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通用1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3W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1

尊敬的那彥羣主任委員、尊敬的全國和全球泌尿外科同道: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通用10篇)

您們好!

我們以滿心的喜悅和祈盼,迎來20xx年第xx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這是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和全國泌尿外科同道對我們的信任、支持和厚愛。

在這一時刻,我們不禁回想起20xx年前在四川成都召開的1985年第二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當時全國參會代表約300人,文章704篇,首次採用壁報形式的論文交流。那次會議對四川泌尿外科事業的鼓舞和推動,至今還常常被四川的前輩們提起。如今我國的泌尿外科事業,經過歷代同仁的不懈努力,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近年來,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大力推動國際化進程,全國同道攜手奮進、辛勤耕耘,成績和進步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20xx年在上海落幕的第26屆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贏得了世界的喝彩;即將召開的20xx年國際泌尿外科學術會議,又將吸引世人的目光。全國會議也逐步和國際接軌,現每年參會總人數近3000人,投稿論文超過5000篇,各個國際泌尿外科學術組織以多種形式參會。承辦如此規模的學術盛會,對四川的泌尿外科發展,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在這一時刻,我們更回想起“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之後,那彥羣主任委員第一時間代表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發出的問候和關心。回想起地震後的日日夜夜裏,全國各地的泌尿外科同道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的身影。20xx年全國泌尿外科年會在成都召開,同樣也飽含了全國同道支援災區重建的心意。

藉此,我謹代表全省的泌尿外科同仁,向給予我們支持、關心和幫助的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全國及全球的泌尿外科同道們和朋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同時,以最誠摯的心意,邀請大家參加第16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

震後的四川依然美麗,您的參與將使其更添活力。讓我們在20xx年9月的金秋時節,再次相聚天府之國、魅力蓉城。預祝第16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2

尊敬的高國棟主席、傅先明主席,張建國主席、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

北風其涼、雨雪其芳,北國的冬天來的格外早,但俗話說的好,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今天,我們就迎來了全國功能神經外科領域的又一個春天——第五屆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學術會議在我院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同仁歡聚一堂,共敘友誼,交流學術成果。我院很榮幸能夠承擔本屆大會的承辦工作,這對於我們也是一次極爲珍貴的學習機會。在此,我謹代表瀋陽軍區總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向各位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貫關注、支持我院發展的全體領導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瀋陽軍區總醫院是一家綜合性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我院神經外科是段國升教授於1951年在瀋陽軍區總醫院創立的全國第一個神經外科。經過老一輩專家的艱苦奮鬥和一代又一代神外人的繼承與創新,科室始終在國內本學科領域佔據重要的地位。1959年被確定爲全軍專科培訓基地,1978年被總部確定爲全軍神經內外科中心, 20xx年被確定爲博士後流動站站點學科,同年被國家衛生部確定爲神經血管介入培訓基地,20xx年晉升爲全軍神經醫學研究所,20xx年被中華顯微外科學會評爲全國培訓基地。多年來,我院神經外科肩負着保護當地軍民健康的神聖使命,多次完成部隊和地方的急、難、險、中醫療衛生保障任務。近年來,科室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腦血管病的介入和手術治療、微創顯微神經腫瘤外科以及微電極引導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爲三大醫療特色和主要發展方向,在國內外取得較大的影響力,醫治病人數量居東北地區首位。科室擁有神經內窺鏡、術中多普勒超聲、立體定向儀、長程腦電監測設備、手術導航系統、超聲吸引、熒光手術顯微鏡等先進設備。目前共展開牀位213張,分爲5個專病病區:腦腫瘤病區、腦血管病區、腦功能病區、腦創傷(包括脊柱和小兒)病區、重症監護病房區。設有獨立神經外科導管室、立體定向手術室、神經病理研究室和神經外科實驗室。保存神經病理標本數量居全軍第一。年均手術量達4000餘例,居全院首位。醫療特色的形成與發展不僅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病人慕名而來,也帶動了人才培養和科研進步。至今通過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學員300餘人,年培養博、碩士研究生10餘名。xx期間發表SCI論文14篇,國內源期刊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4部。先後承擔多項國家、軍隊及省部級研究課題,因科研成果突出,多次獲全軍、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50項殊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學術會議的主旨就是爲來自全國各地本領域內的同仁搭建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廣闊平臺。與會的各位專家教授將在這個平臺上爲大家帶來國內外功能神經外科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動態,分享各自團隊最新臨牀經驗、介紹最新研究成果。通過這個平臺,大家可以就醫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困惑,向本領域的其他同仁取石攻玉,彼此之間開展真誠而務實暢談;通過這個平臺,大家有機會學到更多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在各自的工作和研究領域取得新思路、期獲新進展。通過這個平臺,大家能夠彼此收穫真誠的革命友誼,並在未來的工作中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共同爲功能神經外科的發展而不懈努力。在此,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次學習機會,積極參與分享和討論,力爭達到融會貫通,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做到學以致用。

