了。同時,觀衆們也熱烈地叫着:“加油!加油!……”現場氣氛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要到終點了!選手們集中自己所有的`力氣向終點衝刺!觀衆們的加油聲也越來越響!就在衝過“龍門”的時候,“團億傢俱城”龍舟隊率先衝線了!緊接着“龍威傢俱”龍舟隊也衝線了。“耶!耶!”觀衆們傳來一片片歡呼聲。

啊!真是場激烈的龍舟賽啊!看來,我以後也要多多關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龍舟賽。

端午節感受作文600字 篇3

端午節,一個多麼好聽的名字,而我和他也有一個約定,我每年深情期盼,它也會帶來濃濃驚喜,然後同我一起迎接這份動人的情。

在這一天,我們一大早起來,進入了忙碌,爲這個“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準備準備。

在我們這裏,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吃糉糕了。在今天早上,我們去買了一些糯米、大棗和白砂糖,而且我們在老家,有一個很大的大竈,我們打算用大竈來做那些美味的糉糕,然後可以開始了。

首先我幫媽媽把糯米洗淨,然後把大棗一個一個用手掰開,把裏面的棗核取出來,和糯米一起放到鍋裏,把蓋蓋上,然後奶奶開始生火,奶奶加上柴草,一下一下把火煽起來,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個工作了。

接下來就是做油餅,我挖出幾大碗麪粉,用水和好,別說,還挺累的,我和爸爸把它們和成一塊塊小餅,然後在鍋里加油燒熱,把餅放進去,就炸成了油餅。

糉糕也出鍋了,我用筷子挖出一些放到油餅裏一卷,一個油餅卷糕就好了,咬開它,一場濃郁美味的表演在我的牙齒間盛重登場,那些味道瞬間激發了我的味蕾,剛開始是外脆裏柔的油餅,一陣陣油香和麥香流過我的口腔,再往後是甜甜粘粘的糯米,那些糯米軟糯適口,入口即化的感覺讓我無法再感覺到糯米那原本的顆粒感,有一些大棗藏在其中,當你正品嚐糯米的香甜時又咬到了一個大棗,瞬間,十分濃郁的棗香填充了我整個味蕾,那些棗甜在味蕾上舞動,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端午節,它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從老家大竈裏飄出來的糉香,還是那份真摯的端午情……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0

“吃糉子,吃糉子嘍!”終於盼到奶奶這清脆甜美的聲音了。我告別了親愛的小夥伴,一個箭步跑回家,筆直地站在奶奶身邊喊道:“報告,我回來了。”媽媽在邊上點着我的鼻子說:“你這速度都快趕上火箭了。”笑聲在院子裏迴盪着。

我特別喜歡吃奶奶包的紅棗糉子,香香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極了。當一層一層的葦葉攤開來,江米的醇香也越來越濃的撲到鼻子,流進了我心田。看着手裏的糉子,白得透明,鮮得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着糉子,不一會兒,糉子就只剩一個角了。“慢慢兒吃,細細兒嚼,聽爺爺給你講講端午節吧。”

爺爺蒲扇一搖,故事就開始了:“你知道我們爲什麼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當年的五月五日,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

端午節就是因此得來。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聽到消息,馬上把船划進茫茫的洞庭湖進行撈救。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我使勁地點頭。是啊!端午節吃糉時不能忘了我們紀念的是一個人,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沒有國,哪有家。沒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哪有豐衣足食的百姓。屈原愛國就像愛自己的家,愛百姓就像愛自己的親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崇尚。

吃着手中香甜的糉子,聽着屈原愛國的感人故事,真是個幸福的時刻呀。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1

“小娃兒穿綠衣,繫上一根綠絲條。味道有鹹也有甜,每年端午都要吃。”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呀?我想大家都已經猜出來了,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特產糉子了!糉子可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的好東西呀!讓我來說一說它的由來吧!

