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議案(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9W

道路交通議案 篇1

寧於對汾屯路、淨寧路等 道路進行改造的人大議案

寧境內交通主要有“兩縱兩橫”四條路承擔,兩縱即杜寧路、淨寧路,兩橫即汾屯路、油西路。除油西路、杜寧路分別於20xx年和20xx年重新修繕後能正常使用外,其他兩條幹道汾屯路、淨寧路基本無法使用。 特別是 穿插鎮區的主要幹道汾屯路以及連接寧固和淨化的淨寧路的破爛不堪嚴重影響了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

汾屯路寧固段,屬S222線,全長約5公里,途徑我鎮左家堡、樑家堡、寧固三村,從20xx年開始路面開始毀壞,當前路況極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面完全損壞;縣道淨寧路,全長7公里,是連接原淨化鄉至寧重要道路,涉及淨化、營裏、樂、嶽封等11個村,由於使用多年,加之負荷較大,從20xx年開始逐漸破損嚴重,目前已經嚴重毀壞,影響了全鎮將近一半村的農產品外運和經濟發展;我鎮低標準村通工程共完成東張、西張、河西、灘頭、南侯和北侯等11個村,戶通工程基本爲零。

建議: 交通是促進一個地區發展的先行和保障,在當今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我鎮交通瓶頸已經成爲當前寧固發展的第一大瓶頸,全鎮交通路網的建設與完善迫在眉睫,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儘快予以解決。

道路交通議案 篇2

關於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議案

內容(或事由):

近幾年來,購買汽車的家庭迅速增加,私家車越來越多。在尉氏街道上,汽車、出租車、三輪車數量巨大,給我縣交通造成很大壓力。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目前城區公共交通仍然不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主要表現在公共交通對於整個城市交通的分擔率不高,有限的公交資源配置不合理,人員車輛管理不夠到位等。爲了進一步推動縣公交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推進公交優先戰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縣政府要真正樹立“公交優先”理念,強力推進公交優先發展,切實提高公共交通的密度、舒適度和便捷度,增強公交吸引力,提高公交分擔率。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和補貼補償,逐步增加公交車數量,提高公交車輛運力。2、規範經營管理,充分發揮公交資源效益。要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一步整合公交運營主體、線路等資源,從根本上解決線路重複、空置率高等問題,提升公共交通的整體效率。

3、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滿足人們出行需求。針對我縣城區發展的新特點,要採取措施,及時布點,增加線路,儘快調整車次。對羣衆反映比較集中的公交盲點,要加快解決通公交問題,提高公交覆蓋率。科學設置運營時間,根據客流變化情況,在早晚人流高峯,節假日要縮短車輛間隔時間。要適當延長夜間公交車輛的運營時間,方便市民夜晚乘坐公交出行。

4、加快公交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高公交運輸能力。合理規劃公交場站的布點、規模,綜合考慮乘客出行需求和道路條件,科學配置公交站臺。5、強化管理教育,提高公交服務水平。要廣泛聽取廣大人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定期對公交車駕駛員進行培訓、管理、教育、考覈,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羣衆意識、規則意識,教育他們合理行使公交優先權,全心全意爲乘客安全出行服務,真正使人民羣衆滿意。

道路交通議案 篇3

關於交通道路建設的建議

說到汽車已經是家喻戶曉,汽車的出現不僅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方便,也加快了生活節奏的步伐。但令人煩惱的是在外出行時,時常發生道路交通的擁堵現象。甚至有導致安全的引患。建議:1.主要的交通道路加強執勤或安裝指示燈。如:府前路與向陽街的交叉口、府前路與文昌街的交叉口、向陽街與真武路的交叉口、向陽街與北苑路交叉口、文昌街與北苑路交叉口。2.雖然在西苑街、北苑路、東苑路、向陽街、府前路、真武路有所拓寬,但遠遠跟不上人們的需求,經常形成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上行駛,而人身安全引患時常發生。其根本原因是:機動車道太寬與汽車的實際車身不相符。因此需將機動車道進行適當調整。3.在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還有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添加防護欄。4.無規矩不成方圓。必須加強執法制度。對於違規的車輛行人給予一定的懲罰教育。如非機動車闖紅燈罰10——30元或執勤一小時。

爲建設和諧深澤、美麗深澤,讓我們共同努力!

道路交通議案 篇4

關於加強我區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的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加強村莊人居環境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最近,我們會同區農辦、建設局、衛生局對我區村莊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調查走訪了潘黃、郭猛、樓王、大岡等鎮以及仰徐、民強、鳳池、光明等村,併到山東諸城、萊西,膠州三市考察學習。通過調研考察,組織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及委員座談,並經常委會議討論,形成了關於加強我區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的建議。

一、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245個村(居),農戶17.54萬戶,農業人口43.93萬人,耕地面積78.82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8畝,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270元。全區現有自然村落1248個,其中50人以下71個,50—100人208個, 100—300人562個,300—800人321個,800人以上86個.現規劃農村居民點571個,其中300人以下81個,300—800人407個,800—20xx人74個,20xx人以上9個。x年全區在建制鎮建房781戶,在村建房 1336戶.全區目前還有土草房10.45萬平方米。

建國以來,我區村莊建設在歷屆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特別是1982年後,考慮到農民飲水、運輸等生產生活方便,力求使農民居住相對集中,對全區村莊建設進行了初步規劃.通過10多年的建設,農民居住滿天星的狀況有所改變,但這一時期的村莊建設大多是沿河、沿路而展開的。1997年後,開始啓動中心村建設,在政府的全面推動下,我區村莊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來,我區重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最近在全區農村大力實施了以“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爲主要內容的’三清工程”,使村容村貌有了較大的變化,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二、存在問題

1、村莊建設規劃嚴重滯後.長期以來,我區村莊建設總體呈自行發展狀態,農民建房用地主要由村組安排。1997年以來,一度中心村建設推進力度較大,但後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中心村建設實際處於停滯狀態,村莊建設面貌改變不快,至今還沒有形成全區統一詳細的現代村莊建設規劃體系.由於規劃滯後,導致了自然村落小而散,形不成氣候;村民住宅樣式單一,不夠科學、適用,無個性特色,有些村莊只見新房、不見新貌;各類建築物亂搭亂建,村莊建設無序發展;有不少農民盲目仿效攀比,房屋求高求大、佔擠路道,造成村莊雜亂無章。

2、基礎設施嚴重缺乏。已建成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大多沒有路燈、環衛、排水等基礎設施,就是搞得相對較好的涇口、仰徐等村,也沒有公廁和垃圾填埋場。有些村莊至今還不通公路,如郭猛鎮的邵堡村,9個組只有1個組能通公路,其餘8個組雨天就難以通行。在農村飲用水上,由於二次改水未到位,資金投入不足,導致供水管道陳舊老化,加之不重視飲用水消毒,目前全區鎮村108個水廠有相當一部分供水水質不達標。農村改廁工作進展緩慢,65%以上的農戶還在使用老式糞坑,西部鄉鎮還存有一定數量的露天糞坑。

3、髒、亂、差現象仍然存在。垃圾成堆、溝水臭濁、家禽散養、柴草雜物亂堆、糞坑亂搭是村莊存在的較普遍的問題。有些養殖大戶將禽畜糞便不經任何處理,直接入田作肥,雨後造成河流嚴重污染。部分村辦企業緊靠農民集中居住點,環保條件相當差。全區約有60%的農戶仍靠柴草作燃料,燒出的草灰大多散堆散放,甚至直接倒入河中。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

