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三到五分鐘演講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6W

老師有沒有突然讓你上臺即興演講,如果有,你有準備什麼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幾篇大學三到五分鐘演講稿,趕緊收藏以備不時只需。

大學三到五分鐘演講稿
大學三到五分鐘演講稿篇一

生命存在是必然的,那麼就有我們活着的意義存在。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我們就開始了生命的開端,開始了我們面對生活的開端。從我們一點點的長大,到我們可以擁有自己的思維,其間我們要經歷多少風雨?我們的父母又要忍受多少的磨礪?說到這一點,不禁讓我想起,《孝經》裏的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易毀傷。

生命一代一代延續着,新生的生命代表着希望,年老的生命代表着對生命最後的總結。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其生命的意義。生命的長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生命的長短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對於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愛人,我們的友人,我們希望他們幸福,他們長壽,但是這些都只是我們美好的願望而已,同樣的,我們自己的生命也被他們所祝福着,祈願着。

然而人畢竟是感情動物,對於自己所珍惜的,自己所注重的,總是會傾注了滿腔的熱情,當擁有的這些失去的時候,我們會懷疑擁有時的意義。我們會責備上蒼,既然你要奪走這一切,爲什麼當初讓我擁有?所以越是我們珍惜的東西越會患得患失。

如果不是我們所珍惜的,我們會爲它的流逝感到痛心嘛?就好像我們不會爲了那些死有餘辜的人流眼淚一樣,我們希望好人長命,我們希望壞人不要存在,但是如果純粹從生命的角度出發,再怎麼壞的人,那也是一條命啊,我們會難過嗎?我想很多人是不會的,但是也有人會的!那就是其家人,關心他的人!

我們爲什麼而活着呢?我們因爲生命的存在而活着,我們也爲了愛我們的人關心我們的人而活着,也是爲了我們愛的人和我們所關心的人!所以愛心可以拯救生命,爲什麼可以呢?因爲我們用愛築造了生命的奇蹟!我們用愛填充了生命的空白,我們用愛豐富了生命的意義。

不要去懷疑我們活着的意義,我們應該去慶幸我們有活着的機會!不是嗎?很多人,在沒有生下來,就喪失了生活的機會,很多人,還沒開始感知自身的存在,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也有很多人帶着遺憾離開,有很多人帶着衆人的牽掛離開。我想其實他們也不願意離開,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親人,愛人,友人,但是他們沒得選擇。畢竟生,老,病,死是循環着的,是無法改變的。

我們無法改變的東西,我們就得嘗試去接受,去面對。我們可以不去掌握生死的長短,但是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裏去豐富生命的內涵,不論我們所擁有的時間是長還是短,至少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我不愧來世上走了一遭。我來了,享受到了人世間的溫情,我走了,我帶走了衆人的牽掛,但是我不悔我來過,我付出過,我感受過!

基於這一點,我特別佩服那些珍惜生命,那些敢於爲自己的生命而奮鬥而努力的人們!儘管他們可能比常人要有更多的危險,儘管他們可能隨時會失去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爲活着的每一天而努力着,爲擁有的每一個日出日落而努力着,他們這麼辛苦又是爲了什麼呢?爲什麼他們不去想死亡是一種解脫呢,那是因爲他們知道,他們必須爲自己的生命努力,他們不想那麼輕易的放棄生命,不想就這麼讓自己逃避現實,因爲他們知道,活着就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要付出太大的代價,但是至少他們努力過!我們難道能不去敬畏這種生命的力量嗎?

同理地,我最輕視那些輕易放棄自己生命的人。那些爲了一點點小事情,或者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輕易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因爲他們自私,他們懦弱,他們選擇讓自己解脫,選擇把痛苦留給活着的人!其實我們都知道,地球不會因爲少了誰而停止轉動的,相對的,那些選擇自我毀滅的人,除了他們的家人,關心他們的人,會真正爲他們痛以外,誰還會爲他們的死亡而痛呢?所以,我看不起他們,他們輕易的放棄自己的生命,卻把痛苦留給愛他們關心他們的人,甚至讓他們的父母親人白髮人送黑髮人,那又是人世間怎樣的一種痛呢?

我們會爲了無辜生命的死亡而傷感,而難過,更何況是我們注重的人呢?我想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種痛,那是怎樣的一種悲,那又是怎樣的一種哀傷呢?然而,當一切都成定局的時候,我們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悲傷也換不回生命的流逝。我們只能在悲傷中體會失去的痛苦。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失去的事實,爲什麼我們不去珍惜擁有時的每個機會呢?

