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45K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

歷史悠久的文化,博大精深的詩詞,這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像這次《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更引來一股綜藝清流。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精選21篇)

不知何時,我們忘記了李白杜甫那抑揚頓挫的寫作風格,也淡忘了他們那種率真自然的高尚品質。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讓我們喚醒對詩人的認知;如今新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美好和平的生活。高新技術的變遷,使我們不得不讓我們“厭棄”傳統文化,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吸引,讓我們喜愛並關注它。

曾經的詩歌是多麼燦爛輝煌。在唐代鼎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文學遺產,《唐詩三百首》就是其中之一。我喜歡能體現詩人對友人的深厚友情的唐詩,其中就有李白的《行路難》,雖然篇幅短,但詩中字句清晰,語言優美,透露出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體會到詩人在崎嶇的路途中,仍然懷揣着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這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也正是因爲這樣,纔會流傳千古。

曾經的詩歌是多麼安閒舒適。就像王維寫的《竹裏館》,寫的讓人清靜安詳,營造了一種閒適、靜謐的環境,用最樸實的口頭語“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獨自一人靜坐,擺脫孤獨的束縛,迎接大自然的擁抱。“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把傾灑着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彷彿詩人超脫現實,他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爲一體了。

我們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中,要把詩歌所包含的“精華”發揚光大,讓學生在詩歌的海洋中,那股對學習的熱情對思考的認知在他們心中悄然“形成”,也就在腦中形成一種“養料”,充實我們的大腦,填滿了心中的“空虛感”,讓我們更容易接受世間的人情世故,這也就出現了許多才女豪傑,他們就更容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爲自己譜寫一段屬於自己的新的人生里程,就像是一個明亮的圓盤,投入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擦亮他,不要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使它失去了原有的光澤。

《中國詩詞大會》是傳統文化的發揚地,所以我呼籲所有人在心裏,爲它留一份屬於自己的“位置”,讓“詩詞”永遠歷史這個舞臺上綻放屬於自己的光澤。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2

大家好,我是。

20xx年11月,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每當我在車身、電視、宣傳欄等看到這12個詞,都覺得對我們國小生好遠、好大、好空。但自從這學期我校推出誦讀古詩文我漸漸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在我身邊,我們的祖輩一直給我們做着表率。

今人,十大元帥之一的朱德,他對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碑的。他幼年在家時,對父母就非常敬重,父老鄉親們對朱德讚不絕口。他後來從軍當上軍官,向父母寄物匯款盡孝道。當了總司令,指揮千軍萬馬對敵作戰,但他仍然掛念家鄉的親人。當他得到母親去世消息後,非常悲痛,寫了感人肺腑的《母親的回憶》,以寄託他對母親的無限思念。

我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社會主義的新生力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那麼我們需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進而呼籲廣大的人民羣衆踐行價值觀。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傳統美德,文明修養的民族。中華傳統文化如一縷溫情陽光,照耀人生的每一個角落;如一把睿智的鑰匙,爲你打開成功的大門;如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嶄新的中國正在崛起!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3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又稱爲“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爲“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美好的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4

不管怎樣,中國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緊急情況下,推開了兩名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雙腿高位截肢。不少人感嘆她的舉動,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對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類似“埋兒養母”的極端行爲,這種行爲更讓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違當今社會主義所“規劃”的和諧藍圖的“傳統道德”如今註定要被剔除,倘若繼承這些糟粕,必定會收到法院的“通知書”和“警察的手銬”。對那些垃圾道德必須剔除,毫無疑問。“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爲千年後的我們描繪了一個男權社會。“裹腳”定義了當時的審美標準,那也註定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被巨浪衝走,儘管它在某些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今天的我們可以用千年後的眼光重審過去的歷史事實,諷刺當時的文化糟粕,卻不知道後人千年後亦會用這樣的眼光打量今天我們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報國”的英雄與現在騙津貼的“士兵”形成鮮明對比。過去文化的精華大都隨時間的拉長減輕了質量,甚至湮滅了。