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學術會議安排在我院舉辦,體現了大會組委對我院的信任和鞭策,我們一定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熱情服務,確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最後,再次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祝大家在會議期間學習生活愉快!謝謝!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陽春五月,春意盎然。今天,在多方的努力下,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超聲心動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婦產委員會委員、中國產前診斷專家委員會專家張桂珍教授來院授課。我謹代表XX市中心醫院全體職工向遠道而來的專家、同仁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張教授從事小兒心臟超聲心動圖診斷和研究工作30餘年,精通先心病、複雜心臟病及成人各種心臟病的超聲診斷,潛心研究胎兒超聲心動圖診斷近20xx年,完成上千萬例胎兒超聲心動圖診斷,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主編《實用超聲心動圖學》,《先天性心臟病圖譜》,《實用胎兒超聲心動圖學》等著作。我們舉辦此次學術講座,將爲從事小兒心臟超聲心動圖診斷和研究的專家、同仁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學術意見、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的平臺,籍以增進大家的相互瞭解和友誼,促進交流與合作。

我們相信,通過爲期兩天的學術講座與交流,與會各方將更加了解,合作將更加深入,友誼將更加深厚和持久。我們祝願,所有與會人員都能通過此次學術講座,增進交流,切磋學藝,收穫超聲醫學學術發展的豐碩成果。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學術講座,有更多的朋友瞭解超聲醫學,我們願與大家一道,攜手並進,共謀發展。

最後,預祝學術講座圓滿成功!祝大家工作愉快,身體安康! 謝謝大家!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醫學同仁及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們很榮幸能夠承辦本次呼吸分會年會及呼吸系統疾病診治提高班。這對於我們,是一次極爲珍貴的學習機會。因爲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X教授等多名有着豐富臨牀經驗的呼吸科知名專家,爲各位進行精彩的學術演講。在此,我謹代表醫院全體醫務人員,對各位領導、專家、同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醫學會以及各兄弟醫院對本次學習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X醫院是一家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爲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二級甲等醫院,開放牀位張,全院現有員工X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X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X人,設有X個一級臨牀和醫技科室, XX個二級專業科、組,是合作醫院、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廣東省全科醫學教育臨牀及社區培訓基地。X年醫院門診量約X萬人次,住院量約X萬人次,業務收入億,綜合實力排在全區前列。

我院呼吸科目前有病牀張,擁有肺功能、電子支氣管鏡、胸腔鏡、睡眠監測儀、呼吸機等專科設備,目前有正高職稱 Z人,副高職稱X人,中級職稱X人,科室業務收入、門診量持續位居全院前列。同時,也非常注重臨牀與科研結合,既往有多項X科技局及衛生局立項,每年科室發表科研論文論著均超過XX篇,今年以來有院級新技術XX項。

醫院一直以來堅持“科技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思路,重視學習與創新,倡導交流與合作,以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培養技術人才,保證了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今天,我院得到市繼教部門批准,主辦了本次學習班。大家通過這次難得的交流對話的平臺,可以就醫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困惑求教於專家學者。希望呼吸界同仁能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分享成果,我們相信這次會議能搭起彼此溝通的橋樑,更爲我們佛山醫學界增添了投身醫學研究、醫學科學的信心和勇氣!最後,祝各位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5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和風送暖,陽光明媚。在這充滿希望的美好季節,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學習班今天在我院隆重開班,來自省內的專家教授和同仁歡聚一堂,共敘友誼,共同交流學術成果,我們很榮幸能夠承擔這次活動的舉辦和服務工作。這對於我們是一次極爲珍貴的學習機會。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專家、領導,各位同仁的到來!向一貫關注、支持我院發展的各位專家、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院是綜合性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醫學院教學醫院,是全縣醫、教、研中心。醫院開放牀位1000張,年住院病人3.5萬人次,年門急診量50萬餘人次。投資4.5億元的我院新城區醫院作爲全縣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按三級綜合醫院規劃設計,內設病牀1360張,是我院xx期間發展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目前工程正在緊張有序施工,全面建成啓用後,將全面提升我院的綜合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