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好好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好好珍惜所以你關心和關心你的人,那麼即使你失去了,我們也可以少了很多遺憾,畢竟我們曾經擁有過,我們曾經努力過,我們曾經深深的付出過。“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應該也是人生一大遺憾,但是我們爲什麼要到親不待的時候纔想到去養呢?爲什麼不能在他們在的時候好好的對待他們呢?

很多遺憾我們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們有沒有做到呢?我們會在失去的時候去感慨,去悲傷,卻不知道我們在悲傷的時候忘記了去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生命是需要珍惜的,而不需要用遺憾陪伴我們每一天!

當我們感慨生命無常的時候,請告訴自己:珍惜生命,珍惜我們活着的每一天!

大學三到五分鐘演講稿篇二

都說世界上最珍貴的都是免費的東西,而這些免費的東西又都是看似細如灰塵的東西,所以極易讓人忽視它們的存在。魚兒不能缺水,但就在這最需要的東西里面,它都沒有細心去感知水是清澈或渾濁。我們人也是一樣,常常忽略身邊最不起眼的,最平凡的那些愛。要用心去感受愛,感謝愛。

有些愛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卻當那是理所當然,完全看不到它對自己有多珍貴。我們學不會感受,學不會感謝,甚至常常抱怨,常常惡語相向。

就拿父母的愛來說吧,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愛,是不講條件的愛,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相提並論的愛。“浪子回頭金不換”,無論我們犯了多大的錯誤,無論我們做了多少傷害他們的事情,他們都會無條件地原諒。父母的愛,如春天裏的縷縷微風,撫摸着我們稚嫩的臉頰;父母的愛,像夏天裏的習習涼風,掠去我們心中的燥熱;父母的愛,似秋天的累累碩果,讓我們解渴,給我們的心田注入了甘泉;父母的愛,彷彿冬天的烈日,趕跑我們心中的嚴寒。

記得那是上國中的時候,那次因爲一點小事跟母親拌了嘴,於是賭氣,晚飯也不吃就去上學了。下了晚自習開始飢腸轆轆,後悔當初沒把肚子填飽再出門。在出校門的那一刻我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向我走來,是我的母親她手裏拿着一個大大的冒着熱氣的雞腿,說:“孩子,餓了吧,趕緊把它吃了。”當時我的眼淚就奪眶而出,我一邊流淚一邊啃着雞腿,反思着這樣的愛,是呀,他們用無聲的愛呵護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而我們卻把這種愛當做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們甚至厭煩母親的喋喋不休,憎恨父親的嚴厲批評,殊不知這樣的親情是需要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銘記,去報答的。學會感受父母那崇高無私的愛,學會感謝他們對我們無怨無悔的付出。

沒有朋友的人,沒有友情的人,想必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吧!友情,是一把刀,將我們心中那堅硬的城牆敲碎;友情,是一盞燈,照亮我們心中的彷徨與黑暗;友情,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箱子,收穫快樂,也分享快樂;友情是雨季裏的小傘,爲我們撐起一片晴天;友情是寒夜裏的一把火,爲我們送去片片溫暖;友情是一陣溫馨的風,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友情是一塊潔白的手帕,拭乾你腮邊的淚痕。華盛頓曾說過:“友誼是真正的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是啊,如果你不用真心的水去澆灌它,不用誠意的陽光去照耀它,最終有一天,它會調零、死亡,你便會失去友誼,失去更多,更多。對待友誼,我們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感謝。當朋友高興時,我們和他一起分享快樂的喜悅;當朋友傷心難過時,我們幫他分擔憂愁痛苦;當朋友茫然失措時,我們鼓勵他迷途知返。伯牙與鍾子期的友情故事想必是從古流傳至今的,伯牙每次彈琴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之意境,這樣的默契真是百世難求啊!是的,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必須對我們好,我們要學會感恩友情。

不僅是親情,友情值得我們去感受,去感恩,這是一個平民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奉獻愛的時代。社會上大大小小的愛心人士層出不窮,他們的義舉、壯舉同樣能讓我們爲之動容。“最美司機”“最美女教師”他們關鍵時刻的抉擇,他們在危難時刻迸發出的美麗舉動,不僅是人性的真實體現,更是愛的完美詮釋。對待這樣的愛,我們要敬仰,要感恩,沒有誰必須爲誰交出生命,這樣壯大的愛是我們所不能承受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感受,感受那生命垂危時想的不是自己的偉大心理,感恩那危險來臨是想的都是別人的偉大行爲。

我們需要愛去灌溉我們那乾涸的心靈,我們需要愛來撫慰我們那佈滿創傷的心靈,所以我們要學會感受身邊的愛,哪怕是一句小小的問候,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那都是滿滿的愛。我們要學會感恩愛,不要把人間最美的愛忽略掉,否則你會後悔沒有抓住最簡單的幸福。