4、土地置換問題成爲制約瓶頸。調查中,幾於所有的村組幹部都認爲,土地調整是村莊建設的關鍵性問題。一方面,由於建設規劃修編與土地總體利用修編不同步、不銜接,建設規劃難以實施。另一方面,由於土地二輪承包經營權三十年不變的政策,在安排農戶宅基地時,如果碰到個別村民意見不統一,土地就難以調整,這樣,常常使舊宅基地騰不出,新宅基地又落實不到位。

5、管理工作薄弱。全區尚未形成強有力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長期以來,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管理方面,相關職能部門職責不清,協調配合不夠,形不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區、鎮、村三級管理網絡還不健全,有些村管理人員還是空白;多數鎮村鎮建設部門管理弱化,專業人員不足,隊伍不穩定;基層幹部普遍對村莊人居環境重視不夠,缺乏主動性,無所作爲;對農民舊宅基地復墾管理力度不大,x年全區約有25%左右的農戶新佔耕地建房,儘管交納了土地復墾保證金,但老宅基地仍未讓出,既造成了大量土地資源浪費,又影響村容村貌;絕大多數村都有不同程度的負債,很難拿出資金加強村莊建設與管理投入。

三、幾點建議

(一)着眼長遠,合理佈局,科學制定村莊建設規劃

要確立規劃在村莊建設中的龍頭地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按照“撤小村、並大村、建新村”的總體思路,既體現農村特色,又符合集約化要求,編制全區新一輪村莊佈局規劃。

1、深入調研,摸清情況。組織區農工、建設、國土等部門對全區245個村(居)進行調研,對現規劃的571個集中居住點再進行一次排查摸底,詳細察看村落地形地貌,瞭解村組幹部和廣大農民的想法要求。根據當地現有村莊佈局的實際狀況,充分考慮未來10—20年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趨勢,以及農村人口變化和村莊演化情況,確定出合理的耕作半徑和人9集聚的適度規模,科學劃分出撤併、控制發展或集聚發展等不同村莊類型。

2、制訂完善詳規,儘快實現規劃的全覆蓋。根據我區實際,在鎮村佈局規劃已初步形成的基礎上,開展新一輪總體規劃的調整修編工作,儘快編制出全區村莊建設詳規。可先編制出計劃創建康居示範村的建設詳規,然後再進一步擴大,在擴大中進一步完善提高,用2-3年時間實現全區村莊建設詳規全覆蓋。在制定詳規時,既要防止簡單套用城鎮建設模式,又要體現集約化要求;既要充分考慮到目前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又要體現社會上義新農村的超前性。應充分考慮羣衆的不同需求,向農民免費提供經濟適用和多樣化的住宅設計圖樣,結合老村莊改造,併兼顧保護有歷史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3、嚴格執行規劃,保持規劃的嚴肅性和連續性。規劃一經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確需調整的,必須按法定程序進行。今後,凡農民新建房,必須建到規劃點上,寧可停建緩建,不能亂建。要通過“一書一證”、“一書兩證”的發放,調控農民建房行爲,堅決改變農村建房散亂的狀況,確保規劃的嚴肅性。

(二)廣泛宣傳發動,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莊建設與管理

農民羣衆是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的主體。 目前我區農村“三清”工作力度很大,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這項工作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推動,黨員幹部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廣大羣衆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未充分調動起來。因此,“三清”的成果要鞏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民共建自己的美好家園。一是充分發揮各種宣傳渠道的作用。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爲主題,開闢專題欄目,編印宣傳手冊和編排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進村入戶宣傳。二是大力開展羣衆性整治環境活動。以“十星級文明戶”和“文明衛生村(居)”創建爲載體,廣泛發動羣衆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愛國衛生、清潔河塘等活動。三是讓羣衆積極參與村莊規劃建設。村莊規劃必須增強透明度,要在廣泛徵求羣衆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並作爲村務公開的一項內容進行公示,所有村莊建設項目包括對農民建房許可證的發放都要進行公示,讓羣衆參與村莊建設全過程。四是全面提高農民素質。農村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除基礎設施較差外,農民相對落後的生產生活習慣和薄弱的公益道德觀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調查中,不少農戶室內收拾得千乾淨淨,而室外卻髒亂不堪。因此,必須採取有力措施教育引導農民,改變不講文明、不講衛生的不良習慣。普及農村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識,培養有文化、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三)多方籌措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我區村莊基礎設施普遍較差,進一步完善好道路、橋樑、水電、消防、醫療衛生、休閒娛樂、公廁、垃圾池、排水系統、公共綠化、有線電視等必備的公共設施, 已成爲加快我區村莊建設步伐的迫切要求和廣大農民的強烈願望。當前,尤其要注重農村飲用水安全和村莊內道路建設問題。針對目前地面水廠少(全區僅大岡一個),供水管道普遍陳舊老化的實際,加快研究制定二次改水的方案,逐步發展地面水廠,實現區域供水,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快村莊內道路建設,在通村公路建成的基礎上,採取有效措施,使村莊道路達到硬化要求,實現通村公路與村莊道路路網銜接。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關鍵要靠資金投入。在資金籌措和利用上,建議:一是抓住政策機遇,積極主動向上爭取資金。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國家加大了這方面的資金投入,據瞭解,僅農村沼氣建設一項,今年將投入國債資金25億。今年省裏又實施了農村“新五件實事”,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要用足用活政策,積極跑部跑省,向上爭取資金。二是區鎮財政逐步向農村傾斜,整合支農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目前,不少部門都有不同的資金可用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方力量,集中支農資金中的一部分用於村莊建設。三是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村莊建設工作。尤其要引導本村企業經營者、在外創業人員,積極參與家鄉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四是鼓勵農民按照自願原則,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完善小型配套設施。此外,要發揮資金投入的導向作用,今後,凡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資金,要重點投向規劃的集中居住點。

(四)加大整治力度,不斷改善村莊人居環境

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必須標本兼治,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綜合利用農村資源,建立生態村等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前,要着重解決好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幾個突出問題:

一是垃圾處理。按照“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總體要求,逐步建立全區垃圾收集、運送、處理運行機制。目前,一要建好必備的基礎設施,在各村民集中居住點建一批垃圾箱和垃圾池,各鎮建立一個二級垃圾處理填埋場,按照“村收集、村或鎮處理”模式先運行;二要建立侏潔制度,落實村一級保潔員,專門從事村莊保潔和管理工作,按量按質計酬,尤其對不可降解的電池、塑料、農藥瓶等有害垃圾負責分類處理,同時要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建立村民家前屋後衛生責任區等方式,禁止亂扔、亂拋垃圾現象的發生; 三要儘快研究全區垃圾集中處理辦法,可藉助我區境內垃圾發電廠,探索出適合我區實際的垃圾處理模式。

二是秸稈處理。 目前,我區秸稈露天焚燒、亂堆亂拋現象仍較嚴重,綜合利用率低。對此,一方面要大力推廣秸稈全量還田、秸稈青貯氨化養畜、食用菌生產等綜合利用技術,另一方面要逐步推廣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有條件的村莊可引導農民將秸稈集中堆放。

三是改廁問題。由區愛衛會牽頭,通過宣傳發動和獎勵引導等措施,加快廁所“三隔式”改造工程;建設部門發放 “一書一證”時,要與農民簽訂專項契約,限制老式糞坑的建造; 大力推廣“一池三改”工程。通過發展沼氣,推進農民改廁、改圈和改廚。對養殖大戶要重點推廣,利用沼氣對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積極推廣大岡光明和潘黃仰徐兩村的經驗,儘快建成一批沼氣村。

四是清潔河塘。圍繞“徹底清、清徹底”的目標,繼續推進村莊河塘整治工作,切實改變水環境。建立健全河塘保潔管護制度,落實人員,明確責任,將河塘清淤與冬春水利工作結合起來,將突擊整治與長效管理結合起來,將推行水面資源產權改制、實行市場運作與義務保潔結合起來。同時,要減少和控制污染源。特別要重視解決工業污水對水源的污染,按照“三集中”要求,村工業項目要向工業園區集中,對不符合環保要求,嚴重污染環境的要實行關停並轉,堅決杜絕直接向河道排放工業污水。

