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愛祖國愛家鄉演講稿(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13K

國小生愛祖國愛家鄉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來賓,大家好!

國小生愛祖國愛家鄉演講稿(精選3篇)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幸福小家,和諧中國》。

朋友們應該都聽說過一首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的獻禮歌曲,它的名字叫做《國家》,裏邊有這麼一段歌詞: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因此,無論我們面臨的是悲痛的災難,還是在繁錦的盛世,身邊的家,心中的國都默默詮釋着幸福與和諧的含義。

天變襲來,舉頭是家上的屋瓦,遠眺爲國周的城垣。

20__年2月,外婆的葬禮上,母親悲痛無比。當父親看到母親決堤的淚水時,心如刀割,但是他依然鎮定地伸出寬厚的臂膀,一邊環擁着母親,一邊撫慰道:別難過,還有我。那一剎,我突然意識到古人所說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亦是一種幸福的感言。這種幸福沒有瓊瑤式的轟轟烈烈,卻有着流水般的綿延不斷。

這種幸福沒有太多我願意的海誓山盟,卻有着無數肩並肩的甘苦與共。

20__年5月,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巨大的瓦礫,坍塌的屋頂,破敗的街道,驚恐的人羣。突如其來的災難,猶如晴天霹靂,讓整個中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此刻和諧既是秦風的一段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13億中華兒女在這一刻爲戰勝巨大的災難而握緊拳頭,凝聚力量。那些忘我救援的人們,激勵着經歷災難的人們。他們用生命拯救生命,用淚水撫慰淚水,用愛心書寫愛心;大災有大愛的吶喊激盪着每個人的心胸。

於是,我在字典裏記下這麼一行話:幸福是相濡以沫,和諧是衆志成城。

禍兮福之所倚,耀眼的光芒終究能穿過家的天窗,撒在國的沃土上。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快樂。每當我的父親,母親翻開我成長的影集,一頁又一頁,看着我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幼兒,變成了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再到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他們的臉上總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二十年來,他們孜孜不倦地付出所有,使得我能夠在安靜祥和的氣氛中茁壯成長,其樂融融。於是,在我的小家,幸福就是我牽着父親,母親的手,一路有說有笑地走向成熟。

再說說我的家鄉,它地處黔北。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出臺後,從一個封閉的小城市,逐步成爲一個縱橫貫通的紅色旅遊中心。

曾經比蜀道更難的黔道,如今變成了平坦順暢的高速;曾經矮小破陋的平房,如今變成了拔地而起的大廈;曾經爲了物質而奔波的人們,如今也能在茶餘飯後談論時尚。總之,一部城市發展的府志,記載了在黨的引領下,國家由弱漸強,人民由貧及富的和諧之景。

於是,我在字典裏補充道:幸福是茁壯成長,和諧是穩步發展。

最後,我想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當我們把無數家庭的幸福聯結起來,就能編織出一個國家的和諧畫卷。正如《國家》中所唱: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地球的奇蹟!

國小生愛祖國愛家鄉演講稿 篇2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人的一生應該怎樣渡過?怎樣使生命展示出真正的價值?我體會到,生命的長短是用時間來計算的,而生命的價值要用貢獻來衡量。只要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黨的事業中,融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即使生命如流星般瞬間逝去,也會放射出璀璨絢麗的光彩。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渡過的。我的父親是一名老教師,他把一生精力都獻給了山村的教育事業。他的作人準則是:老老實實作人,勤勤懇懇爲黨做事。而他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響了我。他常常給我講一些黨的歷史,黨的豐功偉績。父親的諄諄教誨,使我對黨有了較爲樸素的感性認識,爭取成爲黨的一分子,像父親那樣作一個讓人們尊重的好人,這種思想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我到大學後,隨着年齡的日益增長,我的思想也逐步成熟,期間我讀了很多有關近代史中革命戰爭和共產主義發展壯大的書籍,許多優秀共產黨員的形象匯入了我的心中,在他們的影響下,我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在這些共產黨員中我最敬佩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他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應這樣渡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渡年華而悔恨,也不至因過去的碌碌無爲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這句話成爲我人生的座右銘。

1997年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在一個偏遠縣城的電視臺工作,作了一名電視新聞記者。說是記者,其實就同已往的農村通訊員一樣,常常起早貪黑地進村下鄉,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工作是很艱苦的。但是隨着生活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眼界的開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就在我身邊兢兢業業的爲黨工作着,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爲我樹立了榜樣。1997年冬天,我跟隨幾位縣領導到遼寧省屋脊——老禿頂山下的村莊瞭解那裏的一些貧困戶和老複員軍人的生活情況,由於情況比想象的要嚴重,於是領導們決定在那裏再待一天,把情況掌握清楚。那夜下了很大的雪,村委會的宿舍漏風漏得歷害,屋裏像冰窖一樣。既使蓋着棉被,我還是直打哆嗦。隨行的一位老領導愛講故事,我們在寒冷中倦縮着身子聽他講解放前他當兵時的經歷。他對我們說:“那時幹革命時時都面臨着危險,大家跟着共產黨出生入死的幹。人家那麼多共產黨員連死都不怕,咱們這點苦算什麼!”老領導的樂觀情緒感染着我,鼓勵着我,我暗下決心,要像他們和許多共產黨員一樣,爲黨的事業奮鬥終身。回來後,我便再一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我經常暗自慶幸,我能夠從事黨的基層新聞宣傳工作,能夠直接爲黨工作,隨時隨地接受黨對自己的檢閱。

