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論壇領導致辭(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6W

創新論壇領導致辭 篇1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召開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這是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領域組織召開的一次重要國際會議。我謹代表中國科學技術部和論壇組委會,對各位嘉賓和代表出席會議表示誠摯的歡迎!

創新論壇領導致辭(精選5篇)

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給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全方位的嚴重影響,這種影響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並且可能趨於惡化,甚至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後果,已經成爲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多年來,國際社會爲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後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等重要文件,建立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法律和政治基礎。201x年12月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巴釐路線圖”,這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的又一重要而積極的成果。本次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的召開,充分表明了中國政府對氣候變化的高度重視。

科學技術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手段,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多年來,爲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各國政府致力於通過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能力。國際社會也實施了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國際全球變化人文因素計劃等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研究計劃。政府間應對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的四次評估報告對深化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認識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與合作將爲我們尋求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之道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應對氣候變化。早在1994年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中,中國政府就將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氣候作爲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優先領域之一。

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強氣候變化的科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了氣候變化科技工作的總體部署。

201x年中國政府頒佈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把能源和環境確定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把全球環境變化監測與對策明確列爲環境領域的優先主題之一。

201x年,中國政府頒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爲了對《國家方案》的實施提供科技支撐,統籌協調國家氣候變化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全面提高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能力,科技部聯合有關部門制定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提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工作在“”期間的階段性目標和到20xx年的遠期目標,對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技術開發、適應氣候變化的技術和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與政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重點部署。

二是以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爲重點,加強了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

中國政府明確提出到201x年單位GDP能耗比201x年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應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到10%的目標。爲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採取了節能減排、鼓勵可再生能源利用、支持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

科技作爲重要的支撐手段,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973計劃等對節能和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清潔汽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方面加強了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安排了一批重大和重點項目,並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們此次論壇所用的清潔汽車,就全部來自中國國家科技計劃的研究成果。“”期間,截至目前已安排節能減排和氣候變化科技經費逾70億元人民幣。通過積極有效的科技工作,中國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能力有了明顯加強。

三是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科技合作。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免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也沒有哪個國家能獨立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重任。國際社會要增加資金投入,擴大信息交流,在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環境等各個相關領域開展廣泛的對話與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目前,中國政府已與97個國家簽署了103個科技合作協定。氣候變化正在逐漸成爲雙邊科技合作的優先和重點領域,在清潔發展機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技術、政策和能力建設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項目合作,取得了一批有意義的成果。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開發領域,中國政府於201x年11月啓動了“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希望有關國家、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和企業與我們一道推動該計劃的實施。

社會公衆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力量。中國重視提高社會公衆的氣候變化的科學意識,努力推動社會公衆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多年來安排開展系統的宣傳、報道和全民參與活動,有效地提高了中國的社會公衆對氣候變化的認識,爲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科技部聯合有關部門制定了《節能減排全民科技行動方案》,組織編制了《全民節能減排手冊》,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與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結合起來,加強了節能減排和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普及,對提高全民應對氣候變化意識,推動全民參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女士們,先生們!

氣候變化未來的發展趨勢非常嚴峻,我們對氣候變化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地深化,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還存在很多瓶頸,氣候友好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還存在很多障礙。爲此,我們呼籲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加強科技創新與合作,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以有效發揮科學技術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第一,加強科技創新,增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能力。

科技創新在我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手段中處於核心位置。這種創新要體現在氣候變化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上,以使我們能更科學地認識氣候變化的成因,更準確地評估氣候變化的影響和發展趨勢,更有效地減少和消除科學上的不確定性;這種創新還要體現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戰略的研究中,以使我們能夠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正確且經濟可行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機制、政策和戰略;這種創新更要體現在應對氣候變化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過程中,以使我們能夠有效地突破在節能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清潔汽車、碳捕集和封存等低碳技術的瓶頸,從而爲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

衡量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能力的高低,不僅要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自身的發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看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與引領作用,看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我們要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能力,從而鋪設一條通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溫室氣體排放少的低碳發展的道路。

第二,加強技術轉讓,提高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科技能力是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由於缺乏實現現有技術傳播和轉讓的有效機制,目前,發展中國家因缺少先進的、有利於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其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明顯的高排放特徵。如不能妥善解決技術轉讓的問題,這一高排放特徵將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持續下去。同時,由於缺乏先進有效的適應技術,發展中國家更易受到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

去年年底形成的“巴釐路線圖”將技術轉讓與減緩、適應、和資金問題一起被列爲應對氣候變化的四大要素,強調了技術轉讓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表明了國際社會對技術轉讓問題重要性的共識。國際社會應在此共識的基礎上,克服各種障礙,建立以政府爲主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企業參與的技術轉讓機制,促使氣候友好技術的技術以優惠和減讓的條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