五是村莊綠化。在積極實施道路綠化的同時,大力開展村莊綠化工作。採取適當的貼補方式,向農民提供質優價廉的果樹苗木,既達到美化、綠化村莊的目的,又使農民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同時,通過創建“綠色村莊”活動,全力推進村莊綠化工作。

(五)精心組織,明確責任,強化對村莊建設工作的領導

村莊人居環境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面廣量大,必須精心組織、統籌兼顧、強化領導,真正形成科學合理、堅強有力的管理機制和工作運行機制,有序推進村莊建設工作。

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全區村莊建設工作領導。定期會辦研究村莊建設工作,協調解決有關矛盾和問題。研究制定基礎設施管護、垃圾處理、河道保潔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不斷鞏固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前清後起。從目標制定,人員落實、經費籌措、檢查考覈等各個環節明確具體要求和措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二是協同配合,加強村莊建設工作的指導。建設、國土、環保、衛生、農辦、農林等職能部門要明確各自職責,落實專人負責,幫助解決村莊建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當前,要儘快研究解決規劃修編、土地置換與復墾、改水改廁等重點難點問題。三是強化鎮村領導工作責任,加強人居環境管理工作。必須把加強村莊人居環境建設作爲鎮村兩級班子的應盡之責,選擇熱心能人負責村莊建設工作,強化考覈,把考覈結果與使用、報酬掛鉤。進一步加強村鎮建設隊伍力量,研究解決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運轉難的問題,充分發揮其在村莊建設中的指導服務作用。四是典型引路,分步實施。按照中央一號文件中規定的“五要五不”原則,村莊建設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不搞強迫命令,防止大拆大建。在建設過程中,將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村率先啓動,爲面上提供經驗:對規劃內的高速公路、省道沿線兩側及城關鎮內村莊進行重點建設,對公路沿線影響村容村貌的零散建築要逐步拆遷。五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全力推進村莊建設工作。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強農工程,加快勞動力轉移等有效途徑,促進農民增收,爲村莊建設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撐。

道路交通議案 篇5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互聯網使農村致富的議案

全國人大代表:雷軍

建議時間:20xx年3月

農村互聯網正在形成巨大的颱風口,是中國未來十年的黃金創業機會。我國作爲超級農業大國,具有廣袤的農村大地和巨大的農村人口,給農村經濟插上移動互聯網的翅膀,將有機會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孕育出新的經濟奇蹟。

農村互聯網的興起,使科技興國、農業興國無縫結合,也勢必會給中國經濟改革注入全新的活力。農村將成爲互聯網領域的“沃土”,而非信息時代失聯的“孤島”。

因此,我建議大力發展農村互聯網,打造現代智慧農村。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過程中,用互聯網思想武裝8億農民,結合互聯網工具進行改造和發展,搶佔全球農村互聯網的戰略高地。

爆發前夜的農村互聯網

近年來,隨着農村寬帶網絡的普及,3G、4G等移動網絡得到了大規模覆蓋;同時,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崛起,大量平價優質的智能手機在農村迅速獲得普及,農村居民越來越習慣通過手機上網,廣泛的接觸移動互聯網。

據《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其中農村網民佔比28.4%,規模達1.95億,這意味着每3名農村居民中就有一個網民。

據相關數據初步估算,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約爲31.5%,城鎮互聯網普及率約爲65.8%,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於城鎮約35個百分點,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距仍較大。

但隨着移動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的覆蓋、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農村人口網絡生活的形成,都爲農村互聯網的形成和爆發提供初步軟硬件土壤,農村互聯網已經走到了爆發前夜的路口。

農村互聯網機遇挑戰並存

讓農村非網民連接互聯網,實現農村非網民的轉換,是挑戰也是機遇。隨着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爲廣大農村和西部邊遠地區實現全民接入互聯網帶來了福音。

移動互聯網是真正的互聯網,它天然屬於廣大農村,它不拘泥於時空所限,是適合居住分散、收入較低、文化程度不高這一特點的廣大農村非網民轉換的最佳契機。

目前來看,我國的城鄉二元化差異是非常顯著的,互聯網給城市居民帶來的便利已經觸手可得,城市現在享受到的互聯網的便利和福利將來肯定會慢慢往農村滲透。

大力發展農村移動互聯網可以使廣大農村實現“彎道超車”跑步進入現代信息社會,實現農村“數字脫貧”,縮小甚至跨越城鄉數字鴻溝,有助於實現國家信息化戰略。

大力發展農村移動互聯網還可以帶動廣大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對於城鎮所發生的深刻變革同樣也可以由移動互聯網帶到廣袤的農村大地。

移動互聯網與“三農”的融合,尤其是與農村的商業、社會、生活、資源等的對接,必定會產生很多的新的商業機遇,並興起很多新的業態、新的模式。

它不僅可以激發農村的發展活力,還可以解放農村的勞動生產力,爲廣大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打造現代智慧農村。

綜上所述,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農村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推行“寬帶中國”戰略,加快加大推動提速降費的重大舉措,創新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後一公里”。

二、加快農村移動終端普及力度,推行“手機下鄉”活動。移動終端廠商應積極發展質優價廉、簡單易用的移動終端,應擴大面向廣大農村的供應力度,使收入不高的農村居民能用得起移動互聯網。

三、鼓勵人才迴流創業,投入“智慧農村”建設。政府制定全國性的人才、財稅等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激活農村的創新活力。

四、鼓勵社會資本發展農村金融,改善農村徵信體系,提供農資貸款、機械貸款等多種形式小額信貸,爲農村互聯網減輕資本障礙和創業阻力。

五、各級政府接入農村大數據,打造“農村雲”,推進雲計算解決農村資源分配、信息流通不暢等問題,優化社會效率。

道路交通議案 篇6

關於加強北京城區河道污染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的提案

北京的水資源問題是一項具有複雜性、長期性、艱鉅性的系統工程,既涉及水源安全、供水安全,又涉及水環境安全、防洪排水安全,既有地下水的問題,又有地表水的問題,既面臨水資源短缺的挑戰,又面臨水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並且這些問題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其中,城區河道是北京城市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着提供生產生活用水、防洪排澇、調節小氣候、維持生態平衡、改善城市景觀等多方面的功能。近年來,隨着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重視,河道污染治理情況越來越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各級政府也充分認識到加強城區河道污染治理工作的緊迫性,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城市水環境的治理力度。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發佈的《20xx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稱,20xx年,北京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略有改善。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河流、湖泊、水庫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進一步認識到,由於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的長期累計效應,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當前北京市面臨的水環境安全風險在加大,威脅在加大。加強河道污染治理,特別是城區河道污染治理,改善區域水環境,是未來幾年首都水資源問題的重要任務之一。

分析

水環境安全是影響北京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直接關係首都安全的經濟和政治問題。目前,分屬於海河流域的永定河、薊運河、北運河、大清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水系100餘條河流面臨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別是在城區,東南地區的河流水質幾乎都是劣V類,東部和東北部的河流水質也不容樂觀。綜合來看,北京城區河道污染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工業廢水仍在直排河道,生活污水成爲污染主要源頭。經過北京奧運會,一批重工業和污染嚴重的企業逐步遷出北京,工業污水、工業廢水對河道水體污染的情況有所改善。但工業污水、工業廢水直排河道情況依然存在,北小河、壩河、亮馬河、通惠河等都存在直排問題,使得河水水質受到污染,這些地區的河道大多爲劣V類水質。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北京的人口已經達到20xx多萬,污水處理能力相對不足,生活污水已經成爲北京市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城區部分雨污合流,致使汛期污水隨雨水排入河道,也是導致城區河流水質差且極不穩定的一個原因。

