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區域經濟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7W

<>

在全縣區域經濟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主要目的是傳達貫徹盛市丘陵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客觀冷靜分析我縣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進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增添有力措施,切實解決好當前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推進xx經濟社會邁上新的臺階。這次會議之前,縣上已多次組織有關部門和鄉鎮到成都龍泉驛區、錦江區、資陽市等地參觀學習,會前,大家又參觀了廣豐農業園區、古樓香桃基地等農業產業基地現場,相信必將會對大家思想上有所啓迪、工作上有較大的推動。下面,我結合xx的實際講四點意見

一、準確把握形勢,解決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問題

盛市丘陵地區經濟發展會議明確提出,“當前丘陵地區的比較優勢逐步顯現,開始步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加快丘陵地區發展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xx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區。我們必須按照盛市的要求,準確把握當前面臨的形勢,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抓住機遇,揚長避短,迎難而上,縮小差距,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一)要清醒認識發展差距越拉越大的嚴峻現實。近年來,我縣同全省其它丘陵地區縣一樣,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縱比成績很大,但橫比差距不小,許多方面的差距甚至呈現出越拉越大的趨勢。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年,省丘區辦對全省68個丘陵縣市區六項重要經濟發展指標進行了監測,我縣地方生產總值列全省丘區縣的第62位,佔全市倒數第1位;地方財政收入列全省丘區縣的第50位,佔全市第7位;人均財政收入列全省丘區縣的第55位,佔全市第7位;農民人均收入列全省丘區縣的62位,佔全市第7位,這說明我縣在全盛全市經濟實力落後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從總體發展態勢來看,省內資陽、內江、射洪、隆昌、安嶽、遂寧等丘陵縣市區在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協會、農產品基地和工業園區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探索出了發展丘區經濟成功的新路子,最近短短几年時間就發生了巨大變化,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這次市上組織參觀的閬中、蓬安、順慶等地在發展區域經濟的舉措上同樣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值得學習借鑑,反觀我縣在思想觀念、機制創新、真抓實幹等許多方面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必須引起全縣各級各部門的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

(二)要切實把握加快丘區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機遇稍縱即逝。當前丘陵地區開始步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我縣也正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各級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支持力度,爲丘陵地區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中央作出“兩個趨向”的判斷,把“三農”工作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指導思想,實行“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針,出臺了“兩減免、三補貼”等重大惠農政策,今年中央財政共安排了近100億元資金用於農業綜合開發,比去年增加8億元。省委、省政府把丘陵地區的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在產業佈局、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市委王書記明確提出“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轉移到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上來”。這些政策和舉措的落實,必將對xx這樣的丘陵農業縣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二是我縣資源和產業的比較優勢逐步顯現,對外吸引力明顯增強。全縣農業基礎條件較好,升鍾水庫控灌面達80%,農村電網改造率達90%,森林覆蓋率達36%,糧、棉、油、豬、蠶、果品質高、產量大,尤其是以“二荊條辣椒”、優質紅薯、伏季水果、優質畜禽爲主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級農業標準化(辣椒)示範縣、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有富裕勞動力25萬人,豐富的農產品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對外來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增強,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我縣的農副產品開發。三是我縣已探索出了符合xx縣情的發展思路,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縣委十屆三次全委會議提出實施“三區一城”的戰略、推進新一輪新跨越、新發展的部署後,我們按照“一線兩片四點”的總體規劃、分區推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按照“一項產業、一個龍頭、一根鏈條”的思路,培育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加工增值轉化;按照產業互動、統籌發展的思路,努力推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觀光旅遊業的互動共促;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逐步建立了專業協會等多種新型利益聯繫機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實踐證明,這些思路和舉措符合丘陵地區發展方向,符合xx的實際,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