多年來,我院始終堅持“人才強院,科技興院”的發展戰略,堅持以學科建設爲龍頭,以人才培養爲重點,凝心聚力,積極作爲,科教和人才工作都取得了較快發展。與xx醫院等醫療機構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與北京安貞醫院、衛生部腦神經基地結爲合作伙伴。 繼續醫學教育是我們醫務人員在職進修教育的重要內容。多年來我院始終以全員教育爲基點、以技術發展爲目標、以強化管理爲手段,承擔多項省、市、縣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均圓滿完成課時教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繼續醫學教育是一個取石攻玉的平臺,各位專家教授將在本次活動交流平臺上帶來國內外消化腫瘤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動態,爲大家進行精彩的學術演講。大家通過這次難得的交流對話平臺,可以就醫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困惑求教於專家學者,彼此之間開展真誠而務實的多視角暢談,零距離接觸。我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可以學到更多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次學習機會,積極參與,力爭達到融會貫通,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安排在我院舉辦,這是對我院的信任和鞭策,我們一定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熱情服務,當好東道主,確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達到預期效果。

最後,預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祝大家在培訓期間學習生活愉快!謝謝!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6

尊敬的高國棟主席、傅先明主席,張建國主席、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

北風其涼、雨雪其芳,北國的冬天來的格外早,但俗話說的好,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今天,我們就迎來了全國功能神經外科領域的又一個春天——第五屆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學術會議在我院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同仁歡聚一堂,共敘友誼,交流學術成果。我院很榮幸能夠承擔本屆大會的承辦工作,這對於我們也是一次極爲珍貴的學習機會。在此,我謹代表瀋陽軍區總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向各位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貫關注、支持我院發展的全體領導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瀋陽軍區總醫院是一家綜合性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我院神經外科是段國升教授於1951年在瀋陽軍區總醫院創立的全國第一個神經外科。經過老一輩專家的艱苦奮鬥和一代又一代神外人的繼承與創新,科室始終在國內本學科領域佔據重要的地位。1959年被確定爲全軍專科培訓基地,1978年被總部確定爲全軍神經內外科中心, 20xx年被確定爲博士後流動站站點學科,同年被國家衛生部確定爲神經血管介入培訓基地,20xx年晉升爲全軍神經醫學研究所,20xx年被中華顯微外科學會評爲全國培訓基地。多年來,我院神經外科肩負着保護當地軍民健康的神聖使命,多次完成部隊和地方的急、難、險、中

醫療衛生保障任務。近年來,科室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腦血管病的介入和手術治療、微創顯微神經腫瘤外科以及微電極引導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爲三大醫療特色和主要發展方向,在國內外取得較大的影響力,醫治病人數量居東北地區首位。科室擁有神經內窺鏡、術中多普勒超聲、立體定向儀、長程腦電監測設備、手術導航系統、超聲吸引、熒光手術顯微鏡等先進設備。目前共展開牀位213張,分爲5個專病病區:腦腫瘤病區、腦血管病區、腦功能病區、腦創傷(包括脊柱和小兒)病區、重症監護病房區。設有獨立神經外科導管室、立體定向手術室、神經病理研究室和神經外科實驗室。保存神經病理標本數量居全軍第一。年均手術量達4000餘例,居全院首位。醫療特色的形成與發展不僅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病人慕名而來,也帶動了人才培養和科研進步。至今通過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學員300餘人,年培養博、碩士研究生10餘名。xx期間發表SCI論文14篇,國內源期刊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4部。先後承擔多項國家、軍隊及省部級研究課題,因科研成果突出,多次獲全軍、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50項殊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學術會議的主旨就是爲來自全國各地本領域內的同仁搭建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廣闊平臺。與會的各位專家教授將在這個平臺上爲大家帶來國內外功能神經外科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動態,分享各自團隊最新臨牀經驗、介紹最新研究成果。通過這個平臺,大家可以就醫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困惑,向本領域的其他同仁取石攻玉,彼此之間開展真誠而務實暢談;通過這個平臺,大家有機會學到更多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在各自的工作和研究領域取得新思路、期獲新進展。通過這個平臺,大家能夠彼此收穫真誠的革命友誼,並在未來的工作中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共同爲功能神經外科的發展而不懈努力。在此,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次學習機會,積極參與分享和討論,力爭達到融會貫通,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做到學以致用。

