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校慶演講稿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W

大家好!

週年校慶演講稿4篇

今天,站在這裏,我最想說的話是——我驕傲,我是一中人。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校;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校。然而,我想採擷一切如花的詞彙,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最動人的頌歌——我愛一中。

她創辦於1938年,六十八年的風雨洗禮,奮鬥拼搏,鑄就了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六十八年的砥礪前行,成長壯大,打磨成現今成熟的姿態;六十八載的同舟共濟,耕耘不輟,早已桃李芬芳,綻放着生命的輝煌。

我愛一中,是因爲我校有一支勇於開拓、求真務實的幹部隊伍。他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的辦學宗旨,大膽改革,銳意進取,使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我愛一中,是因爲我校有一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校爲家、愛生如子的教師。他們心中滿載着對學生沉甸甸的愛和對社會沉甸甸的責任,默默奮鬥在教學第一線。學生的進步是他們最大的收穫,學生的成材是他們最大的財富。他們有的已過半百,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個春秋,把他們的美好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學校,奉獻給了他們所摯愛的事業,數十年如一日。他們有的正肩負學校教育教學的重任,成爲學校的中堅力量。他們象充電電池,能量無限。工作一天,筋疲力盡,電量不足,回到家中休息充電,補足精神,第二天又在各自的崗位上拼命釋放能量,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無怨無悔。還有正在迅速成長的年輕教師,爲教師羣體補充着新鮮血液。

我愛一中,還因爲她獨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歷史積澱和一流的教學業績。她一直稟承着永恆的校訓:厚德求進、格物求真。櫛風沐雨,播撒的新綠生機盎然。她留下着跋涉者的足跡,播灑着求知者的汗水,翻整着精神的沃土,灌溉着心靈的甜漿。她記載着學子求知的歷程,綿延着少年熱切的企盼,她期待着蓓蕾的初成,孕育着花朵成長。青春在這裏閃現光芒,智慧在這裏得到昇華。

六十八年的成長,使她顯得美麗芬芳。在這校慶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所有的一中人用心中最美好的祝福,祝願她更加耀眼奪目,燦爛輝煌。

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歡聚在一起,隆重集會,慶祝我校建校68週年。在此,我向學校68華誕致以最衷心的祝賀,藉此機會,向蒞臨慶典的所有領導、嘉賓,向親愛的教師,致以最衷心的祝福與祝願!

1938年9月,宜都一中在熊熊燃燒的抗日烽火中誕生,經過了風風雨雨,成就了光輝的歷史,創造了不朽的輝煌。

悠久的歷史傳統,厚重的文化積澱,使學校成爲首批辦好的省級重點中學。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的創新發展,使學校榮獲“宜昌市示範學校”、“宜昌市名牌學校”的稱號。在光榮的歷史面前,一中人前進的步伐並沒有停止,學校辦學規模越來越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穩步上升,昂首邁進了湖北省示範學校的行列。身爲一中人,我驕傲!

四字校訓,震古爍今,光耀一中;宜都一中,學子心中知識的聖殿,人民眼中人才的搖籃。從這裏走出了無數學識淵博的國家棟梁,也培養了無數新一代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奮發進取的一中以“品高學富”爲校訓,以“學生成長和未來高於一切”的辦學理念,鑄就了永創輝煌的一中精神。剛成爲一名一中人的我,從踏進學校的第一步開始,就在這裏紮根、發芽並不斷的成長。這裏,學校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一應俱全,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學術氛圍,讓我開闊了眼見、增長了見識。從這裏出發,我開始熱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揮灑自己的青春、放飛自己的激情。在這裏,做錯了沒關係,在這裏受挫折了也沒什麼,敢於去嘗試,敢於去接觸新事物,敢於用激情來描繪自己的事業藍圖。能在一中這個大家庭裏敞開胸懷,與學校共奮進!我慶幸!

星移斗轉,滄桑鉅變,68年時光彈指一揮間。今天的一中,永遠是科學知識的神聖殿堂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家園——她是那樣致力於文化的傳播,學業的精進,人格的塑造,靈魂的昇華;她是那樣崇尚奮鬥,拒絕平庸,激勵學子們以不斷探索的精神去無所畏懼地進行拼搏;她是那樣以清純的校風、嚴謹的教風和求真的學風,去薰陶和培育一代又一代渴求知識、渴望成才的莘莘學子們!

