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演講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4W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種民族精神的先進與落後,要看它能不能適應時代潮流,能不能跟進歷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經產生過20多個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文明或者說民族精神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不得不最終退出歷史舞臺。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着我們的民族精神。現階段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把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作爲文化建設極爲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愛國主義教育演講稿

愛國主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列寧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爲一種體現人民羣衆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爲致力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的鬥爭,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爲光明的新中國。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爲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獻身於促進視同統一的事業。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爲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爲最大恥辱。”這是對我國現階段愛國主義特徵的精闢概括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一個人沒有精神不行,一個民族沒有精神更不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開始一次次地面臨着世界列強的欺辱,但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抗爭,並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富強。回顧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我們之所以能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能自信地挺起我們的脊樑,就是因爲我們有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強支撐。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曾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遇到過無數艱難險阻。正是憑着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熔鑄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得以經受住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一直保持堅強的團結和旺盛的生機。

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宏偉事業而奮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我國曆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俞強不息,具有偉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從賈誼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孫中山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到鄧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每一箇中國人成就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從歷史中看愛國主義是永恆主題。歷史本身就是愛國主義的源泉,歷史知識本身就充滿愛國主義的內容。懂得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會由衷地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每一個時期都涌現出許多光輝燦爛的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