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演講稿範文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42K
本文目錄親情演講稿範文有關親情的演講稿:我的父親母親感恩親情演講稿親情服務演講稿

親情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的名叫陳旭獅。旭日東昇的“旭”,大象老虎獅子的“獅”。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親情》。

親情演講稿範文4篇

親情,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便時刻伴隨着我們,並將一直與我們同在,直到有那麼一天,我們都變得很老很老,直到有一天,我們都離開這個充滿親情的人世。但什麼是親情呢?套用下華中科大校長根叔的演講,親情是那種在你左右而你卻不曾察覺,一旦遠離就會想念的東西。親情是世界上唯一能容忍人們的遺忘和把它看作理所當然的情感。而親情中最最典型的就是我們跟父母之間的親情。我們有兩個專有的名詞來表達父母對於我們的親情,那就是父愛、母愛。我們享受着父母給予的愛,固執地霸佔着,剝奪他們的青春,將他們的辛勞變成我們飽腹蔽體的物品,用他們的蒼老換來了我們朝氣的青春,還往往去抱怨他們的忠言,抱怨他們諄諄教誨。父親跟我講我一句話:只有到你自己當了爸爸,你纔會懂得什麼叫父親,只有到你自己當了爸爸,你纔會懂得爲人父母的那種心情。

有一次我在宿舍給家裏打電話,跟家裏人說的是潮汕話。打完電話,宿舍一個同學跟我講他只聽懂了兩個,一個是爸,一個是媽。團隊建設課上當老師要求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大聲的叫“爸爸”、“媽媽”的時候,我周圍聽到的是同一個聲音。無論是哪裏的人,喊出來的都是同樣的聲音。爸爸媽媽這個詞是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通用的詞語。

當然親情沒有愛情的轟轟烈烈,山盟海誓,但畢竟血濃於水,它無需這些浮誇虛華的表象,僅僅是母親不厭其煩地嘮叨要注意身體,父親的諄諄教誨要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兄弟姐妹的偏愛袒護,這些都無時無

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的小片段,就能讓我們一次次的震撼,一次一次的感動,也讓它更加的偉大。

曾經有一個國中的學姐在校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名就叫做《親情、愛情、友情》。學姐在文中提到:如果讓我按重要性排列愛情,親情,友情。我會將親情排列在首位,不是因爲我不相信愛情,友情,而是,在我看來,老人之間的相依相偎,不離不棄,更多的是攜手同行,共度風雨而生的親情而不是愛情,親密的朋友也是一樣,相互之間已經被看成了對方的親人,真摯永恆的友情,愛情已經轉化成了一種非血緣的親情。這跟老師當初對李孝義(也就是這門課第一個上臺演講的同學)那篇《我的愛情觀》的評論是驚人地相似。說實話,也是老師當時的評論讓我想起了這個題材,給我帶來了這篇演講的靈感。

正如著名女作家畢淑敏所說的:“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是永遠不可重複的孤本”。她還說:“假如我們不存在了,他們就空留一份慈愛,在風中蜘蛛般飄蕩。假如我們生了病,她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頭,無數次的向上蒼祈禱我們的康復,甚至願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於他們自身,以換來我們的平安。”

在座的各位的職業或軍人,或醫生,都是講求奉獻的職業。現在讀書期間還好,雖難得歸家卻尚有寒暑假。但等到我們工作的時候怕是沒多少機會能時常回家看望二老,以盡孝道。希望我們大家能把握住現有忙碌中的些許空閒,哪怕只是一條報平安的短信,一個問候的電話,也深深包含着我們的一片孝心。說得最近的,希望我們大家能在即將來臨的暑假中儘量多擠出時間陪陪家人,能和家裏人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有關親情的演講稿:我的父親母親親情演講稿範文(2) | 返回目錄

有時候我會想,人活着是爲了什麼?是爲了將來娶一個漂亮老婆,還是爲了買一套房子,添一輛小轎車,度過忙忙碌碌的一生?我們現在年輕的時候,各自的理想大多都是賺錢,找到一份餬口的工作,爲着各自的所謂的夢想奔波着。可是,這樣的人生追求,目的是什麼呢?當我站在這個演講臺上,當我們都坐在這個教室的時候,也許你我的父親母親,仍然在家惦記着我們三餐有沒有吃飽、天氣冷了有沒有添上衣服、晚上有沒有熬夜……我漸漸長大成人,父親和母親,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們是不是應該放下手中的鍵盤,給你的母親,給你的父親打一通電話呢?因爲選擇大學,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無非也是讓自己活得更好,讓父母親、讓家人能享受到舒適美滿的生活。

假期回家,發現母親日日夜夜爲我們一家操勞的手掌又皺了,眼角的魚尾紋看得更清楚了,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打我,不再呵斥我的成績單上紅通通的一片,而是關心我生活上瑣碎。電話裏,話題不多,無非就是:天氣好不好,或者是食堂的飯菜有沒有漲價,平時的課多不多、忙不忙之類。有時候好久一陣子沒打去家裏,我媽就打給我,問一些簡簡單單的話題,我其實心裏知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她是想聽一聽我的聲音。

