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演講稿參考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6W

尊 重 幼 兒

幼兒園教師演講稿參考

——幼兒教育的靈魂

摘要:尊重幼兒,是幼兒教育的前提,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兒,教育才可能按規律水到渠成;尊重幼兒,是幼兒教育的保證,只有貫徹了尊重幼兒,教育可能收到最佳效果;尊重幼兒,是幼兒教育的靈魂,只有發揚了尊重幼兒,教育才可能充滿生機和朝氣。尊重幼兒就要遵循幼兒成長髮展的規律;尊重幼兒就要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尊重幼兒就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尊重幼兒就要正視孩子間的個體差異。

關鍵詞: 尊重幼兒 靈魂 幼兒教育

一.幼兒教育作爲人一生的奠基教育,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注與重視,從社會角度而言,人們紛紛出資出力,興辦各種幼兒教育中心、興趣園所、特長班,名目繁多,足見其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從家庭角度而言,父母省吃儉用供孩子學繪畫、練跳舞,今日琴棋、明日書畫,足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切。

自新的《幼兒園指導綱要》頒佈以來,相關學習心得和教育教學感悟的文章多如牛毛,衆口一辭的是,新《綱要》充分尊重了

幼兒、珍視了幼兒的生命,樹立了“兒童高於一切”的新兒童觀。人們儘量以新《綱要》的精神指導自己的教育方法,並努力使自己原本急於求成的“功力”心與新綱要精神相互協調、達成一致,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大多數成人還是“換湯不換藥”,幼兒教育並沒有按新綱要預設的方向前進。

如何協調二者,如何在新兒童觀的指導下教育幼兒,使幼兒快樂、健康地成長呢?我認爲關鍵是要把握住新兒童觀的精髓——尊重幼兒。

在此提出尊重幼兒是因爲我們的確有意無意地“不尊重幼兒”,幼兒一直被看作是不懂事、無思維能力的,他們是“未成熟者”,不會也沒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需要家長和教師無微不至的照顧,需要家長和老師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出規範指導,我們過於強調了成人的干涉作用,而忽視了兒童的心理需要和體驗。這種有意無意的“不尊重”嚴重挫傷了幼兒的心理,是現代幼兒教育堅決揚棄的。

二.對幼兒而言,尊重意味着對他們的信任、鼓勵和對他們的人文關懷。

(一)、尊重幼兒是對幼兒的信任。

尊重幼兒是對幼兒的信任,信任是一種教育力量,尊重幼兒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信任幼兒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於幼兒,而是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信幼兒有自己的見解。信任幼兒

就是將幼兒看作是一個可以進行“自我管理”的獨特個體。

(二)、尊重就是對幼兒的鼓勵。

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出於“爲孩子好”的目的,爲孩子做好了他們認爲應該的一切,但是由於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結果事與願違,遭到孩子的反對,造成關係緊張。我們應該信任幼兒、鼓勵幼兒,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時也讓他們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針對此而設的,即每天安排兩個幼兒維持班級紀律、負責班級的簡單事務,如搬桌椅、分發碗勺、倒垃圾……每個幼兒都有機會,每個幼兒都得做,所以在此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得到了不同的鍛鍊和發展,不僅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事務,變的熱愛集體、熱愛勞動了,而且增強了幼兒的管理能力和獨立性。因而成人應該看到,幼兒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強加和包辦代替就會使幼兒失去選擇的主動權,使幼兒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出現事事處處依賴成人或者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幼兒健康心理和思維能力都十分不利。

(三)、尊重幼兒是對幼兒的人文關懷。

人們往往認爲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從而忽視了對幼兒獨立性、創造性的培養,以至於在教育過程中過多地關注了培養幼兒能夠達到什麼標準,而不是關注培養出來的人是否有個性、是否有健康的心理、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的潛能。我班的“I am great!”榮譽欄是幼兒每週最關注的地方,爲了照顧到每個孩子,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快樂、健康、自信地成長,我們打破人們習慣上對“好孩子”的評價標準,根據幼兒各自不同的起點和表現,積極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

,在每週一次的評選會上,引導幼兒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和進步,並做出評議,由教師執筆整理,最後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陳列在榮譽欄中,比如:被子疊的好、吃飯不挑食、有禮貌、對小朋友友好……同時,也會對榜上有名的幼兒提出新的要求。幼兒在這種環境中都願意積極展現自己的優點,主動改正自己的不足。

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獨特的、唯一的,他們有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和自己特有的成長軌跡,我們不能漠視人類豐富的心理,我們必須認識到教育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幼兒生命活動的過程。