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學術會議安排在我院舉辦,體現了大會組委對我院的信任和鞭策,我們一定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熱情服務,確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最後,再次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祝大家在會議期間學習生活愉快!謝謝!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7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今天,來自全省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同仁歡聚黔西南州,共敘友誼,共謀工商銀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發展。我謹代表興義分行向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最熱烈的歡迎!

成立於1982年5月1日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省西南隅,位於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分。在全州16804平方公里土地上,分佈着興義、興仁、安龍、貞豐、普安、晴隆、冊亨、望謨八縣(市)和頂效省級開發區,居住着漢、布依、苗、回、彝、仡佬、瑤、黎等33個民族,是珠江上游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終年滋養、共同託舉着的一塊寶地。這塊寶地,因黃金儲量十分巨大,黃金產業發展快速,有着“中國金州”的美譽。同時,州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馬嶺河峽谷、萬峯林、雙乳峯等以及“金州十八景”吸引着國內外衆多遊客。

今年,在多方的努力下,我行榮幸地獲得了本屆學術會的承辦權。此次會議的召開,將爲從事工商銀行研究的專家、學者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學術意見、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的平臺,籍以增進大家的相互瞭解和友誼,促進交流與合作。

我們相信,通過爲期兩天的會議與交流,與會各方將更加了解,合作將更加深入,友誼將更加深厚和持久。我們祝願,所有與會人員都能通過此次學術活動,增進交流,切磋學藝,收穫工行學術發展的豐碩成果。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盛會,有更多的朋友認識金州,我們願與大家一道,攜手並進,共謀發展。

最後,預祝學術會圓滿成功!祝大家工作愉快,身體安康!

謝謝大家!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8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代表、醫學同仁及朋友們:

你們好!

在這數九寒天 ,寒風傲骨的冬季,我們感受到各位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和同仁們對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的一片盛情,這種緣於醫學科學崇高的關愛,也增添了我們投身醫學研究,獻身醫學科學的信心和勇氣。

徐礦總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爲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擁有精良的設備,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醫技隊伍。我院普外科被評爲徐州市重點專科。近幾年來,在醫、教、研諸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然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徐州市衛生局等各級領導和院黨政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也得益於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包括各媒體的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同時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關注我們的事業,支持我們的事業,共商發展大計!

這個深冬的週末,徐礦總院很榮幸能夠承辦這次普外科學術會議,這對於我們,是一次極爲珍貴的學習機會。因爲在這次會議上,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在臨牀普外科有着豐富經驗,取得豐碩成果的著名專家們爲大家進行精彩的學術演講,他們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用我們的熱烈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各位專家將會給本次會議帶來國內外臨牀普外科的診療技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家通過這次難得的交流對話的平臺,可以就醫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困惑求教於專家學者,彼此之間開展真誠而務實的多視角暢談,零距離接觸。本次大會的演講內容涉及普外科領域的多個方面,尤其是乳腺甲狀腺疾病及腹腔鏡技術的微創治療領域。爲此,各位專家儘管事務繁忙,仍然冒着天氣的寒冷,懷着一份責任與使命,進行了積極充分的準備工作,作爲承辦方,我們謹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無限的敬佩!在此,謹向一如既往地關注我們的事業,支持我們事業的各位領導和同仁表示誠摯地感謝。