我在一本文摘上看過一句話,他是這樣寫的:“我在地上爬,扶着牆壁學走;在路上跑,還藏在一些你找不到的地方;是你,一次次將我從山上喊回來,從草叢裏喊出來;到今天,我嘴脣上的鬍渣兒也被喊了出來。”這是我看過的,描寫母親最好的句子。童年的時光消逝得很快,如今的腦海中,卻依稀只記得每一個上學的清晨,我高高地舉起手臂,母親給我脫換衣服的場景。給我織毛衣,她知道我喜歡胸前帶有圖案的,就看着書邊看邊學;給我做我喜歡的菜,自己卻從來不吃,而直到如今,我也懂得了爲人母親的苦心與愛心。有一次,我病了,並且病得不輕。母親兩三天沒睡好,一直在醫院的牀邊,幫我看點滴。那時周圍的事情彷彿變得一團糟,父親有些心煩,他猛吸了幾口煙,和我母親吵了起來,隨後一個人氣沖沖地離開。可是後來,我看到他又靜悄悄地,站在牀前那個門口,他那個有些憔悴的影子,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我們會想,父母親爲我們辛辛苦苦操勞了二十載,不求回報,最終得到了什麼?他們也許不再那麼期盼你能夠成爲偉大的學者、成功的大家,不再強迫着你學不想學的東西,他們知道你長大了,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好好掌控自己的人生與夢想。遠隔千里,他們只想常常能聽到你的聲音,讓自己有一份安全感;他們只想知道你那些生活上的瑣瑣碎碎,你的一條無意的信息,或者是凌晨準時發送的“母親節快樂”“父親節快樂”都會讓他們在心裏偷偷笑開了花。我想,當我們爲人父母,纔會發現,幸福不是金山銀山,不是名車豪房,而是孩子長出翱翔的翅膀,向自己的藍天獨自飛翔。

“母親老了,扶牆走路,已踏不出腳步聲。”——這是僅有國小文化的打工青年毛小軍生平寫的唯一一首詩。百行孝爲先,一個沒有文化,沒有知識的人都能有這麼渾厚和細膩的情感,我想,我們作爲知書達理的大學生,更應如此。我們現在每年回家兩到三次,如果將來在外面工作,回家的次數就更少了,與父母在一起,成爲了一種溫暖的奢侈。我們要知道,父親用他的煙,吹散了家中的多少困苦;母親用她的線,縫好了我們人生多少孤獨……

注:如今,我已經不再喜歡用一大堆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自己的情感,特別是親情那一份樸實和真摯。它沒有精美的包裝,就像蒲公英一樣實在和自然。我覺得,平凡的一根針和一條線,給我的靈感是不平凡的。

感恩親情演講稿親情演講稿範文(3) | 返回目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xxx,來自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感恩親情”。

衆所周知,“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民族文化倫理思想最具特色的部分。

大家請看這個“孝”,(出示道具)“孝”是一個會意,它展現出了這樣一幅圖景:一個遲暮的老人緊緊依靠着他的孩子,血肉相連,無法分割。其基本含義是子女要善於侍奉和贍養父母,它是家庭美德的具體體現,是一個家庭和諧的根本,是上一代與下一代集合成一體的。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是一個整體。

從小時候起,“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羊有跪乳情”、“烏有反哺義”的故事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裏。動物尚能如此,何況作爲萬物之靈長的人呢?

爲了使孝道深入人心,我國古代從啓蒙教育開始,就把孝道作爲正規教育的主要內容,而且還把民間傳說,諸如“王祥臥冰”等二十四孝的故事,編成通俗畫冊廣爲宣傳。國家還從制度上規定,凡父母辭世,不論多大的朝廷命官,都要回家守孝三年,否則,不得繼續入仕。還有不少傳統戲對不孝順父母的人和事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如《清風亭》、《孝廉弒母》,就是鞭笞那些做了官而不認父母的人和事,警示那些人虧待父母天理不容,必遭橫禍,天打雷劈。

“孝”是人類內心中。它來自於先天、來自於血緣、來自於真和善的本心。“孝”的意思,是尊敬並奉養以父母爲代表的長輩。父母是賜予我們生命的人,他們給我們家、給我們愛、給我們所有他們能給的一切。

正如著名女作家畢淑敏所說的:“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是永遠不可重複的孤本”。她還說:“假如我們不存在了,他們就空留一份慈愛,在風中蜘蛛般飄蕩。假如我們生了病,她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頭,無數次的向上蒼祈禱我們的康復,甚至願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於他們自身,以換來我們的平安。”

是呀,朋友們,當你是嬰兒的時候,父母餵養你並給你洗澡,而作爲報答,你只有整晚的啼哭;當你到了幼兒的時候,父母給你買下水彩筆,而作爲報答,你卻是塗滿了牆壁與飯桌;當你慢慢長大成了一名學生的時候,父母付給了你一個月的野營費,而你是連一個電話都沒有時間去打;再當你到了17歲的時候,父母回家想擁抱你一下,而你卻把門插了起來;當你30歲的時候……,當你50歲的時候……,終有一天,父母去世了。你突然想起了以前還有好多能做而沒有去做的事情,這些從來沒做過的事情,一定會像一把榔頭,一次又一次地痛打着你的心。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感恩親情,珍惜你的父母吧,別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發生。趕快爲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哪怕是一桌家常菜,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是一個問候的電話……。在父母面前,在“孝”的天平上,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和一雙潔淨的舊鞋,數以萬計的金錢和一枚含着體溫的硬幣,它們是等值的。

