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9W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1

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省、市關於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會議精神,加快推進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不斷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重要意義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體現,是推動我區又好又快發展的內涵要求,是新階段七里河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破解“三農”問題和解決城鄉“二元結構”難題的根本出路。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是早日實現建設現代中心區的奮鬥目標和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必須堅持繁榮農村與發展城市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凝聚內力與藉助外力相結合,促進城市資源向農村傾斜、城市產業向農村延伸、城市服務向農村輻射,形成城鄉分工合作、三產融合、梯度跟進、均衡發展的新格局。

二、總體目標

緊緊圍繞省委“中心帶動”的區域發展戰略和市委“1355”總體發展思路。按照“一中心、兩加快、三推進、六突破”的基本思路,實現“城區面積翻一番,農村人口減一半”總體設想。在工作中突出以規劃爲龍頭,以基礎設施爲保障,以產業發展爲動力,以科技項目

爲支撐,以農民增收爲目標,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着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村面貌,健全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城鄉社會互通融合,城鄉居民共享現代文明。“一中心”,就是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城市功能,突出舊城改造,按照現代化大都市的標準,加速推進現代中心區建設。“兩加快”,就是加快彭家坪新區和“三灘”新城區建設,使“兩區”成爲七里河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龍頭,率先實現城市化。“三推進”,就是依託國道、省道沿線整體實現城鎮化的思路,在水磨溝、西果園溝和黃峪溝三線強力推進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工業小區建設,促進沿線人口向城鎮集中,生產向二、三產業集中,土地向規模化經營集中。“六突破”,就是堅持多方位、多角度、多層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力求在基礎設施、產業培育、減少農民、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六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達到八個一體化,即“統籌城鄉規劃,推進城鄉空間佈局一體化;統籌資源配置,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統籌要素配置,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統籌社會管理,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統籌民生建設,推進城鄉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一體化;統籌協調發展,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一體化;統籌黨的建設,推進城鄉黨建工作一體化;統籌組織保障,推進城鄉領導機構一體化”。最終實現城鄉融合,達到全面協調發展。

三、工作重點

(一)解決五大問題:一是城市框架的拓展問題。堅持“西展南伸”的城市發展戰略,以城市規劃路建設爲龍頭,以各類網線延伸爲輔,以集中連片開發爲主體,不斷擴大中心城區規模,把城市框架向西擴展、向南延伸。二是舊城區的改造問題。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和成片改造的原則,包裝、運作並引進一批大的整體開發項目,加快老城區的商業開發和房地產開發,儘快讓舊城換新顏。三是坪臺區的發展問題。加大對華林坪、五星坪、晏家坪、蘭工坪等坪臺區的改造力度,消除大面積的平房區和老廠區,徹底改變坪臺地區的陳舊落後面貌。四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問題。加快完善市政設施,以路網建設爲龍頭,儘快配套各類城市網線,不斷提高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能力。五是城市品位的提升問題。堅持山、水、路、橋、樓“五位”齊抓,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五化”並進,塑造高品位的城市形象。

(二)做到四個加快: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兩區”主要規劃道路建設,儘快將“兩區”發展的框架立起來。全力搞好水、電、氣、通訊、排污、供熱等配套建設,爲全面開發打穩基礎。二是在主導產業培育上加快。在彭家坪,圍繞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緊運作城區大企業“出城入園”,定向引進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帶動大規模的投資聚集。在“三灘”,圍繞金融和商貿業加緊引進金融機構、公司總部、高檔賓館、商場、寫字樓等項目,落實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世紀廣場等項目,精心打造“三灘”新城區。三是在城中村改造上加快。在完成現有7個城中村改造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彭家坪7個村的改造,積極推行農村宅基地的整合開發,使彭家坪和“三灘”的所有村全部進入城市化發展軌道。

四是在城市化速度上加快。通過5-20xx年努力,“兩區”規劃面積20.75平方公里全部實現城市化,轄區3.8萬農民整體轉化爲城市人口,建成主業突出、基礎完善、嶄新靚麗的城市新區,整個七里河城區面積將增加一倍,達到40平方公里以上。

(三)推進三個建設:一是推進小城鎮建設。重點扶持已經形成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城鎮優先發展,對旅遊資源豐富的阿幹鎮着力建設爲旅遊服務型城鎮,對城市近郊的八里鎮和西果園鎮着力建設爲商貿服務型城鎮,對裝備製造業發達的彭家坪鎮着力建設爲現代工業主導型城鎮,切實把我區四個鎮打造爲上承中心城市、下帶廣大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平臺。二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將阿幹鎮、八里鎮、西果園鎮等鄉鎮優先納入新農村建設盤子,近郊村依託城市發展三產、旅遊、休閒爲主的城郊型經濟;中心村整合土地、人口和產業,逐步擴大優勢產業經營規模;純農業村發展特色種養殖,切實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力爭通過5年努力,使三線周邊23個村全部完成新農村建設。三是推進工業小區建設。近兩年,我區西果園鎮大力開發荒山、荒溝,先後整理開發土地20xx餘畝,建成了王家坪、晏家坪、周家山等工業小區,已初步形成規模。今後,繼續沿三線擴大土地整理開發規模,力爭再造土地5000畝,再建10個工業小區,加快三線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2

爲了深入推進全鄉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工作,促進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黨的事業健康協調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金昌市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xx—20xx年)》,結合本鄉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新農村建設現狀

*鄉總面積449平方公里,轄12個村,97個社,有5787戶,22113人,其中勞動力14235人,總耕地面積50800畝,人均2.35畝,屬河水、泉水、井水混灌區。受土地、水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有限的螢石、泉水和人力資源。20xx年,我鄉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爲“市級文明鄉鎮”。

近年來,我鄉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工作全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總目標,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和勞務產業,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新農村建設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明顯成績。特色產業不斷壯大,以胡蘿蔔爲主的露地蔬菜種植面積達2.3萬畝,反季節日光溫室達到1856座,食用菌棚達到1984座,特色農業種植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45%;規模養殖戶達1520戶,新建羊、牛、豬、雞標準化養殖小區8個;金鱒魚、虹鱒魚、七彩鮭養殖戶達到98戶,年產鮮魚40萬公斤,特色農業收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

35%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點16個,引進蔬菜新品種123個,農業實用新技術18項,新建食用菌菌種場1個,培育農產品運銷大戶35戶,常年從事農產品販運的人員達到200多人。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圍繞螢石和蔬菜兩種資源,先後建成了培霖化工有限公司、泰琦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祁源礦業有限公司、綿興酒廠等重點企業。農民工培訓與勞務經濟成效顯著,累計培訓農民2100多人次,輸轉勞動力3.75多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9010萬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拓寬改造鄉政府駐地主街道1公里,配套完成道路、上下水、電網、通信等基礎工程,拆遷改造鎮區沿街鋪面64間;完成村級道路鋪油硬化32.54公里(包括焦新公路11.5公里),道路通達率達75%;新修維修支斗渠13.6公里,完成防洪工程1 .1公里,渠系水利用率大大提高;架設人飲工程16.6公里;建成小康住宅651套,其中二個新農村示範點118套。農村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 %以上,農村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明顯提升。

二、總體思路

新一輪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集中”的思路,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目標要求,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堅持因地制宜,走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非公經濟、勞動力轉移“三條路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沿泉種菜着力提高蔬菜品質,沿灘養菌着力提升種植水平,沿山養殖着力擴大小區規模;依託資源優勢,着力做長產業鏈條;培育新型農民,着力輸轉富裕勞

力;加強集鎮改造,着力發揮中心村優勢;搶抓政策機遇,着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管好社會事務,着力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三、主要奮鬥目標

力爭通過四年的努力,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的目標;基礎設施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特色農業優勢明顯,以民營企業爲主的非公經濟比重大大提高;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信息化進程加快;農民收入穩步增加,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農村經濟快速增長。農業增加值達到10414萬元,年均遞增8.7%;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5812萬元,年均遞增11%;工業增加值達到5795萬元,年均遞增11.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02元,年均遞增8.6%。示範點水磨關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鄉平均增幅。

——村鎮體系基本完善。切實抓好村鎮規劃,構建小城鎮發展基本框架,完善中心區道路、供排水、供電、供暖、通信等基礎設施,集鎮生產中心、生活中心、服務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並提升,城鄉差距逐步縮小,社會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治理,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道路、水利、人飲、電力、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有長足發展,通村油路達到100%;農業灌溉渠系水利用率達到50%;安全飲水入戶率達到80%以上;混合電視入戶率達到90%以上。

——村容村貌明顯改善。農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6平方米,加

快農宅建設特別是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新建暖廊房、安全水、衛生廁、太陽能(或沼氣)“四統一”的節能環保型農宅1050套,農村生活、居住長期保持明顯改善。加強集鎮村莊周邊環境整治,基本實現三化(硬化、綠化、美化)目標。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以上;實現農村五保、低保、特困戶救助全覆蓋;農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60%以上;村村有活動場所、衛生所、文化室;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基層管理民主和諧。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完善,農民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85%的村達到市級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標準; 深入開展農村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80%的村建成文明和諧村,90%以上的農戶爲“十星文明戶”或“文明信用戶”。

——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全鄉所有村黨組織達到“五個好”標準;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四、主要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分類指導的原則,突出抓好重點工作,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一)調優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大發展

一是優化農業產業佈局。根據地理特徵、氣候條件、資源分佈特點和已有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以“精耕細作、高效節水、有規模的集約經濟”爲目標,按照“沿泉種菜、沿灘養菌、沿山養殖”的思路,調優農業結構,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形成區域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市場競爭有力、增效促收明顯、生態節水環保的產業帶和生產基地。高原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依託

紅廟墩、北泉、雙磨街、河灘、杏樹莊、梅家寺、陳家寨等村的泉水資源,着力發展高原無公害蔬菜和日光溫室反季節蔬菜種植,按照“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經營,提高設施檔次和管理水平”的原則,改變“小而全,百花園”的分散經營狀態,逐步擴大現有基地規模。力爭到20xx年,露地蔬菜種植面積再增加1000畝,日光溫室再增加400座。食用菌生產基地:結合乾旱缺水的實際,依託、樓莊子、水磨關、南沿溝等村的荒灘優勢,發展節水農業,在鞏固已發展起來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基礎上,推廣立體栽培、二次發酵等食用菌種植技術。力爭到20xx年,新建食用菌棚200座,改建立體栽培棚200座,二次發酵棚200座。規模養殖生產基地:依託杏樹莊、南沿溝、陳家寨、驪靬等村的草場資源,引導農民發展規模養殖,培育以養豬、養羊、養牛、養雞爲主的養殖大戶,建設標準化生態養殖小區,不斷改良引進新品種,並通過發展配套飼草業,提高養殖效益。力爭到20xx,發展各類規模養殖戶300戶,建成標準化生態養殖小區10個,工廠化養殖企業1個,牛、羊、豬、雞規模化養殖比重分別達到70%、80%、80%、70%。另外,利用泉水資源,發展以金鱒魚、虹鱒魚、七彩鮭等爲主的漁產業,每年發展養魚戶10戶。

二是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抓好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點建設,力爭用四年的時間建成日光溫室、食用菌、露地蔬菜、舍飼養殖等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點12個;加大農業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力度,每年至少引進推廣高產、優質、抗病性好的胡蘿蔔新品種3個,其它蔬菜新品種15個,推廣新品種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從根本上解決胡蘿蔔等蔬菜品質退化的問題;積極推廣應用日光溫室蔬菜高效栽培技術和食用菌立體栽培技術、二次發酵技術,提升特色產業種植水平;加強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組建農產品質量專業檢測站1個,並逐步完善農產品檢測網絡;加強特色優勢農產品的註冊認證,在鞏固好胡蘿蔔、西芹、花椰菜通過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蔬菜品種的基礎上,力爭到20xx年,甘藍、白蘿蔔、大白菜、青筍、西甜瓜、隴椒等10個蔬菜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並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原產地註冊;積極申報完成露地蔬菜出口備案工作,年出口蔬菜10000噸,提高農產品市場知名度和佔有率;加大有機肥使用量,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物理、生物防病蟲技術,加強農業環境保護。

三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特色農業,重點扶持壯大特色農產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不斷增強產業化經營對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圍繞高原無公害蔬菜和金鱒魚養殖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扶持胡蘿蔔汁生產線、胡蘿蔔丁生產線和金鱒魚加工生產線上規模、上水平,讓其發揮真正的“龍頭”作用,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力爭用4年時間建成2家固定資產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蔬菜保鮮、貯藏和加工企業,1家500萬元的食用菌深加工企業;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每年新建3個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培養運銷大戶8戶;進一步拓寬蔬菜市場銷售渠道,每年選優扶強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農產品中介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各1個,組建以外銷爲主、內銷爲輔的營銷網絡,讓特色農產品種得出,銷得掉,大大提高附加值;整合各類資源,聚集民間資本,再建集清洗、分級包裝、批發爲一體的蔬菜批發交易市場3個,並完善配套設施。

四是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加強同農業科研院所的聯繫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農業科技服務,聘請農民技術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有償服務,彌補縣鄉兩級農技服務人員不足的問題,聘請15名農民技術員,全方位做好特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努力提高設施農業種植效益;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努力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科技致富帶頭人。積極引導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二)着力推進項目建設,促進農民收入大增長

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聚合民間資本,吸引外來資本,重點發展以氫氟酸、氟化鹽、氟塗料、氟滅火劑等氟產品爲主的螢石深加工項目,延伸氟化工產業鏈條。力爭20xx年建成泰琦化工高分子冰晶石項目,四年內再建3-5個以氫氟酸爲基礎原料的下游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企業內的小循環,產業中的中循環,區域間的大循環”的要求,引導新辦企業向園區集中,把螢石產業的發展自覺融入到循環發展的軌道,實現資源互補、利益互惠的目標。以集鎮爲中心,引導發展現代商貿業和倉儲物流業,每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戶40戶。