第二,污水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在全國來說,北京市的污水處理能力、污水處理率、再生水利用率等都是走在前列的。但即使如此,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不足,依然是北京水環境體系脆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污水處理設施在建設初期,設計能力不足,城市迅速發展、人口迅速增加導致污水排放量增加,城區污水處理率爲94%,郊區污水處理率僅爲52.4%。五環路外大部分地區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線尚未實施到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而導致河道污染。

第三,“水少水髒”並存,水資源緊缺惡化城市水環境。水資源的緊缺狀況加劇了北京生態環境、水環境安全的風險。對於人口和經濟活動高度集中在城區,城區水資源緊缺的狀況更加突出。由於將有限的水資源用於更急需的生活、工業用水,河湖幾乎無清水補充,城市水體自淨能力降低,水和水生生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水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能力消失,進一步加劇了水生態平衡的失調,造成了水環境的日趨惡化。

建議

1.強化源頭治理。河道作爲水資源、水環境的重要載體,既珍貴又脆弱,既依賴本地區的保護又極易受上游水質的影響,因此源頭治理是做好河道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的重要保障。以北小河、壩河、亮馬河爲例,朝陽區下了很大決心,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境內河道進行治理,但是朝陽區是下游,東城西城是上游,下游治,上游排,河道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的工作成果難以鞏固。因此,要加強源頭治理,而不是按區域治理,應更加註重上下游的協調和聯動,加強水利、建設、環保、環衛部門的溝通配合,進一步明確事權劃分和責任分工,形成一套城區河道治理的長效機制。

2.加快系統推進。城區河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實現污水截流,保證污水不下河,更要提高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污水的能力,同時在截污治污的基礎上,開展河道生態治理,修復水生態系統。另外,城區河道還具有排水功能,應進一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年完成中小河道防洪達標治理任務。總的來說,城區河道治理要在截污、道改、污水處理、防災等方面系統推進。

3.加強市區統籌。城區河道治理涉及政策、資金、質量及安全等方方面面,而且還涉及市、區、鎮和村等各個層面,如果沒有良好的組織作爲保障,很難推進河道整治工作深入開展。這其中,“市區統籌”是關鍵,也是根本,決策在市裏,落實在區縣。建議由市委、市政府牽頭,組成統一的市區工作班子,形成市區聯動工作機制,共同研究落實。

4.完善政策配套。發揮市級財力的牽引作用,根據區縣工程實施情況市裏予以獎勵、補助,區縣政府負責工程實施的配套資金。針對完善河道管理養護體系出臺專門文件,市財政落實專門經費,實現城區河道管理養護規範化、長效化。

5.推動社會協同。進一步加大水資源法律法規的貫徹力度,運用各種宣傳工具,採用多樣形式和載體,進行宣傳教育,增強排污機構和廣大市民的水環境保護意識和水法制意識,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城區河道整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共同營造全社會愛水、護水的濃厚氛圍。

道路交通議案 篇7

關於整治“黑網吧”淨化網絡環境的議案

議案代表:韓繼高等10人

案由內容:

中國小校都開展過“遠離網吧”主題活動,主要以教育在校學生遠離網吧,健康文明上網,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爲目的,讓學生能走進寬敞教室,回到溫馨家庭。經過學校、家庭以及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社會營業性網吧經過整改,大多規範經營。但是,校園周邊許多小區裏卻隱藏着私人開設的黑網吧。這些黑網吧,往往沒有營業執照,僅有幾臺電腦的規模,衛生環境很差,並且前來上網的人羣主要是未成年中國小生。黑網吧藏在樓羣中,建在學校旁,給有關部門的監管和查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代表建議:

黑網吧存在的現實情況,應引起極大的重視。有關部門應更多走進校園,走到學生及其家長中間,切實瞭解黑網吧運營的現狀,掌握其所在位置,運作方式,依法查處,嚴懲不貸,並將懲治結果公佈與衆,並提倡廣大羣衆參與到舉報黑網吧行動中來。

道路交通議案 篇8

案 由: 關於修建政法小區過江人行橋的提案

提 案 人:郭 銘 政協汶川縣委員會

楊 威

倪明高

王學軍

馬 珣

姚正江

王 梅

蒲吉林

內 容: 災後重建,政法部門辦公地點規劃建設在“太陽島”(原地名),單位地處213國道旁,日常車流量大,住在縣城的職工上下班路遠,途經姜射壩S形橋,橋面很窄,存在安全隱患;近期新建成的堡子關健身步道不能跨江與西羌文化街相連形成環形線路存在遺憾,早晚進行鍛鍊的羣衆在姜射壩S形橋上行走存在危險。

建 議:1、建設政法小區跨江人行橋,解決職工上下班、羣衆鍛鍊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2、縣委政府按照法定程序研究決策,將惠及廣大羣衆的工程項目納入20xx年計劃;

3、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論證、立項、勘察、設計、建設,在住建局與水文觀察站之間選點,建設跨江人行橋,並與堡子關健身步道巧妙相連,爲在政法小區上班的廣大職工和鍛鍊身體的廣大羣衆提供安全保障。

年月日

道路交通議案 篇9

關於改善甘南生態環境保護的議案

在日前召開的第5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更加註重保護高原生態環境,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實現西藏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會議也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爲甘肅等四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以推動四省藏區發展邁出新步伐。甘南是黃河、長江上游極爲重要的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和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甘南的生態環境關係到甘肅乃至整個黃河、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要把生態作爲第一任務來抓,促進生態保護和經濟協調發展,處理好項目建設和環境之間的協調關係,實現甘南藏區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1.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生態現狀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是黃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等河流的上游,大部分地區屬黃河流域,白龍江源頭及上游地區則爲長江流域,草原面積達4084.51 萬畝,佔全州總面積

4.5 萬km的70.28%,是我省的主要畜牧業基地,在全國天然草場中也佔有一定的位置。甘南還是我省主要林區和我省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水草豐茂的廣袤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縱橫密佈的河流湖泊構成了良好的生態系統,是我省最好的生態地區之一。20 世紀70 年代以來,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甘南草原的生態環境開始惡化,並且逐步加劇。進入新世紀,儘管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生態惡化的狀況有所好轉,如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後,森林採伐已經基本停止。但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草原退化、沙化、鹽鹼化嚴重;二是森林過量採伐,其生態功能急需要恢復;三是水資源嚴重減少,對“一江三河”的補給量銳減;四是草原載畜量嚴重超限,牧草修養生息週期越來越短;五是鼠蟲災害造成大面積草場退化;六是草原的保護和建設滯後。遏止甘南草原生態的惡化,維護和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採取政策的、經濟的、科技的綜合措施進行保護和建設,通過長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實現。爲此,建議:

1、要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在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甘南草原,經濟發展常給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帶來一定損害。就草原畜牧業而言,現階段就很難做到牲畜飼養量增加、畜牧業發展,畜牧業增加值提高而草原生態不受影響。所以在畜牧業生長的增長速度上不能一味地追求穩定高速,不能一味的追求飼養和存欄數量。仿照青海省對三江源地區那樣,不再考覈GDP 中草原畜牧業中的增加值,不再追求飼養量、存欄量,引導牧民羣衆改變增長方式,主要依靠提高牲畜的質量和個體產值,和從事第二、三產業來增加收入,使草原的承載能力得到一定的緩衝。促進草原由粗放式經營向精細化發展。