我們必須認識到,發展中國家獲得買得起、用得上的先進技術,從而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客觀上看,先進技術的轉讓方也可以通過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市場獲得經濟效益。中國也願意通過開展南南合作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它們所需要的氣候友好技術。

第三,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氣候變化問題的全球性特徵,決定了不可能由一個國家或少數幾個國家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的難題,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共享科技成果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必由之路。各國政府應從全球利益出發,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努力拓展雙邊、多邊國際科技合作,通過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協作攻關,分享國際前沿科技成果,形成互利共贏、技術共享、資源集成的良好格局。

我們還應大力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和區域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計劃,鼓勵和支持各國科學界、企業界的廣泛參與,形成產學研的聯合互動,發達國家應爲國際科技合作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發達國家還應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其科技計劃,鼓勵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高水平的科技研究基地和培養相關人才,有效提高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能力。中國政府也歡迎各國科學家參與我們的國際合作項目。

女士們,先生們!

科學技術和創新不僅在發現和揭示、而且在應對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靠科學技術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中國政府聯合有關國際組織召開此次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其目的就是爲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提高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此次論壇的召開得到世界各國政府、科技界、企業界、有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充分表明了國際社會在此問題上的共識。這種共識爲今後國際社會加強科技創新與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論壇這個平臺,加強交流,增進了解,促進合作,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技術的傳播與應用,拓展和深化國際科技合作,爲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新的貢獻!爲聯合國在201x年完成巴釐路線圖規定的談判做出貢獻!

謝謝大家!

創新論壇領導致辭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和同學們: 在學校領導和有關專家的關心支持下,經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歷時一個月的**大學第四屆研究生創新論壇今天成功落下帷幕,我謹代表研究生處對爲本次活動成功舉行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和同學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向優秀組織單位和獲獎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 本次論壇共收到研究論文257篇,經專家和校評審委員會認真的評審,共評出優秀論文153篇。在論壇活動期間分別邀請了、等國內外知名學者,以及15名博士生導師分別針對他們的研究領域作了64場專家主題報告,205名研究生進行了大會口頭論文交流。全體研究生分學科參加了有關活動。整個論壇活動組織井然,效果良好,影響廣泛,充分展現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新成果和新氣象,得到上級領導和師生們的廣泛好評,達到了活動的預期目的。 同學們,國運興衰,繫於人才。在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各國競爭歸根結底取決於人才尤其是拔尖創新人才的競爭。拔尖創新人才的本質特徵是創新,他們具有紮實寬厚的基礎知識體系和自己本領域本行業的精深的專業知識背景,具有持續的學習能力、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利用已有知識進行自主創新的能力。研究生羣體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堅實後備力量,研究生的培養教育既事關國家拔尖創新人才體系的構建,更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希望我們的研究生們能勇挑重擔,樹立爲祖國,爲人類做貢獻的信念,要有勇於探索的勇氣,敢爲天下先的銳氣,勇往直前的朝氣。胸懷寬廣,敢於放眼天下;志存高遠,注重求索創新。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爲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思想先進,學術領先的棟樑之才,爲我們的國家振興騰飛作出自己的貢獻!

同學們,我們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將以今天的論壇爲新的起點,進一步加強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引導研究生養成恪守學術道德,遵循學術規範的良好學術風氣;繼續加強以創新論壇爲品牌的學術交流平臺建設,推動研究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也希望我們的研究生們成爲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過硬的科研素質,具有嚴謹的學風和良好的團隊精神的拔尖創新人才。

同學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在學習和研究工作中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

創新論壇領導致辭 篇3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的是學校科技創新大會。首先,感謝市科技局xx局長蒞臨指導工作。今天的會議很重要,儘管自建校以來,我校創新創業工作如火如荼,校企合作與專利方面的相關做法走得比較靠前,但仔細回顧,我們的創新成果還不盡如人意。此次召開會議,正是因爲感受到了壓力和危機感,在這裏拋磚引玉,希望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

一、 明確目標,營造共識

有些同志認爲,我們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爲什麼要如此強調科研創新工作呢?其實,兩者相輔相成,並沒有衝突。幾年前,我們很多老師去過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交流,參觀學習了他們的項目制教學,對南洋理工的老師帶着學生研發企業的項目、接受企業的委託、與企業聯合開發的校企合作培養學生模式感到震撼。但是震撼之後,我們學到了什麼呢?有沒有學以致用呢?有,但是不多。今年11月20日,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深化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高校科研體制改革的方向,其中提到的校企深度融合,將會成爲培養學生和促進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夠按照省文件的指引,結合實際,在以培養學生爲本位的同時,將專業設置與產業對接,不僅適應產業的發展,更要適當引導產業發展,利用2-3年的時間,紮紮實實推動創新工作,爭取有幾個團隊能進入新型研發機構行列,這也是吳月霞副市長考察學校時對我們的肯定和寄託的希望。