二是引導發展各類專業社。堅持“大小項目一起抓”,依託蔬菜種植基地和城郊優勢,發展蔬菜運銷、鮮食花菜醃製、客運出租、貨運出租、沙石料運銷、廢舊物品收購、家政服務等各類專業社30個,力爭使每個社都有一個以上項目。鞏固現有的項目戶,在正確的利益導向下,鼓勵支持具有一定積累的項目戶二次投資,擴張規模,提升層次,並帶動沒有項目的農戶積極尋找項目,每年發展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的項目大戶100戶,使項目真正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切實把培訓轉移農民作爲“擴大分子、縮小分母”,“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一項戰略性任務來抓,堅持培訓、創業、就業三位一體,就地轉移、異地輸出、返鄉創業三策並舉,大力實施農民創業行動,促進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3

根據《黑龍江省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推進方案》、《中共黑河市委、黑河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意見》和區委、政府小城鎮建設會議精神,爲進一步統籌全鎮區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把城鎮化作爲促進區域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不斷釋放城鎮化在擴大內需中的巨大潛力。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解決“三農”問題,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以工促農、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推進農村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努力打破城鄉經濟社會二元結構、打破農場與地方體制機制障礙,實現區域內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和可持續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羣衆,共享現代文明。

二、總體思路

以加快城市化進程爲核心,以規劃爲基礎,以產業爲支撐,以配套政策爲保障,創新工作機制,落實有效措施。全面推進區域城鄉規劃管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政策措施“六個一體化”。圍繞打造西崗子小城鎮(2萬人口規模)、構築中心村(西崗子村、坤站村、曹集屯村)、建設新農村(1個示範村,4個試點村)。

三、工作重點

重點抓好西崗子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形成互促互動的城鄉發展體系。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科學制定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全鎮體系規劃及中心鎮和重點建設的新農村規劃,做好一個城鎮、三個中心村(西崗子村、坤站村、曹集屯村)和五個重點建設的新農村(坤站村、曹集屯村、東崗子村、西溝村、楊樹村)的規劃、設計和建設。20xx年度重點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鄉鎮路網建設。計劃完成1.3公里白色路面,由於鎮內1.3公里斷頭路年久失修,一直沒有硬化,嚴重製約了城鎮的交通、運輸,阻礙了經濟發展。五月份開始實施此項工程,預計10月末可完工。

2、加快公用設施建設。利用鎮東側1200平方米閒置地帶,建立休閒廣場一座,安裝健身器材,爲居民提供休閒場所,豐富羣衆業餘生活。

3、加快亮化工程建設。根據城鎮規劃發展和需要,西崗子鎮今年計劃安裝路燈44盞,安裝後可覆蓋主街,解決夜間行人安全問題。

4、加快自來水設施建設。西崗子自來水設施多年沒有更換,整修,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五月份計劃修建泵房一座,

更換部分管道。

5、加快綠化工程建設。爲徹底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改變鎮容鎮貌。西崗子鎮決定在主街兩側進行綠化。

(二)推進產業、人口聚集

1、產業向園區聚集。建立產業發展集中區,搞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產業向園區聚集。突出重點產業,形成產業優勢,依託鎮資源、區位、環境、人文和產業基礎,確定鎮產業發展重點。利用交通便利條件,在鎮東北側建立物流集散基地一處,緩解黑河市物流壓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民就業。加大土地流轉規模,實現農業生產集約化,現代化。

2、人口向小城鎮和新農村聚集。發育產業吸納人口聚集。通過扶持建設龍頭企業,大力培育有地域特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吸收中心鎮和新農村農民進入企業,增加人口規模。大力發展城鄉第三產業,鼓勵社區服務、家政服務、餐飲、商貿流通等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吸納農村人口進入鎮務工,擴大城鎮規模。大力發展農技、種子、農資、農機、防疫等農牧服務業,增強人口聚集能力。按照城鄉一體化工作方案,優先規劃和建設中心村,撤併小型村、縮減自然屯、拆除空心村、遷移深山村,促進農村人口向中心鎮和中心村集中。

(三)整合公共社會資源

1、加快教育資源整合步伐。通過走訪、調查。西崗子鎮利用

國小空地建立幼兒園一處,解決入托難的問題。

2、推進衛生事業均衡發展。努力構建覆蓋城鎮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強化鎮衛生院配套功能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鎮醫院要根據城鎮體系規劃,完善基礎配置和醫療能力建設。繼續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確保參合率達100%。

3、完善其他社會服務體系。統籌組建鎮村社區,實行平臺共建、資源共享,集中爲農民和非農業戶口居民提供公共服務、處理解決社會綜合管理各項事業。加大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兼併重組、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以城鎮建設規劃爲平臺,加大對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發揮以點帶面示範作用。加快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平臺建設,不斷擴大數字電視入網率。加強農村綜合文化站、農村休閒廣場建設。

(四)推進城鄉管理體制建設

1、健全城鄉就業體系。完善農村勞動力資源、用工信息、教育培訓和轉移公共服務平臺,對城鄉失業人員和不充分就業人員實行統一的就業扶助體系和制度。統一城鄉就業政策,爲進城農民工提供免費就業技能培訓,轉爲城鎮戶口後的居民可安排公益崗位、享受創業小額貸款、社保補貼等相應政策。

2、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中心鎮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分類施保,探索推進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有效銜接,實現農民老有所養。統一鎮醫療保險制度,對由農業戶口申請登記轉爲非農業戶口居民,在醫療保險方面享受城鎮相應人員同等待遇。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困難家庭的社會救助體系。

3、加強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創新型、發展型領導班子建設,深入開展“三級聯創”和“三個代表”責任區等活動,推廣“專業合作組織+支部”、“協會+支部”等多種模式,建立實體型、產業型黨組織,探索建立鄉村社區黨組織。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引導農民自主開展公益性設施建設。推進村務公開,規範農村財務管理,推行村級財務“委託代理”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強力推進。把區域城鄉一體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鎮黨委、政府委重要議程,切實加強領導,強力推進。

成立以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爲組長、政府副鎮長爲副組長、有關部門、村屯爲成員的領導小組。

西崗子鎮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唐廣海、秦鐵峯;副組長:紀永華樑偉、石偉;成員:夏學成、李志超、韓雪奇。辦公室主任:郝華。成員單位:衛生院、電業所、城建所、中國小、各村屯。職責任務:按照省市城鄉一體化建設要求,確定工作思路、指導原則,制定推進措施。統籌協調領導幫建工作。指導各專項推進組開展工作。定期研究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階段性工作成果。

(二)創新機制,加大投入。探索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加強公共財政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投入和引導。設立縣級財政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對口部門上級資金支持,增加社會性關鍵項目和非建設性項目投入,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科技、農業公共服務體系以及農村公共事業等項目,確保區域城鄉一體化工作順利推進。

(三)落實責任,強化考覈。把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鄉、街道辦事處和政府有關部門,形成責任明確、分工協作、齊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把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工作實績作爲考覈各級幹部政績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內容,科學制定全鎮區域城鄉一體發展化評價考覈體系,強化考覈,嚴格獎懲。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切實加強對城鄉一體化工作的督促檢查力度,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落實。

(四)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各部門、村屯特別是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城鄉居民對城鄉一體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羣衆參與的積極性,以城鄉一體化的理念調整工作思路和力量配置,自覺把各項工作融入到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戰略中去,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區域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氛圍。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4

安徽出臺意見促進經濟發展 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面臨的宏觀環境依然複雜多變,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給不足並存,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近日,安徽省政府出臺《關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意見》。

《意見》共八部分30條,內容包括大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保持有效投資力度、加快推進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注重擴大消費需求、穩步擴大外貿進出口、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金融風險等方面。

促進消費升級 帶薪休假制度將落實

爲大力促進消費升級,《意見》提出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促進旅遊消費;大幅放寬准入,鼓勵民間資本、外商投資進入養老健康領域;落實小排量汽車、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和購置補貼政策,對集中式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大工業用電價格,暫免收取基本電費等。

在優化消費環境方面,《意見》提出引導發展家用轎車、家用信息設備、耐用消費品等融資租賃和消費信貸;鼓勵企業開展網絡促銷以及參加大型展銷會。《意見》明確,對新進入我省投資的世界100強和國內50強電子商務企業,實際到位註冊資本金5000萬元以上的,按1%給予一次性落戶獎勵,最高獎勵200萬元。

助企業節省成本 暫時困難企業可緩交保險費

爲幫助企業降低稅費、人工、用電等成本,《意見》要求及時全面落實“營改增”和國家支持小微企業、企業改制重組、非貨幣資產投資等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以及國家降低制度性交易、人工、社會保險費、電力、物流成本等政策,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和實行政府定價管理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清單制度,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特別是壟斷性中介服務收費。

今年,已按規定按時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暫時困難企業(“殭屍企業”除外),經批准可緩繳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緩繳期限暫定6個月,緩繳期滿按規定補繳後,允許其繼續申請緩繳。

公租房惠及非戶籍人口 改善房公積金貸款首付降低

根據《意見》,我省今年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穩定房地產市場。《意見》提出,“支持暫時買不起房的居民特別是非戶籍人口先租房,對其中難以承受市場化租房、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給予貨幣化租金補貼。將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實現公租房貨幣化。支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爲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形成以住房租賃爲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支持將有穩定就業的進城務工人員和個體工商戶等自由職業者納入住房公積金繳存範圍。”

此外,對於擁有一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居民家庭,爲改善住房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將由30%降至20%;貸款償還期限可延至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齡後5年,最長貸款期限爲30年。《意見》指出,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對購買普通商品住房給予一定比例補貼。支持商業銀行對進城農民購買商品住房開展貸款業務,對自願退宅進城農民購買普通商品住房,當地政府可給予一次性購房獎勵或其他補助。

今年全省將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600個以上

根據《意見》,今年,我省將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600個以上,建成600個以上。開工建設和加快推進引江濟淮、商合杭高鐵、合安九高鐵、高速公路新建及擴容改造、京東方10.5代線等一批重大項目。《意見》明確,對20xx年、20xx年下達的投資計劃中未開工且短期內不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及時調整投資計劃和資金預算;對20xx年及以前下達且尚未執行的投資計劃,按規定收回資金調整用於其他項目建設。

此外,今年,省財政還將安排3億元作爲資本金,支持省產業發展基金募集資金,引導重點投向“中國製造20xx”“互聯網+”行動計劃等示範項目。

不裁員、少裁員企業可享穩定就業崗位補貼

爲促進和穩定就業,《意見》提出,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給予穩定就業崗位補貼,補貼金額不超過企業及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對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後產能等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從失業保險省級調劑金中給予職工安置補貼。

根據《意見》,20xx年,對各類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組織當年畢業生在當地就業達到一定比例,並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經審覈確認,由當地政府給予一次性補貼;對各類公共服務機構和民辦職業中介機構介紹技能型人才和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高校畢業生到省內企業就業,並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按每人120-250元給予就業創業補貼;勞動者參加就業技能轉崗培訓,給予200-1300元培訓補貼;企業新錄用人員並與其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進行上崗前技能培訓的,由當地政府給予不低於人均300元補貼;企業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按職工培訓後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分別給予相應補貼。

政策資金向創新創業傾斜 2億元投向個人創業貸款貼息

據悉,20xx年,我省從失業保險省級調劑金中安排2億元以上,進一步擴大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範圍,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貼息額度。鼓勵各地在高校院所、開發園區周邊等創新資源密集區建設衆創空間,統籌科技資金,對新認定的省級衆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給予10-30萬元補助。

青年人才來皖創新創業,所創(領)辦企業屬我省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或具有創新商業模式的高端現代服務業的,將擇優給予10-50萬元創業資助。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5

爲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央九部委《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山西省政府《關於推動全省動漫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精神,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意見。

根據晉城城市特色、資源優勢、文化消費趨勢、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新世紀城市發展規劃,把文化旅遊、現代傳媒、藝術品、文體娛樂、動漫影視和教育培訓這6個行業作爲優先發展的文化產業,形成以重點文化產業爲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

---進一步加強對太行山文化的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文化與旅遊的結合,以文促旅、以旅興文,以大型旅遊節慶活動爲載體,推動旅遊和文化藝術活動的發展。

---發展與大衆文化、體育、健康消費相結合的文體娛樂產業。加快孫悟空主題公園、文化藝術中心、印刷工藝園區、太行山文化產業園建設,利用現有的文體宮、游泳館、跳水館,大力發展文藝娛樂業,積極申辦較大規模的體育競賽,積極開展國內外文化交流。

---發展具有晉城特色的會展業。結合晉城的人文資源、社會環境和經濟特色等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新建的會展中心和已有的文體宮等有利條件,以及對一些破舊工廠進行改造利用,形成多元的會展場館和獨特的會展環境。採用補貼、獎勵等措施,吸引和舉辦各種具有國際、國內品牌效應的會展,形成會展、住宿、接待、旅遊、購物、交通、休閒、娛樂的會展產業鏈,打開對外開放窗口,提升城市品位。

---發展與提高市民科學文化素質相結合的教育培訓產業。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或獨立辦學,進一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推進終身教育。大力發展專業知識、實用技能的各類培訓業。

三、積極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大力扶持文化骨幹企業

充分發揮市場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以需求爲導向、品牌爲龍頭、資產爲紐帶、企業爲主體,打破地區、部門、行業、所有制界限,對全社會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樹立“只求所在、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觀念,積極爭取並支持省級部門、省屬企業在我市投資文化產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各方投資,引進一批國內外著名文化企業來我市落戶。力爭在“”期間,形成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規模大、競爭能力強,具有晉城特色的文化產業羣和文化骨幹企業。

大力實施文化品牌戰略,充分利用太行山、趙樹理、上黨梆子等品牌優勢,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新聞出版、文化旅遊等領域,培育一批名牌單位。充分利用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白馬拖疆、二十八宿等文化遺存,推出一批精品名作。扶持《白馬少年》《二十八宿傳奇》等動漫企業做大做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並鼓勵其形成相關鏈。

推進文化企業集團化發展,改變目前文化產業單位規模小、相對分散、難以形成社會化生產和規模經營的狀況。積極創造條件組建具有較強競爭力,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充分利用山水、人文、地理等資源優勢發展一批文化企業。在出版、文藝演出、體育、文化旅遊、娛樂休閒、藝術品生產等行業中,扶持一批規模化、集約化的骨幹企業,並創造條件發展成爲企業集團。