不可否認,自中國打開大門迎接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們便遭到外來文化的侵襲。新舊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時代的先進文化才能佔到上風,而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精華大都失去了,或者改變了最初的形態,遭到扭曲,甚至泯滅,無跡可尋。“聖誕日”“復活節”充斥店家“商戰”,“七夕”演變成了“情人節”;——這是多麼的遺憾。

我們承認,中國傳統道德中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去僞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間斷的文化精華,留傳至今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丈量的巨大財富,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區別於其他民族血脈的獨特精髓。換言之,這就是“本”這就是“源”。

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價值,繼承並發展精華,保持傳統道德的內在思想形態,維護精華的本原,將它帶入當今的生活實踐中去,在它的基礎之上構建符合這一時代的道德文化大廈。

不忘“本”,只因爲我們是中國人。即使外來文化與新思想侵蝕到了我們的每一寸土地,我們也無法丟掉傳統道德的“本源”。這“本源”,就是文明從未間斷的古國文化延綿至今的重要原因。傳統道德中的精華教會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倘若你已被新文化浪潮沖掉了這看似包袱的財富。請一定要找回它。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5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部分,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國人的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爲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國人的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爲什麼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爲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6

又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不熱鬧,反而有點淒涼。革命先烈們,你們犧牲了多少啊!

這幾天,我看了電影<<兩個小八路>>,他們很勇敢,在無數戰爭硝煙的洗禮中,留下了那感人的故事。他們在佈滿了硝煙的戰場上爲八路軍們通風報信;在充滿危險的鬼子的軍營,不,是兇殘的豺狼的老巢前獲得敵情,傳遞給戰士們;在火焰蔓延和子彈飛過的戰場上奮不顧身……他們爲了革命,和鬼子、當漢奸的二鬼子拼搏着。抗日戰爭的勝利凝聚了多少他們的血汗!這兩個小八路年齡只有十幾歲!

槍中發出的子彈,是戰士們發出的呼喊;手雷中冒出的巨火,是戰士們對日軍的憎恨;大炮中冒出的巨煙,是戰士們內心爲革命而奮鬥的志向長城。一個個烈士們倒在了通往勝利的道路上,贏在了革命戰場上,他們用血抹亮了自己閃耀的名字,用生命換來了現在美好的生活,用高聲的呼喊換來了解放後和平美麗的祖國……烈士們,你們在說什麼?啊!我聽見了!你們在說:“爲了革命,爲了下一代,衝啊!”你們走了,但留下了無數後人的思念,留下了血染紅的五星紅旗!“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氣萬古存”,烈士們,你們安息吧!我們一定會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繁榮!

做一個文明少年,拋開不該想的東西,尊重先烈們。

經常聽到有同學說不文明詞語,還改編先烈們的故事,這怎麼行呢?做一個好少年,好學生,佩戴好紅領巾,乾乾淨淨、開開心心迎接每一天。

同學們,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長大爲祖國做貢獻!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這朗朗上口的經典詩文《弟子規》一直被我們全市的中國小生誦在口裏,記在心間,。在一遍遍誦讀中我們潛移默化地知禮儀、懂道理、親師友、孝父母、愛讀書、講誠信……《弟子規》就像陽光溫暖着我們因被愛得太多而日漸冷漠的心靈;《弟子規》就像燈塔指引着我們被電視、網絡迷惑了的寶貴的理想;《弟子規》就像甘泉滋潤着我們小樹一樣飛快成長的身心。我們在每一段,每一句中汲取着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就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方面------誦經典《弟子規》做守信好少年。

《弟子規》“信”這一章前兩句就是“凡出言信爲先”,提到守信古人的故事中就有許多讓我們深受啓發的,其中《曾子殺豬》的故事最爲典型。曾子,又叫曾參,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爲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說:“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孩子信以爲真。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殺豬,趕忙阻攔說;“你怎麼,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認真地說:“對小孩子怎麼能欺騙呢?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說了不算數,孩子以後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他果真把豬殺了。曾子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爲後世傳頌。

