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活動演講稿:我的讀書生活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6W

尊敬的領導及各位同仁:

讀書活動演講稿:我的讀書生活

上午好!

承蒙“湖湘讀書會”的擡愛,今天有幸站在這個舞臺上來談談我的讀書生活。實在慚愧,跟在座的各位比起來,我肯定不是一個最愛讀書的人,也不是一個讀書讀得較好的人,充其量而言,我僅僅只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而已。

歲月匆匆,回想這麼多年流逝的求學生涯及工作經歷,如果要說,我在工作與生活中,收穫了什麼快樂或小小的成就感,那麼,這些快樂與成就感基本與讀書有關。

九年級畢業那年,是《汪國真詩選》流行的時節。我不但一口氣讀完了《汪國真詩選》,還在那個暑假,模擬汪國真的詩體寫了整整一本詩集。詩集的名字叫《畢業,送別我的朋友》,當我將詩集送給同學和班主任老師看的時候,他們都莫名驚詫,怎麼我一夜之間就成了一位小詩人了。聆聽老師和同學的誇獎,我第一次爲自己有這樣一份寫作才能而自得。

我的師範時代,學校沒有舞廳,偶爾看看電影,也是在那種簡陋的電影廳,生活很貧乏,也很簡單。要命的是,我竟然發現自己在學習的諸多方面都不能幹。學音樂,好像有點五音不全;學繪畫,總是處於機械的模擬水平;學體育,身體協調能力又有些差。實在無奈,我只能在基本的人文學科學習上花功夫。於是,那些要進行書面考試的書籍便被我一遍又一遍翻得滾瓜爛熟。我的這一死記硬背的舉措好歹給我增了些面子,師範二年級的時候,在全省中師生統一考試中,我居然拿了個第一。於是,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有了一個“會讀書”的名號。藉着“會讀書”的名號,師範三年級的時候,在班中一位愛讀書的同學影響下,我開始報考法律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憑,一本一本地啃起了那些枯燥乏味的法律書籍。

青年時代的人生總是有夢想的,懷揣着師範文憑走上教師崗位的我,卻一直夢想着有一天,能告別教師這一行業,當上法官或律師。在這一夢想的驅使下,我又攻讀起了《許國璋英語》和《大學英語入門》,希望哪一天會實現奇蹟。律師自然沒當上,但攻讀了十幾本法律書籍,也沒完全白費,至少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比以前大大增強了,這一點爲我思考問題及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最開始工作的六年時光,全部在鄉村渡過。鄉村的夜晚是那樣地寧靜和漫長,有時候寂寞會像樹和草一樣瘋長。唯一解除寂寞的良方就是讀書。《三個火槍手》《亂世佳人》《雙城記》《悲慘的世界》《包法利夫人》《苔絲》······那幾年裏,我讀了很多很多的世界名著。當然,也有中國的現當代文學作品。張愛玲、蘇青、林清玄、張曉風、蘇童、莫言、葉夢······一個個現當代作家走進我的腦海,我的心中。最深刻的記憶是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一連五天沒出門,硬是將厚厚的長達一百萬字的三卷本小說讀完了,讀過後,只感覺心中蕩氣迴腸,充滿了豪情萬丈。

那時候,鄉村的教學生涯很輕鬆很適意,白天的工作也會留下大把空閒的時光。老師們在空閒時光裏家長裏短的拉家常,而我便坐在臨窗的桌子旁,靜靜地閱讀《長沙晚報》《湖南日報》《今日女報》等報紙。當我將這些報紙逐一瀏覽完了,一天的工作也就告結束了。這閒閒地閱讀,實在是漫無目的,但是在關鍵的時候,卻給我幫上了大忙。那一年,區裏新建的最好的國小高新博才學校招聘教師,做綜合試卷的時候,發現試卷上的題目,包括作文題都是報紙上的內容,這便讓我暗暗地得意了一回,平時漫不經心的積累,有朝一日派上用場,輕而易舉便招聘上了。