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被別人陷害跳入江中,村民爲了大魚不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扔糉子下去給大魚吃。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並且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一直流傳至今。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了吧!

我的外婆是一個包糉子能手,她會包許多種糉子,有豬肉糉,豆沙糉,番薯糉,蜜棗糉等等一些各種各樣的糉子。每到端午或者春節的時候,她就會包好多好多好吃的糉子送給親朋好友,祝大家健康平安。今天我就要去外婆家把這門手藝學到手。

我剛來到外婆家,就看見外婆把包糉子的東西全部準備好了,有泡好的糯米,醃好的豬肉,已經煮過的糉葉。開始包糉子了外婆先拿出一張糉葉,把它折成一個三角形,在三角里放上一層白白的糯米,然後再把手抖一抖,我問外婆爲什麼要抖一抖呢?外婆說:“這樣能使糉子煮熟後不散開。最後用糉繩緊緊的繫上,就這樣,一隻肉糉子就包好了。

我也學着開始包了,看着外婆輕輕鬆鬆地包了許多個,可是我總是笨手笨腳的怎麼也包不好,不是把糉葉給包碎了,就是把米給漏出來了,好不容易包好一個,可是跟外婆包好的一比較,簡直是天差地別!外婆勸我別灰心,她說只要認真去學一定會包好的。果然,我包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快。我想我一直堅持下去一定會和外婆包的一樣好!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雖然包的不怎麼好,但是我相信自己會越包越好的,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2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清明節、中秋節、國慶節、春節……。下面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自投汨羅江後,人們哀悼他,怕他的屍體給魚龍吃掉,每當這天都用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投雞蛋、糉子讓小魚小蝦吃。到了後來就演變成快到端午節時家家都買糯米,包糉子,插艾葉,小孩都戴荷包、系五彩線。

這一天我們家人都早早的起來,去外邊踏青,到河邊走走,往臉上撩一捧河水,順便採些艾蒿有時也帶回一兩枝柳樹的枝條回家,插在門框邊,窗臺上,出發前奶奶會把五種顏色的線混合搭配在一起,系在我的脖子上、手和腳上。大街上有好多人,還有賣東西的,媽媽也給我買很多好看的荷包戴。說是要到節後下第一場雨時摘下來,扔到外面,把晦氣,還有身體的毛病隨着雨水一起沖走,這一年就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

回來之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前包糉子,有時也會提前幾天就包好,到過節時就省事了。我和奶奶學着包糉子,可怎麼也包不好,奶奶說要包結實了糉子纔會好吃,水不會浸到裏面。過了好一會,我才把糉子完全弄好了一個,用馬蓮草使勁捆了一圈又一圈,扎的很結實,呵呵,我終於放鬆了。包糉子是需要有耐心的,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包好的,就像學習一樣,要認真,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糉子煮好了,早餐開始了,同時都端上來的還有煮雞蛋,我挑一個大的雞蛋讓媽媽也拿一個和媽媽頂,媽媽的雞蛋被我的頂破了…。就在歡聲笑語中我們結束了端午的早餐,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呢,是不是也很有特色呀,我很喜歡過端午節。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3

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早晨。

早上七點整,媽媽就來到了我的牀邊:“起牀了,小懶蟲,今天可是端午節呀!”媽媽又問我:“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我……當然知道了,我纔不告訴你呢!”我說。媽媽笑呵呵地說:“別裝了,你一定不知道。傳說是因爲屈原抱恨祖國受侵而跳江自殺,後來人們爲了憑弔屈原,把飯扔進江去,卻被魚吃完了。人們就把飯用葉子包起來,再扔下去,糉子就這樣出現了。”我這才知道。