作爲一名黨的忠實追隨者,我時刻牢記着黨的利益高於一切,要愛黨、愛民、愛工作,讓生命在黨的事業中閃光。

新聞工作不同於其它行業,它始終處於新聞動態之中,記者稍一溜神兒就可能漏掉一條重大的新聞。所以,我始終要求自己要保持着“全天候”的工作態度,八小時內外都要觀察捕捉、採寫新聞,堅持做到腳板子底下出新聞,視野之外見新聞,勤奮筆耕才能多收穫。一句話,黨的喉舌就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羣衆、貼近貼近再貼近,就得樂於吃苦,同時付出艱辛的勞動。我們縣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由於山多地少,又沒有其它資源,農民一直沒有找到十分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多數農民還是土裏刨食靠天吃飯。爲了向廣大農民介紹更多適合本地發展的致富項目,1998年夏天,我在縣農村工作部的幾位同志的帶領下,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全縣十八個鄉鎮,一百多個村屯,採訪適合於本地發展的各種致富項目60多個。

在縣臺播出後,受到全縣農民的好評,幫助縣裏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爲在我的周圍時刻存在着無數讓我感動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沒有一件不與我們的黨有着直接的關係:經歷過98年洪水災害的人們不會忘記那些晝夜奮戰在一線,爲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黨員們;那些蓋起新房,買上新車,走上富裕道路的脫貧戶們不會忘記黨給了他們多少生活的信心;那些曾徘徊在課堂外的失學兒童們不會忘記是誰將他們領回了課堂,重返了校園——多少事實在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黨就是我們社會主義的領路人,就是我們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母親,沒有共產黨,不但沒有我們欣欣向榮的新中國,更沒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曾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一個人,一個民族,他所信仰的不應是用來束縛自己手腳的桎梏,更不應是用來絞殺自己的繩索,而應當是一股風,一股催你挺進,催你跋涉,催你奮鬥的風,而我們十二億人民所依賴的中國共產黨就是這一股風。

從移民區搬進新房的移民們的臉上,我們看到了您的存在;從五保戶、軍烈屬、困難戶們的嘴裏,我們聽到了您的聲音;從國家的飛速發展中,我們掂出了您“特別能戰鬥”的份量。黨啊!您就是我心中的的一盞指路燈,時刻指引着我向着目標奮進。

國小生愛祖國愛家鄉演講稿 篇3

她地大物博,卻因爲人口衆多而微不足道;她面積廣大,卻因土地荒漠而大半無用;她雖有諸多大江,卻多是泥沙沉積。但是我們後人,可以從風化的泥土中,讀出她的歷史,讀出她的滄海桑田,讀出她的興衰,讀出她爲後人留下的一切。我們愛祖國,正如岳飛精忠報國一樣,她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根,枝繁葉茂是因爲她的功勞。有國就有家,我愛家鄉如愛祖國一般。故鄉是夢中永遠的'景緻;故土,是離鄉後最珍惜的物品;故人,是最純潔的鄉情。

當年玄藏法師出行,唐太宗將一撮故土置於杯中,讓他喝下,告誡他莫忘故鄉。是啊!祖國大地有許多壯美山河。但惟獨只愛家鄉,因爲那兒是我成長的搖籃,那兒的一草一木都深入我心,我爲家鄉的落後而焦急;爲家鄉的進步而自豪;爲家鄉的前途而擔憂。縱使我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我依然想捧起一撮故鄉土,一汪故鄉水,一片故鄉葉;它們將隨我長埋於地下,直到風化也緊緊相連。雖然家鄉很美,但出外求學總是不可避免的。於是,校園成了每天都要接觸的地方。校園不像清華般久遠;不像牛津般聞名;不像貴族學校般豪華。但我依然愛着她,因爲她給予我知識,給予我最純潔的友誼。她告訴我什麼是美麗,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在她的薰陶下我茁壯成長,如同鮮花受到甘露的滋潤,在她的關愛下我如同幼苗受到陽光的呵護。

可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校園,離開這方聖土,去到社會當中,而我心靈深處,依然深深掛念我的母校。愛我祖國,愛我家鄉,愛我校園!這是心靈的讚美,這是心靈的歌聲,這是心靈的呼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