四、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

各級財政要逐年增加對文化事業的資金投入,每年增長幅度應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文化藝術專項經費500萬元,重點用於市級文化單位的藝術創作和精品生產。“”期間,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比例要有明顯提高。

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政府每年從煤炭可持續發展本金中拿出5000萬元作爲基本金,以此吸收社會資金,滾動發展,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管理,用於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用於對文化產業投入,支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獎勵優秀文化企業,鼓勵文化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使用範圍如下:

(一)經市政府審定,每年公佈10家優秀文化企業,連續2年按企業對財政年度貢獻額的50%獎勵該企業,按第一年度企業對財政貢獻額的2%給予企業法定代表人一次性獎勵。

(二)鼓勵文化與科技結合的新興業態文化創意企業,對市政府審定的優秀文化創意企業,給予每家最高不超過50萬元創新獎勵。

(三)建設符合規定條件的文化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項目(試驗)基地,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研發資助。

(四)對原創動畫片給予獎勵。在中央電視臺主要頻道、省級少兒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的二維原創動畫片,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在中央臺播出的二維原創動畫片,按片長每分鐘1600元給予獎勵;在地方臺(省級電視臺)播出的,按片長每分鐘1000元給予獎勵;在市級電視臺播出的,按片長每分鐘500元給予獎勵。三維在二維的基礎上給予加倍獎勵。同一產品在多個電視臺播出,按從高不重複原則給予獎勵。

(五)我市原創影視動畫片獲得國際知名動漫節(展)、國際A類電影節的主要獎項和國家重大獎項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獲得省級重大獎項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獲得市級獎項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10萬元;同一產品在多個獲得多個獎項的,按從高不重複原則給予獎勵。

(六)對我市數字出版產品、圖書報刊出版產品、音像出版產品等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政府類重大獎項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

(七)從事電影發行、放映的電影公司及其他電影企業取得的收入以及在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適用13%的增值稅稅率,文化企業發生的廣告費用,按照稅法規定進行稅前扣除。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6

各鎮人民政府,縣級有關部門:

爲認真貫徹黨的xx大關於“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求,不斷推進平安*、和諧社會建設,根據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於安全生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實際,現就我縣20*年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黨的xx大精神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安全生產工作全局,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把握新形勢下安全生產工作的新規律、新特點,以“安全隱患治理年”爲主線,以創建安全生產規範化活動、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管理爲載體,落實政府和部門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不斷完善安全監管、隱患排查整改和聯動執法機制,進一步強化安全管理和監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推進全縣安全生產持續穩定。

工作目標:堅決杜絕重大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控制和減少一般事故,確保事故起數、事故死亡人數和事故直接經濟損失三項指標(同統計口徑)實現“三個零增長”,安全生產各項目標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控制指標以內,各項安全生產管理目標達到考覈要求,繼續保持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的總體平穩。

二、主要工作措施

圍繞上述目標和思路,今年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強化安全生產法制宣教工作,進一步營造遵法守法的社會氛圍

結合實施“五五”普法教育,深入貫徹《安全生產法》和道路交通、消防、建設等方面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全面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和規程。繼續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五進”活動,抓好日常宣傳和“安全生產月”等各類集中性教育,普及安全生產知識,曝光違法案件,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繼續抓好安全生產信息網絡建設,支持配合大安全宣傳陣地建設,及時反映傾向性問題。

突出抓好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道路交通駕駛員、建築施工、危化品從業等高危行業人員的培訓教育,開展安全誠信和安全道德實踐活動;依法開展對企業培訓教育工作的監察執法,進一步推廣建築業民工學校,確保全縣從業人員得到安全生產崗位培訓,全面提高安全意識和事故防範能力。

(二)完善目標考覈機制,進一步落實政府和企業“兩個主體責任”

嚴格落實政府安全生產監管主體責任,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總體推進中,完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覈機制,加大獎懲力度,堅持行政首長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共同抓的“一崗雙責”領導體系;堅持通報、例會等日常督查制度,加強動態指導管理,嚴格安全生產問責制;探索實行村級安全協管員工作量化考覈,確保縣、鎮區和村三級安全生產責任到位。

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重點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推動責任制全覆蓋,突出抓好中小企業和村以下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改變這一層面安全生產薄弱狀況。二是按照《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要求,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加強職責履行情況的監督考覈。三是責任制落實要與建立實施崗位安全職責、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考覈獎懲機制相結合,保證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職工。開展安全生產承諾活動。

(三)完善分級治理機制,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年”活動

結合本地實際和行業特點,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年”活動,增強“治理一個隱患,避免一起事故,增加一分安全”的信心。健全政府和企業兩級隱患排查分級管理和重大危險源分級監控長效機制,完善縣、鎮區兩級重大隱患評估建檔、社會公示、掛牌督辦和考覈等制度,建立生產經營單位隱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隱患報告制度,推進重大隱患整改;加強重大危險源分級監管,確保安全運行。持續開展工礦商貿、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公共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重心下移,擴大檢查面,提高檢查頻率,及時發現和報送基層重大隱患,做到隱患排查治理經常化和制度化,加強整改情況跟蹤。

深入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推進“除隱患、降事故、保平安”工作”:

道路交通以創建“平安暢通縣”活動爲目標,落實“五整頓”(即整頓駕駛員隊伍、路面行車秩序、交通運輸企業、機動車生產和改裝企業、危險路段)“三加強”(責任制、宣傳教育、執法檢查)各項工作措施,重點整治客運車輛、危險化學品運輸車、中國小生接送車等安全隱患,繼續實施道路安全保障工程。

消防安全以最大限度地增強全社會火災防控能力爲核心,重點抓好小服裝、小化工、人員密集、公共娛樂場所和高層建築消防隱患整治,杜絕“三合一”、“多合一”現象,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隱患和火災危害。

工礦商貿安全以查“三違”、查隱患、查制度等爲重點,深化危險化學品隱患治理,嚴密事故易發生產、經營、儲存環節安全措施,認真執行化工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和試生產備案制度,提高事故防範能力;加強礦山開採作業的監督,進一步建立高新技術支撐的開採系統;深化機械、廠內機動車、造紙等事故多發行業領域的專項整治,實現生產過程中“人、機、物、環境”的有機協調。

建築施工安全以全面貫徹《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法規爲抓手,加強對機械設備、支模架搭設、現場安全防護措施和施工監理企業項目管理到崗到位等情況的督查,防範坍塌和高處墜落等各類事故發生。全面實施建築工地標準化活動。

水上交通和漁業捕撈要繼續開展制止船舶超載運輸等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加強“三客一危”(客船、客渡、違法搭客和危險品運輸)和危險品裝卸碼頭的監督管理。深化“平安漁業”建設,加大沿海捕撈漁船的登船檢驗率,查處“三無”漁船,加強對漁船適航性和安全設備配備檢查,防止非法載客和超載等引發事故。

特種設備以提高特種設備本質安全爲核心,進一步落實各項安全監控工作,嚴厲打擊安裝、修理和使用等環節的非法行爲。

其他各行各業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上級部署,集中開展不少於二個重點的安全生產專項執法檢查,加大對本行業和部門的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四)加強基層監管力量,發展安全生產監管網絡

大力發展社會化監管網絡。加強村級安全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推動工作規範化和管理能力提升。依託安全生產合作組和行業協會(商會),開展有行業特點的安全生產指導管理、宣傳教育等活動,年內在所有鎮(區)推行安全生產合作組模式。同時發展建築安全協管員隊伍,強化農村義務消防隊和志願者消防隊伍建設,完善事故防範體系。

加強基層監管隊伍建設。依法加強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和職責落實的監督檢查,確保生產一線安全工作的全面開展。進一步充實安監機構專職人員,加大專項經費保障力度,開展交警中隊和專職消防隊標準化建設,加強理論和業務培訓,堅持作風建設,提高安全監管隊伍戰鬥力和服務基層的水平,增強小企業和農村消防及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能力。

(五)改善安全基礎條件,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加大安全投入。建立資金多方籌集機制,加快全縣危橋、臨水臨崖高落差路段等危險部位的整治,改善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和佈局,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依法監督生產經營單位有效保障安全投入,依規定提取安全生產費用和抵押金,完善安全設施,引進安全的新技術、新裝備和新材料,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推進規範化建設,繼續堅持開展安全生產ABC分類管理、安全生產規範化鎮區創建等工作,進一步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力爭高危行業、建築行業達到全覆蓋,完善基層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不斷改善基層基礎工作面貌;加強制度建設,改進基礎管理,堵塞監管漏洞。

嚴格行政審批和許可,從源頭上控制新事故隱患產生。加強交通運輸、消防、危險化學品、建築、特種設備等在人、機、物、環境方面的安全資質審覈認定,加大行政審批前的審查力度,對已不符合資質條件的,堅決採取停產停業整頓、暫扣或取消許可等措施。加大審覈發證責任倒查和追究力度,遏制新的事故隱患產生。

(六)深化安全生產執法,嚴肅事故責任追究

圍繞“隱患整治年”活動,加大監察執法力度,推動隱患治理和安全生產各項工作的落實。

擴大監察執法面,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強化各部門執法職能,充實執法力量,提高執法檢查頻率,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全面推進執法工作;完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研究改進執法工作,提高執法效能。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加大對遲報、謊報、瞞報事故行爲責任追究力度,嚴肅查處死亡和重傷生產安全事故。

全面開展鎮(區)委託執法。通過對鎮(區)安監人員的培訓取證工作,按照有關規定,搞好安全生產執法委託工作。加強對鎮區安全監察執法工作的指導監督,建立上下緊密配合的執法新格局。

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增強執法人員責任意識和執法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七)強化大局意識,完善工作機制和應急機制

進一步發揮安委會、道路交通委員會、防火委的綜合協調作用,統籌抓好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完善部門間通報、會商等工作機制,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加強對基層監管網絡的指導監督,確保國家和省、市安全生產工作決策部署、政策措施真正得到落實、見到成效。

進一步發揮工會、共青團等羣團組織的作用,深化“一書一卡一委”活動,更好地推進“平安企業”和“安全生產青年示範崗”創建和“安康杯”競賽活動,創新載體加強聯動,動員更多的企業和職工投身羣衆性安全生產活動中。發揮安全生產技術服務中介機構在安全論證、諮詢服務、安全檢查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作用。

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加強各層面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指導協調工作,加強重大事故風險預警預測,健全各類應急預案,指導督促鎮(區)按照相關編制導則,完成各生產經營單位特別是規模以上和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預案編制工作,實現預案全覆蓋。提高應急資源裝備水平,開展應急教育和演練,有效應對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組織開展全縣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年月日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7

關於推進“村改居”工作的指導意見爲加快我區“村改居”工作,推進農村全面城市化進程,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是我區加快農村全面城市化、實現城市轉型提升的關鍵時期。“村改居”是推進農村全面城市化的重要內容,抓好“村改居”工作,對於從根本上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各部門、各街區、各行政村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村改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爲全面提升我區城市化質量和水平,促進全區經濟社會事業和諧發展作出貢獻。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xx大精神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服務人民羣衆爲主題,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爲目標,以縮小城鄉差距和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爲核心,堅持“立足全區、科學統籌、梯次推進、先急後緩”的推進策略,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原則要求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辦事的原則。“村改居”工作必須在黨工委、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各街區黨委、村居黨支部要充分發揮能動性,帶領羣衆認真貫徹執行。同時,要堅持依法辦事,認真遵守有關法律法規,遵循法定程序和步驟組織實施。

二是堅持村民民主自治原則。對關係村民切身利益的各項決策,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確保各項民主決策充分體現民意。

三是堅持爲民謀利原則。“村改居”過程中,各項政策要體現民本取向,最大限度的惠民利民便民。同時,適當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居民逐步享受城鎮居民待遇。

四是堅持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原則。嚴格掌握“村改居”的條件和標準,成熟一批,改革一批,穩步推進,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目標任務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深化集體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區管理體系,統籌城鄉社會保障水平,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幫助居民充分就業,提高人民羣衆物質文化生活質量,加快城市化進程,實現“居住社區化、資產股份化、就業非農化、福利社保化、服務公共化”。

五、政策把握

(一)關於“村改居”的基本條件

同時具備下列三個條件的行政村,應實施“村改居”:

1、村集體土地全部被依法徵收完畢或雖未徵收完畢,但人均耕地已無法滿足農民生產生活基本需要的;

2、位於城市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之內的;

3、三分之二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適齡農民不再從事農業勞動,不以農業收入作爲主要生活來源。

(二)關於“村改居”的過渡期限

爲保障“村改居”工作平穩推進,設置五年過渡期,過渡期自管委會批覆各行政村“村改居”改制方案之日起計算。過渡期內的政策取向堅持“從舊兼從惠”的原則,即選取並執行城鄉政策最有利於保障居民利益的政策;過渡期結束後所有政策一律按城市居民標準執行。

(三)關於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

堅持“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利於社區建設與管理、保障羣衆基本權益”的原則,建立產權清晰、運作規範、利益協調的新型社區集體經濟管理體制。

1、清產覈資。全面清查覈實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包括現金、固定資產、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集體資產收益及集體債務等,並按程序進行登記造冊,界定權屬,明確產權關係。

原則上,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應先固化,確定權屬,變現後納入總股本,再行分配。對村集體土地的處置要按照現行政策分類處理,舊村改造用地之外的剩餘土地納入政府統一管理或由政府儲備。村土地資源的清產覈資,先由土地評估單位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同時要對各類房屋按照國家規定辦理產權登記。聯合辦學的學校資產不納入改制資產,但要明晰產權。屬於集體的各種債權計入資產,確實無法收回的債權要經村(居)民代表會議審議確認。屬於原村委會的債務要認真核實,弄清各種負債的構成和真實性,提交村(居)民代表會議審議確認。

對集體資產不能抵償債務的,即“負債村”,要對集體資產或債務進行固化,先確定股東資格,明確享有配股權人員範圍,不量化配股,也不量化股值,待集體經濟發展後,經民主程序再決定劃分和量化工作。