古人一諾千金,言而有信爲我們做了榜樣,而現代的人也因爲同樣誠實守信告訴我們投機取巧的後果。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着。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過了幾個鐘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兩個小故事,一個大道理,就是要告訴我們少年兒童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生活和學習中要遵守時間,與同學朋友交往時要真誠友愛,答應父母老師的事要努力做到,對待自己也要實事求是。墨子說過“言不信者,行不果。”只有我們言而有信才能取得學業的進步和未來的成功。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和我一起時時誦讀《弟子規》,事事踐行《弟子規》,爭做新時代的守信好少年。

謝謝大家!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8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在浙江紹興演社戲,大家讀到魯迅先生的《社戲》就是我爺爺帶領的戲班子在農村演的。解放後我爺爺帶領的“社戲劇團”改成“浙江紹劇團”。60年代初的彩色戲劇影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裏的老猴王就是我父親演的,我還有一個哥哥“小六齡童”,在裏頭演花果山的小猴子,“報,外面來了一個豬八戒”(但是很不幸,二哥在17歲時得白血病去世了。很多年前有一部劇《猴娃》就是描述我哥的,因爲這件事,所以我現在出任中國白血病基金會的大使。)這個豬八戒是誰呢?是我伯父,伯父藝名叫七齡童。所以我的家庭因爲猴戲的緣故都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看過《藝術人生》西遊記專輯的觀衆知道,首播那天正好是雅典奧運會開幕。當時編導打電話說很擔心收視率。沒有想到播出後竟是《藝術人生》創辦以來收視率最高的一期。好象我們青年觀衆很多都喜歡美國西部大片,或者一些港臺演員,其實真正屬於我們國家傳統的民族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是從小就跟父親學戲,但其實我小時候的性格是不喜歡從藝的,很內向。在我哥哥去世前,66年4月,當時我才六歲,他跟我說:我要死了。我問:什麼是死?他說:你再也見不到我了。我問:怎麼才能見到你呢?他說:當你演成美猴王那天就能見到我了!其實哥哥是一種啓示,他不可能跟小孩說很多理想,就用最樸素的話鼓舞我。我也拿他的遺言當成自己的動力。但我真正進劇團很晚,進了浙江崑劇團。我就在這個劇團學習成長,拍《西遊記》之前一直在這裏工作。崑劇現在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

XX年,我和父親、還有《西遊記》劇組的演員,專門到西貢給觀衆演出,非常受歡迎!包括越南在內的很多東南亞國家,甚至有人說中國怎麼有一個叫六小齡童的人長的跟猴子一樣呢?88年《西遊記》在新加坡很轟動的時候,我們劇組去演出,本來計劃演3場,後來演了11場,非常轟動,當時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是無窮的!

還有一位80歲的老太太給我寫信說:因爲很多人家裏沒有電視機,所以播《西遊記》時,大家都圍在一起看!我們越南人都會唱《敢問路在何方》,播《西遊記》時,街上不光小偷沒有了,連警察都沒了!

她還寫了讓我感動的:當時,越南與中國有一些小摩擦,就像一個家庭裏的兄弟姐妹有分歧一樣。當時我也有一些偏見,對中國有些不理解。但當看了《西遊記》後,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像師徒四人一樣團結一致,爲了理想一起堅持到最後取到真經。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體現。

《西遊記》成就了我和我的家族,甚至是中國的猴戲藝術!我記得有一個鄭州大學的女生給我寫信說:吳承恩賦予孫悟空是一個生命,六小齡童賦予孫悟空是一個血液。我當時非常感動。其實中國很多人在演孫悟空,不是隻有我們章家,我們屬於南派猴戲風格,而北派也有很多人像李萬春都演得非常好。觀衆喜歡我,是因爲我趕上這個時代,趕上這麼一個好的氛圍。80年代初,爲了把吳承恩的創作以最好的方式延續下來,我們拍了20xx年,在創造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同時也把我拍老了。我今年已經47了,觀衆支持我不是因爲我多帥,而是因爲大家支持我們的藝術、支持我們身上體現出的中國傳統文化。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9