大學三到五分鐘演講稿篇三

這次放假回來,才驚詫於家鄉的變化。走在筆直的水泥路上,聽到“咚咚”的鞋子與地面擦出的響聲,我纔想起這裏從前是泥濘的土路。觸目之處,林林立立的高樓替代了低矮的平房。這裏從前是一個很大的湖,現在各式各樣的建築橫貫其上,已遮住了半個。那裏從前是一片稻田的,秋天的時候金燦燦地一大片一望無垠,經過收割、鬆土之後,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我們常在這放風箏的。我呆呆地望着這巨大的變化,不禁放慢了腳步。

“哥哥,幫我把風箏取下來好嗎?”不知什麼時候,眼前竟站着一個小男孩,他閃着一雙大眼睛看着我,眼神裏分明寫滿了期盼。我順着他的手指的方向,原來在旁邊還有一塊倖存的“綠地”,還有一棵樹,孤零零的站着,樹上的風箏在風中搖搖擺擺。

剎那間似乎一些遠走的歲月又悄然而返,靜謐如秋天的腳步,又到了放風箏的季節了。

我輕捷地取下風箏,遞給他,他用那雙滿帶泥土氣息的手接過,歡跳着跑開了。看着他笨拙地跑着,風箏在背後悠悠地打轉,墜落,然後再拾起,再跑,竟象極了童年的自己。

那個時候,貧窮的小鎮是沒有賣風箏的,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能自己糊。有些孩子手藝好,風箏一下子就能直上雲霄;手藝差的,則任他拽着線從這邊跑到無窮盡的稻田另一邊,風箏依舊是打着美麗的轉兒,最後撞向大地。當然,他們偶爾也能飛上天去,這時他們總會緊緊地抓住線軸,生怕它從手心脫落。傍晚的時候是最痛苦的,因爲纔剛“相見”就要分離。有的孩子才把風箏放上天,就又忙着收線,先放上天的呢,又未玩得盡興。那邊媽媽又來催了,孩子一時慌了餓手腳,線越收越亂,有時收好的線又滑了出去,反而是“欲速則不達”。暮色裏兩頰已然泛紅,嘴裏仍在嘟囔着:“都回家吧,都回家吧,鳥兒回家了,魚兒也回家了,只有你還這麼頑皮。”,不知是說給自己聽,還是說給風箏聽。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外公給我做的一個風箏。那時我從南澳回來,外公高興地牽着我的小手,徑直走向櫃子,然後他又神祕地從櫃子底下變戲法般變出一個“五角星”來。我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接了過來,惟恐自己太用力了會傷害到它,像一個母親惟恐弄疼自己的孩子,我興奮得竟忘了說“謝謝”。

那是一個用細竹條編成骨架,又用紅色薄膜縫起來的五角星,那竹條之間的空隙所覆蓋的薄膜是微凹進去的,飛在天空,風一振,整個就鼓脹起來,就如立體的身軀,象極了天上的一顆星星。

星星不是在天上的嗎,它爲什麼會掉下來呢?握着手中的長線,分明感覺到了另一端的掙扎,是它想回到天上嗎,可是,這線到底是束縛了它,還是解救了它呢?

那個年月裏風箏幾乎成爲一種時尚,甚至有很多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也喜愛這項活動。於是樹梢上、電線杆上、樓角上、屋頂上,時常會見到墜落的風箏。有些並非殘缺不全,甚至是嶄新的或者只是斷了一截尾巴的,但誰也沒有動心思去撿這些現成的風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那是屬於自己的風箏。

放風箏不只爲風箏能否成功飛天,其樂趣卻是在於放,就象釣魚,不爲釣,只爲魚。放風箏不只是風箏在飛,而更象是自己在飛。自己做的風箏,就代表了自己。這風箏在衝向藍天的一瞬忽然就幻化成了你的樣子。

飛吧,飛吧,飛得越高越好!

飛吧,飛吧,飛到比任何人都要高的地方,直至我看不到你的身體,直至只剩下手中脆弱的線與你相連。

既然選擇了高飛,就勇敢地接受狂風的挑戰吧;

既然接受了挑戰,就努力地承擔艱鉅的任務吧;

既然承擔了任務,就盡情地戰鬥吧!

要知道有一天你迴歸土地,便可能沒有人記得你,歲月會將你掩藏,歷史會無情地折斷你的筋骨,趕在這些錯誤來臨之際,選擇屬於你的自由吧!

像是一種偶然,像是一種因緣,一個風箏便飛成了你!

熱門標籤