街道、發展區經營管理部門或相應的工作機構要加強對清產覈資工作的具體指導,清產覈資具體業務由改制村村委會委託具有合格資質的中介機構開展,審計、評估費用由各村承擔。街區要成立由社區幹部、村(居)民代表組成的清產覈資工作小組,協助做好清產覈資工作。清產覈資後,各社區要將結果報街道、發展區經營管理部門或相應的工作機構審覈,並經村(居)民代表會議確認後公佈。

2、界定股東資格。依據法律法規,結合村情村況,根據戶籍、土地承包關係、婚嫁習俗、人口流動特點等狀況,明確享受集體收益的村民數量。對在讀大中專學生、現役義務兵、計劃生育超生子女、戶口關係尚未明確的出嫁或入贅人員,以及其他特殊情況人員股東資格的界定必須由村(居)民代表會議根據國家法律和有關政策民主討論決定。股東資格經民主會議確定後,張榜公佈,並進行固化,實行“生不增、死不減、進不增、出不減”的政策,維護社會穩定。

3、設置股權。以清產覈資後確認的淨資產爲總股本金,結合股東數量,合理確定集體與個人利益分配比例。個人股實行“一人一股”,其權益屬於股東個人,產權轉移關係受法律保護,股權可繼承。沒有法定或指定繼承人的,被繼承人的股份劃入集體股。“村改居”後,新遷入和新出生的人口,可以通過繼承或募集的方式成爲新股東。對個人抽資退股、股權轉讓等行爲,要有明確的管理措施。

4、規範管理機制。支持村民發展股份制公司,以推行公司制現代企業制度爲主要形式,即由村民出資,組成股東會,由股東會選舉董事、監事。建立以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爲基本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嚴格的財務制度、監督制度,規範集體資產運營,確保可持續發展。

(四)關於農村戶籍人口清理和證件簿冊標註工作

由公安部門牽頭,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組織各街區、村(居)和計生部門對農村戶籍人口進行全面清理,重點摸清空掛戶、下落不明、被判處刑罰或勞教、應徵入伍、無戶口、出生未落戶以及違反計生政策未落常住戶口人員基本情況,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及時採取有效戶籍管理措施。同時,公安機關要按照“村改居”後各居民委員會的規範名稱及現有居民住宅情況分期分批完成微機登記信息修改、居民戶口簿注改、居民身份證換髮和門樓牌編制等工作。

(五)關於社區管理體系建設

撤銷原有的農村村委會管理體制,建立現代社區管理體系。獨立行政村成立城市居委會,承擔原村委會的工作職能和權利義務,集中居住區建立大社區綜合管理體系。

原則上,實行“一村改一居”的改制模式,按照“先繼承、後優化”的原則,原村委會成員可直接過渡爲社區居委會成員,任期屆滿後換屆。對不能適應居委會工作的村委會成員,可按照各街區制定的農村退休幹部管理辦法執行。集中居住區探索統一管理的模式,即在集中居住區內選舉產生社區管理委員會,履行基層羣衆性自治組織職責,協調指導各社區居委會工作,向社區居民提供統一的管理和服務。社區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在原村委會辦公場所的基礎上(集中居住區內部)統籌解決,社區管理委員會辦公服務用房在集中居住區內部調劑解決。

(六)關於社會保障問題

建立覆蓋城鄉、標準同一、層次較高、發展均衡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改制村居民的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政策、標準逐步過渡到城鎮水平。

對改制後與我區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和靈活就業的勞動者,按規定納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對不符合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參保條件的,可繼續按照高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和辦法進行參保,享受相應養老保險待遇;改制村居民可根據自願原則參加“新農合”或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險待遇。

(七)關於過渡期內計劃生育政策銜接問題

適應“村改居”工作需要,做好計劃生育過渡政策銜接工作。過渡期內的二孩生育審批、計生養老保險、社會撫養費徵收等方面按照農村條件執行,過渡期後統一按照城鎮條件執行。

計生部門要制定過渡期具體執行政策,並指導各街區、各村(居)做好過渡期政策宣傳工作,引導各街區、各村(居)及時修改完善計劃生育自治章程,確保計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八)關於社區就業問題

過渡期內,繼續執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等優惠政策,多方協調做好改制村居民的就業服務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就業服務,包括失業登記、推薦就業、協助組織技能訓練、開闢社區服務崗位安置就業等活動。引導“農轉非”失業人員轉變觀念,促進就業,鼓勵創業。鼓勵社區設立公益性崗位,尤其加大對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羣體、特殊羣體的幫扶力度,幫助實現充分就業。做好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認證登記和參加社會保險代管等工作。

(九)關於“村改居”後社區居委會的職數設置、辦公經費問題

1、人員職數及工資待遇。要根據各社區居委會的地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總量、經濟收入等不同情況,由各街道、發展區提出社區居委會的人員職數設置意見,報管委會覈准。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如果與新成立的股份公司有交叉任職情況,社區居委會的人員職數可以適當增加。對經選舉產生的社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職數,要按照實際情況和上級要求確定。過渡期內,社區黨組織、社區管理委員會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按原渠道解決。社區黨組織書記的社會保險由財政負擔,直到下一屆選舉結束;其餘人員由社區繳納承擔。過渡期結束後,社區兩委成員職數、工資保險按照我區有關規定執行。社區居委會和股份公司存在交叉任職的,財政只負責保障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工資及保險,其他人員的工資及保險由股份公司負擔。

2、辦公經費問題。過渡期內,社區居委會、社區管理委員會的辦公經費按原渠道解決,過渡期結束後,按照上級規定的經費標準撥付。

(十)做好其他銜接工作

“村改居”工作事項繁多、程序複雜,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做好集體土地處置專項規劃、舊村委審計考覈、治安穩定、社區服務中心規劃建設以及婦女、共青團、工會基層組織建設等相關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機構,加強領導。在“村改居”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社會事務局牽頭,黨政辦、組織部、紀工委、建設局、財政局、公安分局、社會事務局、地稅分局、國土分局、工商分局、文教局、衛生局、計生局、統計局、就業辦、社保處、房管局和各街區根據各自職責,共同參與,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街道、發展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和辦事機構,在各村安排駐點聯絡員,做好“村改居”實施方案的解釋宣傳工作,保證“村改居”工作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的順利進行。各有關部門要明確分工,細化任務,落實責任,抓好工作落實。

(二)主動謀劃,紮實推進。全區要先試點,取得經驗後再逐步推開。各部門、各街區要主動謀劃,積極作爲,加強調查研究,做好工作預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各街區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村改居”實施方案,並指導各行政村制定、實施具體工作方案。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制定相關銜接政策和具體落實方案,做好配套服務工作。

(三)營造氛圍,形成合力。着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大會動員、新聞媒體、印發“明白紙”、編輯小冊子,懸掛標語橫幅、設置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宣傳各項政策,推廣典型經驗,凝聚村民共識,形成發展合力。

(四)明確責任,強化監督。各部門、各街區要明確目標任務,增強時間觀念,加大推進力度,確保“村改居”工作按時完成。黨政辦、紀工委、社會事務局、監察局要對“村改居”推進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隨機督查,確保“村改居”工作積極、穩妥、有序推進。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8

安徽省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20xx-12-25 皖政[20xx]120號 安徽工資業務服務中心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爲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xx〕2號)精神,現就我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爲重點,改革現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獨立於機關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公平與效率相結合。既體現國民收入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的要求,又體現工作人員之間貢獻大小差別,建立待遇與繳費掛鉤機制,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提高單位和職工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2.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參保人員按照國家規定,切實履行繳費義務,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形成責任共擔、統籌互濟的養老保險籌資和分配機制。

3.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合理確定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水平,切實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4.改革前與改革後待遇水平相銜接。立足增量改革,實現平穩過渡。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5.解決突出矛盾與保證可持續發展相促進。統籌規劃、合理安排、量力而行,準確把握改革的節奏和力度,先行解決目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的突出矛盾,再結合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堅持精算平衡,逐步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

二、主要內容

(一)改革的範圍。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以下統稱工作人員)。

上述事業單位是指根據《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實施意見》(皖發〔20xx〕14號)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後的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含按照有關規定暫不分類且納入事業機構編制管理的事業單位)。

編制外人員應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二)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基數爲本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比例爲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基數爲個人繳費工資基數,比例爲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

機關單位(含參公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規範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年終一次性獎金。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績效工資。其他項目暫不納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超過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佈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餘額可以依法繼承。

(三)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1.本實施意見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20xx年的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爲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爲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2.本實施意見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個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20xx年的工作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髮給過渡性養老金。其中,對過渡期內(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9月30日)退休的工作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確定待遇計發辦法。

3.本實施意見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20xx年的工作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執行。

4.本實施意見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5.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仍按照國家和省統一規定發給離休費,並調整相關待遇。

(四)調整部分工作人員退休時加發退休費辦法。改革後獲得省部級以上勞模、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等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退休時不另增加基本養老金,在職時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所需資金不得從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對於改革前已經獲得此類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退休時不另增加基本養老金,給予一次性退休補貼,資金從原渠道列支,退休補貼標準根據平衡銜接的原則另行確定。符合原有加發退休費情況的其他人員,按照上述辦法處理。

(五)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逐步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

(六)統一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政策。全省統一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覈定範圍,統一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統籌項目和標準以及調整辦法,統一編制和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統一業務經辦規程,統一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省級集中管理數據資源。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對市調劑、市對所屬縣(市、區)統收統支。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省級調劑金,由省統一調劑使用。省級調劑金制度建立前,各統籌地區收支缺口由同級財政承擔。

(七)加強基金管理和監督。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基金實行嚴格的預算管理,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依法加強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八)做好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參保人員在全省同一統籌範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係,不轉移基金。參保人員跨統籌範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係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並以本實施意見實施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爲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九)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爲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繳費工資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職業年金具體辦法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xx〕18號)等規定執行。

(十)建立健全確保養老金髮放的籌資機制。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各級社會保險徵繳機構應切實加強基金徵繳,做到應收盡收。各級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建立職業年金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平穩推進。

(十一)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加快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實行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加強街道、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爲退休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十二)明確經辦管理層次。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屬地化管理。省直機關和在肥省直事業單位以及符合參保條件的中央駐皖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管理工作,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切實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領導,精心組織實施。要嚴格按照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規定,確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範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實施意見精神,制定具體貫徹意見。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編制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確保改革順利推進。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應及時報告省政府。

(二)加強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直接關係廣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地、各部門要統一宣傳口徑,全面準確解讀改革政策,正確引導輿論,爲改革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各地要結合工作實際,廣泛開展業務培訓,幫助相關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政策,提高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

(三)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各地要根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際需要,加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相應增加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經費和服務設施。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制訂和規範業務流程,實現規範化、信息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本實施意見自20xx年10月1日起實施,已有規定與本實施意見不一致的,按本實施意見執行。

附件:1.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2.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xx年12月9日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9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

皖政辦〔20xx〕22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爲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國辦發〔20xx〕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經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依法規範企業勞動用工管理

(一)切實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各類企業必須依法與招用的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建立職工名冊,並辦理勞動用工備案。在工程建設領域,實行先簽訂勞動合同後進場施工,大力推行簡易勞動合同文本,明確約定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勞動報酬、支付方式等內容並嚴格履行。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把各類企業與農民工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考勤管理等用工管理情況納入監管重點,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發現不簽訂或不履行勞動合同等違法違規行爲,及時督促整改。對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並通報同級行業主管部門。

(二)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企業(包括直接承包建設單位發包工程的專業承包企業,下同)和分包企業(包括承包施工總承包企業發包工程的專業企業,下同)應當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在工程項目部配備勞資專管員,建立勞動計酬手冊和管理臺賬,記錄施工現場作業農民工的身份信息、勞動考勤、工資支付等信息,由農民工本人確認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加強對分包企業勞動用工和工資發放的監督管理,實時掌握施工現場用工及其工資發放情況,不得以包代管。在處理拖欠工資案件時,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分包企業應當提供花名冊、考勤及工資結算等相關記錄。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分包企業切實落實勞務用工實名制管理。

(三)加強施工現場維權信息管理。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立維權信息告示牌,明示業主單位、施工總承包企業及所在項目部、分包企業、行業監管部門等基本信息;明示勞動用工相關法律法規、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支付情況等信息;明示屬地行業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電話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

二、進一步健全工資支付保障制度

(一)完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將工資保證金制度實施範圍從建築市政、交通運輸、水利等工程建設領域,逐步擴大到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餐飲服務等易發拖欠工資問題的行業。建立工資保證金差異化繳存辦法,對上一年未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築施工企業,當年保證金降低50%收取,連續兩年未拖欠減按40%收取,連續三年以上未拖欠的免繳保證金;對一定時期內發生工資拖欠的企業適當提高繳存比例。嚴格執行工資保證金收繳、動用和退還規定,不得減免不符合條件企業的繳存比例,墊付農民工工資動用的保證金要及時補足。

(二)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行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管理制度,實行人工費用與工程款分賬管理、農民工工資與工程材料款相分離。施工總承包企業應按照銀行結算賬戶管理有關規定,負責在工程項目所在地銀行開設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建設單位在撥付工程款之前,應按照合同約定的同期工程款的一定比例或施工總承包企業提供的人工費用數額,將應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費先行單獨撥付到施工總承包企業開設的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專項用於支付農民工工資。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應向工程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及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工程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備案,並委託開戶銀行負責日常監管,確保專款專用。開戶銀行發現賬戶資金不足、被挪用等情況,應及時向工程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工程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報告。

(三)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制度。全面推行各類企業委託銀行代發農民工工資。在工程建設領域,鼓勵實行分包企業農民工工資委託施工總承包企業直接代發的辦法,由分包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爲招用的農民工申辦銀行個人工資賬戶,並辦理實名制工資支付銀行卡,按月考覈農民工工作量並編制工資支付表,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後,交施工總承包企業委託銀行通過其設立的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直接將工資劃入農民工個人工資賬戶。

(四)建立健全政府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各市、縣人民政府要緊密結合當地產業、行業發展特點,建立健全政府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合理確定週轉金的規模和標準,切實加強和規範週轉金的使用管理。同時,在充分發揮應急週轉金應急保障作用的前提下,確保政府財政資金的安全。