我喜歡文化,但我之喜歡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一種單純的喜歡,而是欣賞加調侃。

欣賞,不是用現實主義的眼光,而是用審美的眼光,比如大家都罵封建社會女人裹小腳不人道,殘忍,我卻要鼓掌若干遍,妙極,好看。現在的女人爲了美,那也是掂刀弄槍的,割眼皮用刀,打耳孔用槍,沒有點犧牲精神,美從何來?再說,已經有學者從科學角度解釋了小腳的好處。腳小,爲掌握平衡,走路自然要扭動腰肢,大家就省了減肥了,更重要的是,不用受那西方女人的束腰之苦了,看西方電影,那亂世佳人斯佳麗們穿個裙子,憋氣不說,還得奶媽一旁幫忙拉拉鍊,咱們看着,替她們急得慌,光想上去幫個忙。可男人不能上去幫忙,這就是個文化問題了。至於小腳女人扭胯扭得蠻活,生孩子時不容易難產,更是公認。總之,中國傳統文化的調教下,中國女人開始藝術化,每個女人,都是一件藝術品,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娉娉婷婷,比西方的那些地動山搖的大腳板子們美麗多了,北大教授辜鴻銘13歲留洋,通曉英,法,德,日,意,拉,希等多種語言,但是在抗拒西方腐朽生活方式面前,可謂一大民族英雄,歸國後第一件事就是遍尋中國小腳女人作自己的妻!哥們堅持中國傳統,不容易哪! 這麼說,大家可能認爲我很沒同情心,那你就錯了。讀歷史少了,讀的時候你可能老想哭,可讀的多了,你就哭不出來了,由哭漸變爲傻笑了。我屬於後一種。讀書愈多愈反動,說的可能就是我這麼一種人。

說到這裏,大家還可能覺得我不嚴肅,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嚴肅,哭笑不得是我心靈的常態。河清漣女士說,內心深處,她認爲追求心靈自由是件很神聖的事情,但這種神聖在這個日益痞子化的社會裏卻飽受奚落-在這種嘲笑道德與崇高的的痞了氛圍中,追求心靈自由竟然要以半嬉皮的方式去掩飾。她認爲這是時代的悲劇。

我很喜歡何女士,但她的這段話我只同意一半,沒辦法,悲劇還在繼續,我只好繼續嬉皮下去,對我來說,嬉皮就是我心靈的武器,還是我存在的證據。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以何種姿式滑過心靈的天空,早有定規。第一,學得權與術,貨於帝王家。第二,遠離權與術,採菊東籬下。中華文化五千年,中國知識分子都成精了,冒傻氣的沒有幾個。朱熹那老夫子,天天喊着滅人慾,存天理什麼的,可他老先生不但發揮了人慾,連獸慾都捎帶着發揮了。宋人葉紹翁的《四朝見聞錄》載,朱老夫子“引誘尼姑二人,以爲寵妾,每與官所,則與偕行,謂爲能修身也,得乎。”後被人彈劾,天字第一號老流氓,皇帝宋寧宗都不願意見他了,朱夫子趕緊上表請罪: “草茅賤士,章句腐儒,唯知僞學之傳,豈適明時之用”。什麼玩藝兒啊他!

