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糧食發言稿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6W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珍惜糧食發言稿十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來這首詩大家都不陌生,小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經常用它來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勞動果實不容我們去浪費。現在長大了呢,還是能經常看到這樣的詩句,大多都是在餐館裏面可以見到,難道說大人們也不懂得珍惜糧食這個道理嗎?

我出生於農村,生活於農村,深知農民的辛苦。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都阻擋不了人們辛勤的勞作。因爲從小就生長在這個環境裏面,我們也經常去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現在長大了,身在外地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依然忘不掉那些珍貴的童年,每當我去購買什麼農產品,看着他們那粗糙的雙手,便能想起遠在家長的父母,也是如此。可能是從小養成了這個習慣,從不浪費一粒糧食,那都不是金錢的問題,而是汗水的凝結。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不會在乎那一點不值錢的糧食,所以在大小飯店裏面都會有這樣的標語。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現在的人們能吃飽了,你們看看年紀大的那些人,他們都是非常的珍惜,因爲他們見過很多餓死的人。還有就是現在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農民的辛苦,只知道自己有錢,體會不到那句珍惜的意義所在。我們用餐的時候可以反思一下,假如地球或者世界面臨了災難,到那個時候你堆金如山要是買不到吃的不一樣餓死嗎?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以防五十年代的悲劇再次上演,把多餘的糧食歸於糧庫,讓政府有更多的資源來預防未知的災難,這樣不是更好嗎?

珍惜糧食,就是珍愛生命。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我們大家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吧。

雖然我們的祖國現在十分的繁榮,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裏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裏,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裏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這首詩大家都不陌生,小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經常用它來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勞動果實不容我們去浪費。現在長大了呢,還是能經常看到這樣的詩句,大多都是在餐館裏面可以見到,難道說大人們也不懂得珍惜糧食這個道理嗎?

我出生於農村,生活於農村,深知農民的辛苦。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都阻擋不了人們辛勤的勞作。因爲從小就生長在這個環境裏面,我們也經常去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現在長大了,身在外地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依然忘不掉那些珍貴的童年,每當我去購買什麼農產品,看着他們那粗糙的.雙手,便能想起遠在家長的父母,也是如此。可能是從小養成了這個習慣,從不浪費一粒糧食,那都不是金錢的問題,而是汗水的凝結。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不會在乎那一點不值錢的糧食,所以在大小飯店裏面都會有這樣的標語。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現在的人們能吃飽了,你們看看年紀大的那些人,他們都是非常的珍惜,因爲他們見過很多餓死的人。還有就是現在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農民的辛苦,只知道自己有錢,體會不到那句珍惜的意義所在。我們用餐的時候可以反思一下,假如地球或者世界面臨了災難,到那個時候你堆金如山要是買不到吃的不一樣餓死嗎?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以防五十年代的悲劇再次上演,把多餘的糧食歸於糧庫,讓政府有更多的資源來預防未知的災難,這樣不是更好嗎?

珍惜糧食,就是珍愛生命。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來這首詩大家都不陌生,小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經常用它來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勞動果實不容我們去浪費。現在長大了呢,還是能經常看到這樣的詩句,大多都是在餐館裏面可以見到,難道說大人們也不懂得珍惜糧食這個道理嗎?

我出生於農村,生活於農村,深知農民的`辛苦。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都阻擋不了人們辛勤的勞作。因爲從小就生長在這個環境裏面,我們也經常去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現在長大了,身在外地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依然忘不掉那些珍貴的童年,每當我去購買什麼農產品,看着他們那粗糙的雙手,便能想起遠在家長的父母,也是如此。可能是從小養成了這個習慣,從不浪費一粒糧食,那都不是金錢的問題,而是汗水的凝結。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不會在乎那一點不值錢的糧食,所以在大小飯店裏面都會有這樣的標語。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現在的人們能吃飽了,你們看看年紀大的那些人,他們都是非常的珍惜,因爲他們見過很多餓死的人。還有就是現在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農民的辛苦,只知道自己有錢,體會不到那句珍惜的意義所在。我們用餐的時候可以反思一下,假如地球或者世界面臨了災難,到那個時候你堆金如山要是買不到吃的不一樣餓死嗎?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以防五十年代的悲劇再次上演,把多餘的糧食歸於糧庫,讓政府有更多的資源來預防未知的災難,這樣不是更好嗎?