2、努力解決草原超載問題。造成草原生產能力下降,草場退化、沙化、鹽鹼化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的,年復一年的超載過牧。應按照不同草原的生產能力,逐鄉逐村逐戶的核定年飼養量、存欄量,建立檔案,年末檢查。對於超載部分,動員和倡導羣衆提高出欄率、提高商品量,還可探討採取經濟的手段,對飼養量超過覈定限額部分徵收草場使用補償費,所收取的草原補償費全部用於草原保護和建設。對退化比較嚴重的草原,實行禁牧休牧,封閉起來休養生息,引導羣衆實行圈養舍飼,季節育肥。建議政府在飼草料供應等方面予以支持和補助。寧夏、內蒙古等地實行這種辦法後,草原植被恢復十分明顯,是值得借鑑的。另外對於生態十分脆弱,或對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地,如沼澤草地和已劃爲國家級、省級各種生態環境保護區內的牧民羣衆,實行生態移民,有計劃地搬遷出來,引導他們進入城鎮,從事第二,三產業。轉產以後,政府在生產生活方面給予補助、扶持,在稅費收取、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減免、優惠和照顧,實行放水養魚,利用國家宏觀調控手段使草原的生態進一步得到保護。

3、,加強對草原的保護。大力宣傳,努力貫徹執行《草原法》以及自治州制定的草原保護條例,不斷增強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改變對草原重利用、輕保護、輕建設的狀況。再不能在草原上開荒、種地、辦農場,再不能在河谷灘塗亂搞與河爭地。按照科學規劃,繼續實行退耕還草,退耕還林,嚴禁在草原上狩獵捕魚(消滅鼠蟲害除外),保護列入國家保護範圍的飛禽走獸,恢復和維護草原上的生物鏈;嚴禁在“三化”草原和生態保護區內採挖藥材、採集山珍,在其他草原上濫挖亂採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在草原上開發礦藏資源,或進行工程建設,或採土、採沙、採石,應先進行生態評估,及時恢復毀壞的草原植被。禁止機動車輛離開道路在草原上行駛,碾壓破壞植被,保護好草原要比破壞後再恢復更容易、更經濟,代價更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草原建設和保護的投入。通過多年的實踐,甘南牧區已探索出有利於生態保護,又能提高草原生產能力的建設途徑。如對冬春季草場劃片圍欄封育,夏秋季進行休牧,冬春季實行輪牧;對退化草場進行施肥除莠、補播改良;對乾旱草場引水灌溉;建立飼草料生產基地,以及牲畜棚圈,牧民定居等生產生活設施建設。但由於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等原因。除大面積開展圍欄封育外,其他建設項目都還停留在小規模的試點範圍,未能大面積的推廣。建議國家和省上能多補助一些,州縣政府從財政預算中多安排一些,草原使用者多拿一些,多渠道地籌集資金用於草原建設。對承包使用草場堅持“誰使用、誰建設、誰收益”,引導牧民羣衆在草原建設上多投入,使草原資源可持續地使用。對於近百萬畝沙化、鹽鹼化草原,要按照《草原法》有關規定,加強治理,特別是黃河首曲水源涵養地生態恢復和建設等大規模的草原綜合治理,應逐步列入國家和我省的整治計劃,儘快恢復甘南草原的繁榮生機。

5、大力開展草原科研研究。注重用先進的科研成果,先進的技術,解決草原保護和建設中遇到的難題。當前,在甘南草原的保護、建設、利用和檢測中遇到許多難題:如何大面積有效地消滅鼠害(主要指危害最甚的鼢鼠),恢復草原地生產能力;如何在海拔3300 多米的高寒地區,治理近百萬畝的沙化、鹽鹼化草地;在甘南巖金礦區如何恢復因露天採礦而被毀壞的植被,如何處理或綜合利用每年數以百萬噸計的礦渣及選礦後帶毒的污水等,這些問題,僅靠牧民羣衆和當地十分有限的技術力量是難以解決的,需要國家或省上組織力量,開展研究,拿出技術措施,用於實踐,有效地予以解決,以支撐和促進草原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

6、 保護好森林資源。甘南的天然森林河谷灘塗上的權叢和草原互相依存,互爲屏障,構成了良好的生態系統。林盛草茂,林衰草枯。20xx年,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後,有計劃大規模的原木生產已經停止,濫砍盜伐現象也基本絕跡,森林資源日益萎縮的狀況已有改觀。但林木生長週期很長,需要數十年的時間,這一期間,應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長期性。對天然林區的防火,病蟲害的檢測防治等工作始終不能鬆懈,同時做好宜林地的退耕還林,大片宜林地和採伐地還可進行飛機播種,人工補栽等工作。

道路交通議案 篇10

城市建設“既要重視行也要重視停”——以改革精神,解決廣州都會區停車難題的建議

提案人:廣州市政協城建資源環境委員會,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員會

理由

一輛車平均有70%以上的時間處於停車狀態。停車難、行車難,互爲影響,都是都會區管理難題,更是重要民生事項。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州都會區停車難問題越加凸顯,亟待解決。市政協城建委、提案委、部分政協委員及相關專家聯合組成調研組,先後赴市交委等職能部門及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調研,提出建議如下。

一、停車難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現狀。

1、廣州停車難問題集中體現“一區兩域”。“一區”指停車難問題主要體現在都會區(集中在越秀、荔灣、天河、海珠、白雲部分地區); “兩域”指白天停車難矛盾集中在商業、辦公、文化、學校、醫院區域,晚上停車難矛盾集中在住宅區域。

2、停車難問題,已造成大量的佔用道路資源停車和在道路上徘徊等停車,更成爲阻塞交通、影響通行的重要原因,成爲影響社會和諧、激發民怨的重大民生問題。

3、20xx年初市政府成立了解決停車難問題領導小組,努力改善都會區停車難問題。20xx-20xx年新增泊位19萬個,超額完成計劃任務;20xx年新增泊位4.5萬個,也超額完成計劃任務,但停車泊位供需矛盾仍然很大。

(二)原因分析。

長期以來,城市建設只注重“行”而忽視“停”,停車設施從規劃到投資與建設,從多種資源利用到服務與產業發展經營和收費,多個層面多個環節改革創新不足,造成泊車需求與泊位供給之間嚴重失衡。據統計,截止20xx年9月,廣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約248.1萬輛,中小客車約180.7萬輛(此數據不包含實際在廣州停泊而非廣州市籍車輛);而截止20xx年10月全市共有登記在冊的經營性停車場共3473個,停車位62.9萬個(此數據不包含非經營性停車泊位如私人產權停車位、臨時利用各類道路、內街內巷、人行道、空地、城中村等難以納入統計範疇的泊位)。據研究,一輛汽車所需泊位平均經驗值約爲1.3個;按大數原則,我市都會區的停車泊位需求缺口更加巨大。

1、交通設施規劃、投資與建設改革創新不足,規劃滯後、歷史欠賬突出,近20xx年基本沒有財政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

(1)上世紀90年代及以前,停車場這一基礎設施,未納入政府投資建設計劃,在城市規劃建設及住宅、辦公樓的設計中,停車配建指標都低。如,198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廣州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穗府〔1986〕85號),對自行車、汽車停放場(庫)有了標準。其中住宅類僅對自行車提出要求,缺乏汽車停車場的設置標準,導致老舊居住小區和商業區都無泊位規劃、建設,停車問題主要靠路面臨時停車解決。又如,20xx年版《廣州市建築物停車配建指標研究》中,住宅類的標準是:戶均建築面積小於80平方米的,按0.2-0.3泊/戶的標準配建;建築面積位於80-120平方米之間的,按0.25-0.5泊位/戶的標準配建。20xx年版《廣州市建築物停車配建指標研究》中,住宅類停車配建指標提高至0.5-0.8/100平方米建築面積(A區)。直到20xx年7月1日,《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才明確要求按1.2-1.8泊位/100平方米建築面積執行。