猶太諺語云:人類一思索,上帝就要發笑。我想說的是,中國知識分子一嚴肅,上帝就傻笑。我最欣賞的中國知識分子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邊走邊喝,沉醉終日,別人獨醒我獨醉,身後常帶一持杴童子,曰:死即埋我!真酷啊! 其實不是不想嚴肅,實在是別無選擇。比如我講中國傳統文化,按常規,是很容易跟三講三代表等主旋律掛上鉤的,但是做到這一點,又很不容易。第一,那需要很厚的臉皮。第二,理性思維缺席。更重要的是,如果我那樣幹了,就是調戲文化了,比我之調侃要惡劣多了。中國傳統,歷來最重講政治了,從周公開始,就敬德保民,以德治國的,這一講,就講了幾千年。現在講得更歡實了,大狗叫,小狗也叫,叫得人煩,我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0

千年的風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沖走了千年的記憶,但歷史的印記,文化的傳統,卻註定要烙在中華民族的生命裏。

從數千年前江心漁船上越女的歌聲,到水之湄《詩三百》的婉轉悠揚;從唯美的楚辭規整的漢賦,到唐朝多姿的詩歌,再到江南女子執紅牙響板輕歌曼舞搖曳出的宋詞……

從南山下草長鶯飛的桃花源,到西湖濛濛煙雨中的一把油紙傘;從柳三辯的一句“且把浮名,換做淺吟低唱”,到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飛雪洪泥映時光,歷史滿滄桑;一曲悲歌訴衷腸,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個朝代叫漢唐,有一條河流叫長江?

當你沉迷於紫薇的那一句“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你是否知道樂府裏那句“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當你口口聲聲喊着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於《漢書》中的“修身好古,實事求是”;當你“哈韓”“哈日”,當你迷戀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你是否知道《山海經》裏的神話故事,是否知道崑曲的歷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聲音……

傳統文化的美,在於它的歷史,它是先人們的精神積澱,是千百年來的傳承。

而在今日,在這個充滿利益,熱鬧繁華的時代,歌聲裏的故鄉卻在漸漸遠去。我們像迷路的孩子,回頭張望,卻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個,氤氳着水墨香的故鄉,那個,我們的精神家園。

在今日,君不見上元燈節賞花燈,君不見端午賽舟掛香符,君不見盂蘭盆會驅鬼儺,君不見重陽登高插茱萸。我們不再欣賞“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我們只從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東風破》裏才驀然感受到古典的美。你知道多少種語言在流逝嗎,你知道多少種民間習俗在消失嗎,你知道多少種器樂技藝已經失傳嗎,你知道多少處文化遺產與古建築正在在被破壞嗎……

作爲九零後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古語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先哲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仍振聾發聵;橘子洲頭,少年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韓美林說是漢子就要撬動地球,能晃三下晃三下,能晃五下晃五下……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忘記了過去,會怎麼樣?它該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爲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不珍惜,不繼承,它們將如何保全自我?未來,不論多麼發達的高科技,都難以替代歷史的一抔黃土;無論我們在這顆星球上能走多遠,總要有一點東西,銘記於心。

先人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讓我們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禮記》中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清代學者張橫渠說:“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今天,我們尚且不談奉獻社會,不談爲國捐軀,但我們要知道什麼纔是我們中國人的根基。我們要左手緊握"且教世界換了人間的”壯志豪情,右手秉持義不容辭勇於擔當的道義,去爲傳統文化開創一片天。

你看:渭城的朝雨沾溼了王維的衣裳,巴山夜雨漲滿了李商隱的秋池;倚窗而立的女子,調一杯藍色的愁緒,敲落了一地的燈花;青衣布衫的才子,正書寫着古老的故事……

讓我們回到繁華的盛唐,與李太白一起酒入豪腸,與王昌齡一起醉臥沙場;讓我們回到如畫的江南,醉心於三國的爾虞我詐,感傷於西廂的且悲且愴。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變的榮光,她的下一縷墨香需要我們共同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去傳承她的滋養,成就她最燦爛的輝煌。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1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箇中華美德好少年。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五千年來燦爛民族文化,在世界東方大放異彩。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創造了萬里長城、故宮、秦始皇兵馬傭等世界奇蹟,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明讓世界爲之神往。中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曹娥投江等孝敬父母的故事至今傳唱;聞雞起舞、鑿壁借光等勤學苦讀精神爲後人敬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與兇殘的日寇決戰至死的楊靖宇將軍至今被人傳誦。