(五)完善企業工資支付監控機制。各地要依託基層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管理平臺和基層工會組織,對轄區內企業工資支付情況實行日常監管。對發生過拖欠工資的企業,實行重點監控。建立和完善欠薪預警系統,根據工商、稅務、銀行、水電供應等單位反映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定期對重點行業企業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發現欠薪隱患及時預警並做好防範工作。企業確因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需要延期支付農民工工資的,應及時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會組織報告。各級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工會組織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好生產經營困難企業支付農民工工資問題。在工程建設領域,各類企業凡參加我省範圍內建設項目招投標,有關部門應當審覈其3年內支付農民工工資情況。

三、切實加強建設領域工程款支付管理

(一)加強建設資金監管。在工程建設領域,採用經濟手段約束建設單位履約、要求分包單位墊資施工等措施,預防工程款拖欠。加強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管理,對建設資金來源不落實的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不予批准。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一律不得以施工企業帶資承包的方式進行建設,嚴禁將帶資承包有關內容寫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補充條款,嚴格限制尚未解決拖欠工資問題或3年內發生過拖欠工資問題的企業參加招投標。

(二)規範工程款支付和結算行爲。建設單位應按合同約定的計量週期或工程進度結算並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驗收後,對建設單位未完成竣工結算或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且未明確剩餘工程款支付計劃的,可探索採取建立建設項目抵押或置換償付等辦法,有效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對建設單位未完成竣工結算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對長期拖欠工程款結算或拖欠工程款的建設單位,有關部門不得批准其新項目開工建設,並納入信用信息系統,實施失信懲戒。

四、依法嚴懲拖欠工資違法行爲

(一)嚴厲查處拖欠工資案件。加強工資支付監察執法,擴大日常巡查和書面審查範圍,推進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省級聯動處理機制建設,加大拖欠工資舉報投訴受理和案件查處力度。強化部門聯合執法和綜合治理,深入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提高拖欠工資案件查辦效能。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發生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公安機關要及早介入,及時受理與偵查,及時採取控制犯罪嫌疑人、凍結企業賬戶等措施,防止欠薪逃匿和財產轉移等行爲。健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公安、檢察、審判機關案情通報、聯席會議等制度,推動完善檢察院立案監督和法院及時財產保全等制度,確保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有效打擊和震懾惡意欠薪、欠薪逃匿等違法犯罪行爲。

(二)及時處理拖欠工資爭議。充分發揮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作用,引導農民工就地就近解決工資爭議。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對涉及農民工工資的爭議案件要優先受理、優先調處、快速結案。對集體欠薪爭議或涉及金額較大的欠薪爭議案件要掛牌督辦。加強裁審銜接與工作協調,提高欠薪爭議案件裁決效率。積極暢通法律援助渠道,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依法及時爲農民工討薪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

(三)妥善處置欠薪突發性和羣體性事件。各地要健全應急預案,完善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明確權限、任務和分工,規範分級響應和處置流程,強化部門聯動處置。發生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突發性、羣體性事件時,要及時啓動應急預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迅速介入,當地政府要加強組織協調。對企業一時難以解決或企業主欠薪逃匿的,及時動用應急週轉金、欠薪保障金或通過其他渠道籌措資金,先行墊付部分工資或基本生活費,防止事態升級擴大。對採取非法手段討薪或以拖欠工資爲名討要工程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有關法規的,要依法予以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強化問題隱患排查與化解工作,加強監測監控和提前預防,並積極做好勸解疏導工作,引導農民工依法理性維權。

(四)聯合懲戒拖欠工資失信行爲。加快全省勞動用工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企業守法誠信管理,實行分類分級動態監管。建立拖欠工資企業“黑名單”制度,將企業拖欠工資等違法信息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徵信系統、工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住房城鄉建設等行業主管部門誠信信息平臺和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同時,納入失信監管重點範圍,依法依規向社會公佈,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採購、招投標、生產許可、履約擔保、資質審覈、融資貸款、市場準入、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限制,形成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懲戒格局,提高企業失信違法成本。

(五)加強執法維權能力建設。按照國家規定,規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設置、性質,統一機構名稱。嚴格按照公車改革規定配備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用車,按標準配備監察執法辦案裝備,保障監察執法辦案經費,爲查處欠薪案件和執法維權工作提供必要支撐。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監察管理信息系統,推動網格化、網絡化管理工作向鄉鎮(街道)、社區(村)延伸,大力推行網上辦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提高欠薪案件處理效率。

五、嚴格落實保障工資支付責任

(一)落實企業工資支付和清償主體責任。各類企業要依法將工資按月足額支付給農民工本人,嚴禁將工資支付給其他組織或個人。在工程建設領域,建設單位對所發包工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監管責任,施工總承包企業對所承包工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總責,分包企業對招用農民工的工資負直接支付責任。相關責任內容要列爲發包或承包合同的必備條款。以工程款未到位等爲由剋扣或拖欠農民工工資,將合同應收工程款等經營風險轉嫁給農民工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同時,由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以未結清的工程款爲限先行墊付農民工工資。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分包企業將工程違法發包、轉包或違法分包致使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依法依規承擔直接清償責任。

(二)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級政府對本地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負總責。建立健全由政府負責人牽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公安、司法、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國資監管、工商、信訪、人民銀行、總工會等單位參加的聯合治理工作機制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要完善目標責任制度,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納入本級政府考覈評價指標體系。要建立日常排查和定期督查、專項督查制度,加強預測預警,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高發頻發、舉報投訴量大的市、縣,以及重大違法案件進行重點專項督查,及早將欠薪隱患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強化責任追究,對領導責任不落實、組織工作不到位的,要嚴格責任追究。對導致發生重大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以及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拖欠工程款引發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三)落實相關部門監管責任。各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及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責任分工和部門職責,做好治理拖欠工資問題的各項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信訪部門負責接待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信訪事項,協調督促有關責任單位解決農民工的合理訴求等工作。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行業監管責任和治理工程建設相關領域拖欠工資問題的主體責任,規範工程建設市場秩序,督促企業落實勞務用工實名制管理等制度規定,負責督辦因掛靠承包、違法分包、轉包、拖欠工程款等造成的欠薪案件。發展改革等部門要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管理,嚴格審查資金來源和籌措方式,牽頭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工作。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全過程的資金監管,按規定及時撥付財政資金。公安部門負責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立案和偵查取證,依法處置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羣體性事件等工作。國資監管機構負責督辦解決所屬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等工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爲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以及法律宣傳等工作,引導存在較大爭議的拖欠工資案件通過訴訟途徑解決。人民銀行負責依法將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企業納入徵信系統並實施聯合懲戒。其他相關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積極做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xx年6月4日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10

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直各建築業企業: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換髮新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的通知》(建辦市函〔20xx〕870號,以下簡稱《通知》)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有關換證要求,爲做好我市建築業企業換髮新版資質證書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換證範圍及時間要求

按原《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建建〔20xx〕82號)核發的舊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腳手架作業分包和模板作業分包以外的勞務分包企業資質暫不換證)。建築業企業應在20xx年6月30日前提出換證申請,20xx年7月1日起,舊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失效。

二、換證程序

(一)企業換證前先到工商部門辦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具體按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安徽省工商局《關於做好建築業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辦理工作的通知》(建市〔20xx〕253)規定辦理。

(二)住房城鄉建設部許可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企業應通過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下載安裝“企業資質申請受理信息填報軟件”,填寫《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申請表》、《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申請受理信息採集表》(以下簡稱《申請表》、《採集表》),點擊“上報”,同時打印《申請表》、《採集表》並加蓋企業公章,與舊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副本複印件,一併報至企業註冊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經我委彙總後上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對於《申請表》、《採集表》與全國建築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平臺資質信息不符的企業,住建部將不予受理其換證申請。

(三)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許可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企業登錄“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平臺”( 以下簡稱:平臺),對本企業資質信息進行覈對,確認資質信息無誤後,按照《通知》要求,登錄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填報並打印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申請表》和《採集表》,法人簽字、單位蓋章後,通過平臺上傳《申請表》和《採集表》掃描件,省住建廳負責審驗、打印證書。

企業發現資質紙質證書信息與住建部或平臺記載的資質信息不一致的,應通過平臺上傳《建築業企業資質信息情況說明表》(附件2)掃描件,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覈實修改。

(四)市住房城鄉建委許可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參照上述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許可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程序辦理。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轄區內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的基本信息受理、審覈、上報,市住建委窗口打證、發證。企業發現資質紙質證書信息與住建部或平臺記載的資質信息不一致的,應攜帶企業資質證書正、副本原件到所在縣住房城鄉建設局修改、完善後,方可申請資質換證。

三、有關要求

企業應按照《申請表》要求的內容如實填報換證申請,法定代表人應在《申請表》上簽字承諾對所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要高度重視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工作,加大宣傳力度,認真組織實施,保證換證工作順利進行。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我委已發文件《六安市住房城鄉建委關於貫徹落實〈安徽省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實施意見〉暨換髮新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工作的通知》(六建工函〔20xx〕401號)中關於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工作的內容不再執行。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11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爲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xx〕25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xx〕74號)精神,積極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結合我省實際,現就進一步推進我省戶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適應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統籌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統籌戶籍制度改革和相關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合理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立足基本省情,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科學合理設定戶口遷移條件,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

——堅持以人爲本,尊重城鄉居民自主定居意願,依法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不得采取強迫做法辦理落戶。

——堅持規範有序,優先解決存量,有序引導增量,合理引導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預期和選擇。

——堅持統籌配套,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三)發展目標。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優化城鎮佈局,加快推進我省中小城市建設,積極引導人口向中小城市、重點開發區域轉移,探索建立皖北向皖江的跨區域人口遷移機制。到20xx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以人爲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

二、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

(四)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在城區人口50萬以下的小城市、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五)進一步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在城區人口50萬至100萬的城市合法穩定就業並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城鎮社會保險達到一定年限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壓力小的地方,可以參照建制鎮和小城市標準,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壓力大的地方,可以對合法穩定就業的範圍、年限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範圍、條件等作出具體規定,但對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不得設置住房面積、金額等要求,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1年。具體條件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確定。

(六)有序放開大城市落戶限制。在城區人口100萬至300萬的城市合法穩定就業達到一定年限並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城鎮社會保險達到一定年限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城區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城市,要適度控制落戶規模和節奏,可以對合法穩定就業的範圍、年限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範圍、條件等作出較嚴格的規定。大城市對合法穩定就業年限和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3年。具體條件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確定。

(七)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落戶條件。城區人口達到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時調整落戶政策。具體條件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確定。

(八)繼續落實人才落戶政策。在我省就業的人員,獲得縣級以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稱號,以及具有中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者爲其他緊缺人才的,准予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在就業地落戶。不斷提高高校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技工院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回國人員等常住人口的城鎮落戶率,上述人員凡自願在我省工作的,不受其就(創)業地或實際居住地戶口遷移條件限制。

(九)妥善解決戶口管理中的重點問題。認真落實優先解決存量的要求,重點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可以適應城鎮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的人員落戶問題。妥善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

三、創新和規範人口管理

(十)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爲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戶口登記不再標註戶口性質,不再出具關於戶口性質的證明。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統計制度。

(十一)落實居住證制度。各地要認真落實《安徽省流動人口居住登記辦法》(省政府令第244號),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以居住證爲載體,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以連續居住年限和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等爲條件,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同時結合隨遷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年限等情況,逐步享有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會考和大學聯考的資格。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擴大向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務的範圍。按照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居住證持有人應當依法履行公民義務。

(十二)建立健全人口信息登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實際居住人口登記制度,完善人口統計工作機制,全面、準確掌握人口規模、人員結構、地區分佈等情況。建立和完善覆蓋全省人口、以公民身份號碼爲唯一標識、以人口基礎信息爲基準的省級人口基礎信息庫,分類完善勞動就業、教育、收入、社保、房產、信用、衛生計生、稅務、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統,逐步實現跨部門、跨地區信息整合和共享,爲人口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

(十三)紮實做好戶口管理基礎工作。公安機關要嚴格落實公民如實申報戶口和責任追究制度,認真開展戶口清理整頓工作,徹底糾正戶口管理中的“重、漏、錯、假”問題,確保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準確性、唯一性、權威性,爲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社會誠信體系打下堅實基礎。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出臺配套政策,依據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材料,爲涉及糾正“重、漏、錯、假”戶口的公民及時更新有關信息或換領新的證照,確保他們能夠正常參與社會活動和公共事務。

四、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

(十四)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辦法和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保護成員的集體財產權和收益分配權。加快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範運行。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進城落戶農民是否有償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應根據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尊重農民意願前提下開展試點。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爲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十五)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各級政府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範疇;逐步完善並落實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政策,以及接受義務教育後參加升學考試的實施辦法。完善就業失業登記管理制度,面向農業轉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補貼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加大創業扶持力度,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納入社區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實現衛生計生基本服務均等化。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並落實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和異地就醫結算辦法,在現有統籌層次基礎上,分步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整合,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落實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做好參保人員跨制度銜接,促進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完善以低保制度爲核心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城鄉社會救助統籌發展。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採取多種方式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十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體系,逐步理順事權關係,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財力均衡力度,保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健全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成本分擔機制。各級政府承擔農業轉移人口在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設施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成本投入。企業嚴格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制度,積極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並增加培訓投入,依法爲農民工繳納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費用和住房公積金,提供多種形式的住房保障。農民工承擔參加城鎮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就業培訓成本中的個人支出部分。

五、強化工作保障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戶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城鎮化進程的客觀規律,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切實落實戶籍制度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防止急於求成、運動式推進。各市、省直管縣人民政府要加強調查研究,開展基礎性數據的摸排調查、統計和分析,抓緊出臺本地具體可操作的戶籍制度改革措施,並向社會公佈。