(三)要認真解決影響經濟發展的幾個思想傾向。樹立堅定的發展信念、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是推進xx新一輪跨越發展的前提。針對我縣幹部隊伍的思想實際,當前必須克服以下三種思想傾向:一是夜郎自大的自滿思想。有的人習慣把xx發展縱向比較的多,橫向比較的少,與落後比較的多,與先進比較的少,在小範圍比較的多,在大範圍比較的少,追求自得其樂,滿足“小富即安”,有“鬆鬆勁”、“歇歇腳”的傾向。二是怨天尤人的悲觀思想。與自滿論相反,也有些人認爲xx發展差距太大、工作太苦、待遇太差,思想消極,情緒悲觀,看不到一點希望和光明,致使精神萎靡不振,缺乏開拓創新精神,缺乏勇爭上游的激情,工作難以推進。三是安於現狀的消極思想。集中表現在少數幹部把自己置於xx發展大局之外,熱衷於岸上觀火,品頭論足,不幹工作,不思進取,一年到頭無所事事。上述思想雖然表現在極少數人身上,但危害不校我們各級幹部必須一定要站在對xx人民事業負責的高度,站在彌補欠帳、縮小差距、推進跨越的高度,旗幟鮮明地向錯誤思想宣戰,努力發揚“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工作激情,在推進“三區一城”戰略的實踐中打頭陣、爭先鋒、做貢獻。

二、推進產業互動,解決經濟總量不大的問題

(一)以農產品商品基地建設爲重點,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1.科學佈局,做大特色商品基地。“特色+規模”、“品牌+規模”是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實現優質化、集約化經營,增強市場開拓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立足縣域資源優

勢,依託龍頭,統籌規劃,集中佈局,分區發展,切實加大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做大以“六業經濟”爲重點的特色產業規模,逐步形成“一項產業、一個品牌、一批龍頭、一片基地、一方市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格局。

一是鞏固發展既有優勢產業。以晉城、觀音、關文、鳳鳴等鄉鎮爲重點,圍繞“三線”(國道212線、西古線、西射線)、“一圈”(龍灘河流域),大力推行奶牛小區飼養模式,打造川東北第一乳業大縣;以仁和、青獅、鳴龍、罐埡等鄉鎮爲重點,突出斷檔補栽和嫁接改良,大力推進百里優勢蠶桑長廊建設,打造川東北第一蠶業大縣;以中嶺、義興、鳳鳴等鄉鎮重點,大力實施“糧食豐收工程”,輻射帶動全縣低山深丘區域發展優質糧油,打造全省產糧大縣;以車龍、雙鳳等鄉鎮爲重點,着力提升栽管質量和水平,年內建成天盛竹業加工廠,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川東北竹業強縣。

二是大力實施“一線兩片四點”發展戰略。以“一線兩片四點”爲重點,在古樓、太平、蓮池、仁和等4個鄉鎮新栽植“充國香桃”7760畝,嫁接改造200畝;在鳳和、仁和、雙鳳、宏橋、雙江、佔山、青獅、義興、紫巖等9個鄉鎮新栽“西鳳臍橙”11200畝,嫁接改良3400畝;在多扶、晉城、木角、常林、鳳鳴等5個鄉鎮發展優質伏季水果9000畝,嫁接改造800畝;在多扶、晉城2個鄉鎮成片種植優質無公害蔬菜5000畝,着力打造國道212線觀光農業產業帶,建設四川第二個龍泉驛。

三是強化農業標準化建設。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努力提高西鳳臍橙、廣豐茭白、衆康雞蛋等已註冊農產品品牌的知識度和市場佔有額,培育申報充國香桃、優質蠶桑等一批農副產品品牌,進一步拓展廣豐有機食品基地、大明無公害畜禽產品基地,逐步建立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積極推進農產品認證許可,把一般農產品做優,把優質農產品做大,把特色農產品做強,爲龍頭企業穩定提供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優質原料,切實提升我縣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整村推進,建設現代文明新村。要按照“一水二路三產業四人居”的思路,以212沿線貧困村爲重點,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類扶貧資源,以村爲主戰場,以項目爲載體,主抓支柱產業的大力培植和“六個一”戶辦工程建設,因地制宜、缺啥補啥,使產業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努力提高新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生態環境,增加羣衆收入。