這裏是一片智慧的沃土,是一片燦爛的的星空。這裏記載着學子們求知的歷程,綿延着花季少年的期盼;這裏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跡,灑下了求知者的汗水;無數的青春在這裏閃光,靈感在這裏迸發,一顆顆不甘平庸的年輕的心在這裏得到奔騰、激盪。我是一中人,我倍感自豪!

68年櫛風沐雨,磨鍊了一中人勇於拼搏的精神,更成就了它的輝煌;68年春華秋實,譜寫出培桃育李精彩華章。回首過去,一中人自豪驕傲;展望未來,一中人任重道遠。我們一中人將會以更加堅定的決心,不畏艱難的勇氣,承千古沙澧文化之底蘊,揚68年名校之風采,創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最後,讓我再一次——

祝賀我們的學校生日快樂,桃李芬芳!

祝福我們的老師青春永駐,身體健康!

祝願我們的同學創造精彩,擁抱輝煌!

謝謝!

盛世年華,躬逢學校七十年華誕,不用說,心中有的是欣喜,有的是幸運,有的是自豪。

一中佔地不寬,可她卻是個了不起的地方。她地處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名城陸城,座落於浩蕩的長江河畔、清江入口,有如一幅雕刻精美的裝飾。那紅裏鑲白白裏嵌藍的牆壁靜靜地、默默地立在那裏,有如一個守拙南田的隱者,又如繫着航燈的桅棹,又似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就是這方寸之地,就是這樣狹小的空間,孕育出桃李萬千綴滿了“省示範高中”、“宜昌市重點高中”……串串珍珠。這裏琅琅書聲,汽笛聲聲,這裏有莘莘學子,這裏有智慧園丁,這裏有碧藍如洗的天空,這裏浸透着文化液汁蘊藏的歷久不衰的生命力,這裏恰好可以詮釋一句名言——濃縮的都是精華。

曾經,就是她讓我像許多學子一樣無限地嚮往,而今,如願以償的我更要深情地向她傾訴:

親愛的宜都一中,爲了您明天的輝煌,我會努力工作,傾灑自己的一腔熱血,我要對得起這裏走出的萬千學子,我最大的榮幸是讓他們能驕傲地宣稱:“我是一中人!”

一中令人驕傲不是從現在開始的。七十年來,智誠仁勇、務實創新的一中人憑着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崇尚科學、勇攀高峯的精神,以智慧和汗水早已鐫刻出了這座老校驕傲的豐碑。

今天,人才輩出,飽經滄桑的宜都一中更以她特有的姿態卓然獨立,光彩照人。我以深深的敬意回望,憶往述今,古樸、簡陋的校舍不見了,替代的是巍峨壯觀、氣勢恢宏的教學大樓、綜合樓、辦公樓和逸夫樓及男女生公寓;那低矮凹陷的操場也不見了,取代的是富有時代氣息的新型運動場。不僅基礎設施如此,還建立了綜合性教育服務網及各種信息傳遞系統……如今她有教學班51個,在校生3000餘人,教職工200餘人;學校大學聯考本科硬上線人數逐年攀升,XX年已達310人。應該說,這是一座與以往大相徑庭的校園,是一座青春勃發的校園,她有如一團跳動的火焰,她展示給你的是雄偉的教學樓,讓你領略到她的偉岸;她帶給你的是如茵的草坪,讓你體會到她的寬廣;她引領萬千學子走進她現代化的圖書館,讀懂她的淵博,看到她的純潔,智慧……她已不再僅僅是個承傳文化的地方,更是個創造文化造就人才的搖籃。生活其中,無不樂在其中、滿足其中。

宜都一中七十年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一中人默默無聞的努力與奮鬥。有些教師從來沒有獲獎的機會,但她們始終堅守着自己的課堂;有些教師從來沒有升職的可能,但他們靜心地守護着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也許,有些教師從來沒有上過公開課、示範課,但他們細心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有些教師從來沒有發表過一篇正式的論文,但他們認真寫好自己的每一個教案。也許,有些教師爲評職稱受了不少委屈,但一走進課堂,他們就笑容可掬,滿臉可愛;有些教師因爲家庭的窘困、父母的多病而一籌莫展,但一旦學生出現了困難,他們就毫不猶豫、慷慨解囊。也許,他們中的一些人不能靜心地享受到完整的節假日,還有不少人帶上了職業病;但正是他們,用自己的孱弱身軀,頂起了一中教育的脊樑,撐起了一中教育燦爛的天空!