(十八)加強協調配合。戶籍制度改革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省公安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體育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法制辦、省殘聯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教育、社會保障、養老、就業、住房保障、文化、衛生計生、體育、殘疾人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實經費保障。省公安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政府督查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地實施戶籍制度改革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戶籍制度改革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十九)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深入宣傳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準確解讀戶籍制度改革及相關配套政策。大力宣傳各地在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保障合法權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合理引導社會預期,迴應羣衆關切,凝聚各方共識,形成改革合力,爲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附件:安徽省戶籍制度改革任務分工進度表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xx年x月x日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12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爲認真貫徹落實《中共涼山州委涼山州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涼委發〔20xx〕9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全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實現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體系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組織領導

成立涼山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後),負責全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督促、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政務保障等相關工作。各縣市、州安委會各成員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組織領導機構,爲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二、工作任務

(一)建立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臺賬。一要加快組建專家組。以抽調業內專家或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組建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專家組。二要加快風險識別和評級,釐定兩個風險清單。成立專家組後,要立即着手安全生產風險識別評級工作,全面徹底識別和明確本地、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風險,並根據危害程度進行風險評級,釐定各行業安全生產風險清單和各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清單。三要加快建立風險管控標準,構建兩個風險管理臺賬。以安全生產風險清單爲導向,逆向清理國家和省、州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標準,結合我州行業實際,對清理出的風險逐一科學制定管控措施和管控程度、標準,建成系統化、科學化、具體化、程序化、標準化的管控體系,形成各行業安全生產風險臺賬和每個企業或相關事業單位風險管理臺賬。

(二)建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一要理定監管責任清單。以風險管理臺賬爲導向和主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各級黨委政府釐定黨政安全生產領導責任清單,各級政府安委會辦公室釐定綜合監管責任清單,各行業主管部門釐定行業監管責任清單,全州範圍內各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釐定自身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清單。二要建立監管責任落實機制,構建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對清理出的責任,要逐一制定科學化、具體化、流程化的落實和監督制度,建成規範有序的本地、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體制機制,形成以風險管理爲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信息庫。在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整理全州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管理信息,形成較完整的全州以風險管理爲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落實信息庫,爲安全生產工作的科學化、標準化、程序化奠定堅實基礎。

(四)逐步推進其他各項工作。在抓好前面三項任務的同時,要逐步推進《指導意見》中“一條主線、三個機制、五個流程、四個保障”其他各項工作,條件成熟的要抓緊落實,條件不成熟的要加快創造條件推進落實。

三、具體分工

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要按照《指導意見》要求,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分級屬地管理、以屬地管理爲主”、“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依據各自職能職責,加快推進各地、各行業領域、各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以風險管理爲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各縣市黨委政府負責本縣市黨政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體系建設;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所管行業以風險管理爲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政府安委會辦公室負責綜合監管責任體系建設。

——州公安局。牽頭負責建立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煙花爆竹公共安全管理,大型羣衆性活動的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違法,建設工程、公衆聚集場所、公衆文化娛樂場所以及有固定經營場所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交通局。牽頭負責建立道路建設,道路客、貨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源頭監督管理,危險品貨物運輸經營,通航水域客貨運輸企業、港口作業,公路、水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安監局。牽頭負責建立煤礦、非煤礦山(尾礦庫)、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水務局。牽頭負責建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項目和水庫、水電站、縣域電網、河道(湖泊)、堤防、水閘、渠道、漁業生產、漁業船舶、河道採石採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規建局。牽頭負責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包括城鎮燃氣)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教育局。牽頭負責建立教育系統(主要包括學校、校車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民政局。牽頭負責建立殯葬設施設備、救助管理站、福利院、敬老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國土局。牽頭負責建立無證採礦、以採代探、超層越界開採等非法勘查開採礦產資源的違法行爲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環保局。牽頭負責建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及放射性廢物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農牧局(農機管理部門)。牽頭負責建立農業機械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臺賬。

——州林業局。牽頭負責建立所屬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直屬企事業單位在植樹造林、森林管護、林木採伐、林區建設等作業生產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文廣新局。牽頭負責建立文化影視新聞出版系統所屬企事業單位和文物收藏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圖書館、文化館、劇院(場)等公共文化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衛計委。牽頭負責建立衛生系統醫療廢棄物、放射診療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工商局。牽頭負責建立商品交易市場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質監局。牽頭負責建立特種設備(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生產、使用、檢驗檢測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旅遊局。牽頭負責旅行社、旅遊景區、星級飯店及其他旅遊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食藥監局。牽頭負責建立食品藥品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國網涼山供電公司。牽頭負責建立水電站大壩、電力可靠性和重要用戶供用電等安全管理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和直屬事業單位。牽頭負責所管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各縣市政府。負責建設本縣以風險管理爲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對識別出的風險逐一建立本縣黨政領導和部門行業監管責任。

——州安委會其他成員單位。要協助有關牽頭部門(單位)和各縣市政府建立涉及本單位職能職責的行業領域以風險管理爲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

四、時間要求

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要在年內完成目標任務。要高度重視,及時成立本縣市、本單位推進領導小組,明確負責人和具體操作人員,提供必要的經費和裝備保障,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推進以風險管理爲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務必在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建設任務。各縣市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督促轄區內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建立責任體系,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督促指導本行業領域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建立責任體系。

五、考覈獎懲

州安委會將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作爲今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納入年度安全生產考覈目標,增加目標中的權重,嚴格逗硬獎懲。州推進小組和州委、州政府目督辦對建設全過程進行跟蹤督查,重點督查各縣市黨委、政府建設領導和監管責任體系情況和州級相關部門風險管理臺賬、行業監管責任體系建設情況,嚴格安全生產約談、追責等相關制度,確保相關工作貫徹落實到位。

涼山州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

年6月19日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13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爲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國辦發〔20xx〕96號)精神,切實保障公民依法登記戶口的權利,經省政府同意,現就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的《關於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要求,堅持以問題爲導向、以改革爲動力,積極創新人口服務管理,着力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更好地服務和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爲打造創新型“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提供良好環境。

2.基本原則。堅持依法辦理,切實維護每個公民依法登記戶口的合法權益;堅持區別情況,分類實施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政策;堅持綜合配套,將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與健全完善計劃生育、收養登記、流浪乞討救助、國籍管理等相關政策統籌考慮、協同推進。

3.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戶口登記政策,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強化戶口登記管理,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切實保障每個公民依法登記一個常住戶口,努力實現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準確性、唯一性、權威性的目標。

二、依法爲無戶口人員登記常住戶口

4.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無戶口人員。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結婚證或者非婚生育說明,按照隨父隨母落戶自願的政策,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申請隨父落戶的非婚生育無戶口人員,需一併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

5.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無戶口人員。在助產機構內出生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向該助產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在助產機構外出生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需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向擬落戶地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託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無戶口人員或者其監護人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結婚證或者非婚生育說明,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對不符合《出生醫學證明》申領規定、確實無法取得《出生醫學證明》的,本人或者其監護人應當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經擬落戶地縣級公安機關調查覈實後辦理落戶。

6.未辦理收養手續的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未辦理收養登記的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符合收養條件的當事人可以向擬落戶地縣級民政部門申請按照規定辦理收養登記,憑申領的《收養登記證》、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1999年4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施行前,國內公民私自收養子女未辦理收養登記的,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事實收養公證,經公安機關調查覈實尚未辦理戶口登記的,可以憑事實收養公證書、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其他不符合收養條件的公民私自收養、形成事實上的子女撫養關係,當事人可以在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撫養事實公證、並承諾承擔撫養或監護責任後,再向擬落戶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申請對被撫養人進行DNA採樣、排除被拐賣情況並取得相關證明。當事人憑上述材料和撫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被撫養人戶口登記,被撫養人與戶主關係登記爲“非親屬”。

7.被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後戶口被註銷人員。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後重新出現的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人民法院撤銷宣告失蹤(死亡)的生效判決書,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

8.農村地區因婚嫁或者長期外出被註銷原籍戶口的人員。農村地區因婚嫁或者長期外出被註銷原籍戶口的人員,經縣級公安機關調查覈實未在其他地方落戶的,可以在原戶口註銷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恢復常住戶口登記後,符合現居住地落戶條件的,可以辦理戶口遷移登記。

對因婚嫁離開原籍時間較長、返回原籍路途較遠,且在現居住地與配偶、子女等共同生活的,經現居住地公安機關與原籍地公安機關聯繫確認無戶口、並獲取其原始戶籍信息後,可以在現居住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

9.戶口遷移證件遺失或者超過有效期限造成的無戶口人員。戶口遷移證件遺失或者超過有效期限造成的無戶口人員,可以向簽發地公安機關申請補領、換領戶口遷移證件,憑補領、換領的戶口遷移證件辦理戶口遷移登記。不符合遷入地現行戶口遷移政策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可以在原籍戶口所在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其他人員可以在戶口遷出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

10.我國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我國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在國內非婚生育、未取得其他國家國籍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具有我國國籍的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父母的非婚生育說明、我國公民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按照本實施意見第5條相關規定辦理。

11.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中的無戶口人員。經民政部門和公安機關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身份查詢和尋親服務後,仍無法查明其親屬、所在單位、戶籍地、居住地的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向當地公安機關申請爲其辦理戶口登記。其中,屬於未成年人的,在縣級以上公辦兒童福利機構落戶;屬於成年人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協調當地公安機關爲其辦理集體戶口登記。

12.其他無戶口人員。其他原因造成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承擔監護職責的單位和個人可以提出申請,經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覈實後,可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三、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13.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無戶口人員落戶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本實施意見精神上來,強化組織領導,細化政策措施,明確工作要求,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各市要結合本地實際,出臺具體貫徹實施意見,並向社會公佈。

14.認真核查辦理。各地要深入開展摸底調查,認真梳理本地戶口重點問題,摸清本行政區域內無戶口人員底數及有關情況。要規範受理審批程序,嚴格工作要求,提升服務水平,及時辦理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要升級完善人口信息系統,加強對無戶口人員人像、指紋信息備案和比對覈驗,確保登記身份信息的準確性和戶口的唯一性。要嚴密戶籍檔案管理,對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材料逐一建立電子和紙質檔案,確保檔案資料完整有效。公安機關應當將辦理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的情況,及時通報相關部門。

15.完善配套政策。各有關部門要對與本實施意見精神不一致的政策措施進行一次集中清理,該修改的認真修改,該廢止的堅決廢止。省公安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等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抓緊按程序修訂戶口登記、計劃生育、大中專院校升學畢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16.積極宣傳引導。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政策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廣泛宣傳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的各項政策措施以及公民登記戶口的權利和義務。要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羣衆,努力爭取廣大羣衆的支持和配合,積極動員無戶口人員主動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17.強化責任落實。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分解細化任務,落實責任分工,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省公安廳要會同省民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加強對全省各地的督查指導,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力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凡以前文件規定與本實施意見規定不一致的,按本實施意見規定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由省公安廳會同相關部門負責解釋。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xx年x月xx日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14

我市“村改居”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村改居”是在我國現行城鄉兩元體制下,加快中小城市擴張、加速近郊農村向城市融合的重要手段。由於涉及到城鄉體制轉換、集體資產改制等重要問題,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特別在當前缺乏成熟經驗、沒有成套法規依據的情況下,“村改居”工作的推進難度較大。從理論上說,“村改居”應該是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從經濟結構、村民就業方式和文化生活需求等發展到城鎮水平或者接近城鎮水平的條件下,自身產生了從政治體制到經濟體制都渴望變革過度到城鎮社區的需求,政府因而取消原來已不適應需要的行政村建制,設立社區。然而我市的情況有着與衆不同的地方,我們面積少、農業比重低的現狀決定了我們開展“村改居”工作有着特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20xx年末市政府統計數據來看,我市共有農村人口約58.02萬人,佔總人口141.76萬人的40.93%;而從同一時期我市各產業的從業人員分配情況來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爲20.48萬,僅佔總從業人數112.30萬的18.24%,農業戶口比例和農業從業人口比例存在着巨大的衝突,“村改居”工作勢在必行。但是從目前我市“村改居”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推進的步伐比較超前。我市“村改居”工作是從20xx年初拉開序幕的,20xx年6月市政府下達了廈府〔20xx〕148號《關於開元區思明區湖裏區農村實施“村改居”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各區即以此爲依據積極開展“村改居”工作,於是各村根據政府文件要求先行進行了政治體制改革,完成“換牌”後再開始考慮解決解決經濟體制問題。這樣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加快了,經濟基礎卻未能平穩過渡,在集體資產改制等方面遇到了許多複雜的問題。目前島內21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了撤消村建制和設立社區的工作,島外集美區等也有部分村完成“村改居”的換牌。總的來說,到目前爲止,我市“村改居”工作已經邁開了較大的一步,但也面臨重重阻礙,集中起來,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問題亟待解決:

一、“村改居”工作缺乏全市統一的專門領導機構指導開展各項工作。

當前我市“村改居”工作主要由各區自己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全市沒有一個統一的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領導機構。由於其他的政務較多,各區在這個方面的工作實際上也都下放到鎮(街道)具體實施運作,在指導上明顯的力度不夠。參與這項工作的一些市相關職能部門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還沒有完成“村改居”的島外村莊上,而對已經完成改制的社區基本沒有再進行統一的指導和工作安排。“村改居”後各社區怎樣適應新的要求開展各項工作是至關重要的,然而我們一些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對這塊工作的指導太少了,好象換完牌子就算是完成改制工作,接下來具體的工作指導就不是他們的事了。此外,市委、市政府對“村改居”的宣傳力度方面也不夠,沒能及時指導相關部門做好“村改居”的宣傳,村民思想觀念轉變不過來,幾千年積累的小農意識使他們對市委、市政府的許多工作不理解,對方針、政策的瞭解也往往比較片面,這使“村改居”工作的開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二、“村改居”工作完成後管理體制運行不順暢。

從調查情況來看,目前我市完成“村改居”工作的新建社區,缺乏實質性舉措,運行機制基本還按原來的村“兩委”體制。大多數改制後的社區認爲,“村改居”對他們來說,跟原來沒有什麼大的分別,不同的只是掛着的牌子從“村委會”換成了“居委會”,而運作方式仍然照舊,平時的工作安排、落實,重大事情的決策等,還都依照原來的辦法通過“兩委”討論進行。新社區職責不清,功能模糊,社區服務職能與經濟管理職能混亂,“社區”不象“社區”,“村莊”不象“村莊”,“經濟組織”不象“經濟組織”。此外各社區之間明顯保留原來的各自爲政,與我們在城市整體規劃建設、社會資源共享等方面的需要不協調,對社區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許多新社區居民認爲,“村改居”總的來說沒有讓他們享受到改制工作應該帶來的條件改善,倒是現在冠以居委會的名稱之後,增加了不少工作,使他們的負擔加重。