(2)停車規劃長期與城市發展規劃脫節。綜合交通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有割裂情況,城市交通建設與城市用地發展不夠協調;停車場在規劃方面尤其在整體的佈局規劃方面不科學, 存在着結構性的矛盾;停車場選址不當而造成交通擁擠、環境變差的現象也屢見不鮮,自然就導致停車建設的滯後。

(3)公共停車設施建設欠賬突出。如:在20xx年,《廣州市近期建設規劃(20xx-20xx)》曾作爲重大事項被提交至市人大審議,擬定在20xx年至20xx年間在原八區規劃建設25個路外公共停車場,每年建設5個,共增加5290個泊位,其中20xx年計劃投資2億元新建康王路、惠福東路、泮溪、愛羣大廈、農林下路等5處公共停車場,新增泊位810個。但自從公佈了20xx年5處新建公共停車場的選址後,再無法搜索到後續新增公共停車場的地點和建設計劃的相關信息。而5個在“擬定建設”的公共停車場,幾乎都沒有建起來。

2、停車場收費體制改革創新不足,現行政府定價的標準既不反映投資建設成本,也不反映經營成本及管理需要,嚴重阻礙停車產業和城市服務的發展。

深化停車信息管理改革,以建設交通紅綠燈的重要性和管理理念,繼續完善以服務爲導向的停車信息採集全覆蓋、信息發佈多手段的智能化交通和停車誘導系統和電子收費系統,提高泊位使用效率。

3、完善智能交通誘導系統,合理增加路面交通誘導設施布點密度並嚴禁挪作他用,實現停車服務各類基礎數據的採集和發佈口徑一致、實時自動錄入集成、全域覆蓋全市共享、實時動態的多手段發佈,做到停車設施基本情況一鍵查詢、使用情況一鍵查詢、交通誘導信息一目瞭然。

4、將“羊城通”擴大到停車收費。建立“一卡通”電子收費管理系統,借鑑香港使用八達通或信用卡刷卡付費經驗,實施停車場收費智能化,引進以電子收費卡運作的閘口控制系統、場(庫)內車輛定位系統,通過刷卡實現車輛停放位置查找、繳費等服務功能,減少車輛在停車場(庫)內停留及出入口排隊等候時間,提高車位的週轉率,減少路面停車的壓力。

道路交通議案 篇11

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學齡前兒童教育”的議案

一、留守兒童現狀

兒童是國家之未來,民族之希望。一個人成長的速度有多快跟成長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有關。留守兒童在近年已經引起了社會較多的注意,尤其是留守中國小生,對留守學齡前兒童的關注還比較少。僅以建甌市爲例目前全市留守兒童的規模已經達到3849人,其中80%以上居住在農村。“三歲看大,七歲至老”,學前教育是孩子重要的成長階段,是開發幼兒智力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受教育機會不均等,原本智力水平相當的孩子,還沒有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就形成接受能力上的落差,這些兒童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大多內向、封閉、有一種強烈的自卑心理。由於缺少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生活失助、學習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範、安全失保等問題。

他們主要存在的三個問題:“一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二是這些孩子在與人的交往上出現一些心理障礙;三是在學習上出現了一些困難。”一個從小失去關愛的人將來很難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事實證明,兒童生活環境差、就學機會差,導致了將來就業機會也差,只能從事一些較低級的、社會認可程度和報酬較低的工作,甚至由於沒有穩定生活來源而成爲社會不穩定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留守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可以說,留守幼兒的良好教育問題不只是教育安全問題,而應超越教育的問題,是孩子本身的需要,更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二、農村留守學齡前兒童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按照國家的現行政策,學前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國家的財政支持並沒有延伸到這一階段,而是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據教育廳數據,目前全省公立幼兒園約佔有量30%,私利幼兒園佔70%。由於在城市缺少住房,城市幼兒園收費高,總量不夠等原因,從農村的調研情況來看,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絕大部分選擇把孩子留在老家。農村各地出現了一些鄉村一級的民辦幼兒園和僅有的一所鄉鎮級的公辦幼兒園。然而,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依然面臨家庭關愛、家庭教育的缺失、學前教育滯後、社會關注不足的嚴重問題。(1)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表現爲監護人觀念的落後。學齡前留守兒童一般是由祖輩監護,由於文化層次低,絕大多數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送去幼兒園的目的也就是找個人把孩子看着,不出事就行。絕大部分的監護人都嚴重忽視了孩子的智力開發。少數監護人有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的意識,但由於自身文化素質有限,無法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學前教育。調研中,我們明顯感受到大部分留守學齡前兒童在語言表達能力、對安全的認知、問題反應速度、肢體活躍程度方面,與其他兒童均有比較明顯的差距。(2)家庭關愛的缺乏。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兒童從小缺乏愛撫和親子間的情感交流,這影響了留守幼兒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親子互動的缺失、撫養人模糊的職責意識,造成留守兒童缺乏對信任的感受和體驗,孩子容易產生焦慮感和對別人的不信任,常常會表現出情緒、行爲發展的異常,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些孩子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容易退縮、感情淡漠,患上“愛的麻痹症”;有的則過度活躍、過分在意別人的關注,表現出一種“愛的飢渴症”。缺少對愛的感受和體驗極有可能造成這些孩子將來缺少“愛”的能力。(3) 學前教育的缺優。首先表現爲幼兒園硬件設施的不足。農村一般一個鄉設立一個幼兒園,其服務半徑不足,且多爲私立,辦學條件較差。教室多爲普通民房改建,室內、室外的活動場所都很有少,沒有較爲衛生的學生食堂和廁所,幼兒教育所需的配套設施也很缺乏,例如教輔資料、兒童玩具等。另外,農村幼兒園的師資力量相當薄弱。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多爲本地居民,文化素質較低,未經過任何幼兒教育的相關培訓,基本不具備幼兒教育的相關專業知識。有的地方還存在師資數量少且年齡偏老的情況。(4)社會關注的缺少。各級政府對中國小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的入學問題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針對學齡前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的學前教育還在思考階段。沒有真正拿出可行的措施或方案予以落實。

三、對策建議

透視我國留守兒童現狀,很顯然,幼兒教育只靠學校頭熱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國家、政府着力扶助。現就我市留守兒童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審時度勢,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建議將幼兒教育納入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使得幼兒教育形成以政府投入爲主、市場爲輔的局面。對已有的農村幼兒園增加財政補貼,並建議把農村留守幼兒教育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工作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置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之中,實現幼兒教育的均等化。

(2) 有的放矢,開展貧困家庭幼兒教育的補助/救助活動。可制定“優先教育區”政策,針對經濟條件差的家庭,以對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不利的兒童給予更大的重視和幫助。尤其通過對貧困家庭的幼兒進行早期補償教育,使這些家庭走出代代貧窮的惡性循環圈。政府在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方面,優先考慮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不利的兒童,採取特別扶持的政策提高那裏兒童的入園、入學率,力求趕上國家規定的水平。此外,在取得辦園合格證的前提下,還通過多種途徑發展多樣化的幼教機構,特別是適應各種文化背景的、適應貧困、單親家庭和各種“社會處境不利”兒童的幼教機構,以“補償”這些兒童因家庭照顧和教育不足而帶來的發展缺失。

(3) 強化培訓,努力提高幼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規範開辦幼兒園資格審批。通過政府投入專項經費招聘合格師資和管理者,定向委託學校培訓等多種形式,爲幼兒園配備一定比例的公辦教師,確保幼兒園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和穩定性。在農村,建議召集當地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如高中畢業生、返鄉尋求就業機會的大中專畢業生等進行幼師教育培訓,對於開設幼兒園的業主對其進行資格認證,提高該行業從業人員素質。