媽媽一說吃的我就有點餓了,我跑去桌上,哇!好多好吃的呀!糉子都有了。我開始狼吞虎嚥的像瘋子一樣瘋狂的吃了起來,吃得好飽呀!都要吐了一樣。

媽媽又把我拉到外面,我非常好奇:“這又是幹什麼呀?”到了岸邊,我才知道媽媽要我和其他小朋友比賽划龍舟。消化了一下,我上了一條小龍舟,但我不知道怎麼劃,一直落在後面。後來媽媽好不容易把我教會了,慢慢的,我追上了他們,最後得了第一名。

端午節讓我喜歡,讓我討厭。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4

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着大人們包糉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後,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知道,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着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後,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後來,屈原覺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鍾愛國家可沒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爲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糉子,意思是魚吃糉子別吃屈原的屍體,後來稱這一天爲端午節。這一天便有了吃糉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一定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塗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不應該就這麼結束自己,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該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該因爲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說起糉子的口味,每個地域的傳統各異,每個家庭的習慣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喜歡吃白白的鹼糉,沾上濃郁的蜂蜜,一口咬下去純純的美味;有的人喜歡黑黑的肉糉,裝滿蓮子、香菇、雞蛋、滷肉,豐富的口感讓人心滿意足。這還僅僅是糉子界最常見的兩種口味,市面上還有五穀糉、蜜棗糉、桂圓糉、蛋黃糉、豆沙糉,甚至現在還有香芒糉、榴蓮糉、泡椒牛肉糉。當然,不管是甜的糯的,鹹的Q的,還是重口味的,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5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6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處處都端陽。”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說、龍的節日等等,其中流傳最廣的就要數屈原說了。據歷史記載,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據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汩羅江,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從此以後,每逢到了農曆的五月初五,當地的老百姓都要到江邊進行賽龍舟等祭祀活動,並且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插艾葉,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端午節也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除了賽龍舟、掛艾葉、吃糉子外,還有些地方有佩香囊、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最喜歡的要數吃糉子了,糉子有很多種口味:甜的、鹹的,有豆沙糉,有棗泥糉,有蛋黃糉,還有肉糉呢。我最喜歡的是媽媽做的豆沙糉,因爲它吃起來軟軟糯糯、香甜可口。每年快到端午節的時候,我就吵着媽媽要吃糉子,看着媽媽浸米、剁餡、洗糉葉、扎糉子,就好像聞到了糉子裏飄過來的黏黏香味。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我覺得它是一個古老而又有意義的節日!

2022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7

我國有個起源於春秋戰國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防疾病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運動的節日,叫端午!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十分悠久,傳承了幾千年!

關於端午的來源,人們有許多說法,但其中流傳最遠、史書也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爲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本來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因爲當時的國君十分昏庸無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國又蠢蠢欲動,準備攻打楚國。屈原向國君進諫,卻被罷了官,放逐到了鄉村。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國都,楚國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悲痛欲絕,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裏寫下《懷沙》後,望着楚國國都,向滾滾的汩羅江中跳去。大家見了,有的拼命打撈,有的用糉葉包着糯米往河裏扔,還有的在用雄黃驅趕蛟龍。爲了紀念他,人們把這天叫端午節。

端午節是春夏交際之時,蚊蟲衆多,疾病易發。所以,每到端午,人們都要驅五毒、吃五黃、插艾草、菖蒲。大家還會從街上買來蛋,把它放進鍋裏和艾葉一起煮,把蛋吃掉後,再用煮蛋的水洗臉,傳說一年也不會被蚊蟲叮咬。小孩兒還會把自家煮的蛋拿出來,和鄰居玩“碰蛋”,看誰的蛋結實。贏家據說一年都不會被病魔困擾!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組織去划龍舟。江邊聚滿了人,他們瞪着眼珠子,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爲龍舟上的人吶喊助威。而龍舟上也擠滿了人,他們雙手拿着漿,使勁地劃啊劃。當有一隻龍舟最先劃到終點時,觀衆就會熱烈地鼓起掌來,有的甚至跳了起來。整個場面熱鬧非凡,充滿了喜悅!

這就是端午節,這就是我國的端午節!我愛端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