三、集體資產改制工作是當前“村改居”工作面臨的最大障礙。

由於涉及到原村民的實際利益和今後的收益分配及發展等重大問題,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又沒有出臺統一的集體土地和集體資產處置方案,目前全市的“村改居”工作在這個最重要的環節都“卡殼”了。市政府於年初下發了廈府〔20xx〕5號批轉市體改辦、市農業局《關於做好“村改居”中集體經濟組織改制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然而該文件執行起來比較困難,許多村民認爲它只有一個框架性的宏觀意見,可操作性不強。此外,村集體資產如何進行體制改革這一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也沒有指定部門牽頭組織實施落實,而是隻有一個總的指導思想,逐級向下安排,且提供的幾種改制方式都不太符合農村實際,村民覺得難以按這些模式開展。街道和社區的具體工作人員面對複雜的矛盾就更難以拿出改制的具體方案,一方面受專業技術知識的限制,另一方面因爲各村情況相差太遠,對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方式上基本上是“一村一政”,對戶籍遷移、生老病死、計生優惠政策、“出嫁女”權限界定等等關鍵問題意見難以統一,使集體資產量化遇到極大的麻煩,股東資格界定難以進行,而股東界定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又可能影響穩定大局,因此都覺得非常棘手。此外,就算集體資產量化問題解決了,這些資產又該怎麼處理?如果全部以錢物的方式分配了,無異於“殺雞取卵”,村民以後的生活出路怎麼辦?如果成立一個經營性經濟組織,村民們又對誰來經營管理這個經濟組織才能放心?而且,要是以企業的形式存在,所得稅等稅費支出是“村改居”之前所沒有的,因爲按文件規定,村委會的經濟組織可以免徵所得稅,現在如果要從集體資產中增加這塊支出,村民們一時也難以接受。種種複雜情況使得集體資產改制工作成爲“村改居”改革到位遇到的真正“瓶頸”,根本無法按照文件要求在20xx年底完成。

四、“村改居”讓原“村民”就業更加困難。

隨着“村改居”工作的逐步推進,島內的工廠逐步外移,“禁豬令”、“禁漁令”等各項適應城市化發展需要而頒佈的政策法規使原來的“村民”就業更加困難,養殖不允許,耕田沒有地,現在身份的置換又使他們到工廠打工也變得更加困難——因爲所在地的企業在招工的時候都會認真看看,應聘人員是不是“村改居”的居民,如果是則委婉拒絕,因爲“村改居”後,居民的身份已經不再是“農民工”的身份了,如果錄用他們,就得按城鎮居民的身份來對待,那麼企業爲他們付出的保險等福利費用將會是“農民工”的三倍以上,從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來考慮,企業當然會毫不猶豫的說“不”!市委、市政府於20xx年4月曾經聯合下發廈委〔20xx〕22號文,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就業提供了相當多的政策傾斜,然而“村改居”後這些“村民”已變成了“居民”,就不能再享受這些優惠政策。此外,失地“居民”的就業依然是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在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之後,生計成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一直以耕地爲基礎生存方式的他們一時難以適應轉化成了“居民”身份的生存方式,沒有文化,沒有技術,他們缺乏在城市競爭就業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如果僅僅靠“低保”維持生存,那麼他們將不可避免的淪爲新的“城市貧民”,給我們的城市增加沉重的負擔。

五、“村改居”社會保障工作配套措施不完善。

如果說“村改居”對農民能有吸引力的話,最大的誘惑應該在於他們轉變成居民身份後,能享受到城市居民所有的社會保障。事實上,對已完成“村改居”的社區來說,這個方面的工作遠遠不足。在“村改居”之前,我市農村推行的是由民政局牽頭,各區、街具體實施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在執行當中政策多變,比如原來按投保條款的約定,符合條件的村民每月每投20元的保險費,60歲後就可領到90多元的養老金,可隨着利率的調整,保險條款又幾次調整,後來變成了交20元只能領40幾元的養老金,收益越來越低,使許多農民怨聲載道,對參加這個保險不感興趣,希望能通過這次“村改居”在養老問題上真正有個依靠和保障。然而,“村改居”工作在社會保障上卻沒有帶來什麼改變,直到今年9月,我市出臺了廈府〔20xx〕198號文《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可在實際執行當中卻還矛盾重重:一是第一第二檔的距離拉的太大,如果按第一檔一次性繳費19008元,則到時只能領到205元每月,達不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線,且不能隨利率上升而增加,如果按第二檔一次性繳費37660元,則相當多的人員無力承擔這筆費用;二是早期徵地農民的補償款標準極低(最低的甚至不到現在補償標準的1/40),且僅有的一點錢已投入其它用途,現在根本沒有能力支付鉅額的一次性繳費;三是地少人多,補償款有限,而繳費標準又偏高,對許多收入偏低的已徵地農民來說難以承擔,而新徵地人員則認爲繳交額佔據了大部分的補償款,難以接受;四是未徵地人員或未達到規定年齡的失地人員無法參加保險,只有等到徵地或年齡到了的時候才能參加,有些居民認爲不公平,同樣是一個“村改居”居民,他們的社保爲什麼不能同步進行。

六、改制後政府應承擔的職責依然落在社區身上。

按照城市管理辦法,“村改居”後市政基礎設施,如道路、路燈、環境、衛生、綠化、水電等應納入市政管理統一範疇,經費應由政府參與解決,然而目前的狀況是,改制的社區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管理經費支出幾乎還是由社區自行承擔。社區必須按原來的要求強制成立巡邏隊來保障綜治工作,經費每年需要數萬元支出,有些大的社區這塊費用甚至達到四十萬;社區內的道路建設和自來水基礎網管建設等,有的地方改制後依然投入十幾萬甚至數百萬的費用;轄區內的衛生管理,以蔡塘社區爲例,每年投入達八十萬元;很多新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由村財進行補貼,有些島外的社區,甚至工作人員的全部工資福利都由村財自己承擔。如果說政府因爲這些新建社區處在過渡期,尚有遺留的集體資產,那麼他們僅有的那些共有資產要拿來支付到什麼時候?過渡期完了是不是這些費用都由政府承擔?這些村民們關心的問題,政府應該給一個規劃,該承擔起的責任就應該承擔起來。否則現在許多居民產生不滿情緒,認爲“村改居”本來是政府提出的要求,本意是爲了改善和發展農村,可現在生活條件沒有明顯改善,反倒是要農民自己掏錢來搞“村改居”,負擔可能比原來還重,“與其這樣,倒不如不改”。

七、“村改居”後社區幹部待遇無法按文件落實。

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局五部門於20xx年3月聯合下發廈民〔20xx〕31號《關於加強社區工作者管理的意見(暫行)》文件,明確規定社區工作者在任職期內執行統一的工資制度,工資待遇由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和獎金組成,其中基本工資爲800元/月,崗位工資爲:書記、主任600元/月;副書記、副主任400元月;委員300元/月。從文件上看,社區書記或主任的待遇,如果不計算獎金,應該是領取統一的1400元/月的標準。然而快兩年了,這個文件到現在也沒有執行。目前我市各區的社區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是不統一的,以社區書記、主任爲例,思明區部分街道改革後有一定的提升,有些達到1600元/月;湖裏區是按1100元/月的標準,島外的有些社區才按900元/月的標準。就算在同一個區,不同的街道下屬的社區,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如思明區有的是1600元/月,有的1450元/月,有的才1050元/月。“村改居”的社區,有的街道允許村財進行補貼,有些則不允許村財進行補貼。這些現象使一些社區的工作人員積極性受到打擊,他們認爲既然同樣是社區,工作辛苦程度也都差不多,待遇應該是相對等的。

“村改居”是一項民心工程,是農村發展到城鎮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項能讓廣大農村居民最終能收益的舉措。由於缺乏現成的成功經驗,在開展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走一些彎路,但關鍵的是我們如何從工作中總結經驗,摸索出一條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思路和方法。針對當前我市“村改居”工作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這項工作:

一、 市委、市政府應高度重視“村改居”工作,切實加大履行領導、監督和指導職能的力度。

當前我市的“村改居”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遇到的問題還非常多,市委、市政府應及時肩負起領導的職責,帶領各區穩步推進“村改居”工作的進程。一方面要進一步做好還未改制的其他農村的改制準備工作,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已經完成“村改居”改制社區的後繼指導工作。建議:(一)成立由市領導負責的專門領導機構,從體改辦、民政、農業、勞動等相關職能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工作小組專門負責此項工作,並有效運作起來,負責組織實施、指導和監督全市的“村改居”各項工作,確保領導組織體系完整到位。(二)領導人員深入基層調研,總結一年來“村改居”試點工作的經驗,出臺全市統一的可操作性強的“村改居”方案,各區在此方案下細化實施,避免各區、街各自爲政,引起羣衆相互比較產生不滿情緒,影響穩定。(三)加強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觀念上樹立“以人爲本”的思想,特別是承擔“村改居”工作任務的黨政工作人員,要自覺形成充分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的意識,樹立國家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四)開展“村改居”社區工作人員的專項培訓教育。針對新社區與原來村建制的不同,應把對改制後社區工作人員的培訓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統一安排和部署,並這項工作作爲政府相關人員年度工作考覈的細化指標,確保“村改居”後社區工作者能按新社區工作的要求順利開展各項工作。(五)加大“村改居”工作的宣傳力度。多對村民宣傳正面的工作,讓他們較全面瞭解到“村改居”將給自己帶來的種種益處;媒體在宣傳的時候也應當注意,農民們能得到實惠的方面多報些,而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報道則儘可能少一些。

二、 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村改居”工作,探索適合我市實際情況的改革新思路。

從目前的改革情況來看,改制工作大部分的問題沒有解決,各新建立的社區只是將“牌子”換了換,實際的運作機制還停留在原來行政村的建制模式,徹底打破這種舊機制,及時處理“村改居”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迫在眉睫。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力氣推進改革力度:(一)建立適應新社區需要的“兩委”工作機制,抓緊時間將“兩委”的職能明確化。經濟職能應單獨剝離開來,通過集體資產改制解決經濟管理的職能問題,社區“兩委”的職責應該是管理社區、服務居民,而不應該再承擔經濟的管理運行等職責,目前的這種狀況實際上與“政企不分”是如出一轍,如果再不加緊改制,將出現的結果是經濟也管不好、社區服務也做不好,整個新社區成了“四不象”的尷尬局面。(二)儘快解決基層組織名稱變更及相關手續銜接等工作。村“兩委”撤消後,應儘快出臺文件規定原村級組織的名稱如何進行變更,特別是原集體資產的名稱變更,如產權證等,應明確規定除工本費外,各權證辦理部門不得再收取交易稅費等任何費用,讓更名工作順利進行;此外各部門對基層各組織更名後的銜接工作也要做好,避免出現“村委會”已經不存在了,可還有些部門只認“村委會”公章的現象。(三)加強“舊村”改造,推進城市化進程。要使“村改居”工作真正到位,必須使農村城鎮化、農民非農化,政府應在規劃上優先考慮這些“村改居”的地塊,加大“舊村”改造的力度,通過徵地等方式使客觀依然存在的“農村”自然消亡,逐步過渡到城鎮。應落實政府文件精神,對徵地預留10%和15%的村發展規劃土地應直接在每個村明確地獨立規劃出來;對確實已徵完,沒有土地的村,可採取異地補償的方式,通過地塊價格差異測算出補償地應補給的面積,將所有無地的村這10%集中在其它地區,統一規劃,規模發展。(四)負責該項工作的職能部門或臨時機構應肩負起使命,及時處理“村改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比如當前因“村改居”工作的開展,農村的房屋批建工作已暫停,可是不少“村民”居住的房子是危房,現在想翻修或新建卻沒有辦法,遇到颱風天氣的時候很可能會發生事故,給我市帶來安全隱患;又如“舊村”改造中徵地拆遷工作存在許多矛盾,村民上訪現象屢禁不止;還有許多村民對政府的政策法規有誤解,在執行中有牴觸情緒;等等。象這類問題,應有一個相應的政策和機構來協調處理。(五)對我市尚未進行“村改居”的地區,如翔安等地,如果要進一步開展這項工作,建議先進行集體資產改制,待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順利完成,經濟基礎實現平穩過渡之後,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一步到位地撤消行政村,掛牌設立社區,以避免出現掛牌後經濟體制的改革中再遇到村民的各種利益方面的矛盾難以協調。(六)如政府財政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借鑑深圳等地的先進經驗,對“村改居”的土地實行一次性徵用。這樣可以徹底改變土地性質,立刻實現了從徵用向徵收過渡的階段,將土地收歸國有,加大政府對土地的宏觀調控,也能更有效的遏止違章建設。