我們有許多的革命先輩,他們不但是領袖偉人,而且還是孝敬父母的楷模。

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早年投身革命,爲了人民大衆的解放,歷經千辛萬苦,無暇探望父母,當他得知母親去世的噩耗,悲痛萬分,揮毫寫下了感人肺腑的《祭母文》和“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的絕妙輓聯。1959年,他回到闊別31年的故鄉韶山,第二天一大早,他獨自一人來到父母墓前獻花致禮。我們敬愛的周總理1942年在重慶工作時,患病住院手術期間,他父親因患中風而逝世。鄧穎超、董必武擔心總理若知道此事必大悲大傷,影響治療,暫時壓住了此事。三天後,當總理得知此事,悲痛號哭。接着又帶病爲父親守靈一天一夜,還在父親墳上填土鞠躬,並說道:“不孝敬父母,不忠不孝,還算什麼共產黨員。”朱德元帥南征北戰,戎馬一生,但他始終銘記着母親的恩情。他母親去世後,因忙於革命沒有回家奔喪,但他寫的《母親的回憶》情真意切,教育和影響了我們幾代人。還有我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他的繼母比他只大幾歲,他不論解放初在四川工作和以後調中央擔任總書記以及文革中被流放江西,都一直將她帶在身邊,直至養老送終。

革命先輩對父母的大忠大孝,帶着我們民族的濃厚氣氛,帶着傳統的倫理道德力量,凝聚着五千年文明血脈。他們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朋友們,我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們對父母的牽掛又有多少呢?我們是否曾記得父母的生日呢?俗話說“兒的生日,孃的苦日”,當我們爲自己的生日慶賀時,是否曾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曾真誠的給孕育你的母親送去一聲祝福呢?

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來說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講,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重要,都難忘,都足以讓他們熱淚盈眶!

“百善孝爲先”這句古老的格言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貫美德。感恩老一輩,感恩生養我們的父母;關愛老人,孝敬老人,讓我們在慢慢變老時付出我們的愛,蓄存我們的真情、熱情和愛情!

謝謝大家!

親情服務演講稿親情演講稿範文(4) | 返回目錄

記得我剛去公司服務處報到的時候,服務處同事告訴我,幹好售票員最重要的就是要親情服務。說實話,最初我並不理解親情服務的內涵。自認爲,服務就是收錢售票,遵守票務制度,履行職責即可。可是,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的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

在這段時間裏,我經常看到感人至深的畫面。炎炎的烈日下,整個車廂像是一間桑拿房,即使在四十多度的高溫下,臉上流淌着汗水,脖子上貼着膏藥的司乘人員對工作也不敢有絲毫懈怠,目不轉睛地握着方向盤。爲了百姓出行安全、方便,同事們顧不得疲憊的身體和乾澀的喉嚨,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工作,有時連吃一頓熱騰飯也成了奢望。

然而,工作在一線的我們並不孤單。今年夏天,機關工友“夏日送清涼”的捐款慰問活動,給一線司乘人員送來了清涼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正是擁有這樣猶如家人般的相互支持,更加激勵我們努力工作,熱情服務乘客,實踐着爲乘客提供親情服務的承諾。

親情服務,它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體現在我們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體現在我們的服務是否到位,我們的態度是否親切,它直接影響着乘客的心情,影響公交的聲譽,更代表着公交公司的形象。

什麼是親情?親情是“融讓梨,香溫席”的千古美談,是雨天媽媽爲我們撐起的一片藍天,是寂寞時友人的安慰和關懷,是潛意識下的扶老攜幼……時代飛速發展,親情卻以不同的載體延續着不變的溫馨。

服務又是什麼?在典裏解釋爲:爲集體的利益或爲某種事業而工作。對於我們司乘人員來說,親情服務,就是要做到:老人的柺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嚮導,病人的護士,羣衆的貼心人。除了做到這些,我們更要做到心繫企業、情繫發展,勇當改革大潮中的排頭兵。

說到這裏,讓我再次憶起了上崗不久那個給我親情支持的乘客。這位手持柺杖的乘客要去龍泉,看到他腿腳不便,我立即下意識伸手幫忙併讓座給他。他踏入車廂,尚未站穩腳卻道謝說:“謝謝你啊,小姑娘。真的很感謝!”簡短的一句話,簡單的一聲謝謝,一個簡單的攙扶,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傳遞了一份親情,讓我們彼此感受到無比的幸福!

現如今,在公司推行的“您好”第一服務用語的微笑服務活動中,親情依然是主題。我們從小事做起,從不起眼的事情做起,爭取讓每一位乘客都感受到親情服務,自己也一定能夠感受到親情服務所帶給他人的那種幸福和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