在和平年代,歷史的車輪已駛入經濟高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異。但是一些不良思想風氣逐漸侵蝕社會,灰色的口袋書、不良的童謠時有耳聞。因此,很有必要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敬愛的老師,我們向您保證,要自覺以實際行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做箇中國美德好少年。親愛的同學,我們要聽黨和老師的話,努力學習民族文化,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自覺投入火熱的社區活動,爲構建和諧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學習民族文化,爭做革命接班人,讓我們用實際行動投入諸暨“三創”活動,努力營建和諧家園,讓我們爲祖國的騰飛奮力拼搏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2

我國有着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爲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爲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認識了幾位藝術家,比如,書法家潘傑和畫家蔣耀輝。我很崇拜他們,他們還送我一些毛筆、宣紙,蔣耀輝伯伯還精心給我刻了一枚篆章。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我的爸爸媽媽都喜歡書法。我家的書房裏擺放着一個硯臺和許多毛筆,只要有空,爸爸媽媽都會練習一會兒。爸爸最喜歡臨寫“柳體”。媽媽最喜歡臨寫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媽媽告訴我這是天下第一行書,與我們語文課本中學過的《清明上河圖》一起被稱爲“書畫雙絕”。

著名書法家丁夢周爺爺還專門爲我爸爸媽媽題寫了一首《白梅》。有時爸爸媽媽還教我寫,要我從楷書寫起。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爸爸媽媽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他們就爲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後,我要好好學習,努力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指導老師:黃正平評語:文章從遠到近,從大到小,聯繫自己的實際,寫得很精彩!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個小小的藝術家!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3

我家有一本很重要的書籍:族譜。

它是我們家的一本歷史書。上面記載的內容我都看不懂,經過爸爸的解說,還是一知半解,我想要全部瞭解族譜,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本珍貴的族譜,是祖父費盡千辛萬苦製作出來的。爸爸說,族譜的功用是讓後代子孫瞭解世代祖先的來龍去脈,留給子孫一部“傳家之寶”,增進宗族、親戚之間的情感交流。

從族譜裏,我發現家族成員好多;名字排行及各代順序,均按字輩份,一代又一代的排列出來,讓我知道自已的輩份外,更知道我們家族人丁興旺,世代的子孫衆多,源遠流長,這本書真是意義深遠。

爲了傳承祖父的心意,我會好好保護這本“族譜”。把它傳給後代的子孫,讓他們瞭解自己祖先的歷史。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4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爲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爲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爲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皮影、樂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說一說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劇,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鬥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

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說的筆墨、紙、硯。筆因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山造紙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說明,並給予很高評價。硯:星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00多年曆史。

是啊,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歷史悠久呀!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5

不知是誰點燃了滿天繁星,閃閃爍爍;不知是誰把月亮掛上樹梢,如水而瀉,不知是誰塗黃了樹葉,綠顏不在;不知誰把殘燭吹滅,昏昏暗暗……悶來窗前理箜篌,卻見落葉紛紛,白花凋零。唉,已是秋天……

我禁不住走了出來,風也確實涼了,我又要獨自承受着難耐的秋天了。踏着如銀的月光,我登上了昔日遊玩時乘坐的小舟。那一櫓一槳都是依舊,還曾記得“誤入藕花深處”,也記得“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看如今卻是花褪雁飛,秋葉凋零。那秋水默默的凍着,偶爾一片葉子飛來,也會激盪起層層淪漪。湖邊的柳樹低垂着,水中顯出她那疲憊的身影。

我拿起櫓,輕輕撥動着湖水,在月光浮動的江面上,小船動起來,耳邊縈繞着湖水那嘆惜的聲音。“花自飄零人自流”,世間萬物總得有個歸宿。凋落的花,有明天紅色的希望;飄落的葉有明天綠色的願望,而我呢?天地茫茫我要去追尋什麼呢?雙溪景雖好,可那艋小舟怎可載動我滿腹的哀愁?我漫無目的得閒遊,擡眼望卻見月兒已爬上了西樓,溫柔的銀光籠罩着西樓的渾厚。珍珠般的月啊,你爲何只着溫馨與恬靜?哦!眼前又是昔日那個蘆葦塘。我不知不覺划過去,不料卻驚起了一羣雁兒,那是正要南飛的雁兒啊!南方的天也許不會這般涼,可是南方的雨卻是下不完的,煙雨濛濛,我迷失了追尋的方向。我已累了倦了還是回去爲是!