一是多方籌集建設資金。要加大新村建設資金的配套和自籌力度,對集雨節灌、紅塵找水、退耕還林、農發項目等資金要通過項目整合,堅持政府組織和引導,廣泛吸引民間資金參與農田水利、鄉村道路、生態綠化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準確把握建設重點。引導和組織農民改廁、改圈、改廚,通過治理柴火亂堆、糞土亂放、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等“五亂”舉措,營造優美生態環境。大力提倡“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藉助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及各種民間民俗活動,廣泛開展基層羣衆文化活動,轉變農民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要加強農村實用技能培訓,讓農民逐步學會管理、學會經營,提高生產能力。

三是全力打造示範亮點。要嚴格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風格”的要求,全面完成晉城鎮鶴鳴庵村、朱涯庵村,多扶西三井村、金龜寺村等4個村臨212線的民居改造;重點建設以竹產業爲核心的多扶金龜寺村、以蔬菜業爲核心的多扶西三井村、以桃、枇杷等水果業爲核心的晉城朱涯庵村、以黃花梨爲核心的常林張村溝和蟠龍觀村、以柑桔爲核心的義興吉家店村,從而輻射帶動全縣現代文明新村建設。

3.加強引導,培育新型經合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聯結農戶與龍頭企業、農戶與市場的橋樑和紐帶,在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技術推廣、產品流通、利益協調等方面發展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縣的農村專業協會發展勢頭較好,如關文奶牛、多扶蔬菜、中嶺兔業等協會蓬勃發展,特別是實行的“支部+協會”模式很有生命力,值得推廣。各級各部門要把培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認真做好引導、扶持、規範、協調和典型示範工作。要堅持“三民”(民辦、民管、民受益)、“四自”(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受益)的原則,尊重農~願,積極支持、正確引導,在登記上給予變通,在財政上給予扶持,在信貸上給予幫助,在稅收上給予優惠,以寬鬆的環境和優惠的政策促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有序發展。要把維護和保證農民的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來考慮,作爲構建利益聯結機制的出發點和着力點,進一步完善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民主管理、利益聯結和風險防範機制,從而既有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又把政府從無限的責任中切實解放出來。

4.優化服務,完善市場流通體系。要充分運用現代營銷策略,堅持“三轉”(政府圍繞市場轉、生產圍繞訂單轉、產品圍繞營銷轉)的思路,徹底改變過去重生產、輕流通的做法,做到以銷定產、以銷促產。一是完善市場體系。通過完善專業市嘗新建批發市場和強化市場管理三種途徑,進一步拓展農副產品專業市場,重點抓好槐樹禽蛋市嘗鳳鳴辣椒市嘗多扶蔬菜市嘗義興水果市嘗雙鳳農貿市場等市場建設,逐步形成以縣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爲中心、以小城鎮農副產品集貿市場爲基儲以產地專業市場爲補充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功能的城鄉一體化市場體系。二是培育營銷大戶。各鄉鎮要制定出適合本地農產品銷售的獎勵政策,切實加強對農村經紀人的培訓,支持營銷大戶擴大經營規模,逐步成爲營銷企業,大力培育以農民爲主體的銷售隊伍和經紀人隊伍,建立起本鄉鎮農特產品營銷網絡,形成一種專業戶重點銷售、羣衆主動銷售、幹部幫助銷售的營銷氛圍。三是創新銷售模式。全面啓動農副產品銷售網絡工程,進一步加快鄉鎮農經網建設,及時爲農民提供市場和科技信息,加大農副產品宣傳推薦力度,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努力擴大我縣農副產品的市場佔有份額。