珍惜糧食,就是珍愛生命。

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這句話可是一點兒也不假,吃飯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準則!此刻的中國地大物博,糧食資源十分豐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可是浪費糧食的現象也隨着現況,“節儉”一詞在人們心裏漸漸的淡忘。吃飯已不成問題,但節儉糧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的糧食現況是不容樂觀的。20__年我國穀物,棉花的總產量約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僅幾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

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日補給古代王朝的糧食,可是由於人口猛烈增加,人均佔有糧食竟然比古代少了不明白多少斤!根絕20__年的人口普查統計,我的人口已經到到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此刻都已經20__年了,不止有人口增加,糧食減少的吧!

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是我國的第一大問題。如今,浪費糧食應當是最可恥的行爲之一,因爲糧食就相當於慢性自殺!大家看到,此刻鋪張浪費的越來越多的,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雖然說我們中國人是餓不死的,但中國人應當珍惜糧食的,如果繼續浪費糧食,以後僅有沒有糧食的情景會發生!

另外,我們應當有“一飯一票當思親”的樸素情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選種,播種,施肥,收割,加工等,每一粒糧食飽含了農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汗水和辛勞!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糧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正是由他們的勞動,我們才能吃上美味的大米飯。也許平時我們不放在心上,但到最終最普通的食物也是爲美味的食物!

記得上餐館吃飯時,不要爲了面子就去浪費糧食,浪費糧食是可恥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糧食,然現實過得更加完美。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我們學會使用碗筷的時侯,就被溫柔的提醒着,撿完剩下的米粒。那個時侯,心裏就對這些小米粒們有了敬畏。

我們開始明白,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糧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當我們坐在國小的教室裏學習古詩時,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彷彿走到了田邊,看到古代勞動人民在田裏辛勤的耕耘,原先小小的糧食是用汗水澆灌長大的,我們必須要愛惜它。

春天,農民伯伯把精心挑選的飽滿的種子播撒在田裏,也把豐收的期望一同託付給忠實的大地。千百年來,在這廣闊的田地間,有無數的勞動者彎着腰,面朝黃土背朝天,只要莊稼需要,不管是烈烈炎日下還是在陰天沉悶的環境中,準時到地裏,捉蟲,打藥,灌溉,間苗兒…他們從晨曦中來到地裏,又在天上掛出星星時才疲憊的回到家中。農民伯伯多麼不容易啊!我們怎樣能隨意糟蹋糧食糟蹋他們辛辛苦苦得來的勞動果實呢?

小朋友們,請你們和我一齊愛惜它,不要隨便丟棄沒有吃完的東西,饅頭也好,餅乾也好,都不要挑剔,不要因爲覺得口味不好或者不夠新鮮就扔掉。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孩子,從我們日常生活開始!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6

當我們學會使用碗筷的時侯,就被溫柔的提醒着,撿完剩下的米粒。那個時侯,心裏就對這些小米粒們有了敬畏。

我們開始明白,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糧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當我們坐在國小的教室裏學習古詩時,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彷彿走到了田邊,看到古代勞動人民在田裏辛勤的.耕耘,原先小小的糧食是用汗水澆灌長大的,我們必須要愛惜它。

春天,農民伯伯把精心挑選的飽滿的種子播撒在田裏,也把豐收的期望一同託付給忠實的大地。千百年來,在這廣闊的田地間,有無數的勞動者彎着腰,面朝黃土背朝天,只要莊稼需要,不管是烈烈炎日下還是在陰天沉悶的環境中,準時到地裏,捉蟲,打藥,灌溉,間苗兒…他們從晨曦中來到地裏,又在天上掛出星星時才疲憊的回到家中。農民伯伯多麼不容易啊!我們怎樣能隨意糟蹋糧食糟蹋他們辛辛苦苦得來的勞動果實呢?