(4) 拓寬渠道,引導全民樹立正確的“早教”觀念。藉助一些社會團體開展義務培訓活動,引導全民樹立正確的“早教”觀念,樹立科學育兒觀,特別是在農村,對留守幼兒的監護人進行觀念轉變的引導以及相關早教技能的培訓。如,今年暑期,針對暑假期間留守兒童沒人照看情況,順昌縣雙溪街道計生協會出臺的一項幫扶舉措,將12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全部免費向留守兒童開放,讓書香四溢的“農家書屋”成爲留守兒童暑假期間的好去處,在炎炎夏日爲孩子們撐起了一片知識的綠蔭。此外,創設各種平臺,以政府行爲的方式讓出版專門的簡易幼兒教育書籍,在報刊雜誌上創立相關的專題,電視廣播節目中設立專門欄目版塊。

(5) 提供條件,將“留守兒童”轉變爲“流動兒童”

有條件的地方,使留守兒童儘可能與父母一起生活,就近入園。一方面通過提供廉租房,方便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把孩子帶在身邊,將“留守兒童”逐步轉變爲“流動兒童”,另一方面,爲這些進城的流動兒童提供“教育券”,享受平等的入園政策,使其能夠在住所就近的幼兒園入讀,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6) 借雞生蛋, 通過立法保障和政府鼓勵社會力量幫扶。借力發力,使社會上的企業、個人、非營利組織等有合法便捷的渠道對留守幼兒的教育進行愛心扶助。動員社會力量來幫助這些孩子,建立聯動的機制,政府、教育部門、公益組織、志願者等多位一體,齊抓共管,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如鼓勵志願者下鄉爲農村幼兒園做義工,爲上晚班、週末班的家長看孩子,爲農村幼兒園捐贈圖書、玩具等等。政府應該加強管理,規範辦園行爲,嚴格審批制度,並逐步推進幼兒教育均衡發展。對幼兒園的管理做到堵疏結合,在大規模新建、改建、規範幼兒園的同時,依法加大對非法和不規範辦園行爲的整治力度,取締無證辦園。建議政府要把農村學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作爲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來抓,這是一件很接地氣的大事實事。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指標,教育資源更加註重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傾斜,爲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提供專門的項目支持和政策制度保障。在現有城鄉教育資源調配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政府要制定相應政策,鼓勵社會教育機構到農村進行教育服務,政府層面,“埋單”的方式爲廣大農村兒童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資源;學校教育層面,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注重心理疏導,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建立《教師結對幫扶制度》等。

“留守兒童就像外出打工父母的“後院”,一定要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尤其是學齡前留守兒童問題,不能“後院”起火,讓留守兒童不要成爲外出農民工心中的痛。”留守兒童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大局,更關乎一個民族的希望與未來。”是時代發展的內在需求,務必引起政府及社會的廣泛的重視與關注。

道路交通議案 篇12

近年來,區黨委、政府在社區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小區發展不平衡;政策措施不配套;開發商辦社區的做法亟待解決等。爲此,我們建議:

1.制定和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積極推進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發展

一是要儘快研究制定實現社區設施資源共享的有關規定,明確將社區單位適宜開放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的設施納入共享範圍。二是加緊完善新建改建居住區社區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的規定。三是制定扶持社區服務發展的優惠措施。四是水、電、氣、熱等公用事業單位,對公益性服務項目公用設施的安裝使用,在收費上給予優惠。

2.設立物業管理監管部門,促進物業管理的規範化

現在我區物業管理還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基本處於無人管的狀態,建議在相關部門設立社區監管機構,改變現在政出多門、都管都不管的狀態。

3.加快居委會建設,使社區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採取向社會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辦法,選聘社區居委會幹部,使一批思想品德好、善於聯繫羣衆、熱愛社區工作、熱心公益事業的同志參加社區管理工作。同時,要招收管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形成一支由專職幹部、志願人員、居民羣衆共同組成的社區工作隊伍。

4.採取多種手段,提高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解決居民需求入手,研究新形勢下完善社區服務的辦法,形成“有困難,找社區,社區是我家”的社會氛圍。

5.開發商與物業管理脫鉤,物業管理市場化

徹底改變開發商辦物業的做法。新建小區要按照建設部要求,一律實行規範、標準的物業管理。老區可推行“準物業管理”,逐步完善小區內部的公益配套設施,

爲規範化運作奠定基礎。物業管理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要按照市場機制運作,與社區居委會密切配合,並接受業主委員會的監督。

6.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增強社區服務功能

一是要在各個小區普遍建設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站等,使居民羣衆的文化、衛生、娛樂、體育、健身等需求。二是要促進社區服務向產業化發展。三是充分發揮社區在失業人員再就業中的作用。

7.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爲契機,儘快實現衛生服務事業的改革

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完善人員配置,補充醫療設備,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尚未建立衛生服務站的社區,應抓緊建立。選拔一些德才兼備的醫務人員經過集中培訓,成爲社區民衆的“健康保護人”。

8.在社區建設中進一步強化社區黨建的核心地位

要充分發揮街道和居委會黨組織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思想導向作用、重要決策作用、組織保證作用和行政表率作用。要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爲領導核心、社區全體黨員爲主體、社區內各黨小組共同參與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可建立各種組織載體,如社區黨員活動指導委員會、社區業餘黨校等,可根據社區具體情況,開展諸如“爲困難戶送溫暖”、“急羣衆所急,辦羣衆所需”等活動,寓思想政治工作於各項活動之中。

道路交通議案 篇13

案由:

農村公路建設是美好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及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實施“村村通”、路橋改造等民生工程,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較大成果,全縣96個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建成里程達216公里。但“村村通”民生工程實施結束後,全縣每年仍有近100公里的農村公路亟待修建。縣委、縣政府通過加大項目申報力度,每年爭取省交通運輸廳農村公路建設計劃50公里左右,以逐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面貌。

“村村通”公路建設以後,全縣各村村部、主公路沿線村等雖實現了通水泥路,但仍有大部分山區和半山區的農村道路十分落後,自然村與自然村之間還沒有油路、水泥路,不少農村機耕路沒有硬化,對於行人和生產、生活帶來不便。農村公路建設滯後的最主要原因是建設資金不足,我縣在統計申報省廳“農村公路網化工程”時,部分鎮、村因建設資金配套問題,寧願放棄項目補助,也不願多報項目。農村公路由於單體小,無法列入國家和省重點項目,上級補助資金比例也很小,批准的項目因建設資金問題舉步維艱。如:農村公路建設實際施工造價一般在40萬元/公里,而省級補助爲13.5萬元/公里,其餘的都由縣、鎮、村三級籌措。縣、鎮兩級財政根本無力承擔建設配套資金,何況每年還有國省道改造升級項目的配套資金;村裏籌資落實不理想,一事一議也用足用活,無法再籌措更多資金。因此當項目實施時,建設資金壓力很大,唯一辦法就是負債建設,而且融資難度非常大。

方案:

要保持地方農村公路建設的積極性,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的建設目標,建議市政府統一規劃全市農村公路路網建設,加大對縣級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力度,用以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答覆意見

市交通運輸局關於市xx屆人大四次會議第15號議案轉建議辦理情況的答覆函

王茂易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於對村村通道路升級改造的議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現就辦理情況答覆如下:

一、含山縣村級道路建設現狀

含山縣農村公路受當地經濟制約,底子較薄、發展水平較低。隨着區劃調整併入馬鞍山市後,爲貫徹市政府提出的“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戰略,近幾年,我局對含山縣農村公路建設予以傾斜,補助資金逐年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xx年,我局爭取省廳村級公路網化工程計劃,給予含山縣村級道路改造21條計32.59公里,按每公里13.5萬元標準,合計給予補助資金440萬元,佔全市總量的25.1%;20xx年我局繼續給予含山縣村級道路改造27條計42.65公里,給予補助資金575.8萬元,佔全市總量的32.7%。今後,我局將充分利用農村公路優惠政策,對含山縣村級公路的改造繼續予以扶持。