預祝會議圓滿成功!希望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去。

謝謝大家。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9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代表, 各位新老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由中華建設管理研究會主辦的一年一度的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在美麗的華北電力大學隆重召開了,作爲中華建設管理研究會的一分子,本次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我謹以個人名義並代表北京大學不動產研究鑑定中心,對這次會議的召開和研究會十年華誕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中華建設管理研究會自96年在香港成立至今,短短的十年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與今天與會代表和學界同仁的不懈努力,與各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關懷是密不可分的,在這裏我對你們的辛勤付出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中華建設管理研究會是一個大家庭,是一個很好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十年來,海內外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界的一些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界精英,利用這塊“風水寶地”共同探討建設管理與房地產方面的前沿問題,相互學習交流,在學術理論、技術方法和決策支持系統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這次會議,海內外專家學者提交了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帶來了很多創新性的觀點。相信通過短短几天的交流和切磋,對我們每個與會者,特別是對我自己一定會受益匪淺。從大的方面來說,大家的一些獨到見解和科學建議也將會爲政府進一步進行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提供有益的決策依據,對促進城市建設管理和房地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各位代表:

我深知組織一次國際學術會議是很不容易的,這次會議的順利召開,不僅華北電力大學的領導非常重視,大會組委會的各位朋友們做了大量工作,在這裏對他們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誠摯的謝意! 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祝各位代表在北京期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

學術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稿 篇10

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全國採礦學術會議是全國採礦學術界的一次盛會,也是全國採礦業舉辦的一次例會。在此,我代表中國煤炭學會、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中國金屬學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中國化工學會、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礦業聯合會、中國黃金協會、中國核學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向中國科協、國土資源部、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監局,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對會議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國採礦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和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爲我國採礦科技創新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專家學者和生產一線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次會議以“綠色開發、科學利用、創新發展”爲主題,集中展示近年來我國採礦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取得的成果;圍繞綠色安全智能開採、生態礦山建設、礦業機械裝備製造、國際化發展、礦山信息化等開展學術交流,探討今後一個時期採礦科技需求與發展趨勢,對於貫徹落實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能源革命重要講話精神,推進礦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由礦業大國到礦業強國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回顧全國採礦學術會議發展歷史,改革開放初期,爲推廣交流採礦科技成果、加速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推進採礦學術進步,中國金屬學會、中國煤炭學會、中國核學會、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化工學會等5家學會共同發起倡議,聯合召開了第一屆全國採礦學術會議。以此爲起點,30多年來,全國採礦學術會議緊密圍繞礦業發展重大科技需求,緊扣時代發展主題,努力服務礦業發展和經濟發展兩個大局,創新會議組織形式,提高辦會質量,豐富採礦學術內涵,引領學科發展方向,得到採礦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已經發展成爲我國礦業界最具廣泛性、最具權威性、最有發展活力的學術活動,成爲推動我國採礦學術進步和礦業可持續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爲我國採礦學術界深化合作、促進創新、面向未來的高層次交流平臺,爲提升我國礦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礦產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保持我國社會長治久安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30多年來,在黨和政府一系列促進礦業發展政策措施的引導下,我國採礦科技工作者從實踐出發,着力攀登採礦科技高峯,豐富和發展了礦業工程基礎理論,在礦產資源成藏機制、賦存規律、探測開發及清潔利用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研發出了一系列現代採礦工藝技術及裝備,特別是“”以來,我國礦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

在資源勘查與評價方面,完成了煤炭、鐵、鋁、銅、稀土等25種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發現和查明瞭煤炭、天然氣、鈾、鎢、鉬、鎳等一批具有世界級儲量規模的礦牀,我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理論和技術體系不斷完善。

在礦山生產建設方面,千米埋深礦井建設技術、千萬噸特大型礦井建設、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採技術成套裝備國產化、綠色開採和複雜地下礦牀無廢開採、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技術、大型礦山機械裝備研發製造等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我國採礦工業的現代化、綠色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煤炭、銅、鐵、磷等礦種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水平大幅提高,複雜難處理鎳、鈷金屬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爲我國礦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產業競爭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30多年來,全國已建成各類礦山10萬餘處,礦石年產能從20億噸增加到100億噸左右。原煤產量從1983年的7.15億噸提高到20xx年的38.74億噸;鐵礦石產量從1.13億噸提高到10.7億噸;磷礦石、硫鐵礦產量分別從1164萬噸、736萬噸提高到1.2億噸、1739萬噸;銅、鉛、鋅、鎳、錫、銻等6種有色金屬含量從75萬噸提高到1064萬噸;核工業、黃金工業和其他非金屬礦產量得到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爲我國礦業安全穩定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回顧採礦學術會議3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辦好全國採礦學術會議,一是必須堅持理論創新。推動礦業科學發展,必須堅持理論創新,突破制約我國礦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採礦學術研究體系,爲促進礦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