三.尊重幼兒對幼兒意義如此重大,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幼兒呢?我認爲尊重幼兒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幼兒,就要遵循幼兒成長髮展的自然規律。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進程,不論孩子的生理髮展,還是心理髮展,均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相應地,幼兒的生活世界也是一個與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裏幼兒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謂科學、客觀的標準看待事物,不是按習慣性的常規或理論來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達可不可愛、自己喜不喜歡。他們往往憑藉這種臆想或即興、奇異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們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賦予變化的。在幼兒期教育中,表現較普遍的就是父母和老師缺乏等待幼兒自然成長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學這學那,過早地讓孩子投入到所謂的“學習”中,這種片面的認識和盲目的舉動,背離了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加重了幼兒的認知負擔和心理負擔。另外,過早進入學習階段,免不了遭遇種種困境與失敗,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判、責罵孩子,卻很少檢討自己的確心態和行爲,父母和老師在急於求成心理的驅使下,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其實孩子需要的是他自己自然成長髮展的時間表,成人應讓他們按自然規律循序漸進地走完每一個發展階段,這是尊重

幼兒的基礎和保障。

(二)、尊重幼兒,就要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 。

幼兒雖然年幼,思想很不成熟、思維很具體形象,但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成人不能因爲孩子的弱小、因爲對成人的依賴而無視他們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存在。自我意識是幼兒適應性發展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就沒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自我意識包括自我感、自我評價、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獨立性等。這些素質在幼兒期如果發展不好,就會影響他日後適應社會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識是來自父母、老師對他的評價,當他肯定被父母、老師愛着時,他就有一種滿足、快樂感和安全感。幼兒在兩三歲時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他們會提出“我自己來”、“我自己做”的要求,這是幼兒心理髮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現象。可是成人往往怕他們做不好或者添亂,從而常常包辦代替,剝奪了幼兒學習、鍛鍊的機會,而當幼兒長到一定年齡卻什麼也不會或做不好時,卻又遭到父母的指責和埋怨,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在美國,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沒有權利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爲,在任何情況下,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他們非常講究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說話時大人不僅僅要認真聽,而且要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使孩子感到與大人的平等和來自大人的尊重。他們反對在人前教子,更不許當衆在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因爲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偉大的教育家洛克說過:“成人越不宣言幼兒的過錯,則孩子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就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當衆宣佈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就越淡薄”。作爲教育者應該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意識的增強,通過各種方式給幼兒給予支持,如對孩子表示信任,讓孩子擁有獨立的空間,給孩子支配時間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選擇、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在教育中,教育者不能把幼兒看成是容器,是簡單加工、塑造的原料,教育者必須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幼兒的合理要求、幼兒的情緒和情感需要、幼兒的選擇和判斷。

(三)、尊重孩子,就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

研究表明,受成人支配太多,指責太多的孩子自我激勵能力很弱,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好奇心受到打擊,他們很難發現自我價值。在當今智力開發熱潮的推動下,

幼兒從小就肩負着學科知識學習的重大使命。由於社會對幼兒過高的期望,成人希望將大量的知識儘快裝進幼兒“一窮二白”的腦袋裏,於是,幼兒被要求學習各種“特長”:樂器、舞蹈、繪畫、識字、書法、英語等等,許多要到國小才學的內容也被提前到學前階段。同時,孩子由於過早地承受超強的學習壓力,而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樂趣,這將影響幼兒的社交能力和其它各種能力的發展,並影響其心理髮育和心理健康。尊重幼兒,就應把自由和獨立還給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自由探索。幼兒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有的身心特點和生活內容,成人應該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把原本屬於他們的權利還給他們。只有這樣,孩子身心發展的巨大潛能才能得以挖掘。

(四)、尊重幼兒,就要正視孩子間的差異。

由於受遺傳因素和不同環境的影響,孩子間存在着一定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教育者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這些差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指導,這樣才能爲幼兒創造一個寬鬆、平等的環境,使每個幼兒都得到應有的發展。成人應有足夠的勇氣承認並正視孩子間的差異,並懷着沉穩的心態耐心引導孩子,切忌做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而應多做幼兒成長、發展的縱向比較,讓幼兒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個性健康成長。我們應當牢記,對幼兒的信任和尊重是促進其健康成長的最佳營養品,而正視孩子間的差異,則是保證每一個幼兒受到尊重的前提。

當然,尊重幼兒並不是一味的順從孩子,而是應當放下架子,把自己擺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尋求與幼兒心理上的溝通與默契。愛孩子、尊重孩子,使他們從中感受到愛和尊重,並學會愛別人、尊重別人。

參考書目:

1、 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nbs

p;

2、 劉曉東《兒童精神哲學》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

3、 項賢明《泛教育論》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

4、 黃全愈《素質教育在美國——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9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