(二)以農產品加工業爲核心,推進工業化進程

是依託資源優勢,培育產業龍頭。堅持“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帶農業”的發展思路,把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爲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強化招商引進一批,把農產品加工業型企業作爲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來抓,立足我縣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引進浙江小王子整體推進糧油產業鏈條發展,引進湖州中味調味品公司做強辣椒產業,引進寧波泡菜企業推動蔬菜產業的快速壯大;同時在紅薯和畜牧精深加工上加大招商力度,力爭引進家知名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薯業和畜牧經濟。積極扶持培育一批,抓住國家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機遇,捆綁資金投入,優惠激勵政策,積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爭創知名品牌。支持李子園再上第四條生產線,打造川東北乳業大縣;幫助光大快速建成10萬噸飼料生產線,增加銷售收入萬元;扶持天薪公司加強基地建設,建成四組粗絲生產線,增加銷售收入萬元。改制嫁接盤活一批,深化企業改革,實行重組嫁接等盤活資源,徹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業界限,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改造。幫助綠葉公司收購縣肉聯廠,填補我縣畜牧宰割外銷空白;加速多扶繭絲綢企業改制進程,爭取南泰公司對該企業的嫁接改造,整合我縣蠶桑產業優勢資源。

二是依託市場導向,理順利益關係。堅持“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原則,引導農產品龍頭企業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做好協調和示範帶動工作,積極推廣關文奶牛協會、中嶺養兔協會等農村經合組織經驗,使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廣大農戶之間建立起互利互惠、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進一步完善“基地+農戶+企業”、“基地+支部”等聯結機制,強化政府引導和制度監督,理順利益關係,使企業與農戶結成的利益共同體協調、健康、規範發展。積極探索企業與農戶合作的新路子,加大對企業、經合組織及成員的合法權益保護力度,讓農戶從加工、銷售等環節中獲得更多後續效益。

三是依託政策扶持,做大龍頭企業。加大投入力度,預算萬工業發展基金,加快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促進民間資金向企業資本轉化,解決企業資金瓶頸制約;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理順水、電供給體制,全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儲備畝工業用地,以成本價優先滿足企業擴張。把李子園牛奶、光大飼料、盛興電器、天薪繭絲綢等一批規模大、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打造成我縣工業的“航空母艦”;引導中小企業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強”的發展道路,爭取每年新培育銷售收入上千萬元的企業戶,稅收過百萬元的企業1戶,有戶小企業進入統計籠子。

(三)以統籌城鄉發展爲方向,推進城鎮化進程。

1.培育產業支撐,增強城鎮聚集功能。城鎮是三次產業的空間結合點,也是城鄉服務業的主要聚集點。目前我縣城鎮化水平僅爲21%,只相當於全省水平的一半,推進城鎮化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增強城鎮產業聚集功能和人口吸納功能,大力培育城鎮產業支撐,以產業的繁榮推動城鎮的發展,從而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創造條件。要圍繞建設“休閒旅遊聚集區”和“生態衛星城”目標,深化城市經營理念,激活城市各種資源和要素,加快綠化、亮化、淨化、硬化等“四化”工程建設,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努力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從而有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檔次,聚集城市的商機和人氣、增強城市的親和力。要圍繞一、二產業特別是城鄉主導產業,把縣城作爲工業企業及商貿流通業、房地產業、餐飲娛樂業、休閒旅遊業等產業的發展中心,引導各類中小型加工企業、戶辦加工業向國道212線、西射線、西古線等主次公路沿線的鄉鎮場鎮集中,逐步形成以縣城爲核心、以6箇中心場鎮爲重點、以個小城鎮爲依託的小城鎮中心經濟圈。當前,要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着力解決進城農民的社會保障、子女就學等突出問題,積極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經商置業,做到既降低門檻,讓農民進得來,又大量創造就業崗位,讓農民留得祝

2.加強基礎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必須堅持調改結合,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當前,最重要的是抓好治水、修路。要繼續爭取並實施好丘陵地區紅層找水項目,做到科學找水、安全飲水和節約用水。堅持大中小微並舉,加快升鍾水庫二期工程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進度,抓好各類水毀工程設施和紅巖水庫等中、小型病險水庫的整治修復,推廣蒼溪戶辦工程經驗,大辦小微水利工程。規範村級“一事一議”程序,落實以獎代補措施,抓好鄉村道路的建設和養護,通過項目啓動,搞好規劃,分步實施。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發展後續產業,確保“退得下、穩得注能致富、不反彈”,全力建設山川秀美、民富縣強的小康新xx。