“萬物榮枯一歲盡,何時方可會嫦娥?誰可與我同醉,共度這蕭蕭秋夜?我又彈起箜篌,婉娩的琴音又在耳邊響起……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6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她的名字叫“中國”。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身上流動着同樣的血,學習着同樣的文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推動着人類進步,爲人類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我們中華兒女應該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我們的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國家,愛護環境,尊老愛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們的美德。

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嗎?作爲一個像孔融那麼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謙讓,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經不錯了,這就是中華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孫,所要培育出來的一部分傳統美德,難道這不應該讓我們學習嗎?

一提到中國人雷鋒,這可能都是婦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國的軍人們,都是具有像雷鋒一樣的品質,都是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我們頭頂一顆閃亮的紅五星的軍人們,有着時刻關心我們的軍人們,難道你沒有看過關於我國的軍人們的連續劇嗎?個個都是那麼的嚴肅、莊嚴、樸實、勤奮、英勇的人,都是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關愛人民的精神,這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吧!

保護環境也是我們中國人所追求的,現在我們中國愛護環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國也變得更美麗了,像我們得學校,也變得更乾淨,更美麗,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們中國這樣的傳統美德,就像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堅強,要誠實,要守信,勇敢,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英雄了。

愛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美德,古往今來,多少愛國英雄爲保衛祖國,爲國家的榮譽,犧牲自己的利益,貢獻祖國。1851年,吉鴻昌將軍赴美“考察”。那時候,中國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國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鴻昌將軍去郵局寄包裹,郵局的職員知道他是中國人,竟輕蔑地說:“‘中國’在哪裏?我不知道”。隨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該暴露自己是中國人,還說:“只要說‘我是日本人’,就什麼事都好辦了。”吉鴻昌將軍頓時怒不可,當面斥責道:“什麼!你要自稱日本人?我吉鴻昌決不這樣做!我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他回到住處,當即製作了一塊木牌子,上面寫道:“我是中國人!”,並把它佩掛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個“我是中國人”,體現出了吉鴻昌的愛國心。

我們作爲一名學生,我們的責任是認真學好科學知識,將來貢獻祖國。這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祖國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將來,我們不要辜負祖國對我們的培育,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六年級(1)班的樑小雨,今天我所講故事的題目是《學習經典應從讀準字音開始》。

六年級上冊有篇課文叫《索溪峪的“野”》,大家還記得嗎?文中在描寫“山是野的”時有句話“……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我們當時在上這課時,常有同學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而只要有同學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有同學笑,同學們爲什麼一聽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笑呢?想來大家一定是往歪裏想,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出自《詩經》中的《關雎》篇。原詩是這樣寫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聽老師說這首詩採用“比”“興”的寫法,主要意思是表現了一年輕男子對賢慧端莊,年輕貌美女子的思念之情。至於每個字,每句詩的意思,我就不說。坦誠講,按我現在的能力,也無法說清。《關雎》這首詩我們國中會學到,屆時我們一定要好好聽老師的講解喔。下面我就現學現賣試着給同學們講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

要真正弄懂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先要從讀準這句話開始。我們原來都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實這句話正確讀法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姿態美好而又善良文雅的女子,是君子很好的配偶。‘窈窕淑女’是指‘姿態美好而又善良文雅的女子’,‘逑’是指‘配偶’,而‘好’就是‘很好、好’的意思。如果讀成‘好逑’,就變成‘喜好、愛好的配偶’了。那也就曲解了整首詩的意思。”