二、 抓住機遇,釐清思路

讓我感觸頗深的是,以前我在科技局的時候,一年科研經費才幾百萬,最多的時候不到三千萬元,但是今年我市的科研經費有1.8億元,明年將達到5億元!這充分說明國家、省、市對科研更進一步重視。目前,產業研發能力較弱,我們作爲擁有衆多教授和博士的本土高校,責任和機遇並存,我們應該要有所作爲。幾年來,學校已投入幾百萬科研經費,但並沒有形成標誌性創新成果,我們要認識到這一不足。我們的兄弟院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在這方面開展得非常好,取得了衆多創新成果,在製冷系統領域這一塊,吸引了許多企業與之合作,在全國高職院校中樹立了良好口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既要向搞得好的學校學習,又要釐清思路,迎頭趕上。

三、 完善制度,打造團隊

我們學校的科研創新,將重點依託研究所,將之辦成引領產業發展,集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創新平臺;下一階段,將以二級學院爲單位,圍繞各類創新工作多方籌集資金,通過打造一批創新型團隊,帶動一批有研究水平的教師積極投身科研。今後,我們也將在考覈和評聘上面進行相應的調整,多方面促進我校科研創新工作的發展。對科研創新的考覈將從對個人的考覈,提升到對團隊的考覈,提升到對校內研發機構的考覈。評聘制度上,將實施評聘分開,根據業績和科研能力實施聘請。希望相關部門從管理的角度朝這個方向引導,組織好教職工們加強學習,充分掌握評聘分開機制的具體信息。尤其校企合作處,要向市科技局諮詢和彙報,根據學校的思路,釐清工作主線,制定具體目標,踏實推進科研創新工作。

最後,我堅信,xx職業技術學院將抓住發展的機遇,推動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謝謝各位!

創新論壇領導致辭 篇4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轉變觀念天地寬 開拓創新鑄輝煌。

拿破崙.希爾在成功學中說:“一切緣於觀念。” 說到觀念,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兩個農民進城,這天天氣非常熱,口渴難耐,於是他們來到一個飲料店,一打聽,一杯水兩塊錢。其中一個農民就想,水在我們那裏是不要錢的,而這裏水都要錢,可見這裏不好過,那我得回去;另一個農民卻在想,水在我們那裏是不值錢的,這裏連水都可以賣錢,可見這裏的錢很好掙,我得留下。兩種不同的觀念,令兩個人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回家的,依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留下的,卻豐衣足食。由此可見轉變觀念何其重要。

撫今追昔,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廠艱辛而成功的走過了40多個風雨春秋。在這14000多個日日夜夜裏,我們有失敗的挫折,更有成功的喜悅,但,正是工廠六千多名職工,用我們的汗水,用我們的智慧,把工廠從只能修理蒸汽機車,發展成集客貨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製造爲一體的國有企業,成爲中國鐵路製造行業的一面旗幟!

是什麼讓我們的企業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是觀念,是全廠職工轉變觀念、開拓創新、迎難而上,用智慧換來的碩果。轉變觀念真的這麼見效嗎?回答是肯定的:“思想決定行動”。鄧小平同志早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口號,就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飛速發展。對於我們來說,理念左右經營,抱守陳舊、消極甚至錯誤的經營理念,只會羈絆我廠發展壯大的腳步。

成功只代表過去。如今,同行之間的競爭在不斷升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鐵路面臨進一步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時不我待,催人奮進。這樣的大好形勢,對於我們工廠來說,無疑是個難得一遇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只有不斷更新觀念、創造新的起點,才能適應鐵路發展的需要;只有不斷完善產品結構,提升製造水平,才能讓企業永遠走在鐵路製造行業的前列,才能實現新的跨越,攀登新的高峯。

面對新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及時轉變觀念。那應如何轉變觀念?轉變什麼觀念?一名合格的工廠員工,思想上必須要忠於工廠事業,牢固樹立在工廠獲取報酬一天,我們就應忠於工廠事業一天,爲工廠奉獻智慧一天的思想。

如果說在過去的歲月裏,我們是用辛勤的雙手締造了工廠的宏偉大廈,那麼現在,我們就要用充實的頭腦來托起工廠陽光燦爛的明天。在今後長期的工作中,逐步樹立起工廠自己的經營理念,用具有鮮明工廠特色的經營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積極主動地轉變思想觀念與工作作風,在各自所從事的工作崗位上培養和形成先進的管理理念、優質服務意識、成本效益觀念、產品質量第一等觀念,增強和提高市場開拓競爭能力,去創造工廠的美好未來! 有道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貧富。”如果我們能積極、主動、負責、開拓性地工作,豐碩的奶酪必然也一定屬於我們!