3.強化技術培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勞務開發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環節,又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要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的發展趨勢,把勞務開發作爲立縣富民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堅持外輸與內轉相結合,幫助和扶持農民在城鎮穩定地就業和居祝要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配置、專業培訓、企業運作、一體化服務”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新路子,認真抓“千萬農民工培訓工程”,實行引導性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培訓與考覈發證相結合,培訓與輸出相結合,提高素質,打造品牌,增強農民工的就業能力,促進勞務輸出由量的擴大向質的提高轉變。同時,要積極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培育壯大商貿流通、房地產、食品加工、生態旅遊、家庭工業等民營經濟,就地轉移農民工和致富農民。

三、加快機制創新,解決運行質量不高的問題

相對落後地區要實現趕超,我們既要超常付出,又要不斷創新,搶佔先機。要緊緊抓住機制創新這個關鍵,進一步加大改革和開放工作力度,通過改革激發內在潛力,通過開放注入外在活力,使機制創新成爲推動xx經濟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新的動力。

一是創新行政管理機制。農村稅費改革特別是農業稅全免以後,加快鄉鎮機構改革、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大勢所趨。按照有利於縣鄉經

濟社會發展、方便羣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要在合理確定鄉鎮機構職能的基礎上,科學設置鄉鎮機構和人員編制,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分流人員,減少財政供養人員,實現機構消腫,債務化解。對鄉鎮事業單位要將經營性職能剝離推向市場;對臨時人員和借用人員堅決清退,對在編在職人員實行競爭上崗,鼓勵自謀職業。要加快職能轉變,把鄉鎮政府從直接抓生產經營、催種催收、收糧收款等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切實履行政府四項職能,把工作重點放在政策引導、典型示範、提供公共服務、營造發展環境和維護社會穩定上來。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城鎮社區建設,全面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切實保障羣衆的民主權益。

二是創新經營機制。在依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深化經營體制改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戶間轉包、轉讓、互換和租賃經營等土地流轉方式,促進農業向產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要不斷探索和完善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加工、銷售等環節獲得更多的後續效益,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新型農村經濟關係,努力形成利益共同體。做好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及宅基地登記發證工作。要推進小型水利基礎設施和集體林嘗果園等的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推行“股份合作社=村民+公司+項目”的模式,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以農業產權和經營權制度的改革和創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三是創新投融資機制。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引導各種資金投向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瓶頸”的問題;要堅持集中資金辦大事的原則,着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羣衆人居環境、生活質量,切實提高財政資金和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要抓住國家支持西部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積極搞好項目儲備,加大跑部進京爭資力度,使射蓬公路、九龍潭水庫等一批關係xx經濟長遠發展的項目更多地列入國省計劃扶持的“籠子”。加大協調銀企、銀農關係力度,轉變信貸投入方向,使信貸資金向具有發展潛力的優勢企業和種養殖大戶傾斜,爲擴大經營規模注入新的“血液”。要利用浙江對口幫扶的機會,抓住外資西進、東資西移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大力開展對“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經濟技術合作,實行以行招商、開發招商、小分隊招商,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精心打造投資軟環境,搞好對引進企業的服務,爭取引進一個成功一個,達到典型示範、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的效果,廣泛吸引國內外資金,多渠道增加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投入。

四是創新社會化服務機制。當前,服務“三農”的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尤爲突出,創新、重建農村服務體系的任務十分緊迫。一些鄉鎮農技推廣體系“網破、線斷、人散”的問題比較突出,要優化農村服務體系佈局,整和農技信息資源,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服務”。要充分利用“四川農經網”等農業信息網站,及時爲農民提供市場和科技信息。積極發展和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暢通農產品綠色通道,充分發揮供銷社、營銷大戶和經紀人的作用,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要切實做好動物疫病防治、氣象及災害預測、預報等方面的服務。