類似經典的誤讀還真不少,如我們曾把《論語》裏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中五個‘知’都讀‘zhī’,其實第五個‘知’應讀‘zhì’,它通‘智慧’的‘智’,是‘聰明、智慧’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只有這樣的人才是聰明智慧的’。如果讀成‘知’,整句就變成‘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樣的人是知道的。’這顯然誤讀經典。當然,這句話我聽到我們學校某個老師都讀錯了,這實在不該。類似古詩詞中這種漢字通假的我們還學過《示兒》中的‘家祭無忘告乃翁’中的‘無’通‘勿’,這裏的‘無’就讀‘勿’音。再如影視作品中我們常見官員宣讀皇帝聖旨的畫面,聖旨第一句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些演讀聖旨官員的演員們都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久前有古文專家說應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類似經典誤讀的例子層出不窮,它等着你去發現,去糾正。

最後我再次強調,我們在學習經典時應從讀準字音開始,不要犯了“讀字讀半邊”“不懂裝懂”的錯誤。當我們不認字時,可查字典;不理解意思時可問老師或上網求教。大家一定要謹記先哲的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zhì’也!”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8

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自信的源泉。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蕩蕩,滋養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浸染着的是中華兒女熾熱的愛國情懷,凝聚成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歷經千年洗禮依舊熠熠生輝的民族精神。

我們剛剛過了一個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它是一個莊重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裏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個民族,追賢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緬懷英傑。我們經常說,清明到,兒盡孝。清明節的內在是孝道的傳遞、弘揚。

中華傳統節日作爲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着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

同學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讓我們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光彩,讓我們每個人都爲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謝謝大家!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19

同學們、老師們,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弘揚民族精神——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839年6月3日,在虎門寨的海灘上,林則徐將從外國煙販那兒繳來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全部銷燬,硝煙現場禮炮轟鳴、羣情沸騰。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林則徐的這種愛祖國、拒外侮的民族精神傳頌千古。

前幾年,在抗擊非典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計其數的白衣天使們奮不顧身、前仆後繼,在生死線上,以血肉之軀築起生命的防線。他們用無私、勇敢和忠誠,悲壯地再現和傳承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從古到今,中華民族涌現了種種弘揚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實這一精神,同樣貫穿着我們整個學習生活。對於同學們來說,首先要做“改陋習、樹新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下課後,能自覺保持學校優良的學習環境,走廊上、陽臺上、樓梯口、操場上,少些喧鬧、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讀書聲,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多些捧着課外書津津有味讀着的小小書蟲。讓學校成爲學習交流的寶地。勤奮學習、沉穩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民族精神也體現在勤儉節約上,不管是在學校用餐還是在家中用餐,千萬不能任性妄爲,傾倒大量的飯菜,浪費糧食,要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不能因爲挑食、貪玩、愛吃零食等不良的習慣而讓自己的健康與美德隨着飯菜流失殆盡。

講衛生,勤勞動是體現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部分,不破壞學校的公物,不亂採摘花朵樹葉,不折斷樹枝打鬧嬉戲,不亂丟廢紙果殼,不隨意吐痰、踐踏草坪,同時還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不惡意破壞,主動幫助打掃衛生的同學,齊心協力使映照在藍天下的美麗校園變得更加亮麗如新。

弘揚民族精神,展示中華民族的風采,其實很簡單,只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礎,長大後爲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2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爲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爲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爲重的人生觀。

同學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爲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爲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爲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賣國求榮的夜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以祖國的利益爲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求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民族。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爲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好問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能有所提高?不恥下問、大膽質疑、多思考,纔能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來說尤爲重要。 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爲金錢和物質所惑,不爲權勢所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政美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敬長、知禮、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隨着胡驚濤主席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爲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利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023 篇21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爲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爲要,科技爲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爲我們的必然選擇。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爲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爲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幷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着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爲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澱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着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着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爲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築的發展並隨着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着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佈,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xx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着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