春天裏的中華家園,萬物復甦,百花齊放,奼紫嫣紅。春風中的神州大地,風情萬千,播種希望,孕育激情。聽,八桂大地,鳥語花香,風生水起;看,柳江兩岸,綠柳垂絲,風光無限。放眼於當今的鐵路行業,要提高行業競爭力,就要提高對市場競爭的認識,樹立足夠的競爭意識,而且要爲開展競爭、迎接市場挑戰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有關創新思想觀念演講稿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榮幸,能在這與大家一同溝通交流。

我是今年剛剛來到北方電力的新成員,當我一走進這個 大集體時,我就深深地被我們這個集體的精神所感動,這個 精神就是在實踐中不斷的創新與發展精神。它是激勵我們年 輕人去積極進取、努力奮鬥的力量源泉。我今天演講的題目 就是創新與發展青年的責任與使命。 什麼是創新與發展, 它不僅是一句口號, 更是一種精神, 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去實踐、去貫徹的精神。從戰略角度說,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知識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實 現科學發展的原動力。 我們從現實的角度出發看創新, 當前, 黨中央在國家建設的新形勢下,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新思 維,這就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堅持科學發展,不斷提 高個人的科技素質,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以此來增強內蒙古 科技實力, 提升、發展咱內蒙古的科技支撐力量,從而實 現我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富民強區的目標。我作爲一名剛剛 走出學校的畢業生,更應該以身作則,將創新與發展結合起 來,努力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四有”新青年。在此,我提出 以下觀點,希望與大家溝通和交流。

首先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顧名思義,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就 要求我們既要積極進取,又要量力而行,必須通過科技創新 實現可持續發展。電廠是在國計民生中具有極其重要地位的 經濟組織,在電廠工作的我們責任重大,要做到實事求是, 堅持科學發展觀,既要立足當前,又要着眼長遠,在工作中 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爲實現電廠的科學可 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是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所謂創新,就是用新的思維方式、創造性的工作思路去 指導我們的日常工作。具體到我們的工作中就是要樹立與知 識經濟時代相適應的思維觀念,具有追求真理和探索未來的 決心和勇氣。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不斷 改進和完善知識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論壇領導致辭 篇5

有一個詞在網絡這個交流平臺上總是被屏蔽——抄襲。所以我一般用借鑑加上引號來代替這個詞。當然與之相對的還有一個爲人所津津樂道的詞,創新。

何爲創新?創造新的東西,便是創新。歷經前人所沒有經歷過的,那便是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個人,還有民族,還有世界。創新的力量,便是支持着一個人活下去的動力,那是支持一個國家站着發展的動力,那可是推動了一個時代被尊崇的榮耀。

其實我想說一句真實的話。與國界無關,與尊嚴也無關。

很多人說不支持國產就是賣國。其實不然,這樣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國產怎麼支持。動漫抄襲,產品抄襲,很多人大言不慚的稱自己爲國漫、國產救星,那麼你們怎麼拯救?不思索怎麼創新,只會一味的貶低外國產品?好吧,謾罵也是創新。那麼,只會一味的貶低外國產品不去行動這叫創新?其實貶低國內產品的人也有錯,你們爭吵的這些功夫,已經夠國外有多少東西被創造出來上市了。

我其實很期待“中國製造”可以變成“中國創造”,我也曾歡欣的想過,如果真的創造出來會如何,我也這樣的希望過,中國不要因爲那些丟人現眼的傢伙而揹負上抄襲的罵名。

我希望創新,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爲創新的主力大軍。

創新,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只要你願意創新,如果你想有創新的能力。你暫時比不上別人不要緊,那麼爲什麼不努力?爲什麼要去抄襲?爲什麼不用創新去證明自己。

有些人讓自己的名字成爲抄襲的代名詞,被人嘲諷還好意思去告別人保護自己的版權。有些人甚至支持抄襲者,說被抄襲是那些原創者的榮幸。這算什麼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人怎麼可以活下去,一個沒有創新力量的民族又如何屹立於民族之林?一個沒有創新的時代又如何永遠留在後人的心中?

創新並非遙不可及,只是人們不願去觸碰它可以帶來的輝煌,他們選擇與它背道而馳,獲得短暫的榮耀,卻揹負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鎖,永世不得翻身。

創新真的就這麼難麼?創新所帶來的,爲何不去接受。創新是不竭的動力,它的力量真正顯現的時候,連天地和時光都要爲它停下腳步,爲它高唱讚歌。

創新的力量可以使一個時代成爲榮耀,可以使一個國家挺起脊樑,可以使一個人收穫他所沒有的榮耀和地位,創新的力量可以從頭到尾的改變一段本無法觸及的命運。

它讓我相信未來,它讓一個國家有未來,它讓世界爲之震撼,它讓時代爲之崛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