二是必須推動採礦科技進步。要緊密圍繞礦業發展科技需求,積極開展科技研發創新活動,提高採礦科技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突破制約礦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關,爲促進礦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是必須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推動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深入研究礦區資源條件、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力,合理確定礦產資源開發強度;深入研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優化礦產資源開發佈局,推進礦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生產發展、人民富裕、生態良好的新型礦區。

四是必須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我國礦業領軍人才。通過廣泛開展學術交流、科學普及、諮詢服務等活動,重視年輕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支持青年技術人員知識更新、發明創造和技術革新;充分發揮礦業院士、企業總工程師、專家、教授和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的作用,形成老中青相結合、傳幫帶有機銜接的礦業人才培養機制,爲礦業科技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五是必須發揮大型骨幹企業的引領示範作用。推動我國礦業科學發展,必須注重發揮資源可靠、裝備先進、隊伍一流的大型骨幹企業,在管理信息化、系統現代化、生產智能化等方面的引領示範作用,推動這些大型礦山企業做大做強,提高我國礦業的國際競爭力。

六是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營造尊重科學、尊重知識、民主平等的學術氛圍。全國採礦學術會議舉辦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辦好學術會議,樹立學術品牌,必須堅持開放辦會、開門辦會,對學術上的不同意見、不同觀點,兼容幷蓄,不斷拓展學術會議的廣泛性和影響力;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學術會議質量,激發採礦學術會議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採礦科技得到了快速發展,許多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我們也要看到,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一批關鍵技術亟待攻關,一些重大裝備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程度亟待提高,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推進我國礦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同志們:

黨的“”以來,在科學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系統地闡述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生產要素、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等方面的趨勢性變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這既是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的重大判斷,也是對我國經濟在重大轉折時期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礦業作爲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呈現出新的特點、新的趨勢,以煤炭工業爲例:

從發展階段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煤炭行業由持續高速增長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和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強化期和結構調整攻堅期”,“四期並存”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行業發展速度、發展模式、發展動力、發展目標都將發生新的變化。

從發展速度看,隨着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爲中高速增長,國家調控能源消費總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能源結構將進一步得到優化,推動節能減排,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全國煤炭消費年均增加2億噸、增速10%左右的時期已經結束,煤炭需求增速放緩將成爲煤炭行業發展的新常態。

從發展模式看,國家推進能源革命,優化煤炭產業佈局,傳統的依靠上項目、鋪攤子、增加投資、擴大規模的發展模式難以爲繼,行業發展必須轉向依靠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促進煤炭生產向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綠色開採方向發展,實現由數量、速度、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

從發展動力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煤炭行業必須堅持以科技進步爲支撐,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集成創新,攻克關鍵技術;推動大型煤機裝備國產化,提升我國煤機裝備製造水平;推動行業發展從高強度資源投入型、勞動密集型發展向資源節約型、人才技術密集型轉變。

從發展約束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煤炭需求總體偏弱,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需要統籌好發展速度與提高發展質量的關係,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點,着力突破發展中的瓶頸制約,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推動礦業綠色發展、節約發展、循環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發展目標看,根據國家能源戰略行動計劃和相關研究,到20xx年、2030年、205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還將保持在62%、55%和50%左右,煤炭消費總量將達到45~48億噸。雖然煤炭需求增幅下降,但總量還將保持適度增加。

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對礦業發展的新要求,我們必須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的階段性特徵和規律,堅定信心,把握機遇,主動作爲,深入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依靠科技進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礦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努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礦業產業體系,增強礦產資源綜合保障能力。在此進程中:

(一)科學編制好礦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科學發展,規劃先行。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充分考慮“十三五”時期我國礦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統籌好經濟總量與結構、質量、效益的關係,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抓住戰略重點,把握主攻方向,做好與相關規劃之間的銜接,合理確定產能規模和資源開發強度,優化產業佈局,調整產品結構,促進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增強行業競爭力,推動礦業發展轉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二)推動礦業科技創新發展。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要密切跟蹤世界礦業科技發展的前沿,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深入研究我國礦業科技需求,以綠色、安全、智能、清潔、高效爲方向,重點圍繞礦產資源精細高效勘探、礦山資源綠色選冶、智慧礦山技術與裝備、生態礦山與資源節約、礦產開發與保障、戰略稀缺資源開發、煤炭提質與綜合利用、資源循環再生等八大領域,加強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和協同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礦業生產力總體水平。

(三)推進礦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雖然近年來我國礦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和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比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產業體系總體上仍處於國際分工鏈條的低端,只能靠勞動力低成本優勢獲取微薄利潤,同時還付出了高昂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是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推動有條件的企業併購、重組、聯合,支持優勢礦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促進礦產資源深加工轉化和全產業鏈整體升級,通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催生礦業經濟新的增長點,提升採礦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四)推動生態文明礦山建設。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關鍵是要抓好節能減排和綠色經濟。要堅持以礦產資源開發爲龍頭,以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共伴生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爲目標,以產業鏈延伸發展和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爲主要發展模式,完善清潔生產機制,推廣應用綠色開採技術,建立健全覆蓋勘探開發、選礦冶煉、廢棄尾礦利用全過程的激勵約束制度,引導所有環節的生產企業自覺節約利用各種資源,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提高廢棄物的資源化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促進礦業發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模式轉型。

(五)深化礦業對外開放。黨的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我們要進一步深化礦產資源領域對外開放與合作,着力提升我國礦業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發掘“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發揮優勢,履行責任,培育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實現與東道國和當地社會互利共贏發展。

同志們: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全國採礦學術會議已成爲國內礦業學術領域開展交流合作最重要的高層次平臺之一,爲推動我國礦業繁榮發展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制約我國礦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顯現,轉變礦業發展方式更爲迫切,因此,更加需要礦業學術界緊密團結起來,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共同推動我國礦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是深化基礎理論研究,提高對採礦工程規律的認識。要圍繞採礦工程領域的關鍵問題,開展前瞻性、基礎性、系統性研究,不斷深化礦山開採和圍巖移動機理及演化規律的認識;以資源安全高效綠色開採技術爲方向,深入研究綠色開採、深井複雜軟巖巷道圍巖控制、高產高效開採與監測保障、衝擊礦壓等理論和技術,構建綠色高效採礦的理論框架;深入研究現代採礦技術與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深度融合的模式和路徑,豐富和完善現有的採礦理論與技術體系,爲推進礦產資源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二是進一步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促進採礦學術發展。堅持以礦業科學技術研究爲中心,深入探索礦業科技發展方向,充分利用礦業領域的技術力量和人才資源,開展經常性的學術交流和前瞻性研究探討,開展高層次、高質量的學術交流,打破當前科技創新資源條塊分割、相互封閉、重複分散的格局,形成有機的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力爭在重大、關鍵技術和理論方面取得突破,提高採礦業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水平。

三是搞好政策研究,爲我國礦業科學發展服務。要貼近礦業改革實際,圍繞促進礦業科學發展中心任務,開展應用型、政策性研究,着力解決我國礦業改革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爲推進我國礦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服務。要加強對礦業發展形勢的跟蹤、分析和研究,及時發現礦業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總結,認真研究,發現規律,明晰方向,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爲深入推進礦業改革發展服務。

四是堅持創新發展,提高服務礦業科技進步的能力。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持續打造全國採礦學術會議品牌影響力,健全和完善科技資源共享信息、技術和成果的合作平臺,凝聚各方面研究力量,匯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爲科技人才開展交流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進一步轉變辦會思路,創新會議組織形式,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提高採礦學術會議的影響力和發展活力。

同志們:

交流創造機遇,合作帶來共贏。全國採礦學術會議以推進採礦科技進步、促進礦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爲目的,努力爲採礦學術界搭建對話交流與合作平臺,多年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希望大家藉助此次大會之契機,廣泛交流,深入研討,啓發心智,凝聚共識,增進友誼,促進合作,攜手共創中國礦業的美好未來!

預祝本屆大會圓滿成功!衷心祝願各位來賓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