對於一個人來說,七十年已是古稀之年,但對百年樹人的學校來講,正是朝氣蓬勃風光再現的時候。“擴大辦學規模,加強內部管理,注重教學質量,提升學校檔次;培養和諧發展,特長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和發展潛能的現代中學生”,是一中培養學生的目標。校興我榮在我心裏根深蒂固,我愛一中,我會爲着這一目標給學校增光添彩,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火熱的心與同仁一道在學校黨政一班人的帶領下織染一中新的輝煌。

我們深愛這美麗可愛的一中,在這裏,我們傾聽奮進的樂章,遨遊於知識的海洋,顛簸於書山題海之中,我們可以擁有廣博的知識,樂觀的情緒,友愛的心靈與敏銳的眼光。在這裏,生命就會開出一路花朵,怒放出耀眼的燦爛。

最後,祝願市一中這棵參天大樹,向四面八方呼風喚雨,接受陽光雨露,更加鬱鬱蔥蔥,更加生機勃勃,更加雄偉挺拔。願她永遠枝繁葉茂,碩果累累,芳華四溢,滿目繁華。

1938年,倭寇肆虐,風雨瀟瀟,宜都的仁人志士,爲救亡圖存,振奮民族精神,憑着幾間草屋,幾十個桌凳,外加一腔熱血,創辦了我們這所學校,真可謂生於憂患。68年風風雨雨,68年薪火相傳;68年勵精圖治,68年滄海桑田。如今宜都一中已成爲省級示範性高中,並且作爲荊楚名校正昂首闊步向全國示範性高中的目標邁進。今天能夠有幸見證一中的輝煌與成就,我們感到無比光榮與自豪。

回首走過的歲月,體味前輩創業的艱難,我們發現,全體一中人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年華揮灑在這片熱土上,竟是那樣的無怨無悔,那樣的豪氣沖天。在這個優秀的羣體中,有一羣人是我們最應該感謝的。他們來自異土他鄉,卻紮根於一中。他們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爲了教育事業默默奉獻。如來自黃岡張文斌老師,五六十年代,一個月23斤半的飯票,自己的溫飽就夠嗆,張老師還常常省些下來,爲困難學生排憂解難。工作上他不怕累、不怕苦、刻苦鑽研,爲窮人的孩子能夠跳出農門,他嘔心瀝血,常常挑燈工作到深夜。文革期間,張老師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農村勞動8年,飽經摺磨的他,平反後,把一中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愛校如家,把自己的後半生,全都奉獻給了一中。直到現在張老還依然心繫一中。

張老師這些前輩們都一一從我們的視線離去,但是,他們那種精神卻依然在這裏傳承。

來自五峯的汪文平老師,XX年進入一中,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因爲夫妻兩地分居,汪老師不能跟其他的班主任一樣,回家之後享受家庭的溫暖,反而,還要笨手笨腳地照顧8歲的兒子。記得有一次,汪老師查寢後回家,兒子已趴在桌上睡着了,手裏還握着一支鉛筆。小孩子太困了,沒有人照顧竟就這樣睡着了。當孩子被叫醒的時候,他揉揉雙眼,委屈地說:“爸爸,我們回五峯吧。”頓時,一顆堅強的心爲之一酸,汪老師哽的說不出話來。換了任何一位父母,面對此情此景又當如何呢?

汪老師只是一個代表,在一中還有許多來自外地的同仁,他們和汪老師一樣,把本該給兒女的愛奉獻給學生,把本該給與家庭的呵護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把本該留給自己休閒的時間奉獻給了一中。他們隱忍着工作的辛酸,深埋着對家人的愧疚,以一顆忠貞的心,無怨無悔地奉獻在一中這片熱土之上。他們身上那種情懷讓人感動,那種精神讓人敬佩,那種信念讓人義無反顧。

最後,請允許我向所有來自異鄉的同事們說聲“謝謝”,感謝你們爲一中所做的貢獻和犧牲,感謝你們家人對一中教育的支持!你們辛苦了,你們是一中的脊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