在高新博才學校,高手如林。我一名來自農村的教師,除了認真工作外,別無他長。唯一的愛好仍是讀書。進學校第二年的時候,偶然讀到了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第一次見識到這種理論,感覺耳目一新。正好學校要舉行家長學校授課,正在物色人選,也許看我平常讀書較多,學校教育處推薦了我。面對一批高素質的家長,我第一次將多元智能理論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傳遞給了他們,家長們聽後,反響強烈。多元智能理論爲素質教育的推行做了很好的註腳,它引起了家長的共鳴。因爲讀書而愛好寫作,我在學生六年級畢業的時候,給每個孩子寫了一份長達三四千字的畢業留言,總共計十五萬這字,這一行動在校園立即被傳爲佳話。

也許學校領導見我文字功夫還可以吧,在送走畢業生後,我被安排到學校教科室崗位。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與修煉自己的專業水平的平臺。漸漸地,我的閱讀興趣由原來閒散地讀書變得有針對性與目的性了。我開始對語文學科的教學書籍產生興趣: 閻學《牽到河邊的馬》,周逸民《邁入詩意的叢林》,竇桂梅《聽竇桂梅上課》,錢夢龍《語文導學論》,錢理羣《語文教育門外談》,餘漪《情境教學論》,於永正《教學案例精選》······老一代、中生代、新生代的語文名師一個個就這樣走進我的視野,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寬闊的眼界;我開始對教育教學的理論書籍產生興趣:李鎮西《民主與愛心》,魏智淵《新教育教師閱讀地圖》,盧梭《愛彌兒》,柏拉圖《理想國》,馬克思·範

梅南《兒童的祕密》,杜威《民主與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一本本中外教育名著就這樣走進我的心靈,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本質更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我也開始對其它學科教學及人文素養書籍產生興趣:《西方數學文化》《英語,應該這樣教》《愛上藝術課》《美的歷程》《兒童文學五人談》《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校長的365天》《遙遠的房屋》·····各種類型的書籍讓我如飲瓊漿,愈讀愈發現自己的淺薄,愈讀愈發現我們生活的世界的博大精深以及自己對之知之甚少。讀書,讓我發現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讀書,讓我找到了精神的依託;讀書,使我有了記錄人生的底蘊與勇氣。

於是,我開始邊閱讀,邊記錄。從建立燕兒飛飛博客到燕兒飛飛教育1+1博客,到我的qq空間日誌,在網絡,我一直堅持着我的寫作歷程。由於閱讀,我更愛思考;由於寫作,我學會總結。在教科室主任的位置上,我寫下了很多論文,也給學校寫了一系列迎檢彙報材料以及課題開題報告與結題報告。這些材料與報告大多受到學校領導及教育局領導的好評。於是,在同事的眼裏,我又有了另一個稱號“材料專家”。藉着這“材料專家”的稱號,我突然有一天,陰差陽錯地被推上了校長的崗位。

曹植說:文章乃經國之緯業。在校長崗位,我卻嚐到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滋味。讀書可以醫愚,讀書可以修身,讀書可以治國,但是,一個讀書人在現實中採取行動的時候,卻絕不可以如同趙括,只知“紙上談兵”。如果要將書中的理想全部變成現實,那便會在實際生活中屢屢碰壁。直到走上校長崗位這一天,我才發現,雖然讀書使我看上去顯得學識淵博,但是也讓我變得清高、自我、封閉。不想與不讀書的人爲伍,不想與沒有見識的人爲伍,不想與不學無術的人爲伍,成爲我的行動指南。這種行動指南讓我在工作中寸步難移。在遭遇艱難的挫折與逆境後,我終於明白:讀書,可以修煉人的氣質與情操,使人變得不同凡響,但是一個人絕不可以“死讀書,讀死書”,如果這樣,就會造成“讀書死”的局面。

因此,一個讀書人需記住,在讀書之外,還有其它,比如做人。其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如果用心去讀,會讀出很多的內容與內涵來。讀書與讀人,兩者完美結合,便會成就人生的高境界。一個讀書人需記住兩句話,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另一句:人情練達即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