二、關於“加大對縣級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力度,用以解決資金缺口問題”的建議

依照《安徽省農村公路條例》,“縣(區)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籌集、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建立以縣爲主,省、設區的市補助爲輔,社會多方參與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籌集機制。”農村公路的建設發展,各縣區在充分利用國家、省補助政策的前提下,也要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目前,村級道路改造資金除上級補助外,其餘部分需縣(區)配套。根據其他縣(區)會辦意見來看,各縣(區)在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外,縣級財政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也在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要儘量減輕鄉鎮財力的負擔。

三、關於“市政府統一規劃全市農村公路路網建設”建議

農村公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我局將積極協調各縣(區)政府,按照省廳規劃內容,落實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資金,努力提高補助標準。對目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現狀,存在問題,我局將有關情況報告市政府,同時建議市人大代表提出相關建議,爭取市財政年度預算納入農村公路建設專項補助資金,以減輕縣區配套資金壓力。

感謝你們對我市交通運輸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今後對我市交通運輸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辦復類別: B

聯 系 人:徐小衛

聯繫電話:

年8月26日

道路交通議案 篇14

編號: 45

類型:

案由:

處理狀態: 已交辦

建議人: 王

附議人:

承辦單位: 主辦:XX縣財政局,會辦:XX縣編辦、XX縣人社局、XX縣教育局

正文: 建議內容:

X鎮幼兒園是X鎮內唯一一所學前教育機構,服務鎮內15個村、1個居委會,現有在園幼兒230人,受辦院條件限制,分了4個班,人員最多的班達60餘人,幼兒園暫設在X鎮中心國小內,教師全部僱請社會人員,老師無辦公室,幼兒無活動場所。x年,中心幼兒園投入施工,現已順利完工,但因各種條件及體制問題,至今還未投入使用,大門緊鎖,社會傳聞新幼兒園將採取公建民營模式運營,各位家長大多認爲民營模式會增加羣衆負擔,大部分家庭將無法承受,且會降低校園安全保障和幼兒生活質量。

建 議:縣政府一是要採取措施,增加各項投入,保證師資和學前教育公用經費,確保新幼兒園x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二是按國家有關政策,保證每個鄉鎮建一所公辦幼兒園的模式,以減輕羣衆負擔,保障幼兒安全和辦學質量。

關於教育經費的議案3

x年,教育部等七部門下發治理教育亂收費規範教育收費工作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嚴格執行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並明文規定“從x年秋季學期辦開始,每個學校招收擇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本校當年招收高中學生計劃數(不包括擇校生數)的20,……在3年內取消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在《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做好x年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對招收擇校生的比例也由x年、x年的20以下,調整爲本年新招生數(不含擇校生)的10。

隨着x年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政策的終止,普通高中學校教育辦學經費短缺更是“雪上加霜”。如:福建省邵武一中爲省級一級達標高中校,現有教、職工爲220人,x年秋季高一入學新生計劃設14個班級,以每班45名新生計,共計招收630名新生,擇校生比例爲10,僅能招收63人,每個擇校生高中三年的擇校費爲18000元,63名擇校生的擇校費爲1134000元,加上630名正取生每人繳納1800元/每年的學費,共計113400元,兩項收入總計2268000元; 220名教職員工的30獎教績效工資、公積金、社保、醫保、失業保險以及年終一次性獎勵等加上學校辦公經費等方面的費用支出,一年的辦學經費支出需在400~500萬元之間,缺口達200多萬元。福建省南平一中爲省級重點達標高中校,現有教、職工爲302人,x年秋季高一入學新生計劃設20個班級,以每班45名新生計,共計招收900名新生,擇校生比例爲10,僅能招收90人,每個擇校生高中三年的擇校費爲18000元,90名擇校生的擇校費爲162萬元,加上900名正取生每人繳納1800元/每年的學費,共計162萬元,兩項收入總計324萬元; 302名教職員工的30獎教績效工資、公積金、社保、醫保、失業保險以及年終一次性獎勵等加上學校辦公經費等方面的費用支出,一年的辦學經費支出約需600萬元,缺口近300萬元。且南平教師平均工資只有沿海地區教師平均工資的三分之一。此外,近年來爲改善辦學條件,滿足民衆對優質教育資源日益升溫的需求,校園內的辦學設施新建和改擴建項目也使得普通高中校、尤其是一些省、市級的重點高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這更讓普通高中辦學陷入“債務深重”的境地。在普通高中學校辦學經費已然是“舉步維艱”之時,出臺新的高中學校辦學經費保障機制勢在必行。爲此建議:

1、統一省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下撥標準。爲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公平、公正地保障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享有同等受教育的合法權益,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現階段高中教育發展的真實現狀進行調研,實事求是對高中生均公用經費額度重新認證、覈算,科學覈定並統一省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市、縣,財政應給予必要的財政補貼或轉移支付。此外,還應建立健全與辦學成本、物價水平、財力情況聯動的穩定增長機制,以保障普通高中學校教育能穩步、有序的向前發展。

2、儘快清理公辦普通高中項目建設債務。針對公辦普通高中因改善辦學條件而導致的項目建設債務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作爲,在清理覈實鎖定公辦普通高中債務的基礎上,通過合法途徑減輕、減除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債務利息,並規劃減除普通高中校債務的時間表,切實減輕普通高中學校的辦學壓力,防範學校財務風險,促進高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在滿足未來教育發展需要的建設項目,應引導學校科學規劃、勤儉辦學,從嚴審批學校建設項目,嚴格控制學校建設標準,切實落實建設資金來源,建立健全基本建設債務控制長效機制。

3、依法保障普通高中教師的合法權益。依照《教師法》,政府有關部門應努力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本地公務員的平均水平,基礎性績效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對承擔省、地、市示範性高中校、辦學質量獲社會認可且高層次人才相對集中的重點高中,如一級達標普通高中校,應適當增加績效工資總量,以此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穩定教師人才隊伍。

4、對普通高中辦學經費實施有效監管。在出臺新的普通高中辦學經費保障機制的同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對普通高中教育辦學經費進行有效的監管。確保財政下撥的每筆經費都使用合法、合理,避免辦學經費錯位使用現象;對於普通高中階段教育的資金分配比例應公開、透明,便於加強監督。

道路交通議案 篇15

張某於20xx年3月27日入職某裝飾公司,雙方尚未簽訂勞動合同,裝飾公司亦未對張某進行必要的入職培訓和安全教育,20xx年4月7日,張某在工作過程中,左手被捲入顆粒粉碎機中造成受傷。20xx年9月15日,張某被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爲工傷,11月28日被勞動能力鑑定部門認定達到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標準六級。20xx年1月29日,張某以裝飾公司未簽訂勞動合同,未繳納社會保險爲由與裝飾公司解除了勞動關係。裝飾公司以張某還處於試用工階段,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爲由不同意向張某支付工傷保險待遇,雙方發生糾紛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係的,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第十九條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爲勞動合同期限。根據前述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了勞動關係,試用期也是包含在勞動關係期間內的。張某在爲裝飾公司提供勞動過程中受傷,裝飾公司未爲張某繳納工傷保險費,張某發生工傷,故裝飾公司應承擔張某的工傷保險待遇。張某已達到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標準六級,且其於20xx年1月29日與裝飾公司解除了勞動關係,故裝飾公司應向張某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解除勞動關係補償金、停工留薪期工資及傷殘津貼等各項費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