五是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在教育上,要繼續鞏固“兩基”成果,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深入開展“三名”工程,不斷提升教師素質,着力提高教育質量。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使貧困家庭學生都能夠上學。在衛生上,要加快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文化上,要突出抓好“三下鄉”活動和文明新村創建活動,不斷豐富和充實羣衆文化生活,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在計生上,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和“少生快富”三結合扶貧工程,穩定低生育水平。在民政上,積極探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首先把“五保”戶、特困戶納入“低保”範圍。在環保上,要突出抓好縣城兩河污染治理、農村污染防治,加強飲用水源保護,發展生態農業。在扶貧上,搞好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要解決好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問題,切實消除農村社會不穩定因素。

四、強化配套措施,解決發展保障不力的問題

1、強化依法治理,優化發展環境。縣域經濟競爭力快速加劇,體現着優化發展軟環境對區域經濟巨大的牽動作用。軟環境也是生產力,抓軟環境就是抓關鍵,就是抓機遇,就是抓發展。我多次講,兩南夾西的區位和貧乏的自然資源,決定了xx發展硬環境明顯處於劣勢,如果軟環境再不好,xx的發展就沒有希望。經過幾年來的集中治理,我縣軟環境建設確實收到了階段性成效。但毋庸置疑的是,由於認識上的偏差,軟環境制約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實在是到了“不治不行、治不好也不行”的關鍵時候。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領導機關即是服務機關、職能部門即是服務部門、工作崗位即是服務崗位、公務員即是服務員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公開辦事程序、公開服務內容,實行文明辦公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便民措施,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各行政執法部門要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行“陽光執法”、聽證對話、公開承諾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大力加強行政執法監察,嚴格做到“不按制度辦事、就用制度辦人”,從根本上解決廣大羣衆反映強烈的“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個~力商品化”問題的發生。對各自爲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以及執法不公、吃拿卡要、故意刁難的案件,要從重處罰。

2、強化目標考覈,狠抓工作落實。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要求,需要制定合理的縣域經濟考覈指標體系,把各類發展項目作爲目標考覈的主要內容,既要有適度加壓的挑戰性、又要有切合實際的可行性,充分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導向作用。要完善目標體系,加強對各部門和

鄉鎮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實績的考察和考覈,堅持定量與定性、當前與長遠相結合,注重骨幹產業、加工企業、農民收入等可量化指標的考覈,形成導向明顯、科學精簡、動態監控、賞罰分明的考覈機制。今後目標體系的設置將更加突出對鄉鎮發展實績、羣衆實惠和發展後勁的考覈,對所有部門按不同的工作性質和門類分別進行考覈,並對有歷史意義突破的單項工作進行重點獎勵。各部門和鄉鎮都要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實現壓力層層傳遞。要強化目標督查考覈,做到日常督查、考覈評比和獎懲兌現“三個到位”。各級領導要經常深入一線、深入基層督促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問題,主動協調問題,切實解決問題;縣目標辦要認真督查全縣目標完成的進展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幫助;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不斷改進督查方式,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深入實際,多搞隨機抽查,多搞明察暗訪,盡最大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掌握工作的發言權。要嚴格按照考覈結果等次進行獎優罰劣,實行風險抵押制度,簽定目標責任書,由財政預算專項資金重獎完成任務的縣級領導、部門和鄉鎮,對年終考評未完成任務的,風險抵押金全額懲扣;推行黃牌警告、引咎辭職、末位淘汰等制度,使目標管理真正起到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

3、強化組織措施,激發工作動力。要緊密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強化組織措施,創新方式方法,確保發展區域經濟組織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要求到位。要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把人力、物力、精力放在抓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內外市場的培育上,放在優惠政策的落實上,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破、快速推進。縣上將成立區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督促、協調、推進工作任務的落實。要加強各級班子建設,重點選配好鄉鎮和部門一把手,並保持領導班子的相對穩定,打造一支發展區域經濟的高素質幹部隊伍。要試行縣級部門和鄉鎮領導班子半年和年終彙報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情況制度,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幹部,讓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成效明顯、工作業績突出的領導同志優先推薦提拔重用;對無特殊原因完不成目標任務的相關部門和鄉鎮的領導,要及時進行組織調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