三、 集中力量解決農村集體資產改制問題。

集體資產改制是當前“村改居”工作的“瓶頸”,如何正確開展這項工作關係到穩定、改革發展和“村民”利益等問題,可以說是“村改居”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應該堅持“促進集體經濟發展、有利社區建設管理、保障羣衆基本權益”的原則,逐步建立產權清晰、運作規範、利益協調的新型社區集體經濟管理體制。建議集中力量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該問題:(一)抓緊做好清產覈資工作。清產覈資應以每個集體經濟組織爲單位,以帳面價值爲基礎,以產權歸屬爲主要內容。必須按有關規定全面清查覈實各種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界定權屬,明確產權關係。這項工作我市各“村改居”社區已經逐步開展,但基本上以各村爲主獨立進行,由於各村財務管理較不規範,統計口徑也有差異,各村的清產覈資工作資料可能存在不精確的問題。建議委託有資質的機構進行審計和清產覈資,按照統一的標準開展這項工作,確保集體資產的存量記錄真實可靠。(二)妥善處理好資產量化問題。關鍵是界定資產所有人股東資格問題。由於存在“生老病死”、“出嫁女”、“戶籍遷入遷出”等各種情況,這個問題最爲複雜,也是“村民”最爲關注和爭議的問題,各村“村規民約”不一樣,有時還與現行的法律相沖突。建議按照“依據法律、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出臺統一的規定,以某一時點爲界限(比如實行“村改居”的時間)來界定所有人資格,在這一時點上村委會戶口本的花名單在冊的村民爲資產所有人,享有股東資格。建議:原戶籍屬本地的在讀大中專學生、現役義務兵等應具有股東資格;在第二輪土地延包中已實施土地承包權固化的應享有股東資格;“出嫁女”結婚後戶口和居住地仍在原村的及其符合計劃生育政策所生的農村子女應享有股東資格;計劃生育優惠政策規定可享有份額的,應予認定。資格認定後,必須張榜公佈,經居民代表會議確定;對股東資格認定有異議的,由居民代表會議根據國家法律和有關政策討論決定。(三)建立村民保障儲備金。從島內的21個行政村的具體情況來看,當前我市實行“村改居”的村集體,資產構成都較爲簡單,基本上由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兩部分構成。由於村民對資金經營管理的安全性存在較大的疑慮,加上市場風險防範確實十分困難,而他們最關心的又是今後生活保障,多數村民希望在集體資產改制上多考慮能向保障方面傾斜,建議將集體資產中的流動資金(即現金和銀行存款等)剝離出來,建立村民保障儲備金,由新成立的社區居委會代管,專款用於支付村民“土地換社保”或教育、醫保等個人保障性費用支出,每個村民可以享受的儲備金總額根據量化的資格測算後確定,專款專用,不得領取現金。(四)成立股份合作經濟組織。扣除流動資金後,剩餘的固定資產(包括廠房、店面、辦公樓等設施)總額就可作爲總股本金成立股份合作經濟組織,作爲“村改居”後原集體經濟的載體。總股本金可以劃分爲集體股和個人股,集體股與個人股的比例要根據實際收入水平確定,集體股的比例以現行村(社區)的正常經費開支(包括治安、行政、教育和衛生等開支)、公共設施建設開支和社會保障開支等三方面的支出佔總收入的比重來推算確定,經營收益主要用於上述支出。在稅收上政府出臺具體的文件規定,予以該經濟組織適當的稅費優惠政策,如5年內免稅、8年內減半等,扶持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五)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逐步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設立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完善的管理組織,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對外公開招聘符合條件的職業經營管理人員,以市場化運作的要求逐步開展各項經營活動,並在經營中不斷成熟和發展壯大起來,在政府給予的優惠期限結束後平穩過渡到完全公司化運作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下,發揮企業的市場個體作用,促進城鎮經濟的發展。(六)正確處理股份合作經濟組織與公司制的關係。由於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目前仍承擔一些應由國家和社會承擔的社會公益事業,在沒有真正實行公司化運作、原村民尚未完全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待遇前,可採用“股份合作經濟聯社”、“股份合作經濟社”等名稱的法人架構,由相關職能部門報市政府進行組織登記和制發股權證,待條件成熟後,再組建資產經營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工商登記,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運作。

四、政府應承擔起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責,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

“村改居”後,新建社區的居民跟其他城市居民是一樣的身份,理應享受到市政公共設施給他們帶來的各種便利。因此,摘掉“村委會”的牌子之後,市政府各級部門對原來由村負責的市政建設、治安管理、消防等社會事務,應按照城市管理辦法,強化管理措施,增加投入,逐步達到中心城區的管理要求。建議:(一)制定政府對“村改居”財政投入的長期規劃。各級財政部門將“村改居”工作需要投入的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在“村改居”完成改制後,應逐步加大投入的力度,最終達到“財政主體,村財補充”的目標。應制定財政投入計劃,確定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財政投入和村財支出的比例和運行中將採取的比例變化,及如何過渡的總體時間表。考慮到市財政能力有限,而“村改居”的社區又還有一部分公共集體資產,建議這一塊工作出臺一個規範性文件,按照政府、集體、運營行業部門各投入一部分的模式來進行,比如水改、電改,可由財政、集體、水務集團或電業局各承擔一定比例的投入,道路建設則由市政投入一部分,這樣從政策上明確各方職責,從根本上解決基礎設施改造難的問題。(二)社區日常管理經費,可借鑑當前我市某些成功的“村改居”社區經驗,推行物業化管理。政府可出臺“村改居”社區管理規定,允許“村改居”的社區居委會按規定的標準向居民收取一定的管理費,不論常住人口還是暫住人口,根據居住面積進行收費,以“收”抵“支”,減輕財政在這方面的長期負擔。收取的費用專項用於社區的各項公共管理支出,不得挪爲他用,更不得支付給社區工作人員。(三)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應有一個全市統一的標準,參照有關文件規定予以落實,經費應全部由財政負擔。特別對於“村改居”的社區,除財政支付的經費外,村財是否可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一定的補償,政府應明確規定。

五、 進一步完善“村改居”的社會保障工作。

(一)建立統一的“村改居”醫療保險制度。前一階段我市農村地區推行的農村醫療合作保險體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改居”後原來的行政村已無法按這一模式進行,“村委會”過渡到“居委會”後需要與之適應的新模式。目前各區也已經出臺了關於醫療保險的政策和具體措施,但採取的方式不太相同,各自爲政,且從內容來看,保險金額限額低,品種較爲單一。以思明區爲例,新居民能選擇的檔次只有一個,即每人每年100元,個人承擔25元,每年能報銷的醫療費限額1萬元,抗大病保險報銷每年限額5萬元。這些限制使居民更多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建議出臺全市統一的“村改居”醫療保險管理辦法,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由某一家符合資格的專業保險公司承接全市的“村改居”醫療保險業務;選擇的保險業務品種可以多樣化,體現多繳費多收益的原則。

(二)完善“村改居”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針對《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的運行存在早期徵地村民得到的補償少,一次性起徵費用起點高、未徵地人員無法參加保險等問題,建議結合集體資產改制工作出臺我市“村改居”社區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1、對參保人員進行身份劃分。對社區居民按早期徵地人員、新徵地人員和未徵地人員進行劃分,不同身份人員採取不同的養老保險繳費方式。2、測算頒佈不同時期被徵地人員應繳交的不同標準。早期徵地人員的繳費方式按其徵地時間,根據統計局提供的資料計算出當時的平均徵地補償標準,計算出與現在的徵地補償標準的比例,再考慮物價上漲等其他綜合因素,由專業人員測算出應繳交的一次性保費佔現行《暫行辦法》的比例,從而頒佈統一的《早期被徵地人員繳費標準時間對應表》,不同時間被徵地的人員繳交不同的比例,差額部分由市財政予以補貼(可借鑑國有企業改制中企業補貼不足部分,財政予以補貼的具體做法),合理解決早期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問題。3、繳費方式應多樣化。新徵地人員的繳費方式可根據參保人員的需要分一次性繳費和分期付款兩種,明確規定不同的方式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一般來說,考慮利息等各種因素,分期付款人員繳交的總額將大於一次性付款,且必須連續繳費,如中斷將不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4、應允許未徵地人員可按新徵地人員的標準提前參加養老保險。對“村改居”後還保留一部分土地的人員老說,徵地是遲早的事,而參加養老保險也是必要的事,在政策上應允許他們參保,是否真的參加,則由他們自主決定,這樣可以滿足一部分想參加保險的未徵地人員的需要。

六、 多渠道解決就業問題。

政府應根據“村改居”的實際情況,多渠道解決就業問題。(一)相關職能部門應積極做好就業宣傳教育工作,轉變居民就業觀念。讓他們認識到從“村民”轉變爲“居民”後,思想不能在停留在原來的農村意識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城市就業的競爭行列,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爲生存和就業打好基礎。(二)鼓勵和支持“村改居”所在辦事處和居委會通過招商引資,積極興辦工業及三產項目,發展多元經濟,引導居民創業。特別是被徵地的居民,手裏有了一定的資金,需要的是如何進行投資的專題講座和相關信息,辦事處和居委會可根據居民的需要組織一些相應的知識講座和信息交流活動,建立一個適應居民投資創業的平臺。(三)完善勞動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和培訓體系。“村改居”社區應及時建立勞動服務站,建立勞動力就業信息庫;職能部門對“村改居”居民開展免費的勞動技術再培訓,通過培養他們掌握在城市謀生的一技之長,實現自我獨立,不再需要政府救濟。(四)政府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安排“村改居”居民就業。應允許“村改居”居民繼續按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待遇享有廈委〔20xx〕22號文中優惠政策的各項規定,有效解決企業因“村改居”居民身份帶來的勞動成本增加而不原僱傭原“村民”的問題;衛生保潔、門衛等公益性事業崗位優先考慮“村改居”居民;在招工中一些簡單的崗位,如保潔、看衛等,對“村改居”居民的學歷要求應適當放寬;等等。總之,讓農民變成居民後也能更原來一樣順利就業。

七、 關於完善和落實政策法規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關於“三農”工作的各項文件已出臺了不少,但是目前的執行情況來看,政策法規的完善和落實還有待加強。(一)許多文件頒佈了之後沒有落實。本文前面已經提到不少,比如廈委〔20xx〕22號文《關於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和農業人口轉移的若干意見》中關於規劃建設時島內預留10%、島外15%的土地用於村經濟發展的規定,這些規定村民都非常歡迎,但目前很少有行政村落實了這些地塊,有些村甚至地都已經要徵完了,這10%還看不到蹤影;而個別村真正想辦法按要求運作了,村原來政策中承諾要給予的稅費減免又成了“紙上空談”,不予兌現,如湖裏某村發動村民按10%的規劃在村預留地上建起了汽車城等經營項目,雜按規定申請免收“土地配套費”的時候卻遭到拒絕,被告之“沒有接到通知”。(二)有些文件的制定過於宏觀或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差距,執行起來較爲困難。如廈府〔20xx〕5號文中關於“村改居”村集體經濟的改制模式提供的能讓村民選擇的三種方式都存在許多弊病,村民都不能接受;又如廈府〔20xx〕198號文《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存在本文前面提到的許多問題,執行也將遇到阻力。(三)有些文件沒有及時根據情況的變化追加補充規定,使許多好的政策法規不能繼續執行。如廈委〔20xx〕22號文《關於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和農業人口轉移的若干意見》中關於農村勞動力就業方面就提出了許多切合實際的措施,可是“村改居”後村民因身份轉化就不能再享受;又如廈府辦〔20xx〕080號《關於進一步健全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若干意見》、廈府(20xx)綜117號《廈門市農村合作醫療參保村民實行“雙優惠”暫行辦法》等文件對原村民的醫療保險起到很好的效果,受到村民普遍歡迎,然而“村改居”身份轉變也使他們不能享受原來的醫保制度,各區不得不根據各自情況分頭制定相應政策。由於存在上述諸多問題,我們建議:(一)政策法規的出臺應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行,避免頒佈的文件與實際情況不一致,執行難。(二)落實相關文件,保證文件執行的嚴肅性。既然已經出臺的文件,就應該按要求執行;如果有些規定確實違背客觀事實,無法執行,則該廢止的必須及時廢止,並做好解釋工作,樹立政府“信實踐諾”的形象。(三)對重大改革引發的各種情況的變化,及時做出原有政策法規的相應修改或補充調整工作,確保好的方針政策能得以延續和發揮更大的作用。

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篇15

(一)準備階段

1、成立機構。成立x村“村改居”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包村幹部和部分村民代表組成專門工作班子集中辦公,具體負責“村改居”的日常工作。2、宣傳引導。村召開村“兩委”會議和“兩委”擴大會議,並利用張貼標語、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加大對“村改居”工作的宣傳力度。重點宣傳“村改居”工作的意義、有關法規、政策等,提高羣衆對“村改居”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信心,爲全面鋪開“村改居”工作營造一個穩定的社會氛圍。3、調查摸底,制定方案。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廣泛徵求村民的意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上級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本村的實際,制定出具體的“村改居”工作實施方案,並提交村民會議表決通過。

(二)實施階段1.召開“村改居”工作動員大會。按照上級的總體安排,結合本村的實際和工作計劃,開好“村改居”工作動員大會,傳達有關文件精神,部署具體工作。2.確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按照有關規定,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非集體組織成員,名單及時向羣衆公佈,接受社會監督。3.向xx街道提出“村改居”申請,並上報《實施方案》,待區政府審批。4.成立居委會領導班子和相應組織。“村改居”後,居委會掛牌名稱爲“xx街道居民委員會”,黨組織名稱爲“xx街道x居委會支部委員會”(具體名稱待上級覈准後再定),原村兩委成員自然過渡爲居委會兩委成員,待任期屆滿後依法按程序換屆。5.建章立制。“村改居”後,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並公佈上牆;居委會亦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身實際和羣衆的意願制定居規民約和居民自治章程。同時,建立相應的組織和服務體系,規範提升居委會管理服務水平。6.理順“村改居”後的各種關係。妥善解決好農業戶口集體轉居民戶口、社區黨組織設置、“村改居”後居民住房、集體資產處置、集體經濟組織名稱的變更、社區居民就業、居民的社會保障、基層婦女、共青團、工會組織建設、居委會的職數設置、工資福利、辦公經費和其他社會管理事務等方面的問題。

(三)總結驗收階段“村改居”工作結束後,要認真總結經驗,對改制中的有關文件、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入檔。及時開展對“村改居”工作的自查自糾,對不規範的問題及時糾正,進一步對“村改居”後的各項工作搞好規範完善。四、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堅持依法辦事,嚴格按程序操作。“村改居”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嚴格程序,認真操作。從準備工作到全面鋪開,都要嚴格把關,一環緊扣一環。既要掌握政策,嚴格程序,又要充分聽取羣衆的意見,堅持上下結合,穩步推進。(二)保持幹部隊伍的相對穩定,確保“村改居”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村改居”過程中,要注意穩定幹部隊伍,村“兩委”班子成員暫不調整變動,確需調整的可在以後換屆時依法按程序進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