小朋友們,請你們和我一齊愛惜它,不要隨便丟棄沒有吃完的東西,饅頭也好,餅乾也好,都不要挑剔,不要因爲覺得口味不好或者不夠新鮮就扔掉。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孩子,從我們日常生活開始!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7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縱觀泱泱華夏五千年曆史,歷朝歷代都有平民無以飽食而被殘忍的餓死,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便是缺糧。近代,隨着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以及社會的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基本解決飢餓。面對資源充足的今天,人們卻忘記了糧食的寶貴,隨意浪費糧食。

在今天,有許許多多的浪費行爲每天都在上演,就拿我們學校的食堂來說吧!每天提着碗,大步大步地衝進食堂,坐下吃飯時,周圍總會有人吧那一粒粒麥子做成的白麪饃饃因吃不完而隨意丟在飯桌上,總會有人把那一粒粒大米做成的醇香米飯因吃不完而往那剩飯菜處一倒。說實話,看到這一幕便會想到在家幹活的父母;想到他們用一滴滴汗水在烈陽的烘烤下滴灌莊稼;想到父母那雙被鋤頭磨成厚繭的粗糙大手。便覺得現在的人太不懂得珍惜糧食了。

曾經聽爺爺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人們都被分配到生產隊,除去上繳的糧食外,每個人所得的僅有幾袋子糧食,根本不夠一個家庭吃,再加上那個年代沒有施行計劃生育,家庭負擔可想而知。爺爺說,當初他就是在飢餓中長大的。餓的時候,就把榆樹皮剝下來,吃裏面的汁液,那時候不管那樹汁液有多麼難吃,有多麼的澀口,他都強忍着塞進嘴裏往肚裏咽。那時候能吃上一個黑麪饃饃,都是一種榮耀。一粒米,一粒麥子,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寶,他不會浪費。爺爺說,那時候地裏的一顆土豆,一粒花生豆不允許去偷,若是一旦發現,生產隊就不會給那戶人家發糧。唉,那時候真是粒粒值千金!

觀現今社會,人們是多麼的浪費啊!還是李紳說得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現在我們盤中的食物,那是父母用汗水爲我們換取的,我們有何理由來浪費呢?趁還來得及,從現在起珍惜糧食吧!珍惜糧食,就是珍惜未來。

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我們大家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吧。

雖然我們的祖國現在十分的繁榮,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裏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裏,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裏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麼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在學校裏,雖然學校裏規定不準浪費,但還有一些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到掉了,也許他家裏很有錢,也許他家裏有的是糧食;但是,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爲了炫耀自己多麼大方、多麼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吃不完的,就丟下一桌子菜揚長而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因爲,在每粒糧食都浸滿了農民伯伯揮汗如水的辛勤耕耘。

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我們大家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吧。

雖然我們的祖國現在十分的繁榮,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裏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裏,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裏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麼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在學校裏,雖然學校裏規定不準浪費,但還有一些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到掉了,也許他家裏很有錢,也許他家裏有的是糧食;但是,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爲了炫耀自己多麼大方、多麼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吃不完的,就丟下一桌子菜揚長而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因爲,在每粒糧食都浸滿了農民伯伯揮汗如水的辛勤耕耘。

珍惜糧食發言稿 篇10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的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於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古人曾雲: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這些古語意在告訴我們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的傳家寶。這些金玉良言指引着數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勤儉節約並代代相傳。

珍惜糧食是一種可貴的情懷。諸葛亮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淡泊的心志和高尚的情懷用這樣寥寥的幾筆就勾勒出來。而珍惜糧食這件事其實也是這樣。看似輕而易舉的四個字背後承載的是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沒種過土地的人不知道種地的辛苦更不知道每一粒米飯在端上餐桌前被灌注的心血。而懂得珍惜之人自古以來便如那天上的圓月稀少卻耀眼。珍惜糧食是知曉人間千難萬險後歷練的一種可貴的情懷是一種包容更是一種兼濟天下是白居易的“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古語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糧食的可貴便那樣簡單地傾瀉而出而反觀現在隨處可見的“舌尖上的浪費”它讓每一個字都那樣沉重地烙印於心間。我們被奢靡之風吹昏了的不僅是行爲還有心靈。

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倘若沒有他的豐功偉績我們也就吃不上如今的糧食作物。或許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做的便是振臂吶喊: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喚醒社會示以警鐘。

民以食爲天且行且珍惜。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